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清胱抑素C在诊断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急性肾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钱力 程锐 +2 位作者 王崇伟 陈秋霞 张爱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5-168,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Cys C)在诊断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cute renal injury,AKI)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217例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非... 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serum cystatin C,Cys C)在诊断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cute renal injury,AKI)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本院诊治的217例高胆红素血症的足月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AKI分为非AKI病例组171例和AKI病例组46例,同期住院的健康足月儿52例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非AKI病例组和AKI病例组的尿素氮、总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非AKI病例组和AKI病例组的总胆红素、Cys C、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胆固醇有差异(P<0.05)。与非AKI病例组比,AKI病例组的Cys 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s C预测AKI的ROC曲线最佳临界值为2.17 mg/L,AUC为0.845,95%置信区间下限0.733,上限0.956,P=0.000,敏感度82.6%(38/46),特异度70.9%(158/223)。结论通过血清Cys C的检测可以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A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红素血症 胱抑素C 急性肾损伤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肠外营养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新生儿先天性乳糜胸 被引量:13
2
作者 平鹦 王崇伟 +1 位作者 阚清 周晓玉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66-367,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先天性乳糜胸 全肠外营养 生长抑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与普通化脓性脑膜炎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朱雯 邹芸苏 +3 位作者 曹兆兰 程锐 杨洋 郭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67-673,共7页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和普通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及转归的不同,为临床早期鉴别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及时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35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例,按病情严... 目的 探讨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和普通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及转归的不同,为临床早期鉴别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及时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35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病例,按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和普通组,回顾性收集临床资料,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及转归的差异。结果 135例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中,重症组60例,普通组75例。与普通组相比,重症组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窒息史所占比例以及胎膜早破发生率均增高(均P<0.05),反应差、惊厥、神志异常、呼吸增快、心率增快、低氧血症、血小板计数降低、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均P<0.05)。重症组脑脊液白细胞计数、蛋白质浓度高于普通组,脑脊液糖浓度低于普通组,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普通组(均P<0.05)。反应差、肝功能损伤、低氧血症、脑脊液蛋白质浓度升高及脑脊液糖浓度降低是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和普通化脓性脑膜炎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并发症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早期可以通过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来鉴别新生儿重症化脓性脑膜炎,做到早期识别、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重症化脓性脑膜炎 高危因素 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密克戎变异株BF.7及BA.5.2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
4
作者 朱雯 程锐 +6 位作者 崔仑标 杨洋 曹兆兰 陆亚东 钱力 赵莉 郭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47-851,共5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F.7及BA.5.2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并且对感染不同亚型病毒株新生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22年12月收治的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的新生儿,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及分型,分析核酸阳性患...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F.7及BA.5.2感染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并且对感染不同亚型病毒株新生儿的临床特征进行比较。方法:选取2022年12月收治的疑似新冠病毒感染的新生儿,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及分型,分析核酸阳性患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及转归,比较新生儿感染不同亚型病毒株的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新生儿43例,其中无症状感染2例,轻型37例,重型4例。