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6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理科ISO15189体系运行过程中内部审核的应用与技巧
1
作者 王敏 贺骁 +1 位作者 宋国新 张炜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09-1110,共2页
实验室内部审核,也称为第一方审核,是实验室进行自我诊断和约束,维系实验室运行有效性、充分性,文件的适应性、符合性,及法律法规遵循性的重要手段[1-4]。定期进行实验室内部审核,审核结果均满足审核准则,则可作为实验室自我合格声明的... 实验室内部审核,也称为第一方审核,是实验室进行自我诊断和约束,维系实验室运行有效性、充分性,文件的适应性、符合性,及法律法规遵循性的重要手段[1-4]。定期进行实验室内部审核,审核结果均满足审核准则,则可作为实验室自我合格声明的基础及管理评审的依据[5-6]。我科于2018年首次获得ISO15189体系认可,每年定期开展内部审核工作,较好地完善了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现将本科室开展内部审核的工作经验汇总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部审核 ISO15189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 PDCA循环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理确诊困难的复发性鼻窦腺样囊性癌1例
2
作者 王莹 李海 +4 位作者 史雅文 吴中飞 李松 陆美萍 殷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059-1062,共4页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7岁,2023年7月因“复查发现右侧上颌窦肿物”入院,既往患有干燥综合征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018年7月患者体检行CT检查发现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肿物,于外院行鼻内镜手术切除。术后常规病理报告示:涎腺源性肿瘤形... 1临床资料 患者,女,67岁,2023年7月因“复查发现右侧上颌窦肿物”入院,既往患有干燥综合征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2018年7月患者体检行CT检查发现右侧上颌窦、筛窦、额窦肿物,于外院行鼻内镜手术切除。术后常规病理报告示:涎腺源性肿瘤形态,以基底细胞肿瘤形态为主,灶性区伴肌上皮分化,部分呈腺样囊性癌形态,需补做免疫标记及检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除外HPV相关性多表型鼻腔鼻窦癌。免疫组化报告示:结合HE切片,符合涎腺源性肿瘤,类型难定,倾向基底细胞肿瘤伴局灶肌上皮分化及灶性区腺样囊性癌样形态。2019年8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鼻出血,查CT及MR发现右侧上颌窦新生物(图1),考虑肿瘤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腔鼻窦癌 上颌窦癌 唾液腺肿瘤 腺样囊性癌 荧光原位杂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驱动基因相关的临床病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甘文婷 张智弘 王聪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03-307,共5页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 grade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HGSOC)具有多种遗传学变异:TP53突变在HGSOC中广泛存在,是HGSOC发生的基础;BRCA1/2突变影响同源重组修复;CCNE1扩增和RB1突变或失活导致细胞周期不受控;PTEN和NF1突变或失活引... 卵巢高级别浆液性癌(high grade serous ovarian carcinoma,HGSOC)具有多种遗传学变异:TP53突变在HGSOC中广泛存在,是HGSOC发生的基础;BRCA1/2突变影响同源重组修复;CCNE1扩增和RB1突变或失活导致细胞周期不受控;PTEN和NF1突变或失活引起细胞增殖相关信号通路等持续激活;MYC扩增促进基因转录;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或失活致DNA修复错误累积。不同基因异常的HGSOC患者在预后和靶向药物选择上存在差异:BRCA1/2突变、RB1突变/失活和错配修复缺陷患者预后较好;CCNE1扩增、PTEN表达缺失、NF1突变/失活和MYC扩增患者预后相对较差。BRCA1/2突变者对PARP抑制剂反应较好;错配修复缺陷患者可受益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其余基因变异尚无明确有效临床靶向药物。该文对HGSOC中不同基因变异特点进行综述,帮助构建HGSOC遗传学变异框架,为靶向药物选择、改善患者预后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高级别浆液性癌 TP53 BRCA1/2 CCNE1 PTEN 文献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3G34突变型弥漫性大脑半球胶质瘤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杜晓刘 陈刚 +2 位作者 韩雪 李扬 潘敏鸿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66-768,共3页
目的 探讨H3G34突变型弥漫性大脑半球胶质瘤(diffuse hemispheric glioma H3G34-mutant, DHG-G34)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 收集2例DHG-G34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行HE、免疫组化染色、ADx-ARMS、FISH、San... 目的 探讨H3G34突变型弥漫性大脑半球胶质瘤(diffuse hemispheric glioma H3G34-mutant, DHG-G34)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其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方法 收集2例DHG-G34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行HE、免疫组化染色、ADx-ARMS、FISH、Sanger测序、焦磷酸测序及NGS,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9、24岁。组织学均表现为高级别胶质瘤伴原始未分化小细胞。免疫表型:2例均表达GFAP和p53,不表达Olig2,ATRX表达缺失。测序分析均显示H3G34R突变和TP53突变,例2行NGS另检测到ATRX、GATA2、RB1体细胞突变和BLM胚系突变。结论 DHG-G34罕见,确诊需经分子遗传学证实,例2拓宽了该肿瘤的分子遗传学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性大脑半球胶质瘤 H3G34突变 病理学特征 分子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1
