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354例胸腺瘤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李启凡 王伟 +5 位作者 于跃 张心瑞 庄宇 王晨焱 孙伟 葛飒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8-712,共5页
目的:分析并探讨影响接受外科治疗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等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08年1—6月收治的胸腺瘤患者354例,评估分析年龄、性别、肿瘤直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 目的:分析并探讨影响接受外科治疗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等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08年1—6月收治的胸腺瘤患者354例,评估分析年龄、性别、肿瘤直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病理分型、TNM分期、Masaoka-Koga分期、重症肌无力、根治性切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P=0.002)、肿瘤直径(P=0.045)、WHO病理分型(P=0.051)、TNM分期(P=0.004)、Masaoka-Koga分期(P<0.001)、根治性切除(P<0.001)与患者预后相关。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P=0.003,危害比:10.151,95%CI:2.239~46.021)、WHO病理分型(P=0.045,危害比:3.376,95%CI:1.030~11.064)、Masaoka-Koga分期(P=0.009,危害比:5.621,95%CI:1.552~20.352)是影响胸腺瘤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胸腺瘤的早期诊断可以有效提高其外科治疗效果,积极实行根治性切除是改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术后准确的病理分析可帮助临床医生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预后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胸腺瘤与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的外科治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潘相龙 李志华 +3 位作者 吴卫兵 王伟 陈亮 何志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423-1426,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单纯胸腺瘤与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差异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临床和术后病理资料,对比分析单纯胸腺瘤患者与合... 目的:探讨外科治疗单纯胸腺瘤与合并重症肌无力的胸腺瘤的临床、病理差异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胸腺瘤患者临床和术后病理资料,对比分析单纯胸腺瘤患者与合并重症肌无力胸腺瘤患者围术期疗效及远期预后之间的差异。结果:共35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单纯胸腺瘤组301例,男139例,女162例,平均年龄(54.11±12.57)岁,平均肿瘤直径(6.42±2.94)cm,Masaoka-Koga分期:Ⅰ期147例(48.8%)、Ⅱ期68例(22.6%)、Ⅲ期15例(5.0%)、Ⅳ期71例(23.6%),腔镜手术比例55.5%,R0切除比例96.3%,后续治疗患者比例21.9%。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组共53例,男31例,女22例,平均年龄(53.74±10.21)岁,平均肿瘤直径(5.12±2.11)cm,Masaoka-Koga分期:Ⅰ期24例(45.3%)、Ⅱ期16例(30.1%)、Ⅲ期4例(7.6%)、Ⅳ期9例(17.0%),腔镜手术比例56.6%,R0切除比例98.1%,后续治疗患者比例13.2%。两组术后总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年龄≥55岁、肿瘤直径≥6 cm、术后病理分型为B型、Masaoka-Koga分期Ⅲ~Ⅳ期及需要后续治疗是影响胸腺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相比单纯胸腺瘤,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患者更年轻,肿瘤直径更小。完整切除是改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术后准确的病理分型及分期可以更好地预测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瘤 重症肌无力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精准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保留单肺段避免左全肺切除1例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子辰 郑佳男 +5 位作者 曹靖 张同禹 卢美佑 吴卫兵 陈亮 许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0-594,共5页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支气管异常且不可逆的扩张、支气管壁破坏和细菌频繁定值[1-2]。临床上,该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和咳大量脓痰[3],严重支气管扩张患者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咯血,并可出现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 支气管扩张症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特征是支气管异常且不可逆的扩张、支气管壁破坏和细菌频繁定值[1-2]。临床上,该病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和咳大量脓痰[3],严重支气管扩张患者可能出现危及生命的咯血,并可出现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特征,如喘息、慢性呼吸衰竭、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竭。影像学上根据支气管扩张的形态将支气管扩张症分为柱状、囊状和混合型3型,以双肺下叶、左肺舌段及右肺中叶多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症 肺段切除术 全肺切除术 保留单肺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剖系膜法在胸腔镜食管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
4
作者 卢荣鑫 刘锦源 +2 位作者 薛磊 范骏 骆金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67-371,共5页
目的:对比解剖系膜法和传统方法在胸腔镜食管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并发症及愈合。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Mckeown术式)患者168例,其中解剖系膜法行左喉返神... 目的:对比解剖系膜法和传统方法在胸腔镜食管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并发症及愈合。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Mckeown术式)患者168例,其中解剖系膜法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100例,传统手术方法68例,对比2种淋巴结清扫方法患者手术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等,Cox回归分析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方式是否为影响食管癌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91.5±19.6)min vs(.197.2±16.7)min]、平均住院时间[(12.5±2.4)d vs(.12.1±2.1)d]、术中出血量[(138.8±52.4)mL vs(.132.7±43.3)mL]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改良组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数量较传统方式明显增多[(2.93±1.19)个vs(.2.57±0.98)个,P=0.036],而喉返神经损伤比例明显降低(2%vs.13%,P=0.01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左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方式、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食管癌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2、0.037、0.045)。