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结肠癌中ALOX12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付志强 高启行 +1 位作者 郭文文 何震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3-648,共6页
目的:探讨花生四烯酸12-脂氧合酶(arachidonate 12-lipoxygenase,ALOX12)在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57例结肠癌患者肿瘤及瘤旁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ALOX12的表达,比较肿瘤及瘤旁组织内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与... 目的:探讨花生四烯酸12-脂氧合酶(arachidonate 12-lipoxygenase,ALOX12)在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57例结肠癌患者肿瘤及瘤旁组织,免疫组化法检测ALOX12的表达,比较肿瘤及瘤旁组织内表达差异并分析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随访并探讨ALOX12表达与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综合分析影响结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因素。结果:与瘤旁组织相比,ALOX12在肿瘤中阳性表达率更高(63.8%vs.33.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OX12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5)。ALOX12高表达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01)。此外,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ALOX12表达是影响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ALOX12高表达与结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潜在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花生四烯酸12-脂氧合酶 铁死亡 临床病理特征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miR-21介导的非小细胞肺癌顺铂耐药性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郑传会 林莉 +1 位作者 汪霞 王乃刚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8,共11页
目的探究microRNA-21-5p(miR-21)在非小细胞肺癌顺铂(cisplatin,CDDP)耐药性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RT-q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21的表达。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1299和H1975构建非小细胞肺癌CDDP耐药细胞H129... 目的探究microRNA-21-5p(miR-21)在非小细胞肺癌顺铂(cisplatin,CDDP)耐药性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通过RT-qPCR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iR-21的表达。用非小细胞肺癌细胞系H1299和H1975构建非小细胞肺癌CDDP耐药细胞H1299/CR和H1975/CR,CCK-8检测各组细胞在CDDP处理时的细胞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双荧光素酶检测H1299细胞中miR-21与PTEN的作用关系,RT-qPCR检测miR-21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PTEN和PTEN下游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用H1299和H1299/CR构建荷瘤裸鼠模型,验证miR-21对非小细胞肺癌CDDP治疗敏感性的影响。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癌组织miR-21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01)。与H1299和H1975细胞相比,耐药细胞H1299/CR和H1975/CR中miR-21表达显著升高(P<0.05)。H1299/CR和H1975/CR细胞经过inhibitor转染后用不同浓度的CDDP处理,CCK-8检测结果显示,CDDP≥12μmol/L时,与inhibitor NC组相比,miR-21 inhibitor组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01);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与未处理组相比,CDDP组和miR-21 inhibitor组细胞凋亡率无显著变化,CDDP+miR-21 inhibitor组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01)。H1299和H1975细胞转染miR-21模拟分子(miR-21 mimic)后,用不同浓度的CDDP处理细胞时,CDDP≥12μmol/L,与miR-21 mimic组相比,mimic-NC组的细胞活性显著降低(P<0.05)。Target scan网站预测显示miR-21与PTEN的3′-UTR区域结合。双荧光素酶检测表明miR-21和PTEN的蛋白表达存在靶向调控关系。PTEN过表达(PTEN-OE)与miR-21 mimic共转染H1299细胞,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mimic-NC组相比,miR-21 mimic组PTEN表达降低,p-β-catenin(Ser552、Ser675)和β-catenin表达升高;与miR-21 mimic组相比,miR-21 mimic+H1299/PTEN组PTEN表达升高,p-β-catenin(Ser552、Ser675)和β-catenin水平降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mimic-NC组细胞经过CDDP处理后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使用H1299构建的荷瘤裸鼠模型,并进行miR-21 mimic和CDDP注射治疗,计算不同时间肿瘤大小,结果显示,在治疗5 d后,对照+CDDP组肿瘤生长缓慢,各时间点肿瘤小于对照组;miR-21+CDDP组各时间点肿瘤大于对照+CDDP组。TUNEL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对照+CDDP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增加;miR-21+CDDP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较对照+CDDP组降低。