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儿童胸腺淋巴上皮瘤样癌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
1
作者 苗丹童 徐亚如 +1 位作者 尤琴琴 盛会雪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1-506,共6页
目的:探讨儿童胸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胸腺LELC患儿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4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4例均为男性,年龄8岁8个月~13岁3... 目的:探讨儿童胸腺淋巴上皮瘤样癌(LELC)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例胸腺LELC患儿的临床、影像及病理学资料,4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3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4例均为男性,年龄8岁8个月~13岁3个月。3例以胸痛为首发症状,1例以双膝关节炎为首发症状。4例均合并EB病毒感染。CT检查显示4例为前纵隔肿块,均合并囊变坏死区,增强后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3例周围见瘤周增粗血管影。MRI检查示3例肿块实性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影,其中2例瘤体内见多结节影,增强后呈“葡萄串”样改变。3例侵犯邻近大血管。3例患者存在远处转移,其中1例患者术后1年内死亡。结论:儿童胸腺LELC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认识这些特征有助于提高其诊断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胸腺 淋巴上皮瘤样癌 影像诊断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道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2
作者 丁茹 武海燕 +1 位作者 范钦和 贡其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03-406,共4页
目的探讨胃肠道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NTRK rearranged spindle cell neoplasms,NTRK-SC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胃肠道NTRK-SCN,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FISH和NGS法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 目的探讨胃肠道NTRK重排梭形细胞肿瘤(NTRK rearranged spindle cell neoplasms,NTRK-SCN)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分子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胃肠道NTRK-SCN,采用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FISH和NGS法检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性4岁,可见结肠灰褐色息肉状肿块2枚,镜下梭形肿瘤细胞呈交叉束状排列,灶性区细胞密度增加,见漩涡状结构,间质黏液变性,背景见淋巴、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高倍镜下肿瘤细胞轻-中度异型,细胞边界不清,核染色质呈空泡状,可见小核仁。核分裂象可见(1~2个/10 HPF)。免疫表型:梭形肿瘤细胞CD34、S-100、pan-TRK(弥漫胞质)等均阳性;SMA、desmin、CKpan、CD117、DOG1等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约5%。FISH示NTRK1基因重排,NGS检测有TPM3-NTRK1(T8::N8)融合,且经RT-PCR、Sanger测序验证。结论NTRK-SCN发生于胃肠道罕见,pan-TRK抗体可用于辅助检测和筛选,分子检测NTRK基因重排有助于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TRK1 梭形细胞肿瘤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基因重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指(趾)纤维瘤病1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何利丽 武海燕 唐英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273-1275,共3页
目的观察婴幼儿指(趾)纤维瘤病(infantile digital fibromatosis,ID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ID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3例患儿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6个月~6岁,平均年龄15. 5个月,中位... 目的观察婴幼儿指(趾)纤维瘤病(infantile digital fibromatosis,IDF)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IDF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13例患儿中男性8例,女性5例,年龄范围6个月~6岁,平均年龄15. 5个月,中位数10个月。其中9例患儿为单个病损,4例患儿为多处病损。病变呈圆顶状隆起,位于指(趾)的背面或侧面。镜下见肿瘤组织位于真皮层,由一致的梭形细胞构成,向真皮层及皮下延伸,累及皮肤附属器。细胞质内可见核周嗜伊红包涵体。免疫表型:肿瘤细胞表达vimentin、SMA、desmin、calponin、β-catenin,不表达S-100、NF和CD117。部分包涵体表达SMA及calponin。随访1~5年,1例(7. 69%)复发。结论 IDF是纤维母细胞和肌纤维母细胞良性增生性病变。具有独特的临床表现和组织学特征。鉴于肿瘤的良性特点并可自行消退,对于无症状的患者倾向于保守治疗,对于有症状者则需进一步行手术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指(趾)纤维瘤病 包涵体性纤维瘤病 儿童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脾脏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伴胰腺钙化性纤维性肿瘤1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徐亚如 何利丽 武海燕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69-1270,共2页
患儿男童,9岁,因打闹后反复出现四肢乏力2个月余入院。当地医院头颅MRI示T4-10水平硬膜外血肿伴T6-8段胸髓损伤可能;我院腹部CT增强扫描示脾脏及脾门区占位,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与胰尾分界不清。遂行脾脏肿瘤切除+胰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切... 患儿男童,9岁,因打闹后反复出现四肢乏力2个月余入院。当地医院头颅MRI示T4-10水平硬膜外血肿伴T6-8段胸髓损伤可能;我院腹部CT增强扫描示脾脏及脾门区占位,增强后不均匀强化,与胰尾分界不清。遂行脾脏肿瘤切除+胰腺部分切除术,手术切除组织送病理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肿瘤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硬化性血管瘤样结节性转化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中内皮抑素表达与微血管密度测定的意义 被引量:4
