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TRONGkids营养风险筛查量表在消化科住院病儿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黄艳 仇安云 +1 位作者 潘键 鲍莹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95-98,共4页
目的:对消化科住院病儿运用STRONGkids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消化科病儿营养风险状况,为营养支持的合理运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415名病儿为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采用STRONG... 目的:对消化科住院病儿运用STRONGkids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分析消化科病儿营养风险状况,为营养支持的合理运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415名病儿为研究对象,入院24 h内采用STRONGkids对住院病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问卷调查,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结果:消化科病儿营养风险评分的平均得分(1.75±1.01),93.73%的消化科病儿处于中高风险;不同年龄和疾病诊断的消化科病儿营养风险评估有显著差异(P <0.05),不同性别及喂养方式的消化科病儿营养风险评分无显著差异(P> 0.05);不同营养风险程度病儿的生化指标及临床结局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消化科住院病儿营养风险的发生率高,临床工作中应重点关注年龄较小且合并有腹泻以及血清血红蛋白、白蛋白、前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浓度较低的病儿,从而及时给予合理的营养干预,改善病儿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科 住院病儿 营养风险 STRONGki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结直肠息肉670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茆康卫 练敏 +4 位作者 刘志峰 潘键 郑必霞 姚玉前 李大雷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38-740,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以及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EMR)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7年收治的确诊为结直肠息肉后立即行EMR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670例患儿中,男423例、女237例,平均确诊年龄(4.50±2.69)岁,高发... 目的探讨儿童结直肠息肉的临床特点以及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EMR)的治疗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至2017年收治的确诊为结直肠息肉后立即行EMR的患儿临床资料。结果 670例患儿中,男423例、女237例,平均确诊年龄(4.50±2.69)岁,高发于3~6岁(43.4%)。临床表现以便血(90.3%)为主。息肉以单发(92.5%)为主,多发于直肠(49.0%)及乙状结肠(35.2%);直径多<2 cm(78.9%)。息肉≥2 cm者需钛夹夹闭创面,而息肉直径<2 cm者钛夹对术后出血无影响。术后并发出血主要发生在术后第1天。术后病理回报提示以幼年性息肉为主。结论结直肠息肉高发于学龄前男童,以幼年性息肉为主;EMR辅以金属钛夹可减少术后出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息肉 内镜下黏膜剥离切除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ICU护士对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认知、态度、行为及障碍因素的现状调查 被引量:12
3
作者 任蕾 李梅 +5 位作者 李萌 孙耀金 李成承 曹金金 胡家杰 王媛媛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22年第1期69-74,共6页
目的:调查儿科ICU护士对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认知、态度和实践现状,分析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实施的障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7名儿科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ICU护士对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认知、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3.55... 目的:调查儿科ICU护士对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认知、态度和实践现状,分析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实施的障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187名儿科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儿科ICU护士对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认知、态度、行为得分分别为(3.55±1.40)分、(29.40±3.97)分、(17.87±4.89)分。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所在科室、是否接受早期活动相关培训是认知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接受早期活动相关培训是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是否为儿科危重症专科护士、是否接受早期活动相关培训是行为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儿科ICU护士对早期活动态度积极,但实施行为较欠缺,相关知识不足,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实施障碍较多。未来应积极开展多学科合作,加强对ICU护士实施危重症患儿早期活动的规范化、专业化培训,提高其对早期活动的认知、实践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重症监护室 早期活动 护士 问卷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难治性便秘为主要表现的儿童结肠冗长症诊断及治疗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黄怡璇 刘志峰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11期1040-1044,共5页