在H1299/CR构建的荷瘤裸鼠模型中,治疗5 d后,H1299/CR/CDDP组的肿瘤小于H1299/CR组,H1299/CR/CDDP+inhibitor组肿瘤小于H1299/CR/CDDP组;TUNEL免疫荧光结果显示,与H1299/CR组相比,H1299/CR/CDDP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增加,与H1299/CR/CDDP组相比,H1299/CR/CDDP+inhibitor组肿瘤组织细胞凋亡进一步增加。结论在非小细胞肺癌中,miR-21过表达抑制PTEN表达,激活Wnt/β-catenin通路参与非小细胞肺癌CDDP耐药性的发生,抑制肿瘤细胞miR-21表达将增强肿瘤细胞对CDDP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21 非小细胞肺癌 顺铂 顺铂耐药性 PTEN WNT/Β-CATENIN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肢静脉功能不全时下肢腓肠肌细胞病理生理学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乔彤 刘长建 +1 位作者 张平 李存照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99-206,共8页
探讨腓肠肌细胞病理形态学和细胞代谢变化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依据血管造影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 (A组 )及单纯下肢浅静脉曲张 (B组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C组 ) 3组 ,每组 1 0例 .分别取大... 探讨腓肠肌细胞病理形态学和细胞代谢变化与下肢静脉功能不全相互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依据血管造影和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分为对照组 (A组 )及单纯下肢浅静脉曲张 (B组 )、原发性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C组 ) 3组 ,每组 1 0例 .分别取大腿长收肌 (对照 )和小腿腓肠肌标本检测肌肉中的SOD、NO、Na+ _K+ _ATP酶、Ca2 + _ATP酶、乳酸等各项指标 ;HE染色、ATP酶染色、SDH/COX双重染色后光镜、电镜观察 .结果显示 :A及B组肌组织结构和生化指标均正常 ,C组腓肠肌可见散在肌纤维萎缩、变性和坏死 ,炎性细胞浸润 ;同型肌纤维群化 ;COX/SDH染色可见单根或多根肌纤维酶活性增高 .肌丝间可见脂肪空泡聚集 ,部分线粒体空泡化或髓鞘样改变 .C组腓肠肌乳酸显著高于其他组别 (P <0 .0 1 ) ,而其Na_K_ATP酶、Ca2 + _ATP酶活性、NO、SOD等与其他组比较有显著下降 (P <0 .0 1 ) .表明下肢深静脉功能不全者患肢腓肠肌在肌纤维类型、超微结构和肌肉组织多项生化指标等均发生明显变化 ,推测小腿腓肠肌超微结构的病变是手术后远期效果不佳的病理基础 .如果从骨骼肌营养和抗氧化处理等角度进行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静脉功能 下肢腓肠肌细胞 病理生理学 血管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性结肠炎1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史传兵 王宏刚 +1 位作者 张发明 张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01-802,共2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结肠炎(lymphocytic colit,L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LC患者的临床病史、结肠镜下表现及活检的组织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LC患者患有长期慢性水样腹泻,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结肠炎(lymphocytic colit,L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LC患者的临床病史、结肠镜下表现及活检的组织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LC患者患有长期慢性水样腹泻,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组织学黏膜表层上皮间及固有层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表型:浸润的淋巴细胞多为CD3、CD45RO阳性。结论 LC是一类以慢性水样腹泻、结肠镜下表现正常或大致正常,组织学黏膜表层上皮间及固有层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疾病,依据临床病史、结肠镜检查及组织学活检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性结肠炎 显微镜结肠炎 胶原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酸细胞性筋膜炎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附1例报告) 被引量:3
5
作者 潘凤华 王辉 张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7-398,共2页
嗜酸细胞性筋膜炎(eosinophilic fasciitis,EF)是近20余年来新认识的疾病,属于炎性肌病的一个特殊类型,是以局限性皮肤受累尤其是皮下筋膜增厚伴嗜酸细胞增高为特征的疾病。现报告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EF。
关键词 嗜酸细胞性筋膜炎 活组织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25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金欣 孙晓慧 +4 位作者 余波 姜少军 陆珍凤 石群立 沈勤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50-954,共5页
