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效果的多中心回顾性研究
1
作者 尹俊洋 宗启言 +8 位作者 吴达 吕朋华 丁鸭锁 刘艳 邵祥忠 丁桂兵 程言博 曹洁 彭亚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8-177,共10页
目的评估国产RECO取栓支架在真实世界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江苏省8家卒中中心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使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治疗的颅内血管闭塞所致AIS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 目的评估国产RECO取栓支架在真实世界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江苏省8家卒中中心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使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治疗的颅内血管闭塞所致AIS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基线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急性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责任闭塞血管及其所在位置(前循环、后循环)、是否为醒后卒中、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冠心病、外周动脉疾病)、吸烟、饮酒。收集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包括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至动脉穿刺时间、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术前是否静脉溶栓、是否全身麻醉、术中是否结合抽吸取栓、取栓次数、是否首次再通[1次支架取栓即实现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3级]、术中是否采取补救治疗[包括应用其他支架取栓、动脉内尿激酶溶栓、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急诊血管成形术(单纯支架置入术、单纯球囊扩张、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术中是否使用球囊导引导管及出院时NIHSS评分。有效性指标包括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mTICI分级≥2b级)、术后即刻血管完全再通(mTICI分级3级)和术后90 d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安全性指标包括术后24 h内症状性颅内出血(sICH)、与器械相关的术中并发症(血栓逃逸、医源性夹层、手术部位出血)和术后90 d内全因死亡。根据责任闭塞血管所在位置将所有患者分为前循环闭塞组和后循环闭塞组,对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应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行机械取栓治疗的颅内血管闭塞所致AIS患者366例,平均(69±11)岁,80岁及以上患者54例(14.8%),男221例(60.4%),前循环闭塞组296例,后循环闭塞组70例。(1)337例(92.1%)患者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282例(77.0%)患者术后即刻血管完全再通,平均取栓(1.9±1.0)次,141例(38.5%)患者实现了首次再通;9例(2.5%)患者术中使用了其他支架,65例(17.8%)患者行急诊血管成形术,术后24 h内sICH发生率为10.9%(40/366),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为53.6%(196/366),术后90 d内全因死亡患者比例为23.0%(84/366),器械相关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为3.6%(13/366);中位动脉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为75(52,110)min,中位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为370(280,488)min。(2)前、后循环闭塞组患者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分别为55.1%(163/296)和47.1%(33/70),术后即刻血管成功再通率分别为93.2%(276/296)和87.1%(61/70),术后即刻血管完全再通率分别为79.1%(234/296)和68.6%(48/70),术后24 h内sICH发生率分别为12.2%(36/296)和5.7%(4/70),器械相关术中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7%(11/296)和2.9%(2/70),术后90 d内全因死亡患者比例分别为21.6%(64/296)和28.6%(20/70),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国产RECO取栓支架治疗颅内血管闭塞所致AIS可有效、安全实现血管再通。本研究结果尚需前瞻性对照研究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多中心研究 RECO支架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胚神经干细胞及人脐血干细胞治疗大鼠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潘凤华 丁新生 +4 位作者 丁海霞 王辉 张炜民 邓小萱 姚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08-1513,共6页
目的:观察人胚神经干细胞(hNSCs)、人脐血干细胞(hUCBCs)治疗脑缺血大鼠的效果及其在缺血大鼠脑内的增殖、分化情况。方法:从自然流产的孕10~13周的人胚脑组织中分离、培养hNSCs;采集足月新生儿脐带血60~100ml,分离出其中的单个核细胞... 目的:观察人胚神经干细胞(hNSCs)、人脐血干细胞(hUCBCs)治疗脑缺血大鼠的效果及其在缺血大鼠脑内的增殖、分化情况。方法:从自然流产的孕10~13周的人胚脑组织中分离、培养hNSCs;采集足月新生儿脐带血60~100ml,分离出其中的单个核细胞;治疗前hNSCs、hUCBCs均经5-溴脱氧嘧啶尿苷(BrdU)标记48h。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模型,1天后经尾静脉注射未分化的hNSCs、hUCBCs至脑缺血大鼠体内,对治疗后大鼠进行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SS),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hNSCs、hUCBCs的存活、迁移、分化状况。结果:从人胚脑中成功培养出hNSCs,培养条件下呈悬浮状态生长,形成神经球;hUCBCs在体外也具有增殖能力。两治疗组大鼠均自治疗后21天起其NS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治疗组间比较各时间点NSS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14、21、28、35天脑组织切片中均可见BrdU染色阳性细胞,缺血侧明显多于对侧(P<0.05),治疗后21、28、35天明显多于治疗后14天(P<0.05);hNSCs组BrdU染色阳性细胞数多于hUCBCs组(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脑组织切片中均可见nestin染色阳性细胞;在BrdU阳性细胞群中,hNSCs组73.8%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染色阳性细胞,16.7%为2,3-环核苷酸磷酸二脂酶(CNPase)染色阳性细胞,9.5%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阳性细胞;hUCBCs组74.5%为GFAP染色阳性细胞,15.4%为CNPase染色阳性细胞,10.1%为NSE染色阳性细胞;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NSCs、hUCBCs均具有多分化潜能,受缺血部位微环境信号的影响分化成3种主要类型的神经细胞;静脉注射hNSCs、hUCBCs能有效改善脑梗死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除了hNSCs外,hUCBCs也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可能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神经干细胞 人脐血干细胞 脑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Bell面瘫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陆倩羚 戴昕妤 +6 位作者 葛瑶琪 戴瑛 孙高慧 陈玉山 高志强 李云涛 张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37-1440,1454,共5页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GM1)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早期治疗Bell面瘫的临床疗效和短期预后。