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在儿童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致肾积水术前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倩 刘浩 +2 位作者 周昕 陈俊 朱善良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95-1199,共5页
目的:探讨标准化泌尿系超声检查流程在儿童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UFP)致肾积水术前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月行UFP切除术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患者行超声检查前30 min内大量饮水(500~1000 mL),... 目的:探讨标准化泌尿系超声检查流程在儿童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UFP)致肾积水术前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月行UFP切除术的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患者行超声检查前30 min内大量饮水(500~1000 mL),超声仔细检查肾盂、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和近端输尿管是否有肿块导致肾积水,手术后3及6个月复查泌尿系超声。结果:43例患者中男42例(97.7%),女1例(2.3%),年龄3~15岁,平均(9±3)岁。单发40例,多发3例;左侧输尿管息肉37例(44枚),右侧输尿管息肉4例(4枚),双侧输尿管息肉2例(4枚)。超声于术前准确定位并正确诊断31例(35枚),诊断符合率为72.1%(31/43),其中左侧输尿管息肉30枚,右侧输尿管息肉1枚,2例患者双侧输尿管息肉共4枚。息肉呈条索状、乳头状或柱状,低回声,边界清晰,彩色多普勒示息肉内可见血流信号,频谱呈低速高阻型,息肉中位长度为15 mm(5~50 mm)。所有病例的息肉经手术完整切除并取得病理结果,术后均进行随访,无1例息肉复发,积水程度均较术前减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对UFP引起的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有效评估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超声检查 肾积水 纤维上皮性息肉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在儿童输尿管息肉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
作者 花立春 周昕 +3 位作者 陈俊 朱善良 边传振 唐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77-780,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儿童输尿管息肉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漏、误诊原因,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证实的39例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超声结果与手术结果,评估超声对儿童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在儿童输尿管息肉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漏、误诊原因,以提高其诊断正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外科手术证实的39例输尿管纤维上皮性息肉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术前超声结果与手术结果,评估超声对儿童输尿管息肉的诊断价值。结果 39例患儿共43枚息肉,超声正确诊断26例28枚,诊断正确率为65.1%。其中息肉长径<5 mm、5~9 mm、>9 mm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40.0%、69.6%、80.0%,超声诊断正确率随息肉长径增加而提高;超声漏诊率为30.2%(13/43),其中11例漏诊为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梗阻,2例左侧输尿管多发2枚息肉漏诊1枚;误诊率为4.7%(2/43),1例误诊为炎性沉积,1例误诊为结石。结论超声对儿童输尿管息肉有较高的诊断正确率,对于诊断本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尿管疾病 息肉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误诊 儿童 学龄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超声对儿童隐匿性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袁亚辉 周昕 +2 位作者 陈俊 朱善良 刘浩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30-634,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超声对儿童隐匿性消化道出血(OGIB)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不明原因血便为主要症状,超声检查后行肠镜或手术治疗的251例患儿,最终诊断由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超声对儿童隐匿性消化道出血(OGIB)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以不明原因血便为主要症状,超声检查后行肠镜或手术治疗的251例患儿,最终诊断由病理结果或临床随访观察确定,评估超声的诊断效能。结果251例患儿中,显性OGIB 188例,隐性OGIB 63例。梅克尔憩室最常见为115例(46%),其次为肠息肉103例(41%)及炎性肠病26例(10%)。超声诊断OGIB的敏感度为88.3%,特异度为100%;诊断梅克尔憩室的敏感度为87.0%,特异度为100%;诊断肠息肉的敏感度为93.2%,特异度为100%;诊断炎性肠病的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100%。