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IVP、CTU及MRU在儿童重复肾畸形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3
1
作者 戴石 张晓军 张新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71-574,共4页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CT尿路造影(CTU)、磁共振尿路造影(MRU)在儿童重复肾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43例儿童重复肾的影像资料,比较IVP、CTU及MRU在显示儿童重复肾方面各自优势与不足。结果:左侧病变25例... 目的:探讨静脉肾盂造影(IVP)、CT尿路造影(CTU)、磁共振尿路造影(MRU)在儿童重复肾畸形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证实的43例儿童重复肾的影像资料,比较IVP、CTU及MRU在显示儿童重复肾方面各自优势与不足。结果:左侧病变25例,右侧病变13例,双侧病变5例。其中有8例合并重复输尿管异位开口,18例伴有输尿管囊肿。IVP可见重复肾多位于上肾段,大多能显影,对于发育型或轻度积水型重复肾功能显示良好。同时可见完全型或不完全型输尿管重复畸形,并伴有输尿管囊肿。CTU可见重复肾的肾盂肾盏明显扩张,重复肾的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情况,输尿管的迂曲扩张和梗阻部位。MRU对功能不佳或积水严重重复肾可显示其肾脏内部结构,输尿管的形态和走行。结论:IVP可显示功能正常的重复肾,但其对积水型严重的重复肾畸形则无法显示。CTU虽然能很好显示各类畸形,也能反映重复肾功能状态,但是X线辐射相对较大、且对比剂可能造成不良反应。MRU虽然无法了解重复肾功能,但它无需对比剂、能很好显示积水型重复肾畸形,同时避免了X线照射。因此,MRU和IVP联合应用可以优势互补、提高重复肾畸形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重复肾 重复输尿管 影像学诊断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骨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7
2
作者 张新荣 唐文伟 +1 位作者 高修成 卞宠平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73-480,共8页
朗格汉斯细组织细胞增多症临床较少见,好发于小儿,骨骼系统最常受累,影像表现较为多样,本文主要介绍儿童骨骼系统朗格汉斯细组织细胞增多症的影像表现,包括常规的X线诊断、多层CT和三维重建的诊断价值以及磁共振成像表现。
关键词 组织细胞增多症 朗格汉斯细胞 嗜酸性肉芽肿 X线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5
3
作者 张新荣 高修成 +3 位作者 唐文伟 郭斌 田忠甫 张晓军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94-397,共4页
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Wilms tumor,WT)或肾胚胎瘤(nephroblastoma),是小儿腹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儿童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5位,腹部肿瘤中排第2位,在小儿肾脏肿瘤中占95%,发病率约1/10 000[1-3],肿瘤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发... 肾母细胞瘤又称Wilms瘤(Wilms tumor,WT)或肾胚胎瘤(nephroblastoma),是小儿腹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儿童所有恶性肿瘤中排第5位,腹部肿瘤中排第2位,在小儿肾脏肿瘤中占95%,发病率约1/10 000[1-3],肿瘤生长迅速,恶性程度高,发生转移较早。发病高峰年龄在3-4岁[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母细胞瘤 影像诊断 儿童 WILMS瘤 发病高峰年龄 恶性肿瘤 腹部肿瘤 肾胚胎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肝母细胞瘤的CT诊断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陈桂玲 顾海斌 +3 位作者 高峰 唐文伟 盛会雪 李小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06-708,共3页
目的 :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的CT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肝母细胞瘤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母细胞瘤CT表现。结果:肿瘤CT表现体积较大、不均匀低密度病灶,其中位于肝右叶11例,肝左叶5... 目的 :探讨儿童肝母细胞瘤的CT表现,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以提高肝母细胞瘤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肝母细胞瘤CT表现。结果:肿瘤CT表现体积较大、不均匀低密度病灶,其中位于肝右叶11例,肝左叶5例,肝内弥漫性病变4例,11例肿块内见不规则钙化,增强扫描动脉期呈多个结节状或斑片状不均匀强化,密度低于肝组织,门脉期病灶呈低密度,其中10例肿块中见弥漫分布多发小囊,4例见包膜强化,3例瘤内可见迂曲血管。随访,2例发生肝内多发转移,5例发生肺部多发转移,1例发生肝门区、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转移及门脉癌栓形成,伴有腹水1例。结论:CT是肝母细胞瘤有价值的影像学方法 ,能较好显示肿瘤的形态、大小及对血管的侵犯情况,对病灶的定位及定性较为准确,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儿童 计算机X线体层摄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儿童颅骨膜血窦 被引量:2
5