方法 :回顾比较分析2009年1月—2015年9月219例Bell面瘫病例,其中...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GM1)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早期治疗Bell面瘫的临床疗效和短期预后。方法 :回顾比较分析2009年1月—2015年9月219例Bell面瘫病例,其中GM1联合NGF组58例,GM1组55例,NGF组51例,未用特殊营养神经药物的基础组55例。所有病例基础治疗相同。通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House-Brackmann分级、Sunny Brook综合评分,评价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结果:GM1联合NGF组在治疗后2、4周的House-Brackmann分级及Sunny Brook评分均明显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M1联合NGF组在治疗后4周的痊愈率(91.4%)明显高于GM1组(74.5%)、NGF组(78.4%)及基础组(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M1联合NGF早期治疗Bell面瘫,在面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和改善短期预后方面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 鼠神经生长因子 BELL面瘫 短期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网络重塑促进脑卒中后功能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4
作者 孙妍玉 吴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77-581,共5页
脑卒中是成人因病致残的主要诱因,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脑卒中后运动相关神经网络重塑介导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解析运动相关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重构。实验动物环境丰富化作为公认的促进卒中后功... 脑卒中是成人因病致残的主要诱因,促进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至关重要。脑卒中后运动相关神经网络重塑介导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功能磁共振成像可以解析运动相关神经网络的结构和功能重构。实验动物环境丰富化作为公认的促进卒中后功能修复的范式,可以用来揭示运动相关神经网络重塑的分子机制。本文主要对脑梗死后神经网络重塑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神经网络重塑 功能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抗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高志强 张鹏 +7 位作者 戴瑛 高俊风 贾鹏 孙高慧 段磊 刘玮 白光芳 李云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152-1154,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抗栓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发病在48 h内、未经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4~20分)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用药方案... 目的:探讨联合抗栓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发病在48 h内、未经溶栓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4~20分)12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NIHS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用药方案为阿司匹林+阿加曲班+依达拉奉,对照组治疗方案为阿司匹林+三七总皂苷+依达拉奉。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4 h、48 h、7 d的NIHSS评分,治疗前后CT对比有无出血转化,治疗后90 d生活自理能力m RS评分。结果:两组均未发生出血转化,未发生死亡。治疗组48 h、7 d时NIHSS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90 d时m RS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抗栓治疗的早期效果优于单纯抗血小板治疗,能阻止脑梗死急性期的病情进展,其安全性和单纯抗血小板治疗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抗血小板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内再生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8
6
作者 雷晓婷 刘兴波 +3 位作者 王红星 徐冬晨 王彤 丁新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9-434,共6页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以及脊髓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诱导轴突分化因子Slit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规律,研究康复训练对损伤后脊髓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10个实...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以及脊髓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诱导轴突分化因子Slit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规律,研究康复训练对损伤后脊髓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10个实验组和4个对照组,每组5只。以改良Allen’s撞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从损伤后7天起,实验组分别进行1~4周活动平板训练,对照组不训练。训练结束时(即损伤后14、21、28、35天)分别进行运动功能评估,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结合图像平均光密度分析观察大鼠脊髓内BDNF、Slit2以及GFAP的表达。结果:各不同训练时程后,大鼠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改善(P<0.05);训练后,大鼠脊髓内BDNF以及Slit2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GFAP的表达高峰延迟。结论:康复训练可能通过上调脊髓内BDNF和Slit2的表达水平,延迟星型胶质细胞的增生,使脊髓内神经元再生微环境朝有利方向变化来促进神经通路重建,改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 神经再生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SLI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对沙土鼠脑缺血后细胞凋亡及Bcl-2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戴瑛 丁新生 +2 位作者 吴祖舜 高俊凤 冯美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02-604,608,共4页
