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泪小管断裂术中发现左眼下睑(单泪点)双泪小管1例
1
作者 季凌 薛信君 张晓俊 《临床眼科杂志》 2025年第2期182-183,共2页
患者男性,25岁。因左眼被树枝砸伤后流血不止5 h余于2022年7月10日入院,初步诊断:左眼下泪小管断裂、左眼下眼睑裂伤。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相关眼病及其他既往病史。入院查体:全身情况尚可,头颅胸腹部未见明显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 患者男性,25岁。因左眼被树枝砸伤后流血不止5 h余于2022年7月10日入院,初步诊断:左眼下泪小管断裂、左眼下眼睑裂伤。患者既往体健,否认相关眼病及其他既往病史。入院查体:全身情况尚可,头颅胸腹部未见明显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6,左眼睑肿胀明显,下睑轻度外翻,下睑近内眦部可见一长约4 cm斜行全层眼睑裂伤,创缘不整,伴渗血渗液,球结膜下大片出血、结膜水肿明显,角膜透明,前房清,瞳孔圆,直径约3 mm×3 mm,对光反应灵敏,虹膜纹理清,晶状体透明,眼底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眼下睑 男性 泪小管断裂术 眼睑裂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泪小管置管治疗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泪囊炎 被引量:8
2
作者 薛信君 张晓俊 +1 位作者 刘锦 李苏梅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4年第7期1340-1341,共2页
目的:探讨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泪囊炎患者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泪小管置管术的手术疗效。方法: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泪囊炎患者27例,给予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小管置管,泪小管阻塞采用泪道内窥镜下激光泪道探通术,环形置管。结... 目的:探讨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泪囊炎患者经鼻内镜鼻腔泪囊吻合术联合泪小管置管术的手术疗效。方法:伴有泪小管阻塞的泪囊炎患者27例,给予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小管置管,泪小管阻塞采用泪道内窥镜下激光泪道探通术,环形置管。结果:患者2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见手术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6mo,治愈25例,有效2例,无效0例。治愈率为93%。结论: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联合泪小管置管治疗泪囊炎合并泪小管阻塞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恢复快,远期疗效确切,避免分次手术等优点,值得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阻塞 泪囊炎 鼻内镜 泪囊鼻腔吻合术 泪小管置管 泪道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通道双套环引导治疗泪道阻塞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刘锦 薛信君 +1 位作者 袁鹂 张晓俊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8期1461-1463,共3页
目的:探讨三通道双套环引导治疗泪道阻塞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同部位的泪道阻塞患者50例54眼,在三通道泪道内窥镜下采用激光或微型环钻清除泪道阻塞,配合使用我科独创的双套环技术引导置管,3-6mo后拔管,术后随访3-6mo,观... 目的:探讨三通道双套环引导治疗泪道阻塞的方法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不同部位的泪道阻塞患者50例54眼,在三通道泪道内窥镜下采用激光或微型环钻清除泪道阻塞,配合使用我科独创的双套环技术引导置管,3-6mo后拔管,术后随访3-6mo,观察疗效。结果:选取54眼中47眼治愈,无溢泪,泪道冲洗通畅;5眼有效,轻微溢泪,泪道冲洗通而不畅;2眼无效,仍溢泪,泪道冲洗不通。总有效率达96%。结论:三通道双套环引导治疗泪道阻塞较传统手术方法上有了跨时代的改变,创伤小,避免了假道形成,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大大提高了泪道阻塞手术的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通道 双套环 泪道内窥镜 泪道阻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方法的改良及规范化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4
