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三维有限元软件分析的外侧髌股韧带松解术对髌骨脱位内侧髌股韧带手术中髌股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研究
1
作者 谭晓艳 唐凯 +2 位作者 侯华成 蒋岩玲 刘飞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73-479,共7页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分析外侧髌股韧带松解术对髌骨脱位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EL)手术中髌股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例13岁健康男性志愿者的CT和MRI影像资料创建并验证正...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软件分析外侧髌股韧带松解术对髌骨脱位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EL)手术中髌股关节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采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例13岁健康男性志愿者的CT和MRI影像资料创建并验证正常膝关节有限元模型(Normal模型), 修改该模型模拟髌骨脱位手术过程, 分别建立外侧髌股韧带松解(later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release, LPFL-S)、内侧髌股韧带重建(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release, MPFL-R)、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外侧髌股韧带松解的有限元模型, 并采用有限元软件分析3种手术方式中髌股关节的接触应力、髌骨外侧移位位移及髌骨倾斜角情况。结果 4种模型在0°~90°屈膝活动下对应的髌股关节接触应力、髌骨外侧移位生物力学特性表现均不相同。Normal模型髌股关节接触应力峰值7.82 MPa;MPFL-R模型为6.64 MPa, 较Normal模型减少15.1%;而LPFL-S模型、MPFL-R联合LPFL-S模型分别为3.46 MPa、2.94 MPa, 较Normal组分别减少55.8%、62.4%;髌骨外侧位移的峰值Normal模型为4.16 mm, MPFL-R模型为4.57 mm, 较Normal模型增加9.9%, 而LPFL-S模型、MPFL-R联合LPFL-S模型分别为4.67 mm、5.79 mm, 较Normal模型分别增加12.3%、39.2%;对于髌骨倾斜角而言, Normal模型峰值为12.85°, MPFL-R模型为13.87°, 较Normal模型增加7.9%, 而LPFL-S模型、MPFL-R联合LPFL-S模型分别为16.19°、22.98°, 较Normal模型分别增加26.0%、78.8%。结论 MPFL重建术后髌股关节接触应力、髌骨外侧移位位移及髌骨倾斜角力学参数接近正常膝关节状态;LPFL松解术可降低髌股关节接触应力, 但会增加一定的髌骨外侧位移和髌骨倾斜角, 尤其是MPFL重建联合LPFL松解手术会大幅增加髌骨外侧位移和髌骨倾斜角, 增加髌骨外侧不稳定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骨脱位 三维重建 有限元分析 膝关节 外科手术 生物力学现象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多发伤的评估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祁红玉 陆巍峰 郑朋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81-885,共5页
多发伤是急诊常见的危重症,儿童多发伤更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早期识别、精准诊断、正确评估是降低多发伤致残率、病死率的关键。目前儿童创伤评分种类繁多,且越来越多的预测模型被提出,可有效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在成像方式... 多发伤是急诊常见的危重症,儿童多发伤更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早期识别、精准诊断、正确评估是降低多发伤致残率、病死率的关键。目前儿童创伤评分种类繁多,且越来越多的预测模型被提出,可有效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在成像方式及时机选择上需考虑患儿状态、损伤情况、准确度及有无辐射等多种因素。影像学的发展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也对接诊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检查同样可以明确诊断及预测并发症,但在时效性及获取难易程度方面参差不齐。对于多发伤患儿,结合两者进行评估更合适。随着研究的深入,多发伤的评估更加精细,但在儿童这一群体中仍有一定局限性,存在较大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伤 儿童 诊断成像 生物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40
3
作者 倪宏强(综述) 楼跃(审校)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4期364-369,376,共7页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好发于5~7岁儿童,根据受伤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伸直型约占98%,Gartland又进一步将其分为3型。由于肱骨远端解剖结构特殊,骨折复位困难且不稳定。若治疗不当,易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骨筋... 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部骨折,好发于5~7岁儿童,根据受伤机制的不同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伸直型约占98%,Gartland又进一步将其分为3型。由于肱骨远端解剖结构特殊,骨折复位困难且不稳定。若治疗不当,易发生血管神经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及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理念逐渐得到完善。本文就目前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治疗时机、治疗方式的选择及并发症的治疗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上骨折/外科学 临床方案 并发症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8例儿童高空坠落伤临床特点及结局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蒋立 董展 +2 位作者 孙祥水 张志群 楼跃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2445-2449,共5页
