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雷公藤红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中RANKL、OPG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0
1
作者 冯小可 谈文峰 +3 位作者 王芳 甘可 张缪佳 张前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9-765,共7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系MH7A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白细胞介素-1... 目的:观察雷公藤红素(Celastrol,Cel)对类风湿关节炎滑膜成纤维细胞系MH7A细胞中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骨保护素(OPG)、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8(IL-8)表达的影响。方法:以白细胞介素-1β(IL-1β)刺激MH7A,不同浓度的Cel(0.1、0.5、1.0、2.0μmol/L)干预细胞24 h后,采用real-time PCR和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RANKL、OPG、IL-6、TNF-α及IL-8的表达。结果:IL-1β刺激MH7A细胞系24 h后,RANKL、OPG、IL-6、TNF-α及IL-8mRNA及RANKL免疫荧光明显增强,Cel呈剂量依赖性抑制MH7A中IL-1β诱导的RANKL、OPG、IL-6、TNF-α及IL-8 mRNA水平(P<0.05)和MH7A中RANKL免疫荧光表达,显著上调OPG/RANKL轴比值。结论:Cel能调节滑膜成纤维细胞中OPG/RANKL轴和抑制促炎因子、趋化因子的表达,可能在阻止类风湿关节炎"炎症"和"骨侵蚀"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类风湿关节炎 滑膜成纤维细胞 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触珠蛋白水平与疾病活动度及DMARDs治疗反应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筱曦 谈文峰 +3 位作者 张缪佳 王芳 冯小可 张前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44-848,共5页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触珠蛋白含量与疾病活动度及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治疗的关系。方法 :选取67例基线期未接受过DMARDs治疗的活动性RA患者和27例健...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清触珠蛋白含量与疾病活动度及缓解病情抗风湿药(disease-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治疗的关系。方法 :选取67例基线期未接受过DMARDs治疗的活动性RA患者和27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于DMARDs治疗12周前后分别以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s)中触珠蛋白(haptoglobin,HP)m 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血清HP含量,分析其与疾病活动度及治疗反应的相关性。结果:RA患者外周血PBMCs及血清中HP含量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参照EULAR治疗反应标准,DMARDs治疗12周后,根据治疗前后DAS28评分下降是否≥1.2,将患者分为治疗有反应和无反应两组,结果显示12周DMARDs治疗无反应组RA患者基线血清HP水平明显高于有反应组(P<0.01),且治疗后无明显下降。结论:RA患者PBMCs及血清中HP水平显著升高,与疾病活动度呈正相关。基线血清HP含量与DMARDs治疗12周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触珠蛋白 类风湿关节炎 DMARD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肺小血管定量参数评估不同类型肺动脉高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徐承啸 张月 +2 位作者 张宁 祝因苏 鲁珊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2-83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CT测量的肺小血管参数在评估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分型及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rel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D-PH)严重程度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7...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CT测量的肺小血管参数在评估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分型及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高压(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s-rel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CTD-PH)严重程度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纳入170例PH患者,包括60例CTD-PH患者、52例特发性PH(idiopathic pumonary hypertension,IPAH)患者和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PH(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rebated pulmonary hypertension,COPD-PH)患者,同时纳入120例健康受试者(health control,HC)作为对照。