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腹腔镜肝切除术第一次肝门开放后低中心静脉压的预测因素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大鹏 朱琳佳 +4 位作者 查天明 古丽波斯坦·阿布都肉苏力 丁夏皓 成峰 桂波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33-837,共5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第一次肝门开放后低中心静脉压(CVP)的独立预测因素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在既往一项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降低腹腔镜肝切除术第一次肝门开放后术野出血分级的前瞻性研究基础上,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第一次肝门开放后低中心静脉压(CVP)的独立预测因素并评价其预测价值。方法在既往一项重组人脑利钠肽(rhBNP)降低腹腔镜肝切除术第一次肝门开放后术野出血分级的前瞻性研究基础上,选择2021年8月至2022年2月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49例,男34例,女15例,年龄18~79岁,ASAⅠ—Ⅲ级。根据第一次肝门开放后CVP水平将患者分为两组:CVP≤5 mmHg组(n=17)和CVP>5 mmHg组(n=32)。收集临床资料,对术中第一次肝门开放后CVP的可能影响因素进行二次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CVP≤5 mmHg的独立预测因素,建立预测CVP≤5 mmHg发生率的列线图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的准确性。结果多因素分析显示,输注rhBNP(OR=4.45,95%CI 1.03~19.47,P=0.046)和低基线CVP(OR=0.83,95%CI 0.71~0.96,P=0.013)是腹腔镜肝切除术第一次肝门开放后CVP≤5 mmHg的独立预测因素。该模型预测CVP≤5 mmHg发生率曲线下面积为0.772(95%CI 0.621~0.924),敏感性0.647,特异性0.844。结论输注rhBNP和低基线CVP是腹腔镜肝切除术患者第一次肝门开放后CVP≤5 mmHg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肝切除术 低中心静脉压 列线图模型 重组人脑利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nt/PCP通路和细胞外基质力学信号共同调控CNN2促进肝癌细胞群体性迁移
2
作者 陶子凡 刘一纬 +1 位作者 吴晓峰 俞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36-944,共9页
目的:探讨Wnt/PCP信号通路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共同调控钙调蛋白2(calponin 2,CNN2)在促进肝癌细胞群体性迁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结合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与人类蛋白图谱(Human P... 目的:探讨Wnt/PCP信号通路与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共同调控钙调蛋白2(calponin 2,CNN2)在促进肝癌细胞群体性迁移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结合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与人类蛋白图谱(Human Protein Atlas,HPA)分析CNN2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特征,并通过组织芯片评估其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相关性;采用迁移与划痕实验探讨CNN2对肝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进一步通过shRNA慢病毒降低Wnt11及CNN2表达,研究Wnt/PCP信号通路对CNN2的调控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最后以硬质培养基模拟ECM环境,探讨其与CNN2表达及细胞迁移能力之间的关联。结果:CNN2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富集于肿瘤边缘区域,提示其可能在肿瘤细胞迁移早期阶段发挥关键作用。功能实验进一步证实,CNN2显著促进肝癌细胞的群体性迁移,其高表达水平与患者不良预后显著相关。在机制层面,CNN2受Wnt/PCP信号通路调控,且在模拟ECM力学环境下表达显著上调,提示其在肿瘤细胞感知和响应力学信号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结论:Wnt/PCP信号通路调控CNN2的表达与功能,同时CNN2作为力学信号介导因子受ECM力学信号调控,二者协同驱动肝癌细胞的群体性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钙调蛋白2 群体性迁移 Wnt/PCP信号通路 力学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质网应激调控巨噬细胞免疫应答在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2
3
作者 高逸云 詹欣雨 周浩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894,共6页
内质网应激是指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一种细胞应激反应,表现为在多种病理情况下内质网稳态破坏和功能紊乱,导致大量错误折叠与未折叠蛋白在内质网内累积以及钙离子失衡。巨噬细胞是肝内数量最多的免疫细胞,在维持肝脏内环境稳态和多种... 内质网应激是指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一种细胞应激反应,表现为在多种病理情况下内质网稳态破坏和功能紊乱,导致大量错误折叠与未折叠蛋白在内质网内累积以及钙离子失衡。巨噬细胞是肝内数量最多的免疫细胞,在维持肝脏内环境稳态和多种肝脏疾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近研究证实内质网应激引起的未折叠蛋白反应在调控巨噬细胞免疫活化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将围绕内质网应激调控巨噬细胞免疫应答的机制,及其在肝移植缺血-再灌注损伤、肝纤维化、肝细胞癌等肝脏疾病中的作用展开综述,以加深对巨噬细胞免疫调控机制的理解,为肝脏疾病相关研究和干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质网应激 巨噬细胞 肝脏疾病 炎症 免疫应答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纤维化 肝细胞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次肝移植治疗慢性移植物功能衰竭4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1
