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化性溃疡50例血清NO_2^-/NO_3^-含量变化及意义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游思洪 张国新 +2 位作者 刘政 许宏岳 程铁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46-147,共2页
用镉还原比色法测定了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2/NO-3含量。结果显示:溃疡组血清NO-2/NO-3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抗溃疡治疗后其含量恢复正常。提示溃疡病患者可能存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合成... 用镉还原比色法测定了5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2/NO-3含量。结果显示:溃疡组血清NO-2/NO-3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抗溃疡治疗后其含量恢复正常。提示溃疡病患者可能存在内源性一氧化氮(NO),合成不足,溃疡病的发生可能与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性溃疡 一氧化氮 血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克罗恩病继发肠道狭窄的性质判定 被引量:7
2
作者 朱建国 张发明 +3 位作者 刘斐 何雯雯 田俊 韩晖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目的:肠道狭窄是克罗恩病的并发症之一,不同原因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文中旨在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 DWI)对克罗恩病狭窄肠段进行研究,探讨该方法对于克罗恩病继发肠道狭窄性质的判定价值。方... 目的:肠道狭窄是克罗恩病的并发症之一,不同原因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文中旨在运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 , DWI)对克罗恩病狭窄肠段进行研究,探讨该方法对于克罗恩病继发肠道狭窄性质的判定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同年6月,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肠镜检查、并病理确诊的31例克罗恩患者,男18例、女13例,年龄21~71岁,平均(38.90±13.65)岁。所有患者均接受3.0 T磁共振常规序列和弥散加权序列扫描。根据患者常规磁共振平扫的表现判断狭窄最严重的肠段,行弥散加权序列检查,并测量该病变段肠壁的表面扩散系数。所有患者在24 h内接受结肠镜检查。根据肠镜表现和病理结果将31例患者分为炎性狭窄组( n=21)和纤维性狭窄组( n=10)。观察组间表面扩散系数差异并计算截断点。结果炎性狭窄组病变段肠壁的表面扩散系数值为(1.01~1.83)×10^3mm^2/s,平均(1.40±0.23)×10^3 mm^2/s;纤维性狭窄组为(0.53~1.03)×10^3 mm^2/s,平均(0.80±0.16)×10^3 mm^2/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81(95%CI 0.943~1.000),将1.11×10^3 mm^2/s 作为截断点,对炎性狭窄判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5%和100%。结论由于不同病理成份对水分子运动的限制程度不一,故通过测量表面扩散系数可以得到定量参数,有助于DWI对克罗恩病继发肠道狭窄性质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罗恩病 炎性肠道狭窄 纤维性肠道狭窄 弥散加权成像 表面扩散系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85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5
3
作者 韦璐 王长青 刘政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5年第10期1637-1640,共4页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85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ERCP治疗的1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85岁的患者(高龄组)50例,≤60...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85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4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ERCP治疗的15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其中≥85岁的患者(高龄组)50例,≤60岁的患者(非高龄组)100例。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有无发热、腹痛等症状,监测术后3 h及24 h血常规、血淀粉酶,对两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一次取石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胆总管结石高龄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8.0%(49/50),非高龄组患者治疗成功率为99.0%(99/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3,P>0.05)。高龄组患者一次取石成功率为70.0%(35/50),非高龄组为91.0%(91/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38,P<0.05)。高龄组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0%(4/50),非高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0%(12/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0,P>0.05)。结论 ERCP安全性和有效性高,可考虑作为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胆总管结石 老年人 80以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病患者血清sIL-2R水平测定及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游思洪 杨丽华 +2 位作者 许宏岳 程铁华 姜钰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99-500,共2页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79例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慢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与AlT相关,肝癌患者血清sIL-2R水...