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9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世江 刘璇 +3 位作者 于颖颖 孙杰 丁正年 刘存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6-579,共4页
目的研究经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中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CO2)监测评估PaCO2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方法择期行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的ASAⅠ或Ⅱ级患者,在气腹前和气腹后30、60min分别测量PaCO2、PETCO2和PTCCO2。计算PaCO2-PETCO2和Pa... 目的研究经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中用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CO2)监测评估PaCO2的准确性和相关性。方法择期行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的ASAⅠ或Ⅱ级患者,在气腹前和气腹后30、60min分别测量PaCO2、PETCO2和PTCCO2。计算PaCO2-PETCO2和PaCO2-PTCCO2的差值,数据分析采用Bland-Altman分析。结果 30例患者最终被纳入研究,共获得76个数据。PaCO2-PETCO2为(13.3±3.9)mmHg,PaCO2-PTCCO2为(5.2±2.4)mmHg。PaCO2与PETCO2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743(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PETCO2=0.42×PaCO2+17.25,r2为0.55(P<0.01);PaCO2与PTCCO2之间的相关系数r为0.900(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PTCCO2=0.95×PaCO2-2.39,r2为0.81(P<0.01)。PaCO2-PETCO2差值和PaCO2-PTCCO2差值的均数的95%的一致性界限(LOA)分别为(13.3±7.8)mmHg和(5.2±4.8)mmHg。结论在后腹腔镜下泌尿外科手术中,PTCCO2比PETCO2能更准确地估计PaCO2,由于个体间差异,PTCCO2监测仍不能替代动脉血气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二氧化碳分压监测 后腹腔镜手术 泌尿外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胸科手术病人红细胞内糖代谢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谷胱甘肽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王灿琴 钱燕宁 +2 位作者 刘存明 王忠云 林桂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开胸手术病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血浆脂质过氧化物(MDA)及谷胱甘肽(GSH)的影响。方法:28例胸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吸入1.5~2.0最低肺泡吸入有效浓度(MAC...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开胸手术病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血浆脂质过氧化物(MDA)及谷胱甘肽(GSH)的影响。方法:28例胸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吸入1.5~2.0最低肺泡吸入有效浓度(MAC)的异氟醚全麻,B组为1.0 MAC异氟醚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于麻醉前、手术60 min、术后1 h、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天分别取静脉血,测定红细胞G-6PD、PFK活性及血浆MDA、GSH浓度。结果:与麻醉前值相比A组病人术后第1天红细胞G-6PD活性明显上升,PFK活性显著下降(P<0.05);同时血浆MDA浓度显著上升,GSH浓度显著下降(P<0.05)。B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开胸手术后红细胞糖代谢向抗氧化应激方向重新调定,异氟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缓此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醚 磷酸果糖激酶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过氧化脂质 谷胱甘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麻醉可减轻无气腹腹腔镜妇科手术应激反应
3
作者 陈祖萍 钱燕宁 +2 位作者 韩传宝 刘华 韩素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58-1161,共4页