难治性便秘是指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患儿常并发结肠冗长症。结肠冗长症表现为长期便秘和大量粪便潴留,进而造成肠道蠕动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通过灌肠造影可判断结肠定位及形态是否异常,结肠传... 难治性便秘是指经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胃肠运动障碍性疾病,患儿常并发结肠冗长症。结肠冗长症表现为长期便秘和大量粪便潴留,进而造成肠道蠕动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生长发育及生活质量。通过灌肠造影可判断结肠定位及形态是否异常,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测压、结肠测压、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辅助诊断难治性便秘。目前,以难治性便秘为主要表现的结肠冗长症如长期保守治疗无效,应采取顺行节制性灌肠、骶神经刺激以及手术治疗。本文对以难治性便秘为主要表现的儿童结肠冗长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门直肠畸形 便秘 结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克罗恩病早期筛查和诊断研究进展
5
作者 汪陈慧(综述) 杨辉(审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08-714,共7页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儿童CD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导致并发症、手术率和致残率增加。早期筛查和诊断、及时干预可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提高患儿生存质量。文章就儿童CD的早期筛... 克罗恩病(CD)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儿童CD起病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困难,导致并发症、手术率和致残率增加。早期筛查和诊断、及时干预可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提高患儿生存质量。文章就儿童CD的早期筛查和诊断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血清标志物 肠道微生物 代谢组学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慢性腹泻、低钾血症为首发表现的儿童WDHA综合征1例
6
作者 周巧利 刘志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81-1483,共3页
1967年Marks等报道了以慢性水样泻、低血钾、低胃酸为主要表现的胰岛细胞瘤,命名为慢性水样泻、低血钾、低胃酸综合征(Watery diarrhea-Hy-popotassemi-Achlorhydria syndrome,WDHA syn-drome)。1973年Bloom等证实了肿瘤分泌的血管活... 1967年Marks等报道了以慢性水样泻、低血钾、低胃酸为主要表现的胰岛细胞瘤,命名为慢性水样泻、低血钾、低胃酸综合征(Watery diarrhea-Hy-popotassemi-Achlorhydria syndrome,WDHA syn-drome)。1973年Bloom等证实了肿瘤分泌的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引起慢性腹泻,并称之为血管活性肠肽瘤(VIP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腹泻 节细胞神经母细胞瘤 血管活性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感染后肝功能损害患儿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蔡心怡 李靓雯 +3 位作者 郑玉灿 张阳 阎坤龙 杨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23-727,共5页
目的:分析感染后肝功能损害患儿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rninase,AL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测定105例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后肝功能损害患儿(年龄1~12个月)血清维生素D水平,根据患儿维生素D水平比较患儿保... 目的:分析感染后肝功能损害患儿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rninase,ALT)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测定105例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后肝功能损害患儿(年龄1~12个月)血清维生素D水平,根据患儿维生素D水平比较患儿保肝治疗前后ALT变化。结果:感染后肝功能损害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平均水平为(63±31)nmol/L,维生素D缺乏、不足和正常的比率为33.3%、41.9%、24.8%,与正常对照无差异(P>0.05)。维生素D缺乏和不足的肝功能损害患儿多表现为轻中度ALT升高;与维生素D正常的患儿相比,保肝治疗后患儿ALT水平仍偏高(P=0.07),而且ALT下降幅度显著低于维生素D正常的患儿(P<0.001)。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保肝治疗后ALT水平呈负相关(r=-0.231,P=0.018),而与ALT下降幅度呈正相关(r=0.429,P<0.001)。结论:维生素D能促进感染后肝功能损害患儿ALT下降;纠正患儿维生素D缺乏或不足将有助于患儿肝细胞损伤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功能损害 维生素D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7A1基因突变致脑黄腱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8
