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颈静脉孔的应用解剖学 被引量:7
1
作者 肖明 丁炯 +2 位作者 韩群颖 王鹤鸣 左国平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9-161,共3页
目的 :为与颈静脉孔相关的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从颅底内、外面 ,对80具成年颅骨的颈静脉孔进行观测 ;并对 2 0具成人尸头进行解剖 ,观察该区域神经血管解剖关系。结果 :① 6 2 .3 %右侧颈静脉孔较左侧大 ,15 .9%... 目的 :为与颈静脉孔相关的影像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从颅底内、外面 ,对80具成年颅骨的颈静脉孔进行观测 ;并对 2 0具成人尸头进行解剖 ,观察该区域神经血管解剖关系。结果 :① 6 2 .3 %右侧颈静脉孔较左侧大 ,15 .9%左侧较大 ,2 1.8%两侧大小一致 ;② 14 .38%的颈静脉孔有骨桥 ,85 .6 2 %无骨桥 ;③颈静脉孔内、外侧缘距正中矢状面两侧的平均距离颅外均较颅内大 :颅外分别为 2 6 .11mm和 33 .41mm ,颅内分别为 2 2 .2 9mm和 2 7.5 2mm。④Ⅸ脑神经多沿颈静脉孔前上缘 ,Ⅹ、Ⅺ脑神经沿内侧缘出颅 ,两者被纤维索 (占 87.5 % )或骨桥 (占 12 .5 % )隔开。⑤Ⅸ脑神经多经颈静脉孔外口前上缘向前下越过颈内动脉表面 ;Ⅸ脑神经经颈内静脉深面 (占 5 7.5 % )或其浅面 (42 .5 % )行向后下。结论 :右侧颈静脉孔通常较左侧大 ,左右不对称 ;影像学观测该区域血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孔 颈内静脉 脑神经 应用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颊脂体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光武 侯爱兵 +1 位作者 韩群颖 吴仁秀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8年第6期423-424,共2页
目的从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角度对颊脂体进行研究,为临床颊脂体的带蒂移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34侧成人尸体颊脂体的解剖,对其形态、位置、大小、包膜、血液供应和毗邻关系等进行了详细的观测。结果颊脂体由一个体部和四个突起构... 目的从显微外科应用解剖学角度对颊脂体进行研究,为临床颊脂体的带蒂移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34侧成人尸体颊脂体的解剖,对其形态、位置、大小、包膜、血液供应和毗邻关系等进行了详细的观测。结果颊脂体由一个体部和四个突起构成;体可分浅部和深部,有包膜包裹和多源性血液供应,与腮腺导管关系密切。四个突起分别称为颊突、上颌突、颞突和翼下颌突,各自向面侧部不同间隙延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剖学 颊脂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底手术入路和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姜平 童鑫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14-316,共3页
颅底手术入路和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姜平①童鑫康②综述肿瘤和其它病灶有可能侵及颅底。颅底及其邻近区为脑、脊髓、脑神经、大血管和特殊感受器集中的部位,各结构解剖关系复杂,功能重要,位置又非常深在,术中稍有不慎便可造成某些结... 颅底手术入路和应用解剖学研究进展姜平①童鑫康②综述肿瘤和其它病灶有可能侵及颅底。颅底及其邻近区为脑、脊髓、脑神经、大血管和特殊感受器集中的部位,各结构解剖关系复杂,功能重要,位置又非常深在,术中稍有不慎便可造成某些结构损伤,甚至导致患者死亡,所以长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手术入路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部组织移位入颅底手术的临床解剖学研究
4
作者 姜平 童鑫康 王海宁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5-167,共3页
目的:为面部移位颅底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6侧成人头面部标本上,对面神经、腮腺管的位置和层次进行了观察与定位。结果:①面动脉在眶下缘水平至鼻旁间距为9.9±5.0mm,至骨膜的深距为2.1±0.8... 目的:为面部移位颅底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6侧成人头面部标本上,对面神经、腮腺管的位置和层次进行了观察与定位。结果:①面动脉在眶下缘水平至鼻旁间距为9.9±5.0mm,至骨膜的深距为2.1±0.8mm;②面神经由茎乳孔出颅后,经腮腺、咬肌和颊区三段分布于面肌。在咬肌段,面神经紧贴咬肌表面行走,面神经颧支行于颧骨表面,至骨面的最小深距为1mm。结论:①旁正中切口不会影响面动脉;②掀翻面肌皮瓣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面动脉 颅底手术 面部 临床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ckel腔的断层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韩群颖 柏根基 +2 位作者 王鹤鸣 童鑫康 方实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9-111,共3页
