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蛋白联合醋酸钠林格注射液作为置换液在儿童血浆置换治疗中的安全性观察
1
作者 钱亚莉 范铭兴 +1 位作者 缪红军 葛许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50-1556,共7页
目的:观察白蛋白联合醋酸钠林格注射液作为置换液在儿童患者中行治疗性血浆置换(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因病需要进行TPE的患儿共20例,按... 目的:观察白蛋白联合醋酸钠林格注射液作为置换液在儿童患者中行治疗性血浆置换(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TPE)的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4月—2023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因病需要进行TPE的患儿共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0例。观察组的置换液使用20%人血白蛋白联合醋酸钠林格注射液(按照1∶5的比例配制),对照组的置换液使用新鲜冰冻血浆。比较两组治疗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治疗结束后1周凝血指标、生化指标及基础疾病情况,两组治疗前后的凝血指标、生化指标。结果:治疗过程中两组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稳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球蛋白(globulin,GLB)、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血磷(P)、血钙(Ca^(2+))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白蛋白(albumin,ALB)、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P、Ca^(2+)、血镁(Mg^(2+))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变态反应及低钙血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结束后1周的凝血指标、生化指标及基础疾病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儿科患者中应用20%白蛋白联合醋酸钠林格注射液(1∶5)作为置换液行TPE是安全的,可有效节约血液资源,但治疗过程中需监测患儿凝血及生化相关指标,及时补充新鲜冰冻血浆等血制品纠正凝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蛋白 醋酸钠林格注射液 血浆置换 安全性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BTB2基因突变诱发的癫痫性脑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宋语桐 陈静 +4 位作者 郝晶 程志强 潘晨 缪红军 葛许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2,共6页
癫痫性脑病(epileptic encephalopathy,EE)是以顽固性癫痫发作和脑电活动严重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综合征。儿童期间起病的EE通常还伴有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或倒退。2017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 癫痫性脑病(epileptic encephalopathy,EE)是以顽固性癫痫发作和脑电活动严重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综合征。儿童期间起病的EE通常还伴有精神运动发育迟缓或倒退。2017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nternational League Against Epilepsy,ILAE)对癫痫分类进行更新,强调使用发育性和癫痫性脑病这一术语,EE用于在癫痫发生前没有发育落后,而且基因突变本身也不会导致发育迟缓的情况,发育性和癫痫性是发挥作用的两个因素[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BTB2基因 癫痫 癫痫性脑病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毛细支气管炎严重程度关系及其对肺泡上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3
作者 唐慧雅 葛许华 +2 位作者 李灼 赵婧 刘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目的:探讨婴幼儿维生素D(vitamin D,VitD)缺乏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及其严重性的相关性,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VitD水平与肺泡上皮细胞的应答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观察... 目的:探讨婴幼儿维生素D(vitamin D,VitD)缺乏与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及其严重性的相关性,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VitD水平与肺泡上皮细胞的应答关系。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2月确诊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为观察组80例,按标准给予严重度评分,另选取40例健康婴儿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探讨其与毛细支气管炎严重度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检测两组患儿血清组胺、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水平,探讨其与体内VitD水平的关系。体外培养人肺泡上皮细胞A549,分A、B、C 3组,A组作为对照组始终原培养液培养,B、C组细胞予以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感染24 h,C组同时予以骨化三醇处理,24 h后比较3组培养液上清中组胺、TNF-α水平及3组细胞Vit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25-(OH)D-1α羟化酶(CYP27B1)mRNA表达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儿体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毛细支气管炎严重度评分与其体内25-(OH)D水平呈负相关(R2=0.539 8)。观察组患儿血清组胺(P<0.01)、TNF-α(P<0.0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RSV感染体外培养的细胞后,B组培养液上清中组胺、TNF-α水平明显上升(P均<0.001),C组细胞VDR、CYP27B1 mRNA表达明显上升(P均<0.001)。结论:提高婴幼儿体内VitD水平可降低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发病及减轻其严重程度,可能与高VitD水平抑制Ⅱ型肺泡上皮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及促进VitD活化及利用能力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支气管炎 维生素D 肺上皮细胞 组胺 VDR CYP27B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围手术期营养支持的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吴珍 富智 缪红军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65-368,373,共5页
