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营养状况研究
1
作者 颜莓 唐维兵 +7 位作者 方拥军 黄婕 朱亭 付金玉 夏晓娜 刘长伟 万园园 潘键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7-261,共5页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儿童移植后1年营养状况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11月住院治疗的88例alloHSCT病儿临床资料。病儿均于移植前,移植0d,移植后3月,移植后6月,移植后1年行营养状况分... 目的: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儿童移植后1年营养状况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5月至2022年11月住院治疗的88例alloHSCT病儿临床资料。病儿均于移植前,移植0d,移植后3月,移植后6月,移植后1年行营养状况分析。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生长状况变化影响因素。结果:alloHSCT病儿移植前年龄体质指数Z评分(BMI-Z)为(0.096±1.349)分,移植0d、移植后3月、移植后6月下降为(-0.258±1.438)分、(-0.715±1.432)分、(-0.584±1.444)分,移植后1年为(-0.130±1.317)分,(P <0.001)。移植后1年BMI-Z与移植前相比无显著变化(P=1.000)。移植前年龄身高Z评分(HAZ)为(0.137±1.305)分,移植后3月、移植后6月、移植后1年下降为(-0.083±1.267)分、(-0.221±1.299)分、(-0.269±1.282)分,(P <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提示年龄≥10岁(P=0.015),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P=0.005)是HAZ变化影响因素。结论:接受alloHSCT治疗后的病儿BMI-Z于1年后恢复移植前水平,而HAZ持续性下降,alloHSCT影响了病儿生长速度。在alloHSCT前后,应该注意病儿HAZ变化,特别是年龄≥10岁,患有c GVHD病儿,及时提供有效营养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生长速度 营养不良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程化营养管理在重症病儿中的应用
2
作者 王静文 唐维兵 《肠外与肠内营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0-74,共5页
营养不仅是维持机体生存的基础,更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要素。营养不良容易造成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加重病情,影响创伤愈合,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增加死亡率[1]。重症病儿由于疾病、临床诊疗操作等因素造成营养摄入、消化吸收障碍、营... 营养不仅是维持机体生存的基础,更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基本要素。营养不良容易造成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加重病情,影响创伤愈合,增加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增加死亡率[1]。重症病儿由于疾病、临床诊疗操作等因素造成营养摄入、消化吸收障碍、营养支持中断、喂养不耐受,会导致能量摄入不足,使病儿住院期间营养状况进一步恶化[2],甚至发生医院获得性营养不良(hosiptal-acquired malnutrition,HAM)[3]。我院临床营养团队及国内同行对住院重症病儿的营养状况及其与结局的相关性研究均发现,重症病儿入院时绝大部分存在中、高度营养风险,营养不良发生率达30%,病儿重症监护期间大多数能量及蛋白质摄入不能达到目标推荐量,重症监护期间营养摄入情况对病儿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有影响[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儿童 营养管理 营养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实体瘤儿童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颜莓 唐维兵 +6 位作者 黄婕 方拥军 刘长伟 万园园 夏晓娜 朱亭 潘键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7-331,共5页
目的观察恶性实体瘤儿童初诊与治疗3个月后营养状况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住院治疗的104例实体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于入院24小时内采用STRONGkids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行膳食摄入分析;根据WHO 2... 目的观察恶性实体瘤儿童初诊与治疗3个月后营养状况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9月住院治疗的104例实体瘤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均于入院24小时内采用STRONGkids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行膳食摄入分析;根据WHO 2006儿童生长标准评定患儿营养状况。比较分析患儿入院时及治疗3个月后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结果实体瘤患儿中男61例、女43例,中位年龄4.5岁。实体瘤患儿初诊时营养不良发生率27.9%;治疗3个月后体质指数Z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营养不良发生率为48.0%。Logistic回归显示,入院时患儿营养状况、STRONGkids营养风险评分是患儿治疗后营养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实体瘤患儿治疗过程中容易发生营养状况恶化,对于营养不良及营养风险评分高的患儿,应尽早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瘤 营养不良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脑炎病儿营养状况及其与临床结局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颜莓 唐维兵 +3 位作者 缪红军 万园园 王静文 潘键 《肠外与肠内营养》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89-293,共5页