结论超声是一种安全、准确的诊断儿童消化道出血的方法,其诊断能力与消化道内镜相当,诊断较常见的梅克尔憩室和肠息肉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梅克尔憩室 肠息肉 超声检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对儿童肝母细胞瘤诊断及PRETEXT分期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晔 刘浩 +2 位作者 王训 周昕 朱善良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60-1165,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肝母细胞瘤(HB)诊断及治疗前肿瘤分期系统(PRETEXT)分期的应用价值,指导HB的后期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搜集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的HB患儿38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征,根据PRETEXT分期标准对HB进行超声PR...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肝母细胞瘤(HB)诊断及治疗前肿瘤分期系统(PRETEXT)分期的应用价值,指导HB的后期治疗并对疗效进行评价。方法:搜集经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的HB患儿38例,回顾性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征,根据PRETEXT分期标准对HB进行超声PRETEXT分期,计算超声诊断的准确度,比较超声分期与手术分期的一致性。根据PRETEXT分期进行个体化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HB超声表现为肝内不均质混杂回声肿块,肿块大小为(102.8±21.1)mm;肿块边界显示不清,内部表现不一,部分肿块内可见钙化灶、小囊状液化坏死区;瘤体内可见肿瘤滋养血管穿行,呈动脉频谱,超声诊断准确度为92%。超声PRETEXT分期为Ⅰ期4例,Ⅱ期18例,Ⅲ期11例,Ⅳ期5例;术中PRETEXT分期为Ⅰ期5例,Ⅱ期22例,Ⅲ期8例,Ⅳ期3例,超声分期与手术分期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0.671(P<0.05)。根据PRETEXT分期8例直接手术,27例较大肿块化疗后超声复查瘤体缩小后行手术切除,3例瘤体破裂行急诊手术。2例复发,36例随访未发现异常。结论:超声诊断HB准确度较高,对直接手术、分期较早的Ⅰ期、Ⅱ期HB,PRETEXT分期准确度较高,对瘤体较大的Ⅲ期及Ⅳ期HB的分期准确度有待提高,超声可对HB化疗及手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超声检查 PRETEXT分期 手术分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诊断儿童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晔 唐颖 +2 位作者 朱善良 刘慧 杨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40-1144,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儿童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特点及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知和早期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5例经CT血管三维重建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确诊为冠状动...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儿童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诊断特点及方法,提高对本病的认知和早期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2年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5例经CT血管三维重建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确诊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患儿的资料,并与超声心动图结果进行比较,评估超声对本病的诊断效能,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25例患儿中,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23例,右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2例。超声诊断符合19例,漏诊1例,误诊5例,其中1例误诊为扩张型心肌病,2例误诊为肌部多发室间隔缺损,1例误诊为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1例误诊为二尖瓣单组乳头肌。共同超声图像特点为一侧冠状动脉开口及走行异常伴对侧冠状动脉扩张、肺动脉内“窃血”征及室间隔肌壁间花彩血流信号。结论儿童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具有特征性,超声心动图可作为临床诊断的首选检查,但需注意图像鉴别,必要时结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或CT血管成像检查,避免漏、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病变 超声心动描记术 侧支循环 肺动脉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腹内疝的高频超声诊断价值 被引量:3
6