目的 :通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术后早期阶段院内营养支持对病儿体重增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45例行姑息性手术的新生儿分别在手术时,从心脏外科监护室(CICU)转入普通病房时以及出院时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评... 目的 :通观察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术后早期阶段院内营养支持对病儿体重增加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调查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45例行姑息性手术的新生儿分别在手术时,从心脏外科监护室(CICU)转入普通病房时以及出院时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评分)以及各个时间点的热卡摄入量(cal/kg/d)和总液体摄入量(ml/kg/d),我们同时调查了病儿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及CICU住院时间(天数)。结果 :从接受姑息性分流手术时到出院时为止,总WAZ评分的中位数下降了-1.3[四分位数间距(IQR)-1.7到-0.7]。CICU住院时间>5 d,开始肠内营养时间超过术后5天的病儿和病儿术后严重程度较高的病儿的WAZ评分变化差异明显(P<0.001;P<0.001;P=0.003)。结论 :现有的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策略并不能满足病儿的能量需求;WAZ评分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为CICU住院时间,开始肠内营养的时间和病儿疾病的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营养 分流术 热卡摄入 生长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细胞损伤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李涵 葛许华 缪红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1-295,共5页
足细胞是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部分。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常导致足细胞结构完整性破坏及细胞代谢失调,导致足细胞足突融合,足细胞从肾小球基底膜脱离,引起蛋白尿,甚至肾小球硬化等肾脏疾病。而足细胞与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永久... 足细胞是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的重要部分。遗传、免疫、感染等因素常导致足细胞结构完整性破坏及细胞代谢失调,导致足细胞足突融合,足细胞从肾小球基底膜脱离,引起蛋白尿,甚至肾小球硬化等肾脏疾病。而足细胞与神经细胞、肌肉细胞等永久细胞类似,是一种没有增殖潜能的细胞。因此,足细胞损伤在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足细胞损伤引起的生理和功能改变并不是简单的被动过程,而是构成足细胞解剖结构的蛋白质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文章从足细胞骨架损伤、细胞核内转录因子异常、胞浆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细胞内钙离子动态稳定性改变等方面对足细胞损伤的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细胞 足细胞损伤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抗601合剂的抗病毒抗炎作用机制 被引量:4
6
作者 曾静霞 周维 +1 位作者 姜彧腾 薛春玲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77-583,共7页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中药复方制剂抗601合剂抗病毒抗炎的潜在作用机制。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抗601合剂中的黄芪、黄柏、大黄、板蓝根、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 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中药复方制剂抗601合剂抗病毒抗炎的潜在作用机制。借助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检索抗601合剂中的黄芪、黄柏、大黄、板蓝根、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查询靶点对应的基因,进而运用Cytoscape 3.7.2建立药材-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再通过Webgestalt行功能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抗病毒、抗炎作用机制。药材-化合物-靶点(基因)网络包含药材5个、化合物100个、靶点207个。功能富集分析得到基因本体(GO)条目717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240个,细胞组成(CC)条目240个,分子功能(MF)条目237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209条信号通路(P≤0.05)。分子对接技术显示抗601合剂的活性成分豆甾醇、槲皮素、木犀草素、刺槐黄素、β-谷甾醇、山柰酚等与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靶点的亲和力较强,可能通过PTGS2靶点调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及其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肿瘤坏死因子(TNF)信号通路等多种通路,从而发挥抗病毒、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601合剂 网络药理学 分子对接 抗病毒 抗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抑制剂对脓毒症小鼠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7
作者 赵旭 陈昭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92-197,共6页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dility groupbox 1,HMGB1)抑制剂对脓毒症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依次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抑制剂组。模型组、抑制剂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手...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B1(high modility groupbox 1,HMGB1)抑制剂对脓毒症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依次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抑制剂组。模型组、抑制剂组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手术构建脓毒症小鼠模型,假手术组小鼠仅暴露盲肠后即进行伤口缝合,不结扎。抑制剂组小鼠术后腹腔注射HMGB1特异性抑制剂甘草酸(10 mg/kg),每6 h注射1次,连续4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等剂量的生理盐水。处死小鼠后,无菌分离小鼠的胸腺组织,常规提取胸腺中的T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MTT法与流式细胞术测定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情况,Transwell趋化实验与ELISA法测定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以及分泌炎性因子TNF-α、IL-6及IL-10的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胸腺组织中HMGB1和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chromosometen,PTEN)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胸腺组织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凋亡率、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和TNF-α、IL-6、IL-10蛋白的表达、HMGB1和PTEN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抑制剂组小鼠胸腺组织T淋巴细胞凋亡率、TNF-α、IL-6蛋白的表达、HMGB1和PTEN的表达明显降低,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IL-10蛋白的表达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HMGB1抑制剂可降低脓毒症小鼠胸腺T细胞的凋亡率,增强T细胞的增殖活性和单核细胞的趋化活性,提高单核细胞抗炎因子IL-10的分泌,抑制促炎因子TNF-α、IL-6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第10号染色体同源丢失性磷酸酶-张力蛋白 脓毒症 T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