作者 杨代慧 娄斌 顾行慧 《临床眼科杂志》 2011年第4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方法的改良、临床疗效及其规范化方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7年9月至201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对122例(122只眼)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在显微镜下直视法应用探通导引针,置入硅胶管治疗,留... 目的探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方法的改良、临床疗效及其规范化方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2007年9月至2010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对122例(122只眼)外伤性泪小管断裂患者,在显微镜下直视法应用探通导引针,置入硅胶管治疗,留管3~6个月,拔管后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 122只眼均顺利拔管,其中71.31%(87/122)治愈,即无流泪,泪道冲洗通畅,泪道内镜下见泪道管腔清晰;18.85%(23/122)好转,即轻微流泪,泪道冲洗通,但不畅,泪道内镜下见泪道管腔少许瘢痕增生和管道狭窄;9.84%(12/122)无效,即仍流泪,泪道冲洗不通,泪道内镜下见管腔瘢痕阻塞。该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0.16%(110/122)。结论应用改良式吻合手术方法的规范化方案诊治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可大大提高临床疗效,且微创和操作简便,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小管断裂 吻合术 规范化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道内窥镜直视下环钻术联合硅胶管植入治疗鼻泪管阻塞 被引量:7
5
作者 袁鹂 张晓俊 沈素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2期930-931,934,共3页
目的观察在泪道内窥镜下环钻术联合硅胶管植入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11月收治的47例(62眼)鼻泪管阻塞患者,应用微型三通道泪道内窥镜检查,直视下动态观察泪道黏膜及狭窄部位,以环钻解除阻塞,并逆行植入硅胶管,术后1... 目的观察在泪道内窥镜下环钻术联合硅胶管植入治疗鼻泪管阻塞的疗效。方法选择2007年2月至11月收治的47例(62眼)鼻泪管阻塞患者,应用微型三通道泪道内窥镜检查,直视下动态观察泪道黏膜及狭窄部位,以环钻解除阻塞,并逆行植入硅胶管,术后1~3个月后拔管,随访半年,以泪道内窥镜观察泪道通畅情况。结果47例(62眼)治疗后,治愈59眼,治愈率达95.1;好转2眼(3.2);无效1眼(1.6)。结论泪道内窥镜直接观察泪道细小病变,并进行环钻术治疗,避免了手术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及假道形成,可直接作用于已狭窄阻塞的鼻泪管,恢复鼻泪管的生理结构,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 鼻泪管阻塞 微型环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体液免疫的变化(英文)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舒 陈银 +1 位作者 张磷 朱丹宁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1999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ECCE+IOL)术后体液免疫反应的变化以及全身应用地塞米松对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行标准ECCE+IOL术),第1组术后全身应用地塞米松,第2组全身不用地塞... 目的:观察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ECCE+IOL)术后体液免疫反应的变化以及全身应用地塞米松对该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二组(行标准ECCE+IOL术),第1组术后全身应用地塞米松,第2组全身不用地塞米松。分别对其手术前后血清IgG、IgM、IgA、CH50、C3、C4含量的改变、以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血沉、抗“O”、C反应蛋白进行测定,并观察临床指标——睫状充血、房水混浊程度的变化。结果:第2组病人术后血清IgG、IgM升高,补体CH50、C3、C4含量降低,而血清特异性晶体蛋白抗体水平升高。第1组病人IgG、IgM、IgA则无变化,CH50、C4含量升高,临床体征明显较第2组轻。结论:ECCE+IOL可引起体液免疫的明显改变,地塞米松对该反应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人工晶体 免疫球蛋白 补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房角分离术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 被引量:9
7
作者 袁鹂 张晓俊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1期77-77,共1页
关键词 青光眼 白内障 房角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粘弹剂与缩瞳剂 被引量:5
8
作者 张舒 陈银 《眼科新进展》 CAS 1998年第4期209-210,共2页
目的观察粘弹剂与缩瞳剂对ECCE+IOL术后角膜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术中是否注入粘弹剂截囊以及是否使用缩瞳剂,术毕前是否冲吸,将100只眼分为6组,并将术后角膜的变化根据裂隙灯检查分为4级。结果经X2检验,用粘弹剂截囊与注水截囊两... 目的观察粘弹剂与缩瞳剂对ECCE+IOL术后角膜反应的影响。方法根据术中是否注入粘弹剂截囊以及是否使用缩瞳剂,术毕前是否冲吸,将100只眼分为6组,并将术后角膜的变化根据裂隙灯检查分为4级。结果经X2检验,用粘弹剂截囊与注水截囊两组间临床表现差异有显著性(P<0.05),缩瞳后冲吸与未冲吸组之间均有显著差异,而未缩瞳组与缩瞳后冲吸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应提倡注入粘弹剂截囊,使用毛果芸香碱缩瞳后应将其灌洗出前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植入术 白内障 粘弹剂 缩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前房深浅对角膜曲率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舒 袁鹂 李苏梅 《临床眼科杂志》 2006年第5期418-420,共3页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改变前房压力、形成不同深度的前房,对术后角膜曲率变化的影响。