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呼吸衰竭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9
1
作者 程锐 韩树萍 +4 位作者 周晓玉 沙莉 吴玲 宋韶鸣 刘海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50-1752,共3页
目的:对2004~2005年南京地区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发病特点和疾病分布状况、辅助通气方法、预后进行资料搜集及分析,反映南京地区新生儿呼吸危重病的救治状况。方法:对2004~2005年间收入NICU的101例新生儿... 目的:对2004~2005年南京地区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中新生儿呼吸衰竭的临床发病特点和疾病分布状况、辅助通气方法、预后进行资料搜集及分析,反映南京地区新生儿呼吸危重病的救治状况。方法:对2004~2005年间收入NICU的101例新生儿呼吸衰竭(NRF)患儿进行前瞻性资料收集及统计分析。结果:在连续12个月间,101例NRF患儿占同期NICU收治危重患儿的12.6%;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45.5%)、感染性肺炎(27.7%)、羊水吸入性肺炎(16.8%)、呼吸暂停(16.8%)等是新生儿NRF的主要构成疾病;平均胎龄为(34.3±3.7)周,平均出生体重(2.3±0.8)kg,75.8%为早产儿;NRF患儿中有7例(6.9%)死亡,20例(19.8%)放弃后死亡;NICU入住天数为(16.5±12.6)天,NICU费用为(18169±16713)元。结论:新生儿NRF在南京地区NICU以早产儿为主,提示早产儿管理是目前NICU的新课题,针对早产儿的新技术的开展,可能有利于提高新生儿危重呼吸疾病的救治成功率;南京NICU救治水平处于全国中等以上,受益于长三角地区围产水平的整体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病学 发病率 新生儿 呼吸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地区284例新生儿初发高胆红素血症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杨洋 刘云 +4 位作者 阚清 邱洁 吴越 周晓光 李勇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53-657,共5页
目的了解新生儿初发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新生儿初发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初发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共284例,男:女=1.51:1。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中,足月儿组ABO溶血、败血症的发生概率... 目的了解新生儿初发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新生儿初发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初发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共284例,男:女=1.51:1。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中,足月儿组ABO溶血、败血症的发生概率高于早产儿组;而早产儿组肺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颅内出血的发生概率高于足月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早产儿比较,足月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黄疸出现日龄和黄疸高峰日龄均较早,黄疸持续时间较短,胆红素下降速率较快,黄疸高峰时白蛋白水平较高,黄疸高峰时的间接胆红素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足月儿非溶血组相比,足月儿溶血组黄疸出现日龄较小,黄疸达高峰的日龄也较小,黄疸高峰时总胆红素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溶血组经皮胆红素峰值水平高于早产儿非溶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胆红素脑病患儿的头颅磁共振成像异常与胆红素峰值水平并不完全一致。结论足月儿与早产儿、溶血性与非溶血性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表现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溶血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加早期干预对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脑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王崇伟 许植之 +3 位作者 周晓玉 赵卫华 蒋小镛 毛红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26-328,共3页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加早期干预对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CMVI)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97例CMVI脑损伤患儿分干预组44例(甲组),未干预组53例(乙组),并以正常足月儿30例(丙组)为对照。甲、乙两组的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P...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加早期干预对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CMVI)脑损伤预后的影响。方法:97例CMVI脑损伤患儿分干预组44例(甲组),未干预组53例(乙组),并以正常足月儿30例(丙组)为对照。甲、乙两组的基本情况无明显差异(P均>0.05)。甲组予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加早期干预。结果:18个月时身长、体重、头围、智力发育指数(MDI)、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甲组高于乙组(P<0.01),运动落后、听力障碍、语言落后甲组均低于乙组(P<0.01)。