目的总结儿童高空坠落伤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提高救治水平,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138例高空坠落伤(坠落高度≥2 m)患儿临床资料。男性83例,女性55例,年龄1~14岁,平均4.8岁,其中≤1岁(婴儿期)1例、>1~3... 目的总结儿童高空坠落伤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点,提高救治水平,改善预后,降低死亡率。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9年6月138例高空坠落伤(坠落高度≥2 m)患儿临床资料。男性83例,女性55例,年龄1~14岁,平均4.8岁,其中≤1岁(婴儿期)1例、>1~3岁(幼儿期)24例、>3~7岁(学龄前期)74例和>7~14岁(学龄期)39例。归纳分析患儿坠落场所、入院前后急救及治疗措施,统计患儿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ase,ISS)。采用统计学方法,对坠落高度和损伤部位构成比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坠落高度均≥2 m,其中从窗户和阳台坠落93例、机动车上抛出13例、楼梯坠落11例、平台坠落6例、护栏上坠落2例、屋顶坠落1例、天花板上坠落1例、游乐设施坠落1例、不详10例。坠落高度:>2~3 m 45例、>3~15 m 83例、>15 m 10例。手术治疗45例,对症治疗93例。ISS≤16分46例,ISS>16~25分76例,ISS>25分16例。住院时间1~15 d,住院中位数5 d,其中39例入住ICU,入住ICU时间3~10 d,入住ICU时间中位数5 d。治愈或好转出院123例、未愈15例,其中7例死亡,4例弥漫性脑肿胀,4例脑疝。儿童高空坠落常发生在3~15 m高的窗户和阳台,最易造成颅脑和胸部损伤。3个不同坠落高度(>2~3 m、>3~15 m和>15 m)和3个不同创伤严重程度评分(injury severity scase,ISS)(≤16分、>16~25分和>25分)的特定损伤部位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空坠落伤高度越高和ISS评分越高,患儿预后不好(P<0.05)。结论儿童高坠伤以建筑物窗户和阳台坠落最多,同时机动车坠落比例有所增加;坠落高度≥3 m及ISS评分>25分患儿预后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高空坠落 流行病学 损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行使医疗决定权利的困境与思考 被引量:6
5
作者 朱方园 汤玉萍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1期55-58,共4页
儿童是否能够自行行使医疗决定权一直是法学界和伦理学界广为争议的话题,也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对此,结合儿童医疗决定权行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与生命健康权冲突、知情同意权制度保障不足以及法定监护人行使儿童医疗决定权可... 儿童是否能够自行行使医疗决定权一直是法学界和伦理学界广为争议的话题,也是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焦点。对此,结合儿童医疗决定权行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与生命健康权冲突、知情同意权制度保障不足以及法定监护人行使儿童医疗决定权可能无法符合患儿最佳利益等,从儿童生命健康权、知情同意和医疗决定能力评估以及对儿童知情同意和医疗决定能力角度的思考三个方面探讨了儿童行使医疗决定权的困境与可行性,指出应充分赋予有能力进行自我决定儿童合法的医疗决定权,以保障其获得医学临床上的最佳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医疗决定权 生命健康权 知情同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腱鞘巨细胞瘤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志鹏 林刚 鞠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62-568,共7页
目的探讨儿童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检索万方、维普、CNKI、PubMed、Medline数据库有关儿童GCTTS的文献,结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 目的探讨儿童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TS)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认识。方法检索万方、维普、CNKI、PubMed、Medline数据库有关儿童GCTTS的文献,结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文献报道且符合本研究要求的GCTTS患者29例,结合本院2例,共31例GCTTS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14例,女17例,年龄2~10岁(平均7岁7个月)。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包块(12/31,38.7%),发病部位最多见于膝关节(12/31,38.7%)和手指(10/31,32.3%)。B超检查提示低回声包块信号,X线检查阳性率不高(34.6%),主要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CT检查均表现为骨质破坏伴软组织肿胀,MRI检查主要表现为T1加权像低至中等信号强度,T2加权像低信号强度。病理表现主要由成纤维细胞、滑膜样单核细胞、泡沫样细胞和巨噬细胞组成。术后随访,1~15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38个月),明确术后复发1例。