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癌是大肠中第二常见的肿瘤(28%)[1],我国以中低位直肠癌占大多数[2]。近20年来,直肠癌手术中越来越重视微创和保肛[3]。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中[4~6]。直肠癌切除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吻合口漏[3]。国际直肠癌研究组...直肠癌是大肠中第二常见的肿瘤(28%)[1],我国以中低位直肠癌占大多数[2]。近20年来,直肠癌手术中越来越重视微创和保肛[3]。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中[4~6]。直肠癌切除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吻合口漏[3]。国际直肠癌研究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Rectal Cancer)发布了吻合口漏的通用定义[7],定义为导致肠管内外相通的吻合口处的肠壁缺陷。展开更多
目的:针对前期应用基因芯片(Affymatix Rat 230.2.0)筛选出的大鼠早期肝癌中高表达的人同源基因GDF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进一步在人小肝癌组织中检测其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作为人小肝癌候选诊断标志物的价值。方法:应用RT-...目的:针对前期应用基因芯片(Affymatix Rat 230.2.0)筛选出的大鼠早期肝癌中高表达的人同源基因GDF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进一步在人小肝癌组织中检测其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作为人小肝癌候选诊断标志物的价值。方法:应用RT-PCR检测GDF15在大鼠早期肝癌结节中的表达以对芯片结果进行初步验证;进一步采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对GDF15在随机配对的正常肝脏组织(n=10)与小肝癌(n=10)中基因转录水平半定量和定量检测,同时用免疫组化鉴定其在正常肝脏组织(n=10),癌旁组织(n=26),小肝癌(n=12)及大肝癌(n=14)中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GDF15在大鼠早期肝癌结节中较正常组织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芯片结果一致。在人小肝癌,其转录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2例小肝癌中10例表达强阳性,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浆与细胞外基质。结论:分泌性蛋白GDF15在人小肝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具有潜在的小肝癌筛选价值。展开更多
文摘直肠癌是大肠中第二常见的肿瘤(28%)[1],我国以中低位直肠癌占大多数[2]。近20年来,直肠癌手术中越来越重视微创和保肛[3]。腹腔镜技术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中[4~6]。直肠癌切除手术最严重的并发症为吻合口漏[3]。国际直肠癌研究组(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f Rectal Cancer)发布了吻合口漏的通用定义[7],定义为导致肠管内外相通的吻合口处的肠壁缺陷。
文摘目的:针对前期应用基因芯片(Affymatix Rat 230.2.0)筛选出的大鼠早期肝癌中高表达的人同源基因GDF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进一步在人小肝癌组织中检测其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作为人小肝癌候选诊断标志物的价值。方法:应用RT-PCR检测GDF15在大鼠早期肝癌结节中的表达以对芯片结果进行初步验证;进一步采用RT-PCR、实时荧光定量PCR对GDF15在随机配对的正常肝脏组织(n=10)与小肝癌(n=10)中基因转录水平半定量和定量检测,同时用免疫组化鉴定其在正常肝脏组织(n=10),癌旁组织(n=26),小肝癌(n=12)及大肝癌(n=14)中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GDF15在大鼠早期肝癌结节中较正常组织表达显著上调(P<0.05),与芯片结果一致。在人小肝癌,其转录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肝脏组织(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2例小肝癌中10例表达强阳性,其在细胞中的表达定位于细胞浆与细胞外基质。结论:分泌性蛋白GDF15在人小肝癌组织中高表达,提示其具有潜在的小肝癌筛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