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附6例报告) 被引量:2
1
作者 曹胜武 刘宁 +3 位作者 赵春生 朱凤仪 周明卫 骆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22-1324,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2008年间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病例共6例,通过分析每个病例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 目的:探讨颅内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2008年间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病例共6例,通过分析每个病例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了总结。结果:6例均行手术治疗,全切5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均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术后有5例经随访1年显示,术后3个月影像学复发4例,1例未复发,死亡1例,6个月死亡2例,余全部复发;1年死亡4例,1例未死亡。结论: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特征,但特异性不大,最终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手术作为首选治疗可一定程度延长患者存活时间,该病预后极差,即便行手术治疗生存期一般不超过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41
2
作者 朱姝芹 许勤 童孜蓉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8期8-10,共3页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现状,分析其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前瞻性观察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置管和拔管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患者119例,置管337例次,...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现状,分析其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前瞻性观察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置管和拔管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患者119例,置管337例次,总置管时间1 872.5d,非计划性拔管18例次,16例次为胃管、尿管等低危导管;13例次为自行拔管,其中10例次为有约束自行拔管。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可能性高,约束并不能避免其发生,应从多方面控制,加强细节管理和重点患者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非计划性拔管 临床特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下肢气压治疗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的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4
3
作者 许彬 童孜蓉 +3 位作者 尤永平 陈臻 毕立清 赵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826-1829,共4页
目的:探讨双下肢气压治疗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重症行双下肢气压治疗的95例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在治疗前30 min内(T1)、气压治疗过程中(T2)、治疗后30 min内(T3)颅... 目的:探讨双下肢气压治疗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应用的安全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神经外科重症行双下肢气压治疗的95例患者临床资料,收集患者在治疗前30 min内(T1)、气压治疗过程中(T2)、治疗后30 min内(T3)颅内压值(ICP)最高值,以及当时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等数据。结果:所有患者实施气压治疗前、中、后ICP、HR及SB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依据患者是否行去骨瓣减压术、使用脱水剂情况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进行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其ICP、HR及SBP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中应用双下肢气压治疗是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重症 气压治疗 颅内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MRI脑-肿瘤界面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脑膜瘤侵犯程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程星 王治超 +2 位作者 李华宁 王协锋 尤永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6,共12页
目的 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术前多参数MRI的脑-肿瘤界面影像组学脑膜瘤脑侵犯无创性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14年9月至2023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6例脑膜瘤患者,按照4∶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524例)和测试集(132例),训练集... 目的 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术前多参数MRI的脑-肿瘤界面影像组学脑膜瘤脑侵犯无创性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14年9月至2023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6例脑膜瘤患者,按照4∶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524例)和测试集(132例),训练集用于预测模型的构建和优化,测试集用于模型泛化能力的评估。术前均行MRI检查(包括横断面T_(1)WI、增强T_(1)WI和T_(2)WI),图像经预处理和分割后确定脑膜瘤感兴趣区,构建厚度为0.80、1.00和1.20 cm的脑-肿瘤界面。