4
作者 张龙 韩国勇 +2 位作者 陈志强 张峰 吴金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7-252,共6页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移植肝功能衰竭行再次肝移植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中心4例因慢性移植物衰竭行再次肝移植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 目的:探讨针对慢性移植肝功能衰竭行再次肝移植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中心4例因慢性移植物衰竭行再次肝移植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主要指标,同时行文献复习,总结再次肝移植的手术经验。结果:4例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采用原位经典肝移植术式,平均手术时间为420 min(385~480 min),术中平均输注红细胞11.5 U(8~16 U)、新鲜冰冻血浆1350 mL(1000~2075 mL),术后平均ICU住院时间3 d(2~4 d),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1 d(14~31 d)。4例患者中3例住院期间无明显并发症出现。1例出现肝上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行经皮球囊扩张后治愈。出院后定期随访至今,3例病情均平稳,1例术后20个月死亡,死亡原因为非缺血性胆道病。结论:再次肝移植是治疗肝移植术后慢性移植物功能衰竭的唯一有效治疗手段。通过选择合适病例,改进手术技巧,提高围术期管理水平,有望取得较好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再次肝移植 慢性移植物功能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术后并发症对于联合大范围肝切除治疗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长期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陆峰 王科 李相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20-223,283,共5页
目的:探讨术后并发症与联合大范围肝切除治疗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7年接受联合大范围肝切除与尾状叶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严重并发症定义为任何Cla-vien-DindoⅢ或Ⅳ级... 目的:探讨术后并发症与联合大范围肝切除治疗进展期肝门部胆管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7年接受联合大范围肝切除与尾状叶切除术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严重并发症定义为任何Cla-vien-DindoⅢ或Ⅳ级并发症。结果:共123例纳入研究,其中35例(28.5%)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和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的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12.9%vs. 40.2%(P=0.012)、0%vs. 28.1%(P <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严重术后并发症是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预测因素(风险比=1.87,P=0.043),但严重术后并发症不是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根据并发症严重程度分层的亚组分析显示了相似结果,出现轻度术后并发症与无并发症的患者长期生存相近。结论:联合大范围肝切除治疗肝门部胆管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因此,良好的术前准备和精细的手术操作对减少严重术后并发症、提高长期生存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门部胆管癌 并发症 肝切除 生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KM2抑制Hippo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 被引量:1
6
作者 欧蓉 郁飞 +5 位作者 马俊 穆四清 黄德松 倪绪浩 饶建华 管步高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183-1187,1256,共6页
目的:探讨PKM2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Huh7和SMMC-7721)PKM2的表达;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肝癌细胞PKM2表达,分析其对肝癌细胞... 目的:探讨PKM2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Huh7和SMMC-7721)PKM2的表达;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肝癌细胞PKM2表达,分析其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研究PKM2 siRNA对Hippo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显示PKM2在肝癌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表达明显升高,在肝癌细胞较肝细胞(L02)中表达明显升高;PKM2 siRNA可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进一步证实肝癌细胞中Hippo信号通路被抑制,PKM2 siRNA可有效提高Hippo信号通路活性,且抑制Hippo信号活性能明显逆转PKM2 siRNA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结论:PKM2可能通过抑制LATS1和YAP磷酸化,进而抑制Hippo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KM2 Hippo信号 肝癌细胞 增殖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的肝右静脉系统解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飞鸿 季顾惟 +6 位作者 许正刚 孙东伟 范烨 谭忠明 武正山 陆峰 王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58-665,共8页
