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08-2010年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王晓卫 钟天鹰 +2 位作者 岳玉林 陈晓军 苏川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63-1465,1537,共4页
目的:分析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血清MP被动凝集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IgM抗体检测,并... 目的:分析南京及周边地区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采用血清MP被动凝集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门诊就诊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MP-IgM抗体检测,并结合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三年间共检测血清标本31843例,总阳性率为41.35%;2008年阳性率最高,达45.08%;≤1岁、1-3岁、3-5岁、>5岁的患儿MP-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9.90%、32.48%、38.24%、57.57%;男性患儿为36.08%,女性患儿为48.16%;春、夏、秋、冬四季阳性率分别为39.56%、36.51%、42.11%、48.69%。结论:MP可能为南京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之一。MP感染全年均可发生,尤以冬季感染率为高;婴儿感染率较低,而学龄儿童感染率最高;女性患儿感染率高于男性患儿。本研究的结果初步揭示了南京及周边地区MP感染的流行病学特征,对该地区MP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儿童 呼吸道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32例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韩晶晶 陈红兵 +3 位作者 张雯雯 杨军 戈建军 陈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11-413,共3页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种类和分布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德国Mediwiss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对南京地区2 032例过敏性疾病的儿童血清总Ig E和19种过敏原特异性Ig E进行定量检测。结果:2 ... 目的 :了解南京地区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种类和分布特点,为临床预防和治疗过敏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德国Mediwiss过敏原体外检测系统,对南京地区2 032例过敏性疾病的儿童血清总Ig E和19种过敏原特异性Ig E进行定量检测。结果:2 032例过敏患儿总Ig E阳性率为68.4%,19种过敏原检测阳性率为62.1%,最常见的过敏原是尘螨(44.5%)、牛奶(13.7%)、猫狗毛皮屑(13.2%)、鸡蛋白(11.2%)、霉菌组合(11.0%)。学龄前组和学龄组吸入过敏原阳性率明显高于婴幼儿组,食入过敏原阳性率明显低于婴幼儿组。学龄前组和学龄组的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率均高于食入性过敏原。三、四季度过敏原阳性率高于一、二季度。结论:南京地区过敏性疾病儿童最主要的过敏原是尘螨,其次是牛奶、猫狗毛皮屑、鸡蛋白,且不同年龄组儿童过敏原结构不完全相同,不同季节儿童过敏原阳性率也有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原 过敏性疾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肠道病毒71型和科萨奇病毒A组16型所致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和预后 被引量:15
3
作者 谢国锦 谢芳艺 +2 位作者 张国锋 周峰 姚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36-1439,共4页
目的: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和科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 A16)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病原,本文比较了两种病毒致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 目的: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71,EV71)和科萨奇病毒A组16型(Coxsackievirus A16,Cox A16)是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病毒病原,本文比较了两种病毒致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市儿童医院手足口病患者共570例的临床资料及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探针PCR法检测患者的咽拭子标本的病毒类型,比较EV71和CoxA16两种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及其预后。结果:350例EV71感染患者平均年龄(2.5±1.7)岁,220例Cox A16感染患者平均年龄(2.3±1.3)岁。EV71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长(P<0.01);发热超过39℃且持续时间长(P<0.001);肌阵挛性反射、口腔溃疡都明显偏高(P<0.05);咳嗽、热性惊厥明显偏低(P<0.05);嗜睡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临床表现明显偏高(P<0.05),其中EV71感染患儿经治疗后有3.7%留有四肢肌力下降等后遗症,并有5例死于心肺衰竭;CoxA16感染的患者经过治疗后都治愈且没有留下后遗症。结论:南京地区2011年1月到6月引起的手足口病病毒以EV71为主。相对于Cox A16,EV71引起的临床表现严重、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V71 COXA16 手足口病 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患者临床输血不良反应情况调查 被引量:9
4
作者 王晓卫 韩军 +1 位作者 冯丽 李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837-1838,共2页
