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小RNA-26a通过抑制铁死亡减少高糖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细胞外基质合成
1
作者 李星月 乔云阳 +2 位作者 郑辉 季嘉玲 张爱青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4-259,共6页
目的 探究微小RNA-26a(miR-26a)对高糖(HG)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HG诱导RTECs以构建糖尿病肾病(DKD)模型,在HG诱导的RTECs中过表达miR-26a,使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CM合成... 目的 探究微小RNA-26a(miR-26a)对高糖(HG)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RTECs)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HG诱导RTECs以构建糖尿病肾病(DKD)模型,在HG诱导的RTECs中过表达miR-26a,使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CM合成及铁死亡相关指标以评估miR-26a对HG诱导的RTECs中ECM合成及铁死亡的作用。使用ferrostatin(Fer-1)抑制DKD模型中铁死亡的发生并进一步评估其对ECM合成的影响。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的相关指标,荧光显微镜观察活性氧(ROS)荧光强度。结果 与Control相比,HG组细胞中miR-26a表达量降低,ECM合成相关指标fibronectin和collagenⅠ表达量升高,过表达miR-26a后,与HG组相比,HG+miR-26a组细胞miR-26a表达量升高,fibronectin和collagenⅠ表达量降低。在铁死亡方面,与Control组相比,HG组SLC7A11和GPX4的蛋白和mRNA表达量降低,TFR-1和ACSL4表达量升高,ROS荧光强度增强。抑制铁死亡后,HG+Fer-1组铁死亡及ECM合成相关指标表达水平较HG组均改变。再次过表达miR-26a后,HG+miR-26a组铁死亡相关指标表达水平较HG组均变化,ROS荧光强度降低。结论 在HG诱导的RTECs中,miR-26a抑制铁死亡的发生进而减少ECM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26a 高糖 肾小管上皮细胞 细胞外基质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病综合征患儿的行为、家庭环境及其父母生活质量的调查 被引量:19
2
作者 董玲 吴升华 +1 位作者 卞兰峥 顾胜英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702-704,698,共4页
目的 :了解肾病综合征患儿 (NS)的行为、家庭环境及其父母的生活质量 ,为NS患儿及其父母的心理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 (CBCL)、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 -CV)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 -74... 目的 :了解肾病综合征患儿 (NS)的行为、家庭环境及其父母的生活质量 ,为NS患儿及其父母的心理干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别采用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 (CBCL)、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 (FES -CV)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 (GQOLI -74)调查男性NS患儿及其父母 3 2例 ,对照组为正常男孩及其父母 45例。结果 :NS组男孩行为问题检出率为 3 1% ,高于对照组 2 0 % ,但无统计学意义 ( χ2 =1 3 ,P >0 0 5 ) ;男孩在体诉 (t =3 0 2 )、社交退缩 (t=2 13 )及攻击性 (t =3 1) 3个行为因子上得分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 0 5~ 0 0 1)。家庭环境在娱乐性上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而父母生活质量则除住房、社区服务、生活环境、自尊、社会支持、人际交往能力及婚姻与家庭外 ,其余因子均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1)。结论 :NS患儿的某些行为及其父母的生活质量有改变 ,应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适当的心理干预治疗是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生活质量 患儿 肾病综合征 行为 心理干预治疗 调查 父母 家庭环境 得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的松对过敏性紫癜肾损害预防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34
3
作者 黄文彦 陈荣华 +2 位作者 邬薇 丁桂霞 黄松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14-216,共3页
目的:观察强的松对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997年1月~2000年8月确诊的过敏性紫癜,且尚未出现肾损害的患儿随机分成强的松预防组(53例)及对照组(48例),并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①预防组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15.1%(8/53... 目的:观察强的松对过敏性紫癜肾脏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997年1月~2000年8月确诊的过敏性紫癜,且尚未出现肾损害的患儿随机分成强的松预防组(53例)及对照组(48例),并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结果:①预防组紫癜性肾炎发生率为15.1%(8/53例),而对照组为37.5%(18/48例),前者明显低于后者(P<0.01);对于两组紫癜性肾炎病人,预防组24h尿蛋白排泄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犤分别为(349.63±112.12)mg/d及(555.47±179.76)mg/d,P<0.01犦。②强的松能明显缩短紫癜消失时间及减轻胃肠道和关节症状(P<0.05),但对紫癜反复及预防胃肠道和关节受累的发生无效(P>0.05)。结论:强的松等激素能够预防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肾炎 强的松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紫癜性肾炎中肾小管间质改变 被引量:19
