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PARδ激动剂seladelpar在糖尿病肾病小鼠中的作用
1
作者 王海燕 王璐璐 +1 位作者 戴春笋 江蕾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02-2209,共8页
目的:分析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seladelpar对糖尿病肾病(DKD小鼠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饲料喂养构建DKD小鼠模型。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DKD组(予以生理盐水处理)及DKD+seladelpa... 目的:分析选择性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PPARδ)激动剂seladelpar对糖尿病肾病(DKD小鼠足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联合高脂饲料喂养构建DKD小鼠模型。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DKD组(予以生理盐水处理)及DKD+seladelpar(1、5和10 mg/kg)治疗组,每组小鼠6~7只。治疗4周后处死小鼠,分别使用Albuwell M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肌酐试剂盒、血尿素氮试剂盒、甘油三酯试剂盒和胆固醇试剂盒检测各组小鼠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血尿素氮、血甘油三酯和血胆固醇的浓度。肾脏组织脱水包埋制作石蜡切片用于HE和PAS染色分析肾小球的病理改变。肾小球组织采用RNA测序和RT-qPCR法检测足细胞标志物Nphs1、Nphs2、Wt1和Synpo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PPARδ蛋白表达。肾皮质组织制作冰冻切片用于免疫荧光染色检测Wilms肿瘤蛋白1(WT1)阳性细胞数和desmin蛋白表达。透射电镜下观察小鼠足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DKD组小鼠肾小球组织PPARδ蛋白的表达量降低。(2)与DKD组相比,seladelpar 10 mg/kg治疗组小鼠的血糖、血甘油三酯和血胆固醇的浓度降低。(3)与DKD组相比,seladelpar 5 mg/kg和10 mg/kg治疗组小鼠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降低;肾小球肥大和系膜区基质沉积缓解;Nphs1、Nphs2、Wt1和Synpo的mRNA表达量升高;肾小球WT1阳性细胞数增加,desmin表达下降;足细胞足突融合度和肾小球基底膜厚度降低。(4)RNA测序结果显示,seladelpar 5 mg/kg治疗组能够调控PPAR信号通路,并参与多种代谢途径的调节,包括胆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谷胱甘肽代谢、甘油磷脂代谢及脂肪酸代谢等。结论:PPARδ激动剂seladelpar能够减轻DKD小鼠的足细胞损伤,并降低尿液中白蛋白的排泄,其对DKD小鼠的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其降血脂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Δ seladelp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酚酸B对TGF-β1诱导的人肾小管细胞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芮国华 潘荣华 +2 位作者 姚刚 武晓春 徐玲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85-1689,共5页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分为3组:①对照组:未加入丹酚酸B或者TGF-β1;②TGF-β1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TGF-β1(浓... 目的:探讨丹酚酸B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2)细胞分为3组:①对照组:未加入丹酚酸B或者TGF-β1;②TGF-β1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加入TGF-β1(浓度为5ng/ml);③丹酚酸B+TGF-β1组:在细胞培养基中分别加入丹酚酸B和TGF-β1(浓度为5ng/ml),按丹酚酸B的浓度分为A、B、C、D4个亚组:丹酚酸B的浓度分别为A组:0.1μmol/L,B组:1μmol/L,C组:10μmol/L,D组:100μmol/L。72h后,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cadherin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1组HK-2细胞从原有典型的上皮细胞形态转变为长梭形肌成纤维细胞形态;胞浆内大量表达α-SMA,同时E-cadherind的表达明显减少;不同剂量丹酚酸B治疗可减轻TGF-β1诱导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和胞浆内α-SMA的表达,同时E-cadherind的表达得到明显恢复,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丹酚酸B具有阻止慢性肾脏疾病进行性发展的潜能,而这一作用与其能有效阻止TGF-β1诱导的HK-2细胞转分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酚酸B 转化生长因子-Β1 上皮细胞-间充质细胞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8例肾功能不全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核素扫描图像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许小飞 刘雅洁 +2 位作者 张伟晓 汤兵 曹金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59-1261,共3页
目的 :探讨肾功能不全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病理与99mTc-MIBI双时相显像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与分析本院肾功能不全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99mTc-MIBI双时相显像检查的临床与影像资料的相关性,总结该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及... 目的 :探讨肾功能不全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临床病理与99mTc-MIBI双时相显像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与分析本院肾功能不全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99mTc-MIBI双时相显像检查的临床与影像资料的相关性,总结该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及临床注意事项。结果:288例患者中核素扫描阳性284例(98.6%),阳性病灶1 104个,平均3.83个/例;其中通过加扫延迟平面显像和Hawkeye CT扫描获得异位病灶35处;另有51个病灶核素扫描阴性而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发现。核素扫描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灶的定位灵敏度为96.2%(1 077/1 119),特异度为97.6%(1 077/1 104),其早期相和延迟相T/NT值与患者术前甲状旁腺素和碱性磷酸酶值呈正相关。结论:99mTc-MIBI双时相显像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病灶不仅具有良好的定位诊断价值,且能反映甲状旁腺腺体的功能水平和疾病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素显像 肾功能不全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 甲状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慢性肾衰大鼠残余肾维生素D受体和28ku钙结合蛋白的表达