作者 苏圣扶 花立春 +3 位作者 陈俊 刘慧 边传振 唐颖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43-746,750,共5页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儿童腹内疝的诊断价值,分析漏误诊原因,提高超声诊断本病的准确度。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21年10月南京市儿童医院62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总结本病的超声...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儿童腹内疝的诊断价值,分析漏误诊原因,提高超声诊断本病的准确度。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21年10月南京市儿童医院62例经手术证实为腹内疝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结果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总结本病的超声诊断要点及漏误诊原因。结果62例腹内疝,超声正确诊断48例,诊断准确度为77.4%,2例粘连性腹内疝误诊为不全性肠梗阻;2例误诊为腹腔胀气;2例梅克尔憩室束带误诊为梅克尔憩室周围炎;1例异物磁铁相吸形成的腹内疝误诊为异物性肠梗阻。1例肠系膜裂孔疝合并嵌顿性腹股沟疝漏诊腹内疝;1例肠系膜裂孔疝合并回肠扭转仅诊断出肠扭转;1例肠系膜裂孔疝合并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仅诊断为肠旋转不良。漏诊新生儿粘连性腹内疝3例,其中2例仅诊断为小肠炎性狭窄,1例仅诊断为空肠闭锁。1例肠系膜裂孔疝合并内脏反位漏诊为正常。扩张与萎瘪肠管交界处可见束带样低回声,疝环与疝入肠管相互交叉,呈十字交叉征,此为腹内疝的特征性超声表现。结论超声对儿童腹内疝有重要诊断价值,准确度高,可为临床诊疗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由于常合并其他先天性消化道畸形,且受腹腔气体干扰,容易发生漏诊及误诊,检查时需全面考虑,十字交叉征是其特征性超声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内疝 超声检查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梅克尔憩室的超声诊断要点及漏诊误诊分析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浩 周昕 +3 位作者 陈俊 朱善良 李涛 李姝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超声对梅克尔憩室(MD)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漏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MD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经手术证实为MD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与手术、放射性核素检查、消化道造影或CT结果...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超声对梅克尔憩室(MD)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漏诊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MD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6例经手术证实为MD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与手术、放射性核素检查、消化道造影或CT结果对比分析,对超声漏诊误诊及诊断不明确的声像图进行深入研究,并总结该病的超声诊断要点。结果:超声正确诊断45例,漏诊误诊21例。所有正确诊断的病例表现为右下腹管状肠管影、囊性回声包块或混合回声包块,其中25例清楚显示憩室盲端及与肠腔开口。本组共漏诊17例,漏诊率25.8%,误诊4例,误诊率6.1%。3例因合并急性阑尾炎穿孔脓肿形成而漏诊,3例因继发引起肠套叠漏诊,4例由于憩室顶端索带压迫造成肠梗阻而漏诊,2例因脐疝巨大而漏诊,1例为肠旋转不良、先天性幽门狭窄而漏诊,1例术前诊断肠重复畸形而未能仔细扫查而漏诊,另1例漏诊为新生儿期合并肠狭窄并穿孔而漏诊,2例腹腔气体回声致密而漏诊;2例误诊为肠重复畸形,2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结论:梅克尔憩室临床易漏诊误诊,小儿以急腹症及反复便血就诊时,应警惕MD的可能。若同时合并其他急腹症及消化道畸形时也不能完全排除MD,并将所有怀疑为MD的患者应同时进行放射性核素或消化道造影及CT检查,以便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尽早手术,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超声 梅克尔憩室 急腹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血管环的小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及漏误诊分析 被引量:4
8
作者 胡锐 朱善良 +2 位作者 陈俊 莫绪明 张平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6-109,共4页
目的:探讨小儿伴迷走血管或伴无名动脉镜像分支的右位主动脉弓与左位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形成血管环的超声诊断价值,并分析漏误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证实为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血管环的超声图像,所有病例术前均... 目的:探讨小儿伴迷走血管或伴无名动脉镜像分支的右位主动脉弓与左位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形成血管环的超声诊断价值,并分析漏误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证实为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血管环的超声图像,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收集漏误诊病例,总结其超声特征。结果:43例手术证实的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血管环中:36例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超声诊断正确25例(69.4%),漏诊9例(25.0%,超声仅诊断为右位主动脉弓),误诊2例(5.6%,均误诊为镜像右位主动脉弓);4例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无名动脉,超声诊断正确4例(100%);3例右位主动脉弓伴无名动脉镜像分支,超声诊断正确1例(33.3%),误诊2例(66.7%,1例误诊为右弓优势型双主动脉弓、1例误诊为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上述血管环畸形CTA均诊断正确。43例患儿中存在心内畸形者26例,超声均诊断正确,CTA漏误诊3例(11.5%)。