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项初诊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IGHV基因使用特征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陈睿泽 夏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2-386,共5页
目的:探索不同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immunoglobulin heavy-chain variable region gene,IGHV)片段在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中的分布及其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91例于南京医... 目的:探索不同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immunoglobulin heavy-chain variable region gene,IGHV)片段在中国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患者中的分布及其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291例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就诊的初诊CLL患者的IGHV基因特征,利用IMGT数据库和IMGT/V-QUEST工具进行序列分析比对。结果:本研究发现中国CLL患者在IGHV基因片段的使用上与西方CLL患者显著不同:中国CLL患者IGHV3-7、IGHV4-39使用率更高,IGHV1-69使用率更低。在使用率更高的2个基因片段中,IGHV4-39与较短的至首次治疗时间相关,并与晚期疾病、细胞遗传学12号染色体三体、NOTCH1基因突变和黏附因子CD49d高表达等预后不良因素相关。结论:IGHV基因使用对判断CLL预后具有重要价值,中国CLL患者中IGHV4-39的高频使用可能导致预后不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IGHV基因使用 IGHV4-39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6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张丽娟 史玉叶 +7 位作者 陈月 甘宜敏 史文婷 陈侃侃 丁邦和 何正梅 王春玲 于亮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1-1325,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JAK2、CALR、MPL基因突变及阴性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确诊的66例ET患者,录入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有无血栓事件、脾... 目的:探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JAK2、CALR、MPL基因突变及阴性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血液科住院确诊的66例ET患者,录入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有无血栓事件、脾大、血小板数(Plt)、白细胞数(WBC)、血红蛋白(Hb)、纤维蛋白原(FIB)、血栓弹力图(TEG)、血钾、血糖(GLU)、乳酸脱氢酶(LDH)以及JAK2、CALR和MPL基因突变,治疗方案及疗效。对以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MPL突变阴性,故根据基因突变分为3组,JAK2突变组(46例,69.7%)、CALR突变组(9例,13.6%)和基因阴性组(11例,16.7%)。JAK2突变组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为63.2岁,与CALR突变组(51.8岁)和基因阴性组(50.2岁)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CALR突变组与JAK2突变组、基因阴性组相对比,WBC数低(6.3×10^9/L vs 13.79×10^9/L,P=0.003;6.3×10^9/L vs 9.70×10^9/L,P=0.009);Hb水平较JAK2突变组低(121.22 g/L vs 136.2 g/L,P=0.036);但CALR突变组的肿瘤负荷较基因阴性组高(300.11 U/L vs 227.4 U/L,P=0.033);3组之间的Plt数、血钾水平、GLU及FIB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30.3%(20/66)患者存在血栓及栓塞事件,18.2%(12/66)患者合并高钾血症,且高钾血症与Plt数具有显著的相关性(r=0.518)。34例患者给予TEG检查,其中41.2%(14/34)患者出现TEG异常,55.9%(19/34)同时伴有Plt数>1000×10^9/L,但2者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r=0.134)。66例患者采用常规临床治疗方案后均达部分或完全血液学缓解,但有疾病反复,4.5%(3/66)进展为骨髓纤维化(MF),均为具有JAK2突变患者。暂无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病例。结论:伴有JAK2突变的ET患者发病率更高、且年龄偏大,然而CALR突变阳性患者具有更低的WBC数与Hb水平,却具更高的肿瘤负荷。总之,ET患者多样化的基因突变类型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且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这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JAK2突变 CALR突变 血栓及栓塞事件 疾病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向测序在疑诊髓系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丽娟 史玉叶 +8 位作者 陈月 邓媛 丁亦含 李赞 陈侃侃 丁邦和 王春玲 于亮 何正梅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985-1990,共6页