目的:比较在不同麻醉方法下行无气腹腹腔镜妇科手术对血糖、胰岛素、皮质醇及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并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标准确定为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9例。Ⅰ组,于静脉全麻下行无气... 目的:比较在不同麻醉方法下行无气腹腹腔镜妇科手术对血糖、胰岛素、皮质醇及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并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标准确定为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9例。Ⅰ组,于静脉全麻下行无气腹腹腔镜手术;Ⅱ组,于硬膜外麻醉下行无气腹腹腔镜手术。监测2组患者麻醉前(T1)、气腹或悬吊建立后30min(T2)、气腹或悬吊撤除后10min(T3)和术后第2天晨8时(T4)4个时点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和TNF-α浓度。结果:麻醉前患者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和TNF-α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术后各水平均逐渐升高。组间比较,Ⅰ组在T3时点的血糖、胰岛素水平和TNF-α高于Ⅱ组(P<0.05);Ⅰ组的血皮质醇水平在T3和T4时点均高于Ⅱ组(P<0.01和P<0.05)。结论:与全麻比较,硬膜外麻醉可减弱无气腹腹腔镜妇科手术的应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 无气腹腹腔镜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芬太尼防治雷米芬太尼行妇科腹腔镜手术麻醉苏醒期疼痛效应 被引量:15
4
作者 冯善武 +3 位作者 汪福洲 刘昱升 沈晓凤 钱燕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9期767-769,共3页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布托啡诺、芬太尼用于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浆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 ASA Ⅰ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观察患者手术结束拔管即时(T... 目的比较舒芬太尼、布托啡诺、芬太尼用于预防雷米芬太尼麻醉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浆皮质醇、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 ASA Ⅰ级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观察患者手术结束拔管即时(T_3)、术后10 min、术后1、6 h的 MAP、HR、镇静评分(RSS)、镇痛评分(VAS),测定诱导前(T_1)、术毕前10 min(T_2)、术后10 min(T_4)、1 h(T_5)、6 h(T_5)外周静脉血血浆皮质醇、β-内啡肽的水平,并记录手术和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T_3、T_4时 S 组、F 组 RSS 均高于 B 组(P<0.05).B 组 RSS 均低于 T_5、T_6(P<0.05)。T_3~T_5 时 VAS B 组、F 组高于 S 组且 B 组高于 F 组(P<0.05),T_3、T_4时 B 组 VAS 评分高于 T_5、T_6。三组 T_1、T_2、T_5、T_6血浆皮质醇、β-内啡肽浓度明显低于 T_4;T_4、T_5 S 组血浆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 F 组和 B 组,F 组明显低于 B 组,而 B 组血浆β-内啡肽浓度明显高于 S 组与 F 组;B 组与 F 组 T_1、T_2、T_6血浆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 T_5,B 组 T_1、T_2、T_6血浆β-内啡肽浓度明显低于 T_5。结论 0.05μg/kg 舒芬太尼防治雷米芬太尼麻醉的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急性疼痛的效果优于布托啡诺和芬太尼,并更明显地抑制血浆皮质醇、β-内啡肽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芬太尼 雷米芬太尼 布托啡诺 芬太尼 腹腔镜手术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支气管镜在气道管理和可视化麻醉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5
作者 韩传宝 周钦海 +4 位作者 赵欣 孙培莉 高梅 黄亚辉 钱燕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18-620,共3页
随着可视化技术的发展,纤维支气管镜(fibreopticbron—choscope,FOB)在临床的应用日趋广泛,纤维支气管镜不仅是处理困难气道的重要工具,同时也可用于经口、经鼻气管插管操作的教学。本文予以简述。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可视化技术 气道管理 教学 麻醉 气管插管操作 困难气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下有或无气腹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8
6
作者 韩传宝 周钦海 +3 位作者 钱燕宁 刘华 韩素萍 陈祖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74-575,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硬膜外麻醉 呼吸系统 循环参数 无气腹 CO2气腹 腹腔内注入 腹腔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硬膜外穿刺针注入利多卡因对剖宫产术连续硬膜外麻醉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19
7