结论儿童GCTTS非常少见,术前X线平片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结合磁共振检查有助于初步诊断GCTTS,但明确诊断仍需要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首次规范化手术是治疗成败的关键,需加强对GCTTS患者的长期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腱鞘巨细胞瘤/诊断 腱鞘巨细胞瘤/外科学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复发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病种分布及影像学表现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高志鹏 林刚 鞠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4期374-379,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病种分布、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于2012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82例股骨近端骨病变患儿临... 目的探讨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病种分布、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于2012年2月至2020年5月期间经手术及病理学检查证实的82例股骨近端骨病变患儿临床资料,对其病种分布、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82例患儿中,男童55例,女童27例;年龄(7.8±3.5)岁(1个月17天至13岁9个月)。病变部位:左侧39例,右侧43例。首发症状为髋部疼痛31例,下肢跛行24例,下肢拒动3例,髋部疼痛伴发热2例,双下肢粗细不等1例,无痛性包块1例,20例为外伤后摄片发现。影像学表现均为股骨近端不同形态骨病变。病理诊断:单纯性骨囊肿30例,纤维结构不良20例,慢性骨髓炎11例,骨样骨瘤7例,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5例,软骨母细胞瘤3例,非骨化性纤维瘤2例,骨软骨瘤2例,内生软骨瘤1例,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结论儿童股骨近端骨病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病种较多,良性骨病变占比较大,其中以囊性病变居多。儿童出现不明原因髋部疼痛或下肢跛行,应及时拍摄骨盆DR,必要时行CT及MRI检查,以帮助诊断;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最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病理学 放射摄影影像解释 计算机辅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罕见复杂型肘关节脱位1例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志鹏 鞠黎 +1 位作者 徐梦秋 林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795-797,共3页
儿童肘关节周围韧带的强度大于骨质,肘部创伤易导致肘部骨折,而发生肘关节脱位相对较少。其中单纯导致韧带损伤的肘关节脱位称为单纯性脱位,合并相关骨折的脱位称为复杂性脱位,与单纯性脱位相比,复杂性肘关节脱位引起肘关节继发性不稳... 儿童肘关节周围韧带的强度大于骨质,肘部创伤易导致肘部骨折,而发生肘关节脱位相对较少。其中单纯导致韧带损伤的肘关节脱位称为单纯性脱位,合并相关骨折的脱位称为复杂性脱位,与单纯性脱位相比,复杂性肘关节脱位引起肘关节继发性不稳定、创伤后关节炎以及关节功能受限的风险较高。本文介绍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1例肘关节脱位合并肱骨内外上髁撕脱骨折患儿诊治体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关节脱位 肱骨内上髁骨折 肱骨外上髁骨折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跟骨骨病变诊治分析
9
作者 徐梦秋 高志鹏 +1 位作者 林刚 鞠黎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4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跟骨骨病变的临床表现、病种分布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儿童跟骨骨病变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7例跟骨骨病变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儿童跟骨骨病变的临... 目的探讨儿童跟骨骨病变的临床表现、病种分布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儿童跟骨骨病变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至2021年10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7例跟骨骨病变患儿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儿童跟骨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结果17例患儿中,男12例,女5例;左侧10例,右侧7例;年龄1岁至13岁1个月,平均年龄8.2岁。首发症状:足跟疼痛14例,足跟包块2例,足跟肿胀1例。15例行X线检查,15例行CT扫描,14例行MRI检查(其中12例同时行CT及MRI检查)。术后病理诊断:慢性骨髓炎5例,纤维结构不良2例,单房性骨囊肿6例,嗜酸性肉芽肿1例,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骨母细胞瘤1例,骨软骨瘤1例。结论儿童跟骨骨病变临床少见,病变类型多样;多为良性病变,恶性少见;影像学表现各具特征,单纯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表现诊断较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跟骨 骨疾病 病理学 临床 诊断显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耻骨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10