5
作者 李长平 范钦和 +1 位作者 王亚茹 李百周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38-140,共3页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来源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 3例SFT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并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CD34、Des、actin(HHF35 )、CD6 8、S 10 0蛋白的表达。结果 肿瘤光镜下表现为大量梭形类似成... 目的 探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S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组织来源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 3例SFT患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 ,并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CD34、Des、actin(HHF35 )、CD6 8、S 10 0蛋白的表达。结果 肿瘤光镜下表现为大量梭形类似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呈束状、编织状、席纹状排列 ,有丰富的胶原纤维和多量瘢痕形成。免疫表型 :CD34( )、actin(+)、CD6 8(+)、S 10 0蛋白 (± )、Des(- )。随访 3~ 12个月 ,均未复发。结论 本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均为良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临床病理分析 S-100蛋白 CD34 CD68 SFT 临床病理学特征 结论 排列 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病理特点及5年随访 被引量:13
6
作者 陆忠华 陈卫 +6 位作者 王娟华 冯云霞 杨小娟 邓俊 顾锡炳 黄利华 范钦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530-533,共4页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乙型肝炎再激活率等。方法:对无锡地区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临床症状、组织学、病毒学及血清病毒标志物等的动态观察研究。结果: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的肝组织病理改变、乙型肝炎再激活率等。方法:对无锡地区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了为期5年的临床症状、组织学、病毒学及血清病毒标志物等的动态观察研究。结果:22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按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分组,2组炎症活动度轻重进行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e阳性组炎症重于HBeAg阳性组;2组纤维化程度轻重进行秩和检验,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HBe阳性组纤维化重于HBeAg阳性组。按年龄分组,<40岁组及≥40岁组,2组间炎症活动度轻(G0-1)重(≥G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纤维化程度轻(S0-1)重(≥S2)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40岁组纤维化明显重于<40岁组。5年间,220例中有35例出现乙型肝炎再激活,占总数的15.9%(35/220),其中肝脏病理有明显炎症者(≥G2)乙型肝炎再激活率为27%(33/122),而原肝组织炎症为G0~G1者再激活率为2%(2/98),两者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肝脏病理高炎症者(≥G2)再激活率明显高于低炎症者。35例乙型肝炎再激活患者中≥40岁占27例(77.1%),显示年龄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再激活率有明显相关性(P<0.01),≥40岁组再激活率明显高于<40岁组,而性别与再激活率无相关性。56例行2次肝活检,23例行3次肝活检,原(第1次肝活检)肝组织正常者几年内相对稳定,病理很少变化,原病理炎症较重者不易恢复,但可以在小范围内波动。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肝脏病理55%有明显异常(炎症≥G2),乙型肝炎再激活率与肝脏炎症分级及年龄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肝活检 肝脏病理 乙型肝炎再激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及淋巴上皮性涎腺炎样胸腺增生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王震 李海 +3 位作者 曾铮 刘冲 范钦和 张智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338-1342,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腺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和淋巴上皮性涎腺炎(lymphoepithelial sialadenitis,LESA)样胸腺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两者相关性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例胸腺MALT淋巴瘤和1例LESA... 目的探讨胸腺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和淋巴上皮性涎腺炎(lymphoepithelial sialadenitis,LESA)样胸腺增生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两者相关性及鉴别诊断。