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管腔内支架:作用机制、性能和研究进展 I.管腔内支架的作用机制和性能
1
作者 欧阳墉 李麟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1996年第4期232-236,共5页
自1969年Dotter首次成功的动物实验报道以来,内支架的制作材料和工艺、类型和结构等已有不断改进更新,临床应用也从血管狭窄性病变的再通扩大到非血管(如食管、胆道、气道和尿道等)管腔狭窄性病变的姑息治疗、实质脏器的新通道建立以及... 自1969年Dotter首次成功的动物实验报道以来,内支架的制作材料和工艺、类型和结构等已有不断改进更新,临床应用也从血管狭窄性病变的再通扩大到非血管(如食管、胆道、气道和尿道等)管腔狭窄性病变的姑息治疗、实质脏器的新通道建立以及动脉瘤的修补和血管移植术等。因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腔内支架 性能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