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位肝脏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治 被引量:1
1
作者 张传永 钱晓峰 +2 位作者 王平 王科 王学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56-1057,1060,共3页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2004年10月~2006年4月在本院接受原位肝脏移植的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15例(12.82%),其中7例发生胆道狭...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总结2004年10月~2006年4月在本院接受原位肝脏移植的11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术后发生胆道并发症15例(12.82%),其中7例发生胆道狭窄,1例胆道吻合口梗阻,2例吻合口胆漏,T管拔除后胆瘘2例,胆泥瘀积或结石3例,除1例行再次移植外,其余经过引流、介入等治疗均获得满意的疗效。结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的病因机制仍有许多方面值得研究探讨,及时预防、诊断、处理胆道并发症将明显地提高肝移植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移植 胆道并发症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介素-10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大鼠异种原位肝移植免疫耐受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牛坚 刘斌 +1 位作者 张业伟 李向农 《器官移植》 CAS 2010年第5期264-268,共5页
目的研究人类白介素(human interleukin,hIL)-10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对大鼠原位异种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豚鼠(供体)对Wistar大鼠(受体)的非协调性异种原位肝脏移植模型。供受体各90... 目的研究人类白介素(human interleukin,hIL)-10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对大鼠原位异种肝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建立豚鼠(供体)对Wistar大鼠(受体)的非协调性异种原位肝脏移植模型。供受体各90只,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A组),MSC组(B组),hIL-10修饰MSC(hIL-10-MSC)组(C组),每组各30只。观察受体鼠存活时间、肝功能的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e ab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移植肝的白介素(interleukin,IL)-12、IL-15、IL-18、IL-4、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IL-10的mRNA表达情况及各细胞因子的含量。结果与A组和B组相比,C组大鼠的生存时间延长、肝功能好转,细胞因子IL-12、IL-15、IL-18、TNF-α含量及其mRNA表达明显降低,IL-4和IL-10显著升高(P<0.05)。结论 hIL-10-MSC对移植肝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IL-12、IL-15、IL-18、TNF-α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细胞因子IL-4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白介素-10 肝移植 免疫耐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促释放剂在保护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被引量:5
3
作者 游伟 李相成 +2 位作者 马跃锋 姚爱华 王学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526-529,共4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促释放剂(FK409)在保护减体积肝移植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56对(112只)SD大鼠分为两组,分别为FK409处理组和对照组。其中各组的8对大鼠用于观察存活率,20对用于观察移植后血中肝脏天冬氨酸转氨...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促释放剂(FK409)在保护减体积肝移植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将56对(112只)SD大鼠分为两组,分别为FK409处理组和对照组。其中各组的8对大鼠用于观察存活率,20对用于观察移植后血中肝脏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NO水平及移植物内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EGR-1)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FK409处理组的1周存活率、血清N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ALT、AST及肝组织中的EGR-1蛋白含量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一氧化氮促释放剂(FK409)能够通过增加NO的合成,来减轻原位减体积肝移植大鼠的再灌注损伤,改善微循环,提高移植肝脏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促释放剂(FK409)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1 减体积肝脏移植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预处理在预防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探讨 被引量:7
4
作者 孟庆洋 张峰 +1 位作者 张业伟 王学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33-736,共4页
目的:探讨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1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生理盐水作为肝脏灌注液)、实验组(川芎嗪预处理,生理盐水作为肝脏灌注液)。假手术组仅结扎肝动脉,对照组... 目的:探讨川芎嗪预处理对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12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对照组(生理盐水作为肝脏灌注液)、实验组(川芎嗪预处理,生理盐水作为肝脏灌注液)。假手术组仅结扎肝动脉,对照组和实验组行大鼠原位肝移植,分别于术后1、6、24、72h剖杀各组大鼠各5只,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以及血清内毒素水平;检测肝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β)的含量,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学和Kuffer's细胞超微结构改变。结果:实验组大鼠的ALT、AST、TNF-α、IL-1β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但高于假手术组(P<0.05);实验组炎症反应及Kuffer's细胞活跃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川芎嗪预处理能抑制kuffer's细胞吞噬活性,减轻大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毒素 Kuffer's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刀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及活体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孔连宝 王学浩 +2 位作者 张峰 李相成 蒋维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55-1157,共3页