从3个序列感兴趣区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单一值筛除、稳定性筛选组内相关系数[ICC(2,k)> 0.90]后,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筛选特征,采用轻量梯度提升机、Logistic回归、多层感知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共6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脑侵犯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预测效能,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决策曲线分析评估不同模型在不同阈值概率下的临床净收益。结果 共656例脑膜瘤患者中152例(23.17%)存在脑侵犯,训练集有123例(23.47%)、测试集有29例(21.97%)。通过训练集五折交叉验证和测试集评估,比较18个模型-厚度组合(6种机器学习算法×3种脑-肿瘤界面厚度)的预测效能,1.00 cm脑-肿瘤界面的XGBoost模型表现优异,其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为0.913(95%CI:0.886~0.937,P=0.000),准确度为0.86、灵敏度为0.77、特异度为0.88;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0.821~0.961,P=0.000),准确度为0.90、灵敏度为0.72、特异度为0.95;Delong检验显示,该模型曲线下面积大于其他所有模型(均P <0.0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在训练集(决策曲线分析正净收益面积0.087)和测试集(决策曲线分析正净收益面积0.094)中均表现出最佳的临床净收益。结论 基于1.00 cm脑-肿瘤界面的XGBoost模型展现出优异的预测效能,为脑膜瘤脑侵犯的术前评估提供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预测方法,对术前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评估手术风险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肿瘤浸润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非MeSH词) 机器学习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促进bHLH基因的表达和神经干细胞的定向分化 被引量:11
5
作者 谢青松 李立新 +2 位作者 陶轶 胡卫星 黄保胜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40-542,共3页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bHLH基因表达和神经干细胞(NSCs)定向分化的影响,探索NSCs分化的机制。方法取孕14 d的胚胎大鼠脑组织,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获得NSCs,然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加入5%胎牛血清(FBS)和20 ng/mL BDNF诱导... 目的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对bHLH基因表达和神经干细胞(NSCs)定向分化的影响,探索NSCs分化的机制。方法取孕14 d的胚胎大鼠脑组织,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获得NSCs,然后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加入5%胎牛血清(FBS)和20 ng/mL BDNF诱导其定向分化,而对照组仅加5%FBS,用免疫荧光及流式细胞仪的方法来检测分化得到的神经元细胞及其比例,采用RT-PCR技术分析bHLH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结果实验组MAP-2阳性神经元的比例在分化培养后第3 d达高峰,约为60%,而同期对照组仅为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化后bHLH基因MASH-1、neumD和neurogenin2表达均高于分化前,相同时间段实验组bHLH基因的表达强于对照组(P<0.05)。结论BDNF促进了NSCs向神经元定向分化;bHLH基因参与了NSCs的定向分化过程,其高表达可能有利于NSCs向神经元方向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 神经元 神经营养因子 bHLH基因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及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程峰 郝怀勇 +2 位作者 田和平 代学良 李立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4-58,共5页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潜能,及分化后的凋亡情况。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诱导培养基对第三代MSCs进行诱导分化,诱导分化的细胞...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向神经细胞诱导分化的潜能,及分化后的凋亡情况。方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诱导培养基对第三代MSCs进行诱导分化,诱导分化的细胞按分化时间3、7、14d分成A、B、C三组。三组诱导分化细胞分别进行NSE免疫组织化学,MAP2免疫荧光化学以及TUNEL凋亡细胞检测。结果:A、B、C三组细胞在细胞形态上与神经细胞相似,并且表达神经细胞特异性标记抗原NSE、MAP2,但是C组细胞表达强度弱于B组,并且阳性细胞比例少于B组(P<0.05)。A、B、C三组TUNEL凋亡阳性细胞比例呈逐渐增多趋势(P<0.05)。结论:含有表皮生长因子(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诱导培养基可以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随着诱导时间的推移,分化细胞状态下降,凋亡比例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神经样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初步体会 被引量:7
7
作者 刘志坚 梁维邦 +4 位作者 蒋健 高下 倪红斌 韦永祥 傅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9年第6期609-611,共3页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10万,占颅内肿瘤的10%。随着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日渐增多。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学院2008年4月-2009年3月共施行经鼻蝶垂体腺... 垂体腺瘤是神经外科最为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10万,占颅内肿瘤的10%。随着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日渐增多。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学院2008年4月-2009年3月共施行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42例,其巾神经内镜联合显微镜手术3例,完全神经内镜手术12例,效果良好。现将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的初步经验和临床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窥镜检查 显微外科手术 垂体肿瘤 腺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听神经瘤的生长方式及分型 被引量:12