结论:更昔洛韦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及早期干预可以改善新生儿CMVI脑损伤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昔洛韦 丙种球蛋白 早期干预 巨细胞病毒感染脑损伤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探讨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崇伟 吴玲 +3 位作者 刘登礼 赵幽燕 平鹦 周晓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430-1432,共3页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较传统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2例因急性肺损伤需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32例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30例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将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氧浓度(... 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较传统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62例因急性肺损伤需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32例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30例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将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和肺氧合功能指标在0、2、6、12、24h进行组内比较,并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上机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多少。结果:SIMV组在上机后6hFiO2、PIP有显著下降(P<0.05)。而IPPV组在上机12hFiO2开始下降、上机24hPIP才有显著下降(P<0.05)。上机2hSIMV组肺氧合功能指标较上机前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0.05),而IPPV组在上机后6h出现显著改变。SIMV组平均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0.05),机械通气并发症也较IPPV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需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SIMV通气方式能更快地降低FiO2和PIP,改善通气和氧合,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 间歇正压通气 新生儿 急性肺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密闭式吸痰预防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储晓彬 康爱建 +3 位作者 魏燕 杨小红 徐明 程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764-1765,共2页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能否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方法:100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开放式吸痰)50例和实验组(密闭式吸痰)50例,比较2种不同吸痰方式对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发生时间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能否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方法:100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开放式吸痰)50例和实验组(密闭式吸痰)50例,比较2种不同吸痰方式对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发生时间的影响。结果:密闭式吸痰组VAP的发生率为24%,开放式吸痰组VAP的发生率为44%,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密闭式吸痰组总机械通气时间(121.48±92.02 h),开放式吸痰组总机械通气时间(140.2±119.12 h),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VAP发生时间密闭式吸痰组为(80.0±27.4 h),开放式吸痰组为(82.0±26.0 h),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比传统开放式吸痰方式有助于降低VAP的发生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中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密闭式吸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4
6
作者 曹兆兰 刘海樱 +1 位作者 徐英美 周晓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4-116,共3页
目的:研究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61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3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8例。两组出生体重、胎龄、临床分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生后6h内给予亚低温治疗,鼻... 目的:研究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61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33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28例。两组出生体重、胎龄、临床分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在生后6h内给予亚低温治疗,鼻咽部温度维持在33~34℃,直肠温度维持在33~34℃持续72h后复温,其他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两组均进行心电、血压、经皮氧饱和度、鼻咽部温度、直肠温度连续监护,检测血电解质、血糖、肝肾功能和血气分析,并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进行神经行为发育评价。结果:两组均无出血、严重感染及死亡。亚低温组治疗期间心率平均下降30次/min,血压及呼吸未见明显改变,未发现与亚低温相关的心律失常及肺动脉高压。