4
作者 胡明昌 姜新猷 +1 位作者 黄文彦 蔡毅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8-40,共3页
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42例(62%)出现肾小球功能改变,但68例(100%)出现肾小管功能改变(尿β_2微球蛋白、溶菌酶升高);临床表现严重性和肾脏病理改变程度与尿β_2微球蛋白、尿溶菌酶、肾小管间质改变积分呈正相关。本研究表明,肾小管间... 68例过敏性紫癜患儿中42例(62%)出现肾小球功能改变,但68例(100%)出现肾小管功能改变(尿β_2微球蛋白、溶菌酶升高);临床表现严重性和肾脏病理改变程度与尿β_2微球蛋白、尿溶菌酶、肾小管间质改变积分呈正相关。本研究表明,肾小管间质改变积分是决定紫癜性肾炎预后的最根本、直接的因素,其判断准确性优于肾脏病理分型和临床表现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癜性胃炎 儿童 肾小管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腹泻的病毒学检测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盛伟松 于宝生 +2 位作者 蒋敏 甘卫华 张爱青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92-394,共3页
目的:了解婴幼儿秋冬季腹泻中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的182例急性水样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采用金标快速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采用酶免疫吸附测定法(EIA)检测星状病毒抗原及肠道... 目的:了解婴幼儿秋冬季腹泻中轮状病毒、星状病毒及肠道腺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006年10月至2007年3月的182例急性水样腹泻婴幼儿的粪便标本,采用金标快速试剂盒检测轮状病毒抗原;采用酶免疫吸附测定法(EIA)检测星状病毒抗原及肠道腺病毒抗原。结果:182例标本中轮状病毒检出率35.2%(64/182);星状病毒检出率5.5%(10/182),4例合并轮状病毒感染;肠道腺病毒检出率3.3%(6/182),2例合并轮状病毒感染。结论:轮状病毒仍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最主要致病原;星状病毒感染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第二位病因;有混合性病毒感染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 轮状病毒 星状病毒 肠道腺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胶原合成的作用 被引量:8
6
作者 张爱青 甘卫华 +2 位作者 陈荣华 潘晓勤 费莉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27-129,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胶原合成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2组(1)对照组;(2)IGF-Ⅰ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μg/L的IGF-Ⅰ。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及胶原合成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2组(1)对照组;(2)IGF-Ⅰ组培养液中加入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μg/L的IGF-Ⅰ。用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以RT-PCR检测HK2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胶原Ⅰα和胶原ⅢαmRNA表达的变化。ELISA方法检测培养上清中胶原Ⅰ的浓度。结果IGF-Ⅰ刺激使HK2细胞由椭圆形变为梭形。不同浓度的IGF-Ⅰ作用于HK2细胞48h后,α-SMA、胶原Ⅰα和胶原Ⅲα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5);ELISA结果显示,100及200μg/LIGF-Ⅰ组中HK2细胞分泌的胶原Ⅰ显著增加(P<0.05)。结论IGF-Ⅰ在体外能够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并促进其胶原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肾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胶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纤维结肠镜治疗584例小儿肠息肉 被引量:11
7
作者 薛娟 杨菱芳 +1 位作者 盛伟松 吴中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2-53,共2页