目的:观察超声刀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及活体肝移植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采用超声刀技术和未采用超声刀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及活体肝移植术中临床效果差异。结果:采用超声刀技术的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组与未采用超声刀技术组... 目的:观察超声刀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及活体肝移植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采用超声刀技术和未采用超声刀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及活体肝移植术中临床效果差异。结果:采用超声刀技术的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组与未采用超声刀技术组的患者相比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引流量明显减少,术后1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降低。结论:超声刀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及活体肝移植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工具,可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刀 肝肿瘤切除术 活体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3
6
作者 李长贤 李相成 +2 位作者 陈杰 许永华 张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0-53,91,共5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70%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甲状腺激素干预组(T3组... 目的:探讨甲状腺激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70%的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C)组,甲状腺激素干预组(T3组)。缺血1h再灌注6h、24h后,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肝脏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及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含量,病理切片HE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肝脏组织的病理改变和肝细胞核因子-κB(NF-κB)阳性表达。结果:肝脏缺血再灌注后,IR组的ALT、AST水平及MDA、TNF-α、NF-κB阳性表达明显高于S组,GSH含量、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肝组织病理损伤较S组严重,T3组、IPC组均能改善以上情况(P<0.01),而T3组及IPC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激素和缺血预处理一样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减少氧自由基的产生及减轻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TNF-α的表达和抑制NF-κB的活化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甲状腺激素 缺血预处理 核因子-ΚB 肿瘤坏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肝移植术后依从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张俊 许勤 李相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63-266,共4页
目的:评估成人肝移植术后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其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46例肝移植术后超过6个月的成人受者进行随访和调查。结果:成人肝移植术后具有较好的总依从性[(40.02±4.79)分],其中服用免疫抑制药... 目的:评估成人肝移植术后的依从性及影响因素,为改善其依从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46例肝移植术后超过6个月的成人受者进行随访和调查。结果:成人肝移植术后具有较好的总依从性[(40.02±4.79)分],其中服用免疫抑制药物依从性最好[(3.70±0.37)分],其次为良好生活习惯依从性[(3.30±0.51)分],再次为随访依从性[(3.24±0.80)分],自我监测依从性最差[(2.24±0.85)分]。影响成人肝移植术后依从性的主要因素有移植术后时间(r=-0.445,P=0.002)、职业(t=-2.08,P=0.044)、有势力的他人(r=0.415,P=0.007)和社会支持(r=0.577,P=0.000)。结论:应加强肝移植术后受者随访和自我监测的依从性教育,帮助受者寻求更多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医护人员的专业支持,对术后时间较长的受者和非干部人群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从性 影响因素 肝移植 成人受者 术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患者家属心理状况与生活质量调查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敏 崔焱 +1 位作者 李相成 许勤 《护理学杂志》 2007年第16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改善此类特殊人群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和SF-36简明健康量表,对52例肝移植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肝移植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得分...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家属的心理状况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改善此类特殊人群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焦虑、抑郁自评量表和SF-36简明健康量表,对52例肝移植患者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肝移植患者家属的焦虑、抑郁得分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均P<0.01);肝移植患者家属在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活力及对健康总评价方面得分显著低于健康人群(P<0.05,P<0.01);焦虑、抑郁情绪与肝移植患者家属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精神状态、活力及健康总评价呈负相关(均P<0.01),抑郁情绪与患者家属的生理职能呈负相关(P<0.05)。