血钠、血钾、血钙在低温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HIE患儿治疗前均有代谢性酸中毒,部分患儿有急性肾功能异常,治疗后均逐渐纠正。两组患儿在生后28天做NBNA评分,治疗组测定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全身亚低温治疗新生儿HIE无严重的不良反应,对减轻或预防后遗症,提高生存质量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及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曹兆兰 陈俊 +2 位作者 刘海樱 徐英美 周晓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23-425,共3页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伤,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尤其重症HIE是新生儿期非常严重的疾病之一,病死率较高,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缺乏特效治疗...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围产期新生儿因缺氧缺血引起的脑损伤,是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尤其重症HIE是新生儿期非常严重的疾病之一,病死率较高,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仍缺乏特效治疗。亚低温是采用人工方法使脑温下降2℃~5℃.以达到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目的。近年大量的动物实验及初步临床试验均证明亚低温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7例血浆性激素水平的临床意义
8
作者 孙晓丽 郭艳 +2 位作者 徐嘉昌 平鹦 周晓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5-618,共4页
目的:研究血浆雌二醇(E2)和睾酮(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探讨二者与HIE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HIE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测定57例HIE急性期、恢复期和30例对照组患儿血浆E2、T水平,并根... 目的:研究血浆雌二醇(E2)和睾酮(T)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发病过程中的变化,探讨二者与HIE发生和发展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HIE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仪测定57例HIE急性期、恢复期和30例对照组患儿血浆E2、T水平,并根据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协助判定预后,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急性期中、重度HIE患儿与轻度和对照组比较,血浆E2、T明显升高(P<0.05),恢复期中、重度HIE患儿与轻度和对照组比较,血浆E2、T水平明显降低(P<0.05)。中、重度HIE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血浆E2、T明显升高(P<0.05),而轻度和对照组急性期与恢复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HIE患儿恢复期的血浆E2、T变化与NBNA评分相一致。结论:E2、T参加了新生儿HIE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血浆E2、T水平与HIE病情程度密切相关,恢复期的血浆E2、T水平为HIE的预后和治疗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雌二醇 睾酮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血清铁元素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9
作者 李艳玲 阚清 +5 位作者 邹云苏 孙晓丽 李芳 郭敏 张兰芳 贲晓明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4期395-397,共3页
目的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铁元素的缺乏不仅会导致贫血,还会影响幼儿的行为及智力发育。文中旨在分析不同胎龄新生儿静脉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血清(serum iron,SI)及末梢血铁含量的差异。方法采集167例新生儿出生后统一检测... 目的铁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铁元素的缺乏不仅会导致贫血,还会影响幼儿的行为及智力发育。文中旨在分析不同胎龄新生儿静脉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血清(serum iron,SI)及末梢血铁含量的差异。方法采集167例新生儿出生后统一检测第1周静脉血及末梢血常规,SF采用酶结合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测定,SI采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末梢血常规用日本Sysmex CE-2100血球分析仪测定,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根据不同胎龄进行数据比较并总结特点。结果不同胎龄新生儿SF、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早产组的外周血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红细胞计数(red blood cell count,RBC)、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水平较足月组明显降低(P<0.05),体重与SI呈正相关,Hb与SF、SI无相关关系,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SF、SI呈负相关。结论不同胎龄新生儿铁元素含量各有特点,应注意检测和分析以预防缺乏铁元素而导致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血清铁蛋白 血清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特发性胃扭转治疗38例报告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鑑惺 袁捷 +1 位作者 谷兴琳 姜子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343-1344,共2页