作者 郭红梅 李玫 +1 位作者 金玉 杨光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841-843,共3页
目的探讨固醇-27羟化酶(CYP27A1)基因变异引起的脑黄腱瘤患儿的临床特点,肝脏病理改变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例CYP27A1基因变异引起的脑黄腱瘤患儿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1月龄,表现为胆汁淤积、肝大、转氨酶升高,谷... 目的探讨固醇-27羟化酶(CYP27A1)基因变异引起的脑黄腱瘤患儿的临床特点,肝脏病理改变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1例CYP27A1基因变异引起的脑黄腱瘤患儿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女,1月龄,表现为胆汁淤积、肝大、转氨酶升高,谷氨酸转移酶及总胆汁酸正常;病理检查提示肝内胆汁淤积、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胆管扩张及增生;基因检测示CYP27A1基因剪接位点c.1263+1G>A/c.1477-3C>G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1477-3C>G为一新颖变异。结论婴儿期出现胆汁淤积、转氨酶升高、肝肿大,而谷氨酸转移酶及总胆汁酸正常或减低,需警惕胆汁酸合成障碍,应尽早完善基因检测,以早期诊断及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代谢缺陷 先天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RG基因突变致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1例及家系突变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郭红梅 何祖蕙 +1 位作者 金玉 林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2-164,共3页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是一种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同时存在严重缺陷的疾病,通常T细胞免疫缺陷更为突出。据估计其发病率为1/50万~1/10万,95%患者为男孩,多呈X-连锁隐性遗传,偶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及散...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SCID)是一种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同时存在严重缺陷的疾病,通常T细胞免疫缺陷更为突出。据估计其发病率为1/50万~1/10万,95%患者为男孩,多呈X-连锁隐性遗传,偶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及散发病例。白介素-2受体γ链(interleukin 2receptor subunit gamma,IL2RG)基因突变引起X-连锁隐性遗传为最常见的突变类型,占全部病例的50%~60%。本文报道1例IL2RG基因突变所致的X-连锁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及家系突变分析,以提高儿科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受体γ链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 基因分析 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YP27A1基因突变致脑黄腱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10
作者 郭红梅 李玫 +1 位作者 金玉 杨光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665-667,共3页
目的 探讨固醇-27羟化酶(CYP27A1)基因变异引起的脑黄腱瘤患儿的临床特点,肝脏病理改变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例CYP27A1基因变异引起的脑黄腱瘤患儿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女,1个月,表现为胆汁淤积、肝大、转氨... 目的 探讨固醇-27羟化酶(CYP27A1)基因变异引起的脑黄腱瘤患儿的临床特点,肝脏病理改变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1例CYP27A1基因变异引起的脑黄腱瘤患儿的临床特点,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儿,女,1个月,表现为胆汁淤积、肝大、转氨酶升高,谷氨酸转移酶及总胆汁酸正常;病理检查提示肝内胆汁淤积、炎症细胞浸润,毛细胆管扩张及增生;基因检测示CYP27A1基因剪接位点c.1263+1G>A/c.1477-3C>G复合杂合变异,其中c.1477-3C>G为一新颖变异。结论 婴儿期出现胆汁淤积、转氨酶升高、肝肿大,而谷氨酸转移酶及总胆汁酸正常或减低,需警惕胆汁酸合成障碍,应尽早完善基因检测,以早期诊断及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淤积 代谢缺陷 先天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小鼠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变化
11
作者 杨辉 钱淑怡 +1 位作者 吴润秋 金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517-1519,共3页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小鼠胃黏膜肥大细胞(mast cell,MC)数量、脱颗粒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Balb/c小鼠制备EG模型12只为OVA-EG组,同时选用同龄SPF级Balb/c小鼠1... 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小鼠胃黏膜肥大细胞(mast cell,MC)数量、脱颗粒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Balb/c小鼠制备EG模型12只为OVA-EG组,同时选用同龄SPF级Balb/c小鼠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计算胃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MC数量,qPCR检测胃黏膜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 mRNA表达,电镜观察胃黏膜MC脱颗粒变化。结果:OVA-EG组小鼠胃黏膜组织中EOS数量、MC数量及IL-5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电镜观察OVA-EG组小鼠胃黏膜MC有脱颗粒改变。结论:OVA-EG组小鼠胃黏膜组织MC数量增加,分泌IL-5增多,并出现MC脱颗粒改变,提示胃黏膜MC数量和部分功能变化可能与EG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肥大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V71型病毒疫苗接种后住院患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变化 被引量:51
