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左西孟旦联合地高辛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患者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作者 方印 朱云清 +4 位作者 朱诗雨 杨敏 王忠云 杨建军 周晓凯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3-239,共7页
目的探究左西孟旦联合地高辛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患者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行OPCABG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患者396例,男233例,女163例,年龄18~80岁,BMI 18.5~... 目的探究左西孟旦联合地高辛对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患者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1月至2023年10月行OPCABG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患者396例,男233例,女163例,年龄18~80岁,BMI 18.5~30.0 kg/m^(2),ASAⅢ或Ⅳ级。根据围术期是否使用左西孟旦联合地高辛将患者分为两组:联合组(U组,n=68)和对照组(C组,n=328)。两组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PSM),共有65对患者匹配成功,比较术前、给药后30 min、钝缘支或右冠血运重建时、术后6、12、24 h心脏指数(CI)、HR、MA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和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以及术中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使用情况、转心肺转流(CPB)率及钝缘支或右冠血运重建时血管活性药评分(VIS)、术后24 h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及肌钙蛋白T(cTnT)浓度、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7 d低心排综合征(LCOS)发生情况和术后7 d IABP使用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U组给药后30 min、钝缘支或右冠血运重建时、术后6、12、24 h CI明显升高(P<0.05),钝缘支或右冠血运重建时、术后6、12、24 h PCWP明显降低(P<0.05),给药后30 min、钝缘支或右冠血运重建时、术后6、12、24 h SVRI明显降低(P<0.05)。钝缘支或右冠血运重建时两组HR和MA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U组术中IABP使用率、转CPB率及钝缘支或右冠血运重建时VIS明显降低(P<0.05),术后24 h CK-MB和cTnT浓度明显降低(P<0.05),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后7 d低心排综合征(LCOS)发生率和术后7 d IABP使用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围术期应用左西孟旦联合地高辛可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患者OPCABG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状态,并降低术后心肌损伤和LCOS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西孟旦 地高辛 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 倾向性评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主导无阿片麻醉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谵妄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华豪 何滕 +8 位作者 李鑫 陈晓东 刘祯庆 刘坤 张琪 姜琳 刘存明 王猛 杨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8-84,共7页
目的:观察以艾司氯胺酮为主的无阿片麻醉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delirium,POD)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的老年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无阿片麻醉(OFA)组和阿片麻醉(OA)组(n=... 目的:观察以艾司氯胺酮为主的无阿片麻醉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delirium,POD)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arthroplasty,THA)的老年患者114例,随机分为无阿片麻醉(OFA)组和阿片麻醉(OA)组(n=57)。OFA组:采用以艾司氯胺酮为主的无阿片麻醉方案;OA组采用以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为主的常规阿片麻醉方案。主要记录术后3天内谵妄发生情况,采用中文修订版谵妄诊断量表(CAM-CR)对患者的谵妄状态进行评估。结果:OFA组相较于OA组术后2天的CAM-CR评分以及谵妄发生率均较低。结论:以艾司氯胺酮为主的无阿片麻醉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谵妄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无阿片麻醉 老年患者 谵妄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泊酚用于脑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诱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
作者 陆方舟 刘美娟 +2 位作者 曾琼 章文斌 朱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5-140,共6页
