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6—2019年老年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吴远帆 刘成成 +1 位作者 范坤 周苏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86-592,共7页
目的:分析某院老年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老年医学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血培养数据并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将血培养阳性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 目的:分析某院老年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9年12月该院老年医学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患者血培养数据并用WHONET 5.6软件统计分析。将血培养阳性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与非老年组(<60岁),比较两组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的构成以及耐药性。结果:96例血培养阳性患者共分离到病原菌10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3.0%,革兰阳性菌占22.0%,真菌占10.0%,厌氧菌占5.0%。革兰阴性菌检出居前3位的依次是肺炎克雷伯菌(25.0%)、大肠埃希菌(13.0%)、鲍曼不动杆菌(11.0%)。革兰阳性菌检出居前3位的依次是肠球菌(8.0%)、金黄色葡萄球菌(7.0%)和α-溶血性链球菌(7.0%)。肺炎克雷伯菌中碳青霉烯耐药肠杆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占76%,其中检测到1株对头孢他定/阿维巴坦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未检测到对替加环素或多黏菌素B耐药的菌株;鲍曼不动杆菌中碳青霉烯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baumannii,CRAB)占81.8%,其中检测到1株对替加环素耐药,未检测到对多黏菌素B耐药的菌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占57.2%,未发现耐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外,检出1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两组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分布构成相似。与非老年组相比,老年组病原菌耐药率更高。结论:该院老年医学科重症监护室血流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且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重症 血培养 病原菌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脉搏灌注变异指数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容量复苏的临床研究
2
作者 张倩 朱冬梅 +1 位作者 黄敏 周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7-239,共3页
目的 :评价脓毒症患者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和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 O2)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脓毒症患者2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测CVP,留取中心静脉血测Scv O2,测无创动脉血压,计算MAP=舒张压+1/3... 目的 :评价脓毒症患者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和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 O2)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老年脓毒症患者2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测CVP,留取中心静脉血测Scv O2,测无创动脉血压,计算MAP=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同步采用Masimo Radical 7脉搏血氧仪测量PVI及脉搏氧灌注指数(PI)。结果:PVI与CVP、PVI与Scv O2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622,P<0.01和r=-0.784,P<0.01),PVI与MAP呈轻度负相关(r=-0.299,P<0.05)。结论:PVI在老年脓毒症患者的容量复苏评价中与CVP、Scv O2及MAP有良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脉搏灌注变异指数 中心静脉压 中心静脉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痛镇静对延长机械通气患者膈肌萎缩的影响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倩 周静 +1 位作者 朱冬梅 周苏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通过观察膈肌含量评价镇静镇痛方案对有创机械通气超过7 d患者膈肌萎缩的影响。方法:回顾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入住本科机械通气≥7 d的患者,以"先镇痛,浅镇静"的原则实施镇痛镇静管理,在机械通气第1天及第7天测量膈肌... 目的:通过观察膈肌含量评价镇静镇痛方案对有创机械通气超过7 d患者膈肌萎缩的影响。方法:回顾2017年11月-2018年12月入住本科机械通气≥7 d的患者,以"先镇痛,浅镇静"的原则实施镇痛镇静管理,在机械通气第1天及第7天测量膈肌含量,并记录相关呼吸力学参数。结果:34例纳入研究(镇静组14例,镇痛镇静组20例)。两组在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SOFA)、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及营养供给方面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机械通气第7天,镇痛镇静组T11-L1水平膈肌含量减少较镇静组明显增加[(14.71±6.83)%vs.(8.70±6.77)%,P=0.016];丁酰胆碱酯酶在机械通气第1天两组无差异,但镇痛镇静组在机械通气第7天,其浓度较镇静组明显降低[(4 777±1 467)U/L vs.(5 895±1 027)U/L,P=0.02]。两组相关脱机参数(氧合指数、二氧化碳分压、浅快呼吸指数、肺顺应性及存活者机械通气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镇痛镇静治疗虽能改善患者机械通气舒适度,但可能加重延长机械通气患者的膈肌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痛 镇静 膈肌萎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