结论肝移植患者家属存在严重的焦虑、抑郁情绪,并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有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亲属关系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数据收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异种肝移植肝组织中的迁徙、定居及组织修复作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牛坚 翟振国 +1 位作者 刘斌 张业伟 《器官移植》 CAS 2011年第6期345-349,共5页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在大鼠异种肝移植肝组织中的迁徙、定居及组织修复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体外扩增豚鼠骨髓MSC,经4,6-联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后用荧光显微镜进行体外... 目的观察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在大鼠异种肝移植肝组织中的迁徙、定居及组织修复作用。方法分离培养、体外扩增豚鼠骨髓MSC,经4,6-联脒-2-苯基吲哚(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标记后用荧光显微镜进行体外示踪观察。制作豚鼠对Wistar大鼠的肝移植模型,DAPI标记的MSC经股静脉植入Wistar大鼠,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术后12h、24hMSC在移植肝的迁徙及定居情况;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移植肝组织的损伤情况。结果 DAPI标记MSC的标记率达100%,标记后MSC生长和增殖特性未受影响。MSC经股静脉注入后,12h即出现在移植肝,24h分布于移植肝血管及周围组织。显微镜下观察,空白对照组术后24h的肝小叶中央静脉和肝血窦淤血明显,肝细胞可见严重空泡状变性,坏死灶较多,肝组织中有较多中性粒细胞的聚集、浸润;MSC组肝小叶、中央静脉、汇管区结构清晰,炎症细胞浸润较轻。结论 MSC可以迁徙并定居于大鼠异种移植肝中,对移植肝组织损伤有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迁徙 肝移植 组织损伤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感染菌群分布及耐药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群 王彤 +3 位作者 陈友华 梅亚宁 潘世杨 王学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34-1036,共3页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2006~2007年医院肝移植患者术后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118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66.7%,病原菌分离部位主要以痰... 目的:了解肝移植术后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特点。方法:对2006~2007年医院肝移植患者术后送检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118株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7例肝移植患者术后感染的发生率为66.7%,病原菌分离部位主要以痰液、血液、胆汁、尿液为主,占78.0%。最常见病原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25.4%)、表皮葡萄球菌(18.6%)、肺炎克雷伯菌(11.0%)、不动杆菌属(9.3%)、白假丝酵母菌(9.3%)。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50.0%和38.5%,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的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均为50%。细菌耐药性均较高,而且呈现多重耐药现象。结论:感染是肝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应加强耐药监测,及早进行预防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细菌感染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胆道铸型的风险因素和治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王科 钱晓峰 +4 位作者 王平 张传永 范烨 游伟 王学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铸型的风险因素,回顾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自2005年1月~2005年12月肝脏移植受体中发生胆道铸型的患者的材料。结果:112例肝移植受体中发生胆道铸型共15例。结论:供肝缺血时间过长和胆道狭窄的患者更...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胆道铸型的风险因素,回顾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本院自2005年1月~2005年12月肝脏移植受体中发生胆道铸型的患者的材料。结果:112例肝移植受体中发生胆道铸型共15例。结论:供肝缺血时间过长和胆道狭窄的患者更容易发生胆道铸型,在外科手术之前可以进行内镜治疗并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胆道铸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素β4通过激活AKT-Bad信号通路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12
作者 封冰 沈健 +2 位作者 王猛 唐劲草 李相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49-453,共5页
目的 :探讨胸腺素β4(thymosinβ4,Tβ4)预处理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0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Sham)组;70%肝脏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Saline)组;Tβ4组。肝脏... 目的 :探讨胸腺素β4(thymosinβ4,Tβ4)预处理对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10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Sham)组;70%肝脏缺血再灌注组;生理盐水(Saline)组;Tβ4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后1、3、6、12、24 h收集血清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上述时间点收集的肝脏组织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甲醛固定后进行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另一部分保存于液氮中进行Westernblot与PCR实验。Tβ4、AKT、p-AKT、Bad、p-Bad的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进行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白介素-6(IL-6)的mRNA水平用PCR进行检测。