目的探讨环泊酚用于脑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诱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择期全麻下行脑肿瘤切除术患者117例,男60例,女57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环... 目的探讨环泊酚用于脑肿瘤手术患者麻醉诱导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择期全麻下行脑肿瘤切除术患者117例,男60例,女57例,年龄18~64岁,BMI 18.5~30.0 kg/m^(2),ASA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环泊酚组(C组,n=59)和丙泊酚组(P组,n=58)。C组使用环泊酚0.4 mg/kg进行麻醉诱导,P组使用丙泊酚2.0 mg/kg进行麻醉诱导。记录麻醉诱导成功例数、麻醉诱导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记录麻醉诱导后1 min的Narcotrend指数;记录麻醉诱导过程中循环系统相关不良反应(包括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缓、心动过速)、呼吸系统相关不良反应(包括低血氧饱和度、呼吸抑制、缺氧、支气管痉挛、呛咳)以及喉痉挛、呃逆、不自主运动反应(肌颤搐和肌阵挛)、镇静过深(Narcotrend指数<13)、镇静不足(Narcotrend指数>64)、注射痛等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两组麻醉诱导成功率均为100%。两组麻醉诱导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麻醉诱导时间平均差值的95%CI下限为1.6783,大于非劣效界值-5。与P组比较,C组低血压、低血氧饱和度、呛咳以及注射痛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环泊酚应用于脑肿瘤手术麻醉诱导的效果不劣于丙泊酚,且对循环、呼吸影响更小、注射痛更少,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丙泊酚 脑肿瘤 麻醉诱导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氨甲环酸围术期应用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王文丽 姚依婷 杨春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6,共9页
围术期出血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大量失血可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氨甲环酸是赖氨酸衍生物,通过竞争性阻断纤溶酶原上的赖氨酸结合位点发挥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以达到止血功效。围术期使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出血风险和输血需求,降低... 围术期出血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大量失血可导致严重不良事件的发生。氨甲环酸是赖氨酸衍生物,通过竞争性阻断纤溶酶原上的赖氨酸结合位点发挥抗纤维蛋白溶解作用,以达到止血功效。围术期使用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出血风险和输血需求,降低失血相关并发症及死亡风险。目前,氨甲环酸用于围术期止血日益广泛,正逐渐走进更多外科领域的共识和指南。本文拟对其作用机制、围术期应用以及不良反应进行综述,探讨在不同手术类型中应用氨甲环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氨甲环酸在国内的应用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围术期 止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介导无阿片麻醉对腹腔镜远端胃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
5
作者 徐屹东 杨斯淇 +11 位作者 王涛 吴柳演 潘婷 王森 周珍辉 尤纱纱 陈杏子 王赛甫 王林俊 刘存明 杨春 王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97-1304,共8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介导无阿片麻醉对腹腔镜远端胃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腹腔镜远端胃胃癌根治术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阿片麻醉(OFA)组和阿片麻醉(OBA)组(n=75),OFA组是...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介导无阿片麻醉对腹腔镜远端胃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腹腔镜远端胃胃癌根治术且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无阿片麻醉(OFA)组和阿片麻醉(OBA)组(n=75),OFA组是以艾司氯胺酮为主的无阿片麻醉方案,OBA组是以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为主的常规阿片麻醉方案。主要结局指标为术后排气时间,以手术结束时间开始,以第一次通气时间结束。结果:术后排气时间OFA组短于OBA组(P<0.01);术中出血量和去甲肾上腺素使用量OFA组均少于OBA组(P<0.05);OFA组患者术后HADSD评分优于OBA组,且OFA组及OBA组术后HADSA评分、HADS-D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不良反应方面,腹胀发生率OFA组患者低于OBA组(P<0.05)。结论:对于接受腹腔镜远端胃胃癌根治术的患者而言,采用艾司氯胺酮介导的无阿片麻醉方案能够迅速恢复胃肠功能,缩短住院时长,并减少术后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无阿片麻醉 胃肠功能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肉减少症患者的围术期麻醉管理 被引量:1
6
作者 徐小林 徐卉 +1 位作者 刘存明 杨春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979-981,共3页
肌肉减少症作为老年疾病中的一种,并未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肌肉减少症常伴发其他疾病发生,影响患者的康复以及术后转归。麻醉科医师应该重视肌肉减少症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本文对肌肉减少症的现状、麻醉对骨骼肌的影响以及围术期麻醉管... 肌肉减少症作为老年疾病中的一种,并未引起临床的广泛关注。肌肉减少症常伴发其他疾病发生,影响患者的康复以及术后转归。麻醉科医师应该重视肌肉减少症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本文对肌肉减少症的现状、麻醉对骨骼肌的影响以及围术期麻醉管理的要点进行综述,希望引起麻醉科医师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肉减少症 肌肉功能 麻醉 围术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高流量支持下无气管插管深肌松麻醉行声带息肉摘除术一例
7
作者 杨小林 杨春 +1 位作者 马才梅 任映梅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005-1006,共2页
患者,女,64岁,155 cm,65 kg,因“进行性声嘶1年”入院。患者平素体健,否认心肺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颅内神经系统疾病、胃-食管反流及误吸史。入院查体:体温36.8℃,HR 80次/分,RR 18次/分,BP 120/80 mmHg,MallampatiⅠ级,各系统查... 患者,女,64岁,155 cm,65 kg,因“进行性声嘶1年”入院。患者平素体健,否认心肺系统疾病、神经肌肉疾病、颅内神经系统疾病、胃-食管反流及误吸史。入院查体:体温36.8℃,HR 80次/分,RR 18次/分,BP 120/80 mmHg,MallampatiⅠ级,各系统查体无特殊。ECG示:窦性心律,ST段改变,V1导联R/S>1。胸部CT:右下肺小结节灶,余肺未见明显活动性病灶,定期复查。入院诊断:左侧声带息肉,慢性喉炎。拟行“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摘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肌肉疾病 声带息肉摘除术 慢性喉炎 窦性心律 系统查体 定期复查 神经系统疾病 ST段改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更葡糖钠对房颤患者非心脏手术围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王娟 周玲 黄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21-1523,1532,共4页