目的 :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6 107人次的输血中,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0例(0.11%);其中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7例(0.03%),过敏... 目的 :通过回顾性调查,分析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接受输血治疗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26 107人次的输血中,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30例(0.11%);其中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FNHTR)7例(0.03%),过敏反应23例(0.09%);单采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0.32%);有输血史的病例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结论:我院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主要的输血不良反应是FNHTR和过敏,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血制品是血小板;临床医生应该严格把握患者的输血指针,以此来减少由输血引起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过敏 溶血 输血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岁以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蒙 杨军 赵德育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35-1137,共3页
目的探讨两岁以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9月1日至11月30日住院的57例<2岁以及153例≥2岁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与≥2岁相比,<2岁患儿的发热例数少,热峰低,热程短... 目的探讨两岁以下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3年9月1日至11月30日住院的57例<2岁以及153例≥2岁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结果与≥2岁相比,<2岁患儿的发热例数少,热峰低,热程短,但肺部体征多,喘息发生率高,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胸片以小片絮状影多见,肺部并发症少,治疗中较少需要使用激素抗炎(P均<0.05)。两组患儿大部分住院治疗1周左右复查胸片示肺炎完全吸收;出现皮疹、肝功能损害及心肌损害等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岁婴幼儿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有症状轻、体征重、肺部并发症极少、体内炎症反应轻以及影像学表现轻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 肺炎 临床特点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0例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常见病毒病原的检测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小琴 冯东举 姚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56-1759,共4页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RTI)中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0年4月期间340例确诊为ARTI住院患儿的深部鼻咽分泌物(NPS)临床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目的:了解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acute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 ARTI)中病毒感染状况,为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5月~2010年4月期间340例确诊为ARTI住院患儿的深部鼻咽分泌物(NPS)临床标本,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常见的7种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流感病毒(IFV)、副流感病毒(PIV)、人类偏肺病毒(HMPV)、腺病毒(ADV)、鼻病毒(HRV)和肠道病毒(EV)。统计分析各种病毒所致ARTI的临床特点及流行特征。结果:340例标本中共检出212例阳性,阳性率为62.35%。其中RSV感染为132例,阳性率为62.3%;IFV感染为45例、阳性率为21.3%;PIV感染为13例,阳性率为6.1%;HMPV感染为13例,阳性率为6.1%;ADV感染为4例,阳性率为1.9%;HRV感染为2例,阳性率为0.9%;EV感染为7例,阳性率为3.3%。结论:本地区诊断为ARTI住院儿童中病毒感染率为62.35%,其中以RSV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道感染 呼吸道病毒 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CP-AES法测定血硼及儿童血硼质量浓度调查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萌 杨玉华 唐吟岫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8-619,F0003,共3页
目的探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血硼的方法,确定南京地区儿童血硼质量浓度正常值范围。方法全血经1 mol/L HNO3处理后用ICP-AES法测定,并用该方法测定南京地区1 032名健康儿童及1 364名就诊儿童血硼。结果方法精... 目的探索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血硼的方法,确定南京地区儿童血硼质量浓度正常值范围。方法全血经1 mol/L HNO3处理后用ICP-AES法测定,并用该方法测定南京地区1 032名健康儿童及1 364名就诊儿童血硼。结果方法精密度为1.60%-4.31%,回收率为93.3%-98.9%。1 032名健康儿童全血硼质量浓度为(41.8±16.7)μg/L,1 364名就诊儿童血硼质量浓度为25.1-58.5μg/L(77%)。结论全血经硝酸处理后测定血硼,精密度及回收率均较理想,可以作为测定血硼的参考方法。并初步提出该方法的南京地区儿童血硼参考范围为25.1-58.5μg/L(1岁以下儿童除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P-AES 血硼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血型抗体产生情况分析及微柱凝胶法与盐水试管法的结合应用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萌 冯丽 +1 位作者 王晓卫 钟天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分析婴幼儿血型抗体的产生情况及微柱凝胶法与盐水试管法在婴幼儿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中的结合应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鉴定,结合盐水试管法进行血型反定型。