作者 韩传宝 于力 +3 位作者 吴霞 周钦海 丁正年 钱燕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评价经硬膜外穿刺针注射局麻药后再置管对剖宫产术连续硬膜外麻醉效应的影响。方法单胎足月妊娠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研究组(P组)和对照组(C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P组先通过... 目的评价经硬膜外穿刺针注射局麻药后再置管对剖宫产术连续硬膜外麻醉效应的影响。方法单胎足月妊娠拟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研究组(P组)和对照组(C组)。硬膜外穿刺成功后,P组先通过硬膜外针注入2%利多卡因,注射完后保持注射器压缩针栓20 s,使液体充分扩散后再置入硬膜外导管;C组置入硬膜外导管后再注入2%利多卡因。记录置入硬膜外导管时的不良反应;测量给药完毕后20 min的麻醉平面,并评估麻醉满意度;记录置管时主诉异感和发生单侧阻滞的例数。结果与C组比较,P组硬膜外穿刺针针尾见淡红色血水的发生率(14%vs.36%)、硬膜外导管回抽出淡红色血水的发生率(4%vs.16%)明显降低(P<0.05)。P组利多卡因用量为(312±18)mg,明显少于C组的(355±32)mg(P<0.01)。给药后20 minP组的麻醉平面达T_(5.6±0.8),明显高于C组的T_(6.5±1.1)(P<0.01),且麻醉满意度显著增加(96%vs.84%)(P<0.01)。结论硬膜外置管前从硬膜外针注入局麻药不仅能有效减少置管对剖宫产产妇硬膜外血管的损伤,而且还能显著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局麻药的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多卡因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术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米芬太尼用于胆囊腹腔镜手术麻醉 被引量:41
8
作者 蒋秀红 周钦海 +1 位作者 黄亚辉 钱燕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16-818,共3页
目的评价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TIVA)的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行胆囊腹腔镜切除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F组)和雷米芬太尼(RF组)两组,每组20例.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拔管期的SBP、DBP、HR、术... 目的评价雷米芬太尼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TIVA)的诱导和术后苏醒过程.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行胆囊腹腔镜切除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芬太尼(F组)和雷米芬太尼(RF组)两组,每组20例.观察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及拔管期的SBP、DBP、HR、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术毕停药后病人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离开恢复室时间及疼痛状况、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在插管后即刻、插管后5 min RF组SBP、DBP、HR的变化均明显小于F组(P<0.01);在切皮、麻醉维持期间两组病人血液动力学变化基本相似.两组病人从手术结束到呼之睁眼和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及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基本相似.RF组术后疼痛的例数明显多于F组(P<0.05).结论依托咪酯和雷米芬太尼TCI TIVA的诱导更加平稳,苏醒质量高.但由于雷米芬太尼消除半衰期短,术后镇痛应及时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米芬太尼 依托咪酯 靶控输注 全凭静脉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哮喘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 被引量:13
9
作者 韩传宝 周钦海 +2 位作者 孙培莉 丁正年 钱燕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820-822,共3页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成人4%~5%,儿童7%~10%,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哮喘已不再被认为是一种单纯的支气管痉挛的急性发作,而是一种气道的慢性变态...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病因繁多、发病机制复杂、治疗困难的常见呼吸系统疾病,其发病率成人4%~5%,儿童7%~10%,且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目前,哮喘已不再被认为是一种单纯的支气管痉挛的急性发作,而是一种气道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而且由于哮喘易复发,难以根治而成为临床治疗较为棘手的疾病之一。哮喘患者围术期遭受手术和麻醉的双重影响,哮喘发作的几率增加,若处理不当,甚至可危及患者的生命。本文就此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患者 麻醉管理 围术期 呼吸系统疾病 变态反应性炎症 临床治疗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痉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与镇痛方法对老龄食管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孙来荣 沈宗丽 +2 位作者 朱月清 黄凤伦 钱燕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年龄65岁以上的老龄食管癌开胸患者,根据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为静脉复合全麻,术后经静脉曲马多(12...