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藜芦醇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黄晓丹 张秀华 +2 位作者 浦福兴 薛慧婷 季国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26-29,共4页
目的已有较多研究表明白藜芦醇能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观察白藜芦醇对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50、100μmol/L)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 目的已有较多研究表明白藜芦醇能抑制多种肿瘤的生长和促进肿瘤细胞的凋亡,观察白藜芦醇对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调控机制。方法 MTT法观察不同浓度白藜芦醇(50、100μmol/L)对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影响;应用锥虫蓝拒染法检测白藜芦醇对肝癌细胞SMMC-7721的细胞毒性作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肝癌细胞SMMC-7721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D1、Cyclin E、P21)变化。结果白藜芦醇呈浓度和时间依赖地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P<0.05)。100μmol/L白藜芦醇干预48 h后,可使G0/G1期肝癌SMMC-7721细胞比例升高,S期细胞比例下降,Cyclin D1和Cyclin E的蛋白表达水平均受到抑制,同时P21蛋白的表达水平上调(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来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藜芦醇 肝细胞肝癌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蟾蜍灵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及cyclin E和P27蛋白表达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梁军才 张秀华 +2 位作者 游思洪 何伟 缪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1期1136-1139,共4页
目的已有诸多研究显示中药蟾蜍灵具有明显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观察蟾蜍灵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cyclin E和P27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控胆管癌细胞增殖的途径和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蟾蜍灵(0.1、1、10μmol/L)对人胆管癌细胞Q... 目的已有诸多研究显示中药蟾蜍灵具有明显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观察蟾蜍灵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cyclin E和P27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控胆管癌细胞增殖的途径和机制。方法 MTT比色法观察不同浓度蟾蜍灵(0.1、1、10μmol/L)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增殖的影响;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实验检测蟾蜍灵毒性;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cyclin E、P27蛋白水平变化。结果 MTT比色法结果表明蟾蜍灵对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Western blot测定cyclin E蛋白表达量下降,P27蛋白表达量升高。结论蟾蜍灵可能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减少cyclinE蛋白表达,增加P27蛋白表达,来达到抗肿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细胞 蟾蜍灵 细胞周期 Cyclin E蛋白 P27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ad4通过fascin和cortactin影响肝癌细胞SMMC-7721迁移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韩香 黄晓丹 +3 位作者 薛慧婷 黄曙 张发明 季国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676-682,共7页
目的 Smad4是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蛋白,在TGF-β家族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缺失或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通过慢病毒载体技术,使肝癌细胞中Smad4低表达,观察Smad4对肝癌细胞SMMC-7721迁移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可能... 目的 Smad4是细胞内的信号转导蛋白,在TGF-β家族信号转导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表达缺失或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文中通过慢病毒载体技术,使肝癌细胞中Smad4低表达,观察Smad4对肝癌细胞SMMC-7721迁移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构建Smad4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慢病毒载体,经包装、浓缩及检测病毒滴度后感染肝癌细胞SMMC-7721,检测Smad4的表达;筛选出2组Smad4干扰效率高的细胞,RNAi-Smad4-2组和RNAi-Smad4-12组,对照组为肝癌细胞SMMC-7721和感染慢病毒空载体的肝癌细胞(RNAi-NC);细胞划痕及三维(three-dimension,3D)培养方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fascin和cortactin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酶切、PCR结果表明Smad4的RNAi慢病毒载体构建成功,RNAi-Smad4-2组和RNAi-Smad4-12组细胞中Smad4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较之SMMC-7721组和RNAi-NC组,RNAi-Smad4-2组及RNAi-Smad4-12组细胞的划痕愈合时间更快,3D培养环境中干扰组细胞边缘不规则,向周围凝胶渗透;RNAi-Smad4-2组和RNAi-Smad4-12组细胞中fascin和cortactin的蛋白表达量均高于SMMC-7721组和RNAi-NC组细胞(P<0.05)。