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对房颤患者非心脏手术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房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舒更葡糖钠组(S组,n=50)和空白对照组(C组,n=50)... 目的:探讨舒更葡糖钠对房颤患者非心脏手术拔管期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择期非心脏手术的房颤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舒更葡糖钠组(S组,n=50)和空白对照组(C组,n=50)。分别记录拔管时间,拔管前和拔管后1、5、10 min的血压、心率以及拔管后并发症,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以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舒更葡糖钠可显著缩短拔管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P<0.05);C组患者在拔管后各时间点血压、心率明显高于S组(P<0.05);S组患者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生率及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房颤患者非心脏手术后应用舒更葡糖钠能快速有效地逆转神经肌肉阻滞,减轻拔管时心血管应激反应并降低拔管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房颤 舒更葡糖钠 气管拔管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台次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转归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黄少康 倪渊博 +2 位作者 杨春 蒋奎荣 刘存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63-367,共5页
目的分析手术台次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术中出血量和早期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至2021年接受Whipple手术的胰腺癌患者519例,男306例,女213例,年龄32~86岁,BMI 15~35 kg/m^(2),ASAⅠ—Ⅲ级。依据手术台次分为两组:台次≤2... 目的分析手术台次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Whipple手术)术中出血量和早期转归的影响。方法收集2017至2021年接受Whipple手术的胰腺癌患者519例,男306例,女213例,年龄32~86岁,BMI 15~35 kg/m^(2),ASAⅠ—Ⅲ级。依据手术台次分为两组:台次≤2组和台次>2组。将患者术中出血量作为主要观察指标,晶体输液量、胶体输液量,术后胰瘘、胆瘘、乳糜瘘、腹部出血、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发热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为次要观察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手术台次与术中大出血和早期转归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共纳入患者519例,其中台次≤2组有415例(800%)。与台次≤2组比较,台次>2组术中大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RR=1669,95%CI 1146~2430,P=0011)。两组晶体输液量、胶体输液量、住院期间胰瘘、胆瘘、乳糜瘘、腹部出血、肺部感染、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发热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术中大出血的危险因素为手术台次>2(OR=2269,95%CI 1318~3907,P=0003)和手术时间延长(OR=1012,95%CI 1009~1016,P<0001)。结论手术台次>2及手术时间延长会增加胰腺癌患者Whipple手术中发生大出血的风险,但对术后住院时间和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癌 手术台次 手术时间 大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紊乱与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0
作者 周玲 黄河 刘存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605-607,共3页
随着手术麻醉的普及和医学人文的发展,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8年11月麻醉学领域6大权威期刊同步刊发关于PND的最新定义,明确PND是指发生在术前和术后12个月内,且符合... 随着手术麻醉的普及和医学人文的发展,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2018年11月麻醉学领域6大权威期刊同步刊发关于PND的最新定义,明确PND是指发生在术前和术后12个月内,且符合第五版神经障碍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ifth edition,DSM⁃5)中神经认知障碍诊断标准的围术期认知功能损害[1]。PND好发于老年患者,主要表现为注意力、记忆力、语言思维能力等减退。高龄、麻醉、手术、受教育程度低下是PND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PN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国内外研究认为,PND主要与神经炎症、氧化应激、β淀粉样蛋白(amyloidβ,Aβ)异常积聚及神经突触功能受损有关[2]。最新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通过肠道菌群-肠-脑轴调控中枢神经功能,但肠道菌群-肠-脑轴在PND发病中的作用尚不清楚。因此,本文就肠道菌群紊乱在PND中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以助于探索合理的早期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功能 神经认知障碍 神经障碍 医学人文 麻醉学 肠道菌群紊乱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前锯肌复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在肝部分切除术围术期镇痛的应用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浩然 郭苗 龚婵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13-1516,共4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在肝部分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2020年9月—2021年3月行择期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9例,随机分至静脉镇痛组(R组,n=35)与神经阻滞组(N组,n=34)。