5
作者 何利丽 冯一中 顾永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5-338,共4页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ndostatin、MVD在50例胰腺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 目的探讨内皮抑素(endostatin)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VD)在胰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ndostatin、MVD在50例胰腺癌、10例正常胰腺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它们与胰腺癌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率的关系。结果(1)endostatin在正常胰腺组织、胰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0%、78%,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表达强度与胰腺癌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P<0.01),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无关。(2)胰腺癌中MVD均值(33.74±11.44),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17.40±4.74)(P<0.01),Ⅲ~Ⅳ期胰腺癌MVD均值(40.89±10.33)高于Ⅰ~Ⅱ期(25.35±5.38)(P<0.01),淋巴结转移组MVD均值(40.84±10.70)高于未转移组(26.64±6.90)(P<0.01),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肿瘤直径及分化程度无关。(3)生存分析提示endostatin及MVD与胰腺癌的预后有关(P<0.01)。结论endostatin及MVD在胰腺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对胰腺癌恶性程度的判定和预后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内皮抑素 endostatin 密度测定 微血管密度(MVD) 正常胰腺组织 免疫组化S-P法 临床病理参数 肿瘤部位 分化程度 肿瘤直径 阳性表达率 淋巴结转移 临床分期 Ⅰ-Ⅱ期 Ⅲ-Ⅳ期 生存分析 预后评估 恶性程度 转移组 癌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儿骨化性肾肿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6
作者 何利丽 武海燕 唐英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77-479,共3页
目的探讨婴儿骨化性肾肿瘤(ossifying renal tumor of infancy,ORTI)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ORTI患儿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因肉眼血尿入院,CT示右肾实质内可... 目的探讨婴儿骨化性肾肿瘤(ossifying renal tumor of infancy,ORTI)的临床特点、组织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ORTI患儿的临床资料、病理学特征及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因肉眼血尿入院,CT示右肾实质内可见类圆形等低密度占位,其内可见少许片状高密度影。肾脏中部见棕红色结节状病灶,大小1cm×1 cm×0. 8 cm。肿瘤组织由骨样基质、骨母细胞样细胞及梭形细胞构成。免疫表型:梭形细胞表达WT-1、vimentin、CD99及SMA,不表达Pax-2、Pax-8;骨母细胞样细胞不表达WT-1,表达vimentin、CD99、SMA及SATB2。结论 ORTI属于非常罕见的良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血尿,影像学检查可发现高密度占位或钙化灶,应根据其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及组织学检查做出正确诊断,避免过度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肿瘤 骨化性 婴儿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关键基因筛选及CDC20在肺腺癌中的表达 被引量:3
7
作者 周春雷 韩菲 樊祥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2-38,共7页
目的:筛选肺腺癌的关键基因,揭示肺腺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3个肺腺癌相关基因芯片数据集,共包括156例肺腺癌和106例正常肺组织,进行肺腺癌潜在关键基因的筛选。结果:通过芯片数据分析得到341个重叠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 目的:筛选肺腺癌的关键基因,揭示肺腺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3个肺腺癌相关基因芯片数据集,共包括156例肺腺癌和106例正常肺组织,进行肺腺癌潜在关键基因的筛选。结果:通过芯片数据分析得到341个重叠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DEG主要富集的生物学过程是细胞外基质组织、调控化学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细胞对转化生长因子刺激的反应、细胞外基质组装、调控新生血管生成等。通过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其中8个基因AURKA(aurora kinase A)、CDC20(cell division cycle 20)、CDH5(cadherin 5)、COL1α1(collagenⅠ,α1)、EDN1(endothelin 1)、MMP9(matrix metalloprotein 9)、PECAM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SPP1(secreted phosphoprotein 1)与肺腺癌预后相关。其中CDC20与肺腺癌预后相关性最高,亚组分析发现,CDC20在肺腺癌各年龄段患者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CDC20在一期肺腺癌中表达低于二期、三期、四期,CDC20在腺泡型、实性为主型、混合型、透明细胞型表达高于其他亚型,CDC20在吸烟的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低于不吸烟者。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DC20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且腺泡型、实体型表达高于其他亚型。结论:CDC20在肺腺癌中高表达,且其高表达与肺腺癌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CDC20有可能成为肺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CDC20 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 关键基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