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础黄体生成素和不同LH/FSH比值水平对PCOS患者辅助生殖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
作者 叶子 王菁 +1 位作者 刘嘉茵 马翔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13-218,共6页
目的:探究基础黄体生成素(bLH)及不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比值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 目的:探究基础黄体生成素(bLH)及不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LH/FSH)比值水平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体外受精或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7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首次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拮抗剂灵活方案促排卵,接受IVF/ICSI治疗的424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bLH水平不同分为正常bLH组(LH≤10 U/L,316例)和高bLH组(LH>10 U/L,108例);同时根据LH/FSH比值水平不同分为低比值组(LH/FSH≤1,227例)、中比值组(1<LH/FSH<2,142例)、高比值组(LH/FSH≥2,55例)。分析比较各组患者一般情况、促排卵情况及妊娠结局的差异,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活产的相关因素。结果:①高bLH组基础FSH和抗苗勒管激素(AMH)较正常bLH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促排卵情况方面,高bLH组使用拮抗剂总天数长于正常组,但获卵数和绒促性素(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小于正常bL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妊娠结局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同LH/FSH比值组患者比较,高比值组AMH和窦卵泡数(AFC)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促排卵情况方面,高比值组获卵数、移植胚胎数、HCG日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妊娠结局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活产与bLH、LH/FSH比值无关(P>0.05),与移植胚胎数有关(P<0.05)。结论:bLH水平和LH/FSH值升高可能会影响PCOS患者促排卵结果(如获卵数和HCG日子宫内膜厚度等),但与辅助生殖的活产率未见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体生成素 卵泡刺激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 辅助生殖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膜准备方案的1372个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临床治疗结局比较 被引量:9
2
作者 吴畏 冒韵东 +5 位作者 王媁 丁卫 黄洁 刁飞扬 马翔 刘嘉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469-1474,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内膜准备方案的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的临床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冻融胚胎移植共1372周期,其中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1014周期,微刺激周... 目的:比较不同内膜准备方案的冻融胚胎移植(frozen-thawed embryo transfer,FET)的临床治疗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1月至2009年7月冻融胚胎移植共1372周期,其中自然周期冻融胚胎移植1014周期,微刺激周期冻融胚胎移植358周期,微刺激周期中人绝经期促性腺激素(HMG)方案127周期、克罗米芬+HMG方案77周期、来曲唑+HMG方案154周期。比较各组患者年龄、不孕年限、基础内分泌(FSH、LH、E2)水平、移植日内膜厚度、平均移植胚胎数、移植胚胎级别、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晚期流产率、活产率差异。结果:自然周期和微刺激周期冻融胚胎移植在胚胎种植率(26.7%vs31.5%)、生化妊娠率(50.2%vs57.5%)、临床妊娠率(43.5%vs51.1%)、活产率(38.0%vs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流产率(9.3%vs9.8%)、晚期流产率(1.8%vs1.6%)、异位妊娠率(1.6%vs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微刺激周期各用药组之间胚胎种植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活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适当的自然周期内膜监测或药物微刺激促排卵周期行FET内膜准备,较适合于冻融胚胎的移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胚胎 胚胎移植 内膜准备 种植率 妊娠率 流产率 活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床旁交接班流程的优化与实践 被引量:42
3
作者 刁庆庆 徐剑鸥 +2 位作者 陈丽 方小萍 顾则娟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3年第1期79-81,共3页