目的: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构建肝右静脉系统的解剖路径图用于指导手术规划。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7月—2021年6月的上腹部增强CT资料,导入海信计算机辅助系统行三维重建,模拟肝右静脉(right hepatic vein,RHV)... 目的:基于三维可视化技术构建肝右静脉系统的解剖路径图用于指导手术规划。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7月—2021年6月的上腹部增强CT资料,导入海信计算机辅助系统行三维重建,模拟肝右静脉(right hepatic vein,RHV)引导的解剖性肝切除,测量并记录肝体积、RHV及各段属支的分布情况、解剖变异等数据。结果:纳入336例正常肝脏受检者,中位年龄59岁。全肝体积为1255.65(1071.43~1450.078)m L,男性的全肝体积显著大于女性(P<0.05)。336例受检者的RHV直径与全肝体积呈正向弱相关(r=0.242,P<0.05)。44.6%的受检者发现1(1~2)根右后下静脉(inferior right hepatic vein,IRHV)。RHV的标准化直径与是否伴有IRHV之间呈极弱负相关(r=-0.109,P<0.05)。比较伴有IRHV的RHV和不伴有IRHV的RHV的直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分别为7.95(6.51~10.40)mm和9.33(7.37~11.23)mm。15.8%受检者以IRHV为主导,RHV较短小,无法在肝断面上全程显露。最终选取283例RHV解剖正常的受检者构建解剖路径图。6段属支(hepatic veins draining segmentⅥ,V6)、7段属支(hepatic veins draining segmentⅦ,V7)主要分布在右后叶肝切除断面全长的0.45(0.33~0.55)和0.78(0.71~0.84)处,V6的数目显著多于V7的数目(P<0.05);5段属支(hepatic veins draining segmentⅤ,V5)、8段属支(hepatic veins draining segmentⅧ,V8)主要分布在左三叶肝切除断面全长的0.41(0.32~0.50)和0.78(0.70~0.86)处,V5的数目显著多于V8的数目(P<0.05)。V6的直径显著大于V5的直径(P<0.05)。结论:三维可视化技术有助于构建肝右静脉系统解剖路径图,对指导精准解剖性肝切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右静脉 右后下静脉 三维可视化 解剖性肝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噬细胞中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被引量:2
8
作者 周顺 王勇 +1 位作者 张峰 游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6-172,共7页
目的:评价巨噬细胞中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nerve injury-induced protein 1,Ninj1)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后续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肝脏部分切除术中行肝门阻断的患者(肝门阻断组,n=6)以及未行肝门阻断的患者(对照组,n=6)术... 目的:评价巨噬细胞中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nerve injury-induced protein 1,Ninj1)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后续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分别收集肝脏部分切除术中行肝门阻断的患者(肝门阻断组,n=6)以及未行肝门阻断的患者(对照组,n=6)术前和术后的外周血,提取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PBMC中Ninj1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提取小鼠骨髓细胞,体外诱导成巨噬细胞(bone marrow derived macrophage,BMDM),检测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BMDM中Ninj1表达的变化情况,并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干扰Ninj1分析其对BMDM炎性反应的影响;建立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模型,采用巨噬细胞特异性干扰RNA敲低巨噬细胞中Ninj1的表达,观察其对小鼠肝脏IR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结果:Ninj1在肝门阻断组患者术后PBMC中的表达较术前明显增高(P <0.05),而在对照组中无明显变化;体外LPS刺激能明显激活小鼠BMDM中Ninj1的表达,siRNA干扰Ninj1的表达后LPS诱导的BMDM炎性反应明显减轻(P <0.05);在体内特异性敲低巨噬细胞中Ninj1的表达能显著减轻小鼠肝脏IR损伤及炎症反应(P <0.05)。结论:肝脏IR能激活人外周单核细胞中Ninj1的表达。抑制巨噬细胞中Ninj1的表达能抑制小鼠肝脏IR后继发的炎性反应从而减轻肝脏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神经损伤诱导蛋白1 外周血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的进展与争议 被引量:12
9
作者 李相成 冯勤超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632-2637,共6页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中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解剖位置特殊,常由于发现较晚而侵犯血管及肝实质,从而丧失最佳的治疗机会。虽然近年来随着诊断以及外科技术不断发展,对于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有所改善,但在肝门部胆管癌的准确定... 肝门部胆管癌是胆道系统中最难治疗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解剖位置特殊,常由于发现较晚而侵犯血管及肝实质,从而丧失最佳的治疗机会。虽然近年来随着诊断以及外科技术不断发展,对于肝门部胆管癌的疗效有所改善,但在肝门部胆管癌的准确定义、术前诊断与评估、手术方式和范围的选择、围手术期管理以及肝移植对肝门部胆管癌的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争议,旨在对肝门部胆管癌诊治的进展与争议方面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诊断 危险性评估 外科手术 围手术期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ING信号通路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浩然 徐健 周浩明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591-596,共6页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器官移植、外科手术中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器官或组织缺血期发生缺氧损伤,恢复灌注后损伤反而进一步加重。