目的探讨子宫原发性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及诊断。方法观察25例子宫原发性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5例子宫原发性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年龄24~72岁,平均44岁。临... 目的探讨子宫原发性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及诊断。方法观察25例子宫原发性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5例子宫原发性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患者年龄24~72岁,平均44岁。临床表现多为阴道流血或占位性病变。组织学上示84%病例具有神经内分泌特征性结构,电镜观察可见神经内分泌颗粒。小细胞型和大细胞型神经内分泌癌的细胞核特征典型,核分裂象≥20/10 HPF(64%)、10~20/10 HPF(28%)及<10/10 HPF(8%),常伴凋亡(72%)及坏死(92%)。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13例,复合性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5例(合并CIN3级1例、鳞癌1例和腺癌3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4例,复合型大细胞神经内分泌癌3例(合并鳞癌2例、腺癌1例)。Syn阳性率96%(24/25),Cg A阳性率70.5%(12/17),CD56阳性率78.6%(11/14),CKpan阳性率76.9%(10/13),CKpan染色呈核旁点状或线性阳性,Ki-67增殖指数60%~90%。13例行根治术并辅以化疗,5例患者2年内死亡。结论子宫高级别神经内分泌癌少见,与消化道和肺系统的命名一致,诊断参数标准稍有差异,治疗首选手术切除,术后辅以放、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高级别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肝样腺癌的病理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韩银 何风霞 王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321-1323,共3页
肝样腺癌属于特殊类型的胃癌,具有肝细胞癌样分化的组织学特点,通常伴血清AFP升高。胃肝样腺癌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老年男性多发,侵袭性强,多有脉管侵犯和肝脏转移,预后较差。该文旨在回顾性分析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形态学表现... 肝样腺癌属于特殊类型的胃癌,具有肝细胞癌样分化的组织学特点,通常伴血清AFP升高。胃肝样腺癌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老年男性多发,侵袭性强,多有脉管侵犯和肝脏转移,预后较差。该文旨在回顾性分析胃肝样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形态学表现、免疫表型和分子学特点,对胃肝样腺癌病理学发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肝样腺癌 AFP 分子分型 病理诊断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施瑞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6期559-559,共1页
胃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L)较少见,临床上常误诊为其他肿瘤。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特收集本院16年来诊断的12例胃肠原发性ML,结合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胃ML8例,年龄16... 胃肠原发性恶性淋巴瘤(ML)较少见,临床上常误诊为其他肿瘤。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特收集本院16年来诊断的12例胃肠原发性ML,结合临床资料、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胃ML8例,年龄16~70岁,平均50.5岁,男5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肿瘤 淋巴肉瘤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粒体DNA含量在结直肠癌中的预后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杜杨斌 郭文文 何震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81-687,共7页
目的:探究组织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含量和结直肠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117例结直肠癌患者并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运用RT-qPCR检测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tDNA含量,探究mtDNA含量与各项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 目的:探究组织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含量和结直肠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117例结直肠癌患者并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运用RT-qPCR检测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tDNA含量,探究mtDNA含量与各项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根据截断值区分患者并绘制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DFS)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术后DFS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mt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2);低mtDNA含量与肿瘤位于结肠、低分化、TNM分期差、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5)。ROC曲线提示mtDNA含量为500.699可作为截断值。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mtDNA含量低于500.699(HR=4.285,95%CI:1.938~9.475)、肿瘤低分化(HR=2.886,95%CI:1.428~5.835)是与DF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中,组织mtDNA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低mtDNA含量是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DNA 结直肠癌 预后 肿瘤复发 无病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腺癌伴CIN3及双侧卵巢Brenner瘤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0