目的:探讨床旁护理交接流程的优化及实施效果。方法:成立床旁交接流程管理小组,评估原有交接流程,对交接形式、内容、要求等进行优化;进行组织培训,使护士熟练掌握优化后的新交接流程;将新流程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交接流程优化前、后的相... 目的:探讨床旁护理交接流程的优化及实施效果。方法:成立床旁交接流程管理小组,评估原有交接流程,对交接形式、内容、要求等进行优化;进行组织培训,使护士熟练掌握优化后的新交接流程;将新流程应用于临床实践,对交接流程优化前、后的相关护理质量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床旁交接流程优化后,患者对交接环节中部分项目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交接工作的满意度评分由(4.42±0.50)分提高到(4.76±0.43)分(P<0.05);责任护士对患者健康状况掌握程度评分由(87.14±3.66)分提高到(91.29±1.86)分(P<0.01),流程优化后每名责任护士平均节省了32min的交接和评估时间。结论:床旁交接流程的优化,提高了交接的质量、效率、患者满意度,增加了护士对于患者健康状况的了解程度,体现了优质护理服务的专业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交接 流程优化 优质护理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氧诱导因子在细胞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4
作者 柳宇 崔毓桂 冒韵东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2-545,共4页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需氧生物演化出复杂的系统应对氧浓度的改变。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HIF)在调节能量代谢中起核心作用。在缺氧条件下,HIF激活葡萄糖摄取,提高糖酵解,使丙酮酸转化为乳酸,以维持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 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需氧生物演化出复杂的系统应对氧浓度的改变。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s,HIF)在调节能量代谢中起核心作用。在缺氧条件下,HIF激活葡萄糖摄取,提高糖酵解,使丙酮酸转化为乳酸,以维持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产量;另一方面,HIF也可通过抑制线粒体生物合成和活化线粒体自噬来降低线粒体氧耗。缺氧条件下通过HIF活化影响能量改变并不限于其对糖代谢的调节,其也发生在脂质代谢。文中通过对HIF在缺氧条件下胞内的能量代谢方式的作用,以及其在生理和病理环境中能量代谢的异同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酵解 线粒体 脂质代谢 缺氧诱导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SET基因小分子干扰RNA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被引量:6
5
作者 许波群 李瑛 +5 位作者 薛凯 李梅 马翔 刁飞扬 崔毓桂 刘嘉茵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17-122,共6页
目的SET基因表达产物是SET/TAF-1β蛋白,功能涉及基因表达调控、染色质修饰、翻译后修饰等生物过程,多水平、多通路地调节靶因子,其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为研究SET基因与临床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文中构建表达人SET基因的... 目的SET基因表达产物是SET/TAF-1β蛋白,功能涉及基因表达调控、染色质修饰、翻译后修饰等生物过程,多水平、多通路地调节靶因子,其表达异常与多种疾病相关。为研究SET基因与临床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文中构建表达人SET基因的小分子干扰RNA(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方法根据siRNA靶序列设计并合成2条互补的64 bp寡核苷酸。pShuttle-H1穿梭质粒经BglⅡ、HindⅢ双酶切后,与退火的寡核苷酸连接,构建穿梭质粒pShuttle-H1-siRNA。该穿梭质粒经Not Ⅰ和Hind Ⅲ双酶切后与pAdTrack-CMV连接,构建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se protein,GFP)报告基因的穿梭质粒PATC—H1-siRNA。分别将腺病毒骨架质粒pAdEasy-1和穿梭质粒PATC—H1-siRNA转化至BJ-5183感受态细菌中进行同源重组。Pac Ⅰ酶切线性化重组质粒pAd—H1-siRNA后,转染AD293细胞进行病毒包装和扩增。根据GFP报告基因的表达观察重组病毒的产生和感染效率,用Western blot检测人SET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穿梭质粒pShuttle-H1-siRNA经双酶切和测序证实构建成功;重组腺病毒载体经AD293细胞包装后可观察到GFP表达;获得的重组腺病毒载体感染AD293细胞。经Western blot检测,SET基因腺病毒载体(AdH1-SiRNA/SET)感染组与未感染腺病毒载体组(空白对照)和感染对照腺病毒载体组(AdH1-SiRNA/NS)相比,SET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抑制效率为50%~70%。结论成功构建了表达人SET基因的siRNA重组腺病毒载体AdH1-siRNA/SET,并在AD293细胞中验证其抑制SET蛋白表达的作用,为进一步研究SET基因参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T基因 RNA干扰 重组腺病毒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与肿瘤 被引量:5
6
作者 祁晓晨 冒韵东 崔毓桂 《生理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2-55,共4页