目的:为Meckel腔的影像诊断学和显微外科学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利用35例头颅连续断层标本,测量和观察Meckel腔在各个断面上的形态、大小和毗邻。结果:Meckel腔为由颅后窝向颅中窝后内侧部分突入的硬脑膜陷凹... 目的:为Meckel腔的影像诊断学和显微外科学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利用35例头颅连续断层标本,测量和观察Meckel腔在各个断面上的形态、大小和毗邻。结果:Meckel腔为由颅后窝向颅中窝后内侧部分突入的硬脑膜陷凹,前方和上方与海绵窦后部静脉间隙、外侧与颅中窝内侧壁硬脑膜、内侧与颈内动脉和脑神经Ⅳ、后下方与颞骨岩部尖相毗邻;三叉神经节位于Meckel腔内,呈半月形或三角形,其表面覆盖有蛛网膜,此蛛网膜包绕三叉神经形成蛛网膜下腔的三叉池。Meckel腔的上下径、内外径和前后径分别为:12.2±1.6mm,5.5±0.7mm和13.6±2.3mm,三叉神经节的相应数值分别为:10.3±1.9mm,3.2±0.9mm和12.7±1.7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KEL腔 三叉神经节 断层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叉神经桥池段的断层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6
作者 柏根基 王鹤鸣 +3 位作者 韩群颖 姜平 童鑫康 方实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07-108,共2页
目的:为三叉神经桥池段的显微外科和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头颅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连续断层标本35套,观察和测量三叉神经桥池段的形态、大小及周围血管关系。结果:三叉神经桥池段由后向前逐渐增粗,形态由圆形... 目的:为三叉神经桥池段的显微外科和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头颅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连续断层标本35套,观察和测量三叉神经桥池段的形态、大小及周围血管关系。结果:三叉神经桥池段由后向前逐渐增粗,形态由圆形和椭圆形变为扁椭圆形;神经根进入区(REZ)的内上方有小脑上动脉行走,与REZ相接触者占11.4%,REZ下方有小脑下前动脉行走,与REZ相接触者占7.1%;三叉神经桥池段长12.9±1.7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 断层解剖 桥池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绵窦的断层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左国平 柏根基 +4 位作者 王鹤鸣 韩群颖 姜平 童鑫康 方实邦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为海绵窦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学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头颅连续断层标本,观察海绵窦在各断面上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毗邻。结果:海绵窦平均长21.1±3.2mm,宽8.7±0.7mm,外侧壁高... 目的:为海绵窦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学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头颅连续断层标本,观察海绵窦在各断面上的位置、大小、形态、内部结构和毗邻。结果:海绵窦平均长21.1±3.2mm,宽8.7±0.7mm,外侧壁高14.7±3.3mm,内侧壁高16.4±1.3mm。颈内动脉和展神经位于海绵窦壁内,脑神经Ⅲ~Ⅴ位于海绵窦外侧壁内,这些神经与颈内动脉之间有恒定的位置关系。在颈内动脉的内侧、下方及外下方可出现静脉间隙,出现率分别为69%、43%和100%。海绵窦外侧壁硬脑膜可分为浅、深两层;浅层为形成颅中窝内侧壁的硬脑膜,深层构成脑神经Ⅲ、Ⅳ、Ⅴ1和Ⅶ2的鞘及鞘之间的网状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绵窦 脑神经 断层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道的解剖及其在介入治疗中的意义 被引量:11
8
作者 左国平 柏根基 王鹤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91-492,共2页
