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身麻醉药物对睡眠时相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赵士杰 叶皓天 +1 位作者 纪木火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5-309,共5页
睡眠时相是指睡眠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之间周期性的循环交替则称为睡眠结构。全身麻醉药物可以通过调控睡眠-觉醒环路或者影响昼夜节律改变睡眠时相,改善睡眠质量或导致睡眠障碍。目前,全身麻醉药物与睡眠时相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 睡眠时相是指睡眠周期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之间周期性的循环交替则称为睡眠结构。全身麻醉药物可以通过调控睡眠-觉醒环路或者影响昼夜节律改变睡眠时相,改善睡眠质量或导致睡眠障碍。目前,全身麻醉药物与睡眠时相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本文就全身麻醉药物对睡眠时相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围术期睡眠障碍的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时相 睡眠障碍 全身麻醉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阿片化麻醉在泌尿外科短小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王标 王雷原 +2 位作者 樊迪 王菲 纪木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282-1285,共4页
目的探讨去阿片化麻醉在泌尿外科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12月行泌尿外科短小手术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去阿片化麻醉组(F组)和瑞芬太... 目的探讨去阿片化麻醉在泌尿外科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8—12月行泌尿外科短小手术患者60例,男40例,女20例,年龄18~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去阿片化麻醉组(F组)和瑞芬太尼麻醉组(R组),每组30例。F组使用艾司氯胺酮复合右美托咪定进行麻醉维持,R组使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记录麻醉诱导前(T_(0))、麻醉诱导后即刻(T_(1))、喉罩置入后(T_(2))、麻醉诱导后10 min(T_(3))、喉罩移除前(T_(4))、喉罩移除后(T_(5))的HR、SBP、DBP和BIS。记录麻醉苏醒时间、术后30 min、24 h VAS疼痛评分分级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R组T_(1)—T_(4)时HR明显减慢,T_(1)—T_(5)时SBP、DBP明显降低(P<0.05)。与R组比较,F组T_(1)—T_(3)时HR明显增快,T_(2)—T_(4)时SBP、DBP明显升高,T_(2)、T_(3)时BIS明显升高(P<0.05)。两组麻醉苏醒时间、术后30 min、24 h VAS疼痛评分分级、恶心呕吐、睡眠紊乱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去阿片化麻醉可安全用于泌尿外科短小手术,且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阿片化麻醉 艾司氯胺酮 右美托咪定 瑞芬太尼 泌尿外科手术 全身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章炜 王亮 +2 位作者 黄秋婵 纪木火 尹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825-829,共5页
目的观察环泊酚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后至切皮前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82例,男42例,女40例,年龄65~90岁,BMI 18.5~30.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 目的观察环泊酚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麻醉诱导后至切皮前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82例,男42例,女40例,年龄65~90岁,BMI 18.5~30.0 kg/m^(2),ASA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环泊酚组(C组)和丙泊酚组(P组),每组41例。麻醉诱导:C组采用环泊酚0.3 mg/kg,P组采用丙泊酚1.5 mg/kg。记录麻醉诱导后至切皮前发生低血压的例数。记录麻醉诱导前(T_(0))、诱导后3 min(T_(1))、气管插管后即刻(T_(2))、插管后3 min(T_(3))、插管后5 min(T_(4))和插管后10 min(T_(5))时的HR、SBP、DBP和心脏指数(CI)。记录麻醉诱导后至切皮前血管活性药物使用例数,注射痛、呛咳、术中体动和心动过缓的发生例数。记录苏醒期躁动和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与P组比较,C组麻醉诱导后至切皮前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T_(0)时比较,T_(1)-T_(5)时两组HR明显减慢(P<0.05),SBP、DBP和CI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T_(5)时C组CI明显升高(P<0.05),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两组不同时点HR、SBP和DB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麻黄碱、去氧肾上腺素和阿托品使用率,呛咳、术中体动、心动过缓、苏醒期躁动和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环泊酚对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影响更小,可安全用于老年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诱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丙泊酚 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 血流动力学 低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器学习在麻醉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小义 王迪 +1 位作者 纪木火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4-638,共5页
机器学习(ML)技术已逐步被用于临床麻醉中,在围术期的应用及研究日益增多。ML在术前可以预警高危事件的发生,辅助困难气道的诊断以及超声显像;在术中可以预测低血压、低氧血症、心搏骤停以及麻醉深度等,帮助实现麻醉的精准和安全控制;... 机器学习(ML)技术已逐步被用于临床麻醉中,在围术期的应用及研究日益增多。ML在术前可以预警高危事件的发生,辅助困难气道的诊断以及超声显像;在术中可以预测低血压、低氧血症、心搏骤停以及麻醉深度等,帮助实现麻醉的精准和安全控制;在术后可以预测麻醉相关不良结局等。本文总结麻醉学领域常用的ML模型,回顾ML应用于围术期各个阶段的相关研究。ML的应用可改善围术期麻醉管理,有助于预警高危事件的发生,降低麻醉相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学习 人工智能 围术期管理 疾病预测 麻醉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麻醉在围术期的应用现状
5