缺血-再灌注诱发组织细胞损伤,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进一步通过模式识别受体激活...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器官移植、外科手术中的病理生理过程,主要表现为器官或组织缺血期发生缺氧损伤,恢复灌注后损伤反而进一步加重。缺血-再灌注诱发组织细胞损伤,释放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进一步通过模式识别受体激活多种免疫细胞,导致无菌性炎症,加重组织损伤。环磷酸鸟苷-腺苷酸合成酶(cGAS)作为模式识别受体中的重要成员,可激活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信号通路,在先天免疫应答中具有重要调控作用。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cGAS-STING信号通路在器官IRI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针对STING信号通路及其在不同器官IRI中的作用和机制展开综述,以期为临床干预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 炎症 先天免疫 巨噬细胞 模式识别受体 自噬 细胞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癌组织CCR1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 被引量:6
11
作者 武正山 刘一纬 吴晓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737-1740,1746,共5页
目的:研究CC趋化因子受体1(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1,CCR1)蛋白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构建288例HCC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三步法)检测288例HCC组织中CCR1... 目的:研究CC趋化因子受体1(C-C motif chemokine receptor 1,CCR1)蛋白在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构建288例HCC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化(三步法)检测288例HCC组织中CCR1蛋白的表达情况,对随访资料作单因素和多因素相关生存分析。结果:CCR1在HCC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CCR1阳性组的无瘤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显著低于阴性组。多因素分析显示CCR1阳性是HCC术后无瘤生存期和总体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检测HCC中CCR1的表达水平有助于术后复发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CCR1 组织芯片 免疫组织化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医学时代下肝内胆管癌的发病机制与临床转化 被引量:8
12
作者 尤文化 梁渊 吕凌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35-938,共4页
肝内胆管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肝脏恶性肿瘤,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15%~20%。近年来,全球IC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因其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侵袭能力强,多数患者就诊时就已处于终末期,失去了手术的最佳时机。随着二代测序技... 肝内胆管癌(ICC)是仅次于肝细胞癌的第二大肝脏恶性肿瘤,占所有原发性肝癌的15%~20%。近年来,全球ICC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因其起病隐匿,恶性程度高,侵袭能力强,多数患者就诊时就已处于终末期,失去了手术的最佳时机。随着二代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ICC治疗不断向个体化、精准化方向发展。介绍了ICC在发病机制、分子分型、早期诊断方面等基础研究的进展,并回顾了近几年ICC的临床转化研究。希望通过其进展,为ICC的治疗和临床研究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上皮癌 肿瘤微环境 诊断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红素加氧酶-1与自噬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3
作者 干晓杰 古鉴 吕凌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0-114,共5页
血红素加氧酶(HO)-1及其酶解产物可通过减轻活性氧自由基损伤、减少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和维持微循环稳定等作用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自噬是细胞利用溶酶体对自身受损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进行生物学降解的过程,被认为是在... 血红素加氧酶(HO)-1及其酶解产物可通过减轻活性氧自由基损伤、减少细胞凋亡、抑制炎症反应和维持微循环稳定等作用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自噬是细胞利用溶酶体对自身受损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进行生物学降解的过程,被认为是在应激情况下减轻细胞损伤的适应性反应,可有效减少细胞死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噬与HIRI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报道,从HO-1与HIRI、自噬与HIRI、HO-1与自噬在HIRI中的相互作用及其机制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红素加氧酶-1 自噬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移植 热休克蛋白 干扰素 白细胞介素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化免疫耐受的诱导与调节性T细胞 被引量:3