目的:探讨沙土鼠短暂脑缺血后海马区细胞凋亡与Bcl鄄2表达的改变及尼莫地平的影响。方法:52只健康沙土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n=12),尼莫地平组(n=20),对照组(n=20)。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成全脑缺血模型。尼莫地平组及对照组均夹闭... 目的:探讨沙土鼠短暂脑缺血后海马区细胞凋亡与Bcl鄄2表达的改变及尼莫地平的影响。方法:52只健康沙土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n=12),尼莫地平组(n=20),对照组(n=20)。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制成全脑缺血模型。尼莫地平组及对照组均夹闭双侧颈总动脉5min,随即分别予尼莫地平注射液(1mg/kg)及等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组分别于再灌注24、48、72、168h断头取脑,海马石蜡切片,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测定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阳性数及免疫组化法测定Bcl鄄2反应强度。结果:对照组72h见大量凋亡细胞;Bcl鄄2在72h表达最强,168h明显减少。尼莫地平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Bcl鄄2在24、48、72、168h均有较强表达(P<0.01)。结论:尼莫地平可显著减少沙土鼠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的发生,并可增强Bcl鄄2的表达;脑缺血后及时应用尼莫地平治疗具有明显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细胞凋亡 Bcl—2 尼莫地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栓取出物病理成分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吴岩峰 丁桂兵 +3 位作者 陈亮 刘梅 刘庆萍 吴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血栓取出物的病理成分,并探讨其与实验室检查、手术操作、预后等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2018年8月—2019年12月连续入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登记系统的70例接受机械取栓的急性缺血性脑... 目的: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机械取栓患者血栓取出物的病理成分,并探讨其与实验室检查、手术操作、预后等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2018年8月—2019年12月连续入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登记系统的70例接受机械取栓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方法半定量分析血栓取出物的红细胞、白细胞、纤维蛋白、血小板成分。根据红细胞及纤维蛋白(含血小板)的含量将患者分为红细胞富集组(红细胞含量≥50%)和纤维蛋白富集组(红细胞含量<50%)。比较两组之间实验室检查、手术操作、预后等差异。结果:7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49例取得了血栓组织,血栓部位包括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红细胞富集组30例,纤维蛋白富集组19例。两组间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房颤病史、是否静脉溶栓、入院到静脉溶栓时间、入院到穿刺时间、取栓术后改良脑梗死溶栓(modified thrombolysis in cerebral infarction,mTICI)分级、90 d良好预后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卒中Org10172治疗试验(the trial of Org 10172 in acute stroke treatment,TOAST)分型显示两组间心源性栓塞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富集组的穿刺到复流的时间[(68.42±29.99)min vs.(87.07±37.29)min,P=0.04]、取栓次数(1.63次vs.2.20次,P=0.04)低于红细胞富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纤维蛋白富集组首次使用抽吸联合支架取栓技术的比例高于红细胞富集组(84.21%vs.56.67%,P=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成分可能影响取栓策略,纤维蛋白富集血栓与首次使用支架联合中间导管取栓有关,并且与穿刺到复流时间、操作次数减少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栓 病理成分 机械取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60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丁桂兵 潘凤华 +1 位作者 刘庆萍 王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将发病72h内的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尿激酶每天20万U联合银杏叶提取物20ml(70mg)静脉滴注,连用10日,后改...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方法:将发病72h内的入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尿激酶每天20万U联合银杏叶提取物20ml(70mg)静脉滴注,连用10日,后改为阿斯匹林100mg/天;对照组采用血塞通400mg静脉滴注同时口服阿斯匹林200mg/天,10天后改为阿斯匹林100mg/天。两组患者均同时应用钾镁液及对症支持治疗。结果:治疗组自治疗后7天起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91.7%,与对照组73.3%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均有所下降,尤以血液粘稠度和纤维蛋白原下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均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银杏叶提取物静脉滴注治疗发病72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简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尿激酶 银杏叶提取物 静脉溶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核因子-κB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高俊凤 丁新生 +1 位作者 吴祖舜 冯美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479-480,499,F002,共4页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在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方法: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海马区NF-κBP65亚单位的水平...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factor-κB,NF-κB)在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方法: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海马区NF-κBP65亚单位的水平通过免疫组化来测定,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缺血侧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P65亚单位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给予纳洛酮处理后,P65的表达减弱(P<0.01)。缺血再灌注组缺血侧海马区许多神经元有凋亡现象,缺血再灌注纳洛酮组凋亡神经元减少,假手术组未见凋亡神经元。结论:短暂的脑缺血可导致海马区NF-κB的表达增加,凋亡神经元增多。海马区NF-κB的激活与神经元的凋亡相关,纳洛酮可抑制海马区NF-κB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 核因子-KB 纳洛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在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31
11