目的:调查重症脑炎病儿营养状况、营养风险现状,探讨不同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为临床开展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入住PICU的127名诊断重症脑炎病儿,根据WHO 2006儿童生长标准... 目的:调查重症脑炎病儿营养状况、营养风险现状,探讨不同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的相关性,为临床开展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入住PICU的127名诊断重症脑炎病儿,根据WHO 2006儿童生长标准评定营养状况、采用STRONGkids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较不同营养风险病儿的临床结局差异。结果:127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儿中,7例(5.5%)存在低度营养风险,66例(52%)存在中度营养风险,54例(42.5%)存在高度营养风险,≤3岁病儿高度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的儿童(χ^2=5.741,P<0.05);入PICU时,35例病儿(27.5%)存在营养不良,其中轻度营养不良21例(16.5%),中度营养不良6例(4.7%),重度营养不良8例(6.3%),营养不良组高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营养不良组,随着营养不良程度的增加,高度营养风险的发生率显著增加(P<0.01)。高度营养风险组ICU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机械通气率,机械通气时间及不良预后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低营养风险组(P<0.05)。结论:重症脑炎病儿大部分存在中、高度营养风险,≤3岁婴幼儿高度营养风险发生率显著高于>3岁年龄组,并且高度营养风险病儿临床结局预后较差,可使用STRONGkids对病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尽早予以合理营养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炎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造血干细胞移植儿童营养状况与营养支持现状研究 被引量:6
5
作者 颜莓 潘键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04-307,共4页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肿瘤疾病的有效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许多因素影响血液肿瘤病儿的营养状况,包括放化疗、胃肠道症状、移植物排宿主反应等,造成病儿的营养不良及体成分的变化。营养不良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儿不良预后的独立...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血液肿瘤疾病的有效手段。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许多因素影响血液肿瘤病儿的营养状况,包括放化疗、胃肠道症状、移植物排宿主反应等,造成病儿的营养不良及体成分的变化。营养不良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儿不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及时有效的营养评估及营养干预支持起到重要作用。肠内营养及肠外营养是造血干细胞移植期间的重要支持手段。本文主要就造血干细胞移植过程中病儿的营养状况变化及营养支持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血干细胞移植 营养不良 营养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儿化疗诱导缓解期饮食摄入及营养状况调查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荣 黄婕 +5 位作者 万园园 方拥军 夏晓娜 朱亭 潘键 唐维兵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81-285,共5页
目的:调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儿化疗诱导缓解期饮食摄入及营养状况,分析营养干预的重要性,为临床开展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诱导缓解方案的87例新发ALL病儿为研究对象,分别... 目的:调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儿化疗诱导缓解期饮食摄入及营养状况,分析营养干预的重要性,为临床开展营养支持提供依据。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诱导缓解方案的87例新发ALL病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于诱导缓解期治疗的第1天、第15天、第28天监测病儿的身高、体质量,动态评估病儿的营养状况,同时对病儿饮食摄入情况进行膳食分析。结果:诱导缓解治疗第1天ALL病儿每日总能量以及三大宏量营养素摄入值分别为:总能量(225.91±104.68)kJ/d,蛋白质(30.92±17.60)g/d,脂肪(28.54±14.77)g/d,碳水化合物(156.79±78.77)g/d。随着诱导缓解化疗的进行,至第15天病儿各项摄入均明显减少(P均≤0.001)。ALL病儿诱导缓解治疗第1天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1.5%,随着诱导缓解治疗进行体质量、中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白蛋白、前白蛋白等各项指标与第1天相比较均明显减少(P <0.05),第28天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1.8%,营养不良发生率随治疗时间增加。结论:ALL病儿初诊时即存在营养摄入不足,诱导缓解治疗过程中营养状况恶化,因此治疗期间需动态监测ALL病儿营养状况,必要时进行个体化营养干预,以改善预后及病儿的长期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饮食摄入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erre Robin序列征病儿术前营养状况调查及营养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王荣 沈卫民 +3 位作者 崔杰 孔亮亮 潘键 唐维兵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3-197,共5页