4
作者 孙彬 王笑云 +3 位作者 彭韬 周富华 赵卫红 赵秀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44-346,共3页
目的  1,2 5 (OH) 2 D3 、钙代谢紊乱是慢性肾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SHPT)的主要原因 ,它们分别与维生素D受体 (VDR)、2 8ku钙结合蛋白 (CaBP D2 8k)结合而发挥作用 ,通过观察 5 / 6肾切除大鼠残余肾VDR、CaBP D2 8k表达 ,探讨... 目的  1,2 5 (OH) 2 D3 、钙代谢紊乱是慢性肾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SHPT)的主要原因 ,它们分别与维生素D受体 (VDR)、2 8ku钙结合蛋白 (CaBP D2 8k)结合而发挥作用 ,通过观察 5 / 6肾切除大鼠残余肾VDR、CaBP D2 8k表达 ,探讨其在早期SHPT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 5 / 6肾切除大鼠残余肾VDR、CaBP D2 8K蛋白阳性表达。结果 慢性肾功能衰竭 (CRF)大鼠血清全段甲状旁腺素水平增高 ,肾小管CaBP D2 8K阳性率明显增加 ,而VDR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 早期CRF已有SHPT表现 ,残余肾CaBP D2 8K表达增强可能为纠正CRF钙、磷代谢紊乱的代偿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SHPT 维生素D受体 钙结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
5
作者 杨俊 杨俊伟 解雨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44-1345,共2页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尿蛋白及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运用STZ法制作DN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DN组及辛伐他汀处理组。于实验第12周收集大鼠24h尿检查尿白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大鼠尿蛋白及尿足细胞排泄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运用STZ法制作DN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DN组及辛伐他汀处理组。于实验第12周收集大鼠24h尿检查尿白蛋白,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尿沉渣的podocalyxin用于检测尿中足细胞的数量。结果:他汀药物组与糖尿病肾病模型组(DN组)相比,空腹血糖(FBG)无明显下降,但总胆固醇(TCHO)、血肌酐(Scr)、24h尿蛋白定量均显著下降。同时,对照组SD大鼠尿中很少见到足细胞的排泄,而DN组尿排泄足细胞显著增多,应用辛伐他汀治疗12周后,排泄足细胞数虽然仍比正常对照组高,但与DN组相比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糖尿病大鼠尿足细胞排泄明显增加,而辛伐他汀处理可减少尿蛋白及足细胞的排泄,可保护肾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伐他汀 糖尿病肾病 足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飞蓟宾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诱导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及Ⅲ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方奕 邢昌赢 +1 位作者 王涛 周富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81-1384,共4页
目的:了解水飞蓟宾(silibinin)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诱导的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及Ⅲ型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3组:①对照组;②TGF-β_1组(TGF-β_1的终浓度为5 ng/ml);③T... 目的:了解水飞蓟宾(silibinin)对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诱导的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表达及Ⅲ型胶原分泌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3组:①对照组;②TGF-β_1组(TGF-β_1的终浓度为5 ng/ml);③TGF-pβ_1+水飞蓟宾组(TGF-β_1的终浓度为5 ng/ml,水飞蓟宾终浓度分别为5、10、20μg/m1)。48 h后,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细胞内CTGFmRNA的水平,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胶原Ⅲ及CTGF的浓度。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GF-β_1刺激使HK-2细胞CTGF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及Ⅲ型胶原分泌均显著增加(P<0.01)。与TGF-β_1组比较,加用5~20μg/ml水飞蓟宾可以抑制TGF-β_1刺激所诱导的CTGF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及Ⅲ型胶原分泌(P<0.01),以20μg/ml水飞蓟宾效果最显著。结论:水飞蓟宾能部分抑制TGF-β_1诱导CTGF的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及Ⅲ型胶原分泌,提示水飞蓟宾可能通过阻抑CTGF表达及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积聚,具有潜在的抗肾纤维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飞蓟宾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Ⅲ型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参与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高雯 狄佳 +3 位作者 闻萍 江蕾 熊明霞 杨俊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23-627,共5页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以及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作用的关系,探讨AngⅡ参与肾小管间质纤维...