作者 金宁 史传兵 +1 位作者 杨晓俊 张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37-1039,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uterine cervix adenocarcinoma)伴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3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宫颈腺癌伴CIN3进行液基细胞学、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50岁... 目的探讨宫颈腺癌(uterine cervix adenocarcinoma)伴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3的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宫颈腺癌伴CIN3进行液基细胞学、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50岁,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发现原位腺癌(ade-nocarcinoma in situ,AIS)及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结构。宫颈活检结果为高分化腺癌伴CIN3,术后病理显示宫颈高分化腺癌伴CIN3,双侧卵巢Brenner瘤。免疫组化标记宫颈腺癌及CIN3两种病变p16、Ki-67均强阳性。结论宫颈腺癌伴CIN3是一种十分少见的恶性肿瘤,液基细胞学普查对宫颈肿瘤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腺癌 CIN3 宫颈液基细胞学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儿肾组织中AP-1及TGF-β_1的表达与激素疗效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甘卫华 陈荣华 +3 位作者 丁桂霞 龚晶 杨春 张文君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10-213,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肾组织激活蛋白_1(AP_1)、转化生长因子_β1(TGF_β1)的表达与激素耐药、肾脏病理损害的相关性,以期阐明PNS激素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非生物素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法检测48例PNS(SSNS8例,SRN...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肾组织激活蛋白_1(AP_1)、转化生长因子_β1(TGF_β1)的表达与激素耐药、肾脏病理损害的相关性,以期阐明PNS激素耐药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非生物素免疫组化ElivisionTMplus法检测48例PNS(SSNS8例,SRNS20例,SDNS20例)患儿肾组织中AP_1亚基c_Jun和TGF_β1的表达水平,用计分法半定量评价肾脏的病理损害程度。结果①肾小球内和肾小管间质内AP_1和TGF_β1的表达,均为SRNS>SDNS>SSNS(P<0.01)。②SSNS、SDNS、SRNS3组肾小球的病理损害分数分别为4.25±1.49,5.25±1.65,8.10±2.57(SRNS与SDRS比较P<0.01,SDRS与SSNS比较P>0.05);SSNS、SDNS、SRNS3组肾小管间质的病理损害分数分别为4.13±0.99,6.90±1.55,11.10±2.94(P<0.01)。③肾组织中AP_1和TGF_β1的表达与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63,0.352;0.547,0.646,P均<0.05)。结论SRNS患儿肾组织中AP_1和TGF_β1的表达增强,并与肾脏病理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激素 激活蛋白-1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FNAC和术后石蜡组织BRAF V600E检测应用比较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丛阳 郭文文 +1 位作者 朱晓静 王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01-205,共5页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和术后石蜡组织BRAF V600E突变检测的差异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qRT-PCR检测1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标本BRAF V600E突变,以测序为金标准...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fine-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 FNAC)和术后石蜡组织BRAF V600E突变检测的差异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和qRT-PCR检测1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标本BRAF V600E突变,以测序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技术检测BRAF V600E的差异。回顾分析2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FNAC和术后石蜡组织采用qRT-PCR检测BRAF V600E,比较同一组织不同获取方式对BRAF V600E突变检出率的影响。结果 143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石蜡标本检测BRAF V600E,免疫组化特异度为85.45%(47/55)、阳性预测值为91.67%(88/96)、准确率为94.41%(135/143)、假阳性率为14.55%(8/55)。qRT-PCR特异度为98.19%(54/55)、阳性预测值为98.88%(88/89)、准确率为99.30%(142/143)、假阳性率为1.8%(1/55)。经配对χ2检验,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差异,其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准确率、假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0 01)。另外,26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前FNAC BRAF V600E突变检出率为69.81%(185/265),术后石蜡组织BRAF V600E突变检出率为76.98%(204/265)。经配对χ2检验,术前FNAC和术后石蜡组织BRAF V600E突变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01)。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采用qRT-PCR检测BRAF V600E突变优于免疫组化;术后石蜡组织BRAF V600E突变检出率明显高于术前FNAC标本,甲状腺乳头状癌术前FNAC检测BRAF V600E阴性的病例,建议术后石蜡组织复检BRAF V600E突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乳头状癌 BRAF V600E QRT-PCR 免疫组织化学 术前细针穿刺细胞学 术后石蜡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乙酰胆碱酯酶染色法显示兔骨骼肌运动终板 被引量:4