作者 纪木火 胡小义 +2 位作者 王天龙 俞卫锋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237-1240,共4页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PM)是一种基于患者内在的生物学信息、临床症状及体征,为患者提供诊断与治疗的医学模式[1]。精准麻醉是精准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早期主要涉及麻醉药物遗传学多态性。近年来,精准麻醉在围术期中的应用越... 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PM)是一种基于患者内在的生物学信息、临床症状及体征,为患者提供诊断与治疗的医学模式[1]。精准麻醉是精准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早期主要涉及麻醉药物遗传学多态性。近年来,精准麻醉在围术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包括精准术前评估、精准术中给药、监测与管理、精准预测及精准术后治疗等。随着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的发展,精准麻醉在围术期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简述精准麻醉在围术期的应用现状及未来趋势,为麻醉科医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准医学 麻醉科医师 精准麻醉 遗传学多态性 术前评估 人工智能 围术期 麻醉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病共存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挑战与机遇 被引量:3
6
作者 纪木火 胡小义 杨建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125-1129,共5页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多病共存问题日益严重,多病共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的麻醉管理方法主要针对单一疾病,难以有效应对多病共存的复杂性。本文回顾了多病共存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分析了老龄化、多病共存和衰弱之间的联系,并... 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导致多病共存问题日益严重,多病共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当前的麻醉管理方法主要针对单一疾病,难以有效应对多病共存的复杂性。本文回顾了多病共存的概念及其研究现状,分析了老龄化、多病共存和衰弱之间的联系,并探讨了多病共存对围术期风险的影响。针对多病共存患者,本文提出了包括术前评估、多学科协作、个性化麻醉方案、术中监测和术后管理在内的围术期管理策略。此外,本文强调了从单一疾病评估转向全面的多病评估框架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型管理模式,以提升手术安全性和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病共存 人工智能 围术期 大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超快通道麻醉一例
7
作者 邹逸帆 姚昊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333-1334,共2页
患者,男,34岁,178 cm,90 kg,ASAⅢ级,营养状况良好。高血压3级,心功能Ⅱ级。2016年行于我院急诊行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术后康复出院。今于我院门诊复查,查主动脉CT血管造影提示降主动脉瘤,为求手术治疗就诊于我院。体格检查和心肺检查无... 患者,男,34岁,178 cm,90 kg,ASAⅢ级,营养状况良好。高血压3级,心功能Ⅱ级。2016年行于我院急诊行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术后康复出院。今于我院门诊复查,查主动脉CT血管造影提示降主动脉瘤,为求手术治疗就诊于我院。体格检查和心肺检查无异常。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凝血五项、传染病无异常。心电图:窦性心律,左心室高电压,T波改变。心脏超声无异常。主动脉CT血管造影:升主动脉置换+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改变及支架远端降主动脉夹层形成。简易认知评估量表(Mini-COG)阴性。气道评估:甲颌距离4指,颈部后仰不受限,张口度4 cm,Mallampati分级Ⅱ级,气管居中,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左心室高电压 降主动脉 窦性心律 A型主动脉夹层 张口度 心脏超声 心肺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比卡因脂质体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对足踝手术后镇痛的影响
8
作者 张绍刚 孙振全 +2 位作者 李陆军 童建华 樊迪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6-381,共6页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脂质体用于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对足踝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足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88例,男50例,女38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两...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脂质体用于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对足踝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足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88例,男50例,女38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两组:布比卡因脂质体复合布比卡因组(LB组)和地塞米松复合布比卡因组(BD组),每组44例。LB组给予布比卡因脂质体199.5 mg与布比卡因50 mg,BD组给予布比卡因112.5 mg与地塞米松6 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30 ml。两组均行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腘窝坐骨神经阻滞注射20 ml,隐神经阻滞注射10 ml。记录首次镇痛时间,术后6、12、24、48和72 h静息和活动时(踝关节屈伸活动)数字评定量表(NRS)疼痛评分和曲线下面积(AUC)。记录术后0~12 h、>12~24 h、>24~48 h和>48~72 h羟考酮累积消耗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术后72 h内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BD组比较,LB组首次镇痛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后24 h和48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72 h静息和活动时NRS疼痛评分AUC明显减小(P<0.05),术后>24~48 h和>48~72 h羟考酮累积消耗量、镇痛泵总按压次数和有效按压次数明显减少(P<0.05)。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和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比卡因脂质体可有效延长布比卡因行腘窝坐骨神经-隐神经阻滞的镇痛持续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并减少阿片类药物的使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阻滞 隐神经阻滞 布比卡因 脂质体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预测模型