12
作者 吉连福 杨恩辉 +2 位作者 单鸣凤 周凯 金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46-552,共7页
目的了解EV71型病毒疫苗接种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的影响,为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8年某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病例资料,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EV71型病毒疫苗接种前后(2014年—2016年10... 目的了解EV71型病毒疫苗接种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的影响,为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8年某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病例资料,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EV71型病毒疫苗接种前后(2014年—2016年10月VS 2016年11月—2018年)住院患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变化。结果共收治手足口病住院患儿7099例,其中普通型6339例,重症1570例。与EV71型病毒疫苗接种前比较,接种后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数减少,重症病例所占比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7,P<0.001)。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发病年龄仍然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但每个年龄段重症病例均有下降;全年发病呈现两个高峰,分别在5—7月、9—11月;普通型病例以非EV71/CoxA16肠道病毒感染为主,重症病例仍以EV71型病毒感染为主。结论EV71型病毒疫苗接种后手足口病优势病原体较前发生了明显变化,且重症病例所占比率明显下降,EV71型病毒疫苗值得推广应用。需进一步开展非EV71/CoxA16肠道病毒的分型检测,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足口病 EV71型病毒疫苗 肠道病毒71型 非EV71/CoxA16肠道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2通过调节CD4^+ Treg改善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 被引量:6
13
作者 宋瑞花 卓玉杰 +3 位作者 张跃 张爱华 白咪 汤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78-683,共6页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炎症性肠病(IBD)模型小鼠体内CD4^+Treg的影响,并探讨其参与IBD发病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6周龄野生型C57BL/6(WT)和IL-2敲除(IL-2^-/-)雌性小鼠,2种小鼠分为WT对照组、WT葡聚糖硫酸钠(DSS...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2(IL-2)对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炎症性肠病(IBD)模型小鼠体内CD4^+Treg的影响,并探讨其参与IBD发病的调控机制。方法采用6周龄野生型C57BL/6(WT)和IL-2敲除(IL-2^-/-)雌性小鼠,2种小鼠分为WT对照组、WT葡聚糖硫酸钠(DSS)处理组以及IL-2^-/-对照组和IL-2^-/-DSS处理组,其中对照组小鼠正常饮水,DSS处理组小鼠饮水中含有25 g/L DSS,4组小鼠连续饲养1周后解剖全结肠,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动物肠病理损伤程度,采用Western blot、PCR法检测各组IL-2、TGF-β、IL-10、IFN-γ、TNF-α的蛋白和基因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reg水平。结果4组小鼠的病变、炎症、病变范围、隐窝破坏评分差异显著,其中IL-2^-/-DSS处理组结肠组织病理评分显著高于其他3组小鼠,WT DSS处理组、IL-2^-/-对照组小鼠各评分显著高于WT对照组(P<0.05)。4组小鼠的结肠组织中IL-2、TGF-β、IL-10、IFN-γ、TNF-αmRNA和蛋白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WT DSS处理组IL-2、TGF-β、IL-10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而IL-2^-/-DSS处理组中IFN-γ、TNF-α各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处理7 d后WT DSS处理组CD4^+Treg水平显著增加,且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5)。结论IL-2可通过诱导CD4^+Treg分泌抑制性炎症因子(TGF-β、IL-10),从而改善DSS诱导的炎症性肠病,减轻炎症反应和结肠组织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2 CD4^+Treg 葡聚糖硫酸钠 炎症性肠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6例婴儿结肠镜检查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沈一燚 练敏 +6 位作者 李玫 郭红梅 张志华 闫坤龙 陆妍 金玉 刘志峰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19-823,共5页