基于胸部CT测量横截面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5 mm^(2)的肺小血管CSA之和及CSA 5~10 mm^(2)的肺小血管CSA之和与肺总CSA的比率(%CSA_(<5)和%CSA_(5-1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4组之间%CSA_(<5)和%CSA_(5-10)的差异,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CSA区分重度CTD-PH(CTD-S-PH组)和中重度CTD-PH(CTD-LM-PH组)的能力,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与HC组比较,IPAH组和COPD-PH组的%CSA_(<5)均小于HC组(P均<0.001),COPD-PH组的%CSA_(5-10)低于HC组(P=0.038),而CTD-PH和IPAH组的%CSA_(5-10)均显著高于HC组(P均<0.05)。不同类型PH组间比较,CTD-PH的%CSA<5和%CSA_(5-10)均高于COPD-PH组(P均<0.001),IPAH组的%CSA_(5-10)显著高于CTD-PH组(P=0.022),而IPAH和COPD-PH组的%CSA_(<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3)。CTD-S-PH组患者的%CSA_(<5)显著低于CTD-LM-PH组(P=0.00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SA_(<5)预测CTD-S-PH的最佳截断值为0.804,AUC为0.710(95%CI:0.573~0.847),灵敏度为0.714,特异度为0.320。结论:基于胸部CT定量的肺小血管参数%CSA可以区分不同类型PH。在CTD-PH人群中,%CSA_(<5)可作为评估PH严重程度分级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高压 肺小血管 胸部CT 分型 严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γ-干扰素和白介素-10阳性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柯瑶 王玲 +3 位作者 沈友轩 王慧娟 刘晓华 季晓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38-640,共3页
目的:研究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0阳性细胞在SLE病理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量全血标记法结合胞内细胞因子标记技术,以CD4、CD8分子为T细胞表面标记,经三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未经刺激... 目的:研究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γ-干扰素(IFN-γ)、白介素(IL)-10阳性细胞在SLE病理机制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微量全血标记法结合胞内细胞因子标记技术,以CD4、CD8分子为T细胞表面标记,经三色流式细胞仪检测未经刺激和经刺激培养后的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率。结果:SLE患者外周血的CD4+及CD8+T细胞中IFN-γ-IL-10+细胞比例均显著升高,IFN-γ+IL-10-细胞与IFN-γ-IL-10+细胞的比值明显降低,且IFN-γ+IL-10+双阳性细胞显著增多;SLE外周血的CD4+及CD8+T细胞中IFN-γ+IL-10-细胞亚群对离子霉素刺激的反应性明显降低;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治疗可以降低SLE外周血CD4+及CD8+T细胞中IFN-γ-IL-10+细胞亚群及CD4+T细胞中IFN-γ+IL-10+细胞亚群的比例,提高IFN-γ+IL-10-/IFN-γ-IL-10+细胞亚群比值。结论:SLE患者体内存在明显的T细胞亚群平衡失调,表现为分泌IL-10的T细胞亚群比例增高和Tr1细胞增多、Th1/Tc1细胞对刺激的反应存在缺陷。皮质类固醇对T细胞亚群数量及比例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调节性T细胞 Γ-干扰素 白介素-10 T细胞亚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早期凋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娟 王慧娟 +4 位作者 姚婷 王书奎 王玲 柯瑶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不同细胞亚群发生凋亡的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取28例SLE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0个正常对照者。采用淋巴细胞亚群标志、An-nexin-V及碘化丙啶...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不同细胞亚群发生凋亡的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取28例SLE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0个正常对照者。采用淋巴细胞亚群标志、An-nexin-V及碘化丙啶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结果:SLE患者体内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SLE患者T淋巴细胞的死亡百分率也高于正常人。经激素治疗一定时间后,这些细胞亚群的凋亡率会进一步升高(P<0.01),但CD4/CD8比值恢复至接近正常人。SLE患者体内CD19+B淋巴细胞的凋亡或死亡百分率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激素治疗对B细胞凋亡和死亡的影响亦不显著。结论:在SLE患者体内主要是T淋巴细胞凋亡增加,但SLE患者淋巴细胞数目减少不仅仅是因为细胞凋亡所致,死亡细胞数目明显升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激素治疗可诱导SLE患者T淋巴细胞进一步发生凋亡,并使T细胞亚群比例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细胞凋亡 三色荧光标记 流式细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α干扰素和白介素6、10与临床及免疫学指标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顾镭 张戎 +4 位作者 王慧娟 杨晓帆 张缪佳 沈友轩 季晓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78-580,共3页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异常表达的干扰素(IFN)-α、白介素(IL)-6、IL-10与多种临床与免疫学指标相关性研究,为探讨该细胞因子在SLE免疫紊乱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50例SLE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α、I... 