9
作者 石金云 陈荣 +2 位作者 李文媛 纪木火 李青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0-245,共6页
目的采用不同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预测模型其性能。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行非心脏手术的905例老年患者围术期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既往合并症、术前认知功能评估、实验室检查结果、麻醉记录单等... 目的采用不同机器学习方法构建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术后谵妄(POD)的预测模型其性能。方法收集2022年4月至2024年4月行非心脏手术的905例老年患者围术期资料,包括人口学特征、既往合并症、术前认知功能评估、实验室检查结果、麻醉记录单等共102个变量。采用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危险因素,将有统计学差异(P<0.05)的变量纳入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筛选特征变量,应用随机森林(RF)、支持向量机(SVM)、自适应增强算法(Adaboost)和神经网络(NN)4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POD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OC)、精确度-召回率(PR)曲线的平均精度(AP)、Brier评分等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估,引入Shapley加性解释(SHAP)对最优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可解释化分析。结果有155例(17%)患者发生POD,经LASSO回归分析后,确定10个特征变量用于构建机器学习模型。4种机器学习模型中,RF的AUROC最高为0.90(95%CI 0.86~0.93),AP为0.8,Brier评分为0.086。SHAP模型解释性分析显示,对POD贡献度最高的是手术时间。结论在应用4种机器学习方法构建的非心脏手术老年患者POD预测模型中,RF的预测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心脏外科手术 术后谵妄 机器学习 预测模型 Shapley加性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对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恶心呕吐及躁动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倪欢欢 何亮 +1 位作者 杨玉玲 陈惠裕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308-1310,1316,共4页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氯胺酮对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恶心呕吐与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92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46例。入室后K组静注氯胺酮1.0 mg/kg,D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1.0μg/kg...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和氯胺酮对小儿七氟醚麻醉术后恶心呕吐与躁动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患儿92例,随机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右美托咪定组(D组),每组46例。入室后K组静注氯胺酮1.0 mg/kg,D组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1.0μg/kg,入睡后七氟醚诱导及术中维持。分别记录麻醉前(T0)、手术开始后5 min(T1)、手术结束时(T2)的心率(heart rate,HR)、氧饱和度(Sp O2);观察并记录术中体动发生率、苏醒时间及恢复室停留时间、恶心呕吐、躁动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出恢复室的Steward苏醒评分。结果:与T0时比较,K组T1、T2时的HR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D组T1时段的HR下降、T2时段的HR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D组HR低于K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躁动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少于K组。两组术中体动发生率、苏醒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儿行疝囊高位结扎术七氟醚麻醉前,与静脉注射1.0 mg/kg氯胺酮比较,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1.0μg/kg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及躁动的发生,且不延长苏醒时间和恢复室停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氯胺酮 七氟醚 术后躁动 恶心呕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复合纳布啡麻醉用于老年肠道内镜黏膜下剥离58例 被引量:8
11
作者 陆志强 李文媛 陈惠裕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纳布啡麻醉在老年肠道内镜黏膜下剥离(ESD)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肠道ESD手术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对照组静脉推注1.5 mg·kg-1,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2μg·kg-1·h-1。...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纳布啡麻醉在老年肠道内镜黏膜下剥离(ESD)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老年肠道ESD手术患者11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8例。对照组静脉推注1.5 mg·kg-1,持续输注舒芬太尼0.2μg·kg-1·h-1。治疗组静脉推注丙泊酚1.5 mg·kg-1,纳布啡0.1 mg·kg-1。