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4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张雅媛 钱小青 +3 位作者 李娟 俞海国 郭翼红 马慧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670-1673,共4页
目的:总结6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征以利于早期诊断。方法:对南京市儿童医院2005年3月至2009年2月诊治的43例6月龄以下KD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诊治的6月龄以上KD患儿对比分析。结果:6月... 目的:总结6月龄以下小婴儿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临床特征以利于早期诊断。方法:对南京市儿童医院2005年3月至2009年2月诊治的43例6月龄以下KD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诊治的6月龄以上KD患儿对比分析。结果:6月龄以下小婴儿KD 43例,男女比例2.31∶1,与同期238例6月龄以上的3组KD患儿比较,急性期卡疤红斑、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显著增多,颈淋巴结肿大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血小板(PLT)、血沉(ESR)、乳酸脱氢酶(LDH)显著升高,血色素(Hb)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完全KD和冠状动脉瘤样扩张发生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月龄以下小婴儿KD以不完全KD显著增多、冠状动脉瘤发生率增加为特征。患儿急性期要及时发现冠状动脉异常,观察卡疤红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症状,监测N%、PLT、ESR、LDH、Hb等指标,以利于对6月龄以下小婴儿KD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婴儿 川崎病 不完全川崎病 冠脉损害 早期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川崎病CD4^+T细胞CD40L和E-选择素的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张雅媛 鲍华英 +3 位作者 施圣云 钱小青 李娟 俞海国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73-275,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患儿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表面CD40L(CD154)表达,探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川崎病患儿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前后、16例其他发热性疾病患儿、15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表面...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患儿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表面CD40L(CD154)表达,探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川崎病患儿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前后、16例其他发热性疾病患儿、15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表面的CD40L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相应血清中可溶性CD40L(sCD40L)及E-选择素。结果川崎病患儿CD4+T细胞表面CD40L表达及血清中E-选择素显著高于其他发热性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儿童对照组(P<0.01),川崎病患儿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后明显下降(P<0.01)。CD4+T细胞表面CD40L表达及E-选择素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有关,而CD8+T细胞表面CD40L的表达及可溶性CD40L与冠状动脉损伤无明显相关性。川崎病患儿CD4+T细胞表面CD40L表达与E-选择素水平正相关(r=0.626,P<0.05)。结论CD40L异常表达及血清中E-选择素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静脉输注丙球能下调CD40L表达及血清中E-选择素,且有利于治疗血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免疫丙球蛋白 CD40L E-选择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重症肝炎为首发症状的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6例临床分析及回顾 被引量:2
3
作者 马慧慧 钱小青 +3 位作者 俞海国 张雅媛 李娟 郭翼红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45-946,956,共3页
目的:提高对以重症肝炎为首发症状的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6例以重症肝炎为首发症状的巨噬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以重症肝炎为首发症状的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患儿均有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目的:提高对以重症肝炎为首发症状的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6例以重症肝炎为首发症状的巨噬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以重症肝炎为首发症状的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患儿均有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病史,MAS发病时均无发热,6例患儿的肝功能ALT平均为1 927.33 U/L,TBIL平均为179.82μmol/L,6例经治疗后肝功能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重症肝炎的患儿,应综合分析,追问有无风湿性疾病的病史,尤其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病史,提高对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 重症肝炎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T淋巴细胞表面CD40L的表达在小儿川崎病血管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雅媛 鲍华英 +4 位作者 张兰芳 施圣云 邱卫娟 钱小青 王大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835-838,共4页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患儿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表面CD40L(CD154)表达,探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川崎病患儿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前后、16例其他发热性疾病患儿、15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 目的:通过检测川崎病患儿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表面CD40L(CD154)表达,探讨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6例川崎病患儿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前后、16例其他发热性疾病患儿、15例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表面的CD40L表达。