结果:与正常肝组织相比,Tβ4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后1、3 h降低,从6 h开始恢复至正常水平;再灌注后Tβ4组ALT、AST水平明显低于70%缺血再灌注组与生理盐水组(P<0.05),同时Tβ4组的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TNF-α与IL-6的表达水平也受到抑制;Tβ4组p-AKT与p-Bad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后1、3、6 h升高,从12 h开始各组间无差异。结论:胸腺素β4可以通过直接激活AKT-Bad信号通路和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素Β4 AKT BAD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移植后肝癌复发与转移中的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兆雷 李君 +2 位作者 王道荣 王晓明 王学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829-830,F0003,共3页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发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移植后肝癌的复发与转移中的意义。方法:42例接受肝移植的肝癌患者按移植后肿瘤复发与转移的时间分为早期复发与转移组(≤6个月,18例)和中晚期复发与转移组(>6个月,2...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原发性肝癌(HCC)中的表达及其在肝移植后肝癌的复发与转移中的意义。方法:42例接受肝移植的肝癌患者按移植后肿瘤复发与转移的时间分为早期复发与转移组(≤6个月,18例)和中晚期复发与转移组(>6个月,24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移植时切除的肝癌组织中的PCNA的表达,并分析其在移植后肝癌复发与转移中的意义。结果:PCNA在所有的肝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在早期复发与转移组的表达明显高于中晚期复发与转移组(P<0.05)。结论:PCNA表达水平较高的肝癌易于发生移植后早期复发与转移,对肝癌组织中PCNA表达的分析可能有助于预测肝癌肝移植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肝移植 复发 转移 增殖细胞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ω-3脂肪酸在肝移植术后应用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2
14
作者 武正山 张峰 游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11-141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使用ω-3脂肪酸作为静脉营养支持对移植肝功能的恢复、感染率、排斥发生率、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肝移植受体术后持续5 d实行静脉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标准静脉营养:热量104.6 kJ、...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使用ω-3脂肪酸作为静脉营养支持对移植肝功能的恢复、感染率、排斥发生率、ICU停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肝移植受体术后持续5 d实行静脉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标准静脉营养:热量104.6 kJ、氨基酸1.5 g/(kg.d);试验组除标准全胃肠外营养(TPN)再给予ω-3多不饱和脂肪酸[0.2 g/(kg.d),n=31]。结果:两组在术后1周感染率、急性排斥发生率、ICU停留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周肝功能明显改善总胆红素(TBIL)[(34.2±4.2)μmol/L vs.(39.1±5.8)μmol/L,P<0.05],丙氨酸转氨酶(ALT)[(77.9±9.6)U/L vs.(93.8±4.1)U/L,P<0.05)],谷草转氨酶(AST)[(73.8±8.9)U/L vs.(89.4±7.3)U/L,P<0.05)],术后住院时间缩短[(22.8±3.9)d vs.(27.4±4.3)d,P<0.05)]。结论:肝移植术后使用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改善移植肝功能,缩短住院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Ω-3脂肪酸 静脉营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建肝动脉血供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顾文扬 张峰 +2 位作者 王学浩 李国强 陆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47-349,F003,共4页
目的:探讨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方法及其意义。方法:SD大鼠120只,采用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部分肝移植60例(实验组),同期行不吻合肝动脉的经典“二袖套法”大鼠部分肝移植60例(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2、4和7... 目的:探讨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操作方法及其意义。方法:SD大鼠120只,采用重建肝动脉血供的大鼠部分肝移植60例(实验组),同期行不吻合肝动脉的经典“二袖套法”大鼠部分肝移植60例(对照组),分别于术后第1、2、4和7天处死后行肝功能、组织学检查,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移植肝细胞增殖活性。结果:两组肝功能ALT、TB第1天即开始明显增高,以后逐渐降低,第4天、第7天实验组ALT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4天实验组TB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组织学检查术后实验组可见更多的二倍体和多倍体肝细胞(P<0.05),第2天和第4天实验组增殖指数分别为(32.81±3.45)%和(36.33±2.52)%,较对照组(24.08±4.66)%和(29.75±1.82)%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肝动脉重建可明显改善大鼠部分肝移植后移植肝的功能,促进移植肝的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 部分肝移植 移植肝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术后化疗16例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汤琪云 王学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术后使用希罗达+表阿霉素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前后辅助化疗的临床资料。化疗方案为希罗达2500mg/(m·2d),口服,第1 ̄14天;表阿霉素20mg/m2,静脉滴注,第1...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术后使用希罗达+表阿霉素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1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肝移植前后辅助化疗的临床资料。化疗方案为希罗达2500mg/(m·2d),口服,第1 ̄14天;表阿霉素20mg/m2,静脉滴注,第1 ̄2天,分析化疗时机、化疗方案、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近期疗效。结果:16例接受化疗患者存活时间均超过8个月,最长1例24个月;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移植肝肿瘤复发和肝内转移及远处转移,化疗不良反应中,12例出现消化道反应,8例发生骨髓抑制,6例出现手足综合征,4例出现肝功能损害,均为轻中度。结论:肝癌患者肝移植术前、术后化疗联用希罗达+表阿霉素是可行的,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可望延长患者存活时间。选择化疗时机可能对肿瘤复发和患者的生存率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移植术 化疗 希罗达 表阿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细胞介素17在器官移植排斥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17