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了79例肝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结果显示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肝癌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慢性肝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与AlT相关,肝癌患者血清sIL-2R水平与有无明显转移相关,提示测定血清sIL-2R水平有助于了解肝病患者的免疫功能、慢性肝炎有无活动、估计肝癌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白细胞介素2 肝肿瘤 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12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遗传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刘莉 刘政 +3 位作者 徐研 董静 沈洪兵 胡志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4-38,共5页
目的:探讨IL12A和IL12B基因多态性与江苏人群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新发病例538例按年龄和城乡频数匹配正常对照535例,以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 目的:探讨IL12A和IL12B基因多态性与江苏人群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明确诊断的原发性肝细胞肝癌新发病例538例按年龄和城乡频数匹配正常对照535例,以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IL12A基因的rs568408(3'UTRG>A)、rs2243115(5'UTRT>G)和IL12B基因的rs3212227(3'UTRA>C)进行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携带IL12Ars568408变异等位基因的个体(rs568408AG/AA)发生原发性肝细胞肝癌的风险较携带野生纯合子(rs568408GG)增加了35%(调整OR=1.35,95%CI=1.03~1.79)。进一步对IL12Ars568408位点的作用按年龄、性别、吸烟情况、饮酒情况、HBsAg和抗HCVAb携带情况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发现rs568408位点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在男性和有饮酒史患者中更为显著(调整OR分别为1.46和1.53,95%CI分别为1.08~1.98和1.07~2.18)。结论:IL12A rs568408可能影响江苏人群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12 单核苷酸多态性 原发性肝细胞肝癌 分子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表型幽门螺杆菌对胃黏膜ki-6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张发明 季国忠 +3 位作者 祝金泉 陈江 赵莉 唐敏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5年第9期808-811,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表型的幽门螺杆菌(Hp)对胃黏膜k i-67表达的影响。方法:对137例经胃镜及组织学检查确诊的Hp(+)慢性胃炎(CG)、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患者和34例Hp(-)患者,用W estern b lot检测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 目的:探讨不同表型的幽门螺杆菌(Hp)对胃黏膜k i-67表达的影响。方法:对137例经胃镜及组织学检查确诊的Hp(+)慢性胃炎(CG)、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患者和34例Hp(-)患者,用W estern b lot检测Hp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Urease)及其亚型。评价Hp(+)CG中慢性炎症(C I)、多形核活动性(PA)、Hp定植密度(DH)的组织学等级。用免疫组化检测k i-67的表达。结果:①Hp相对分子质量为128 000CagA、116 000 CagA、95 000VacA、91 000VacA、30 000UreA的表达在轻度C I组的比例低于中、重度C I组(P<0.05),95 000VacA、91 000 VacA和30 000UreA表达在无PA组的比例低于有PA组(P<0.05)。②k i-67标记指数(LI)在慢性胃炎Hp(+)组高于Hp(-)组(P=0.041);在中、重度DH组高于轻度组(P=0.014);在Hp(+)CG中重度C I组高于轻度组(P=0.039),而在Hp(-)CG组则无此关系(P>0.05)。Hp(+)CG中,128 000 CagA、95 000VacA、30 000UreA表达组k i-67LI高于相应不表达组(P<0.05);Hp(+)胃癌者中,128 000 CagA表达组k i-67LI高于相应不表达组(P=0.02)。结论:Hp多种毒力因子对加重胃黏膜C I程度、PA的发生和发展起促进作用,Hp感染及DH增加均促进慢性胃炎胃黏膜上皮细胞增殖,但可能对胃黏膜良恶性病变的促细胞增殖作用有差异,更多毒力因子对慢性胃炎而不是胃癌的细胞增殖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表型 慢性胃炎 胃癌 KI-6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性肠病患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郭会映 朱建国 +4 位作者 张发明 李海歌 何雯雯 田俊 韩晖云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4-398,共5页