目的:通过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异常表达的干扰素(IFN)-α、白介素(IL)-6、IL-10与多种临床与免疫学指标相关性研究,为探讨该细胞因子在SLE免疫紊乱中的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选择50例SLE患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IFN-α、IL-6、IL-10水平,并分析其与SLE临床与免疫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SLE患者血清中IL-6、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SLE患者血清中IFN-α、IL-6、IL-10水平与SLE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均呈正相关。③SLE患者血清中IFN-α、IL-6、IL-10水平与某些临床表现及免疫学指标具有相关性。结论:SLE患者血清中存在的多种细胞因子异常,对SLE的发生、发展、表现、转归及指导治疗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Α干扰素 白介素-6 白介素-10 临床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抗亲环素A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缪佳 刘晓华 +5 位作者 陈子庆 沈友轩 顾镭 柯瑶 王艳艳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46-449,共4页
目的:观察血清抗亲环素(CyP)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54例SLE、36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gG、3种抗CyP A抗体并结合活动性评分、系统损害进行分析。结果:54例SLE患者... 目的:观察血清抗亲环素(CyP)A抗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与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方法检测54例SLE、36例其他自身免疫病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gG、3种抗CyP A抗体并结合活动性评分、系统损害进行分析。结果:54例SLE患者中23例检出IgG型抗CyP A抗体,15例IgM型、3例IgA型抗CyP A抗体。IgG型抗CyP A抗体的灵敏度为42.6%,特异性为55.6%,IgM型CyP抗体的灵敏度为27.8%,特异性为36.1%。SLE重度活动组两型抗CyP A抗体检出率高于稳定期及轻、中度活动组。IgG型及IgM型抗体与血中低补体及免疫球蛋白升高有关,IgG型抗CyP A抗体与SLE关节肌肉症状及白细胞减少有关。结论:IgG型抗CyP A抗体检出的临床价值优于IgM型抗体。CyP A抗体非SLE特异性抗体,但可作为判断SLE病情活动性的参考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亲环素A抗体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身免疫病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腮腺3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早期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4
8
作者 苏国义 吴飞云 +2 位作者 许晓泉 胡昊 王艳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腮腺3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及表面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早期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6例早期SS病例及30例健康志愿者的腮腺3T-DW... 目的:探讨腮腺3T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e,DWI)及表面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在早期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6例早期SS病例及30例健康志愿者的腮腺3T-DWI图像。常规MR图像上无明显形态学改变的病例被定义为早期SS病例。逐层勾画腮腺边界以获得整体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计算腮腺平均ADC值。SS组与对照组性别构成比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两组间年龄、腮腺体积和平均ADC值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ROC曲线法评价平均ADC值对早期SS病例的诊断价值。结果:SS组与对照组之间年龄、性别构成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SS组腮腺平均ADC值明显高于正常组[(1.163±0.058)×10-3mm2/s vs.(1.031±0.082)×10-3mm2/s,P<0.001]。以平均ADC 1.064×10-3mm2/s作为诊断阈值,诊断早期SS的价值最优(AUC=0.903,敏感度为96.2%,特异度为71.1%)。结论:腮腺磁共振DWI成像及ADC值在SS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腮腺 磁共振成像 扩散加权成像 表面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IL-10抑制抗原递呈细胞表面HLA-DR和CD80的表达 被引量:4
9