方法分析3例胸腺MALT淋巴瘤和1例LESA样胸腺增生的临床病理学和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胸腺MALT淋巴瘤,其中2例伴Sj9gren综合征;镜下胸腺正常结构损毁,增生的淋巴滤泡间可见肿瘤性淋巴样细胞浸润伴明显的淋巴上皮病变,以中心细胞样和单核样B细胞形态为主。瘤细胞表达CD20、PAX-5和BCL-2,其中1例伴显著浆细胞分化者Lambda轻链限制性表达。3例胸腺MALT淋巴瘤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基因检测均示单克隆性重排。LESA样胸腺增生镜下胸腺分叶状结构大体尚存,可见包含增生滤泡的丰富淋巴细胞浸润,胸腺上皮增生伴显著淋巴上皮病变,未见有单核样B细胞形态。免疫组化染色示增生淋巴组织由B和T细胞混合;Ig基因重排检测示多克隆性增生。结论 LESA样胸腺增生和胸腺MALT淋巴瘤均是胸腺少见的淋巴增生性病变,两者具有相似的组织学和免疫表型特征;结合基因重排技术详细分析两者的鉴别要点,有助于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腺肿瘤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淋巴组织增生 淋巴上皮性涎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小细胞肺癌中EGFR突变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被引量:14
8
作者 李明娜 李霄 +1 位作者 何志成 张智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02-405,共4页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19号和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及扩增阻滞突变系统... 目的观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s,NSCLC)患者肿瘤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19号和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显微切割技术及扩增阻滞突变系统检测108例石蜡包埋NSCLC组织中EGFR基因第19号和21号外显子突变情况。结果 108例NSCLC患者中,EGFR基因突变率为36.1%(39例),其中19号外显子突变率为13.0%(14例),21号外显子突变率为23.1%(25例);EGFR基因突变的患者多为不吸烟、肿瘤直径较小(<3 cm)、腺癌、无远处转移及临床分期较早(P<0.05),与患者性别、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所有鳞癌标本中均无EGFR基因突变;EGFR突变的患者应用吉非替尼靶向治疗后原发肿瘤和脑转移灶明显缩小。结论 EGFR基因19号和21号外显子突变作为有效的NSCLC靶向治疗的临床筛选指标,很可能参与NSCLC的发生、发展,与相关的临床病理指标结合可为NSCLC的靶向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非小细胞肺癌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基因突变 临床病理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张丽 李百周 +3 位作者 徐天蓉 虞梅宁 朱荣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 探讨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 (SNHL)的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 39例SNHL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ABC法分析 ,使用抗体包括CD3、CD4 5RO、CD5 6、CD79α、CD2 0、CD6 8、Mac387、CD5、CD10、bcl 2、CD2 3、CD4 3、c... 目的 探讨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 (SNHL)的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 39例SNHL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化ABC法分析 ,使用抗体包括CD3、CD4 5RO、CD5 6、CD79α、CD2 0、CD6 8、Mac387、CD5、CD10、bcl 2、CD2 3、CD4 3、cyclinD1、IgM、IgD等。 结果  39例SNHL中有B细胞淋巴瘤 (BCL) 2 4例 ,包括小淋巴细胞性淋巴瘤 (SLL) 4例 ,套细胞淋巴瘤 (MCL) 4例 ,滤泡性淋巴瘤 (FL) 5例 ,边缘区淋巴瘤 (MZL) 6例 ,弥漫大B细胞性淋巴瘤 (DLBCL) 5例 ,其中 2例为大多叶核细胞淋巴瘤。T细胞淋巴瘤 (TCL) 11例 ,其中肝脾T细胞淋巴瘤 2例 ,非特异性TCL 9例。组织细胞性淋巴瘤 4例。结论 脾脏淋巴瘤病理类型多样 ,掌握其形态学特征 ,熟悉各类型的免疫表型的异同点对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脏非霍奇金淋巴瘤 SNHL 临床病理学 诊断 免疫组化 临床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52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琛 张智弘 +1 位作者 潘敏鸿 范钦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44-647,共4页
目的 观察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2例患者中,男女发病率为1∶1,年龄4~71岁,头颈部18例(35%),四肢12例(23%),躯... 目的 观察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的临床病理学及免疫表型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52例患者中,男女发病率为1∶1,年龄4~71岁,头颈部18例(35%),四肢12例(23%),躯干9例(17%),深部组织8例(15%),椎管内4例(8%),生殖道1例(2%)。镜下肿瘤组织呈束状或漩涡状排列,瘤细胞短纺锤形、卵圆形、梭形,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瘤细胞局灶表达S-100蛋白,Ki-67增殖指数10%~70%。结论恶性外周神经鞘瘤罕见,侵袭性高,预后差,其组织形态复杂多样,需与滑膜肉瘤、纤维肉瘤、血管外皮瘤、富于细胞性神经鞘瘤、纤维型脑膜瘤以及平滑肌肉瘤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组织肿瘤 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临床病理学观察 被引量:11