结论:小儿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血管环并非少见,尤其是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与左位动脉导管韧带形成血管环,相对正确判断本病的关键是对左无名动脉的走行、分支以及迷走血管和降主动脉间的关系进行多切面的追踪扫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右位主动脉弓 血管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及漏诊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浩 朱善良 +3 位作者 陈俊 左维嵩 莫绪明 杨明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6-191,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APSD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CTA或心导管造影证实为APSD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与手术、CT...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PSD)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APSD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经手术、CTA或心导管造影证实为APSD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与手术、CTA或心导管造影结果对比分析,对超声漏诊及诊断不明确的声像图进行深入研究,并总结该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结果:38例患儿中,25例由外院初筛,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11例,疑似3例,漏诊11例,漏诊率44%。本院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30例,疑似2例,11例为单纯APSD,其余均合并其他先天心血管畸形。所有正确诊断的病例均表现为左、房室增大,主、肺动脉增宽及不同程度的肺动脉高压,其中30例显示主-肺动脉间隔的回声中断,缺损直径7~28mm。本组共漏诊6例,漏诊率15.8%,2例因同时合并室间隔缺损(VSD)、重度肺动脉高压(PH)漏诊,1例因合并右室双出口(DORV)、VSD及PH漏诊,1例因二尖瓣大量反流、PH漏诊,1例合并粗大动脉导管未闭(PDA)、PH漏诊,另1例漏诊为新生儿。结论: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临床易漏诊,出现超声心动图结果难以解释的左心增大或肺动脉高压时,首先应考虑APSD的可能,若同时合并其他心血管畸形造成的肺动脉高压时也不能完全排除APSD。并将所有怀疑为APSD的患儿同时进行心导管或CTA检查,以便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尽早手术,改善患儿的生存率,减低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先天性心脏病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与增强CT在儿童肝母细胞瘤PRETEXT分期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浩 陈俊 +2 位作者 刘慧 朱善良 周昕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25-1029,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对照增强CT在儿童肝母细胞瘤(HB)PRETEX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超声在PRETEXT分期中的准确率,并对HB治疗进行评价。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病理证实的HB患儿37例,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对照增强CT在儿童肝母细胞瘤(HB)PRETEX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旨在提高超声在PRETEXT分期中的准确率,并对HB治疗进行评价。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0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病理证实的HB患儿37例,分析其超声及CT特点,对其进行PRETEXT分期,比较超声与CT分期的一致性,并根据CT分期进行个体化治疗,采用超声结合CT复查结果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超声PRETEXT分期:I期4例,Ⅱ期18例,Ⅲ期10例,Ⅳ期5例;CT增强扫描的PRETEXT分期:I期5例,Ⅱ期21例,Ⅲ期8例,Ⅳ期3例,超声与CT分期的一致性较好(Kappa=0.704,P<0.05)。HB患儿超声声像图均表现为肝内混杂回声包块,部分肿块内可见钙化灶及小囊状液化坏死区,肿瘤内可见血管穿入。10例根据CT PRETEXT分期直接手术;23例超声监测化疗后瘤体缩小,行手术切除;4例瘤体破裂行急诊手术,其中3例复发。34例随访未发现异常。结论超声影像能够对大部分HB正确进行PRETEXT分期,根据CT PRETEXT分期结果指导治疗,为HB手术时机的选择及化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信息,超声可对HB化疗及手术后的治疗效果进行有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母细胞瘤 超声检查 PRETEXT分期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心动图在Ⅳ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外科微创封堵手术中的临床价值
11