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PHB)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广泛分布于不同种属的生物细胞。PHB不同的亚细胞器定位决定了它在调节细胞周期、增殖凋亡、核转录、细胞分化、细胞黏附、维持线粒体形态及功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PHB及其翻译... 抗增殖蛋白(prohibitin,PHB)是进化上高度保守的蛋白,广泛分布于不同种属的生物细胞。PHB不同的亚细胞器定位决定了它在调节细胞周期、增殖凋亡、核转录、细胞分化、细胞黏附、维持线粒体形态及功能等方面有重要作用。同时,PHB及其翻译后修饰也参与了PI3K/AKT、Ras/Raf/MAPK等信号通路的调控。近年来,PHB功能及其机制研究有助于我们揭示恶性肿瘤疾病形成的分子机制,将为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HIBITIN 抗增殖蛋白 肿瘤 细胞凋亡 生物学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染色体核型分析和AZF检测在男性不育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张凤 林敏 +1 位作者 高皋 杨晓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36-1541,共6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检测在男性不育中的应用。方法:对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1 899例中重度少精子症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 目的:探讨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微缺失检测在男性不育中的应用。方法:对2017年1月—2020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的1 899例中重度少精子症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男性不育症患者,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和AZF微缺失检测。结果:1 899例男性不育症患者检出225例染色体核型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率为11.85%,最常见核型为47,XXY,占41.78%(94/225);AZF微缺失215例,异常率为11.32%,最常见类型为AZFc区缺失,占69.30%(149/215)。结论:将染色体核型分析和AZF微缺失检测二者结合应用于临床寻找男性不育症的病因,可以提供更加明确的遗传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色体核型 AZF微缺失 男性不育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妊娠和ART妊娠早期流产绒毛细胞遗传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燕 张凤 +5 位作者 周亚东 丁卫 钱晓乔 王媁 冒韵东 刘嘉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937-941,共5页
目的:探讨自然妊娠和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妊娠时早期妊娠流产绒毛细胞遗传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门诊107例自然妊娠和ART妊娠早期流产患者,无菌下取108份绒毛组织进行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 目的:探讨自然妊娠和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妊娠时早期妊娠流产绒毛细胞遗传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门诊107例自然妊娠和ART妊娠早期流产患者,无菌下取108份绒毛组织进行绒毛细胞培养及染色体核型分析,成功培养106份,分为2组:46份自然妊娠早期流产组(N组);60份ART妊娠早期流产组(ART组),其中7份为宫腔内人工授精,53份为体外受精和胞浆内单精子注射。结果:①108份早期流产绒毛培养成功率为98.15%(106/108)。②N组正常核型为28例,异常核型18例;ART组正常核型为41例,异常核型19例。异常核型共计37例,其中数目异常检出率为33.96%(36/106),结构异常为0.94%(1/106)。③异常核型以数目异常为主97.2%(36/37),并以三体征75.68%(28/37)最常见。N组:三倍体1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1例,常染色体异常16例。ART组:三倍体2例,四倍体2例,罗伯逊易位1例,性染色体数目异常2例,常染色体异常12例。④男性胚胎占47.17%(50/106),女性胚胎占52.83%(56/106),男女性别比例无显著性差异;染色体异常的胚胎中男性占48.65%(18/37),女性占51.35%(19/37),异常胚胎在两种性别中的比例无显著性差异。⑤N组患者平均年龄为(29.61±3.60)岁,ART组患者平均年龄为(31.98±4.38)岁,两组年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是导致早期胚胎停育流产的重要原因;早期流产绒毛细胞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查,可为临床病因诊断和下次妊娠治疗和评估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产 绒毛细胞 染色体 辅助生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性腺激素释放素拮抗剂联合人重组促黄体激素对卵巢功能减退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刁飞扬 王媁 +2 位作者 丁卫 冒韵东 刘嘉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25-1429,共5页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黄体激素(r-hLH)在促性腺激素释放素(GnRH)拮抗剂促排卵方案中的应用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本中心以GnRH拮抗剂方案促排卵的体外受精(IVF/ICSI)患者。卵巢功能减退纳入标准为卵泡刺激数(FSH)≥1... 目的:研究重组人促黄体激素(r-hLH)在促性腺激素释放素(GnRH)拮抗剂促排卵方案中的应用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8月在本中心以GnRH拮抗剂方案促排卵的体外受精(IVF/ICSI)患者。卵巢功能减退纳入标准为卵泡刺激数(FSH)≥10U/L或窦卵泡数≤6个。研究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纳入卵巢功能减退患者共107例,A组不添加r-hLH(n=80),B组添加r-hLH 75 U/d(n=27)。第二部分纳入应用GnRH拮抗剂+r-hLH+GnRH激动剂扳机的患者共71例并分为两组,C组为卵巢功能正常组(n=47),D组为卵巢功能减退组(n=24)。评价两组卵巢反应和妊娠结局的临床指标包括成熟卵子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结果:①卵巢功能减退患者中,添加r-hLH组每优势卵泡平均雌激素水平、IVF成熟卵子数(100.00%vs 96.31%)显著高于对照组,种植率(29.41%vs 19.46%)和临床妊娠率(44.44%vs31.25%)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性。