结论:解剖系膜法清扫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可明显降低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有效提高食管癌术后无病生存期,解剖系膜法在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左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 解剖系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导航胸腔镜联合肺亚段切除术治疗肺段间结节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吴卫兵 夏阳 +7 位作者 许晶 潘相龙 何志成 王俊 闻伟 徐心峰 朱全 陈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424-1427,共4页
目的:本研究设计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导航联合亚段切除术处理肺段间结节,和传统方法扩大肺段切除术相比较,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本中心27例... 目的:本研究设计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dimensional 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导航联合亚段切除术处理肺段间结节,和传统方法扩大肺段切除术相比较,评价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研究本中心27例联合亚段切除术(combined subsegmentectomy,CSS)和21例扩大肺段切除术(extended segmentectomy,ES)治疗肺段间结节,肺段间结节的认定方法:在术前3D重建图像上确定结节与相关段间静脉的最小距离≤结节直径。CSS以肺结节和段间静脉为中心,解剖性切除分别属于不同肺段的2个相邻亚段。ES跨越段间交界,扩大切除一个肺段。两组手术均使用3D术前规划和术中导航,对比分析早期临床结果。结果:CSS组和ES组结节特征:直径、深度、所属肺叶、病理诊断、TNM分期无差异。CSS组平均切缘宽度大于ES组[(2.20±0.35)cm vs.(1.45±0.53)cm,P<0.001]。CSS组所有病例切缘宽度均符合要求:≥2 cm。ES组5例切缘不足,另有2例亚段支气管撕裂并发症,这7例结节的深度明显大于ES组其他14例结节[(2.20±0.39)cm vs.(1.35±0.51)cm,P=0.00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胸管引流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无差异,无术后严重并发症和术后30 d死亡。结论:3D-CTBA导航胸腔镜联合肺亚段切除术治疗肺段间结节安全可行,较传统的扩大肺段切除术有更安全的切缘宽度,扩大肺段切除术不适合对深部肺段间结节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支气管造影 血管造影 胸腔镜 肺段切除术 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技术要点 被引量:65
6
作者 陈亮 吴卫兵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77-381,共5页
由于肺段支气管、血管的解剖变异繁多,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技术较肺叶切除术更加精细复杂。术前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可以显示肺段的解剖结构以及肺段支... 由于肺段支气管、血管的解剖变异繁多,胸腔镜肺段切除术的技术较肺叶切除术更加精细复杂。术前三维CT支气管血管成像(three dimensional-computed tomography bronchography and angiography,3D-CTBA)可以显示肺段的解剖结构以及肺段支气管、血管的变异,明确肺部结节的肺段归属,有助于制定手术计划。术前结节定位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中起着重要作用。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技术包括:分别切断靶段动脉、支气管、段内静脉,保留段间静脉,采用膨胀萎陷法确定肺段间交界面,使用电刀和/或切割缝合器分离段间肺组织。恶性结节行肺段切除术时必须确保切缘宽度≥2 cm,或≥肿瘤直径,同时需要进行N1、N2站淋巴结采样及冰冻切片分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肺段与肺叶的解剖关系为,若干个呈不规则锥形结构的肺段组成一个肺叶,段间静脉行走于肺段间。本中心探索出一种按照锥形结构原理自肺叶中分离出肺段的方法,并命名为"锥式肺段切除术"。"锥式肺段切除术"的技术涵盖了准确判断和处理靶段支气管和血管以及解剖性分离段间交界面,可以实现精准的肺段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段切除术 3D-CT 支气管及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放肺叶切除术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5
7
作者 于裕 陈亮 +4 位作者 潘世扬 朱全 张石江 陈亦江 夏文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0-813,共4页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放行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疗效、创伤及急性期反应。方法:将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完全胸腔镜手术(VATS)组和传统开放手术(TOS)组,每组20例。比较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疗以及血浆...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与传统开放行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对患者围手术期临床疗效、创伤及急性期反应。方法:将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完全胸腔镜手术(VATS)组和传统开放手术(TOS)组,每组20例。比较肺叶切除术围手术期临床疗以及血浆游离DNA浓度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无死亡病例,均未出现术后不良并发症,VATS组无中转开胸。两组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站数及个数、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VATS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日、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TOS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前血浆DNA浓度和CRP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1、3和5天各时间点VATS组血浆DNA浓度和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时间点TOS组(P<0.05)。结论:完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肺叶切除术与传统开放手术相比,围手术期疗效没有明显差异,却明显减轻了对机体的创伤、急性期反应和病人的痛苦,具有明确的微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胸腔镜手术 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血浆DNA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腔镜下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比较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8