11
作者 周晓莉 范钦和 +1 位作者 鲍永仪 王更芳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38-842,共5页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运用HE染色、镜检及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AME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形态特征是由肌上皮围绕腺上皮构成的管腔所... 目的探讨乳腺恶性腺肌上皮瘤(adenomyoepithelioma,AME)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运用HE染色、镜检及免疫组化染色对3例AME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形态特征是由肌上皮围绕腺上皮构成的管腔所形成的双层套管结构。2种上皮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呈巢团状。肿块呈浸润性生长,细胞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多见。免疫组化表达结果具有双相性,腺上皮表达CK8、CK18、EMA等,肌上皮表达SMA、S-100、p63等。肿瘤细胞ER、PR、Her-2阴性,CK5/6和(或)EGFR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具有基底样型乳腺癌的免疫表型。结论恶性AME十分罕见,应与乳腺肌上皮癌、化生癌、肉瘤等多种肿瘤相鉴别,其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型是诊断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恶性腺肌上皮瘤 组织学 免疫组织化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肉瘤1例
12
作者 杨雨琴 蒋雨芯 +3 位作者 姜旖 袁琳 王聪 程文俊 《实用妇产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38-440,共3页
1病例报告患者,36岁,因发现盆腔肿物4月,下腹痛伴反复发热12 d于2023年12月5日收住于本院。4月前,当地医院体检妇科超声检查提示右侧附件区囊肿,大小37 mm×35 mm,定期随访。12 d前患者发生下腹痛伴反复发热,体温最高达39℃,于当地... 1病例报告患者,36岁,因发现盆腔肿物4月,下腹痛伴反复发热12 d于2023年12月5日收住于本院。4月前,当地医院体检妇科超声检查提示右侧附件区囊肿,大小37 mm×35 mm,定期随访。12 d前患者发生下腹痛伴反复发热,体温最高达39℃,于当地医院住院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腔肿物 卵巢 病例报告 SMARCA4缺失性未分化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ethesda细胞病理报告系统在甲状腺细针穿刺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蔡赟 陈欢欢 +8 位作者 王知笑 戎荣 吴云松 崔岱 蒋琳 魏玲 段宇 杨涛 刘晓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18-1721,共4页
目的 :将Bethesda细胞病理报告系统(TBS)应用于甲状腺细针穿刺(FNA)细胞病理读片,提高FNA细胞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收集1 705份FNA细胞病理样本,同时对比分析其中66例接受外科手术的组织病理样本。结果:1 705份中病理片归为"无诊断... 目的 :将Bethesda细胞病理报告系统(TBS)应用于甲状腺细针穿刺(FNA)细胞病理读片,提高FNA细胞病理诊断水平。方法:收集1 705份FNA细胞病理样本,同时对比分析其中66例接受外科手术的组织病理样本。结果:1 705份中病理片归为"无诊断价值"(N)、"良性"(B)、"不确定价值的不典型增生"(AUS)、"滤泡性肿瘤"(FN)、"怀疑恶性"(S)和"恶性"(M)的分别有295(17.30%)、1 291(75.72%)、30(1.76%)、19(1.11%)、36(2.11%)和34(1.99%)例。总体阳性细胞率82.70%。对66例同时接受FNA和手术的患者细胞和组织病理对比分析得出,前2类总体恶性可能性仅为11.11%,而后4类总体恶性可能性为63.33%,较前者显著升高(P<0.01)。FNA对恶性或癌前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为82.61%,特异性为74.42%,阳性预测值为63.33%,阴性预测值为88.89%,假阳性率为25.58%,假阴性率为17.39%。结论:TBS类别中AUS、FN、S和M类恶性风险较高,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thesda细胞病理报告系统 甲状腺细针穿刺 细胞病理 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囊性变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亚急性甲状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细胞瘤及其罕见室管膜样亚型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司海鹏 王剑蓉 +2 位作者 章宜芬 王震 张智弘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84-288,共5页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及其罕见的室管膜样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观察7例垂体细胞瘤(6例经典型和1例室管膜样亚型)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6... 目的探讨垂体细胞瘤及其罕见的室管膜样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免疫表型、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和免疫组化En Vision两步法染色观察7例垂体细胞瘤(6例经典型和1例室管膜样亚型)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镜下6例经典型肿瘤均由致密的肥胖梭形细胞构成,瘤细胞呈短束状和车辐状排列;而1例室管膜样亚型,瘤细胞呈漩涡状和乳头状排列,伴明显的血管周菊形团结构。免疫表型:所有肿瘤均弥漫表达S-100蛋白和TTF-1,而IDH1R132H、Olig-2、NF、CD34、Syn、Cg A及垂体激素均阴性,Ki-67增殖指数均<2%。不同的是,经典型病例GFAP和EMA仅灶阳性,室管膜样亚型中GFAP呈弥漫阳性,且>50%瘤细胞EMA点状阳性。结论垂体细胞瘤是起源于神经垂体细胞罕见的低级别胶质瘤,该实验有助于扩大垂体细胞瘤的形态学谱系和对新亚型的认识,对病理的鉴别诊断和临床治疗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细胞瘤 室管膜样 免疫表型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尿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16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3