作者 赵萌 杨小庆 +3 位作者 唐文伟 王刚 郑小波 杨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856-1858,共3页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儿童颅骨膜血窦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颅骨膜血窦患儿的临床表现和CT表现。结果儿童颅骨膜血窦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头部较柔软的包块,且大小可随颅内压变化而变化。16例颅骨膜...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儿童颅骨膜血窦的诊断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颅骨膜血窦患儿的临床表现和CT表现。结果儿童颅骨膜血窦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头部较柔软的包块,且大小可随颅内压变化而变化。16例颅骨膜血窦邻近头颅中线部位,肿块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18例有异常连接静脉,肿块相邻颅板均有骨质缺损,17例可见肿块经颅骨缺损处与颅内静脉或静脉窦相通;1例合并颅内动静脉瘘,2例合并永存镰状窦,2例合并颅缝早闭。结论结合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典型的CT特点,术前可以明确诊断儿童颅骨膜血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血管 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高分辨力CT在儿童哮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晓军 张新荣 +3 位作者 郭斌 唐文伟 戴石 王颖 《放射学实践》 2014年第11期1271-1273,共3页
目的:探讨肺部高分辨力CT(HRCT)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 HRCT资料,年龄3~10岁,男12例,女7例。结果:1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HRCT 显示空气潴留15例(79%),支气管壁增厚12例... 目的:探讨肺部高分辨力CT(HRCT)在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 HRCT资料,年龄3~10岁,男12例,女7例。结果:19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HRCT 显示空气潴留15例(79%),支气管壁增厚12例(63%),支气管扩张6例(31%),局限性肺不张3例(16%),粘液嵌塞2例(11%),纵隔旁肺气肿1例(5%),完全未见异常征象3例(16%),肺部总阳性率84%(16/19)。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肺部 HRCT 有较多特征性改变,对诊断儿童支气管哮喘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支气管哮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介入治疗
7
作者 唐文伟 张新荣 +3 位作者 陆如刚 易军 李涛 卢文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467-1468,共2页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在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5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男2例,女3例,年龄9~14岁,平均11岁,病程4~10年,均经实验室检查证实。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将导管插至脾动脉主干的下一... 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在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5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男2例,女3例,年龄9~14岁,平均11岁,病程4~10年,均经实验室检查证实。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将导管插至脾动脉主干的下一级分支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体积达60%~80%,术后观察外周血细胞情况。结果:术后第2天外周血细胞开始上升,呈渐进性,1个月后外周血细胞基本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贫血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1例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出现下降。部分性脾栓塞术后机体反应(发热、腹痛)均有出现,并发症少,仅有1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结论:在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中,部分性脾栓塞术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栓塞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气道重建诊断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及分型 被引量:19
8
作者 韩素芳 唐文伟 +1 位作者 高修成 高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595-1597,共3页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气道重建对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TB)的诊断及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TB患儿的多层螺旋CT原始轴位图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图,气道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重建(VR)及...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MSCT)气道重建对先天性气管性支气管(TB)的诊断及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TB患儿的多层螺旋CT原始轴位图像及各种后处理重建图,气道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IP)、容积重建(VR)及仿真支气管内镜(VB)。结果根据异常支气管的起源位置与正常两肺上叶支气管的关系将其分为7型,本组63例共有TB69个,Ⅰ型33例,Ⅱ型21例,Ⅲ型3例,Ⅰ型合并Ⅲ型4例,Ⅱ型合并Ⅵ型2例,未见Ⅳ、Ⅴ、Ⅶ型。结论MSCT气道重建不仅可明确小儿TB的诊断及分型,且可显示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及伴发症,是TB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畸形 气管性支气管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比分析小儿手足口病脑炎与病毒性脑干脑炎MRI表现 被引量:15