作者 戴兴珍 吴桂梅 陶连珊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1年第8期725-726,共2页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在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中的作用。方法 78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训练组(n=39)和对照组(n=39)。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训练组早期增加吞咽功能训练。结果 训练组仅有10例发生SAP(25.6%),低于对照... 目的探讨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在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中的作用。方法 78例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训练组(n=39)和对照组(n=39)。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训练组早期增加吞咽功能训练。结果 训练组仅有10例发生SAP(25.6%),低于对照组发生率(46.2%)(χ2=3.57,P<0.05)。结论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是预防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重要护理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相关性肺炎 吞咽功能训练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组织型抑制剂1水平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5
12
作者 刘庆萍 吴岩峰 王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70-1574,共5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260例,应用高分辨超声测量...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etalloproteinase-9,MMP-9)及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与老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脑梗死患者260例,应用高分辨超声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ted thickness,IMT)及斑块情况。患者分为4组:IMT正常组(24例)、IMT增厚组(62例)、稳定性斑块组(110例)和不稳定性斑块组(64例)。测定血清生化指标、MMP-9、TIMP-1水平并行组间比较。结果:IMT正常组、IMT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血清MMP-9、TIMP-1水平依次增高,不稳定性斑块组MMP-9/TIMP-1比值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1)。以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为因变量,与其相关的因素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形成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收缩压、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lgMMP-9呈正相关。以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为因变量,与其相关的因素为自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与BMI、TG、lgMMP-9呈正相关。结论: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水平、TIMP-1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及其稳定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1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例银杏叶提取物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凤华 王辉 +1 位作者 丁桂兵 刘庆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23-225,共3页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VBI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酶...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VBI患者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采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脉络宁注射液治疗,疗程均为14天。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血纤维蛋白原(Fbg)、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所示血流速度的变化。结果:治疗14天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69.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组红细胞压积、血浆黏度、Fbg、胆固醇及甘油三脂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T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P均<0.05)。TCD显示治疗组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收缩期平均血流速度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明显增快(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治疗VBI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银杏叶提取物 血液流变学 经颅多普勒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Caspase-3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高俊凤 丁新生 吴祖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Caspase-3在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方法: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左侧MCAO1h,再灌注23h后处死,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纳洛酮组... 目的:探讨Caspase-3在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神经元中的表达及纳洛酮的影响。方法:用插线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cerebralartery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左侧MCAO1h,再灌注23h后处死,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纳洛酮组给予纳洛酮,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通过免疫组化来测定;缺血侧海马区凋亡细胞数采用TUNEL法测定。结果:对照组、纳洛酮组、假手术组缺血侧海马区平均密度值分别为0.130±0.012、0.062±0.004、0.053±0.006。对照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强(P<0.01),给予纳洛酮处理后,Caspase-3的表达减弱(P<0.01)。对照组缺血侧海马区许多神经元有凋亡现象,纳洛酮组凋亡神经元减少,假手术组偶见凋亡神经元。结论:短暂的脑缺血可导致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增加,凋亡神经元增多。