轻型病例均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其中3例伴有消化道症状;重型病例中3例表现为呼吸道症状,1例表现为消化道症状。症状性感染新生儿住院时间5.0(4.0,7.0)d,所有病例均治愈出院,大多数新生儿出院后随访无异常临床表现。对病毒载量较高的33例样本行全基因测序,显示14例为奥密克戎变异株BF.7亚型,19例为BA.5.2亚型。BA.5.2病例中,2例为重型,17例为轻型,4例存在消化道症状;而BF.7组中,2例为无症状,12例为轻型,无病例表现为消化道症状。两组患儿在发病年龄,住院时间,发热、咳嗽、惊厥发生率,实验室检查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后,临床以轻症、呼吸道症状为主,少数表现为消化道症状;感染BA.5.2亚型后,部分患儿出现消化道症状,少数患儿出现重型临床表现,奥密克戎变异株BA.5.2引起消化道症状、重症的发生率是否比BF.7更高需要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奥密克戎 BF.7亚型 BA.5.2亚型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血浆miR-6833-3p的表达水平及诊断效能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越 邱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14-1619,共6页
目的:筛选并验证分析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相关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初步研究患儿血浆中miR-6833-3p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效能。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5例ARDS患儿(ARDS... 目的:筛选并验证分析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相关的微小核糖核酸(miRNA),初步研究患儿血浆中miR-6833-3p的表达水平及其诊断效能。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5例ARDS患儿(ARDS组)为研究对象,同期选取32例普通新生儿为对照组。采用微流体芯片技术筛选与新生儿ARDS相关的miRNA,对于组间差异表达超过5倍的miRNA进一步进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验证芯片重复性及进行靶基因预测,对两组血浆miR-6833-3p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并与急性生理评分做相关性分析,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miR-6833-3p在患者中的诊断效能并计算诊断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通过基因芯片筛选出24个与新生儿ARDS相关的高表达差异基因。表达差异超过5倍的miRNA有8个,4个上调的分别是miR-31-5p、miR-4754、miR-6833-3p和miR-192-3p,4个表达下调的基因分别是miR-362-3p、miR-11a、miR-7a-2-3p和miR-1382。通过验证发现miR-6833-3p在ARDS组血浆中显著上调(P<0.01),且与APACHEⅡ评分中的急性生理评分呈正相关(r=0.731,P<0.001)。通过靶基因预测分析发现miR-6833-3p与PI3-K/Akt、MAPK信号通路可能密切相关。相关ROC曲线结果也显示,miR-6833-3p预测新生儿ARD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其诊断最佳阈值为1.03,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59,此时miR-6833-3p的诊断灵敏度为84.55%,特异度为75.36%。结论:miR-6833-3p在新生儿ARDS血浆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可作为新生儿ARDS的特异性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miR-6833-3p 诊断效能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出生48小时内新生儿急性肾衰竭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钱力 张爱华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7年第4期68-72,共5页
目的探讨近5年本院出生48小时内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新生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wborn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出生48小时内7682例新生儿中33例ARF患... 目的探讨近5年本院出生48小时内急性肾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新生儿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wborn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收治的出生48小时内7682例新生儿中33例ARF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出生48小时内新生儿ARF发病率为4.30‰(33/7682),实验室检查指标和B超均提示异常,主要发病原因为:新生儿败血症10例(30.30%),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8例(24.24%),泌尿系统发育异常6例(18.18%),新生儿窒息4例(12.12%),先天性肾病综合征2例(6.06%),脱水1例(3.03%),主动脉弓离断1例(3.03%),先天性梅毒1例(3.03%)。临床表现病情重,进展快,少尿者多见,而高血压、浮肿、肉眼血尿少见。33例患儿死亡8例(24.24%),24例患儿肾功能明显恢复。结论败血症和早产儿是近5年本院NICU收治的出生48小时内新生儿ARF的主要发病原因,病情重,进展快,死亡率高,综合治疗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可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急性肾衰竭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极早发炎症性肠病临床特征及IL-10受体突变基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卢刻羽 钱力 +4 位作者 王崇伟 俞海国 金玉 陈俊 程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93-1796,共4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消化道常见细菌过度反应的结果。约25%的IBD患者在儿童时期出现,其不仅出现成人IBD中常见的症状,如...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胃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由多种遗传、免疫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消化道常见细菌过度反应的结果。约25%的IBD患者在儿童时期出现,其不仅出现成人IBD中常见的症状,如腹痛、体重减轻和腹泻,而且还有生长衰竭和青春期延迟的高风险[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白细胞介素10受体 新生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经典型异戊酸血症1例报告