13
作者 林莉 杨枫 +1 位作者 李霄 李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8-219,共2页
关键词 骨骼肌 运动终板 乙酰胆碱酯酶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隙连接蛋白Cx43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杰 王淑玉 +2 位作者 刘嘉茵 张平 林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4-55,共2页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10例正常卵巢上皮、38例不同分化程度的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卵巢... 目的:探讨间隙连接蛋白43(connexin43,Cx43)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10例正常卵巢上皮、38例不同分化程度的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的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检测Cx43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卵巢上皮及卵巢癌组织中Cx43蛋白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中;不同分化程度卵巢癌组织中Cx43阳性表达的相对面积和平均吸光度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卵巢表面上皮细胞(P<0.01),而且随着卵巢癌细胞分化程度的下降而显著降低(P<0.01)。结论:Cx43蛋白表达下降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接蛋白43 卵巢癌 免疫组化 图像分析 卵巢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2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平 张申宁 陈光辉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92-694,共3页
目的 探讨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 (CPEO)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应用光镜、电镜和酶组织化学对 2例CPEO肌肉活检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HE染色肌组织中见散在分布的 ,多少不等的嗜盐基性肌纤维。在改良GOMORI三色染色上 ,这些嗜盐... 目的 探讨慢性进行性眼外肌麻痹 (CPEO)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应用光镜、电镜和酶组织化学对 2例CPEO肌肉活检标本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HE染色肌组织中见散在分布的 ,多少不等的嗜盐基性肌纤维。在改良GOMORI三色染色上 ,这些嗜盐基性肌纤维边缘由于呈现不规则红色 ,即称不整边红纤维或破碎红纤维。细胞色素氧化酶 (CCO)和琥珀酸脱氢酶 (SDH)双染色 ,阳性的蓝色纤维与不整边红纤维的分布一致 ,数量也较改良GOMORI三色染色增多。结论 改良GO MORI三色染色应作为诊断线粒体疾病的常规染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脑肌病 慢性进行性外侧眼肌麻痹 活组织检查 病理特征 酶组织化学 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色素痣组织传统脱黑色素及免疫组化处理方法的条件优化 被引量:9
16
作者 王丛阳 王家俊 王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8-229,共2页
黑素细胞痣(melanocytic nevus)又名色素痣,是皮肤的黑素细胞良性增生性病变,可生长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且以颜面部多发。因现代人们对外貌的要求并担心其恶变,色素痣手术切除逐年增加,成为病理科较常见的组织标本之一。根据痣细... 黑素细胞痣(melanocytic nevus)又名色素痣,是皮肤的黑素细胞良性增生性病变,可生长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且以颜面部多发。因现代人们对外貌的要求并担心其恶变,色素痣手术切除逐年增加,成为病理科较常见的组织标本之一。根据痣细胞巢的生长部位可分为交界痣、复合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痣 脱黑色素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甘露醇外渗损伤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陶连珊 吴桂梅 +2 位作者 刘云 潘利平 张平 《护理学杂志》 2008年第3期38-39,共2页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封闭治疗20%甘露醇外渗4h后局部损伤的效果。方法将7只小白鼠四肢内侧制成20%甘露醇外渗模型。4h后,随机抽取1只小白鼠于四肢注射部位取材(E组),观察甘露醇外渗致局部组织损伤情况;其余6只按模型部位分...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局部封闭治疗20%甘露醇外渗4h后局部损伤的效果。方法将7只小白鼠四肢内侧制成20%甘露醇外渗模型。4h后,随机抽取1只小白鼠于四肢注射部位取材(E组),观察甘露醇外渗致局部组织损伤情况;其余6只按模型部位分为A组(左上肢)、B组(左下肢)、C组(右上肢)及D组(右下肢)。A组予2%利多卡因2ml加地塞米松1mg局部封闭,B组予2%利多卡因2ml局部封闭,C组予生理盐水局部封闭,D组为空白对照。处理24h后取材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光学显微镜观察显示,E组局部组织损伤呈重度表现;A组呈无或轻度表现,轻于B组、C组、D组和E组;B组以中度为主,轻于C组、D组(均呈重度)和E组。