结果:婴幼儿血型鉴定中,由于血型抗体未产生或效价较低而造成正... 目的:分析婴幼儿血型抗体的产生情况及微柱凝胶法与盐水试管法在婴幼儿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中的结合应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鉴定,结合盐水试管法进行血型反定型。结果:婴幼儿血型鉴定中,由于血型抗体未产生或效价较低而造成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比例分别为:0~6个月:73%(84/115);6个月~1岁:14.5%(18/124);1岁以上:3.0%(5/169);正反定型不一致者血型构成比分别为:A型41.1%(44/107);B型19.6%(21/107);O型39.3%(42/107);23例正反定型不一致者经盐水试管法离心3次后,其反定型结果与正定型相符。结论:血型抗体6个月以后基本产生,但仍有正反定型不一致现象;婴幼儿血型不一致者A型和O型较多,B抗体(-)是造成正反定型不一致的主要因素,B抗体可能产生较晚;婴幼儿血型鉴定时,采用微柱凝胶法结合盐水试管法更有利于准确判定血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血型鉴定 微柱凝胶法 盐水试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噬血细胞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预后危险因素的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雯雯 陈红兵 +3 位作者 朱君 常林 韩晶晶 苏东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18-1122,共5页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white blood cell syndrome,HPS)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过程以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3年南京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72例儿童HP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采用Lo... 目的:探讨儿童噬血细胞综合征(white blood cell syndrome,HPS)的临床特点、诊断标准、治疗过程以及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09—2013年南京市儿童医院血液肿瘤科收治的72例儿童HPS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转归,采用Logistic方法分析患儿的预后危险因素。结果:72例中42例(58.3%)是感染相关性HPS,其中EB病毒感染相关性HPS最多;其余的30例中4例(5.56%)是非感染相关HPS,26例(36.1%)病因不明。临床表现为发热(91.7%)、肝脏肿大(83.3%)、脾脏肿大(66.7%)。外周血血常规三系检查结果为两系减低(72.2%),三系低下(27.8%),血红蛋白浓度减低(91.7%),血小板数量减少(77.8%);血生化检查血清甘油三酯升高(38.9%);凝血常规检查功能障碍(41.7%);血清铁蛋白升高(55.6%);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大部分找到了噬血细胞。72例中死亡10例(13.8%),好转或者基本痊愈24例(33.3%),出院后失访14例(19.4%)。年龄<3岁、乳酸脱氢酶(LDH)>2 500 U/L是不利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小和LDH水平增高是儿童HPS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应该及早诊断治疗,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患儿 预后 相关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8个月以内婴幼儿ABO血型正反定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王晓卫 韩军 +1 位作者 杨云乐 李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52-1653,共2页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婴幼儿血型抗体的产生情况及微柱凝胶法在婴幼儿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婴幼儿血型鉴定并比较其抗体产生情况。结果:18个月以内婴幼儿ABO血型正反定型符合率为73.05%,其中0-1个月、〉1-3个月、...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婴幼儿血型抗体的产生情况及微柱凝胶法在婴幼儿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婴幼儿血型鉴定并比较其抗体产生情况。结果:18个月以内婴幼儿ABO血型正反定型符合率为73.05%,其中0-1个月、〉1-3个月、〉3-6个月、〉6-18个月正反定型一致率分别为47.81%、37.78%、58.24%、96.21%;A型、B型、O型正反定型一致率分别为66.39%、75.17%、77.69%。结论:血型抗体6个月以后基本产生,应进行正反定型;抗B抗体产生比抗A抗体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型 正反定型 婴幼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止泻方通过调节Th17细胞功能治疗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宪伟 孙杭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612-1615,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止泻方对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以及其部分调节机制的研究。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100例延性腹泻的患儿纳入研究,对照组50例患儿接受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止泻方,观察2组患儿均... 目的:观察自拟止泻方对小儿迁延性腹泻的临床疗效以及其部分调节机制的研究。