作者 孙志达 王慧娟 +3 位作者 季晓辉 杨晓帆 顾镭 张缪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41-744,共4页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的IL-10对正常单核细胞分化形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及其前体单核细胞抗原递呈相关膜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血清中的IL-10对正常单核细胞分化形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及其前体单核细胞抗原递呈相关膜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并采用GM-CSF+IL-4方案诱导分化形成DCs,在此过程中加入不同IL-10水平的SLE患者血清或混有IL-10中和抗体的SLE患者血清,联合培养7天后收集细胞,经形态学鉴定,以流式细胞术检测HLA-DR、CD80、CD86的表达。结果:在SLE血清的作用下,DCs的HLA-DR、CD80的表达下调,CD86表达不受影响;中和SLE血清中的IL-10后,HLA-DR、CD80表达能够恢复。其前体细胞单核细胞的HLA-DR、CD80的表达也可被SLE血清下调,用中和抗体中和IL-10后,其表达可部分恢复。结论:高IL-10水平的SLE血清能够抑制DCs及其前体单核细胞表面分子HLA-DR、CD80的表达,对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可能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树突状细胞 IL-10 HLA-DR CD8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公藤红素通过抑制趋化因子CCl_4减少破骨细胞形成 被引量:8
10
作者 钱晨 彭柳莹 +2 位作者 冯小可 谈文峰 张前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15-417,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趋化因子CCl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00 ng/m L M-CSF,50 ng/m L RANKL诱导大鼠骨髓源性破骨细胞,72 h后用PCR的方法检测趋化因子CC家族的表达。用CCK-8的方法检测雷公藤红素对骨髓细胞增殖... 目的:探讨雷公藤红素对破骨细胞分化过程中趋化因子CCl4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100 ng/m L M-CSF,50 ng/m L RANKL诱导大鼠骨髓源性破骨细胞,72 h后用PCR的方法检测趋化因子CC家族的表达。用CCK-8的方法检测雷公藤红素对骨髓细胞增殖的影响。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0.1、0.25、0.5μmol/L)干预大鼠骨髓源性破骨细胞,用PCR的方法检测CCl4的表达,TRAP染色鉴定破骨细胞。结果:在大鼠骨髓源性破骨细胞形成过程中,早期(第3天)趋化因子CCl2、CCl4、CCl7、CCl8均明显上调,其中CCl4表达增多的最为明显。雷公藤红素在0.1~0.5μmol/L范围内,浓度依懒性地抑制大鼠骨髓破骨细胞的分化,在0.1~0.5μmol/L时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同时下调趋化因子CCl4表达。结论:雷公藤红素抑制趋化因子CCl4的表达,减少破骨细胞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红素 破骨细胞 趋化因子 类风湿关节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4^+CD25^+Foxp3^+:与SLE疾病相关的Treg标志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安琪 杨晓帆 +2 位作者 王慧娟 张缪佳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45-753,共9页
目的:研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理活动相关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标志。方法:分离正常人和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三色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er,FCM)检测CD4和CD8 T细胞... 目的:研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病理活动相关的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标志。方法:分离正常人和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用三色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er,FCM)检测CD4和CD8 T细胞亚群的CD25、Foxp3表达,分析T细胞Foxp3+/CD4+T、CD25+Foxp3+/CD4+、Foxp3+/CD4+CD25+、Foxp3+/CD8+、CD25+Foxp3+/CD8+、及Foxp3+/CD8+CD25+的比值变化,及其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抗-dsDNA阳性、补体C3/C4水平降低、血清IgG水平增高、肾脏损害、关节病变、白细胞减少、疾病初/复发的关系。结果:①与正常人相比,SLE患者T细胞CD4+CD25+/CD4+比值无明显改变,但中/重度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Foxp3+/CD4+、CD25+Foxp3+/CD4+、及Foxp3+/CD4+CD25+比值均显著下降,并与SLEDAI呈负相关;其中CD25+Foxp3+/CD4+比值还与SLE的抗-dsDNA阳性、补体C3/C4水平降低、血清IgG水平增高相关,在疾病初发、肾脏损害、白细胞减少患者该比值下降更为显著;②SLE患者CD8+T细胞中CD25+、Foxp3+亚群比例未见明显减少,仅中/重度活动性SLE患者Foxp3+/CD8+CD25+比例减少,但与SLEDAI无相关性。结论:以CD25+Foxp3+作为Treg标志,可以明显反映出SLE患者CD4+Treg存在数量缺陷,并与疾病活动性、免疫功能紊乱和病理损害密切相关,故将CD4+CD25+Foxp3+作为标志进行Treg检测对辨明SLE患者免疫系统功能状态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调节性T细胞 FOX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CR和抗体检测对结核性体腔液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柯瑶 赵中 侯熙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53-54,共2页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06例结核性体腔液中结核菌DNA,并与BA-ELISA、培养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PCR、BA-ELISA、培养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0.8%、57.5%、47.2%。PCR阳性率明显...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106例结核性体腔液中结核菌DNA,并与BA-ELISA、培养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PCR、BA-ELISA、培养法阳性检出率分别为70.8%、57.5%、47.2%。PCR阳性率明显高于抗体检测和培养法(P<0.01),且所需时间仅为7小时,提示PCR是临床早期快速诊断体腔液结核感染最敏感的技术,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酶链反应 结核性 胸水 腹水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SIL-2R,IL-6,IL-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3