目的 为泪道阻塞的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利用32侧头颅标本,观察泪道的行程特点,测量泪囊和鼻泪管的长度、内径及内侧壁的厚度等。结果 上、下泪小管合成总管(94% )或各自单独(6% )开口于泪囊外侧壁,泪囊位于... 目的 为泪道阻塞的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利用32侧头颅标本,观察泪道的行程特点,测量泪囊和鼻泪管的长度、内径及内侧壁的厚度等。结果 上、下泪小管合成总管(94% )或各自单独(6% )开口于泪囊外侧壁,泪囊位于泪囊窝内,由内上向外下倾斜,在进入骨性鼻泪管处形成稍向内向后的转折。鼻泪管的下端开口于下鼻道外侧壁,呈裂隙状(75% )或卵圆形(25% )。泪囊与鼻泪管之间的连续较狭窄,位于骨性鼻泪管的上方。从泪囊至鼻泪管,各部内腔大小不等,泪囊为(5.65±0.62) m m ,连接部为(3.56±0.47) m m ,鼻泪管中段为(4.79±1.13) m m ,各部的内侧壁的厚度由上向下逐渐增大,泪囊为(0.70±0.18) m m ,连接部为(1.10±0.25) m m ,鼻泪管中段为(1.62±0.40) m m 。左右两侧泪道各部测量值的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泪道正常解剖的了解有助于泪道阻塞时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和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 鼻泪管 解剖学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矢状窦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9
作者 李敏 韩群颖 +2 位作者 孙树功 方实帮 袁海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80-581,共2页
解剖和观察了54例成人脑标本的上矢状窦及其与之相关的吻合静脉。结果显示:上矢状窦前段的管腔较细,属支较少;中段的管腔较宽,属支较多且粗大;后段的管腔较宽,属支较少。上矢状窦通过大脑半球外侧面的吻合静脉和大脑镰中的吻合... 解剖和观察了54例成人脑标本的上矢状窦及其与之相关的吻合静脉。结果显示:上矢状窦前段的管腔较细,属支较少;中段的管腔较宽,属支较多且粗大;后段的管腔较宽,属支较少。上矢状窦通过大脑半球外侧面的吻合静脉和大脑镰中的吻合静脉与其它硬脑膜静脉窦构成了吻合。作者认为,在根治累及上矢状窦不同部位的脑膜瘤时,应根据解剖学特点给予不同的处理;上矢状窦与其它硬脑膜静脉窦之间吻合的存在以及存在的百分比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窦 吻合静脉 神经外科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颅底外科手术入路有关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10
作者 姜平 童鑫康 杭健育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8-270,共3页
以Frankfurt平面为基准,绘制测量了100例头部标本。从颞下区、颞骨岩部前、后缘确定A、B、C三条平行的定位线。A与B线之间为7.1±1.2mm,B与C线之间为11.9±1.7mm。并测量各组由外向内的... 以Frankfurt平面为基准,绘制测量了100例头部标本。从颞下区、颞骨岩部前、后缘确定A、B、C三条平行的定位线。A与B线之间为7.1±1.2mm,B与C线之间为11.9±1.7mm。并测量各组由外向内的深度,A线为18.5±1.8mm,B线30.2±2.8mm,C线42.5±3.4mm。并由浅入深测量了每条线内各结构间的距离。结果提示定位线不仅有助于各结构的定位,而且也是颅底分区的自然界线。手术应以定位线为基推选择入路的方向,由浅入深层层定位,也可在任何方位下以此为依据定出所见结构的区域或方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底 解剖 颅底手术入路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振芳 韩群颖 +1 位作者 王鹤鸣 李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确定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境界,为临床在内窥镜下施行上颌窦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0例成人鼻腔外侧壁的标本上,测量半月裂、钩突、筛泡、额鼻管和筛漏斗的有关数据。并观察了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以及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结果... 目的:确定窦口鼻道复合体的境界,为临床在内窥镜下施行上颌窦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60例成人鼻腔外侧壁的标本上,测量半月裂、钩突、筛泡、额鼻管和筛漏斗的有关数据。并观察了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以及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结果:半月裂、钩突、筛泡、额鼻管的长度分别为15.0mm,18.3mm,16.2mm和5.9mm;钩突与筛泡的高度分别为6.9mm和5.8mm;筛漏斗宽3.9mm、深3.7mm。