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及镇痛方法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40例ASAⅠ~Ⅱ级年龄65岁以上的老龄食管癌开胸患者,根据麻醉和术后镇痛方法不同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Ⅰ组为静脉复合全麻,术后经静脉曲马多(12mg/kg)自控镇痛;Ⅱ组为静脉复合全麻联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术后硬膜外吗啡5mg+罗哌卡因75mg自控镇痛,分别于麻醉前、术毕、术后24、48、120h5个时点从颈内静脉抽取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同时测定各时点皮质醇水平,并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判定术后镇痛效果。结果:术前老年食管癌患者CD3+、CD4+、CD4/CD8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有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Ⅰ组患者VAS评分于术后24、48h明显高于Ⅱ组(P<0.01)。两组患者在术毕、术后24、48h血浆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Ⅱ组在术毕、术后24h升幅明显小于Ⅰ组(P<0.05)。与麻醉前相比,术毕、术后24、48h,两组CD3+、CD4+及CD4/CD8均明显下降(P<0.01);术后120h,Ⅱ组各指标恢复(P>0.05);Ⅱ组于术后48hCD4+、术后120hCD3+、CD4+、CD4/CD8明显高于Ⅰ组(P<0.05或P<0.01)。结论: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麻醉能减轻围手术期应激反应及其对T细胞亚群的影响,提示全麻复合胸部硬膜外阻滞是老年肿瘤患者和免疫功能低下者较为合适的的麻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胸部硬膜外麻醉 应激反应 皮质醇 T淋巴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 被引量:52
11
作者 孙杰 王忠云 丁正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6期468-470,共3页
目的观察七氟醚麻醉诱导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0例3~7岁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观察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费用以及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七氟醚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短于... 目的观察七氟醚麻醉诱导与氯胺酮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选择30例3~7岁的患儿,随机均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观察两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麻醉费用以及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结果七氟醚组诱导时间、苏醒时间短于氯胺酮组(P<0.01);七氟醚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氯胺酮组小(P<0.05);两组的呼吸抑制作用都较轻;七氟醚组入室时SpO2低于氯胺酮组(P<0.05),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两组患儿的麻醉费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起效快,苏醒快,对循环呼吸影响小,手术室停留时间短,麻醉费用低廉,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氯胺酮 全身麻醉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调节截石位对术中妇科盆腔肿瘤患者下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17
12
作者 冯建萍 张彬 +3 位作者 傅士龙 胡根花 张倩 孙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30-233,共4页
目的:探讨截石位妇科盆腔肿瘤患者术中间断短暂放平下肢再还原对下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8月拟行妇科盆腔肿瘤手术患者101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1例,对照组50例。两组麻醉前行大隐静脉... 目的:探讨截石位妇科盆腔肿瘤患者术中间断短暂放平下肢再还原对下肢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8月拟行妇科盆腔肿瘤手术患者101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1例,对照组50例。两组麻醉前行大隐静脉穿刺连接压力传感器至监护仪。实验组使用可调式马镫形多功能腿架,记录术前平卧(T0)、摆截石位后即刻(T1)、1 h改变体位后即刻(T2)、2 h改变体位后即刻(T3)、手术结束时恢复体位后即刻(T4)的下肢静脉压、上肢血流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穿刺侧脚趾夹脉氧仪,记录下肢血流PI、趾脉率(BPM)和血氧饱和度(SpO_(2))。对照组使用传统截石位腿架,术中不调整截石位腿架高度,记录摆体位前平卧(T0)、摆体位后即刻(T1)、手术1 h(T2)、手术2 h(T3)、手术结束恢复体位后即刻(T4)下肢静脉压及对应参数。结果:与T0比较,T1~T4两组下肢静脉压明显增加(P<0.01);T2~T4时实验组较对照组下肢静脉压波动较小,稳定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T1时比较,两组无明显差异。与T0时比较,两组T1~T4下肢PI明显降低(P<0.05);T2、T3实验组较对照组下肢PI明显增加(P<0.05),而T4无差别(P>0.05)。两组比较,上肢PI、血氧饱和度、脉率无差异(P>0.05)。结论: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时长>2 h的截石位手术患者术中每小时放平下肢再还原,能减轻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有利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截石位 动态调节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时芬太尼对糖耐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钱燕宁 章红 +1 位作者 刘存明 林桂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122-124,共3页