作者 顾镭 沈友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 1、- 6、- 8(IL - 1、- 6、- 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SIL - 2 R)水平 ,探讨细胞因子和 SL 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46例活动性 SL E患者 ,并将其分成轻 ,中 ,重三组... 目的 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 (SL E)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 1、- 6、- 8(IL - 1、- 6、- 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SIL - 2 R)水平 ,探讨细胞因子和 SL E活动性的关系。方法 选择 46例活动性 SL E患者 ,并将其分成轻 ,中 ,重三组及狼疮肾(L N)和非 L N两类 ,采用 EL ISA法测定其血清 IL- 1,SIL- 2 R,IL- 6 ,IL- 8水平。结果  SL E患者血清 IL- 1,SIL- 2 R,IL- 6 ,IL- 8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0 .0 1) ,且和 SL E的活动度呈正相关 ,L N患者血清 SIL- 2 R,IL- 6 ,IL- 8则高于非 L N组 (P<0 .0 5 )。结论 异常增高的细胞因子可引起免疫系统网络的紊乱 ,导致免疫损伤。监测血清细胞因子可有助于了解患者狼疮活动程度 ,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SIL-2R IL-6 血清 IL-1 IL-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精神狼疮2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缪佳 刘晓华 +5 位作者 沈友轩 汤建平 柯瑶 顾镭 王艳艳 刘嘉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12-213,225,共3页
目的 了解神经精神狼疮 (NPL E)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 1992~ 1998年在本院风湿科诊治的 2 6例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资料。结果  2 6例 NPL E患者 5 0 %在起病 1年内发病 ,有器质性脑病综合征 11例 ,脑血管意外 2例 ,癫痫 4... 目的 了解神经精神狼疮 (NPL E)的临床特征及治疗转归。方法 回顾 1992~ 1998年在本院风湿科诊治的 2 6例神经精神狼疮的临床资料。结果  2 6例 NPL E患者 5 0 %在起病 1年内发病 ,有器质性脑病综合征 11例 ,脑血管意外 2例 ,癫痫 4例 ,狼疮性头痛 2例 ,精神症状或精神病 7例。 19例重症 NPL E中 ,12例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加免疫抑制剂治疗后 10例病情缓解 ,2例死亡 ;7例单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者 4例缓解 ,3例死亡 (P>0 .0 5 )。 7例精神症状为主要表现者 6例以强的松 <10 0 mg/ d剂量加抗精神病药物 ,均在 2周至 2个月内病情缓解。结论 对于重症 NPL E应尽早给予糖皮质激素加免疫抑制剂冲击治疗 ,而精神症状者常规剂量激素加抗精神病药物即有明显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神经精神症状 免疫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50例抗心磷脂抗体测定分析
15
作者 张缪佳 刘嘉玲 +2 位作者 沈友轩 周斌 陈子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77-179,共3页
对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及50例正常人血清抗心磷脂抗体进行检测,发现患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76%,IgG 型64%,IgM 型56%。并发现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与红斑狼疮活动指数间有显著相关关系;抗心磷脂抗体在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症状... 对5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及50例正常人血清抗心磷脂抗体进行检测,发现患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76%,IgG 型64%,IgM 型56%。并发现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与红斑狼疮活动指数间有显著相关关系;抗心磷脂抗体在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症状及伴有关节症状的狼疮病人阳性率高于无上述症状者。提示,抗心磷脂抗体可能与这些症状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E 红斑狼疮 抗心磷脂抗体 自身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治疗狼疮中枢损害8例临床观察
16
作者 王艳艳 沈友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02-403,共2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甲氨蝶呤 地塞米松 鞘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的临床意义
17
作者 顾镭 沈友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48-248,共1页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肿瘤坏死因子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下腺MRI在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姜家锁 苏国义 +3 位作者 胡昊 许晓泉 王艳艳 吴飞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2-424,447,共4页