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不同时间呼吸频率及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一般体动、苏醒时间、疼痛程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5,10,30 min及手术结束时呼吸频率高于对照组(P<0.05),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纳布啡或舒芬太尼对老年肠道ESD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相当,从安全角度考虑,推荐丙泊酚复合纳布啡进行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纳布啡 舒芬太尼 肠道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在产科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何亮 陈惠裕 +2 位作者 朱俊杰 陆蕴红 彭慧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950-952,共3页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产科分娩镇痛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PCIA镇痛组(Ⅰ组)和未予镇痛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观察分娩VAS评分、镇静评分、术后满意度评分及各产程时间、分...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PCIA)用于产科分娩镇痛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0例健康初产妇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PCIA镇痛组(Ⅰ组)和未予镇痛对照组(Ⅱ组),每组30例。观察分娩VAS评分、镇静评分、术后满意度评分及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及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和宫口扩张进程。并记录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胎心率(FHR)及不良反应。结果与镇痛前和Ⅱ组相比,Ⅰ组镇痛后15 min、1 h、宫口开全和胎儿娩出时VAS评分降低、镇静评分升高(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产后24 h满意度评分较高(P<0.05)。两组FHR和新生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均在正常范围。Ⅰ组产妇镇痛期眩晕发生率高于Ⅱ组(P<0.05)。结论雷米芬太尼PCIA用于分娩镇痛有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分娩镇痛 静脉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 被引量:77
13
作者 万幸 杨青青 +2 位作者 樊迪 冯发美 纪木火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44-148,共5页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3月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18~7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亚麻醉剂量艾... 目的观察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2—3月行无痛胃肠镜检查的患者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18~7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组(E组)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每组50例。无痛胃肠镜检查时E组缓慢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液0.25 mg/kg,后缓慢静注丙泊酚2.0~2.5 mg/kg进行麻醉诱导,静脉泵注丙泊酚4~6 mg·kg^(-1)·h^(-1)进行麻醉维持;P组单纯缓慢静注丙泊酚2.0~2.5 mg/kg进行麻醉诱导,静脉泵注丙泊酚4~6 mg·kg^(-1)·h^(-1)进行麻醉维持,两组均在患者入睡且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检查,若有呛咳或明显体动反应,则追加丙泊酚0.5~1.0 mg/kg。记录麻醉诱导前即刻、进镜前即刻、到达检查终点时及苏醒时的HR、SBP、DBP和SpO_(2)。记录麻醉起效时间、丙泊酚追加总量、丙泊酚追加例数、苏醒时间、苏醒质量(PADSS评分)、离开复苏室时间、苏醒时及苏醒后30 min静息时VAS疼痛评分。记录术后眩晕、呼吸抑制、呛咳、体动以及丙泊酚注射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麻醉诱导前即刻比较,进镜前即刻、到达检查终点时两组HR明显减慢(P<0.05),SBP、DBP和SpO_(2)明显降低(P<0.05)。与P组比较,E组进镜前即刻、到达检查终点时HR明显加快(P<0.05),SBP、DBP和SpO_(2)明显升高(P<0.05),麻醉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丙泊酚追加总量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及苏醒后30 min静息时VAS疼痛评分明显降低(P<0.05),丙泊酚追加率、呼吸抑制、呛咳、体动、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苏醒时间、PADSS评分、离开复苏室时间及术后眩晕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可以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少丙泊酚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提供有效的镇静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丙泊酚 亚麻醉剂量 无痛胃肠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在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麻醉中的比较 被引量:11
14
作者 丁颖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26-826,共1页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普外科或消化科医师解决结石或肿瘤引起肝胆梗阻的一项成熟技术。2006年以来,我院逐渐开展“无痛ERCP”。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是两种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普外科或消化科医师解决结石或肿瘤引起肝胆梗阻的一项成熟技术。2006年以来,我院逐渐开展“无痛ERCP”。瑞芬太尼和丙泊酚是两种常用的静脉麻醉药物。本研究比较瑞芬太尼与丙泊酚在ERCP麻醉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静脉麻醉药物 瑞芬太尼 丙泊酚 ERCP 消化科 普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巨大食管裂孔疝手术的麻醉处理一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浩 朱俊杰 陈惠裕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3-113,共1页
患者,女,51岁,主诉为“上腹痛半月余,恶心、呕吐伴气喘1周”,入院诊断为“食管裂孔疝,肠梗阻,食管癌术后,右侧胸腔积液”,拟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呼吸音低,半卧位,侧卧或者平躺时气喘加重... 患者,女,51岁,主诉为“上腹痛半月余,恶心、呕吐伴气喘1周”,入院诊断为“食管裂孔疝,肠梗阻,食管癌术后,右侧胸腔积液”,拟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体格检查:双肺呼吸音粗,双下肺呼吸音低,半卧位,侧卧或者平躺时气喘加重。胸部X线片示:食管癌术后,纵隔处胸腔胃,食管裂孔疝。B超示:双侧胸腔积液(右侧为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胸腔积液 食管裂孔疝 麻醉处理 疝手术 右侧胸腔积液 食管癌术后 肺呼吸音 剖腹探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细胞衰老在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16