24例择期手术患者在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下行腹部手术,麻醉前后各接受一次静脉法葡萄糖耐量试验。患者芬太尼用量在切皮前均为10μg/kg,切皮后60min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Ⅰ组静脉给予生理盐水10ml,Ⅱ组则再加用芬太尼5μg/kg(溶解在生... 24例择期手术患者在静脉普鲁卡因复合麻醉下行腹部手术,麻醉前后各接受一次静脉法葡萄糖耐量试验。患者芬太尼用量在切皮前均为10μg/kg,切皮后60min随机将患者分成两组,Ⅰ组静脉给予生理盐水10ml,Ⅱ组则再加用芬太尼5μg/kg(溶解在生理盐水10ml)。随后行第二次试验,结果:与术前值相比,Ⅰ组术中的葡萄糖消除速率值、胰岛素释放总量以及此总量与血糖升高总量的比值均明显降低,而Ⅱ组的这些数值无明显变化。这说明术中适当增加芬太尼剂量,可以削弱手术应激反应,从而增加术中的胰岛素释放量,改善术中糖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全身麻醉 静脉麻醉 糖耐量 腹部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围术期麻醉管理 被引量:5
14
作者 韩传宝 刘世江 +2 位作者 董世阳 林聪 蒋秀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715-718,共4页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 )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肺血管床受累,肺循环阻力进行性增加的病理生理综合征,目前公认的肺动脉高压的金标准是右心导管测得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mPAP)≥25 mmHg.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麻醉管理 HYPERTENSION 围术期 妊娠 平均肺动脉压 肺循环阻力 病理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部倾斜比骨盆倾斜更能预防剖宫产手术蛛网膜下腔麻醉低血压 被引量:8
15
作者 金文杰 周志强 +2 位作者 毛琛璐 钱燕宁 王忠云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903-904,共2页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麻醉 剖宫产手术 骨盆倾斜 低血压 预防 腰部 产科麻醉 下腔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式无气腹与气腹腹腔镜手术对妇科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韩传宝 周钦海 +3 位作者 刘华 韩素萍 于力 钱燕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比较妇科无气腹悬吊式腹腔镜和气腹腹腔镜手术对病人应激反应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06年2月择期行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切除术38例,按患者意愿分成2组,每组19例。Ⅰ组于全麻下行CO2气腹腹腔镜手术... 目的比较妇科无气腹悬吊式腹腔镜和气腹腹腔镜手术对病人应激反应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06年2月择期行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切除术38例,按患者意愿分成2组,每组19例。Ⅰ组于全麻下行CO2气腹腹腔镜手术;Ⅱ组于全麻下行悬吊式腹腔镜手术。监测2组患者麻醉前(T1)、气腹或悬吊建立后30min(T2)、气腹或悬吊撤除后10 min(T3)和术后次日晨8时(T4)4个时点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TNF-α和IL-6水平。结果麻醉前2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TNF-α和IL-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气腹或悬吊后上述各指标水平均升高(P<0.05)。其中胰岛素水平逐渐升高,至T4时最高。Ⅰ组的血糖、皮质醇、TNF-α和IL-6水平至T3时最高,Ⅱ组至T4时最高。组间比较,在T2时点,Ⅰ组的皮质醇和TNF-α水平高于Ⅱ组(P<0.05),在T3时点,Ⅰ组的血糖、皮质醇、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Ⅱ组(P<0.01)。结论无气腹悬吊式腹腔镜技术免除了CO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降低了术中应激反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腹腔镜手术 CO2气腹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加小剂量芬太尼麻醉在门诊短小手术的应用 被引量:123
17
作者 刘存明 张国楼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94-95,共2页