作者 庄曙明 陈亮 +1 位作者 陈广明 朱全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518-521,共4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及传统开胸手术(TOS)行肺叶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2008年6月~2009年3月期间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VATS组和TOS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胸管引流时间、术后常... 目的:回顾性分析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及传统开胸手术(TOS)行肺叶切除术的优缺点。方法:2008年6月~2009年3月期间行肺叶切除术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VATS组和TOS组,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及胸管引流时间、术后常见并发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有无差异。结果:VATS组手术时间、胸管引流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较TOS组无明显差异;与TOS组相比,VATS组术后疼痛明显减轻、围手术期出血量明显减少;TOS组有2例出现术后胸腔积液;VATS组手术及住院费用明显高于TOS组;两组均无死亡。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与开放手术无明显差别,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但手术费用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胸腔镜 传统开胸 肺叶切除术 非小细胞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液氮冷冻消融治疗老年肺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9
作者 黄义勤 周勇 +3 位作者 刘艳虎 李亚东 甄福喜 李庆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70-1177,共8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液氮冷冻消融治疗老年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2月接受CT引导下经皮液氮冷冻消融治疗的56例老年肺恶性肿瘤患者(根治组49例,姑息组7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液氮冷冻消融治疗老年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2月接受CT引导下经皮液氮冷冻消融治疗的56例老年肺恶性肿瘤患者(根治组49例,姑息组7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评估术后疗效,记录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Score,ECOG)评分变化。结果:56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气胸发生率28.57%(16/56),经治疗后恢复良好。根治组术后1、3、6个月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00%、91.83%、83.67%,姑息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100.00%、85.71%、57.14%。ECOG评分从术前(3.2±0.6)分降至术后6个月(1.3±0.4)分(P<0.01)。结论:该技术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无法手术的老年患者,根治性消融短期疗效显著,姑息性治疗可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液氮冷冻消融 体层摄影术 CT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开胸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比较 被引量:9
10
作者 范骏 陈亮 +3 位作者 朱全 吴卫兵 闻伟 骆金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8-370,共3页
目的 :比较开胸肺叶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应用,总结胸腔镜手术在治疗叶内型肺隔离症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15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6例叶内型肺隔离症... 目的 :比较开胸肺叶切除术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两种手术方式在治疗叶内型肺隔离症的应用,总结胸腔镜手术在治疗叶内型肺隔离症中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2015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收治的36例叶内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分为开胸手术组和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术后住院日以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手术切除右肺下叶14例,左肺下叶21例,左肺下叶+左肺上叶舌段1例。开胸手术组23例,VATS组13例(无中转开胸手术)。VATS组与开胸组相比出血量(P=0.007)、术后胸管留置时间(P=0.039)和术后住院时间(P=0.004)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P=0.202)、术后引流量(P=0.591)和术后并发症(P=0.6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无围手术期死亡,36例患者均治愈出院。36例患者中,术后失访5例,其余31例随访6个月~15年,患者均恢复良好。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叶内型肺隔离症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隔离症 胸腔镜检查 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胸腔镜与开放性肺叶切除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IGFBP-3、VEGF、IL-6水平的比较 被引量:7
11
作者 蒲振业 陈亮 +2 位作者 朱全 潘世扬 秦雪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027-1031,共5页
目的:通过测定因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或开放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NSCLC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预后... 目的:通过测定因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或开放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NSCLC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NSCLC患者40例,分别行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tVATS组)及传统开放肺叶切除术(TOS组),每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3、5天外周血中IL-6、IGFBP-3、VEGF的含量,同时收集其他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与行传统开放肺叶切除术的患者相比,术前血清中的IL-6、IGFBP-3、VEGF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0.328,0.788,0.458);术后第1、3、5天的IL-6及VEGF水平tVATS组均低于TOS组;IGFBP-3水平术后3个时间点tVATS组均高于TOS组。两组无死亡病例,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tVATS组无中转开胸。两组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站数及个数、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tVATS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日、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TOS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较开放肺叶切除术对患者手术创伤小、免疫功能影响轻,对于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影响较小,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电视胸腔镜 免疫抑制 IL-6 IGFBP-3 VEG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or Lewis与左胸后外侧手术径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陈涛 骆金华 张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4-527,共4页