作者 胡锐 莫绪明 +3 位作者 朱善良 左维嵩 陈俊 徐玉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28-1431,共4页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微创封堵Ⅳ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ortopulmonary septal defect,APSD)的应用价值。方法:回...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非体外循环下经胸微创封堵Ⅳ型主-肺动脉间隔缺损(aortopulmonary septal defect,APSD)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利用TEE引导经胸微创封堵Ⅳ型APSD的患儿,选用膜部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p septal defect,VSD)封堵器或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封堵器。术前所有患儿均行TTE详细筛查,主要测量缺损大小、缺损上缘距右肺动脉起始部的距离、下缘距窦管交界部的距离、大动脉内径。胸骨正中切口,于大动脉表面缝置荷包,术中TEE引导下置入导丝鞘管、进行封堵器释放、评价即刻封堵效果。术后进行TEE随访。结果:9例术前TTE显示缺损上下缘距各相关结构均有一定距离、均无其他需要手术干预的心内畸形。TEE指导下9例微创封堵手术全部成功,术中即刻TEE观察封堵器与APSD上下缘组织结构的关系,9例半月瓣启闭均无影响,升主动脉及右肺动脉均无梗阻征象,2例封堵器边缘存在细小残余分流(分流束<1.5 mm)。所有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2年,均见封堵器位置正常,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上述2例残余分流分别于术后第1个月和第3个月复查消失。结论:在TEE指导和监测下行外科微创封堵治疗Ⅳ型APSD操作有效,安全性高,创伤小,近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微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超声成像评估儿童预激综合征射频消融术前后左室功能和室壁运动障碍 被引量:5
12
作者 毛羽 陈晔 +2 位作者 陈俊 朱善良 刘浩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22-527,共6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成像(2D-STI)技术评价预激综合征(WPWS)患儿射频消融术前、后左室功能及室壁运动情况,旨在提高对WPWS及其对心肌功能影响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50例WPWS患儿...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超声成像(2D-STI)技术评价预激综合征(WPWS)患儿射频消融术前、后左室功能及室壁运动情况,旨在提高对WPWS及其对心肌功能影响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的50例WPWS患儿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另选择同期50例年龄和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每例受试者的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血流频谱E峰值与A峰值比(E/A)、左心室心肌整体纵向应变(GLS)、左室心肌各节段峰值应变离散度(PSD)及最大达峰时间差(MPTD)。对照组与WPWS组不同时间点之间各参数值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WPWS组不同时间点(术前及术后1周和3个月)各参数值的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多重比较采用LSD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WPWS组术前LVEDV、PSD及MPTD增大,LVEF、E/A及GLS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0例WPWS患儿经首次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46例术中监测心腔内心电图恢复正常,表明取得手术成功。术后一周:LVEDV、PSD及MPTD较术前减小,LVEF、E/A及GLS较术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DV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它5项心功能参数值与对照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6项心功能参数与术前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后1周组比较,LVEDV及E/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F及GLS增加,PSD与MPTD进一步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LVEDV、LVEF、GLS及PSD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E/A小于对照组、MPTD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常规超声显示14例合并有室壁运动障碍,其中10例为预激性扩张型心肌病。结论: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评估WPWS患儿射频消融术前、后心肌功能及运动的变化,可较准确地反映治疗效果,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超声心动图 预激性心肌病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 射频消融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超声诊断价值要点及漏误诊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毛羽 朱善良 +3 位作者 陈俊 陈晔 莫绪明 杨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5-148,共4页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infracardiac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ITAPVC)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ITAPVC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多排螺...