新生儿如超越生理范围的胃扭转.而且不伴有作为胃扭转诱因的横膈异常者,称为新生儿特发性胃扭转。文献报道临床病例较少。南通大学附属常州市儿童医院自2002年1月~2007年11月共收治本病38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新生儿 胃扭转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多糖致新生鼠脑白质软化模型的建立
11
作者 郭凯 浦潇丹 +3 位作者 王艳萍 杨洋 郭梅 周晓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694-696,773,共4页
目的:证实脂多糖致新生鼠脑白质软化模型的可靠性。方法:16只健康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妊娠第15天按0.3 mg/kg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实验组孕鼠进行腹腔内注射,对照组孕鼠在同一天使用等量蒸馏水腹腔内注射,妊... 目的:证实脂多糖致新生鼠脑白质软化模型的可靠性。方法:16只健康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于妊娠第15天按0.3 mg/kg剂量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对实验组孕鼠进行腹腔内注射,对照组孕鼠在同一天使用等量蒸馏水腹腔内注射,妊娠第21天,孕鼠均分娩,取两组新生鼠脑组织进行形态学观察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结果:①光镜下可见,实验组脑室周围白质水肿软化,带状或灶状凝固性坏死,而对照组无明显形态学变化;②电镜下发现,实验组少突胶质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线粒体脊减少或空泡化,内质网明显扩张,对照组无明显变化;③实验组脑组织含水量较对照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多糖可导致新生鼠脑室周围白质软化,且脑组织含水量也明显增高。脂多糖是制备新生鼠脑白质软化的一种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多糖 新生鼠 脑白质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达拉奉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新华 徐英美 +2 位作者 刘海樱 周晓玉 陈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356-359,共4页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122只随机分为缺氧缺血组(HI组)、大剂量治疗组、小剂量治疗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制成HIBD动物模型,在缺氧缺血(hypoxia-is-chemia,HI)后...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Edaravone)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的保护作用。方法:7日龄新生SD大鼠122只随机分为缺氧缺血组(HI组)、大剂量治疗组、小剂量治疗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制成HIBD动物模型,在缺氧缺血(hypoxia-is-chemia,HI)后即刻分别腹腔注射依达拉奉或生理盐水,连续注射5天。HI后24、48、72h各时间点检测脑组织匀浆MDA和SOD含量;电镜观察海马超微结构变化;TUNEL法检测HI后72h各组脑皮层神经细胞凋亡;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35天学习和记忆能力变化。结果:HI后24、48、72h各时间点,大剂量治疗组与HI组MDA和SOD含量相比差异有极其显著性(P<0.01),小剂量治疗组与HI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TUNEL染色结果示HI后72h各组缺血侧脑皮层凋亡细胞数,大剂量治疗组[(206.83±21.94)个/2500个细胞]较HI组[(317.67±24.27)个/2500个细胞]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小剂量治疗组[(301.30±17.61)个/2500个细胞]较HI组也减少,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缺氧缺血后腹腔注射大剂量依达拉奉对新生鼠HIBD有明显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 缺氧缺血 脑损伤 脑保护 依达拉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给药沐舒坦、地塞米松对大鼠胎肺形态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0
13
作者 阚清 顾筱琪 +2 位作者 刘茹 季东林 周晓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2-234,245,F0003,共5页
目的:比较产前给予沐舒坦(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地塞米松对大鼠胎肺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9只孕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沐舒坦治疗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3只。于孕16、17、18天腹腔注射给药,孕19天每只孕鼠取6只胎鼠肺组织作为早... 目的:比较产前给予沐舒坦(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地塞米松对大鼠胎肺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9只孕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沐舒坦治疗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每组3只。于孕16、17、18天腹腔注射给药,孕19天每只孕鼠取6只胎鼠肺组织作为早产鼠肺模型,通过光镜观察及电镜技术,分析比较两种药物对胎肺形态发育的影响。结果:光镜下,沐舒坦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每视野肺泡计数、平均肺泡表面积均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肺泡间隔厚度均低于对照组(P﹤0.01)。地塞米松治疗组每视野肺泡计数、平均肺泡表面积均高于沐舒坦治疗组(P﹤0.01),平均肺泡间隔厚度低于沐舒坦治疗组(P﹤0.01)。透射电镜观察,沐舒坦治疗组、地塞米松治疗组Ⅱ型肺泡上皮内多见板层小体且染色深、致密,胞质内线粒体等细胞器多见,而对照组内难见板层小体、少见细胞器。结论:产前给药沐舒坦、地塞米松均能显著促进胎肺发育,地塞米松效果优于沐舒坦。但考虑到地塞米松的诸多不良反应,沐舒坦可成为临床上促胎肺成熟的更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沐舒坦 地塞米松 胎肺 形态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鼠维生素D缺乏对子鼠长骨维生素D受体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吴越 周晓玉 李婵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61-363,385,共4页