14
作者 吕凌 倪绪浩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12,共5页
免疫耐受的诱导是器官移植免疫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高追求目标,它基于对移植抗原识别、提呈以及免疫系统的激活和应答等免疫学本质的认识。但是,在成功诱导免疫耐受之前,如何对器官移植受者实施个体化免疫耐受诱导,从而使免疫抑制剂... 免疫耐受的诱导是器官移植免疫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最高追求目标,它基于对移植抗原识别、提呈以及免疫系统的激活和应答等免疫学本质的认识。但是,在成功诱导免疫耐受之前,如何对器官移植受者实施个体化免疫耐受诱导,从而使免疫抑制剂和个体化治疗措施实现最优化的搭配,来达到预防和治疗排斥反应的效果最佳、不良反应最小的理想状态,仍然是移植工作者不断探索和仍未解决的难题。本文综合国际核心期刊报道内容,从免疫耐受诱导机制、可操作性免疫耐受的实现、个体化免疫耐受诱导新策略及调节性T细胞在个体化免疫耐受中的应用,并结合本中心调节性T细胞临床和基础研究成果综合讨论个体化免疫耐受诱导策略和未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免疫耐受 可操作性免疫耐受 免疫排斥反应 移植免疫 调节性T细胞 转化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CD4^+CD25^-CD45RA^+T细胞和CD4^+CD25^-T细胞诱导获得iTreg细胞的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少鹏 高骥 +3 位作者 干晓杰 鞠峥 古鉴 吕凌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41-1347,共7页
目的:分析比较CD4^+CD25 ^-CD45RA^+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在普通/炎性(加入IL-1β和IL-6)条件下,由TGF-β、IL-2和CD3/CD28磁珠共刺激诱导生成iTreg细胞的效率,并对比各组iTreg细胞相关蛋白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及其免疫抑制能力... 目的:分析比较CD4^+CD25 ^-CD45RA^+T细胞和CD4^+CD25^-T细胞在普通/炎性(加入IL-1β和IL-6)条件下,由TGF-β、IL-2和CD3/CD28磁珠共刺激诱导生成iTreg细胞的效率,并对比各组iTreg细胞相关蛋白和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及其免疫抑制能力的差异。方法:通过Ficoll细胞分离液分离出淋巴细胞,利用MACS分选机,结合CD4阴选磁珠筛出CD4阳性的T细胞,最后再提取其中CD45RA ^+和CD25 ^-T细胞。体外实验中,在普通/炎性条件下诱导iTreg生成,3、6 d通过流式观察各组iTreg细胞的诱导情况及相关分子的表达变化趋势。体内实验分为:CD4 +CD25^-CD45RA ^+T细胞诱导的iTreg组、CD4^+CD25 ^-T细胞诱导的iTreg组和空白对照组,通过观察iTreg对GVHD小鼠模型的免疫调节,分析其免疫抑制能力的差异。结果: CD4^+CD25 -CD45RA +T细胞组和CD4 +CD25 -T细胞组普通条件下iTreg产率分别为(96.00±0.21)%和(60.23±0.50)%,炎性环境下为(81.97±1.29)%和(56.80±0.43)%,前者都显著高于后者( P <0.001)。各组iTreg细胞中CTLA-4、TGF-β和IL-10的表达未见明显差异,而炎性因子IL-2、IL-17前者均低于后者( P <0.001),前者IFN-γ也低于后者( P <0.05)。体内实验表明iTreg均具有免疫调节能力,但CD4^+CD25 ^-CD45RA^+T细胞组诱导的iTreg能力强于后者。结论: CD4^+CD25 ^-CD45RA^+T细胞组和CD4^+CD25^-T细胞组都可以成功诱导iTreg细胞,但是前者在普通和炎性微环境下诱导效率高于后者,免疫调节能力也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Treg CD4 ^+CD25 ^-CD45RA^+T细胞 CD4^+CD25^-T细胞 GVH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SMARCA5通过miR-4295/PTEN轴调控糖酵解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被引量:5
16
作者 蔡娟 陈志强 左学良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98-308,共11页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作者既往研究发现circSMARCA5在胃癌中表达降低并能够抑制胃癌进展,但其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探究circSMARCA5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 背景与目的:胃癌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作者既往研究发现circSMARCA5在胃癌中表达降低并能够抑制胃癌进展,但其具体机制目前仍不清楚。本研究探究circSMARCA5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circSMARCA5对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检测细胞外酸化率、葡萄糖摄取水平和乳酸生成量,分析过表达circSMARCA5对胃癌细胞糖酵解的影响。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检测circSMARCA5、miR-4295和PTEN的基因表达,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GLUT1和LDHA的蛋白水平。建立BACB/c裸小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过表达circSMARCA5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组皮下瘤中GLUT1、LDHA的表达水平及Ki-67增殖指数。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RNA免疫沉淀(RNA immunoprecipitation,RIP)实验检测circSMARCA5与miR-4295、miR-4295及PTEN的靶向调控关系。结果:过表达circSMARCA5能够抑制胃癌细胞增殖和侵袭。CircSMARCA5过表达组细胞的糖酵解速率、糖酵解能力值、葡萄糖摄取水平和乳酸生成量均低于对照组。此外,过表达circSMARCA5能够抑制裸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进一步研究发现,circSMARCA5可发挥分子海绵作用下调miR-4295表达,而miR-4295通过与PTEN mRNA的3′-UTR结合抑制PTEN表达。在circSMARCA5过表达组细胞中上调miR-4295或下调PTEN表达可部分逆转circSMARCA5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糖酵解的影响。结论:CircSMARCA5通过竞争性结合miR-4295上调PTEN表达,调控细胞糖酵解,从而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环状RNA miR-4295 PTEN 糖酵解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NKRD1通过介导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促进肝细胞肝癌增殖与转移 被引量:8