方法36例(40只眼)白内障患者,采用上方3mm巩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术,扩大至5.5mm后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然后根据后继处理方式的不同将上...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改变前房压力、形成不同深度的前房,对术后角膜曲率变化的影响。方法36例(40只眼)白内障患者,采用上方3mm巩膜隧道切口行超声乳化术,扩大至5.5mm后植入PMMA硬性人工晶状体。然后根据后继处理方式的不同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9例(20只眼),用虹膜恢复器轻压切口下唇,待房水放出、前房变浅后,再将切口上唇由角膜向巩膜方向按摩,其余处理为:将结膜瓣复位,球下注射庆大霉素、地塞米松,术毕;B组17例(20只眼),使前房维持在正常或略深的状态下,一边注水的同时一边抽出注吸头,其余处理同A组。结果术后1周A组有13只眼(65%)视力≥0.5,而B组仅有6只眼(30%)视力≥0.5,提示A组患者视力恢复好于B组(P<0.05,χ2检验)。同时,90°轴向角膜曲率改变程度,两组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配对t检验),其中A组与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显示角膜曲率半径明显增加(P<0.05)。180°轴向角膜曲率两组间比较、两组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术后1月,90°、180°轴向角膜曲率组间比较、两组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此时,A组有14只眼(70%)视力好于0.5,高于B组的11只眼(55%)。结论手术结束前减少灌注使前房变浅、降低眼压并整复切口,有助于使切口两唇恢复到原始位置,由自然生成的房水将前房恢复,从而减少手术引起角膜曲率改变,减少手术后散光,可使手术眼视力获得较快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超声乳化 角膜曲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白内障体液转移免疫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舒 谭长强 +2 位作者 罗炎 张晓俊 柯秀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4期254-256,共3页
目的 探讨体液转移免疫是否能造成自身免疫性白内障(autoimmune cataract,AIC)。方法 分别采用α、β晶状体蛋白抗原所致的AIC模型动物的血清和空白对照动物血清进行转移免疫;对被动免疫动物行裂隙灯观察,晶状体调节力检查和病理切片观... 目的 探讨体液转移免疫是否能造成自身免疫性白内障(autoimmune cataract,AIC)。方法 分别采用α、β晶状体蛋白抗原所致的AIC模型动物的血清和空白对照动物血清进行转移免疫;对被动免疫动物行裂隙灯观察,晶状体调节力检查和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针对α、β晶状体蛋白抗原的被动免疫组白内障样改变出现率分别为18.75%、31.25%,β晶状体蛋白抗原被动免疫组的晶状体调节力与免疫前比较有下降(P<0.05)。结论 依据Witskey法则,进一步证实了AIC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体液免疫在AIC发病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晶状体β蛋白抗原的致病作用可能更为重要,从而为进一步探索老年性白内障病因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自身免疫 转移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取出角膜金属异物和锈环的改良方法(英文)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舒 曹国凡 刘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2期2180-2183,共4页
目的:比较用两种方法取出角膜金属异物和锈环的效果。方法:将40例门诊角膜金属异物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20例)采用注射针头配合镊子取出异物和锈环;第2组(20例)采用注射针头取出异物和锈环。将两组间操作时间长短、患者疼痛程度、角膜... 目的:比较用两种方法取出角膜金属异物和锈环的效果。方法:将40例门诊角膜金属异物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20例)采用注射针头配合镊子取出异物和锈环;第2组(20例)采用注射针头取出异物和锈环。将两组间操作时间长短、患者疼痛程度、角膜上皮损伤修复时间和取出锈环的完整性进行比较。结果:第1组患者的角膜锈环经过一至两次尝试后完整取出;而在第2组中,锈环往往破碎成数块之后才能全部取出。第1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较第2组短1.9min(37.3%)(P<0.001)。第1组患者术中和术后1d的疼痛评分也明显低于第2组。第1组患者80%的眼术后1d角膜上皮细胞已修复,荧光染色呈阴性;而在第2组,同期只有55%的眼角膜荧光染色呈阴性。结论:第1组取出角膜金属异物和锈环所采用的方法较第2组的传统方法更容易操作且疗效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角膜金属异物 锈环 取出 上皮愈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彩色图形视觉电生理改变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袁鹂 高燕 罗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4期282-283,共2页