目的炎性肠病患者内脏痛的发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异常处理有关,文中旨在采用低频振荡振幅(ALFF)算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 MRI)研究炎性肠病患者脑功能改变的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目的炎性肠病患者内脏痛的发生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对疼痛的异常处理有关,文中旨在采用低频振荡振幅(ALFF)算法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s-f MRI)研究炎性肠病患者脑功能改变的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12月至2016年8月经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科炎性肠病患者27例(病例组)和21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高分辨率结构像和rs-f MRI数据,通过ALFF分析方法对比2组患者脑功能活动的改变,观察病例组ALFF统计脑图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内侧额回、右侧壳核、右侧岛叶、左中扣带回、双侧辅助运动区等区域ALFF值降低;额中回、左侧额上回、内侧前额叶等区域的ALFF值升高(P<0.05)。病例组顶下小叶、楔前叶、左中扣带回ALFF值与血沉呈负相关(r=-0.537、-0.588、-0.588,P<0.05);亦与病程、CRP呈负相关(P<0.05)。内侧额回ALFF值与CRP呈正相关(r=0.623,P=0.001)。结论炎性肠病患者存在多个脑区ALFF值的异常,主要位于与内脏疼痛、情绪的处理相关脑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肠病 静息态 功能磁共振 低频振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6、Rb及周期素D_1蛋白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缪林 赵志泉 +5 位作者 季国忠 金宁 范志宁 刘政 张平 黄光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2-274,共3页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6、周期素D1(Cyclin D1)、视网膜母细胞瘤(Rb)蛋白在胃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和肠化)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15例胃不典型增生,15例胃黏膜肠化生,30例胃癌组织中P16、Cyclin D1...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6、周期素D1(Cyclin D1)、视网膜母细胞瘤(Rb)蛋白在胃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和肠化)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15例胃不典型增生,15例胃黏膜肠化生,30例胃癌组织中P16、Cyclin D1、Rb蛋白的表达,并结合胃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90%,不典型增生86.67%,肠化86.67%,胃癌36.67%,胃癌组与正常对照组及胃癌前病变组(不典型增生及肠化)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10%,不典型增生20%,肠化20%,胃癌53.33%,胃癌组阳性率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Rb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0%、80%、80%、50%,其中胃癌组阳性率与正常胃黏膜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Cyclin D1蛋白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远处转移与否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P16、Cyclin D1、Rb基因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P16、Cyclin D1、Rb蛋白的检测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并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癌前病变 抑癌基因 P16蛋白 周期素D 蛋白 RB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4/DPC4基因小发夹RNA质粒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2
9
作者 季国忠 张发明 +4 位作者 黄曙 缪林 刘政 喻容彬 王学浩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6年第11期973-975,979,I0011,共5页
目的:构建Smad4基因小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方法:设计、合成3对编码Smad4基因shRNA的寡核苷酸序列,并分别将其克隆入pGCsi-H1/Neo/GFP质粒,酶切、测序鉴定,脂质体法转染293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NA干扰(RNA i)的抑制效果。结果... 目的:构建Smad4基因小发夹RNA(shRNA)表达载体。方法:设计、合成3对编码Smad4基因shRNA的寡核苷酸序列,并分别将其克隆入pGCsi-H1/Neo/GFP质粒,酶切、测序鉴定,脂质体法转染293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NA干扰(RNA i)的抑制效果。结果:在经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分别鉴定三种重组载体后,DNA测序证实小干扰RNA(siRNA)序列正确,并被准确克隆入载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三种重组载体psiSm ad4-1、psiSm ad4-2和psiSm ad4-3载体,分别对293细胞中Smad4基因mRNA表达的特异性抑制率为39.00%、8.80%和73.80%。结论:成功构建Sm ad 4 pGCsi-H1/Neo/GFP/shRNA质粒,为后期研究Smad4基因在肿瘤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和基因治疗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SMAD4 小发夹RNA 293细胞 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细胞性结肠炎1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史传兵 王宏刚 +1 位作者 张发明 张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801-802,共2页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结肠炎(lymphocytic colit,L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LC患者的临床病史、结肠镜下表现及活检的组织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LC患者患有长期慢性水样腹泻,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 目的探讨淋巴细胞性结肠炎(lymphocytic colit,LC)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LC患者的临床病史、结肠镜下表现及活检的组织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3例LC患者患有长期慢性水样腹泻,结肠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组织学黏膜表层上皮间及固有层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免疫表型:浸润的淋巴细胞多为CD3、CD45RO阳性。