作者 秦建杰 吕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1期812-814,共3页
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脏器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但术后的移植排斥仍然是影响移植物和患者存活的主要问题。同种异体排斥反应的细胞学机制主要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该群T细胞包括CD4+T和CD8+T细胞,其中尤以CD4+T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 器官移植已成为治疗脏器功能衰竭的有效手段,但术后的移植排斥仍然是影响移植物和患者存活的主要问题。同种异体排斥反应的细胞学机制主要为T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该群T细胞包括CD4+T和CD8+T细胞,其中尤以CD4+T细胞在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更为重要。先前研究认为Th1与排斥反应细胞免疫有关;而Th2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有保护作用[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7 器官移植 移植物排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asL基因修饰骨髓树突状细胞诱导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传永 钱晓峰 +2 位作者 王科 王平 王学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278-1280,共3页
目的:探讨FasL基因转染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术前免疫受者在诱导同种小鼠心脏移植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腺病毒载体将FasL基因转染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将基因修饰的DC经尾静脉输入预处理BALB/c受者小鼠,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通过混... 目的:探讨FasL基因转染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术前免疫受者在诱导同种小鼠心脏移植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腺病毒载体将FasL基因转染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将基因修饰的DC经尾静脉输入预处理BALB/c受者小鼠,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低反应性。结果:AdFasL-DC组移植心脏存活期为21.5±2.5天,Day-7-DC和LacZ-DC处理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9.5±1.5天和10.0±2.0天,FasL-DC术前免疫受者可使同种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0.05);MLR结果显示FasL-DC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地抑制了T淋巴细胞的增埴(P<0.05)。结论:FasL基因转染DC能够诱导同种反应性T淋巴细胞凋亡,术前免疫受者能使同种移植物存活时间得到延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配体 心脏移植 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体力学方法转染IκBαSR对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的抑制
19
作者 赵亮 刘巧玉 +4 位作者 殷爱红 姜润秋 时建 王学浩 孙倍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36-740,892,共6页
目的:使用流体力学方法向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转染含突变型IκBα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pBABE-puro-IκBα super repressor(pBABE-puro-IκBαSR),观察其对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使用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MHCC97-L,建... 目的:使用流体力学方法向人肝癌裸鼠原位移植瘤转染含突变型IκBα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质粒pBABE-puro-IκBα super repressor(pBABE-puro-IκBαSR),观察其对移植瘤生长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使用人肝癌细胞株MHCC97-H、MHCC97-L,建立裸鼠人肝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将荷瘤鼠分为MHCC97-H组(对照组)、MHCC97-H+IκBαSR组(转染组)、MHCC97-L组(对照组)和MHCC97-L+IκBαSR组(转染组),1周后,使用流体力学方法通过尾静脉向对照组注射pBABE-puro空载体质粒,向转染组注射pBABE-puro-IκBαSR质粒。每周1次,共3次。观察荷瘤鼠的生存率,检测原位移植瘤块的大小、重量、以及转移瘤数目,使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析核因子(NF)-κBp65蛋白表达,使用Westernblot检测总蛋白中IκBα蛋白含量。结果:pBABE-puro-IκBαSR质粒显著提高荷瘤小鼠的生存率,转染组肿瘤的体积、重量显著小于对照组,抑瘤率分别为29.3%和33.0%(均P<0.05);转染组荷瘤小鼠ALT和AST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NF-κBp65在对照组胞浆中及在细胞核中均呈强阳性表达,在转染组胞浆中呈浅棕色,为弱阳性表达,胞核中极少或没有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转染组IκBα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流体力学方法向人肝癌原位移植瘤转染突变型IκBαSR质粒,可以抑制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是IκBαSR抑制了NF-κB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κBαSR MHCC97-H MHCC97-L 肝肿瘤 原位移植模型 流体力学转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肝移植术后并发呼吸衰竭的原因探讨
20
作者 阙军 徐鑫荣 +2 位作者 曹权 张峰 王学浩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848-848,共1页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术后并发 肝移植术 原因探讨 成人 急性肝衰竭 终末期肝病 前治疗 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