目的 探讨纤维结肠镜治疗小儿肠息肉的应用价值和体会。方法 对 5 84例结肠息肉患儿应用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灼除息肉 ,对其中 4例应用剖腹术时经肠切口插入纤维结肠镜电切小肠息肉。结果 全组共摘除结肠息肉 738枚 ,术中利用肠... 目的 探讨纤维结肠镜治疗小儿肠息肉的应用价值和体会。方法 对 5 84例结肠息肉患儿应用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凝电切灼除息肉 ,对其中 4例应用剖腹术时经肠切口插入纤维结肠镜电切小肠息肉。结果 全组共摘除结肠息肉 738枚 ,术中利用肠镜电切小肠息肉 46枚 ,未发生大出血及肠穿孔等并发症。结肠息肉主要位于直肠、乙状结肠 ,占 83.9%。 492枚息肉送病理检查 ,88.8%为幼年性息肉。结论 纤维结肠镜高频电灼除术是治疗儿童肠息肉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可预防息肉并发肠出血、肠穿孔以及癌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频电灼除术 肠息肉 纤维结肠镜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JNK-c-Jun/AP-1信号通路介导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 被引量:12
8
作者 张爱华 黄松明 +6 位作者 丁桂霞 吴元俊 张维真 吴红梅 费莉 郭梅 陈荣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8,共5页
目的:探讨JNK-c-Jun/AP-1信号转导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及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及流式细胞术测定MC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和非放射性... 目的:探讨JNK-c-Jun/AP-1信号转导通路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及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方法:应用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法及流式细胞术测定MC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变化。应用凝胶电泳迁移率(EMSA)和非放射性激酶活性检测法检测系膜细胞内活化蛋白-1(AP-1)及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活性。结果:AngⅡ可呈时间依赖性地诱导MC内JNK活化,AngⅡ刺激30min后,JNK活性达到高峰,1h几乎恢复至正常水平;AngⅡ刺激后MC内AP-1活性显著增强,3H-TdR掺入量明显增加,S期和G2/M期细胞数显著增多;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显著抑制AngⅡ诱导AP-1活化及MC增殖。结论:AngⅡ→JNK/SAPK→c-Jun/AP-1信号通路在MC增殖中发挥一定的作用。JNK特异性抑制剂SP600125能部分抑制AngⅡ诱导的AP-1活化及细胞增殖,从而可能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细胞 血管紧张素Ⅱ 活化蛋白-1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肠息肉内镜治疗:附58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薛娟 杨菱芳 +1 位作者 盛伟松 吴中匡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52-154,共3页
为了进一步探讨内镜下利用高频电流治疗小儿肠息肉的体会,作者对584例结肠息肉患儿应用纤维结肠镜行高频电凝电切灼除息肉,并对其中4例合并小肠息肉者,采用经肠切口插入纤维结肠镜的方法配合外科治疗小肠息肉。全组共电凝电切结肠息肉73... 为了进一步探讨内镜下利用高频电流治疗小儿肠息肉的体会,作者对584例结肠息肉患儿应用纤维结肠镜行高频电凝电切灼除息肉,并对其中4例合并小肠息肉者,采用经肠切口插入纤维结肠镜的方法配合外科治疗小肠息肉。全组共电凝电切结肠息肉738枚,小肠息肉43枚本组幼年性息肉占88.8%,全部病例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作者体会肠镜下高频电灼除术是治疗儿童结、直肠息肉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剖腹术经肠切口插入纤维结肠镜可一次清除小肠全部息肉,操作简便而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息肉 纤维结肠镜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体位新生儿呼吸暂停QT间期和QT离散度的测定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彩霞 李述庭 +2 位作者 甘卫华 朱永生 于宝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2-264,共3页
目的:评价QT间期和QT离散度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上海华泰软件工程有限公司Cardio ExCN100电脑心电图系统12导联同步测定心电图对22例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的QT间期和QT离散度进行检测,并采用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体位进... 目的:评价QT间期和QT离散度对新生儿呼吸暂停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上海华泰软件工程有限公司Cardio ExCN100电脑心电图系统12导联同步测定心电图对22例新生儿呼吸暂停患儿的QT间期和QT离散度进行检测,并采用仰卧位和俯卧位两种体位进行测定,并与22例同期正常婴儿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新生儿呼吸暂停组QTc间期和QTc离散度与正常新生儿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但新生儿呼吸暂停组和正常组的仰卧位、俯卧位的QTc间期和QTc离散度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新生儿呼吸暂停组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导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室性心律失常可能,心电图表现为室性复极化的延长;但是从仰卧位到俯卧位改变体位后,室性复极化没有发生改变,因此,新生儿呼吸暂停改变体位增加发生猝死的原因是不能用姿势改变导致室性复极化改变来解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呼吸暂停 心电图 QT间期 QT离散度 体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肾小球性血尿321例临床与病理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甘卫华 陈荣华 +3 位作者 丁桂霞 黄文彦 黄松明 姜新猷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95-798,共4页