15
作者 何晓蓉 周晋星 +2 位作者 李霄 陶燃 李红霞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08-412,共5页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泌尿系统NETs(膀胱11例、输尿管1例、肾脏4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目的探讨泌尿系统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 tumors,NETs)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泌尿系统NETs(膀胱11例、输尿管1例、肾脏4例)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表型、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6例NETs中男性11例,女性5例;年龄48~84岁,平龄65岁;小细胞癌10例,副神经节瘤4例,类癌及不典型类癌各1例;12例患者有随访资料,其中6例死亡,均为小细胞癌(3~21个月),6例存活,包括4例膀胱副神经节瘤(7~88个月)、1例肾类癌(14个月)和1例膀胱小细胞癌合并尿路上皮癌(42个月)。结论 NETS发生在泌尿系统中较为罕见,主要为小细胞癌、副神经节瘤及类癌。根据其典型组织形态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组化标志物(Syn、CgA、CD56)阳性鉴别,需谨慎排除转移可能。副神经节瘤及类癌预后较好,小细胞癌侵袭性高,预后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泌尿系统肿瘤 神经内分泌肿瘤 小细胞癌 类癌 副神经节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D_(30)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周青 徐天蓉 郑肇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41-43,I008,共4页
目的:研究CD30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并与多种恶性肿瘤相鉴别。方法:对9例ALCL淋巴结活检材料常规处理后,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ABC法)。结果:9例均呈CD30阳性,4例为... 目的:研究CD30阳性的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病理形态和免疫表型,并与多种恶性肿瘤相鉴别。方法:对9例ALCL淋巴结活检材料常规处理后,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ABC法)。结果:9例均呈CD30阳性,4例为T细胞性,3例为B细胞性,2例既无T也无B细胞免疫表型表达。其形态特征为:部分或全部淋巴结受累。肿瘤细胞核为多形,窦内浸润及巢状浸润。结论:ALCL为非同源性但形态特征相似。需与以下疾病鉴别:转移癌、恶性黑色素瘤、Hodgkin病及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细胞 淋巴结转移 免疫表型 CD3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病变长度对淋巴结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邵明雯 陈亮 +3 位作者 李红霞 马兰 束永前 刘连科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46-851,共6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肿瘤长度与食管癌的预后关系争议较大,有关淋巴结转移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不同病变长度与其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影响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探讨病变长度对淋巴结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影响。方法:回... 背景与目的:目前肿瘤长度与食管癌的预后关系争议较大,有关淋巴结转移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不同病变长度与其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及其对预后影响的研究报道很少。本研究探讨病变长度对淋巴结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预后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86例淋巴结阴性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时间。运用SPSS软件的决策树模型决定截点(cut-off)值。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分析病变长度对淋巴结阴性食管癌的预后影响。结果:cut-off值3 cm以上,死亡风险明显上升。取3 cm为cut-off值,将淋巴结阴性食管癌分为cut-off值≤3 cm及>3 cm两组。两组性别、发病年龄、病变位置、病理类型、组织分化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分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T分期与病变长度呈正相关(r=0.373)。病变长度≤3 cm的419例患者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95.7%、84.4%和76.1%,病变长度>3 cm的267例患者分别为88.3%、57.8%、46.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分别按照病变长度及T分期进行分组,≤3 cm与T1-2的生存曲线重合较好,而>3 cm与T3的生存曲线也很相近。单因素和多因素预后生存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长度为淋巴结阴性食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P<0.001)。结论:食管癌的病变长度与浸润深度关系密切,建议将病变长度纳入T分期,且可将≤3 cm归为T1-2分期,>3 cm归为T3分期。淋巴结阴性食管癌的病变长度是一个重要的预后因素,可以据此区分食管癌术后的高风险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变长度 淋巴结阴性食管癌 临床病理特点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徐天蓉 范钦和 +1 位作者 周青 郑肇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11,I003,共4页