目的:探讨Pierre Robin序列征病儿术前营养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20例Pierre Robin序列征病儿术前临床资料及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定结果,根据营养状况将120例病儿分为... 目的:探讨Pierre Robin序列征病儿术前营养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诊治的120例Pierre Robin序列征病儿术前临床资料及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定结果,根据营养状况将120例病儿分为营养不良组80例及营养正常组40例,采用Pearson卡方检验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Pierre Robin序列征病儿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120例病儿中高营养风险者77例,发生率64.2%,营养不良者80例,占总病例66.7%。单因素分析发现,营养不良组病儿在出生体质量偏低、宫内发育迟缓(IUGR)、合并腭裂或其他先天畸形等方面与营养正常组病儿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存在宫内发育迟缓(IUGR)、腭裂是Pierre Robin序列征病儿发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其比值比(OR)分别为7.04(95%CI:1.543~32.126,P <0.05)、2.68(95%CI:1.180~6.088,P <0.05)。结论:Pierre Robin序列征病儿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对存在宫内发育迟缓(IUGR)、腭裂的Pierre Robin序列征病儿应尽早干预,改善病儿营养状况,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术后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erre Robin序列征 营养状况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漏斗胸病儿营养状况及膳食摄入情况调查研究
8
作者 王静文 万园园 +5 位作者 夏晓娜 朱亭 潘键 唐维兵 王洋 戚继荣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63-367,374,共6页
目的:明确漏斗胸病儿营养状况和膳食摄入情况与漏斗胸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漏斗胸围术期营养支持和出院后营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就诊并在临床营养科进行营养管理的6... 目的:明确漏斗胸病儿营养状况和膳食摄入情况与漏斗胸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为漏斗胸围术期营养支持和出院后营养指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就诊并在临床营养科进行营养管理的62例漏斗胸病儿的基本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膳食分析情况。结果:62例漏斗胸病儿中存在营养不良39人(62.9%),存在心肺功能受损的病儿有43例(69.4%),心肺功能受损组BMI和BAZ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两组间身高无明显差异。心肺功能受损组每日能量摄入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Haller指数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能量摄入百分比与Haller指数负相关(r=-0.314,P=0.032),BAZ值与Haller指数负相关(r=-0.3,P=0.032),BAZ值与能量摄入百分比正相关(r=0.29,P=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部分就诊的漏斗胸病儿存在能量摄入不足和营养不良,畸形程度越严重对膳食摄入和营养状况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漏斗胸 营养 膳食摄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儿移植后饮食变化影响因素分析
9
作者 颜莓 唐维兵 +7 位作者 方拥军 黄婕 朱亭 付金玉 夏晓娜 刘长伟 万园园 潘键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955-961,共7页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移植前后饮食摄入量变化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饮食摄入量与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相关性。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23年8月住院治疗的144例接受allo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预处理前,...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患儿移植前后饮食摄入量变化相关影响因素,并分析饮食摄入量与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相关性。方法对2018年4月至2023年8月住院治疗的144例接受alloHSCT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预处理前,移植后0 d、14 d、30 d行饮食摄入调查及营养状况分析。采用广义估计方程分析饮食摄入量变化影响因素,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与临床结局相关性。结果患儿预处理前饮食摄入热量为1315.20(922.15~1600.88)kcal/d,占推荐目标热量百分比为90.85%(80.10%~103.00%),移植0 d及移植14 d,热量分别下降为344.95(66.85~532.50)kcal/d,377.90(108.43~689.40)kcal/d,饮食摄入热量占推荐目标热量百分比分别下降为25.50%(4.20%~46.25%),23.50%(7.21%~50.08%),三大营养素摄入均显著减少,移植30 d饮食摄入量及三大营养素上升,饮食摄入热量上升至721.45(285.75~1252.25)kcal/d,占推荐目标热量百分比58.00%(21.50%~81.92%)(P均<0.001)。广义估计方程分析显示年龄(P<0.001)、口腔黏膜炎(P=0.023)、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P<0.001)、发热时间(P=0.005)、移植前STAMP筛查高风险(P=0.026)均与饮食摄入变化显著相关。与饮食摄入无关的因素包括alloHSCT前营养状况、疾病诊断、移植类型等。alloHSCT后患儿饮食摄入与年龄体质指数Z评分(BMI-Z)值下降、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负相关,r分别为(-0.516,-0.238,-0.465),P值分别为(<0.001,0.011,<0.001)。结论移植后,不同营养状况、疾病诊断、移植类型的患儿的饮食摄入热量及三大营养素均显著下降,饮食摄入量与住院期间不良临床结局负相关。应关注移植后所有患儿饮食及营养素摄入变化,特别是年龄越大、STAMP高风险,或是患有口腔黏膜炎、Ⅱ~Ⅳ度aGVHD、感染重的患儿,及时提供有效营养干预,以助于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膳食调查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不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