9
作者 席艳丽 唐文伟 张新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180-2184,共5页
目的观察小儿手足口病脑炎与病毒性脑干脑炎MRI及临床表现差异。方法对MR检查阳性的11例手足口病脑炎与17例病毒性脑干脑炎患儿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脑炎和病毒性脑干脑炎常于脑干多发并对称发生,手足口病脑... 目的观察小儿手足口病脑炎与病毒性脑干脑炎MRI及临床表现差异。方法对MR检查阳性的11例手足口病脑炎与17例病毒性脑干脑炎患儿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足口病脑炎和病毒性脑干脑炎常于脑干多发并对称发生,手足口病脑炎累及延髓的概率远大于病毒性脑干脑炎,而累及中脑的概率则小于后者。手足口病脑炎患儿临床表现较重,意识障碍和呼吸循环衰竭的发生率较病毒性脑干脑炎高,常合并单侧或双侧肢体急性迟缓性麻痹。结论小儿手足口病脑炎与病毒性脑干脑炎在好发部位及临床表现上存在一定差异。MRI可为临床鉴别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提供重要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手足口病 脑炎 脑干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及发育量表对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预测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赵晓科 高修成 +2 位作者 肖农 张跃 吕静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03-307,共5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磁共振成像及发育量表对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预测作用。方法:73例有早产背景的脑瘫高危儿,在纠正胎龄3月时行头颅MRI检查,定性评价脑白质异常(WMA)程度,并同期应用婴幼儿发育量表中的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分值评... 目的:分析并比较磁共振成像及发育量表对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预测作用。方法:73例有早产背景的脑瘫高危儿,在纠正胎龄3月时行头颅MRI检查,定性评价脑白质异常(WMA)程度,并同期应用婴幼儿发育量表中的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分值评定整体运动情况,智力发育指数(MDI)分值评定智能水平。随访患儿坐位、立位平衡的完成时间,对WMA、PDI、MDI和坐位、立位平衡完成时间行相关性分析,并计算WMA、PDI、MDI对粗大运动延迟预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WMA、PDI、MDI和坐位、立位平衡的完成时间均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自高向低排序依次为WMA、PDI、MDI,三者结合与坐位、立位平衡完成时间的相关性进一步提高。WMA对坐位和立位发育延迟的预测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PDI及MDI。结论:WMA程度、早期整体运动及智能水平均和粗大运动完成时间有显著相关性,MRI结合发育量表可提高对脑瘫高危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性瘫痪 磁共振成像 发育量表 粗大运动发育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结合体积测量在婴幼儿梗阻性肾积水肾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姝 张新荣 +2 位作者 郭斌 刘浩 姜辉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55-559,共5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体积测量在婴幼儿梗阻性肾积水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健康儿童及80例单侧肾积水患儿行MR检查,测量肾脏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及肾脏体积,记录患儿的血清肌酐值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结合体积测量在婴幼儿梗阻性肾积水肾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健康儿童及80例单侧肾积水患儿行MR检查,测量肾脏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及肾脏体积,记录患儿的血清肌酐值并计算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并对各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病例组患儿积水侧肾脏ADC值均低于对侧肾脏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积水肾的ADC值与CCr具有正相关性(r=0.555,P<0.05),经体积校正后积水肾ADC值体积乘积与CCr间正相关性明显提高(r=0.868,P<0.05)。结论:ADC值与肾脏体积乘积值对于评估婴幼儿梗阻性肾积水肾功能有一定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积水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影像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13
12
作者 席艳丽 唐文伟 张新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488-1491,共4页