结论低表达Smad4后可通过上调细胞骨架相关蛋白fascin和cortactin,进而促进肝癌细胞SMMC-7721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MAD4 FASCIN CORTACTIN 肝癌细胞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21例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 被引量:6
4
作者 张锁林 缪林 +5 位作者 范志宁 季国忠 文卫 王翔 蒋国斌 吴萍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12期1164-1166,共3页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7月~2006年6月421例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临床资料(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112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9例). 结果 421例ERCP全部成功,其中27例深插管困难者...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3年7月~2006年6月421例老年人胆总管结石的内镜治疗临床资料(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112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309例). 结果 421例ERCP全部成功,其中27例深插管困难者采用十二指肠乳头剥脱开窗术而成功.所有病人均显示有胆总管结石(胆囊结石46例),其中单发结石266例,2枚结石107例,3枚以上结石48例;取石网篮直接取石283例,碎石后取石122例,应急碎石10例,未取结石直接于胆总管放置塑料支架6例.一次取尽结石392例,放置鼻胆管引流后二次取石23例.20例术中乳头括约肌电切时渗血,经局部喷洒去甲肾上腺素、局部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或局部电针电凝后出血停止;6例术后48 h十二指肠乳头切口出血,4例黏膜下注射1:10 000肾上腺素,2例钛夹止血.34例术后出现一过性淀粉酶升高而无腹痛,10例发生术后轻症胰腺炎,均给予禁食、抑制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抗炎补液等治疗.4例并发胆管炎,抗炎对症治疗.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对其中342例随访6~12个月,4例(1.2%)结石再发而再次内镜治疗,3例(0.9%)发生胆管炎而抗炎治疗,6例放置塑料支架者,半年后有2例结石消失. 结论 老年胆总管结石患者内镜治疗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胆总管结石 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皮-间质转化在肿瘤侵袭转移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黄晓丹(综述) 季国忠(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19-322,共4页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化成具有活动能力的间质细胞的过程,在胚胎发生与器官发育、肿瘤形成和转移以及组织纤维化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均有表现。EMT的发生涉及多种信号转导通路,...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是指具有极性的上皮细胞转化成具有活动能力的间质细胞的过程,在胚胎发生与器官发育、肿瘤形成和转移以及组织纤维化等生理病理过程中均有表现。EMT的发生涉及多种信号转导通路,与诱导因子、转录因子及微环境等有关。研究表明,EMT参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在促进肿瘤侵袭转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中综合目前研究进展,就EMT在肿瘤侵袭转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皮-间质转化 肿瘤 侵袭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B1通过RAGE促进肝内胆管癌细胞增殖、侵袭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聂俊杰 尤强 +6 位作者 葛贤秀 李全朋 王飞 许伯明 张秀华 季国忠 缪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 :检测高迁徙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及其受体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MGB1/RAGE对肝内胆管癌细胞增殖及上皮-间质细... 目的 :检测高迁徙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及其受体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MGB1/RAGE对肝内胆管癌细胞增殖及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分析未转移和已转移胆管癌患者标本中HMGB1及RAGE的表达;ELISA法检测胆管癌及胆管结石患者胆汁中HMGB1的含量;CCK8、Transwell检测HMGB1及RAGE抑制剂(FFP-ZM1)对胆管癌细胞增殖、侵袭作用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胆管癌及癌旁组织中p-ERK的表达。结果:HMGB1和RAGE在已转移的胆管癌患者组织标本中高表达,HMGB1可促进胆管癌细胞的EMT过程及胆管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结论 :HMGB1可参与胆管癌细胞的增殖与EMT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MGB1 RAGE EMT 胆管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囊内镜联合双气囊小肠镜对可疑小肠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