目的:探讨靶向基因测序在疑似髓系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血液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9例疑似髓系肿瘤的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常见的20个热点基因测序。结果:39例患... 目的:探讨靶向基因测序在疑似髓系肿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血液科自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9例疑似髓系肿瘤的血细胞减少患者进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常见的20个热点基因测序。结果:39例患者包括7例意义未明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ICUS),8例意义未明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症(CCUS)和24例髓系肿瘤患者(MDS 18例,MDS/MPN 4例,急性髓系白血病2例)。70.8%(17/24)髓系肿瘤患者基因突变阳性;72.7%(16/22)MDS及MDS/MPN患者突变阳性。突变类型以ASXL1、TET2和RUNX1为主,与基因阴性组对比,两组之间的性别、年龄(<60岁或≥60岁)、骨髓原始细胞比例(<5%或≥5%)、细胞遗传学(好、中、差)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8例CCUS患者均为基因突变阳性,然而双突变或多突变的发生率较MDS及MDS/MPN患者显著降低(37.5%vs 54.5%)(P=0.002)。两组的基因突变类型相似,变异等位基因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靶向测序提示髓系肿瘤患者基因双突变或多突变的比例较高,尤其是MDS及MDS/MPN患者。靶向测序可以提高髓系肿瘤的诊断水平,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系肿瘤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意义未明克隆性血细胞减少症 靶向测序 突变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对CAR-T治疗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预后预测的价值 被引量:6
4
作者 郑鑫琪 丁重阳 +5 位作者 邹怡新 朱华渊 王莉 范磊 徐卫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89-1196,共8页
目的:探讨PET/CT对接受CAR-T治疗的DLBCL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接受CAR-T治疗的R/R DLBCL患者的PET/CT显像特点。患者接受CAR-T治疗前后,测量反映肿瘤代谢负荷的参数,如肿瘤代谢体积(MTV)和总病变糖酵解(TLG)。结果:... 目的:探讨PET/CT对接受CAR-T治疗的DLBCL患者预后预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接受CAR-T治疗的R/R DLBCL患者的PET/CT显像特点。患者接受CAR-T治疗前后,测量反映肿瘤代谢负荷的参数,如肿瘤代谢体积(MTV)和总病变糖酵解(TLG)。结果:与低肿瘤负荷的患者相比,基线MTV较大或长径总和较长的患者总生存期(OS)较短。在CAR-T治疗的12周内达到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和轻微缓解(MR)的患者中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期均优于12周内未缓解的患者。此外,还发现2例增强CT评估为PR的患者,经PET/CT检查评估为完全代谢缓解(CMR)。结论:PET/CT对接受CAR-T治疗的复发或难治DLBCL患者预后及疗效评价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PET/CT 预后 缓解评估 肿瘤代谢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有恶性成分的儿童副神经节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永韧 石燚 +1 位作者 黄婕 方拥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儿童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PGL)的诊断、治疗及遗传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经临床和基因分析明确诊断的PG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病例。结果男性患儿,10岁9个月,因腹部包块入院,血压正常。尿... 目的探讨儿童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PGL)的诊断、治疗及遗传特征。方法回顾分析1例经临床和基因分析明确诊断的PGL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病例。结果男性患儿,10岁9个月,因腹部包块入院,血压正常。尿儿茶酚胺代谢产物正常,3-甲基-4羟苦杏仁酸(VMA)和高香草酸(HVA)未见升高。术后病理提示肿瘤伴有恶性成分;颈、胸、腹CT平扫加增强未见异常,头颅加全脊柱核磁平扫加增强未见异常;家系基因检测结果提示SBHB基因有变异。确诊为良性无功能型PGL。仅手术治疗,未行化疗,仍在门诊随访。结论 PGL诊断依赖于病理结果,其分型需要根据血尿儿茶酚胺代谢产物、影像学表现、基因测序和病理分析,是否化疗取决于有无转移及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外 副神经节瘤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红细胞体积可作为慢性髓系白血病疗效的预测指标 被引量:2
6
作者 陆洛 乔纯 +5 位作者 洪鸣 李砚如 潘良琴 钱思轩 朱雨 李建勇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2-388,共7页
目的:既往研究发现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会诱发大细胞贫血,且贫血的发生率随着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增加而升高。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启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变化是否与CML慢性期(CML-CP)的治疗反... 目的:既往研究发现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系白血病(CML)会诱发大细胞贫血,且贫血的发生率随着伊马替尼血药浓度增加而升高。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在启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后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变化是否与CML慢性期(CML-CP)的治疗反应相关。方法:收集119例CML-CP患者接受TKI治疗后的M CV、分子学、细胞遗传学反应等资料,回顾性分析启动治疗后M CV变化与CM L的临床特点、治疗效果的关系。结果:患者接受TKI治疗12个月后MCV值比初诊时显著升高(P=0.017)。最佳疗效达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 R)组MCV升高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未达CCy R组(P=0.033)。和MCV减低组相比,升高组患者更容易在接受TKI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获得CCy R(P=0.042,P=0.021),且更容易维持主要分子学反应(MMR)(P=0.030)。结论:M CV作为一个简单易得的参数,可作为预测TKI遗传学反应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系白血病 平均红细胞体积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遗传学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