目的评价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10例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X线及CT表现,根据CT最大囊直径分为大囊型(囊径>2 cm)、小囊型(囊径≤2 cm)及实性型,并与Stocker分型进行对照。结果小... 目的评价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分型的关系。方法回顾10例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X线及CT表现,根据CT最大囊直径分为大囊型(囊径>2 cm)、小囊型(囊径≤2 cm)及实性型,并与Stocker分型进行对照。结果小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畸形的X线平片表现为气胸样改变2例、多囊状改变6例、肺炎样改变2例;CT表现为大囊型5例、小囊型4例、实性型1例。所有大囊型均为StockerⅠ型,小囊型中1例为StockerⅠ型,3例为StockerⅡ型,1例实性型为StockerⅡ型。结论 CT检查是诊断先天性囊性肺腺瘤样畸形的可靠方法,根据CT表现可推测其病理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囊腺瘤样畸形 先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H-MRS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瑞珠 杨明 +1 位作者 席艳丽 朱明水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75-1178,共4页
目的 探讨^1 H-MRS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足月HIE患儿30例(HIE组)和无神经系统异常新生儿16例(对照组)。于出生后22天内行头颅^1 H-MRS扫描,分别计算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 目的 探讨^1 H-MRS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价值。方法 收集经临床确诊的足月HIE患儿30例(HIE组)和无神经系统异常新生儿16例(对照组)。于出生后22天内行头颅^1 H-MRS扫描,分别计算胆碱/肌酸(Cho/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N-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乳酸/肌酸(Lac/Cr)比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HIE组Lac/Cr升高(P〈0.05),NAA/Cr,NAA/Cho均降低(P均〈0.05),Cho/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NAA/Cr、Lac/Cr是HIE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结论^1 H-MRS可客观反映HIE患儿缺氧缺血后代谢变化,更好地评价脑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助于HIE的早期诊断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新生 缺氧缺血性脑病 磁共振波谱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层螺旋CT心电门控与非门控扫描显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冠状动脉 被引量:5
14
作者 杨明 滕皋军 +6 位作者 莫绪明 刘斌 吴旻 靳激扬 张新荣 唐文伟 高修成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43-1946,共4页
目的研究64层CT心电门控与非门控扫描技术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冠状动脉(CA)的显示价值。方法对31例复杂CHD患儿进行64层CT检查,其中20例患儿同时进行心电门控及非心电门控扫描,按5级评分法分别观察两种扫描模式下冠状动脉各节... 目的研究64层CT心电门控与非门控扫描技术对复杂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冠状动脉(CA)的显示价值。方法对31例复杂CHD患儿进行64层CT检查,其中20例患儿同时进行心电门控及非心电门控扫描,按5级评分法分别观察两种扫描模式下冠状动脉各节段的成像质量。结果与非心电门控扫描相比,所有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均优于非门控模式。除旋支近段、右冠状动脉近段、远段成像质量无明显差异外,余各节段成像质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种扫描模式对CA近段的观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远段的观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门控扫描能较好地观察CA的开口及近段的走行,能满足绝大部分临床术前诊断需要,可作为复杂CHD推荐扫描模式。该扫描模式下可疑CA异常开口、走行时需加扫心电门控模式,从而进一步显示CA的细节。对于临床高度关注CA位置的病例应常规进行心电门控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冠状血管 心脏病 先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甲胎蛋白升高的小儿肝脏间叶性错构瘤CT表现(1例) 被引量:4
15
作者 赵萌 唐文伟 +1 位作者 朱佳 田忠甫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48-549,共2页
关键词 甲胎蛋白升高 肝脏间叶性错构瘤 CT表现 小儿 腹部包块 腹壁静脉曲张 肝外胆管扩张 移动性浊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诊断先天性肺动脉吊带 被引量:4
16
作者 韩素芳 杨明 +4 位作者 唐文伟 余辉 李晶 田忠甫 郑晓波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167-2170,共4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动脉吊带(PAS)的MSCT诊断、分型及PAS与气管和支气管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PAS的MSCT平扫及增强图像,根据PAS绕行气管所在胸椎平面将其分为Ⅰ、Ⅱ型。结果 11例PAS增强MSCT均表现为左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自右... 目的探讨先天性肺动脉吊带(PAS)的MSCT诊断、分型及PAS与气管和支气管树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PAS的MSCT平扫及增强图像,根据PAS绕行气管所在胸椎平面将其分为Ⅰ、Ⅱ型。结果 11例PAS增强MSCT均表现为左肺动脉起源于右肺动脉,自右向左从气管后方、食管前方绕行至左侧肺门;其中ⅠA型1例,ⅡA型2例,ⅡB型8例,未见ⅠB型。1例ⅠA型PAS气管隆突位于T3平面,PAS从隆突后上方绕行至左侧肺门。10例Ⅱ型PAS假隆突位于T4-6平面,PAS从假隆突后上方绕行至左侧肺门。11例PAS均伴不同程度的气管、支气管狭窄,10例Ⅱ型PAS均伴支气管桥畸形。结论 MSCT平扫及重组图像可同时观察气管、支气管树及肺部病变;增强MSCT能够确诊PAS并显示其与气管、支气管树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吊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erre-Robin综合征的CT表现及分型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李光荣 郭斌 张新荣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44-547,共4页