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infracardiac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ITAPVC)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ITAPVC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多排螺旋CT或心导管造影证实为ITAPVC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与手术、多排螺旋CT或心导管造影结果对比分析,对超声漏、误诊及诊断不明确的声像图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并总结该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结果:53例病例中,29例在外院初筛,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10例,疑似2例,漏诊15例,误诊2例,2例均误诊为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异位连接,漏误诊率58.6%;本院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44例,疑似3例,所有正确诊断的病例中均显示左房壁回声完整,4根肺静脉均未与左房连接,可见共同肺静脉干连接垂直静脉,并穿过膈肌同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并行走行进入肝脏,与肝静脉、门静脉或下腔静脉连接。本组检查漏诊5例,误诊1例,漏误诊率11.3%,3例漏诊为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2例因同时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右房异构而漏诊,1例误诊为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异位连接。结论:ITAPVC易于漏诊,当出现右房室明显增大、左房室偏小、房水平右向左分流时,应常规探查肺静脉的走行情况。若剑突下扫查发现门静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扩张则需高度怀疑ITAPVC,且同时进行心导管或CT血管造影检查,以便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尽早手术,改善患儿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心下型肺静脉异位连接 漏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检查在新生儿胎粪性腹膜炎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4
作者 花立春 唐颖 +3 位作者 方玉香 陈俊 刘慧 边传振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23-1627,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在新生儿胎粪性腹膜炎(MP)中的诊断价值,总结MP的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搜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经临床诊断或手术病理证实的78例胎粪性腹膜炎患儿的病例资料。结合临床资料、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分析和总结MP的术... 目的:探讨超声在新生儿胎粪性腹膜炎(MP)中的诊断价值,总结MP的超声特点。方法:回顾性搜集2017年1月-2021年12月在本院经临床诊断或手术病理证实的78例胎粪性腹膜炎患儿的病例资料。结合临床资料、术中所见及病理诊断,分析和总结MP的术前超声特征以及未确诊的原因,并通过与腹部平片及其结合CT或消化道造影(放射学联合检查)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明确超声检查对MP的诊断价值。结果:78例中63例超声诊断为MP,诊断符合率为80.8%,腹部平片的诊断符合率为42.3%,腹部平片结合CT或消化道造影检查的诊断符合率71.8%,三种方法诊断符合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7,P<0.05)。78例的超声表现主要包括腹腔钙化灶53例,肠梗阻38例,肠粘连31例,同时伴肠粘连及肠梗阻28例,腹腔假性囊肿30例,腹腔积液21例,腹腔游离积气10例。超声未确诊的15例中3例因气体干扰严重仅诊断为腹腔胀气,2例仅诊断为腹腔积液,6例诊断为单纯肠梗阻,2例将假性囊肿诊断为单纯腹腔囊肿,2例将假性囊肿误诊为畸胎瘤。结论:胎粪性腹膜炎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诊断准确性较高,可作为新生儿MP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胎粪性腹膜炎 超声 放射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超声联合改良瓦尔萨尔瓦动作下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梨状窝瘘
15
作者 王训 李姝 +2 位作者 陈俊 朱善良 刘浩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423-426,共4页
目的观察常规超声联合改良瓦尔萨尔瓦(Valsalva)动作下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首先接受常规超声、之后接受改良Valsalva动作下超声检查并于其后接受支撑喉镜检查或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的颈部肿痛患... 目的观察常规超声联合改良瓦尔萨尔瓦(Valsalva)动作下超声诊断小儿先天性梨状窝瘘(CPSF)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首先接受常规超声、之后接受改良Valsalva动作下超声检查并于其后接受支撑喉镜检查或支撑喉镜下手术治疗的颈部肿痛患儿,比较常规超声及其联合改良Valsalva动作下超声诊断CPSF的正确率的差异,并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其诊断CPSF的效能。结果62例中,经支撑喉镜检查确诊51例CPSF,另10例未见明确内瘘口,结合临床表现诊断为颈部感染。常规超声诊断CPSF的正确率为52.94%(27/51),其曲线下面积(AUC)为0.583(P=0.392)。