目的 探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彩色图形视网膜电图 (CP- E RG)、彩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CP- VEP)的改变特征。方法 采用电生理方法记录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患者在白 /黑、红 /黑、蓝 /黑翻转图形刺激下的 CP- ERG、CP- ... 目的 探讨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彩色图形视网膜电图 (CP- E RG)、彩色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CP- VEP)的改变特征。方法 采用电生理方法记录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患者在白 /黑、红 /黑、蓝 /黑翻转图形刺激下的 CP- ERG、CP- VEP。结果 (1) POAG组 CP- ERG的 b波幅值下降 ,潜伏期延长 ;CP- VEP的 P1 0 0 波幅值下降 ,潜伏期延长 ;(2 ) POAG组 CP- ERG和 CP- VEP的异常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3) POAG组CP- ERG和 (或 ) CP- VEP显著高于对照组及 POAG组白 /黑刺激下的异常发生率。结论 CP- ERG和 CP- VEP是检测早期 POAG视网膜功能改变的有效方法 ,其联合应用更有助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角型青光眼 彩色图象翻转 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护理对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庆宁 孔亚兰 蒋学美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4期669-670,共2页
超声乳化联合植入人工晶体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已应用于白内障治疗。该技术使白内障患者住院周期缩短(仅需2~3d),故患者术后的家庭治疗和护理就显得相当重要。由于超声乳化技术知识尚未普及,少数患者因为家庭护理的的失误或者不... 超声乳化联合植入人工晶体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已应用于白内障治疗。该技术使白内障患者住院周期缩短(仅需2~3d),故患者术后的家庭治疗和护理就显得相当重要。由于超声乳化技术知识尚未普及,少数患者因为家庭护理的的失误或者不当影响了手术效果,甚至有少数患者致盲。本文回顾性分析家庭护理对此类手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期提高对家庭护理在此类疾病中重要性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 术后患者 家庭护理 生活质量 超声乳化技术 家庭治疗 人工晶体术 白内障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老人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舒 陈银 《临床眼科杂志》 1996年第1期17-17,共1页
本组19例(20眼),男性13例,女性6例,年龄75~85岁,平均年龄77岁.右眼10例,左眼8例,双眼1例.术前检查均无眼部禁忌症.全身情况:术前有高血压9例,占47.3%;
关键词 人工晶体 后房型 植入术 老年人 眼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视觉电生理改变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燕 袁鹂 《眼科新进展》 CAS 2000年第5期328-330,共3页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视觉电生理改变。方法 对 2 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 5 6只眼 VEP、ERG的改变进行观察。结果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视觉电生理有异常改变 ,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无眼底改变患者 ,已出现 VEP N75 波潜伏期...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视觉电生理改变。方法 对 2 8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 5 6只眼 VEP、ERG的改变进行观察。结果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视觉电生理有异常改变 ,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无眼底改变患者 ,已出现 VEP N75 波潜伏期显著改变 (P<0 .0 5 ) ,ERG b波潜伏期亦有显著改变 (P<0 .0 5 )。结论 提示视觉电生理检查作为客观的视觉功能检查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视觉诱发电位 视网膜电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身免疫性白内障的晶状体代谢与生理改变研究
16
作者 张舒 谭长强 +2 位作者 罗炎 张晓俊 柯秀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3年第8期577-579,共3页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白内障 (AIC)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方法 :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以及晶状体生理功能检查 ,观察AIC模型动物晶状体生理功能与组织内主要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 :晶状体组织内Na+ K+ ATP酶活性降低与晶状体调节力下降... 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性白内障 (AIC)的病理生理学机制。 方法 :采用酶组织化学方法以及晶状体生理功能检查 ,观察AIC模型动物晶状体生理功能与组织内主要酶活性的变化。 结果 :晶状体组织内Na+ K+ ATP酶活性降低与晶状体调节力下降、裂隙灯下显微镜混浊改变之间存在着相关性。 结论 :自身免疫性晶状体损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自身免疫 酶组织化学 病理生理学 晶状体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切口改良翼状胬肉手术的优势(英文)