R组予常规静脉镇痛,N组术前...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在肝部分切除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2020年9月—2021年3月行择期开腹肝部分切除术的患者69例,随机分至静脉镇痛组(R组,n=35)与神经阻滞组(N组,n=34)。R组予常规静脉镇痛,N组术前行超声引导下右侧低位前锯肌平面与双侧腹直肌鞘阻滞,两组术中泵注瑞芬太尼依循环波动调整剂量。比较两组麻醉前(T1)、切皮前(T2)、切皮后(T3)的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术中血管活性药及瑞芬太尼的用量,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补救镇痛比例,术后4、8、24 h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痛泵首次按压时间,24 h按压次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N组T3时刻平均动脉压与心率明显低于R组;N组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复苏室停留时间,复苏室补救镇痛比例,术后4、8、24 h的VAS评分,24 h镇痛泵按压次数明显低于R组,N组首次按压时间明显晚于R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R组。两组患者术中血管活性药用量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复合双侧腹直肌鞘阻滞应用于开腹部分肝切除术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前锯肌阻滞 腹直肌鞘阻滞 肝部分切除术 围术期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患者围术期睡眠状况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周慧轩 吴仔峰 +3 位作者 查小明 周玲 杨春 刘存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03-1005,共3页
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1]。乳腺癌是在40~79岁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2],Wang等[3]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住院前睡眠质量差是术后发生严重疼痛的危险因素。乳腺癌患者由于“首夜效应”、情绪应激、麻醉及术后疼痛... 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常存在不同程度的睡眠障碍[1]。乳腺癌是在40~79岁女性中发病率最高的癌症[2],Wang等[3]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住院前睡眠质量差是术后发生严重疼痛的危险因素。乳腺癌患者由于“首夜效应”、情绪应激、麻醉及术后疼痛等原因,其睡眠质量在围术期均可能会发生明显变化。睡眠日记由患者本人记录睡眠行为模式,包括睡眠时间、熄灯时间、夜晚觉醒次数和持续时间、睡眠质量等信息,是主观性评估睡眠的“金标准”[4],常用于住院患者睡眠的调查[5]。本研究采用睡眠日记的方式观察乳腺癌手术的患者围术期睡眠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患者 乳腺癌手术 情绪应激 睡眠质量 睡眠状况 术后疼痛 睡眠时间 睡眠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外泌体miR-409-3p的异常表达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司林杰 李娜娜 +1 位作者 陈艺南 胡柳青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40-344,351,共6页
目的:分析血浆外泌体miR-409-3p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7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于术前1 d和术后7 d进行神经心理测试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PND... 目的:分析血浆外泌体miR-409-3p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perioperative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PND)的相关性。方法:共纳入7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于术前1 d和术后7 d进行神经心理测试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PND组(n=24)和非PND组(n=52)。提取所有患者血浆外泌体,分别采用透射电镜、粒径分析、Western blot对其进行鉴定。采用qRT-PCR检测外泌体miR-409-3p的表达水平。Logistic回归分析PN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在年龄、手术时间及教育年限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浆外泌体miR-409-3p在PND组中的表达高于非PND组。年龄、手术时间及外泌体miR-409-3p为PN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表达的血浆外泌体miR-409-3p可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PND的新型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术期神经认知障碍 外泌体 小RNA 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围术期心电图T波电交替二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孙嘉诚 魏国华 +2 位作者 陈静 刘世江 丁正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35-336,共2页
例1,女,48岁,162 cm,45 kg,因“体检发现胰头部占位2 d”入院。患者平素偶有胸闷;焦虑症病史20余年,口服帕罗西汀片40 mg,每日1次;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无特殊。术前ECG示窦性心律,HR 77次/分,PR间期144 ms,QT间期473 ms,QT... 例1,女,48岁,162 cm,45 kg,因“体检发现胰头部占位2 d”入院。患者平素偶有胸闷;焦虑症病史20余年,口服帕罗西汀片40 mg,每日1次;否认糖尿病、高血压病史。体格检查无特殊。术前ECG示窦性心律,HR 77次/分,PR间期144 ms,QT间期473 ms,QTc间期521 ms,QT间期延长。肝肾功能及三大常规未发现明显异常。初步诊断:胰头部占位,焦虑症。拟择期在全麻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头部 窦性心律 QT间期延长 T波电交替 QTC间期 帕罗西汀片 PR间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衰老:老年患者手术不良预后的“推手”