目的:淋巴结的清扫影响食管癌术后进一步治疗决策制定以及预后评估。本文前瞻性研究两种食管癌术式总的淋巴结以及各区域淋巴结的清扫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121例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资料,分为IvorLewis术(41例)和左... 目的:淋巴结的清扫影响食管癌术后进一步治疗决策制定以及预后评估。本文前瞻性研究两种食管癌术式总的淋巴结以及各区域淋巴结的清扫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2010年7月~2011年7月121例中下段食管癌的临床资料,分为IvorLewis术(41例)和左胸后外侧径路手术(80例)两组,比较总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各区域淋巴结的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率与转移度、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种术式在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转移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vor Lewis术在上纵隔清扫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更能准确表达术后的病理分期,指导下一步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下段食管癌 Ivor Lewis术 淋巴结清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腔镜修补房间隔缺损对体外循环全身炎症反应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翔 吕小夏 +2 位作者 朱锦富 戚晓通 吴延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20-523,共4页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下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全身炎症反应程度。方法:4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分为两组,电视胸腔镜组(A组)20例,采用右侧胸壁3孔,完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常规组(B组)20例,采用常规的正中纵劈胸骨,直视下修补... 目的:比较完全胸腔镜下与常规开胸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的全身炎症反应程度。方法:40例房间隔缺损患者分为两组,电视胸腔镜组(A组)20例,采用右侧胸壁3孔,完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常规组(B组)20例,采用常规的正中纵劈胸骨,直视下修补房缺。比较两组的体外循环建立时间、体外循环转流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用ELISA法检测不同时间点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6、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和IL-10水平。结果:手术全部成功,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A组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建立时间和手术时间均显著长于B组。术后两组血清中TNF-α、IL-6、ICAM-1和IL-10水平较术前均显著升高,但A组回落迅速,且显著低于同期B组。结论:完全胸腔镜下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安全可行,全身炎症反应轻且平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房间隔缺损 全身炎症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与2D全胸腔镜下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唐义虎 朱锦富 +2 位作者 刘翔 周锦昕 吴延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87-1489,共3页
目的 :分析2D、3D全腔镜下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探讨3D全胸腔镜下不停跳房间隔缺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经全腔镜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其中3D腔镜组35例,2D腔镜组53例,两组患者均经股动脉、... 目的 :分析2D、3D全腔镜下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探讨3D全胸腔镜下不停跳房间隔缺损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8例经全腔镜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患者,其中3D腔镜组35例,2D腔镜组53例,两组患者均经股动脉、股静脉或颈内静脉及股静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经右侧胸壁3个微创切口行房间隔缺损修补。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成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无中转开胸。两组患者补片使用情况无明显区别,使用补片和未使用补片条件下术中转机时间、手术时间3D组均明显小于2D组,3D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呼吸机使用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小于2D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均未出现残余漏等并发症。结论 :3D全胸腔镜下不停跳房间隔缺损修补术安全有效,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难度,具备与开放手术的共同优势,手术解剖更精细,缝合操作相对容易,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心脏手术 房间隔缺损 胸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径小于1cm的食管平滑肌瘤的胸腔镜剥除术8例报告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卫兵 陈亮 +1 位作者 朱全 张石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直径小于1 cm的食管平滑肌瘤的胸腔镜剥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8月-2010年4月,对8例直径小于1 cm的微小食管平滑肌瘤行胸腔镜下剥除术。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5~64岁,平均48岁,瘤体直径0.5~1.0 cm,平均0.72 cm。3例位于... 目的:探讨直径小于1 cm的食管平滑肌瘤的胸腔镜剥除术的可行性。方法:2006年8月-2010年4月,对8例直径小于1 cm的微小食管平滑肌瘤行胸腔镜下剥除术。男性5例,女性3例,年龄35~64岁,平均48岁,瘤体直径0.5~1.0 cm,平均0.72 cm。3例位于中段食管,行右胸径路;3例位于下1/3食管及2例位于胃食管交界处行左胸径路。结果:本组8例无死亡,均痊愈出院。手术经过顺利,手术时间60~180 min,平均120 min,无食管黏膜损伤,无中转开胸,术后住院时间4~8天,平均6天,术后均无瘘、憩室等并发症出现。