目的:分析Pierre-Robin综合征(PRS)的影像学表现,探讨PRS的影像分型。方法:对52例经临床诊断的Pierre-Robin综合征患儿全部行MSCT容积扫描,通过工作站对容积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重建,分析影像学表现并测量及... 目的:分析Pierre-Robin综合征(PRS)的影像学表现,探讨PRS的影像分型。方法:对52例经临床诊断的Pierre-Robin综合征患儿全部行MSCT容积扫描,通过工作站对容积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重建,分析影像学表现并测量及分型。结果:影像学表现:下颌骨短小且下颌后缩52例,下颌骨内旋28例,腭裂49例,舌根后坠47例,气道狭窄38例;测量:0.78±0.12;分型:I型5例,II型36例,III型11例。结论:PRS影像学的表现已经成为诊断PRS的客观依据,而影像分型将为临床提供更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RRE-ROBIN综合征 影像学 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道造影术在婴幼儿泪囊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顾海斌 张新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1-273,共3页
目的:探讨X线泪道系统造影对婴幼儿泪囊炎、泪道阻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20例患儿475只眼,主要临床表现为溢泪。采用泪道冲洗后注入造影剂欧乃派克,摄眼眶正侧位或瓦氏位片,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X线泪道造影术能够提供较为清晰的... 目的:探讨X线泪道系统造影对婴幼儿泪囊炎、泪道阻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20例患儿475只眼,主要临床表现为溢泪。采用泪道冲洗后注入造影剂欧乃派克,摄眼眶正侧位或瓦氏位片,并对图像进行分析。结果:X线泪道造影术能够提供较为清晰的泪道图像并对泪道阻塞的部位及泪道改变做出准确的判断。结论:X线泪道造影术是借助造影剂对膜性泪道优选的X线检查技术,此技术具有快速、经济、直观的优点,可以明确鼻泪管梗阻部位及泪道扩张程度,是泪囊炎与鼻泪管梗阻探通治疗的依据和观察探通治疗后疗效所采取的非常必要的检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造影 泪囊炎 婴幼儿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上消化道造影及多层螺旋CT诊断 被引量:2
19
作者 张晓军 郭斌 +1 位作者 张新荣 唐文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83-1584,1606,共3页
目的:分析并比较罕见未穿孔的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上消化道造影(upper gastroenterography,GI)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的表现。方法:对2例未穿孔的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者先行MSCT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 目的:分析并比较罕见未穿孔的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的上消化道造影(upper gastroenterography,GI)及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的表现。方法:对2例未穿孔的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患者先行MSCT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reconstruction,MPR),后经鼻饲管注入水溶性含碘对比剂行GI检查。结果:GI及MSCT可清楚显示胃壁肌层缺损所形成的囊性含液腔,GI显示缺损区无收缩蠕动功能;MSCT显示缺损区胃壁菲薄,其中第2例患儿胃壁与周围肠管分界不清,间隙紊乱。结论:未穿孔的先天性胃壁肌层缺损极其罕见,GI可动态观察功能状态,是最佳诊断方法,但不应作为首选;MSCT安全快捷,尤其是MPR应用后具有较高参考价值,应优先使用;条件允许时两者结合使用,对指导临床诊断治疗具有很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畸形 胃肠造影 多层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的临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顾海斌 唐文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72-1374,共3页
目的:提高对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分析9例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的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表现和有关文献,对其影像特征进行描述。结果:X线表现9例椎体均似"横置的花瓶状",四肢管状骨均可见对称性粗短变... 目的:提高对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的临床表现及影像特征的认识。方法:分析9例假性软骨发育不全的影像表现,并结合临床表现和有关文献,对其影像特征进行描述。结果:X线表现9例椎体均似"横置的花瓶状",四肢管状骨均可见对称性粗短变形,干骺端增宽,侧缘刺状突出,骨骺细小呈碎裂样,且被干骺端包埋;8例骨盆发育均偏小,坐骨大切迹稍窄,髋臼顶扁平,边缘不规则;8例肋骨前后端呈"括弧征"。结论:假性软骨发育不全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性软骨发育障碍性疾病,一般于2~4岁发病,头颅正常、短肢型侏儒,骨骺小、不规则或呈碎裂状、干骺增宽及结构不规则,这些均是该病的诊断要点。本病应与软骨发育不全等其他软骨发育障碍性疾病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软骨发育不全 侏儒 骨骼畸形 X线特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