②添加了r-hLH的患者中,卵巢功能减退组IVF成熟卵子数(100.00%vs 93.71%)、IVF受精率(79.52%vs 38.46%)和ICSI受精率(84.85%vs 42.74%)显著高于卵巢功能正常组,种植率(28.89%vs 17.44%)、临床妊娠率(41.67%vs 25.53%)均高于卵巢功能正常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GnRH拮抗剂方案中,添加r-hLH可以改善卵巢反应减退患者的卵巢反应和临床结局。卵巢功能正常者不是添加r-hLH的适应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NRH拮抗剂 促黄体激素 卵巢功能减退 体外受精 促排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激素对颗粒细胞乳酸生成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朱青 刁飞扬 +4 位作者 马翔 高超 高莉 崔毓桂 刘嘉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962-965,1003,共5页
目的:观察雄激素对卵巢颗粒细胞乳酸生成的抑制作用,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高雄激素状态下的颗粒细胞乳酸生成及其对卵泡发育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颗粒细胞系KGN细胞,用不同浓度睾酮(0.1~1 000 n... 目的:观察雄激素对卵巢颗粒细胞乳酸生成的抑制作用,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高雄激素状态下的颗粒细胞乳酸生成及其对卵泡发育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卵巢癌颗粒细胞系KGN细胞,用不同浓度睾酮(0.1~1 000 nmol/L)处理不同时间(0~48 h)。测定培养上清液中乳酸含量,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以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检测细胞内乳酸脱氢酶A(LDHA)和乳酸脱氢酶B(LDHB)的m 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人卵巢颗粒细胞系KGN细胞经1 000、100、1 nmol/L睾酮处理24 h或者1、10 nmol/L睾酮处理24及36 h后,其乳酸生成量显著减少(P<0.05)。并且,在100、1 nmol/L睾酮处理24 h后,KGN细胞内LDHA、LDHB的m 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较高浓度雄激素通过抑制卵巢颗粒细胞内LDHA、LDHB的表达从而降低乳酸生成,可能与PCOS卵泡发育障碍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囊卵巢综合征 高雄激素 颗粒细胞 乳酸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麦管玻璃化法冷冻保存人诱导多能干细胞
11
作者 蒋春艳 董娟 +5 位作者 廖婷婷 宁松 范国平 曾桥 薛志刚 刘嘉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89-294,307,共7页
目的:麦管玻璃化法冷冻保存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cells,iPS细胞)。方法:将机械法切割的iPS细胞团块,依次在10%玻璃化冷冻液和20%玻璃化冷冻液中处理后保存于20%的冷冻液中,封装于0.25 ml麦管并快速置于液氮中保存。解... 目的:麦管玻璃化法冷冻保存人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cells,iPS细胞)。方法:将机械法切割的iPS细胞团块,依次在10%玻璃化冷冻液和20%玻璃化冷冻液中处理后保存于20%的冷冻液中,封装于0.25 ml麦管并快速置于液氮中保存。解冻时将iPS团块依次置入0.2 mol/L蔗糖溶液和0.1 mol/L蔗糖溶液后,接种至饲养层上培养。检测复苏效率,并对解冻后长期培养的iPS细胞进行特性鉴定,包括:碱性磷酸酶染色、OCT4等免疫荧光染色、RT-PCR法检测内源性oct4和sox2的表达、拟胚体(embryoid,EB)分化、神经细胞分化和畸胎瘤分化能力检测等。结果:麦管玻璃化法冷冻保存的iPS细胞解冻后复苏率可达(77.40±13.12)%,解冻后iPS长期传代培养能维持其特性:碱性磷酸酶阳性,OCT4、SOX2、NANOG、SSEA4、TRA-1-60免疫染色阳性,RT-PCR可检测到内源性oct4和sox2的表达,具备EB、神经细胞和畸胎瘤分化能力。结论:麦管玻璃化冷冻技术可以有效保存iPS细胞,解冻后的iPS细胞在后续传代培养中仍然保持其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 麦管 玻璃化 冷冻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bFGF条件下简便有效建立C57BL/6J小鼠胚胎干细胞系
12
作者 王晏鹏 蒋春艳 +6 位作者 董娟 陈娟 高莉 廖婷婷 崔毓桂 钱晓乔 刘嘉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95-300,共6页
目的:在不含bFGF的Knockout血清替代品(knockout serum replacement,KSR)的培养条件下,简便、有效地建立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系。方法:以C57BL/6J小鼠3.5天囊胚为材料,改良巴氏德管机械法分离内细胞团,于加或不加... 目的:在不含bFGF的Knockout血清替代品(knockout serum replacement,KSR)的培养条件下,简便、有效地建立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系。方法:以C57BL/6J小鼠3.5天囊胚为材料,改良巴氏德管机械法分离内细胞团,于加或不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含KSR的ES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和建系,并对建立的小鼠ES系进行鉴定,包括碱性磷酸酶、表面标记分子SSEA-1和多能性相关因子(Oct4、Sox2和Nanog)的检测,核型分析,体内外分化能力等。结果:在无bFGF的ES培养条件,成功从6个小鼠囊胚中分离和建立4株ES系;而添加10 ng/ml bFGF的ES培养条件下,3个优质囊胚未见ES样克隆出现。所建立的小鼠ES可长期传代并维持未分化状态,体内外分化能形成3个胚层结构。结论:辅以改良机械法分离内细胞团,无bFGF的KSR培养条件有助于高效建立C57BL/6J小鼠ES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knockout血清替代品 C57BL/6J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