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影响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以及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作用的关系,探讨AngⅡ参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uman kidney cell)HKC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蛋白印迹等方法,观察AngⅡ(10-9、10-8、10-7、10-6mol/L),及其与TGF-β1共同作用对该细胞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的影响。明胶酶谱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2和MMP-9)的变化,Boyden小室检测HKC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①单独应用AngⅡ不能够造成HKC细胞E-cadherin表达的变化,也不能诱导α-SMA表达,但是却能上调FN的表达;②与TGF-β1共同作用时能够加强TGF-β1影响E-cadherin,α-SMA和FN表达的作用;③AngⅡ能够增加HKC生成MMP-2和MMP-9;④AngⅡ能够(10-7和10-6mol/L)增加HKC细胞迁移至Boyden小室膜下侧面的数目。结论:①AngⅡ可以参与EMT过程,但不是导致EMT的关键因素;②AngⅡ能够以协同的方式参与TGF-β1导致的EMT,可能以此方式加重肾小管间质的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紧张素Ⅱ 转化生长因子-Β1 转分化 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沙坦钾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8
作者 唐利群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6年第11期64-67,共4页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诊治的142例慢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氯沙坦钾单药治... 目的观察氯沙坦钾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诊治的142例慢性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氯沙坦钾单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氯沙坦钾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主要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和血肌酐水平[(0.47±0.41)g,(77.52±10.38)mmol/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1.94±0.85)g,(84.02±12.47)mmol/L](P<0.05),且观察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0.96±0.52)g](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37%)明显高于对照组(77.46%)(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氯沙坦钾联合黄葵胶囊治疗慢性肾炎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沙坦钾 黄葵胶囊 慢性肾小球肾炎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增生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孙彬 王笑云 +1 位作者 周富华 彭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94-96,F002,共4页
目的:研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甲状旁腺增生的临床意义。方法:7例对内科治疗抵抗的严重患者的甲状旁腺19枚,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统计单位面积甲状旁腺细胞数。结果:SHPT组甲状旁腺总重量比正常人明... 目的:研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患者甲状旁腺增生的临床意义。方法:7例对内科治疗抵抗的严重患者的甲状旁腺19枚,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统计单位面积甲状旁腺细胞数。结果:SHPT组甲状旁腺总重量比正常人明显增加约16.1倍,组织学呈弥漫性和结节性增生。SHPT组腺体平均细胞数是正常对照组的1.86倍,其中结节性增生比弥漫性增生细胞增殖更加旺盛(P<0.001)。结论:在临床上对严重的SHPT患者进行甲状旁腺自身移植时应选用弥漫性增生的组织,最好选用重量较小的组织,以防术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继发性 维持性血液透析 尿毒症 甲状旁腺增生 临床研究 病理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 被引量:3
10
作者 居小兵 王宁宁 +3 位作者 杨俊伟 王笑云 孙彬 邢昌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429-1432,共4页
目的:建立成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出成人胸主动脉的平滑肌层,剪成1 mm×1 mm×1 mm的碎片,用组织块贴壁法,以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牛长融合的细胞用0.25%的胰酶消化、传代。观... 目的:建立成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的体外培养方法: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出成人胸主动脉的平滑肌层,剪成1 mm×1 mm×1 mm的碎片,用组织块贴壁法,以含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牛长融合的细胞用0.25%的胰酶消化、传代。观察培养细胞的形态学特点,并用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血管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的表达。结果:在贴壁培养10~12天后,组织块的边缘开始有少量细胞爬出,呈长梭形,胞浆透亮、丰富:继续培养1~2周后组织块边缘融合,呈典型的"峰谷"样表现。消化传至3~8代,细胞的生长特性未见明显改变,免疫荧光显示细胞α-SMA的表达丰富。结论:组织块贴壁法培养人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是一种稳定、可行的实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主动脉 血管平滑肌细胞 平滑肌肌动蛋白-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尿毒症患者桡动脉钙化与平滑肌肌动蛋白α及骨桥蛋白表达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宁宁 杨俊伟 +5 位作者 俞香宝 胡建明 邢昌赢 彭韬 钱军 王笑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69-1373,共5页