目的:探讨颌下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7年11月因口干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16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2... 目的:探讨颌下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在干燥综合征(Sj?gren’s syndrome,SS)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7年11月因口干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16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根据2002年美国欧洲合作联盟分类(诊断)标准,分为SS组(76例)和非SS组(40例)。受试者均行颌下腺和腮腺MRI检查,以单侧颌下腺和腮腺为单位,观察受试者腺体脂肪沉积和体积改变情况。结果:SS组患者颌下腺和腮腺MRI均表现为双组颌下腺和腮腺脂肪信号分级随病程延长逐渐升高(r=0.44,P <0.001;r=0.41,P <0.001)。颌下腺脂肪信号分级诊断SS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均优于腮腺(76.32%vs.73.03%、97.50%vs. 95.00%、83.62%vs.80.60%)。SS组颌下腺体积小于非SS组(P <0.001),而两组腮腺体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SS组颌下腺体积随脂肪信号分级增高逐步减小(r=-0.53,P <0.001),而SS组腮腺体积与脂肪信号分级无相关性(P=0.73)。结论:颌下腺MRI可辅助诊断SS,且诊断价值优于腮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颌下腺 脂肪沉积 体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LTβR的异常表达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金生 印澄 +4 位作者 张戎 杨晓帆 王慧娟 张缪佳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722-1728,共7页
目的:观察淋巴毒素β受体(LTβR)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同时探索能够影响其表达的因素。方法:分离SLE患者及正常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LTβR分子在单核细胞上的表达,免疫磁珠法... 目的:观察淋巴毒素β受体(LTβR)分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外周血单核细胞上的表达情况,同时探索能够影响其表达的因素。方法:分离SLE患者及正常健康对照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LTβR分子在单核细胞上的表达,免疫磁珠法分选出单核细胞,RT-PCR方法检测其mRNA的表达;同时在体外培养细胞的U937和THP1中观察脂多糖(LPS)、佛波酯(PMA)及地塞米松(DEX)对LTβR分子表达的影响。结果:SLE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上出现LTβR分子的异常高表达,而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上没有表达;体外细胞培养发现,地塞米松对U937细胞上的LTβR的表达具有上调作用,而对THP1细胞和正常对照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没有上调LTβR的表达;PMA可使U937和THP1细胞膜上LTβR出现一过性的降低,但不影响其mRNA水平,对正常人单核细胞无影响;LPS对U937和THP1细胞及正常人单核细胞的LTβR表达均无影响。结论:LTβR分子在SLE患者来源的外周血单核细胞上具有异常的表达,该分子的表达可能不是仅仅由于单核细胞活化或应用激素类药物引起的;但地塞米松可能对发育早期的单核细胞的LTβR表达具有一定的上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淋巴毒素β受体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性IL-10对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姜朋涛 邢美芬 +6 位作者 张戎 孙志达 杨晓帆 王慧娟 顾镭 张缪佳 季晓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98-1401,共4页
目的:研究外源性IL-10对单核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lupus erythemacosus,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线索。方法:应用GM-CSF+IL-4+TNF-α体系诱导培养单核细胞来源的DCs... 目的:研究外源性IL-10对单核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IL-10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 lupus erythemacosus,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供线索。方法:应用GM-CSF+IL-4+TNF-α体系诱导培养单核细胞来源的DCs,同时在该体系中加入与SLE患者血清浓度相当的外源性IL-10(30 pg/ml)。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s的表型(CD14、CD11c、CD1a、HLA-DR、CD80、CD86和CD83),CCK-8法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DCs分泌IL-12p40、IL-10和INF-γ水平。结果:30 pg/ml的外源性IL-10可使单核细胞来源的DCs(monocyte derived-DCs,MDDCs)HLA-DR、CD80、CD86和CD83的表达以及IL-12p40和IFN-γ的分泌水平受到抑制,并使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下降。结论:外源性IL-10对单核细胞定向分化为DCs产生了抑制作用。进一步证实IL-10在SLE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斑狼疮 系统性 IL-10 树突状细胞 单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