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100例延性腹泻的患儿纳入研究,对照组50例患儿接受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止泻方,观察2组患儿均以10 d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患儿临床症状的变化,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表达水平,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IL-6、IL-17、IL-2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2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呕吐停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患儿腹泻停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2组患儿血清中IL-6、IL-17、IL-23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IL-17、IL-6、IL-23水平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患儿明显(P<0.01);3)随访3个月后发现,观察组患儿的体重增长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迁延性腹泻患儿存在Th17细胞表达增加,功能亢进,自拟止泻方可以明显下调Th17细胞表达频数及功能,该效应可能是自拟止泻方从机体免疫方面改善迁延性腹泻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延性腹泻 自拟止泻方 TH17细胞 IL-6 IL-17 IL-2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痰培养为鲍曼不动杆菌的137例肺炎患儿临床资料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黎明 周凯 +2 位作者 谢国锦 王晓卫 徐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114-3115,共2页
鲍曼不动杆菌是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院内感染检出率和耐药率均呈逐年增高趋势[1-2],儿科患者易引起院内肺部感染[3]。痰培养检查是临床医生用来诊断肺部感染病原学最常用方法,但痰液标本会受到下呼吸道正常定植菌的污染,分离得... 鲍曼不动杆菌是院内获得性感染的常见致病菌,院内感染检出率和耐药率均呈逐年增高趋势[1-2],儿科患者易引起院内肺部感染[3]。痰培养检查是临床医生用来诊断肺部感染病原学最常用方法,但痰液标本会受到下呼吸道正常定植菌的污染,分离得到细菌有可能不是感染致病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痰培养 常见致病菌 痰液标本 获得性感染 定植菌 儿科患者 下呼吸道 院内感染 病原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中风钙依赖性激活Raf-1/ERK的级联机制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萌 鲁宏标 +2 位作者 邱天竹 许佳丽 郭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752-1755,共4页
目的:研究Raf-1磷酸化与脑缺血诱导的ERK钙依赖性激活的联系。方法:采用4动脉阻断法诱导大鼠前脑缺血,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缺血/再灌后海马组织Raf-1和ERK磷酸化的变化,以及钙通道抑制剂氯胺酮对它们活性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15 min,... 目的:研究Raf-1磷酸化与脑缺血诱导的ERK钙依赖性激活的联系。方法:采用4动脉阻断法诱导大鼠前脑缺血,用免疫印迹技术观察缺血/再灌后海马组织Raf-1和ERK磷酸化的变化,以及钙通道抑制剂氯胺酮对它们活性的影响。结果:缺血/再灌15 min,海马内ERK活性显著升高,而Raf-1的Ser259而不是Tyr340和Ser338位点磷酸化显著降低;氯胺酮能阻断缺血后Raf-1(Ser259)的去磷酸化,继而抑制Raf-1/ERK活性。结论:脑缺血通过钙依赖性地诱导Raf-1Ser259位点的去磷酸化,暴露其催化结构域,从而导致ERK级联的活性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Raf-1磷酸化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系表达基因10(PEG10)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和鉴定 被引量:1
14
作者 常林 杨瑞丽 +1 位作者 陈红兵 曹雪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获得印记基因父系表达基因10(PEG10)单克隆抗体(mAb),为进一步研究PEG10的功能以及肝癌的实验室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细胞融合技术,以PEG10抗原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通过多次阳性筛选和有限稀释,建... 目的获得印记基因父系表达基因10(PEG10)单克隆抗体(mAb),为进一步研究PEG10的功能以及肝癌的实验室诊断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细胞融合技术,以PEG10抗原免疫BALB/c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通过多次阳性筛选和有限稀释,建立了抗人PEG10 mAb杂交瘤细胞株。采用间接ELISA和Southern biotech试剂盒对mAb的特性进行鉴定,采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mAb与肝癌细胞内源性PEG10蛋白的结合。结果成功建立2株稳定分泌抗PEG10蛋白的mAb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3E8和3F3,均属IgG1亚类,κ型,且无交叉反应。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织化学实验证实,mAb 3E8均能特异性结合肝癌细胞内源性PEG10蛋白。结论成功制备了效价高、特异性好的PEG10 mAb,该抗体有可能用于肝癌的实验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父系表达基因10 抗体 单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垂直感染对子代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探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飞 管俊昌 夏佩莹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39-1142,共4页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垂直感染对子代小鼠红细胞免疫、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后的子代成年小鼠T细胞亚群、NK细胞数量的变化,酵母菌红细胞花环试验法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C3bRR)、红细胞免疫... 目的研究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垂直感染对子代小鼠红细胞免疫、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后的子代成年小鼠T细胞亚群、NK细胞数量的变化,酵母菌红细胞花环试验法测定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结果L型感染组子鼠C3b受体花环率(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ICR)降低;子鼠脾脏CD4+细胞明显降低,CD8+细胞明显升高,CD4/CD8的比值降低、NK细胞数量明显降低。