目的了解婴儿结肠镜检查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并探讨结肠镜检查在婴儿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86例婴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50例,女36例;中位年龄7.0(4.8~10.0)月,≤6个月33... 目的了解婴儿结肠镜检查的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并探讨结肠镜检查在婴儿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1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86例婴儿的临床资料。结果男50例,女36例;中位年龄7.0(4.8~10.0)月,≤6个月33例,6~12个月53例。共实施91次无痛结肠镜检查,65例次到达回盲部(回肠末端23例次,回盲部42例次),成功率为71.4%。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便血(41.8%)、迁延性/慢性腹泻(20.9%)及腹泻合并便血(25.6%)。≤6月组和6~12月组结肠镜检查原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月组迁延性/慢性腹泻比例较高。共83例(96.5%)患儿明确病因诊断,前4位病因依次为食物过敏相关消化道疾病(32/86,37.2%)、肠息肉(19/86,22.1%)、结肠/直肠炎(18/86,20.9%)及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6/86,7.0%)。术后2例出现并发症,1例为术后出血,1例肠穿孔;术中未出现呼吸抑制和心跳骤停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婴儿结肠镜下检出疾病有其特定疾病谱,结肠镜检查对慢性腹泻、便血等疾病病因有重要诊断作用。婴儿结肠镜操作风险高于较大年龄儿童,应严格掌握结肠镜检查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镜 腹泻 便血 肠息肉 炎症性肠病 婴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极早发炎症性肠病临床特征及IL-10受体突变基因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卢刻羽 钱力 +4 位作者 王崇伟 俞海国 金玉 陈俊 程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93-1796,共4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消化道常见细菌过度反应的结果。约25%的IBD患者在儿童时期出现,其不仅出现成人IBD中常见的症状,如...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消化道常见细菌过度反应的结果。约25%的IBD患者在儿童时期出现,其不仅出现成人IBD中常见的症状,如腹痛、体重减轻和腹泻,而且还有生长衰竭和青春期延迟的高风险[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白细胞介素10受体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3在结节性胃炎患儿胃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6
作者 陈颖 张明荣 +5 位作者 练敏 潘健 刘志峰 李玫 林谦 林琼 《临床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32-935,共4页
目的探讨超化因子CXCL13在结节性胃炎患儿胃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诊断胃炎并行胃镜检查的21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内镜下是否存在结节性改变分为结节组和非结节组,评估研究对象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特点及CXCL13/CXCR5在胃... 目的探讨超化因子CXCL13在结节性胃炎患儿胃黏膜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诊断胃炎并行胃镜检查的21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内镜下是否存在结节性改变分为结节组和非结节组,评估研究对象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特点及CXCL13/CXCR5在胃黏膜中表达情况。结果结节组(n=102)与非结节组(n=114)胃黏膜中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分别为70.59%和42.11%,中重度单核细胞浸润比例为74.51%和22.81%,中性粒细胞浸润比例为62.75%和33.33%,淋巴滤泡发生率为64.71%和20.18%,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所有HP感染者胃黏膜中均可见CXCL13、CXCR 5阳性染色。结节组胃黏膜中CXCL 13、CXCR 5阳性细胞百分比为(71.33±7.14)%和(73.54±7.92)%,高于非结节组的(45.88±5.92)%和(50.42±5.9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儿童结节性胃炎主要与HP感染有关,CXCL 13/CXCR 5在Hp感染患儿胃黏膜中表达增加,尤其在结节性胃炎中,可能参与了胃黏膜中淋巴样组织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胃炎 幽门螺杆菌 CXCL13 CXCR5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干细胞G蛋白耦联受体5的作用机制与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7
作者 沈颖 郭红梅 金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91-994,共4页
位于隐窝基底部的含有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耦联受体5(Lgr5)是肠道干细胞的标记物,以其独特的内化特性增强Wnt/β-catenin信号,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肠道细胞增殖,利用IQGAP1影响肠道干细胞(ISCs)的细胞骨架以及细胞黏附力... 位于隐窝基底部的含有亮氨酸重复序列的G蛋白耦联受体5(Lgr5)是肠道干细胞的标记物,以其独特的内化特性增强Wnt/β-catenin信号,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节肠道细胞增殖,利用IQGAP1影响肠道干细胞(ISCs)的细胞骨架以及细胞黏附力。此外,Lgr5还接受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22、mi R-100-5p等影响因素的调节。而当隐窝中的肠道菌群消失时,Lgr5+ISCs异位于隐窝顶部,诱导细胞凋亡增加。因此,Lgr5受多种因素影响并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在调节ISCs增殖分化和稳定中扮演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蛋白耦联受体5 肠道干细胞 内化 细胞黏附 肠道菌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先天性膈疝的Rubinstein-Taybi综合征1例报告 被引量:2