7
作者 浦福兴 王敏 +1 位作者 王翔 范志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1期1009-1012,共4页
目的评估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联合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对可疑小肠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8月~2010年8月,对70例疑诊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行CE检查,CE结果为可疑病变或阴性的34例进行DBE检查... 目的评估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CE)联合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y,DBE)对可疑小肠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6年8月~2010年8月,对70例疑诊为小肠疾病的患者行CE检查,CE结果为可疑病变或阴性的34例进行DBE检查。结果行CE和DBE检查的病变检出率分别为80.0%(56/70)和79.4%(27/34),明确诊断率分别为51.4%(36/70)和76.5%(26/34)。结论 CE能够为DBE提供大致的定位诊断,以便临床医生选择经口或经肛途径,而DBE则能证实CE的发现并对部分病变给予内镜下治疗。二者联合应用能较大程度地提高小肠疾病的病因诊断率及病变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内镜 双气囊小肠镜 小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胆道镜下U-100双频激光碎石治疗肝内外胆管难取性残余结石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敏 文卫 范志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9期801-802,共2页
目的探讨电子胆道镜下U-100双频激光碎石治疗肝内外胆管难取性残余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8例胆道术后带T管引流的患者拔除T管后,经窦道行胆道镜检查,对肝内、外胆管难取性残余结石采用电子胆道镜下U-100双频激光碎石治疗,并进行随访... 目的探讨电子胆道镜下U-100双频激光碎石治疗肝内外胆管难取性残余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8例胆道术后带T管引流的患者拔除T管后,经窦道行胆道镜检查,对肝内、外胆管难取性残余结石采用电子胆道镜下U-100双频激光碎石治疗,并进行随访。结果108例患者共行胆道镜检查136次,残余结石全部取尽,未出现近期并发症。其中84例(77.8%)1次碎石成功,20例(18.5%)2次碎石,4例(3.7%)3次碎石。碎石成功率100%。1次胆道镜取尽结石62例(57.4%),2次胆道镜取尽结石32例(29.6%),3次胆道镜取尽结石14例(13.0%),结石取尽率100%。100例随访3~32个月,其中≤12个月43例,13~24个月32例,≥25个月25例,未见明显的症状及结石复发。结论电子胆道镜下U-100双频激光碎石是治疗肝内、外胆管难取性残余结石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结石 胆管狭窄 碎石术 激光 U-100双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免疫毒素抗c-Met/PE38KDEL对人大肠癌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徐伟 朱晓娟 +4 位作者 蔡楠 张秀华 范志宁 刘政 季国忠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7期683-686,共4页
目的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胃肠道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此亟需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文中观察重组免疫毒素(immunotoxin,IT)抗c-Met/PE38KDEL对大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为大肠癌的导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IT处理大... 目的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胃肠道肿瘤,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因此亟需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文中观察重组免疫毒素(immunotoxin,IT)抗c-Met/PE38KDEL对大肠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为大肠癌的导向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分别用不同浓度IT处理大肠癌细胞系Colo205及SW480后,CCK-8试剂盒检测24、48 h细胞增殖抑制率;[3H]-亮氨酸掺入法测定IT对细胞5、24 h蛋白合成抑制的影响;caspase试剂盒检测细胞caspase-3、caspase-8活性变化。结果经不同浓度IT作用后,2株大肠癌细胞的增殖率及蛋白合成都有明显的降低,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当IT浓度为10ng/ml与100ng/ml时,对2株细胞的增殖率及蛋白合成抑制作用较强(P<0.01);caspase活性测定显示,与对照组相比,IT浓度为100 ng/ml时2株细胞caspase-3与caspase-8都有显著增高。结论重组IT抗c-Met/PE 38KDEL对大肠癌细胞株有显著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凋亡的作用,为大肠癌的靶向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毒素 大肠癌 凋亡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期迷走神经电刺激对肥胖鼠摄食和体重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于亭亭 陈霞 +2 位作者 李昌阳 高兴亚 范志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期79-82,共4页