结论 LC是一类以慢性水样腹泻、结肠镜下表现正常或大致正常,组织学黏膜表层上皮间及固有层见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的疾病,依据临床病史、结肠镜检查及组织学活检可以明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细胞性结肠炎 显微镜结肠炎 胶原性结肠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丝裂霉素C在顽固性食管狭窄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陈忆嘉 季国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209-1212,共4页
食管良性狭窄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首选治疗方案为内镜下扩张。对于扩张效果不佳的顽固性食管狭窄其治疗干预措施有限。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是一种兼具抗肿瘤和抑制增殖双重作用的抗生素,作为抗增殖抗生素最先运用于眼科领域,... 食管良性狭窄是临床常见疾病之一,其首选治疗方案为内镜下扩张。对于扩张效果不佳的顽固性食管狭窄其治疗干预措施有限。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是一种兼具抗肿瘤和抑制增殖双重作用的抗生素,作为抗增殖抗生素最先运用于眼科领域,局部辅助应用MMC可成为顽固性食管狭窄可行安全的改善疗法。文中旨在对近年腐蚀性食管狭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食管闭锁修复术后食管狭窄、放疗后食管狭窄以及局部应用MMC改善狭窄现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裂霉素C 食管 顽固性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管支架预防高危患者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 被引量:1
12
作者 韦璐 李平 王长青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19-1323,共5页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置入在预防高危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行ERCP治疗的160例PEP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置入胰管支架,将其分为胰管支架... 目的探讨胰管支架置入在预防高危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胰腺炎(PEP)及高淀粉酶血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行ERCP治疗的160例PEP高危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是否置入胰管支架,将其分为胰管支架组82例(放置支架)和对照组78例(未放置支架)。观察患者术后腹痛情况,监测术后3、24h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两组术后PEP、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率。结果胰管支架组术后3h和术后24h血清淀粉酶水平分别为(184.89±257.33)U/L和(268.07±344.73)U/L,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05.35±371.81)U/L和(465.86±639.94)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管支架组PEP、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4%(2/82)、17.1%(14/82)]低于对照组[11.5%(9/78)、30.8%(24/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管支架组术后腹痛发生率、腹痛评分[19.5%(16/82)、(1.24±0.58)]均低于对照组[43.6%(34/78)、(1.68±0.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胰管支架置入可有效预防高危患者PEP及高淀粉酶血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管支架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胰腺炎 高淀粉酶血症 高危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血清维生素E、脂质过氧化物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缪林 刘政 +4 位作者 程铁华 姜钰峰 马伟奇 李明 易永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10-111,共2页
用比色法检测20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维生素E(V_E)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结果提示:肝硬化组血清V_E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LPO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两者呈负相关(r=-0.49,P<0.05).随着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加重,V_... 用比色法检测20例肝硬化患者及20例正常人血清维生素E(V_E)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结果提示:肝硬化组血清V_E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而LPO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且两者呈负相关(r=-0.49,P<0.05).随着食道静脉曲张程度加重,V_E下降,LPO升高,两者差别均有显著性.提示 V_E、LPO的测定有助于预测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补充V_E有助于防止肝硬化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 维生素E 肝硬变 过氧化脂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胸腹水对肺功能和动脉血氧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陶连珊 缪林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3年第2期107-108,共2页