上颌窦自然开口98%在半月裂内,其中60%位于半月裂后部、33%位于中部、5%位于前部、1例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口鼻道复合体 应用解剖 上颌窦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根过氧化物酶示踪大鼠孤束核、臂旁核至中央杏仁核纤维投射的解剖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肖明 丁炯 左国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5期371-373,376,共4页
目的 研究孤束核 (NST)、臂旁核 (PBN)至中央杏仁核 (CNA)纤维投射 ,为阐明三者对内脏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机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逆行追踪标记技术 ,研究NST、PBN向CNA投射的起始神经元形态与分布。结果 在... 目的 研究孤束核 (NST)、臂旁核 (PBN)至中央杏仁核 (CNA)纤维投射 ,为阐明三者对内脏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机制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逆行追踪标记技术 ,研究NST、PBN向CNA投射的起始神经元形态与分布。结果 在外侧臂旁核 (PBL)内见到大量中等大小圆形多极和梭形HRP标记细胞 ,在内侧臂旁核 (PBM)及Kolliker Fuse核仅见稀疏散在标记细胞。NST内见到中等量小而深染的椭圆形标记细胞 ,多集中于NST的尾侧 2 / 3处。结论 孤束核可直接或间接经臂旁核中继向杏仁核投射 ,为内脏心血管活动的重要传入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束核 臂旁核 中央杏仁核 辣根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静脉25例解剖数据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章锡龄 王鹤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 :通过脾静脉解剖情况的调查 ,探讨脾静脉在门静脉高压症时门 -体静脉分流的应用价值和可能性。方法 :经过 2 5具尸体调查脾静脉长度、宽度 ,以及脾静脉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 :2 5具尸体的脾静脉长度为 (11.18± 1.75 ) cm,... 目的 :通过脾静脉解剖情况的调查 ,探讨脾静脉在门静脉高压症时门 -体静脉分流的应用价值和可能性。方法 :经过 2 5具尸体调查脾静脉长度、宽度 ,以及脾静脉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 :2 5具尸体的脾静脉长度为 (11.18± 1.75 ) cm,脾门端宽径为 (1.19± 0 .16 ) cm ,门静脉端脾静脉宽径为 (1.34± 0 .2 0 ) cm ;脾静脉与左肾静脉大多平行 ,甚至重叠 ;脾静脉的属支注入部位变异极大。结论 :脾静脉与左肾静脉相近 ,脾 -肾静脉分流相当方便。脾静脉的门静脉端管径比较宽 ,管壁比较厚 ,有一定弹性 ,为远端脾 -肾静脉分流或选择性远端脾 -腔静脉分流手术提供了可能性 ,有一定临床使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静脉 解剖学 外科手术 门静脉高压症 数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骨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14
作者 姜平 王鹤鸣 +2 位作者 陈兵 王生福 童鑫康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68-170,共3页
目的:为上颌骨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21例切割为不同切面的成人头部断面和10例头部正中矢状剖面标本。结果:上颌窦由5个壁构成,内侧壁呈垂直形的骨板;后外侧壁是由前外行向后内侧方向的壁;前壁上壁几乎呈方板状;... 目的:为上颌骨移位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21例切割为不同切面的成人头部断面和10例头部正中矢状剖面标本。结果:上颌窦由5个壁构成,内侧壁呈垂直形的骨板;后外侧壁是由前外行向后内侧方向的壁;前壁上壁几乎呈方板状;下壁由牙槽突上缘和后外侧壁的下部组成。后外侧壁外侧分布有一层脂肪组织,厚度为5.6~6.4mm。结论:保留内侧壁或下壁的上颌窦移位术应以牙槽弓为切开的标志;保留下壁及硬腭的手术,应注意对翼腭窝血管、神经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骨移位术 上颌窦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在大鼠下丘脑中的分布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肖明 丁炯 +1 位作者 左国平 吴凌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20-223,共4页