作者 高志鹏 鞠黎 +1 位作者 徐梦秋 林刚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6期563-568,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耻骨骨病变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儿童耻骨骨病变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10例耻骨骨病变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临床表现... 目的初步探讨儿童耻骨骨病变的临床表现以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儿童耻骨骨病变的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经手术及病理检查确诊的10例耻骨骨病变患儿临床资料,收集患儿临床表现、病种分布及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儿中男、女各5例;病变累及左、右侧耻骨各5例;年龄4岁4个月至15岁(平均年龄10岁7个月)。初诊时表现为腹股沟疼痛伴跛行8例,腹股沟疼痛伴发热1例,体检摄片发现1例。8例行X线检查,10例行CT检查(其中7例同时行MRI检查)。术后病理结果: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4例,纤维结构不良2例,慢性骨髓炎、骨结核、骨软骨瘤及单纯性骨囊肿各1例。结论儿童耻骨骨病变临床少见,病变类型及影像学表现多样;单纯依靠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诊断较为困难,确诊需依赖病理检查,病理上多为良性病变,恶性病变少见;手术治疗通常能获得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耻骨 骨疾病 病理生理学 治疗结果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肌性斜颈手动牵拉治疗后胸锁乳突肌包块的影像学转归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汪飞 张婧 +4 位作者 倪磊 孙耀金 唐凯 朱善良 楼跃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8-964,共7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CMT)患儿手动牵拉治疗后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SCM)包块的转归规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就诊的209...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CMT)患儿手动牵拉治疗后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SCM)包块的转归规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就诊的209例存在SCM包块的CMT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采用手动牵拉治疗, 初诊月龄均在3个月以内, 均获3次以上随访。按性别分组:男132例, 女77例。比较不同性别间初诊日龄、包块侧别分布以及包块的长径、短径与横截面积。按就诊次数, 209例有3次就诊, 其中71例有4次就诊。比较第1、2、3、4次就诊时包块长径、短径及横截面积。按照初诊或复诊时月龄, 1月龄141例、2月龄67例、3月龄91例、4月龄51例、5月龄49例、6月龄58例、7月龄32例、8月龄39例、9月龄22例、10月龄16例、11月龄11例、12月龄118例、大于12月龄15例。比较不同月龄时包块长径、短径及横截面积。按照"6月龄以内B超发现包块已消失"、"6月龄以上B超发现包块已消失"以及"末次随访时仍未提示包块已消失"将患儿分为Ⅰ组(82例)、Ⅱ组(105例)、Ⅲ组(21例)。比较Ⅰ组、Ⅱ组、Ⅲ组间患儿性别分布、包块侧别分布、初诊日龄、随访时间及初诊包块长径、短径及横截面积。结果所纳入的209例CMT患儿初诊时SCM包块长径为(28.8±5.6)mm, 短径为(12.5±2.4)mm, 横截面积为(288.5±94.9)mm^(2)。男性、女性患儿初诊日龄[(37.2±19.1)d比(37.7±20.2)d ]、初诊包块长径[ (29.0±5.6)mm比(28.6±5.6)mm]、初诊包块短径[(12.6±2.4)mm比(12.2±2.3)mm]和横截面积[(293.5±96.8)mm^(2)比(280.0±91.0)m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就诊次数和患儿月龄的增加, 包块长径[第1次(28.9±5.6)mm, 第2次(17.1±14.0)mm, 第3次(5.9±11.4)mm, 第4次(1.0±5.2)mm]、短径[第1次(12.4±2.4)mm, 第2次(7.1±5.8)mm, 第3次(2.4±4.7)mm, 第4次(0.4±2.3)mm]及横截面积[第1次(288.1±94.4)mm^(2), 第2次(157.6±146.4)mm^(2), 第3次(52.1±109.1)mm^(2), 第4次(9.4±53.7)mm^(2)]呈逐渐减小趋势(P<0.05)。6~12月龄的患儿中, B超提示包块已消失的比例分别为40.3%(83/206)和94.3%(181/192)。分组比较Ⅰ、Ⅱ、Ⅲ组初诊日龄[(36.0±18.9)d, (38.4±20.6)d, (37.1±14.0)d]、包块左侧、右侧分布(36∶46, 49∶56, 10∶11)、初诊包块长径[(28.5±5.4)mm, (28.7±5.8)mm, (30.7±5.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初诊包块短径[(11.9±2.3)mm, (12.6±2.3)mm, (13.6±2.4)mm]、初诊包块横截面积[(273.5±90.6)mm^(2), (291.3±94.4)mm^(2) , (335.0±98.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男性与女性比例有逐渐增大趋势(48∶35, 68∶37, 16∶5),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7)。Ⅲ组患儿初诊包块短径[(13.6±2.4)mm比(11.9±2.3)mm]及横截面积[(335.0±98.5)mm^(2)比(273.5±90.6)mm^(2)]明显大于Ⅰ组(P<0.05), 随访时间[(6.9±2.3)个月比(10.7±3.1)个月]短于Ⅱ组(P<0.05)。男性、女性患儿B超发现包块已消失时间分别为(8.7±4.4)个月及(7.5±3.3)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SCM包块的CMT患儿在3月龄内开始牵拉治疗, 90%以上患儿的SCM包块可在1岁以内消失;男性患儿B超发现包块消失时间晚于女性;加强治疗宣教及提高复诊依从性可更准确地评估包块转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性斜颈 胸锁乳突肌包块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肛门直肠畸形合并先天性脊柱畸形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12