目的:在28例门诊短小手术病人观察异丙酚加小剂量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先静注芬太尼1μg/kg,接着静注异丙酚1.5mg/kg,并继以0.2mg·kg-1·min-1的速率持续输注... 目的:在28例门诊短小手术病人观察异丙酚加小剂量芬太尼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方法:先静注芬太尼1μg/kg,接着静注异丙酚1.5mg/kg,并继以0.2mg·kg-1·min-1的速率持续输注。结果:麻醉效果满意,对循环功能影响较轻。但对呼吸功能仍有明显抑制,呼吸频率减慢发生率为53.6%,SpO2下降发生率为60.7%,但在5min内均自行恢复。结论:异丙酚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门诊短小手术简便易行,诱导迅速舒适,苏醒快而完全,但应注意其对呼吸、循环功能的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芬太尼 静脉麻醉 剂量 ⅠⅡ级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部硬膜外麻醉复合吸入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 被引量:11
18
作者 解成兰 王灿琴 +1 位作者 钱燕宁 潘寅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08-1210,共3页
目的:观察胸部硬膜外麻醉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I 组和 E 组术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E 组患者诱导前 T8~9椎间隙穿刺硬膜外置管,注入1%利多... 目的:观察胸部硬膜外麻醉复合异氟醚吸入麻醉对腹部手术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的影响。方法择期腹部手术患者4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20例。I 组和 E 组术中吸入异氟醚维持麻醉。E 组患者诱导前 T8~9椎间隙穿刺硬膜外置管,注入1%利多卡因5 ml(不加肾上腺素)试验量,再注入利多卡因5~8 ml 将阻滞平面调节到 T4,以后每小时追加5~8 ml。于麻醉前30 min (T0)、手术90 min(T1)、术后60 min(T2)及术后1 d(T3)、2 d(T4)检测血糖(Glu)、红细胞醛糖还原酶(AR)、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血浆一氧化氮(NO)、血浆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浓度。结果与T0时比较,T1~T3时两组 Glu 明显升高(P<0.05),T3时 I 组 AR、G-6PD、CAT 活性与 MDA 浓度明显升高,NO、GSH 浓度明显降低(P<0.05)。与 I 组比较,T3时 E 组 Glu、AR、G-6PD、CAT 明显降低,NO 明显升高(P<0.05)。两组患者 GSH-Px、SOD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麻醉可降低腹部手术患者术中、术后应激性高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高血糖 腹部手术 硬膜外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开胸手术患者红细胞糖代谢限速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王灿琴 钱燕宁 +2 位作者 解成兰 张国楼 林桂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4期195-197,共3页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患者红细胞内糖代谢限速酶活性的变化及不同麻醉方法对其的影响。方法 48例ASAI~Ⅱ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按麻醉方式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6例。Ⅰ组采用地氟醚吸入为主的全身麻醉;Ⅱ组采用异氟醚吸入为主的全身麻醉;Ⅲ组... 目的 探讨开胸手术患者红细胞内糖代谢限速酶活性的变化及不同麻醉方法对其的影响。方法 48例ASAI~Ⅱ级择期开胸手术患者,按麻醉方式随机分成三组,每组16例。Ⅰ组采用地氟醚吸入为主的全身麻醉;Ⅱ组采用异氟醚吸入为主的全身麻醉;Ⅲ组采用异氟醚吸入联合连续硬膜外阻滞。于麻醉前、手术90min、术后60min及术后第1、2天共五个时点分别测定血糖浓度及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磷酸果糖激酶(PFK)和醛糖还原酶(AR)活性。结果 与麻醉前比较,三组患者血糖浓度自术中90min开始,至术后第2天升高显著(P<0.05);Ⅰ、Ⅱ两组术后第1天PFK活性显著下降(P<0.05),G-6PD、AR活性显著升高(P<0.05),而Ⅲ组各时点红细胞内糖代谢限速酶活性的变化与麻醉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且Ⅲ组术后第1天PFK值远低于Ⅰ组相应值。结论 开胸手术中、手术后存在明显的高血糖反应。术后第1天,红细胞内会出现糖酵解途径受抑制,磷酸戊糖途径、多元醇通路相应活跃现象。采用异氟醚吸入联合硬膜外阻滞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手术创伤对红细胞糖代谢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方法 开胸手术 红细胞 糖代谢 限速酶活性 醛糖还原酶 磷酸果糖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制七氟醚麻醉诱导回路在患儿手术室外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韩传宝 周钦海 +3 位作者 唐晓阳 刘存明 丁正年 钱燕宁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12-813,共2页
七氟醚麻醉诱导的实施需要专门带有七氟醚挥发罐的麻醉机和气源,实施麻醉诱导必须在手术室内进行。但患儿在清醒状态下一旦离开家长的陪护,哭闹多不可避免。本文将常用的麻醉设备自行组装成七氟醚麻醉诱导回路(专利号201020516793.... 七氟醚麻醉诱导的实施需要专门带有七氟醚挥发罐的麻醉机和气源,实施麻醉诱导必须在手术室内进行。但患儿在清醒状态下一旦离开家长的陪护,哭闹多不可避免。本文将常用的麻醉设备自行组装成七氟醚麻醉诱导回路(专利号201020516793.X),用于手术室外患儿的麻醉诱导,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诱导 手术室外 七氟醚 患儿 回路 应用 自制 手术室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