目的:观察30例尿毒症患者桡动脉钙化的组织学特点并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用硝酸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了解血管钙化的情况,免疫组化研究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和骨桥蛋白(OP)的表达特点,并在体外高钙磷的培养条件下,观察大鼠血管平滑... 目的:观察30例尿毒症患者桡动脉钙化的组织学特点并分析可能的机制。方法:用硝酸银染色和茜素红染色了解血管钙化的情况,免疫组化研究平滑肌肌动蛋白α(α-SMA)和骨桥蛋白(OP)的表达特点,并在体外高钙磷的培养条件下,观察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11例尿毒症患者出现桡动脉钙化,主要局限于血管中层,与血钙磷乘积水平升高密切相关。平滑肌层α-SMA表达明显减弱,轻/中度钙化组为71.11%±4.93%,重度钙化组为54.66%±5.15%,与无钙化组(89.54%±2.92%)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钙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中骨桥蛋白的含量亦明显增加(轻/中度钙化组为22.19%±7.12%,重度钙化组为37.87%±6.17%),显著高于无钙化组(6.85%±6.19%,P<0.01)。当用高钙磷的营养液培养10天后,血管平滑肌细胞间出现钙盐沉积,OP蛋白的含量明显增加,伴α-SMA表达减少。结论:尿毒症患者的血管钙化以中层为主,高钙磷乘积的环境可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α-SMA的表达明显减少、OP含量增多,表现出类似成骨样细胞的生物学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毒症 血管钙化 桡动脉 血管平滑肌细胞 平滑肌肌动蛋白-α 骨桥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诱导因子1α对钾-氯协同转运子1启动子调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唐利群 周国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282-3284,共3页
目的:钾-氯共同转运子1(KCC1)启动子中有一推断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结合位点,通过表达HIF-1α,探索该位点是否为真正的低氧诱导因子结合位点。方法:分别用KCC1野生型启动子和HIF-1α位点变异的KCC1启动子,与HIF-1α质粒或对照... 目的:钾-氯共同转运子1(KCC1)启动子中有一推断的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结合位点,通过表达HIF-1α,探索该位点是否为真正的低氧诱导因子结合位点。方法:分别用KCC1野生型启动子和HIF-1α位点变异的KCC1启动子,与HIF-1α质粒或对照载体共转染HEK293细胞,用荧光素酶功能分析的方法观测HIF-1α对KCC1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用RT-PCR方法比较转染与不转染HIF-1α对KCC1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转染HIF-1α后野生型KCC1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为对照Z组的2.39倍,而变异的HIF-1α位点的KCC1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则在转染与不转染HIF-1α条件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HIF-1α转染条件下KCC1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的水平,HIF-1α转染条件下是HIF-1α不转染条件下表达量的3.19倍。结论:首次证实了HIF-1α可直接增强KCC1启动子的活性,HIF-1α可调节KCC1的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转运子 低氧诱导因子-1Α 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耦联蛋白2对糖尿病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秀珍 谭若芸 鲁翔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6-648,683,共4页
目的:研究解耦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雄性UCP2敲除小鼠(UCP2-/-)及C57BL/6小鼠建立糖尿病模型,各组分别饲养7天及28天。采用Hochest荧光染色观察糖尿病小鼠... 目的:研究解耦联蛋白2(uncoupling protein2,UCP2)与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小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用雄性UCP2敲除小鼠(UCP2-/-)及C57BL/6小鼠建立糖尿病模型,各组分别饲养7天及28天。采用Hochest荧光染色观察糖尿病小鼠心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Westernblot方法检测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结果:①DM28天组Hochest染色细胞出现核固缩状和颗粒状荧光等典型的凋亡学特征。DM28天组较DM7天组染色质明显浓缩,荧光强度明显增加。UCP2-/-+DM7天组较DM7天组染色质浓缩减轻,颗粒状荧光减少;UCP2-/-+DM28天组较DM28天组染色质浓缩明显减轻,颗粒状荧光明显减少。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UCP-/-+DM7天组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较DM7天组稍下降,无统计学意义(P>0.05);UCP2-/-+DM28天组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较DM28天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UCP2与糖尿病心肌细胞凋亡存在密切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耦联蛋白2 糖尿病 心肌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透析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3的影响
14
作者 金小红 潘晓勤 +4 位作者 周富华 许宏岳 张爱华 吴元俊 蔡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22-524,共3页
为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病人血液透析过程中免疫功能改变,采用改良EsnaultS法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及培养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对12例终末期肾衰病人在采用不同透析膜血透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 为探讨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病人血液透析过程中免疫功能改变,采用改良EsnaultS法进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离及培养与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对12例终末期肾衰病人在采用不同透析膜血透时,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中白细胞介素13(IL-13)的水平进行观察。发现血透前IL-13与正常对照无明显差异,而血透后IL-13水平明显降低,但不同透析膜对IL-13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提示在终末期肾衰病人的血透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3 血液透析 肾功能衰竭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