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枢性性早熟及特发性矮小患儿手腕部不同类型骨骼的成熟特征 被引量:11
1
作者 王安茹 杨芳琳 +4 位作者 于宝生 单晔 高兰英 张潇潇 彭娅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11-417,共7页
目的:探讨中枢性性早熟(CPP)和特发性矮小(ISS)患儿手腕部不同类型骨骼的成熟特征,以及不同方法对骨龄(BA)评价的诊断价值。方法:自医院小儿内分泌门诊患儿中选取CPP25例、ISS29例和健康对照组21例,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评价BA:... 目的:探讨中枢性性早熟(CPP)和特发性矮小(ISS)患儿手腕部不同类型骨骼的成熟特征,以及不同方法对骨龄(BA)评价的诊断价值。方法:自医院小儿内分泌门诊患儿中选取CPP25例、ISS29例和健康对照组21例,同时采用两种方法评价BA:传统Greulich.r,yle(GP)图谱法;根据GP图谱对不同骨骼成熟度分别评定法:选取手腕部20块目标骨,分别评定各块骨的BA,取其平均数作为个体BA。各组间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两种评价方法间进行配对t检验。两种方法所得的BA与生活年龄的差值进行ROC曲线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传统GP法测定CPP患儿BA超前0.70—2.26(1.48±0.78)岁;不同骨骼成熟度分别评定法测定CPP患儿平均20块骨的BA超前0.28~2.00(1.14±0.86)岁,以掌指骨的骨成熟度超前最为明显:0.34~2.06(1.24-0.86)岁。传统GP法测定ISS患儿BA落后0.47~2.91(-1.69±1.22)岁;不同骨骼成熟度分别评定法测定ISS患儿BA落后0.48~2.50(-1.49±1.01)岁,以腕骨的骨成熟度落后最为明显:0.59~2.73(-1.66±1.07)岁。在健康对照组和ISS组的BA评价中,传统GP法与不同骨骼成熟度分别评定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CPP组的BA评价中,两种方法间差异有显著意义。两种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骨骼成熟度分别评定法发现CPP以掌指骨的骨成熟度超前最为显著,ISS以腕骨的骨成熟度落后最为显著。两种方法对CPP、ISS患儿BA评价的诊断价值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性性早熟 特发性矮小 年龄测定 骨骼 侏儒症 性成熟 骨龄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