改良Valsalva动作下超声检查显示,51例CPSF中,47个炎性包块内见气体重新排列现象,呈“串珠样”排列或聚集于体表侧,4个包块内未见明显气体移动;常规超声联合改良Valsalva动作下超声诊断CPSF的正确率为92.16%(47/51),高于常规超声(χ^(2)=17.77,P<0.05),其AUC为0.824(P=0.001)。结论常规超声联合改良Valsalva动作下超声可有效诊断小儿CPS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梨状隐窝 瘘管 儿童 超声检查 瓦尔萨尔瓦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联合放射学在新生儿胎粪性腹膜炎治疗方式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玉香 花立春 +4 位作者 陈俊 刘慧 黄亚青 谢华 唐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0-64,144,共6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放射学检查在新生儿胎粪性腹膜炎诊断及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共83例确诊胎粪性腹膜炎的新生儿临床、超声以及放射学表现和治疗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对超声和...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放射学检查在新生儿胎粪性腹膜炎诊断及治疗方式选择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2年12月共83例确诊胎粪性腹膜炎的新生儿临床、超声以及放射学表现和治疗结果。将所有患儿分为手术组和非手术组,对超声和X线片出现的腹腔钙化、胎粪假性囊肿、肠梗阻、肠扭转、腹水和气腹等表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83例新生儿(男48例,女35例)确诊为胎粪性腹膜炎,所有病例入院后均行超声及X线检查,其中61例(73.5%)需手术治疗,22例(26.5%)未手术,经对症保守治疗好转出院。手术组肠梗阻(超声24/61,放射32/61)、腹水(超声27/61)、肠扭转(超声13/61)3种影像表现出现比例均高于非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组气腹征象也高于非手术组,但数量较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的弥漫性腹腔钙化、胎粪性假性囊肿占比与非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影像学表现中肠梗阻、腹水、肠扭转和气腹等征象高度提示需要手术治疗,仅存在腹腔多发钙化灶影像表现的新生儿可保守治疗,胎粪性假性囊肿患儿如不合并上述几种表现不需要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胎粪性腹膜炎 超声 放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超声及弹性成像在评价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疗效中的价值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浩 朱善良 +2 位作者 陈俊 张倩 叶新华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15-519,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超声及弹性成像在评价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疗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超声检查,采用相关指标监测瘤...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超声及弹性成像在评价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疗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0例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患儿口服普萘洛尔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和6个月进行超声检查,采用相关指标监测瘤体的动态变化,监测项目包括二维灰阶超声测量血管瘤纵径、横径及深度;彩色多普勒测量血管瘤内较大血管以及周围正常血管(颈总动脉)的直径及收缩期动脉峰值血流速度(PASV)、阻力指数(RI);弹性成像分析血管瘤瘤体的弹性分级及应变率比值。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比较。结果:50例患儿中,37例治愈,12例明显好转,1例复发。治疗后瘤体纵径、横径、深度及体积分别较治疗前缩小58%、60%、69%及93%;治疗后瘤体血管直径、PASV及RI较治疗前分别减小64%、74%和增高43%;治疗中瘤体弹性应变率较治疗前减小35%,治疗前与治疗后瘤体弹性分级及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萘洛尔治疗婴幼儿特殊部位血管瘤有效,而对周围正常血管无明显影响,高分辨率超声及弹性成像技术作为无创性检查可以较好地对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的效果进行随访评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检查 弹性成像技术 血管瘤 普萘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甲型流感相关心肌炎患儿左室功能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晔 朱善良 +3 位作者 杨世伟 陈俊 花立春 唐颖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648-653,共6页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估甲型流感相关心肌炎患儿左室功能和室壁运动障碍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甲流相关心肌炎患儿作为病例组,门诊正常体检患儿3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功...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在评估甲型流感相关心肌炎患儿左室功能和室壁运动障碍中的价值。