17
作者 朱德明 孔连宝 +1 位作者 贾文博 夏金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84-491,共8页
目的:探究ANKRD1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研究ANKRD1促进HCC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功能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ANKRD1在肝细胞肝癌及癌... 目的:探究ANKRD1在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情况,研究ANKRD1促进HCC细胞增殖和转移的功能及其机制。方法:通过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ANKRD1在肝细胞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临床病理学分析ANKRD1表达与HCC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慢病毒感染将肝癌细胞系中的ANKRD1敲低或过表达,通过CCK⁃8、划痕、Transwell、EdU以及裸鼠皮下成瘤实验在体内体外检测ANKRD1对肝癌细胞增殖与迁移功能的影响。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NKRD1对HCC细胞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调控作用。结果:ANKRD1在肝癌细胞中表达明显上调,过表达ANKRD1可以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而ANKRD1敲低则会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与迁移,Western blot与皮下瘤免疫组化实验表明ANKRD1可以促进HCC细胞EMT通路激活。结论:ANKRD1在肝癌细胞中表达上调并通过调控EMT通路促进HCC细胞增殖与迁移,有望成为肝癌治疗的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KRD1 肝细胞肝癌 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检测LDHA和PD-L1在晚期胃癌PD-1抑制剂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5
18
作者 左学良 陈志强 +2 位作者 董润雨 王智雄 蔡娟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60-468,共9页
背景与目的:胃癌对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的应答率较低,建立有用的疗效预测方法筛选胃癌PD-1抑制剂治疗优势人群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检测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LDHA... 背景与目的:胃癌对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death-1,PD-1)抑制剂的应答率较低,建立有用的疗效预测方法筛选胃癌PD-1抑制剂治疗优势人群对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联合检测乳酸脱氢酶A(lactate dehydrogenase,LDHA)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表达对接受PD-1抑制剂治疗胃癌患者的疗效预测和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3月接受PD-1抑制剂治疗的50例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胃癌PD-1抑制剂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联合检测LDHA和PD-L1对胃癌PD-1抑制剂疗效的预测价值,应用Kaplan-Meier法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LDHA低表达组和高表达组胃癌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59%和10%,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83%和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D-L1阳性联合分数(combined positive score,CPS)<5、LDHA高表达是胃癌PD-1抑制剂疗效不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提示LDHA联合PD-L1具有较好的胃癌PD-1抑制剂疗效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51]。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LDHA低表达合并PD-L1 CPS≥5的胃癌患者在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后具有更长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P=0.003)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P<0.001)。结论:LDHA低表达、PD-L1 CPS≥5与胃癌PD-1抑制剂的疗效呈正相关,LDHA低表达合并PD-L1 CPS≥5的胃癌患者接受PD-1抑制剂治疗可显著延长OS和PFS,联合检测LDHA和PD-L1对晚期胃癌患者PD-1抑制剂的疗效预测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治疗 疗效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ircPCSK5在胃癌中高表达并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左学良 蔡娟 +2 位作者 陈志强 李艳娜 张斗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40-1451,共12页