目的:研究大鼠孕期维生素D(VitD)缺乏对其子鼠长骨中维生素D受体(VD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熟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8只,模型组以不含VitD的大鼠饲料避光喂养,对照组以标准饲料正常光照喂养。2周后与成熟SD雄性大... 目的:研究大鼠孕期维生素D(VitD)缺乏对其子鼠长骨中维生素D受体(VDR)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成熟雌性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各18只,模型组以不含VitD的大鼠饲料避光喂养,对照组以标准饲料正常光照喂养。2周后与成熟SD雄性大鼠交配,分别取孕20天(E20d)、生后1天(B1d)和生后7天(B7d)子鼠左侧股骨。用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子鼠股骨VDR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VDR蛋白在E20d、B1d和B7d子鼠股骨的表达量,模型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孕鼠VitD缺乏可下调子鼠长骨VDR蛋白表达水平,可能为子鼠骨骼发育不良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生素D缺乏 股骨 子鼠 维生素D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胚胎肺泡发育形态学观察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杨洋 周晓玉 +3 位作者 郭凯 阚清 浦潇丹 郭锡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282-1284,1298,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肺泡发育形态学变化,建立连续系统的胎肺发育形态学资料。方法:自SD大鼠孕16 d起,分别取孕16、19、21 d胎鼠肺脏行HE切片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胚胎16 d胎肺开始出现上皮性管道,形成支气管众多分支,上皮细胞呈高柱... 目的:观察大鼠胚胎肺泡发育形态学变化,建立连续系统的胎肺发育形态学资料。方法:自SD大鼠孕16 d起,分别取孕16、19、21 d胎鼠肺脏行HE切片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胚胎16 d胎肺开始出现上皮性管道,形成支气管众多分支,上皮细胞呈高柱状,围绕排列成环形;在胚胎19 d肺泡腔逐渐扩大,出现板层小体和2型肺泡上皮细胞;在胚胎21 d肺泡分隔增多,腔体扩张,间质变薄,同时板层小体数目增多。结论:大鼠胎肺发育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一直延续到生后。板层小体的出现是肺泡2型上皮细胞分化的标志,且其数目随着发育而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发育 肺泡上皮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单次应用地塞米松和氨溴索对胎鼠及子代鼠肺形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浦潇丹 阚清 +2 位作者 缪晓林 吴越 周晓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5-29,111,共6页
目的:探讨产前单次联合给药小剂量地塞米松和氨溴索对胎鼠及生后子代大鼠肺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36只孕鼠随机分成2组:地塞米松加氨溴索干预组(n=9)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9)。在妊娠第17天,干预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2mg/(kg·d)加氨... 目的:探讨产前单次联合给药小剂量地塞米松和氨溴索对胎鼠及生后子代大鼠肺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36只孕鼠随机分成2组:地塞米松加氨溴索干预组(n=9)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9)。在妊娠第17天,干预组腹腔注射地塞米松0.2mg/(kg·d)加氨溴索100mg/(kg·d),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取两组孕19天,生后3天,生后7天胎(仔)鼠肺组织,通过光镜和电镜技术,观察在大鼠肺发育的不同阶段两组肺组织形态发育差异。结果:①光镜下:孕19天干预组胎鼠肺每视野平均原始肺泡计数大于对照组(P<0.05),平均原始肺泡腔面积大于对照组(P<0.01),平均原始肺泡间隔厚度小于对照组(P<0.01)。生后3天干预组仔鼠肺每视野平均囊泡表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平均囊泡间隔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平均囊泡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生后7天干预组仔鼠肺每视野平均肺泡表面积大于对照组(P<0.05),平均肺泡间隔厚度小于对照组(P<0.05),平均肺泡计数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②透射电镜观察:孕19天胎鼠肺干预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绒毛发育较对照组密集完整,可见板层小体,对照组难见板层小体。生后3天及7天的仔鼠肺干预组和对照组均可见大量板层小体,但干预组较对照组板层小体染色深、致密,且可见大量线粒体等发达的细胞器。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联合氨溴索产前单次用药,不仅能促进大鼠胎肺成熟,也可促进其生后一段时期的肺发育且未产生明显不良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氨溴索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全静脉营养的临床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晓丽 周晓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921-924,共4页