方法选取30例甲流相关心肌炎患儿作为病例组,门诊正常体检患儿3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其进行常规超声检查,并运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功能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30例心肌炎患儿年龄、体表面积、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d)、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二尖瓣血流速度比值(E/A)、CK-MB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心率、血hsTnI指标高于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二尖瓣环运动速度的比值(E/E’)以及左室整体收缩期应变峰值(GLPS)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PS与LVEF呈显著的正相关,与IVSd呈显著的负相关,但与LVIDd、E/A、E/E’以及血hsTnI、CK-MB及心电指标相关性不明显。GLPS诊断小儿甲流相关心肌炎的最佳阈值为-19.9%。结论2 D-STE的左室长轴应变可较准确反映甲流病毒感染所致的心肌炎患儿的左室功能变化,可作为甲流相关心肌炎的早期诊断、随访及预后评估的一种简便安全、可靠的实用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心肌炎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肌性斜颈手动牵拉治疗后胸锁乳突肌包块的影像学转归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汪飞 张婧 +4 位作者 倪磊 孙耀金 唐凯 朱善良 楼跃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58-964,共7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CMT)患儿手动牵拉治疗后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SCM)包块的转归规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就诊的209... 目的探讨先天性肌性斜颈(congenital muscular torticollis, CMT)患儿手动牵拉治疗后胸锁乳突肌(sternocleidomastoid, SCM)包块的转归规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 将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就诊的209例存在SCM包块的CMT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患儿均采用手动牵拉治疗, 初诊月龄均在3个月以内, 均获3次以上随访。按性别分组:男132例, 女77例。比较不同性别间初诊日龄、包块侧别分布以及包块的长径、短径与横截面积。按就诊次数, 209例有3次就诊, 其中71例有4次就诊。比较第1、2、3、4次就诊时包块长径、短径及横截面积。按照初诊或复诊时月龄, 1月龄141例、2月龄67例、3月龄91例、4月龄51例、5月龄49例、6月龄58例、7月龄32例、8月龄39例、9月龄22例、10月龄16例、11月龄11例、12月龄118例、大于12月龄15例。比较不同月龄时包块长径、短径及横截面积。按照"6月龄以内B超发现包块已消失"、"6月龄以上B超发现包块已消失"以及"末次随访时仍未提示包块已消失"将患儿分为Ⅰ组(82例)、Ⅱ组(105例)、Ⅲ组(21例)。比较Ⅰ组、Ⅱ组、Ⅲ组间患儿性别分布、包块侧别分布、初诊日龄、随访时间及初诊包块长径、短径及横截面积。结果所纳入的209例CMT患儿初诊时SCM包块长径为(28.8±5.6)mm, 短径为(12.5±2.4)mm, 横截面积为(288.5±94.9)mm^(2)。男性、女性患儿初诊日龄[(37.2±19.1)d比(37.7±20.2)d ]、初诊包块长径[ (29.0±5.6)mm比(28.6±5.6)mm]、初诊包块短径[(12.6±2.4)mm比(12.2±2.3)mm]和横截面积[(293.5±96.8)mm^(2)比(280.0±91.0)mm^(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就诊次数和患儿月龄的增加, 包块长径[第1次(28.9±5.6)mm, 第2次(17.1±14.0)mm, 第3次(5.9±11.4)mm, 第4次(1.0±5.2)mm]、短径[第1次(12.4±2.4)mm, 第2次(7.1±5.8)mm, 第3次(2.4±4.7)mm, 第4次(0.4±2.3)mm]及横截面积[第1次(288.1±94.4)mm^(2), 第2次(157.6±146.4)mm^(2), 第3次(52.1±109.1)mm^(2), 第4次(9.4±53.7)mm^(2)]呈逐渐减小趋势(P<0.05)。6~12月龄的患儿中, B超提示包块已消失的比例分别为40.3%(83/206)和94.3%(181/192)。分组比较Ⅰ、Ⅱ、Ⅲ组初诊日龄[(36.0±18.9)d, (38.4±20.6)d, (37.1±14.0)d]、包块左侧、右侧分布(36∶46, 49∶56, 10∶11)、初诊包块长径[(28.5±5.4)mm, (28.7±5.8)mm, (30.7±5.0)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而初诊包块短径[(11.9±2.3)mm, (12.6±2.3)mm, (13.6±2.4)mm]、初诊包块横截面积[(273.5±90.6)mm^(2), (291.3±94.4)mm^(2) , (335.0±98.5)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组男性与女性比例有逐渐增大趋势(48∶35, 68∶37, 16∶5),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7)。Ⅲ组患儿初诊包块短径[(13.6±2.4)mm比(11.9±2.3)mm]及横截面积[(335.0±98.5)mm^(2)比(273.5±90.6)mm^(2)]明显大于Ⅰ组(P<0.05), 随访时间[(6.9±2.3)个月比(10.7±3.1)个月]短于Ⅱ组(P<0.05)。男性、女性患儿B超发现包块已消失时间分别为(8.7±4.4)个月及(7.5±3.3)个月,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存在SCM包块的CMT患儿在3月龄内开始牵拉治疗, 90%以上患儿的SCM包块可在1岁以内消失;男性患儿B超发现包块消失时间晚于女性;加强治疗宣教及提高复诊依从性可更准确地评估包块转归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肌性斜颈 胸锁乳突肌包块 外科手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