8
作者 鲁艾林 张宁远 吴幼章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326-329,共4页
本文总结了24年来32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发现听神经瘤大致可分为五种生长类型,即三叉神经型、脑干型、小脑型、乳突型及原位型五型。不同类型的肿瘤各有其特殊的生长方式,这些生长方式决定了其特有的临床表现及其肿... 本文总结了24年来327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听神经瘤,发现听神经瘤大致可分为五种生长类型,即三叉神经型、脑干型、小脑型、乳突型及原位型五型。不同类型的肿瘤各有其特殊的生长方式,这些生长方式决定了其特有的临床表现及其肿瘤与周围结构相对恒定的解剖关系。熟练掌握这些分型及生长特点,对提高听神经瘤的早期诊断率、增加手术的成功率大有裨益。本文还对有关的手术方式作了一些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瘤 听神经瘤 生长方式 肿瘤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循环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宁 鲁艾林 +9 位作者 朱风仪 周明卫 程刚 陈云祥 尤永平 赵春生 陆小明 陈海峰 耿晓增 傅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时机,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10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显微外科手术资料,其中183例伴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HuntHess分级为Ⅰ~Ⅱ级82例、Ⅲ级77例、Ⅳ级21例和Ⅴ级3例。结果共199例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1...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时机,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10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显微外科手术资料,其中183例伴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HuntHess分级为Ⅰ~Ⅱ级82例、Ⅲ级77例、Ⅳ级21例和Ⅴ级3例。结果共199例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11例行动脉瘤切除包裹术。Glasgow预后分级恢复良好者97例(46.19%)、轻残80例(38.09%)、重残24例(11.43%)、死亡9例(4.29%)。结论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时机,对不同类型前循环动脉瘤术中的判断及处理措施,是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切除侵袭性垂体瘤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慧博 陆嘉诚 +3 位作者 陈正新 吴伟 尤永平 刘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09-1512,共4页
目的:探索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extended 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EEEA)切除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3月1日—2019年5月31日42例行EEEA切除侵袭性垂体瘤患者的诊治资料... 目的:探索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extended endoscopic endonasal approach,EEEA)切除侵袭性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8年3月1日—2019年5月31日42例行EEEA切除侵袭性垂体瘤患者的诊治资料。结果:经手术治疗,全切36例(85.7%),次全切除5例(11.9%),大部切除1例(2.4%)。其中,Knosp 3级12例,全切11例,Knosp 4级11例,全切9例;Hardy C级5例,全切5例,Hardy D级16例,全切14例,Hardy E级14例,全切10例。脑脊液鼻漏共计发生2例(4.8%),一过性尿崩10例(23.8%),一过性垂体功能低下13例(30.9%),鼻腔出血1例(2.4%),对症治疗后均治愈或明显好转,无1例死亡。视力视野损害、头痛头昏均明显改善,功能性腺瘤生物学治愈率达85.7%。结论:神经内镜经鼻扩大入路可以对包括鞍区、鞍上区域等很多腹侧颅底中线区域病变进行手术治疗,其创伤小、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鼻扩大 侵袭性垂体瘤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神经生长因子腺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宁 朱风仪 +3 位作者 戴如飞 王东 赵春生 周明卫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122-126,共5页
目的 构建含有大鼠 β N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 ,为下一步在动物体内进行中枢损伤的基因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设计一对含有HindⅢ及SalⅠ酶切位点的 β NGF基因上下游引物 ,PCR法扩增含有大鼠 β NGFcDN... 目的 构建含有大鼠 β NGF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并观察其在星形胶质细胞的表达 ,为下一步在动物体内进行中枢损伤的基因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设计一对含有HindⅢ及SalⅠ酶切位点的 β NGF基因上下游引物 ,PCR法扩增含有大鼠 β NGFcDNA的质粒pUC19 β NGF ,产物经HindⅢ及SalⅠ双酶切 ,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 pAdTrack CMV ,获得重组质粒pAdTrack β NGF ,经PmeⅠ酶线性化后 ,与腺病毒骨架质粒 pAdEasy 1共同转入BJ5 183中进行同源重组 ,重组子经卡那霉素抗性筛选及酶切分析 ,阳性克隆经 2 93细胞包装 ,扩增 ,空斑法测定病毒滴度 ,转化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通过RT PCR、ELISA、Westernblot法检测其在星形胶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PCR及酶切鉴定确认获得重组腺病毒载体 pAd β NGF ,重组腺病毒在 2 93细胞中包装成功 ,病毒滴度达 2× 10 11PFU/ml。