目的:研究以淋巴结首发的LCH形态结构特征、免疫表型、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O10和S-100阳性以确定诊断。结果:14例淋巴结LCH有4种组合类型:(1)肾形及卵圆形细胞4例;... 目的:研究以淋巴结首发的LCH形态结构特征、免疫表型、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O10和S-100阳性以确定诊断。结果:14例淋巴结LCH有4种组合类型:(1)肾形及卵圆形细胞4例;(2)咖啡豆样细胞3例;(3)咖啡豆样及大圆形细胞5例;(4)大圆形细胞2例。结论:咖啡豆样细胞是LCH的特征细胞,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嗜酸性粒细胞是LCH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根据细胞形态、分化程度和不同组合,LCH分为:①反应性,②交界性,③低度恶性,④高度恶性(肉瘤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组织细胞增多症 LANGERHANS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上肿瘤-胸膜位置关系预测肺腺癌患者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价值
19
作者 郝沁敏 贾亦真 +3 位作者 李海 俞同福 徐海 袁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63-470,共8页
目的:基于肺腺癌原发灶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构建肺腺癌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2019年行手术治疗和淋巴结清扫、病理结果为有/无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患者,收集患者的多... 目的:基于肺腺癌原发灶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构建肺腺癌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2019年行手术治疗和淋巴结清扫、病理结果为有/无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腺癌患者,收集患者的多个临床及影像学特征。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构建多个CT特征的影像模型。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各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实用价值。结果:在最终纳入的780例肺腺癌伴大小正常的淋巴结患者中,145例发生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大小、轴向位置、结节性质、形态学特征、胸膜牵拉征、胸膜毗邻类型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大小(OR=1.019,95%CI:1.002~1.036,P=0.028)、结节性质(OR=0.361,95%CI:0.202~0.646,P=0.001)、胸膜牵拉(OR=1.835,95%CI:1.152~2.924,P=0.011)和纵隔胸膜毗邻(OR=1.796,95%CI:1.106~2.919,P=0.018)是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子。基于预测因子建立的影像学模型,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5,灵敏度为86.2%,特异度为53.1%。结论:基于胸部CT平扫建立的影像学特征模型,在预测肺腺癌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上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可为临床医生的无创性术前决策及手术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肿瘤-胸膜关系 隐匿性纵隔淋巴结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粘膜相关淋巴瘤及假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青 徐天蓉 郑肇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3-115,I010,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粘膜相关淋巴瘤(CMALT-oma)及假性淋巴瘤(CPL)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发病机理。方法:CMALT-oma及CPL各5例,活检或手术标本做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CMALT-o... 目的:探讨宫颈粘膜相关淋巴瘤(CMALT-oma)及假性淋巴瘤(CPL)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发病机理。方法:CMALT-oma及CPL各5例,活检或手术标本做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CMALT-oma出现“淋巴上皮病变”及单克隆增殖,2例为T小多形细胞性,3例为B细胞性(CCL和淋巴浆细胞型)。CPL均有多克隆性的多种炎细胞浸润。结论:大多数MALT-oma为低度恶性并有“回归”现象。因此,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如果肿瘤侵犯邻近脏器或转移至淋巴结,应加用化疗或放疗。CPL应予以有效的抗菌治疗,否则,有转变成MALT-oma的可能。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可导致机体产生获得性MALT,并在持续性刺激下发展为CPL,进而转变为CMALT-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宫颈 淋巴瘤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