作者 周航 熊强飞 姚昊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198,共5页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指在围术期患者发生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受损等。PND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年轻患者。衰老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大脑稳态失衡,具体表现为老年患者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N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并发症,指在围术期患者发生认知能力下降、记忆受损等。PND在老年患者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年轻患者。衰老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导致大脑稳态失衡,具体表现为老年患者的认知能力、记忆能力、注意力以及运动协调能力明显下降。手术、麻醉和疼痛等刺激更易导致老年患者大脑稳态失调,最终引起PND的发生。本文对神经细胞衰老发生的变化以及因此促使PND的发生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衰老 神经元 神经胶质细胞 稳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化盐酸丁卡因凝胶经皮局部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惠裕 罗英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2-62,共1页
碱化盐酸丁卡因凝胶经皮局部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陈惠裕*罗英伟*经皮局部麻醉可为静脉穿刺等多种临床操作提供一种无痛无损伤的局部麻醉方法。国外学者利用碱基形式的丁卡因研制成丁卡因凝胶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1]。因目前临床常用... 碱化盐酸丁卡因凝胶经皮局部麻醉效果的临床观察陈惠裕*罗英伟*经皮局部麻醉可为静脉穿刺等多种临床操作提供一种无痛无损伤的局部麻醉方法。国外学者利用碱基形式的丁卡因研制成丁卡因凝胶取得较好的麻醉效果[1]。因目前临床常用盐酸丁卡因,其水溶液中游离碱基与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化盐酸丁卡因 凝胶 局部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诱导前吞咽动作对静脉注射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影响
18
作者 张擎 彭慧 何亮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450-1453,共4页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立即吞咽动作对静脉注射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10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在静脉注射芬太尼之前立即进行吞咽动作,对照组不进行吞咽动作。观察并记录两组在芬太尼注射完成... 目的观察麻醉诱导前立即吞咽动作对静脉注射芬太尼诱发呛咳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10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4例。治疗组在静脉注射芬太尼之前立即进行吞咽动作,对照组不进行吞咽动作。观察并记录两组在芬太尼注射完成后90 s内呛咳反应发生率、数量,观测患者血压和心率,卡方检验评估呛咳反应发生率,Wilcoxon秩和检验评估呛咳计数,协方差分析评估收缩压、舒张压、血氧饱和度在芬太尼输注前后差异,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分层哑变量。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呛咳发生率分别为14.8%和40.7%,治疗组呛咳风险显著降低,风险比为0.30(95%置信区间)(0.20,0.47);治疗组呛咳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对呛咳亚组分层的分析发现,干预措施和患者临床背景资料之间无任何一项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芬太尼之前立即吞咽动作可能是一种简单且临床可行的有效预防芬太尼诱发呛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呛咳 吞咽动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脓毒症认知情感障碍患者静息态功能连接的改变
19
作者 安静 王雷原 +1 位作者 杨建军 纪木火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2-214,共3页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创伤、烧伤、感染及外科大手术等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脓毒症治疗理念以及器官功能支持技术的不断提高,脓毒症患者的短期病死率显著下降。然而,脓毒症患者常合并认知情感功... 脓毒症是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创伤、烧伤、感染及外科大手术等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脓毒症治疗理念以及器官功能支持技术的不断提高,脓毒症患者的短期病死率显著下降。然而,脓毒症患者常合并认知情感功能的改变,包括认知功能降低、焦虑及抑郁等,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1-2])。目前,有关脓毒症患者认知情感异常的神经机制尚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功能障碍 脓毒症患者 外科大手术 认知功能 认知情感 神经机制 脓毒症治疗 焦虑及抑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衰老:老年患者手术不良预后的“推手”
20
作者 赵嘉义 胡小义 +1 位作者 杨建军 纪木火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加。免疫衰老是衰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导致机体免疫监视、清除和应答等能力下降。老年人普遍存在免疫衰老现象,手术、麻醉等应激之后,老年患者术后感染与认知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加。免疫衰老是衰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导致机体免疫监视、清除和应答等能力下降。老年人普遍存在免疫衰老现象,手术、麻醉等应激之后,老年患者术后感染与认知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本文主要就免疫衰老的特征性变化、免疫衰老与手术不良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老年患者手术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衰老 炎性衰老 麻醉 手术 老年 不良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