海马区Caspase-3的激活与神经元的凋亡相关,纳洛酮可抑制海马区Caspase-3的表达,减少神经元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CASPASE-3 纳洛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室预注射Wortmannin对沙土鼠海马缺血耐受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冯美江 丁新生 吴祖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5-76,79,共3页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I-3K)与沙土鼠海马缺血耐受的关系。方法:沙土鼠24只,随机分为A(2min缺血组)、B(5min缺血组)、C(2min缺血+5min缺血组)、D(假手术组)、E(脑室预注射PBS组)、F(脑室预注射Wortmannin组)6组,每组4只。TU...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I-3K)与沙土鼠海马缺血耐受的关系。方法:沙土鼠24只,随机分为A(2min缺血组)、B(5min缺血组)、C(2min缺血+5min缺血组)、D(假手术组)、E(脑室预注射PBS组)、F(脑室预注射Wortmannin组)6组,每组4只。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锥体细胞凋亡。结果:B组锥体细胞凋亡数较A、C、E3组显著增多,F组凋亡细胞数较C组明显增多。D组未见明显凋亡细胞。结论:脑室预注射Wortmannin可抑制海马CA1区的缺血耐受现象,PI-3K可能参与介导了沙土鼠海马缺血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 WORTMANNIN 缺血耐受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俊凤 吴祖舜 +1 位作者 王小冬 周荣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6-347,共2页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0 (GMP 140 )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GMP 140的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GMP 140的含量为 (6 8.33± 6 .46 ) g/L ,显著高...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 140 (GMP 140 )含量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浆GMP 140的含量。结果 :脑梗死组血浆GMP 140的含量为 (6 8.33± 6 .46 ) g/L ,显著高于对照组 (4 .6 7± 3.84)g/L(P <0 .0 5 )。结论 :血浆GMP 140含量的测定为血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提供了指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小板 颗粒膜蛋白140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细胞性筋膜炎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附1例报告) 被引量:3
17
作者 潘凤华 王辉 张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7-398,共2页
嗜酸细胞性筋膜炎(eosinophilic fasciitis,EF)是近20余年来新认识的疾病,属于炎性肌病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以局限性皮肤受累尤其是皮下筋膜增厚伴嗜酸细胞增高为特征的疾病。现报告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EF。
关键词 嗜酸细胞性筋膜炎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itx3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易感性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吴晋 潘凤华 鲁翔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050-1053,共4页
目的探讨Pitx3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江苏地区汉族的215例PD患者作为PD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25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多重连接酶链反应方法,检测2组Pitx3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81983和rs375854... 目的探讨Pitx3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江苏地区汉族的215例PD患者作为PD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250例作为对照组,利用多重连接酶链反应方法,检测2组Pitx3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2281983和rs3758549基因分布,分析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单倍型与PD易感性的关系。结果PD组与对照组Pitx3基因SNP位点rs2281983的CC、CT和TT基因型(6.5%VS7.2%,42.3%vs41.2%,51.2%vs 51.6%,χ2=0.274,P=0.717)和等位基因频率(χ2=0.159,P=0.423)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D组与对照组rs3758549的CC、CT和TT基因型(57.8%us66.4%,34.4%vs29.2%,7.9%vs54.4%,χ2=9.144,P=0.023)和等位基因频率(χ2=10.138,P=0.011)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Pitx3基因C-C、C-T单倍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PD组T-T单倍型增加PD易感性(OR=1.299,95%CI:1.003-1.863,P=0.048)。结论江苏地区汉族人群中,Pitx3基因的rs3758549位点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与PD易感性之间有显著关联性,Pitx3基因的单倍型TT可能与PD易感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多态性 单核苷酸 基因型 等位基因 基因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后凋亡相关基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9
作者 龚洁 戴瑛 丁新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4-86,共3页
关键词 脑缺血 凋亡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抗心磷脂抗体、D-二聚体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吴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595-1597,共3页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D-二聚体(D-Dimer)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清晨空腹血清中ACA、D-Dimer的含量进行检测,并与135例正常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AC... 目的:探讨抗心磷脂抗体(ACA)、D-二聚体(D-Dimer)与急性脑梗死(ACI)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1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清晨空腹血清中ACA、D-Dimer的含量进行检测,并与135例正常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的ACA阳性率远较正常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1);ACA阳性组D-Dimer含量显著高于ACA阴性组;脑梗死患者病情越重,血清IgG-ACA阳性率越高,D-Dimer含量也越高;随时间变化,ACA阳性率逐渐减少,第1周与第2、第3、第4周ACA相比较(P<0.01);ACA阳性与50岁(含50岁)以下脑梗死患者关系密切。结论:血清中ACA、D-Dimer动态变化对急性脑梗死的预后判断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磷脂抗体 D-二聚体 急性脑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