17
作者 张舒 王涛 +1 位作者 曹国凡 刘锦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5年第9期1507-1511,共5页
目的:研究小切口改良翼状胬肉手术较传统手术方式的优势。方法:将40例原发翼状胬肉病例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每组20例):第一组为小切口组,手术先在翼状胬肉体部切一小口,经其分离结膜与结膜下的变性筋膜组织;而第二组则先用刀片将翼状胬... 目的:研究小切口改良翼状胬肉手术较传统手术方式的优势。方法:将40例原发翼状胬肉病例按手术方式分为2组(每组20例):第一组为小切口组,手术先在翼状胬肉体部切一小口,经其分离结膜与结膜下的变性筋膜组织;而第二组则先用刀片将翼状胬肉头部从角膜分离,然后再分离结膜与结膜下的变性筋膜组织。第一组分离翼状胬肉头部时采用类似角膜瓣成型的方法,用镊子钝性分离而不是用刀片。分别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疼痛程度和创面愈合,进行比较。结果:第一组平均手术时间较第二组缩短了7.72min(48.9%,P<0.001)。手术后1,2d第一组的疼痛程度和创面愈合均好于第二组(P<0.001)。另外,第一组的手术可由一名医生完成,而第二组则由两名医生完成。结论:小切口翼状胬肉手术较传统手术方式更容易操作,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小切口 手术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水流冲洗预防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后角膜上皮植入
18
作者 薛信君 张晓俊 +1 位作者 刘锦 李苏梅 《临床眼科杂志》 2015年第6期528-530,共3页
目的分析准分子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连续水流冲洗对于预防术后发生角膜上皮植入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行LASIK手术病例1548例(3025只眼),术中激光发射后行连续水流冲洗角膜瓣及基质床面,复位角膜瓣。结... 目的分析准分子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连续水流冲洗对于预防术后发生角膜上皮植入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7月至2014年12月行LASIK手术病例1548例(3025只眼),术中激光发射后行连续水流冲洗角膜瓣及基质床面,复位角膜瓣。结果所有术后病例随访至少6个月,无一例发生角膜瓣下上皮植入。结论连续水流冲洗是防止LASIK术后发生角膜上皮植入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水流 准分子激光 角膜上皮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泪道置管防脱落盘的临床应用
19
作者 张雅冰 张晓俊 薛信君 《临床眼科杂志》 2022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分析泪道置管防脱落盘是否可以解决泪道置管从内眦处脱出、拔管困难的问题。以及观察置入泪道置管防脱落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泪道阻塞的患者33例(40只眼)。实施鼻内... 目的分析泪道置管防脱落盘是否可以解决泪道置管从内眦处脱出、拔管困难的问题。以及观察置入泪道置管防脱落盘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2020年4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泪道阻塞的患者33例(40只眼)。实施鼻内镜下泪道成形+置管术(U型泪道引流管),观察术后泪道置管脱出、拔管困难等情况,分析相关原因及泪道置管防脱落盘的有效性。结果根据术后随访的情况,泪道置管脱出的情况仍有发生,然而放置防脱落盘,泪道置管脱出后需二次手术复位的病例减少,且减少了拔管困难的情况。术后出现鼻腔出血、泪道切割改变,对手术治愈率无影响。结论泪道置管防脱落盘可以防止泪道置管从内眦处脱出过长,限制了脱出的泪道置管受外力牵拉作用被完全拉出;同时,泪道置管防脱落盘防止泪道置管被吸入后鼻腔,有效解决拔管困难的问题。泪道置管防脱落盘具有安全性、有效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泪道阻塞 硅胶引流管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微机应用软件系统测算植入人工晶体屈光度的临床试用报告
20
作者 张舒 张澄 陈银 《临床眼科杂志》 1999年第5期294-295,共2页
目的基于PC微机编辑制作了一套汉字化的人工晶体屈光度测算应用软件系统。方法将84只患眼分为3组。对将植人的人工晶体度数,A组采用进口A超系统测算;B组采用应用软件系统测算;C组根据以往屈光状态估算。结果经临床观察研究... 目的基于PC微机编辑制作了一套汉字化的人工晶体屈光度测算应用软件系统。方法将84只患眼分为3组。对将植人的人工晶体度数,A组采用进口A超系统测算;B组采用应用软件系统测算;C组根据以往屈光状态估算。结果经临床观察研究后显示,用该系统计算的人工晶体植入后的屈光误差较根据患者年轻时屈光状态估测的误差明显缩小(P<0.05),而该系统和进口A超计算系统所测算出人工晶体屈光度数与理想人工晶体屈光度误差值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该系统具有临床实用价值;可替代进口同类仪器;安装和使用极其方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晶体 屈光度 微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