目的 :观察大鼠下丘脑各核团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特征。方法 :用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测 NOS神经元在大鼠下丘脑各核团中的分布。结果 :视上核、室旁核内密集的 NOS阳性神经元为大细胞型神经分泌神经元 ;其... 目的 :观察大鼠下丘脑各核团内一氧化氮合酶 (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特征。方法 :用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测 NOS神经元在大鼠下丘脑各核团中的分布。结果 :视上核、室旁核内密集的 NOS阳性神经元为大细胞型神经分泌神经元 ;其他核团内的阳性神经元主要为小细胞型神经分泌神经元 ,其中弓状核最密集 ,视前内侧核、Broca斜带核水平支次之 ,视前室周核、视前腹前核和视前外侧区内的密度最低。第三脑室室管膜上皮下见一些 NOS阳性“触液神经元”,其胞体或突起伸向室管膜上皮 ,甚至嵌入其中。在弓状核、视前内侧束内有密集的 NOS阳性神经纤维。结论 :下丘脑各核团内 NOS神经元的分布有差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大鼠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常肩关节的磁共振成像 被引量:16
16
作者 邹月芬 王德杭 +2 位作者 孙永安 王鹤鸣 王家鑫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8-50,共3页
目的 :结合断层解剖标本 ,分析肩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方法 :分两组资料 ,MRI采用快速自旋回波纵向弛豫时间 (T1WIFSE)序列扫描。一组为正常尸体标本 ,共 40具 ,连续切割断层标本大体解剖与相应层面MRI扫描图像对... 目的 :结合断层解剖标本 ,分析肩关节及其周围结构的磁共振成像 (MRI)表现。方法 :分两组资料 ,MRI采用快速自旋回波纵向弛豫时间 (T1WIFSE)序列扫描。一组为正常尸体标本 ,共 40具 ,连续切割断层标本大体解剖与相应层面MRI扫描图像对照分析。另一组为正常肩关节人群 ,共 14例。结果 :MRI显示肩袖、盂唇、韧带、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等 ,并且与断层标本相一致。这些结构由于其成分为纤维结缔组织或者纤维软骨 ,在MRI所有序列均表现为均匀低信号。轴位观察肩袖、盂唇、盂肱上、下韧带 ,喙肱韧带和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较好。斜冠状位观察肩袖、盂唇、喙肱韧带、盂肱下韧带较清楚。喙肩韧带在 3个标准体位显示均不满意。结论 :MRI清楚显示了肩关节及其相关结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关节 磁共振成像 解剖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神经颞支的层次特点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3
17
作者 姜平 童鑫康 赵明利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额颞区不同手术层面面神经分支的保护方法。方法:在36侧成人头面部标本上,对面神经颞支的层次特点以及在颧弓和人肌点的位置进行了观察与定位。结果:①面神经颞支离开腮腺后向上跨过颧弓进入颞区,位于颞浅筋膜和颞深筋... 目的:探讨额颞区不同手术层面面神经分支的保护方法。方法:在36侧成人头面部标本上,对面神经颞支的层次特点以及在颧弓和人肌点的位置进行了观察与定位。结果:①面神经颞支离开腮腺后向上跨过颧弓进入颞区,位于颞浅筋膜和颞深筋膜浅层之间;到达额肌时,位于额肌的深层;②面神经颞支通常有1~4支,在颧弓上缘处,分别距颧弓后端8.1±2.1mm、12.6±1.9mm、17.5±1.9mm和17.8±2.1mm,均经过颧弓全长的后1/2部分。结论:根据手术层面不同,面部深层面手术应注意对颞区面神经分支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颞区层次 面神经 额颞区手术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锂预处理对沙土鼠前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 被引量:6
18
作者 施韬 钱燕宁 +3 位作者 王斌 马瑞 周建平 卞清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3-245,T001,共4页