目的:观察早期大量快速静脉营养和晚期小量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3例VLBW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早期全静脉营养组(ETPN)于生后24h内给予2.0g/(kg·天)的氨基酸和1.5g(kg·天)的20%脂肪乳,之后每... 目的:观察早期大量快速静脉营养和晚期小量静脉营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将63例VLBW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早期全静脉营养组(ETPN)于生后24h内给予2.0g/(kg·天)的氨基酸和1.5g(kg·天)的20%脂肪乳,之后每天增加1.0g/kg;晚期全静脉营养组(LTPN)于生后24~48h开始给予氨基酸0.5g/(kg·天),48~72h开始给予20%脂肪乳0.5g/(kg·天),按0.5g/(kg·天)递增。两组目标剂量均为氨基酸3.5g/(kg·天),20%脂肪乳3.0g/(kg·天)。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氮平衡,能量摄入,同时比较胆固醇、甘油三酯、胆红素、肌酐、血糖等生化指标。结果:ETPN组在氮储存上明显高过LTPN组(P<0.01),生后1~5天的能量摄入亦明显升高(P<0.01)。两组在胆固醇、甘油三酯、胆红素、肌酐上无明显区别。LTPN组的血糖水平较ETPN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早期全静脉营养可以避免负氮平衡,增加热卡供给,且对早期预后没有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低出生体重儿 早期静脉营养 晚期静脉营养 氮平衡 能量摄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溴索、糖皮质激素对大鼠胎肺形态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筱青 周晓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02-205,共4页
目的:比较产前给药氨溴索和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对大鼠胎肺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12只孕鼠随机分成四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氨溴索组,地塞米松组,倍他米松组。通过光镜观察、图像分析及电镜观察比较各组孕鼠的胎仔肺组织形态发... 目的:比较产前给药氨溴索和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对大鼠胎肺形态发育的影响。方法:12只孕鼠随机分成四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氨溴索组,地塞米松组,倍他米松组。通过光镜观察、图像分析及电镜观察比较各组孕鼠的胎仔肺组织形态发育差异。结果:光镜下各治疗组呼吸膜周径大于对照组(P<0.05),肺泡表面积大于对照组(P<0.01),肺泡间隔均低于对照组(P<0.01)。倍他米松组与地塞米松组相比肺泡间隔小(P<0.01),呼吸膜周径及肺泡表面积大(P<0.01)。透射电镜下各治疗组肺泡Ⅱ型上皮内可见板层小体,细胞器多见,倍他米松组和地塞米松组上述改变尤为明显;而对照组内未见板层小体、细胞器少见。结论:氨溴索、地塞米松、倍他米松均能促进肺发育,且倍他米松效果优于地塞米松。氨溴索无激素用药的毒副作用,可能成为产前促进胎肺成熟的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糖皮质激素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月儿382例脑性瘫痪的病因和诊断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曹兆兰 蒋小镛 +2 位作者 赵卫华 许植之 周晓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619-621,共3页
目的:探讨足月儿382例脑性瘫痪的病因与诊断,以利防治。方法:对经确诊的足月儿脑性瘫痪382例(甲组),另选同期正常足月儿30例为对照(乙组)。分析其病因、早期临床表现及头颅CT征像,进行体格及神经系统检查并智力测定。结果:①甲组:病因:... 目的:探讨足月儿382例脑性瘫痪的病因与诊断,以利防治。方法:对经确诊的足月儿脑性瘫痪382例(甲组),另选同期正常足月儿30例为对照(乙组)。分析其病因、早期临床表现及头颅CT征像,进行体格及神经系统检查并智力测定。结果:①甲组:病因:异常分娩史160例(41.9%);既往史以出生时窒息、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感染、肺部疾病为主;②临床症状:早期临床多以不停啼哭,吮奶困难,护理困难,肌张力异常,反射、姿势异常;③发育情况:甲组发育明显落后于乙组,P值均<0.01。甲组CT异常率为89.8%,乙组CT检查无异常。结论:当患儿具有高危因素、异常临床表现与神经系统症状、体征及发育明显落后,应结合头颅CT密切随访,可早期诊断脑性瘫痪及早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病因 诊断 足月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肥胖相关新基因LYRM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1
20
作者 邱洁 张敏 +4 位作者 周晓玉 程锐 曹兴国 王玢 郭锡熔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9-390,共2页
目的:制备兔抗人LYRM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预测LYRM1蛋白的抗原表位,设计并合成出一段由1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将合成肽与载体蛋白钥孔戚血蓝素(KLH)偶联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LYRM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 目的:制备兔抗人LYRM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对其进行初步鉴定。方法:预测LYRM1蛋白的抗原表位,设计并合成出一段由17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将合成肽与载体蛋白钥孔戚血蓝素(KLH)偶联作为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LYRM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利用ELISA、Westernblot鉴定其效价及特异性,并将该抗体用于人脂肪组织LYRM1的表达检测。结果:制备了兔抗人LYRM1蛋白的多克隆抗体并证实此抗体效价较高、特异性较强。结论:采用人工合成多肽作为半抗原成功制备了人类肥胖相关新基因LYRM1的多克隆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LYRM1基因 合成肽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