15
作者 赵嘉义 胡小义 +1 位作者 杨建军 纪木火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加。免疫衰老是衰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导致机体免疫监视、清除和应答等能力下降。老年人普遍存在免疫衰老现象,手术、麻醉等应激之后,老年患者术后感染与认知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日益增加。免疫衰老是衰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导致机体免疫监视、清除和应答等能力下降。老年人普遍存在免疫衰老现象,手术、麻醉等应激之后,老年患者术后感染与认知障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增加。本文主要就免疫衰老的特征性变化、免疫衰老与手术不良预后的关系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老年患者手术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衰老 炎性衰老 麻醉 手术 老年 不良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规范抗神经痛治疗对躯干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
16
作者 沙欢欢 王倩 +1 位作者 潘寅兵 孙晓迪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530-533,共4页
目的:探讨规范抗神经痛治疗的起始时间对躯干部带状疱疹神经痛(HZN)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疼痛科接受规范抗神经痛治疗的躯干部HZN患者共144例,纳入患者分为急性带状疱疹神... 目的:探讨规范抗神经痛治疗的起始时间对躯干部带状疱疹神经痛(HZN)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取2022年1月—2022年12月于我院疼痛科接受规范抗神经痛治疗的躯干部HZN患者共144例,纳入患者分为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组(AHN组)和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组(SHN组),采集患者一般资料,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两组治疗后临床治愈曲线差异。利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规范抗神经痛治疗的起始时间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AHN组和SHN组患者抗神经痛治疗后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88.2%vs 55.9%、90.2%vs 70.2%及92.6%vs 74.1%。临床治愈中位时间分别为1.77个月(95%CI,1.30~2.24)和6.00个月(95%CI,5.00~7.01),两组临床治愈曲线单因素分析显示,规范抗神经痛治疗的起始时间每延迟1个月,患者临床治愈率降低49%[HR-95%CI,0.39~0.66;P<0.001],经多因素COX回归校正后为降低52%[HR-95%CI,0.37~0.63;P<0.001]。结论:早期规范抗神经痛治疗可缩短躯干部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的病程,提高患者的远期临床治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神经痛 抗神经痛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控制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咽喉痛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超 吉林 刘存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0-1105,共6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控制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咽喉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H组(导管套囊压力控制组,n=48)和L组(指感法组,n=46)。H组患者套... 目的: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控制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咽喉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H组(导管套囊压力控制组,n=48)和L组(指感法组,n=46)。H组患者套囊压力控制在25~30 cmH2O,L组患者仅监测套囊压力。所有患者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建立气腹前(T2)、建立气腹后(T3)、头低足高位后(T4)、气管拔管前(T5)、气管拔管后(T6)时间点的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以及T1~T5时间点的套囊压力和气道压力。同时调查患者术后2 h、12 h及24 h的咽痛、声嘶情况。结果:L组的HR、MAP、套囊压力在T1~T5均明显高于H组(P<0.05)。两组患者T3时的气道压力均明显上升(P<0.05),T4时均进一步升高(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组术后2 h、12 h咽痛发生率低于L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声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中,控制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可以降低术后咽痛的发生率,并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插管 套囊压力 结直肠癌 咽喉痛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镇痛方案在全身麻醉剖宫产术后疼痛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炎 张斯璧 +3 位作者 蒋秀红 韩传宝 黄河 沈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597-1600,共4页