结论:对直径小于1 cm的食管良性肿瘤行胸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平滑肌瘤 胸腔镜手术 剥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胸腔镜手术与开胸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比较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亮 邵永丰 陈广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20-422,共3页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 ( VATS)与开胸手术 ( TH)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后胸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等。方法 :对本院施行的 VATS 3 5例患者与同期行 TH 2 6例患者进行比较 ,并随... 目的 :比较电视胸腔镜手术 ( VATS)与开胸手术 ( TH)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出血量和输血量、术后胸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等。方法 :对本院施行的 VATS 3 5例患者与同期行 TH 2 6例患者进行比较 ,并随访 2~ 4 6个月 ,以观疗效。结果 :VATS组手术时间、术后胸管放置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 TH组明显缩短 ,围手术期出血量明显少于 TH组 ,仅 1例术后输血 2 0 0 ml,无中转开胸。两组均无并发症、死亡及术后复发。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 ,对心肺功能影响小 ,术后恢复快 ,为原发性自发性气胸 ,尤其是复发性、双侧性者的首选治疗 ,但继发性自发性气胸应选用开胸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气胸 电视胸腔镜手术 开胸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徐骁晗 王晓伟 +5 位作者 吴延虎 邵永丰 张石江 陈亦江 秦建伟 陈广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116-1119,共4页
目的:总结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right-sid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RIE)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手术治疗的22例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资料,总结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体征、手术治疗方案。结果:22... 目的:总结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right-sid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RIE)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手术治疗的22例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资料,总结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体征、手术治疗方案。结果:22例因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病理基础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内科起搏导线、电极感染1例。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反复不规则发热和肺部感染症状。超声心动图检出右心系统赘生物15例(68.18%)。择期手术18例,急诊手术4例。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病灶,重建损毁的心内结构,同时矫治伴发的心血管畸形。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早期死亡1例,病死率4.5%。术后早期并发低心排综合征4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室上性心律失常3例,经药物治疗后痊愈。1例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术后并发永久性声音嘶哑。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仍是目前国人RIE的主要病理基础,但后天获得性疾病所致RIE呈现增多趋势。外科手术是治疗RIE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心系统 感染性心内膜炎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瘘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亦江 李清泉 +4 位作者 房士琦 黄锦成 朱秉智 陈广明 杨玉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1995年第2期93-94,共2页
本文报告7例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和治疗经验,并对其发病规律、解剖特点、手术指征、手术方式和手术技巧进行讨论。冠状动脉瘘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发现瘘口、严密缝扎、防止遗漏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关键词 冠状动脉瘘 外科手术 手术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纵隔巨淋巴结增生症的外科治疗(附七例报告)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玉立 黄锦成 康益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9-50,共2页
纵隔巨淋巴结增生症是以淋巴结增生性肿大为其特点,我院20年间共收治7例。由于本病在临床上无特殊症状和体征,术前确诊困难,易误诊为其它纵隔肿瘤或肺癌。另外增大的淋巴结表面血管丰富;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出血多,造成手术困难... 纵隔巨淋巴结增生症是以淋巴结增生性肿大为其特点,我院20年间共收治7例。由于本病在临床上无特殊症状和体征,术前确诊困难,易误诊为其它纵隔肿瘤或肺癌。另外增大的淋巴结表面血管丰富;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出血多,造成手术困难。本组7例均经手术切除,病理诊断证实为纵隔巨淋巴结增生症、透明血管型。术后无并发症,经随访无复发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疾病 巨淋巴结增生症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行研制的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引导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卫兵 陈亮 +1 位作者 朱全 张石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831-1833,共3页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引导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5月施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72例,男性30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60.2±12.4)岁。使用自行设计... 目的:探讨自行研制的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引导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2010年5月施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72例,男性30例,女性42例,平均年龄(60.2±12.4)岁。使用自行设计的一种腔镜直线切割缝合器引导管,32例未使用引导管为A组,40例使用引导管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析不同阶段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期和手术方式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手术时间(145.8±62.3)min明显小于A组(180.6±57.3)min(P=0.017 2)。B组术中出血(100.3±72.4)ml明显小于A组(150.8±74.5)ml(P=0.004 9)。结论:引导管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可方便直线切割缝合器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肺叶切除 引导 直线切割缝合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