作者 李薇 汪飞 +3 位作者 林刚 唐凯 唐维兵 楼跃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012-1018,共7页
目的根据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合并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的临床亚型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就诊后至骨科随诊的72例ARM合并脊柱畸形患儿临床资... 目的根据肛门直肠畸形(anorectal malformation,ARM)合并先天性脊柱畸形患儿的临床亚型分析其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就诊后至骨科随诊的72例ARM合并脊柱畸形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34例。根据合并脊柱畸形涉及区域将患儿分为三组:Ⅰ组为ARM合并单纯胸腰椎畸形,Ⅱ组为ARM合并单纯骶椎畸形,Ⅲ组为ARM同时合并胸腰椎及骶椎畸形。结合影像学资料,比较三组患儿的年龄、性别、ARM类型、胸腰椎畸形类型及分布、骶椎畸形类型、肋骨畸形及合并其他系统畸形情况。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因本研究中所有的计量资料均不服从正态分布,故计量资料采用M(Q_(1),Q_(3))进行描述,三组间数值比较采用多组比较的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三组间性别比例、肛门直肠畸形类型、合并其他系统畸形、椎体畸形分布、肋骨畸形、骶骨畸形分布对比均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Ⅰ、Ⅱ、Ⅲ组ARM患儿分别有30例(41.7%,30/72)、35例(48.6%,35/72)及7例(9.7%,7/72)。Ⅱ组患儿脊柱评估年龄为4.00(3.00,5.00)个月,较Ⅰ组的0.20(0.03,4.00)个月、Ⅲ组的0.70(0.03,5.00)个月年龄偏大(P=0.009)。三组患儿性别比例、ARM类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胸腰椎畸形好发于主胸段(24/30)及上胸段(17/30),Ⅲ组胸腰椎畸形好发于腰段(6/7)及胸腰段(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Ⅰ、Ⅲ组患儿之间胸腰椎畸形类型、涉及节段数及多发畸形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组患儿骶椎畸形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Ⅱ组骶椎畸形严重程度高于Ⅲ组。Ⅰ组合并肋骨畸形的发生率高于Ⅱ、Ⅲ组(P=0.002)。Ⅰ组心脏畸形的发生率高于Ⅱ、Ⅲ组(P=0.031),但椎管内畸形的发生率低于Ⅱ、Ⅲ组(P=0.001)。结论ARM合并先天性脊柱畸形可分为三个临床亚型,区分不同亚型之间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差异,对于此类患儿的评估与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脊柱畸形 临床分型 影像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肌性斜颈包块局部按摩对治疗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钟美玲 崇青青 陈丹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2020年第12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比较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保守治疗过程中对包块局部按摩与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以制定规范化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42例有颈部包块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 目的比较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保守治疗过程中对包块局部按摩与否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以制定规范化的保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242例有颈部包块的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进行分组,局部按摩组118例,非局部按摩组124例。记录两组患者3月龄时B超下颈部包块大小,比较6月龄和9月龄时两组患者包块消失的比例,比较两组18月龄时具有实施胸锁乳突肌松解手术指征的比例。结果6月龄时局部按摩组有49例(41.53%)颈部包块消失,非局部按摩组有95例(76.61%)颈部包块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891,P<0.001);9月龄时局部按摩组有102例(86.44%)颈部包块消失,非局部按摩组有123例(99.19%)颈部包块消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67,P<0.001);18月龄时,非局部按摩组需要手术的患者有38例,局部按摩组需要手术的患者6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895,P<0.001)。结论先天性肌性斜颈患者保守治疗时对包块进行局部按摩会延迟包块自行消退时间,降低患者自愈率,增加手术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斜颈/先天性 斜颈/治疗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14
作者 罗成 高志鹏 +1 位作者 董展 楼跃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45-152,共8页