8
作者 王加莉 刘云 +4 位作者 钱力 邹芸苏 邱洁 程锐 曹兆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890-1893,共4页
异戊酸血症(isovaleric acidemia,IVA)是一种因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isovaleric coenzyme A dehydro-genase,IVD)缺陷导致的亮氨酸代谢异常疾病,以代谢危象和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为特征,可导致永久性残疾和死亡,而通过新生儿早期诊断和治疗... 异戊酸血症(isovaleric acidemia,IVA)是一种因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isovaleric coenzyme A dehydro-genase,IVD)缺陷导致的亮氨酸代谢异常疾病,以代谢危象和精神运动发育迟缓为特征,可导致永久性残疾和死亡,而通过新生儿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促进正常发育。本文报道1例新生儿IVA患儿,对其临床特征、诊治发展及基因突变位点进行比较分析及总结,以期为IVA早期诊断、治疗、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戊酸血症 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 新生儿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早产儿脑损伤多中心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5
9
作者 江苏省新生儿脑损伤规范化诊疗研究协作组 周晓光 +15 位作者 杨洋 陆亚东 赵莉 邹芸苏 钱力 王贝贝 杨远 程锐 周晓玉 许卫东 朱苏月 乔继冰 焦泽霖 韩树萍 王威远 高艳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10,共5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江苏省9家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脑损伤早产儿(包括脑梗死、脑水肿、颅内出血、脑白质损伤及基底神经核损伤等)的临床资料。结果在9 239例早产儿中符合早产儿脑...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3月1日至2016年2月29日江苏省9家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脑损伤早产儿(包括脑梗死、脑水肿、颅内出血、脑白质损伤及基底神经核损伤等)的临床资料。结果在9 239例早产儿中符合早产儿脑损伤者2 515例(27. 22%),其中男1 406例、女1 109例,平均胎龄(31. 2±2. 8)周,平均出生体质量(1 825.6±819.8)g。早产儿出血性脑损伤以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多见,占67.57%;非出血性损伤以脑水肿(50.93%)及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37.94%)为主;PVH-IVH及PVL分级多集中于Ⅰ和Ⅱ级。脑白质损伤、基底神经核损伤、脑梗死、脑水肿以及颅内出血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性别、Apgar评分以及分娩方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胎龄<32周的患儿脑白质损伤比例较高;出生体质量<1 500 g的患儿脑白质损伤、脑梗死、颅内出血比例较高,出生体质量在1 500~2 500 g的患儿基底神经核损伤、脑水肿比例较高;Apgar评分<3分在脑梗死患儿中的比例较高,颅内出血患儿中较低;剖宫产在脑梗死患儿中比例较高。早产儿脑损伤的好转率为89.34%。结论出血性脑损伤以PVH-IVH多见,而非出血性损伤以PVL为主,PVH-IVH及PVL分级多集中于Ⅰ和Ⅱ级。低Apgar评分、小胎龄以及低出生体质量是各型早产儿脑损伤的重要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脑损伤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utyh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氧化应激损伤中的作用
10
作者 李慧娟 唐杰 程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2-871,共10页
目的探究碱基错配修复基因Mutyh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取Mutyh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构建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模型,检测视网膜氧化应激水平,观察感光细胞及线粒体超微结构,检测相应生物标志物;体外应用过氧化氢刺激... 目的探究碱基错配修复基因Mutyh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取Mutyh敲除小鼠和野生型小鼠,构建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模型,检测视网膜氧化应激水平,观察感光细胞及线粒体超微结构,检测相应生物标志物;体外应用过氧化氢刺激小鼠感光细胞系661W,构建氧化应激模型,检测感光细胞氧化应激水平及线粒体功能。结果Mutyh在小鼠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模型及661W氧化应激模型中表达量升高,Mutyh动物敲除和细胞敲减实验均显示感光细胞和线粒体损伤加重,而体外过表达Mutyh能够修复感光细胞和线粒体损伤。结论Mutyh有潜力成为ROP的生物标志物,通过提升Mutyh的表达,可能对ROP发挥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氧化应激 氧诱导的视网膜病变 感光细胞 MUTY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抗血小板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及血小板参数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25
11
作者 邱峰 吴越 +3 位作者 曹辉 张尧 杜明洋 姜海波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65-1070,共6页
目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在进展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已得到推广,但相关指南对进展性脑卒中抗血小板的方案仍无明确定论。文中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血小板参数的影... 目的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案在进展性脑卒中的治疗中已得到推广,但相关指南对进展性脑卒中抗血小板的方案仍无明确定论。文中观察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对进展性脑卒中患者脑血流动力学以及血小板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于南京市脑科医院住院的82例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发病时间<24 h)临床资料,并按照治疗情况分为单抗组(n=40)和双抗组(n=42)。单抗组口服阿司匹林0.1 g/次,1次/d;双抗组在口服阿司匹林的基础上,另给予口服氯吡格雷75 mg/次,1次/d,治疗21 d后改为单独服用阿司匹林。入院第1、7天和3个月后分别评估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得分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巴氏指数(BI)。