结论甘露醇外渗后4h组织损伤严重,外渗后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组织损伤加重;利多卡因联合地塞米松封闭治疗甘露醇外渗4h形成的局部组织损伤快速、简便并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露醇 药物外渗 疾病模型 利多卡因 地塞米松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是检测结直肠癌BRAF V600E突变的理想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丛阳 郭文文 +3 位作者 王家俊 熊林 金宁 王焱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431-1435,共5页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技术检测结直肠癌中BRAF V600E突变,比较这两种技术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13例结直肠癌标本BRAF V600E免疫组化和qRT-PCR的结果,以测... 目的应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RT-PCR)技术检测结直肠癌中BRAF V600E突变,比较这两种技术在结直肠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113例结直肠癌标本BRAF V600E免疫组化和qRT-PCR的结果,以测序为金标准,评价这两种技术在结直肠癌BRAF V600E突变检测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13例结直肠癌标本中,免疫组化检测阳性19例,阴性82例,不确定诊断12例。其中19例阳性标本经测序确认BRAF V600E突变6例,未突变13例;12例不确定诊断病例经测序确认1例突变,11例未突变。免疫组化阳性检出率为16.81%,阴性检出率为72.57%,不确定诊断例数占检测例数的10.62%。113例结直肠癌标本同时行qRT-PCR检测,结果突变7例,未突变106例,阳性检出率为6.19%,阴性检出率为93.8%,无不确定诊断,与测序结果一致,符合率达100%。以测序为金标准,比较这两种技术在结直肠癌检测BRAF V600E中的应用价值,免疫组化和qRT-PCR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假阳性率、准确率分别为100%、86.32%、31.58%、100%、0、13.68%、87.13%和100%、100%、100%、100%、0、0、100%。经配对χ^2检验这两种检测方法差异有显著性(P<0.00001)。结论在结直肠癌BRAF V600E检测中,qRT-PCR较免疫组化有更高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免疫组织化学 BRAF V600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大颗粒淋巴细胞增多的血管免疫幼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建宁 张平 +5 位作者 张柳波 侯艳秋 包红雨 宋敏 孟庆奇 傅行财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14-118,共5页
为了提高对血管免疫幼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本文报告1例伴大颗粒淋巴细胞(LGL)增多的AITL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对患者进行了一系列临床检查,病理和组织化学检测,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多重PCR测定及淋巴细胞免疫... 为了提高对血管免疫幼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AITL)的认识,减少临床误诊,本文报告1例伴大颗粒淋巴细胞(LGL)增多的AITL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对患者进行了一系列临床检查,病理和组织化学检测,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的多重PCR测定及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检查。结果查明:患者有发热、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脾肿大,伴胸水和腹水,贫血和血小板减少,外周血LGL明显增多,免疫表型主要表达CD3-CD16+CD56+,TCRγ基因重排阳性,腹水中LGL易见,有异常核分裂象,淋巴结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符合AITL,同时伴有CD56阳性表达。结论:AITL多段表现为侵袭性进展,临床预后差,LGL细胞增多可能是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或来源于肿瘤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免疫幼细胞性T细胞淋巴瘤 大颗粒淋巴细胞 CD3 CD5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肿瘤坏死因子α在心肌肥厚实验中的意义 被引量:1
20
作者 谭晓 王迪斌 +1 位作者 杨春 郭锡熔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12期1094-1097,共4页
目的:①从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肥厚心肌中和在正常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并作比较,探讨其表达规律和与心肌肥厚的关系,初步阐述心肌肥厚发生的可能机制。②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目的:①从转录和翻译两个水平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大鼠肥厚心肌中和在正常大鼠心肌中的表达,并作比较,探讨其表达规律和与心肌肥厚的关系,初步阐述心肌肥厚发生的可能机制。②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后,重复观察上述指标,探讨ACEI逆转心肌肥厚的可能机制。方法:取SD大鼠30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心肌肥厚组、心肌肥厚+药物组和假手术组3组,每组10只。手术后按要求饲养8周后处死,取心肌标本,行ICAM-1、TNF-α的免疫组化染色;应用RT-PCR法行ICAM-1 mRNA、TNF-αmRNA检测,并进行统计学方法比较。结果:ICAM-1、TNF-α免疫组化结果:心肌肥厚组心肌中2种蛋白表达明显增多,其次是心肌肥厚+药物组;假手术组表达量最少。3组标本ICAM-1mRNA、TNF-αmRNA的RT-PCR检测结果:心肌肥厚组表达量最高,其次是心肌肥厚+药物组,而假手术组表达量最少。结论:ICAM-1、TNF-α参与心肌肥厚的发生和发展。ACEI抑制心肌肥厚的机制与减少ICAM-1、TNF-α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间黏附分子-1 肿瘤坏死因子Α 心肌肥厚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