18
作者 孔桂萍 刘志峰 +2 位作者 金玉 郑必霞 闫坤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270-1272,共3页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Rubinstein-Taybi syn-drome,RST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963年由Jack Rubinstein和Hooting Taybi首次报道[1],发病率约为1∶125 000[2]。该病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落后,宽而扁的拇指及...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Rubinstein-Taybi syn-drome,RST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1963年由Jack Rubinstein和Hooting Taybi首次报道[1],发病率约为1∶125 000[2]。该病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生长发育落后,宽而扁的拇指及第一脚趾以及特殊面容,包括高眉弓、长睫毛、眼裂下斜、钩状鼻、小下颚等[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ubinstein-Taybi综合征 基因突变 儿童 先天性膈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h9细胞及IL-9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航 金玉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8-183,共6页
目的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Th9细胞在EG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甚少。文中旨在检测EG患儿结肠黏膜中Th9细胞、IL-9及各种细胞间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Th9细胞在儿童EG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 目的儿童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G)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且Th9细胞在EG中的作用机制研究甚少。文中旨在检测EG患儿结肠黏膜中Th9细胞、IL-9及各种细胞间连接蛋白的表达水平,探讨Th9细胞在儿童EG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且诊断为EG的20例患儿为EG组。选取同期以腹痛、腹泻、便血、呕吐等胃肠道症状为主诉,排除EG诊断的20例患儿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进行血常规、血清总IgE、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补体测定、影像学和结肠镜检查,并留取结肠黏膜组织,用免疫荧光法标记结肠黏膜组织中的Th9细胞,用RT-PCR法测定结肠黏膜组织中IL-9、PU.1、STAT3、S100A8、S100A9和细胞间连接蛋白(包括Claudin-2、Claudin-3、Occludin、E-钙粘蛋白和β-连环蛋白)的mRNA表达。结果EG组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血清总IgE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结肠黏膜组织中Th9细胞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5)。EG组患儿结肠黏膜组织中IL-9、PU.1、STAT3、Claudin-2和S100A8的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laudin-3、Occludin、E-钙粘蛋白和β-连环蛋白的mRNA表达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G儿童结肠黏膜中Th9细胞增多,IL-9表达增高,可能影响细胞间连接蛋白的表达,使肠黏膜通透性增加,参与了EG的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 结肠黏膜 TH9细胞 IL-9 细胞间连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PT1A基因外显子纯合缺失变异导致的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缺乏症1例 被引量:1
20
作者 张志华 王兰 +2 位作者 周霄颖 郑必霞 林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707-1709,共3页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缺乏症(OMIM#255120)是一种长链脂肪酸氧化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CPT1A基因(OMIM#600528)变异导致。CPT1A是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的限速酶。当CPT1A缺...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carnitine palmitoyltrans-ferase 1A,CPT1A)缺乏症(OMIM#255120)是一种长链脂肪酸氧化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由CPT1A基因(OMIM#600528)变异导致。CPT1A是长链脂肪酸进入线粒体进行β氧化的限速酶。当CPT1A缺乏症患者长期禁食或处于病理状态时,糖原贮备不足,肝脏线粒体脂肪酸β氧化提供能量被抑制,出现低血糖、肝性脑病等多系统症状[1]。该疾病罕见,到目前为止,人类基因组突变数据库(Human Genome Mutation Database,HGMD)仅收录了41种突变(http://www.hgmd.cf.ac.uk/ac/gene.php?gene=CPT1A),多为点突变,本文首次报道了中国人群中1例外显子4~5纯合缺失的变异类型,丰富了该基因变异谱,并结合qPCR进行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A缺乏症 CPT1A基因 外显子缺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