目的探讨儿童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以2014年11月9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例儿童骨KHE患者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儿童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KHE)的临床特征、病理特点、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以2014年11月9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收治的1例儿童骨KHE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检索维普、万方、CNKI、Pubmed、Medline数据库截至2020年5月关于儿童骨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本例KHE原发于跟骨,行活检及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后,于外院接受西罗莫司口服治疗,随访5年6个月,带瘤生存。通过文献检索,检索到10篇儿童骨KHE相关文献,联合本次报道1例患者分析结果如下:共15例患者。11例(11/15,73%)出现患处疼痛,5例(5/15,33%)可见局部肿胀,5例(5/15,33%)触痛明显,7例(7/15,47%)出现活动受限。4例脊柱病变患者中,2例(2/4,50%)出现脊柱侧弯,1例(1/4,25%)出现下肢跛行。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的皮肤异常。1例(1/15,6.5%)锁骨病变患者出现卡-梅现象。9例行X线检查,7例(7/9,78%)提示溶骨性改变,3例(3/9,33%)提示不同程度硬化,2例(2/9,22%)提示骨密度欠均匀,1例(1/9,11%)提示骨皮质变薄。11例行CT检查,均提示溶骨性改变,7例(7/11,64%)提示骨皮质变薄或破坏。9例行MRI检查,7例(6/9,67%)提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1例(1/9,11%)提示T1高信号、T2高信号,1例(1/9,11%)提示T2低信号,1例(1/9,11%)提示局部骨质破坏。3例行骨扫描检查,均提示病灶呈高摄取率。治疗资料齐全者12例,6例(6/12,50%)病灶广泛切除治疗,2例(2/12,17%)采用西罗莫司治疗,1例(1/12,8%)长春新碱化疗,1例(1/12,8%)沙利度胺和塞来昔布口服治疗,1例(1/12,8%)行脊柱融合固定术,1例(1/12,8%)未接受任何治疗。12例平均随访时间45.9个月,7例(7/12,58%)临床痊愈(症状体征消失,影像学结果阴性,未见肿瘤复发、进展或转移),5例(5/12,42%)带瘤生存(症状体征缓解或消失,影像学结果提示病灶稳定或缩小,未见肿瘤进展或转移)。7例临床痊愈患者平均随访时间52.9个月,其中手术治疗者6例(6/7,86%),长春新碱化疗者1例(1/7,14%)。5例带瘤生存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5.8个月,包括西罗莫司治疗者2例(2/5,40%),沙利度胺和塞来昔布治疗者1例(1/5,20%),脊柱融合固定者1例(1/5,20%),无任何治疗者1例(1/5,20%)。结论原发于骨的儿童KHE极为罕见,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均不具特异性,早期行活检术并借助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方法有助于确诊此病。肿瘤完整切除的患者预后良好,提示手术切除目前可作为根治儿童骨KHE的首选方式。药物治疗儿童骨KHE的指征、方式及效果,尚需通过多中心大样本前瞻性研究加以规范和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细胞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期先天性脊柱侧凸患病情况调查:基于急诊胸腹X线平片的单中心研究
15
作者 汪飞 王心 +3 位作者 林刚 雍明 唐凯 楼跃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20-627,共8页
目的:调查婴儿期急诊患儿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的流行病学规律和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儿资料,1岁以内就诊并拍摄胸腹部X线平片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C... 目的:调查婴儿期急诊患儿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CS)的流行病学规律和特点。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8年6月在我院急诊科就诊的患儿资料,1岁以内就诊并拍摄胸腹部X线平片的患者纳入本研究。对其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CS患者。统计其人口统计学特征、椎体及肋骨畸形位置和类型、椎管内畸形以及合并其他系统畸形情况。结果:共有46318例婴儿期急诊患者纳入本研究,男29643例,女16675例,就诊时年龄124±127d(1~365d)。其中83例确认有CS,患病率为1.8‰。83例CS患者中男52例,女31例,男女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就诊年龄为1~365d(72±95d),就诊原因:呼吸系统相关主诉34例(41%),消化系统相关主诉45例(54%),哭闹4例(5%)。畸形部位:主胸段(T6~T11)62例,上胸段(T1~T5)37例,胸腰段(T12~L1)23例,腰段(L2~L4)11例,腰骶段(L5~S1)1例。单节段畸形患者34例(41%),随着畸形累及节段数增加患者呈递减趋势。23例(27.7%)患者合并肋骨畸形,其中19例存在主胸段肋骨畸形,13例患者连续3根及以上肋骨畸形。3例患者存在椎管内异常。37例(44.6%)患者合并其他系统畸形,其中7例合并两种系统畸形。最多见的合并畸形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6例,19.3%)和先天性肛门闭锁(20例,24.1%)。结论:婴儿期急诊患者中CS患病率为1.8‰,椎体畸形及肋骨畸形最好发的区域为主胸段。合并严重肋骨畸形、先天性心脏病或消化系统畸形的CS患儿因相关症状出现较早、就诊及时,其脊柱畸形容易被早期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脊柱侧凸 婴儿期 胸腹部X线平片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