目的:观察氯化锂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5 min,制备前脑缺血性脑损伤模型。48只沙土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A组,n=24)和对照组(B组。n=24),A组手术前连续5天给予氯化锂腹腔注射,... 目的:观察氯化锂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5 min,制备前脑缺血性脑损伤模型。48只沙土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A组,n=24)和对照组(B组。n=24),A组手术前连续5天给予氯化锂腹腔注射,B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氯化锂。每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假手术组(Ash,Bah,n均为12)和缺血组(Ais,Bis,n均为12),分别于术后3天(Ash3,Ais3,Bsh3,Bis3,n均为6)和7天(Ash7,Ais7,Bah7,Bis7,n均为6)断头取脑,制成石蜡切片,光镜下观察。结果: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每0.04 mm2中含有的细胞数)分别为:Ais3组15.8±3.31、Ais7组13.54±5.22、Bis3组11.81±4.58、Bis7组1.48±1.55、Ash3组28.17±4.02、Ash7组28.11±4.14、Bah3组29.64±5.99、Bsh7组30.21±2.95。Ais3组、Ais7组显著多于相应的Bis3组、Bis7组(P<0.01)。Ais3组、Bis3组显著多于相应的Ais7组、Bis7组(P<0.01)。结论:氯化锂预处理能明显减少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延迟性神经元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预处理 延迟性神经元死亡 沙土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脑组织中脂褐素和丙二醛相关关系的观察 被引量:7
19
作者 顾振 郭晓东 王鹤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4期284-286,共3页
目的观察小鼠脑组织中脂褐素与丙二醛(MDA)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小鼠脑组织中MDA的含量与脂褐素的含量,以脑组织中MDA的含量代表自由基水平,观察其与脂褐素的关系。结果两者呈曲线相关(r=0.74,P<0.002)。... 目的观察小鼠脑组织中脂褐素与丙二醛(MDA)的关系。方法分别测量小鼠脑组织中MDA的含量与脂褐素的含量,以脑组织中MDA的含量代表自由基水平,观察其与脂褐素的关系。结果两者呈曲线相关(r=0.74,P<0.002)。结论脂褐素相对于自由基呈一种指数增长,而且从一个新的角度在某种程度上支持了脂褐素作为老年性反应指标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组织 脂褐素 丙二醛 自由基 老化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土鼠前脑缺血后海马P53蛋白的表达及氯化锂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6
20
作者 卞清明 钱燕宁 +2 位作者 王斌 于波 施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5-167,F003,共4页
目的:观察沙土鼠前脑缺血时海马区P5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氯化锂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5min,制备前脑缺血损伤模型。沙土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氯化锂预处理组(LI组)。依术后处死动物... 目的:观察沙土鼠前脑缺血时海马区P53蛋白的表达并探讨氯化锂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5min,制备前脑缺血损伤模型。沙土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氯化锂预处理组(LI组)。依术后处死动物时间的不同,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SH1d、SH3d、SH7d;IR1d、IR3d、IR7d和LI1d、LI3d、LI7d),每个亚组6只动物。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海马区病理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海马CA1区P53蛋白的表达。结果:①苏木精-伊红染色LI组中LI3d、LI7d亚组海马区神经元损伤程度明显较IR组中相对应的IR3d、IR7d亚组为轻,LI3d、LI7d亚组海马CA1区存活锥体细胞数明显多于相对应的IR3d、IR7d亚组(P<0.01);②P53免疫组化IR组于再灌注后1天P53蛋白表达增高,3天后显著增高,再灌注后7天有所下降,但仍高于SH组;LI组P53蛋白的表达显著低于相应的IR组(P<0.01)。结论:①氯化锂预处理能显著减少沙土鼠短暂前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元死亡;②下调促凋亡基因P53蛋白的表达可能是氯化锂产生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预处理 氯化锂 P53蛋白 沙土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