结论金葡菌L型垂直感染后对子代免疫功能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细菌L型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白血病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潘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26-428,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采集AL患儿血标本进行培养,采用API或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法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6 400份AL患儿血标本培养阳性713例,阳性率为11.1%;在首...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特点。方法采集AL患儿血标本进行培养,采用API或VITEK-2 Compact细菌鉴定系统进行细菌鉴定,K-B法检测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6 400份AL患儿血标本培养阳性713例,阳性率为11.1%;在首次分离的655株菌株中,革兰阳性菌344株,占52.5%,以葡萄球菌为主,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株;革兰阴性菌278株,占42.5%,以黏质沙雷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达100%;真菌33株,占5.0%。结论 AL患儿血培养阳性菌以葡萄球菌、黏质沙雷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药敏试验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白血病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基因的表达在小儿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
17
作者 方拥军 郭锡熔 +6 位作者 杨引 芮耀耀 黄婕 陆瑾 陆勤 张兰芳 王俊禄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27-1429,共3页
目的:了解survivin基因的表达在小儿急性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RT-PCR测定小儿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survivin基因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特征、初步治疗反应进行比较。共研究了54例小儿白血病患儿并以36例非恶性血液病为对照,根据sur... 目的:了解survivin基因的表达在小儿急性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RT-PCR测定小儿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survivin基因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特征、初步治疗反应进行比较。共研究了54例小儿白血病患儿并以36例非恶性血液病为对照,根据survivin基因的阳性和阴性分为2组,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早期的治疗反应。结果:Survivin基因在非恶性血液病组中无1例被检出,白血病组中共41例被测出,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survivin基因阳性组的早期治疗反应好的病例数明显低于阴性病例组(P<0.01)。结论:测定survivin基因对诊断、判断预后、残留白血病的检测意义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RVIVIN基因 儿童 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质干细胞多向分化潜能的鉴定
18
作者 徐飞 钟天鹰 武开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21-1524,共4页
目的:研究脐带间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为心血管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采用胶原酶胰酶消化脐带组织,将获得的细胞传代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分子,再以不同方法使其向骨、脂肪、心肌和内皮细胞方向诱导,... 目的:研究脐带间质干细胞的多向分化潜能,为心血管组织工程研究提供一个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采用胶原酶胰酶消化脐带组织,将获得的细胞传代培养,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分子,再以不同方法使其向骨、脂肪、心肌和内皮细胞方向诱导,分别采用Von Kossa、油红O染色和免疫组化对分化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脐带间质干细胞分别向成骨细胞和成脂肪细胞诱导培养后,Von Kossa染色和油红O染色阳性。在5-氮胞苷诱导后,心肌特异性抗体肌动蛋白α-actin和肌球蛋白myosin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在VEGF诱导后,细胞形成网格样结构,免疫荧光示CD31、CD34染色阳性。结论:脐带间质干细胞具有分化为骨、脂肪、心肌和内皮细胞的潜能,是非常有前途的心血管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间质干细胞 分化 心肌细胞 内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红斑狼疮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苏 唐吟岫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730-731,共2页
报告4例新生儿红斑狼疮。4例患儿均有皮损,局限或全身分布,以头面、躯干及四肢末端为主,患儿及其母亲抗核抗体(ANA)、抗SSA抗体和(或)抗SSB抗体阳性。心电图检查其中3例未见心脏传导阻滞,1例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未经治疗。4例患儿皮... 报告4例新生儿红斑狼疮。4例患儿均有皮损,局限或全身分布,以头面、躯干及四肢末端为主,患儿及其母亲抗核抗体(ANA)、抗SSA抗体和(或)抗SSB抗体阳性。心电图检查其中3例未见心脏传导阻滞,1例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未经治疗。4例患儿皮损对症治疗数周后均自然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