目的 探讨circPCSK5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和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高通量测序构建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的circRNA差异表达谱。选取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 目的 探讨circPCSK5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和对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 通过高通量测序构建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的circRNA差异表达谱。选取在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行胃癌根治术的患者共62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RT-qPCR检测circPCSK5在胃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circPCSK5表达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资料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法绘制患者的总生存和无病生存曲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RNase R和actinomycin D实验检测circPCSK5的稳定性。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细胞核质分离实验检测circPCSK5的亚细胞定位。通过CCK-8和EdU实验检测circPCSK5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实验检测circPCSK5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敲低或过表达circPCSK5后胃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的表达变化。结果 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circPCSK5的表达明显升高(P<0.001,P<0.01)。CircPCSK5表达水平与患者的肿瘤大小、脉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AJCC分期存在明显正相关性(P<0.05)。CircPCSK5高表达患者的总生存和无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circPCSK5低表达患者(P<0.001),且circPCSK5高表达是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敲低circPCSK5表达能明显抑制HGC27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并导致上皮间质转化标记物E-cadherin表达升高,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降低(P<0.01)。过表达circPCSK5能促进MKN45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P<0.01),降低E-cadherin表达,升高N-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P<0.01)。结论 CircPCSK5在胃癌中高表达,并能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可作为胃癌预后预测指标和潜在的分子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胃癌 预后 增殖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EK7在慢性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艺睿 王皓 +2 位作者 刘硕琛 倪鸣 李相成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63-669,689,共8页
目的:探讨肝脏巨噬细胞中NIMA相关蛋白激酶7(never in mitosis gene a-related kinase 7,NEK7)在肝脏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通过对NOD样受体家族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 目的:探讨肝脏巨噬细胞中NIMA相关蛋白激酶7(never in mitosis gene a-related kinase 7,NEK7)在肝脏纤维化组织中的表达及其通过对NOD样受体家族3(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调控肝脏纤维化(liver fibrosis)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HE和Masson染色以及qRT-PCR技术观察对比正常人和肝纤维化患者之间肝脏纤维化程度的差异;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技术检测正常人和肝纤维化患者肝脏组织中NEK7的表达;运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CD68阳性细胞中NEK7的表达情况。通过腹腔注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8周的方法建立小鼠肝脏纤维化模型,采用巨噬细胞特异性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敲低巨噬细胞中NEK7的表达,取组织标本,通过HE、Masson和天狼星红染色技术以及qRT-PCR技术,观察小鼠肝脏组织纤维化程度的差异;同时利用组织免疫化学染色和组织免疫荧光染色技术,观察小鼠肝脏炎症反应中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聚集程度的差异;进一步运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其对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NEK7在肝纤维化肝脏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脏组织;在体内特异性敲低巨噬细胞中NEK7的表达有助于减轻肝脏纤维化的程度和炎症反应以及抑制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抑制巨噬细胞中NEK7的表达能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减轻炎症反应,阻止肝纤维化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K7 纤维化 NLRP3炎症小体信号通路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