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评估脑血流动力学情况,使用血栓弹力图仪检测血小板抑制率,并检测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等血小板参数。结果治疗7 d和3个月后,双抗组患者的NIHSS较单抗组显著降低、BI得分较单抗组显著上升(P<0.05)。双抗组在治疗7 d后经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较单抗组显著上升(P=0.003)。治疗7 d后,双抗组的PLT水平较单抗组明显升高(P=0.006),MPV、PDW则较单抗组明显下降(P=0.023、P=0.017);3个月后,双抗组的PDW仍显著低于单抗组(P=0.041)。治疗7 d后,双抗组双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较单抗组下降(P<0.05)。3个月后,双抗组的Vs、脉动指数PI较单抗组进一步改善(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可改善进展性脑卒中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和血小板参数,从而改善临床疗效,效果优于阿司匹林单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聚集 进展性脑卒中 脑血流动力学 血小板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早和超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沈仙 陈许 +4 位作者 卢刻羽 朱雯 陆亚东 程锐 莫绪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40-1445,共6页
目的:分析并总结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极早和超早产儿的救治现状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 目的:分析并总结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极早和超早产儿的救治现状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发病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新生儿医疗中心收治的胎龄<32周且出院日龄≥28 d共547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临床诊断分为BPD组(n=126)和非BPD组(n=421),综合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情况,并纵向分析、总结3年的临床资料及BPD情况。结果:BPD组胎龄为(28.57±1.49)周,胎龄<28周的超早产儿占31.7%,而非BPD组胎龄为(30.05±1.39)周,超早产儿仅占8.1%(P<0.05)。BPD组出生体重(1132.18±251.25)g,<1000 g的超低出生体重儿占28.6%,而非BPD组出生体重(1384.47±267.44)g,超低出生体重儿仅占6.4%(P<0.05)。BPD组5 min Apgar评分≤7分、产房复苏率均升高(P<0.05)。非BPD组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者第1次使用剂量显著大于BPD组(P<0.05),≥2次使用率低于BPD组(P<0.01)。BPD组有创及无创通气比例、通气持续时间及肺出血发病率均显著升高(P均<0.001),住院时间及总费用均高于非BPD组(P<0.05)。纵向分析,3年BPD总发病率为23.0%,2019年最高(28.8%),2018年最低(1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创机械通气比例、超早产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2018年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平均体重显著高于其他年份(P<0.05)。结论:应加强对超早产儿及超低出生体重儿早期病情的监测及跟踪,重视PS的早期规范化应用,以进一步减少BPD,改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超早产儿 极早产儿 超低出生体重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与维生素B12水平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邱峰 吴越 +4 位作者 曹辉 华平 张尧 杜明洋 姜海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51-1454,共4页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程度及维生素B12水平,探讨神经病变及体位平衡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0例帕金森病患者及50例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对照者使用肌电图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检测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并通过临床Tinetti... 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程度及维生素B12水平,探讨神经病变及体位平衡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0例帕金森病患者及50例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对照者使用肌电图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检测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并通过临床Tinetti量表评估平衡功能。结果: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维生素B12浓度与帕金森病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程度呈负相关,帕金森病患者临床平衡能力与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呈正相关。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周围神经功能损伤较健康同龄人显著增多,其原因主要为帕金森病患者体内叶酸、维生素B12的缺乏。而外周神经功能病变可导致帕金森病患者体位平衡能力的进一步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外周神经病变 维生素B12 体位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的极值波动对早产儿严重脑室内出血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沈仙 杨洋 +4 位作者 马学慧 封云 郭艳 陆亚东 程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51-1054,共4页
