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夫利昔单抗诱导治疗儿童克罗恩病疗效的预测指标分析
1
作者 岳阳 张志华 +2 位作者 李玫 刘志峰 郭红梅 《临床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426-431,共6页
目的探索英夫利昔单抗诱导治疗儿童克罗恩病疗效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消化科收治的确诊为克罗恩病且初次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英夫利昔单抗诱导治疗14周黏膜愈合和未愈合患儿治... 目的探索英夫利昔单抗诱导治疗儿童克罗恩病疗效的预测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7月31日消化科收治的确诊为克罗恩病且初次使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患儿临床资料。比较英夫利昔单抗诱导治疗14周黏膜愈合和未愈合患儿治疗前的临床特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纳入53例克罗恩病患儿,男39例、女14例,中位确诊年龄12.0(11.0~13.0)岁。从发病至第1次使用英夫利昔单抗的中位时间为5.0(2.0~12.0)个月。53例患儿均为中、重度克罗恩病,其中合并肛瘘27例,肛瘘合并肠腔狭窄9例,肠腔狭窄8例,肠道广泛病变7例,生长迟缓2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克罗恩病简单内镜评分(SES-CD)、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可能与英夫利昔单抗诱导治疗内镜下黏膜未愈合结局相关(P<0.05)。基线SES-CD、CRP和PCT预测英夫利昔单抗诱导治疗内镜下黏膜未愈合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0.77和0.77;三项指标联合预测的灵敏度为0.96,特异度0.68,AUC为0.88。结论对于英夫利昔单抗诱导治疗儿童克罗恩病的疗效,治疗前SES-CD、CRP和PCT三项指标联合的预测价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英夫利昔单抗 预测 黏膜愈合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克罗恩病的临床模式:一项单中心的3年随访研究
2
作者 林凤莲 程卫霞 +2 位作者 闫坤龙 刘志峰 郭红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68-573,共6页
目的:探索儿童克罗恩病的临床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20年1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初诊为克罗恩病的59例患儿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以及治... 目的:探索儿童克罗恩病的临床模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20年11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初诊为克罗恩病的59例患儿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以及治疗方案等。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儿童克罗恩临床模式的影响因素。结果:在59例患儿中,11例失访,48例完成长程随访。随访期间,1例死亡,1例行肠部分切除手术,7例(14.6%)出现新的狭窄性疾病行为,29例(60.4%)出现复发。31例(64.6%)随访期间肠道症状严重程度下降,定义为静止模式;症状严重程度增加、慢性持续症状和慢性复发症状分别有2例(4.2%)、5例(10.4%)和10例(20.8%),定义为严重模式。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初诊时消瘦可能是患儿克罗恩病进展为严重模式的风险因素(OR=4.009,95%CI:1.047~15.346,P=0.043);严重模式患儿合并狭窄或穿孔比例明显高于静止模式患儿(41.2%vs.1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初诊时治疗方案未对克罗恩的疾病模式产生显著影响。结论:初诊时消瘦可能是克罗恩病进展为严重疾病模式的风险因素,因此,应对这些患儿给予更为积极的治疗和紧密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儿童 临床模式 消瘦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