目的观察膈下迷走神经刺激(vagal nerves stimulation,VNS)对肥胖鼠摄食、体重、摄食神经肽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营养性肥胖鼠(dietary induced obesity,DIO)随机分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VNS组。VNS组大鼠体内植入自主研发的闭环芯... 目的观察膈下迷走神经刺激(vagal nerves stimulation,VNS)对肥胖鼠摄食、体重、摄食神经肽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营养性肥胖鼠(dietary induced obesity,DIO)随机分3组:对照组、假手术组、VNS组。VNS组大鼠体内植入自主研发的闭环芯片并高脂饲养90天,芯片电刺激膈下迷走神经;假手术组体内植入不工作的芯片;对照组不做手术。术后每天测量所有动物体重、日进食量。90天后处死所有动物,分离并称重双侧附睾脂肪垫。反转录PCR法(RT-PCR)半定量检测摄食神经肽:重组人刺鼠色蛋白相关蛋白(AgRP)、神经肽Y(NPY)、可卡因-苯丙胺调节转录因子编码的肽(CART)、阿片促黑色素原(POMC)的含量。结果 VNS组大鼠体重增加量[(124.3±15.5)g vs.(263.1±16.8)g,P=0.013],总摄食量[(1998.7±37.2)g vs.(3312.6±40.9)g,P=0.021]以及附睾脂肪垫重量[(15.9±2.3)g vs.(22.7±2.6)g,P=0.035]明显低于假手术组。VNS组大鼠下丘脑促摄食神经肽AgRP(P=0.027)、NPY的含量(P=0.019)低于假手术组,而抑制摄食的神经肽POMC高于假手术组(P=0.011)。结论 膈下迷走神经电刺激可显著减少大鼠摄食量,减轻体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迷走神经电刺激 体重 摄食 摄食神经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在治疗胆胰疾病合并肝硬变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1
作者 吴正奇 范志宁 王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1年第8期700-703,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在胆胰疾病合并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威肿瘤医院(7例)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0例)2002年6月~2010年11月行十二指肠镜治疗胆胰疾病合并肝硬化的资料。Child-Pugh A级9例,B级24例,C级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镜在胆胰疾病合并肝硬化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武威肿瘤医院(7例)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40例)2002年6月~2010年11月行十二指肠镜治疗胆胰疾病合并肝硬化的资料。Child-Pugh A级9例,B级24例,C级14例。26例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其中轻度16例,中度3例,重度7例。单纯性胆总管结石28例,其中1例合并急性化脓性胆管炎;肝门部胆管癌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合并胆总管结石2例;硬化性胆管炎4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3例;肝移植术后吻合口狭窄3例;胆胰管合流异常1例。根据病情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ST)、网篮取石、碎石,内镜下胆道内引流(ERBD)、支架植入等,总结十二指肠镜的治疗效果。结果胆道插管失败2例,插管成功率95.7%(45/47)。出血3例,术中1例,术后2例,经治疗出血均停止,均为Child-Pugh C级患者。术后继发感染3例,其中1例因重症肺部感染继发肝性脑病于术后第3天死亡。无术后胰腺炎。6例失访,10例于术后1个月~6年死于原发恶性肿瘤或肝硬化相关并发症3,1例存活。结论胆胰疾病合并肝硬化患者行十二指肠镜治疗有一定难度及风险,应在内科保守治疗待肝功能和一般状态改善后进行。十二指肠镜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十二指肠镜 胆总管结石 肝门部 胆管癌 急性胰腺炎 EST ERBD 支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管癌的表观遗传学进展 被引量:5
12
作者 唐思敏 邓雪婷 +2 位作者 李全朋 葛贤秀 缪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22-1325,共4页
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目前对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并不是很清楚,既往研究较多关注胆管癌遗传学层面的基因突变,随着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胆管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并不仅仅是由基因组DNA改变... 胆管癌是起源于胆管上皮的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目前对胆管癌发生发展的具体分子机制并不是很清楚,既往研究较多关注胆管癌遗传学层面的基因突变,随着研究进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胆管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复杂性并不仅仅是由基因组DNA改变导致的。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染色质重塑、非编码RNA的调控及基因印记等表观遗传学调控方式,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受到了较多关注。文章就目前胆管癌的表观遗传学进展作一综述,旨在揭示表观遗传学调控在胆管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表观遗传学 DNA甲基化 组蛋白修饰 miRNA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