目的:评价酒石酸布托非诺或盐酸羟考酮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联合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对全身麻醉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子宫下段剖宫... 目的:评价酒石酸布托非诺或盐酸羟考酮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联合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quadratus lumborum block,QLB)对全身麻醉剖宫产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选择全身麻醉下子宫下段剖宫产产妇90例,年龄21~4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thesiologists,ASA)评分Ⅰ或Ⅱ级,均采用QLB+PCIA进行术后镇痛。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B-Q组(酒石酸布托菲诺PCIA联合QLB组)和Q-Q组(盐酸羟考酮PCIA联合QLB组),每组45例。记录术后2、4、8、12、24 h的静息和活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镇静评分(Ramsay)以及舒适度评分(Bruggrmann comfort scale,BCS);记录术后下床时间、术后24 h内有效按压次数、PCIA给药总量、补救镇痛情况、镇痛满意度评分以及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B-Q组比较,术后8 h、12 h Q-Q组活动时VAS评分显著降低(P<0.05);术后8 h、12 h、24 h Q-Q组BCS评分则显著高于B-Q组(P<0.05)。Q-Q组产妇卧床时间显著缩短,且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PCIA总量均少于B-Q组;Q-Q组镇痛满意度显著升高(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PCIA联合QLB可安全有效地用于缓解全麻剖宫产术后疼痛,加快产后康复,提高产妇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镇痛 腰方肌阻滞 全身麻醉 剖宫产术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拔管期的应用 被引量:5
19
作者 龚婵娟 蒋秀红 朱琳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64-1367,共4页
目的:比较在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静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毕入PACU连接监护并行吸痰操作,此时若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 目的:比较在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静注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对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拔管时间的影响。方法:全身麻醉下择期行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毕入PACU连接监护并行吸痰操作,此时若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30%基础值,或出现不自主体动但未达拔管指征,随机静注1.0 mg/kg丙泊酚(P组)或1.5μg/kg瑞芬太尼(R组)。可重复推注同等剂量药物,直至达到拔管指征。比较两组患者拔管时间,并记录试验药物首次推注后2 min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MAP、HR,拔管即刻呛咳评分,需重复推药患者例数,PACU滞留期间升压药物使用例数及比例,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离开PACU时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结果:65例患者纳入本项研究,其中P组33例,R组32例,两组患者均安全拔管。与P组相比,R组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推注试验药物后2 min两组BIS均下降,P组BIS值更低(P<0.05)。R组拔管即刻呛咳反应严重程度明显低于P组(P<0.05)。试验药物推注后2 min两组MAP和HR均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需重复推药例数及比例、使用升压药物例数及比例、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离开PACU时NR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拔管期静注瑞芬太尼可缩短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拔管时间,降低呛咳反应严重程度,不增加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丙泊酚 拔管时间 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肝切除术第一次肝门开放后低中心静脉压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大鹏 朱琳佳 +4 位作者 查天明 古丽波斯坦·阿布都肉苏力 丁夏皓 成峰 桂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3-83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第一次肝门开放后低中心静脉压(CVP)的独立预测因素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在既往一项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降低腹腔镜肝切除术第一次肝门开放后术野出血分级的前瞻性研究基础上,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第一次肝门开放后低中心静脉压(CVP)的独立预测因素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在既往一项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降低腹腔镜肝切除术第一次肝门开放后术野出血分级的前瞻性研究基础上,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49例,男34例,女15例,年龄18~79岁,ASAⅠ—Ⅲ级。根据第一次肝门开放后CVP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CVP≤5 mmHg组(n=17)和CVP>5 mmHg组(n=32)。收集临床资料,对术中第一次肝门开放后CVP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二次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CVP≤5 mmHg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预测CVP≤5 mmHg发生率的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输注rhBNP(OR=4.45,95%CI 1.03~19.47,P=0.046)和低基线CVP(OR=0.83,95%CI 0.71~0.96,P=0.013)是腹腔镜肝切除术第一次肝门开放后CVP≤5 mmHg的独立预测因素。该模型预测CVP≤5 mmHg发生率曲线下面积为0.772(95%CI 0.621~0.924),敏感性0.647,特异性0.844。结论输注rhBNP和低基线CVP是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第一次肝门开放后CVP≤5 mmHg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切除术 低中心静脉压 列线图模型 重组人脑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