为探讨肝硬化胸腹水对肺功能和动脉血氧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护理找到更好的依据,我科自1999年2月至2001年10月对41例肝硬化失代偿期病人进行了肺功能和动脉血氧检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肝硬化 腹水 肝性胸水 肺功能 动脉血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层粘连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丽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6期457-457,共1页
关键词 肝硬化 层粘连蛋白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超探查胆囊对肝硬化门脉高压临床意义的评估
16
作者 杨丽华 季国忠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217-217,共1页
对本院1992—1993年住院的4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按肝损害程度行 Child 分级,B 超观察其胆囊改变,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对象:43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中,男29例,女14例,年龄在20~82岁。其中肝炎后肝硬化32例,血吸虫性肝纤维化4例。
关键词 肝硬化 门脉高压 胆囊 B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op2对胃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蒯兴旺 黄骁辰 +8 位作者 唐奇 赵薇 章明炯 陈渊 贾立周 杨婷婷 仇镇宁 朱进 冯振卿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885-891,共7页
目的:探讨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对胃癌细胞化疗耐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将Trop2 sh RNA转染至BGC823细胞株,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转染质粒的细胞株;q 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质粒干扰效率;CC... 目的:探讨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对胃癌细胞化疗耐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慢病毒转染技术将Trop2 sh RNA转染至BGC823细胞株,通过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转染质粒的细胞株;q 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方法检测质粒干扰效率;CCK-8细胞增殖试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柔红霉素对BGC823细胞株增殖能力和细胞凋亡的影响;q RT-PCR、Western blot检测耐药相关基因TopoⅡα的m RNA和蛋白表达变化。结果:在稳定转染Trop2 sh RNA质粒的sh Trop2组中,Trop2 m 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未处理)和sh NC组(转染空载体质粒)明显下调;在相同药物浓度下,柔红霉素对shTrop2组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h NC组,sh Trop2组半数抑制浓度低于对照组和sh NC组(P<0.05),sh Trop2组中柔红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sh NC组(P<0.05);稳定干扰Trop2表达后耐药相关基因TopoⅡα的表达显著上调。结论:Trop2通过抑制TopoⅡα的表达,可增强胃癌细胞对柔红霉素的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op2 胃癌 耐药 柔红霉素 TopoⅡ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因子IFN-γ调控小鼠成肌细胞FoxO1乙酰化及活性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方明明 吴晓燕 +1 位作者 李平 袁艺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316-1320,共5页
目的 :在炎症信号IFN-γ作用下,研究小鼠成肌细胞(C2C12)内Fox O1的活性和乙酰化水平的改变,探讨炎症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机制。方法:免疫共沉淀分析Ⅲ型脱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激动剂... 目的 :在炎症信号IFN-γ作用下,研究小鼠成肌细胞(C2C12)内Fox O1的活性和乙酰化水平的改变,探讨炎症在2型糖尿病发病过程中的机制。方法:免疫共沉淀分析Ⅲ型脱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 information regulator 1,SIRT1)激动剂白藜芦醇对IFN-γ升高Fox O1乙酰化水平的影响。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活性实验分析IFN-γ、CⅡTA对Fox O1转录活性的影响,同时用小RNA干扰内源性CⅡTA后再检测IFN-γ作用下Fox O1转录活性的改变。结果:蛋白实验显示,IFN-γ处理后Fox O1乙酰化水平明显升高,白藜芦醇降低该效应。报告基因实验显示IFN-γ抑制野生型Fox O1的转录活性,对赖氨酸突变的Fox O1作用不大。过表达CⅡTA抑制了Fox O1靶基因FHRE启动子的活性,且在同时转染Fox O1时抑制60%左右。IFN-γ抑制Fox O1的转录活性,内源性CⅡTA干扰后再给予IFN-γ,抑制作用消失。结论 :IFN-γ通过激活CⅡTA降低SIRT1酶活性,使SIRT1对Fox O1的去乙酰化作用减弱,提高了Fox O1乙酰化水平,抑制了Fox O1的转录活性。本研究为临床2型糖尿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FN-Γ CⅡTA Ⅲ型脱乙酰化酶(SIRT1) FOX O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