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的麻醉管理 被引量:24
1
作者 韩传宝 刘华 +1 位作者 钱燕宁 于力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6期449-450,共2页
关键词 血小板减少症 麻醉管理 剖宫产术 产妇 新生儿颅内出血 麻醉医师 妊娠合并 分娩过程 剖宫产手术 机能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镇痛方法对子宫切除术后病人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韩传宝 钱燕宁 +3 位作者 崔苏扬 梁萍 于力 郝秀芬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2期86-89,共4页
目的 评价四种常见不同镇痛方法对子宫切除术后病人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将48例行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四组: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组(Ⅰ组,n=12);芬太尼静脉镇痛组(Ⅱ组,n=12);罗比卡因复合曲... 目的 评价四种常见不同镇痛方法对子宫切除术后病人血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根据镇痛方法的不同,将48例行子宫切除术病人随机分为四组:罗比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镇痛组(Ⅰ组,n=12);芬太尼静脉镇痛组(Ⅱ组,n=12);罗比卡因复合曲马多硬膜外镇痛组(Ⅲ组,n=12);曲马多静脉镇痛组(Ⅳ组,n=12)。观察麻醉前、手术后2、24、48和72 h五个时点病人血清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10(IL -10)水平的变化。结果 (1)四种镇痛方法均能提供一定的镇痛效果;(2)四组病人术后血清 IL- 6、IL- 10 水平与麻醉前值比较均升高(P<0 .05),一般在术后24 h达峰值。比较血清IL- 6、IL- 10浓度变化,Ⅰ和Ⅲ组抑制这两种细胞因子释放的能力明显强于Ⅱ和Ⅳ组(P<0. 05),与Ⅰ组比较,Ⅲ组更为明显(P<0. 05)。结论 硬膜外局麻药复合阿片受体激动药镇痛模式可更有效地降低术后炎性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方法 子宫切除术 人血清 细胞因子水平 术后病人 IL-10 罗比卡因 静脉镇痛 血清IL-6 硬膜外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