血尿为儿童时期一常见症状,其发病率位居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第四位,绝大多数儿童血尿的病因是肾小球疾病(肾小球性血尿).本院自1985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以血尿为首发及主要症状的患儿428例,381例临床拟诊为肾小球性血尿,其中321例接... 血尿为儿童时期一常见症状,其发病率位居小儿泌尿系统疾病的第四位,绝大多数儿童血尿的病因是肾小球疾病(肾小球性血尿).本院自1985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以血尿为首发及主要症状的患儿428例,381例临床拟诊为肾小球性血尿,其中321例接受了肾活检病理检查.现对此321例肾小球性血尿患儿的临床与病理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肾小球性血尿 病理 肾活检 病理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管解聚剂秋水仙碱抗肾间质纤维化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黄文彦 陈荣华 +5 位作者 郭梅 潘晓勤 费莉 吴元俊南京医科大学小儿肾脏病研究中心 张爱华 鲍华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37-338,共2页
关键词 肾脏 纤维化 秋水仙碱 预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儿童PBMC培养上清中IL-13变化及其与嗜酸细胞计数、IgE关系探讨 被引量:6
13
作者 诸留珍 黄杰 +1 位作者 葛蕾 李晓南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13-614,620,共3页
目的探讨白介素13(IL-13)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嗜酸细胞(EOS)、IgE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32例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L-13水平,其中20例测定了恢复期PBMC培养上清中IL-13水平,20例正常儿童P... 目的探讨白介素13(IL-13)在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嗜酸细胞(EOS)、IgE之间的关系。方法测定32例哮喘儿童急性发作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L-13水平,其中20例测定了恢复期PBMC培养上清中IL-13水平,20例正常儿童PBMC培养上清IL-13作对照,同时检测外周血EOS及血清IgE。结果哮喘儿童在急性期和恢复期PBMC培养上清中IL-13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13水平变化与EOS、IgE呈显著正相关(r=0.7498,0.9218,P均<0.001)。结论IL-13参与了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在嗜酸细胞激活、活化及炎性介质的释放以及IgE分泌、合成方面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减少IL-13生成的治疗对控制儿童支气管哮喘发作可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支气管哮喘 IL-13 嗜酸细胞计数 I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RK通路抑制剂对PDGF-BB诱导的大鼠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合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伟玲 张爱青 +1 位作者 殷勤 甘卫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26-1129,共4页
目的:探讨ERK通路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ECM)合成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分为7组:对照组;PDGF-BB刺激组(终浓度分别为10、25和50ng/ml);PDGF-BB和ERK通路... 目的:探讨ERK通路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ECM)合成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HBZY-1)分为7组:对照组;PDGF-BB刺激组(终浓度分别为10、25和50ng/ml);PDGF-BB和ERK通路抑制剂UO126共刺激组(PDGF-BB25ng/ml+UO1265μmol/ml,PDGF-BB25ng/ml+UO12610μmol/ml);UO12610μmol/ml刺激组。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和纤连蛋白(FN)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PDGF-BB能剂量依赖性的上调PAI-1和FNmRNA的表达(P<0.05),同时下调MMP-2mRNA的表达(P<0.05)。U0126则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PDGF-BB诱导的肾小球系膜细胞PAI-1和FNmRNA的表达(P<0.05),促进MMP-2mRNA的表达(P<0.05)。结论:PDGF-BB可能通过ERK通路作用于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抑制细胞外基质的降解,促进其FN的合成,从而参与肾小球硬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肾小球系膜细胞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结缔组织生长因子介导转化生长因子β_1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转分化效应 被引量:4