目的:对早产儿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极值及差值与严重脑室内出血的关系进行探究,以期寻求早产儿PaCO_2的安全范围。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152例早产儿资料,判断PaCO_2与颅内出血的关... 目的:对早产儿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极值及差值与严重脑室内出血的关系进行探究,以期寻求早产儿PaCO_2的安全范围。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152例早产儿资料,判断PaCO_2与颅内出血的关系。结果:(1)152例早产儿中,严重脑室内出血组54例,无严重脑室内出血组98例。(2)严重脑室内出血患儿较非严重脑室内出血者,PaCO_2峰值更大(65.00 mm Hg vs.52.00 mm Hg)、差值更大(35.60 mm Hg vs.16.35 mm Hg),而PaCO_2谷值更小(30.30 mm Hg vs.36.00 mm Hg),P均<0.05。(3)与没有使用通气支持的患儿相比,应用机械通气(MV)或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PAP)模式的患儿PaCO_2的波动范围更大。(4)ROC分析示PaCO_2在31.60~62.00 mm Hg范围内的患儿(n=85,55.92%),严重脑室内出血发生率仅为15.29%。(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早产儿严重脑室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PaCO_2峰值>62.20 mm Hg、PaCO_2谷值<31.60mm Hg及PaCO_2差值>26.15 mm Hg(OR值分别为3.25、2.15和3.31,P均<0.05)。结论:早产儿由于自身脑发育及脑血流调节的特点,动态监测PaCO_2、界定PaCO_2的"安全"范围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碳分压 脑室内出血 婴儿 早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小脲原体致早产儿脑膜炎两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云 程锐 +3 位作者 郭艳 周晓光 陈俊 钱爱民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845-848,共4页
回顾性分析某院两例早产儿微小脲原体(UP)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两例早产儿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提示UP感染,给... 回顾性分析某院两例早产儿微小脲原体(UP)脑膜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治疗及预后,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两例早产儿临床症状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脑脊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提示UP感染,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后,两例早产儿病情改善,分别随访至14、18月龄,神经行为发育与正常同龄儿童相仿。早产儿UP脑膜炎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当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时,脑脊液mNGS可明确病原,阿奇霉素用药效果佳,UP脑膜炎早产儿预后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脲原体 脑膜炎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产儿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
16
作者 钱力 程锐 +2 位作者 李勇 邱洁 崔荣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1043-1045,共3页
新生儿噬血细胞综合征(neonat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nHLH)又称为新生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免疫系统过度活化,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并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在多器官浸润,导致的多器官炎症反应综合... 新生儿噬血细胞综合征(neonatal hemophago-cytic lymphohistiocytosis,nHLH)又称为新生儿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免疫系统过度活化,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异常增生并产生大量炎症因子在多器官浸润,导致的多器官炎症反应综合征。该病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肝功能损害胆汁淤积、血常规三系减少、凝血功能障碍,骨髓细胞学检查可见噬血组织细胞等。该病是新生儿期的一种罕见疾病,现报道1例早产儿HLH合并坏死性小肠结肠炎,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噬血细胞综合征 早产儿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哆醇依赖性癫痫1例报告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李慧娟 程锐 +4 位作者 郑帼 曹兆兰 吴越 茅晓楠 丁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306-309,共4页
吡哆醇依赖性癫痫(Pyridoxine dependent epilepsy,PDE)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最早于1954年报道,典型病例于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起病,表现为抗癫痫药难以控制的反复癫痫发作,而应用维生素B6(vitamin B6,VB6)可控制病情。现已... 吡哆醇依赖性癫痫(Pyridoxine dependent epilepsy,PDE)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最早于1954年报道,典型病例于新生儿期或婴儿早期起病,表现为抗癫痫药难以控制的反复癫痫发作,而应用维生素B6(vitamin B6,VB6)可控制病情。现已明确醛脱氢酶7家族成员A1(aldehyde dehydroge-nase 7 family member A1,ALDH7A1)基因突变是PDE的病因[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VB6 基因诊断 ALDH7A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高倩茜 程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86-290,305,共6页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见的慢性肺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免疫调节、抗炎、促再生等特性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动物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有一定效果,且...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常见的慢性肺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间充质干细胞因其具有免疫调节、抗炎、促再生等特性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动物研究显示,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有一定效果,且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基础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通过旁分泌的方式发挥作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是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组中生理相关且功能强大的组成部分。因此文章对间充质干细胞胞外泌体的生物学功能及其治疗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外泌体 生物学功能 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