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相应血清中可溶性CD40L。结果:川崎病患儿CD4+T细胞表面CD40L表达(66.26±6.71)%显著高于其他发热性疾病对照组(58.11±6.35)%及正常儿童对照组(46.96±4.27)%,川崎病患儿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后明显下降(58.86±7.49)%。川崎病患儿血清中可溶性CD40L(17.36±5.72)ng/ml亦显著高于其他发热性疾病对照组(12.17±4.28)ng/ml及正常儿童对照组(7.48±3.59)ng/ml,静脉输注丙球治疗后无明显下降(16.46±5.12)ng/ml。CD4+T细胞表面CD40L表达与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有关,而CD8+T细胞表面CD40L的表达及可溶性CD40L与冠状动脉损伤无关。川崎病患儿CD4+T细胞表面CD40L表达与C反应蛋白(CRP)水平正相关(r=0.553,P<0.05)。结论:CD40L异常表达在川崎病发病机制中其起重要作用。静脉输注丙球能下调CD40L表达,且有利于治疗血管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免疫丙球蛋白 CD40L 可溶性CD40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录因子T-bet/GATA-3在支气管哮喘小鼠中的表达及地塞米松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
5
作者 俞海国 钱丽娟 +3 位作者 钱小青 李娟 张雅媛 郭翼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59,共5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T-bet/GATA-3在支气管哮喘小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观察地塞米松干预后T-bet、GATA-3mRNA的变化。方法:建立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地塞米松腹腔注射(2mg... 目的:探讨核因子T-bet/GATA-3在支气管哮喘小鼠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观察地塞米松干预后T-bet、GATA-3mRNA的变化。方法:建立卵清蛋白(OVA)诱导的哮喘小鼠模型;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哮喘组及地塞米松治疗组,地塞米松腹腔注射(2mg/kg)给药。HE染色观察气道炎症变化;采用RT-PCR方法检测T-bet、GATA-3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小鼠脾脏CD4+T细胞IFN-γ、IL-4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哮喘组小鼠GATA-3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T-bet mRNA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1),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经地塞米松干预后,肺组织GATA-3、T-bet mRNA均有所降低,以GATA-3m RNA降低更为明显,IL-4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IFN-γ水平有减少倾向。结论:支气管哮喘小鼠T-bet/GATA-3表达失衡与气道炎症密切相关,地塞米松通过抑制GATA-3和T-bet的表达,调节IL-4/IFN-γ比率并纠正Th1/Th2平衡失调,可能是其治疗哮喘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GATA-3 T-BET 地塞米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新生儿胎粪性腹膜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及漏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赵燕 朱善良 +1 位作者 刘廷会 俞海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72-374,381,共4页
目的:探讨新生儿胎粪性腹膜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13例经临床确诊为新生儿胎粪性腹膜炎患儿的超声表现,与手术结果、病理诊断及预后进行对... 目的:探讨新生儿胎粪性腹膜炎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在临床上的诊断价值,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13例经临床确诊为新生儿胎粪性腹膜炎患儿的超声表现,与手术结果、病理诊断及预后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新生儿胎粪性腹膜炎的声像图特征及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超声检查的13例患儿中,12例与临床诊断相符合,1例因腹腔大量胀气未能发现病灶漏诊。13例中10例行外科手术,另3例保守治疗。1例因术后重度感染放弃治疗,其余患儿预后良好。结论:超声能正确诊断新生儿胎粪性腹膜炎,在临床上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同时应注意和腹腔畸胎瘤、系膜囊肿等相鉴别,减少误诊及漏诊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新生儿 胎粪性腹膜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小儿肾活检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
7
作者 赵燕 陈勇刚 +1 位作者 朱善良 俞海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43-1145,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儿童肾脏活检术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136例肾脏病患儿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常规俯卧位,经肾下极进针,方向自外下向内上,沿肾下极皮质取材。结果:肾活检成功率98.5%,镜下血尿18例(13.2%),其中肉眼血尿4例(2.9%),...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儿童肾脏活检术的方法和安全性。方法:136例肾脏病患儿超声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常规俯卧位,经肾下极进针,方向自外下向内上,沿肾下极皮质取材。结果:肾活检成功率98.5%,镜下血尿18例(13.2%),其中肉眼血尿4例(2.9%),包膜下血肿3例(2.2%)。术后均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儿童肾穿刺活检术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活检 儿童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气道上皮细胞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的变化
8
作者 俞海国 杨锡强 朱晓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76-578,共3页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几乎所有2岁以下的小儿均有过RSV感染。黏附分子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它在RSV感染后局部气道炎症以及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建立RSV体外感...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主要的病原体之一,几乎所有2岁以下的小儿均有过RSV感染。黏附分子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它在RSV感染后局部气道炎症以及免疫反应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通过建立RSV体外感染气道上皮细胞模型,观察不同感染复制数的RSV所致病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和支气管疾病 合胞病毒 细胞间黏附分子-1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