15
作者 钱明 甘卫华 +5 位作者 陈荣华 潘晓勤 费莉 郭梅 黄艳军 徐颂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77-81,85,共6页
目的:探讨内源性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HK2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ng/ml刺激组;TGF-β15ng/ml刺激+CTGF反义ODN3mmol/L干预组;TGF-β15ng/ml刺激+CTGF正义OD... 目的:探讨内源性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转分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HK2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5ng/ml刺激组;TGF-β15ng/ml刺激+CTGF反义ODN3mmol/L干预组;TGF-β15ng/ml刺激+CTGF正义ODN3mmol/L对照组。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用RT-PCR检测各组细胞中CTGF、上皮细胞钙粘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纤连蛋白(FN)mRNA表达变化。结果:TGF-β1刺激使HK2细胞形态由椭圆形转为梭形;下调E-cadherinmRNA表达,上调CTGF、α-SMA和FNmRNA表达,且CTGFmRNA表达变化在时间上早于E-cadherin、α-SMA和FNmRNA表达变化;CTGF反义ODN可对抗TGF-β1引起的细胞形态学改变和E-cadherin、CTGF、α-SMA、FNmRNA表达变化效应。结论:内源性CTGF介导了TGF-β1对HK2细胞的转分化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 肾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肥胖症儿童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郭锡熔 陈荣华 +3 位作者 邓静云 段娅莉 刘昔荣 张俊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351-353,共3页
对30名单纯肥胖症儿童血清VE、SOD、脂质过氧化物及黄嘌呤氧化酶的测定,初步探讨了单纯肥胖症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肥胖儿童体内抗氧化代谢较正常对照儿童虽无明显差异,但其氧化代谢却有明显增强。提示:单... 对30名单纯肥胖症儿童血清VE、SOD、脂质过氧化物及黄嘌呤氧化酶的测定,初步探讨了单纯肥胖症儿童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肥胖儿童体内抗氧化代谢较正常对照儿童虽无明显差异,但其氧化代谢却有明显增强。提示:单纯肥胖症者在儿童时期,氧化与抗氧化代谢就已明显失衡,由于这种平衡的打破能促进机体较多的低密度脂蛋白发生氧化修饰,因而与日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病 氧化代谢 抗氧化代谢 儿童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红霉素肾小球硬化模型大鼠肾组织病理与膜表面蛋白CD44mRNA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17
作者 赵云峰 陈荣华 +2 位作者 黄松明 郭梅 费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4-107,F002,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膜表面蛋白CD44在大鼠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观察柔红霉素所致的大鼠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模型不同时相肾组织中CD44mRNA表达,及其与进行性肾小... 目的:探讨细胞膜表面蛋白CD44在大鼠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及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观察柔红霉素所致的大鼠进行性肾小球硬化模型不同时相肾组织中CD44mRNA表达,及其与进行性肾小球硬化、肾小管间质损害病理形态学改变的关系。结果:大鼠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中CD44mRNA表达显著增高,主要位于足细胞、肾小囊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以及部分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大鼠进行性肾小球硬化中肾小球内CD44mRNA阳性细胞百分数增高,且与肾小球硬化程度正相关。结论:CD44可能在进行性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表面蛋白 肾小球硬化 肾小管间质损害 原位杂交 CD44 mRNA 柔红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F-Ⅰ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爱青 甘卫华 +2 位作者 陈荣华 潘晓勤 费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93-897,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和IGF-Ⅰ组:培养液中加入IGF-Ⅰ,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ng/ml。