病毒上清液经ELISA检测 ,β NGF表达的量为 (94 5 0± 4 5 8)ng/L。 结论 该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为下一步在动物体内的表达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转基因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神经生长因子 腺病毒 表达载体 星形胶质细胞 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与神经胶质瘤关系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张春 茌静 +6 位作者 顾斌 郭丹丹 张国锋 周锋 魏栋 姚堃 胡卫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52-1056,共5页
目的:研究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感染与神经胶质瘤的关系。方法:巢式PCR法检测40例神经胶质瘤样本和13例正常脑组织样本中HHV-6、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HHV-7 DNA序列。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神... 目的:研究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感染与神经胶质瘤的关系。方法:巢式PCR法检测40例神经胶质瘤样本和13例正常脑组织样本中HHV-6、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HHV-7 DNA序列。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神经胶质瘤样本和正常脑组织样本中HHV-6、HCMV、HHV-7抗原的表达。结果:巢式PCR法检测结果显示,神经胶质瘤组织HHV-6 DNA阳性率为42.5%,正常脑组织HHV-6 DNA阳性率为7.7%(P=0.020),神经胶质瘤组织HCMV、HHV-7DNA阳性率分别为20.0%和5.0%,正常脑组织未检测到HCMV和HHV-7 DNA(P值分别为0.087和0.566)。进一步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HV-6早期抗原p41的表达,神经胶质瘤组织阳性率为27.5%,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0.030)。同时检测HHV-6晚期抗原gp116/64/54的表达,神经胶质瘤组织阳性率为32.5%,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0.014)。用HCMV pp65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其在神经胶质瘤中阳性率为12.5%,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0.229)。HHV-7 pp85抗原在神经胶质瘤样本和正常脑组织样本中均未检出阳性表达。结论:根据PCR和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HHV-6感染在神经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具有显著性差异,HHV-6感染在神经胶质瘤的病因和发展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疱疹病毒6型 神经胶质瘤 巢式PCR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下带神经细胞再生的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周建平 顾振 +3 位作者 马瑞 韩群颖 赵珺 施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35-337,T001,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嘴侧的室下带(SVZ)神经细胞再生的时间规律。方法:行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BrdU标记再生的神经细胞,再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含BrdU的细胞。观察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1、4、7、10、14... 目的:观察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嘴侧的室下带(SVZ)神经细胞再生的时间规律。方法:行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用BrdU标记再生的神经细胞,再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含BrdU的细胞。观察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后1、4、7、10、14天SVZ神经细胞再生的数量。结果:缺血后4天BrdU阳性细胞明显增加,7天时达到峰值,随后开始下降,在14天时明显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可促进室下带的神经细胞再生,提示脑有自我修复的潜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神经再生 室下带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莫地平抑制缺血再灌注后成年大鼠脑内神经发生 被引量:2
14
作者 田和平 顾斌 +3 位作者 程峰 郝怀勇 胡卫星 李立新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Nimodipin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四动脉阻断法诱导大鼠全脑缺血,缺血20 min前腹腔内注射尼莫地平或脑室内注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Nimodipine)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四动脉阻断法诱导大鼠全脑缺血,缺血20 min前腹腔内注射尼莫地平或脑室内注射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的抑制剂U0126;免疫组化Brdu标记法检测脑内海马神经发生;WesternBlot法检测海马组织ERK、磷酸化ERK(p-ERK)蛋白的表达。结果:尼莫地平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部位的神经发生的同时也抑制了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齿状回p-ERK的表达;海马部位神经发生在U0126组与U0126+尼莫地平联合给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尼莫地平显著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齿状回的神经发生,其机制与下调p-ERK表达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神经发生 尼莫地平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源性再程序化神经干细胞的制备以及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体外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代学良 程峰 +2 位作者 郝怀勇 钱腾达 李立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19-323,共5页