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逆转...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和IGF-Ⅰ组:培养液中加入IGF-Ⅰ,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ng/ml。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HK2细胞E-钙黏蛋白、角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和纤连蛋白(FN)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IGF-Ⅰ刺激使HK2细胞形态由椭圆变为梭形。不同浓度的IGF-Ⅰ作用于HK2细胞48h后E-钙黏蛋白和角蛋白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α-SMA、波形蛋白和FN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IGF-Ⅰ在体外能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MyoF)转分化,并促进其合成细胞外基质(E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肾小管上皮细胞 转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甙Re对家兔触发性室性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彩霞 张宏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4期2237-2240,共4页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e对家兔触发性室性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异丙肾上腺素诱导产生模型,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异搏定0.4mg/kg)和实验组(人参皂甙Re20、10、5mg/kg),观察转为窦性节律持续时间和血流动力学...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Re对家兔触发性室性心律失常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异丙肾上腺素诱导产生模型,家兔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异搏定0.4mg/kg)和实验组(人参皂甙Re20、10、5mg/kg),观察转为窦性节律持续时间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结果:(1)异博定组维持窦性节律时间为(177.00±5.66)s,治疗后1、3、5min血流动力学各指标与模型组同时段相比,有显著性下降。(2)人参皂甙Re各组维持窦性节律时间分别是(177.83±5.31)s、(21.00±2.83)s、(4.50±1.64)s,治疗后1、3、5min血流动力学各指标与模型组同时段相比,均有显著性下降,呈剂量依赖性,呈负相关。结论:人参皂甙Re可用于触发性室性心律失常治疗,对血流动力学各指标影响呈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人参皂甙RE 异丙肾上腺素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Zucker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中NF-κB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
20
作者 甘卫华 丁桂霞 陈荣华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98-601,共4页
目的 :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对体外培养的Zucker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GMC)核因子κB (NF κB)活性的影响以及NF κB的活性变化与大鼠鼠龄及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 :(1)将 3月龄和 10月龄Zucker肥胖大鼠及Zucker瘦型大鼠的GMC(O3... 目的 :研究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DL)对体外培养的Zucker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 (GMC)核因子κB (NF κB)活性的影响以及NF κB的活性变化与大鼠鼠龄及基因型的相关性。方法 :(1)将 3月龄和 10月龄Zucker肥胖大鼠及Zucker瘦型大鼠的GMC(O3m、O10m,、L3m和L10m)进行传代培养。 (2 )采用电泳迁移率变动分析 (EMSA)和超迁移率实验 (GSA) ,检测不同浓度及不同时间相的Ox LDL对GMC中NF κB活性的影响及其亚单位p5 0和p6 5的变化。利用Westernblot检测Ox LDL刺激后NF κB的核转位。结果 :Ox LDL刺激后 ,O3m、O10m及L3m3组GMC中NF κB的活性均明显强于对照组 (P <0 .0 1) ;L10m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随着Ox LDL浓度的增加和刺激时间的延长 ,GMC中NF κB活性也相应增强 ,5 0mg/L的Ox LDL刺激 4h时 ,NF κB的活性强度达最高峰。Ox LDL主要激活NF κB的p6 5及p5 0亚单位 ;各组NF κB的活性相比较 :O3m 组高于O10m组 ,O3m组高于L3m组及O10m组高于L10m组 (P均 <0 .0 1) ;L3m组NF κB的活性高于L10m组 (P <0 .0 5 ) .结论 :Ox LDL可诱导Zucker大鼠GMC中NF κB活化 ,且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活性强度与大鼠的基因型及鼠龄密切相关。Ox LDL诱导的NF κB活化在Zucker肥胖大鼠的早期肾损害中起着更为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肾小球系膜细胞 NF-ΚB Zucker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