目的:研究制备皮肤源性再程序化神经干细胞以及诱导其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皮肤来源前体细胞(skin-derived precursors,SKPs)并纯化、鉴定,用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系统作为基因转染工具,将第... 目的:研究制备皮肤源性再程序化神经干细胞以及诱导其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皮肤来源前体细胞(skin-derived precursors,SKPs)并纯化、鉴定,用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的慢病毒载体系统作为基因转染工具,将第3代SKPs分3组:A组为慢病毒载体介导neurogenin2(Ngn2)基因转染的SKPs;B组为空载体慢病毒转染的SKPs;C组为未进行慢病毒介导基因转染的SKPs;7天后加入无生长因子含10%胎牛血清的诱导培养基诱导7天。光镜下观察比较各组细胞形态变化以及免疫荧光镜下研究各组SKPs诱导后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差异。结果:A组SKPs转基因后到第7天绿色荧光达到高峰,并可持续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至第8代;诱导7天后绝大部分细胞类似神经细胞,胞体呈梭形或椭圆形,有多个突起伸出;免疫荧光结果显示90.98%细胞表达微管相关蛋白-2(MAP-2),62.23%细胞表达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euN。B组SKPs在空病毒转染7天以后有绿色荧光;诱导7天以后大多数细胞较诱导前无明显变化;免疫荧光结果显示,有34.35%的细胞表达MAP-2,无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euN的表达。C组SKPs无绿色荧光;诱导7天以后大多数细胞较诱导前无明显变化;免疫荧光结果显示,29.54%的细胞表达MAP-2,无神经元特异性蛋白NeuN的表达。结论:慢病毒介导Ngn2基因转染SKPs可以制备出皮肤源性再程序化的神经干细胞,并提高其定向分化为神经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来源前体细胞 neurogenin2 再程序化 神经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颅与内镜经鼻蝶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病变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
16
作者 王慧博 陆嘉诚 +4 位作者 陈正新 李海林 吴伟 尤永平 刘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668-1671,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开颅视神经管减压术与神经内镜经鼻蝶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54例TON... 目的:对比分析开颅视神经管减压术与神经内镜经鼻蝶视神经管减压术治疗创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 optic neuropathy,TON)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54例TON患者诊治资料,对比两种术式疗效的差别。结果:无论何种术式,外伤后3 d内治疗较外伤后4~7 d治疗可显著提升患者视力。对相同手术时间窗患者,两种术式的术后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开颅组平均住院时间显著长于经鼻组。共有9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包括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其中开颅组发生7例,高于经鼻组(2例)。术后行3~6个月的随访,总计40例视力较术前改善,开颅组19例,经鼻组21例,两组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结论:手术治疗可改善TON患者视力,经颅开放手术与内镜经鼻蝶视神经管减压术对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程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然而经鼻内镜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视神经病变 神经内镜 视神经减压术 疗效对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类疱疹病毒6A亚型DR7基因对神经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猛 顾斌 +8 位作者 王金凤 周锋 李凌云 李俊漾 张国锋 幸标 张寒 姚堃 胡卫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8-443,共6页
目的:构建含人类疱疹病毒6A亚型DR7基因的慢病毒,研究DR7基因表达对神经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PCR扩增DR7基因,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Lenti6.3-MCS-IRES2-EGFP,构建pLenti6.3-DR7-IRES2-EGFP重组慢病毒载体,经293... 目的:构建含人类疱疹病毒6A亚型DR7基因的慢病毒,研究DR7基因表达对神经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PCR扩增DR7基因,克隆至慢病毒载体pLenti6.3-MCS-IRES2-EGFP,构建pLenti6.3-DR7-IRES2-EGFP重组慢病毒载体,经293T细胞包装重组病毒转染至神经胶质瘤细胞U87,经blasticidin筛选建立稳定表达株,通过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周期实验、细胞划痕及Transwell实验研究稳定表达DR7基因对U87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了pLenti6.3-DR7-6×His-IRES2-EGFP慢病毒表达载体,筛选了稳定表达DR7基因的U87-DR7-EGFP细胞株,CCK-8细胞增殖实验显示,稳定表达DR7基因的U87-DR7-EGFP细胞与阴性对照细胞U87-NC-EGFP、U87细胞相比,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细胞周期检测发现U87-DR7-EGFP细胞S、G2/M期细胞所占比例多于U87-NC-EGFP、U87细胞:S期的比例分别为(34.73±1.12)%、(24.89±0.93)%、(25.39±0.9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G2/M期分别为(17.35±1.61)%、(11.36±1.50)%、(13.17±1.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划痕实验表明,U87-DR7-EGFP细胞愈合能力明显强于U87-NC-EGFP、U87细胞,划痕6 h愈合率分别为:(33.55±2.83)%、(23.50±3.18)%、(22.03±1.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划痕12 h愈合率分别为(70.50±5.39)%、(53.60±4.67)%、(55.09±2.8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ranswell实验表明,U87-DR7-EGFP细胞的穿膜数量明显多于U87-NC-EGFP、U87细胞,分别为:(543.00±22.94)、(387.00±15.63)、(412.00±20.30)个,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人类疱疹病毒6A亚型DR7基因表达能在体外促进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87增殖、迁移及侵袭,提示其在神经胶质瘤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疱疹病毒6型 神经胶质瘤 DR7 增殖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MRI表现与临床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军霞 王颖毅 +2 位作者 王敏 余静 陈云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84-1486,共3页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MRI特征表现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6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病理特征、临床治疗及预后。结果:1...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hemangiopericytoma,HPC)的MRI特征表现以及临床治疗方法。方法:收集本院经手术病理确诊的16例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资料,回顾性分析其MRI表现、病理特征、临床治疗及预后。结果:16例肿瘤均位于颅内脑外,MRI显示肿瘤大多呈分叶状,T1呈等或稍低信号,T2呈稍高信号,肿块内可见囊变坏死及迂曲血管影;肿瘤血供丰富,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多数与静脉窦关系密切,"脑膜尾征"少见。所有病例均行手术治疗,6例患者术后行放射治疗。14例患者随访3140个月,6例局部复发,其中1例同时发生远处转移。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血管外皮细胞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提高其术前诊断的准确性。手术切除是HPC的最佳治疗方法 ,术后辅以放射治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外皮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脑转移伴颅骨侵犯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19
作者 袁光耀 徐雷 +1 位作者 张刘超 刘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8-592,共5页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以分泌儿茶酚胺为主的神经性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能与过多的儿茶酚胺分泌有关,表现为高血压、头痛、心悸、高代谢、高血糖、多汗等。嗜铬细胞瘤鞍旁转移伴颅骨侵犯罕见,易与鞍区常...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以分泌儿茶酚胺为主的神经性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能与过多的儿茶酚胺分泌有关,表现为高血压、头痛、心悸、高代谢、高血糖、多汗等。嗜铬细胞瘤鞍旁转移伴颅骨侵犯罕见,易与鞍区常见肿瘤相混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3年2月接诊1例罕见的嗜铬细胞瘤脑转移伴颅骨侵犯的患者,将该病例结合既往记录的17例嗜铬细胞瘤脑转移病例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伴有脑和颅骨转移的恶性嗜铬细胞瘤,包括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现将该患者诊疗经过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脑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重症患者术后视神经鞘直径与有创颅内压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彬彬 岳震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694-1698,共5页
目的:依靠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在神经重症患者术后建立有效预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方法。方法:连续监测52例神经重症患者术后有创ICP,使用经眼眶超声测量视神经鞘在垂直和水平方... 目的:依靠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在神经重症患者术后建立有效预测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的方法。方法:连续监测52例神经重症患者术后有创ICP,使用经眼眶超声测量视神经鞘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直径的平均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ONSD诊断颅内高压的效能,并评估该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所有患者的双眼平均ONSD[(5.27±0.47)mm]和有创ICP[(11.77±6.18)mmHg]相关性良好(r=0.79,P<0.01)。ROC曲线得到ONSD诊断颅内高压(ICP≥20 mmHg)的最佳临界值为5.625 mm,诊断的灵敏度为74.3%,特异度为90.4%。同时获得ICP为5、10、15、25 mmHg对应的ONSD临界值为5.175、5.325、5.375、5.825 mm。结论:床旁超声经眼眶测量ONSD可以判断ICP变化,尤其在神经重症患者有创ICP或影像学检查受限的情况下,可以动态、快捷、无创地评估ICP,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 视神经鞘直径 神经重症 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