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营养素养评估量表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
1
作者 陆希 黄蕊 +1 位作者 程文芳 刘梅红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13-116,124,共5页
目的编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营养素养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基于Nutbeam健康素养分层模型,通过文献回顾、质性访谈、专家函询和预调查构建量表。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于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就诊的406例失代偿... 目的编制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营养素养评估量表并检验其信效度。方法基于Nutbeam健康素养分层模型,通过文献回顾、质性访谈、专家函询和预调查构建量表。通过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1月至2024年10月于江苏省某三甲医院就诊的40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检验量表信效度。结果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营养素养评估量表24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营养态度与知识理解、信息互动与评判、营养实践技能运用3个公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66.234%。验证性因子分析示,χ^(2)/df=2.319,GFI=0.805,CFI=0.910,TLI=0.900,RMSEA=0.070。量表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910,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为0.800~1.000。量表Cronbach′sα系数为0.962,半分信度系数0.889,重测信度系数为0.937。结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营养素养水平的有效评估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失代偿期 营养素养 营养评估 营养管理 消化科护理 信度 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王美峰 林琳 +3 位作者 张红杰 林征 朱芬芬 周丽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677-1679,共3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以及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8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FD患者...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焦虑、抑郁状况以及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汉化版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78例符合罗马Ⅲ标准的FD患者的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进行评分。结果:FD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心理,与国内常模相比,SDS、SAS分值差异均有显著性(47±11vs42±11,42±11vs37±13,P<0.01);FD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与中国常模相比,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活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8个维度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SF-36各维度分值均与SAS、SDS分值呈负相关(P<0.01)。结论:FD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心理,其生活质量显著降低,生活质量与焦虑、抑郁情绪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电图与胃排空关系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马刚 林琳 +3 位作者 张红杰 王美峰 姜柳琴 朱芬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电图异常与胃排空的相关性。方法:使用PolygrafID四导胃电分析系统和不透X线标志物法测定5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电活动和餐后5h的胃排空情况。结果:FD患者排空异常占31.4%,胃电异常占72.6%。...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胃电图异常与胃排空的相关性。方法:使用PolygrafID四导胃电分析系统和不透X线标志物法测定51例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的胃电活动和餐后5h的胃排空情况。结果:FD患者排空异常占31.4%,胃电异常占72.6%。胃电正常的患者与胃电异常的胃排空率差异无显著性。患者胃排空和胃电图异常时,胃电图节律紊乱,主频正常,部分患者合并餐后主功率不增加。轻度、中度及重度者胃排空率无明显差异;胃电异常率重度者较轻度、中度者明显增高(P<0.05),轻度与中度症状之间、Hp阳性与Hp阴性的胃排空率差异均无显著性,Hp阳性的胃电异常率高于Hp阴性(P<0.05)。有或无活动性胃炎的胃电异常率及胃排空率无显著差异。结论:胃电异常在FD的发病中有一定意义;胃排空延缓与胃电异常无明显联系;重度症状患者和Hp阳性患者胃电异常率明显增高;胃炎有无活动性与胃电图及胃排空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电图 胃排空 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内镜治疗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20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张伟锋 施瑞华 许迎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08-1411,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止血方法在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内镜治疗的205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资料,记录其病灶诊断、出血部位及出血征象,根据Forrest镜下表现分级。内镜止血方法包括注射治... 目的:探讨内镜下不同止血方法在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内镜治疗的205例消化道出血的病例资料,记录其病灶诊断、出血部位及出血征象,根据Forrest镜下表现分级。内镜止血方法包括注射治疗、热凝治疗、止血夹治疗和联合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行内镜治疗的205例患者的病变均为ForrestⅠa~Ⅱb级,总的即时止血率98.5%(202/205),再出血率9.9%(20/202),未见明显并发症及死亡病例。注射组84例,即时止血率100%,再出血率11.9%(10/84);热凝组31例,即时止血率100%,再出血率12.9%(4/31);血管夹组36例,即时止血率97.2%(35/36),再出血率11.4%(4/35);联合组54例,即时止血率96.3%(52/54),再出血率3.8%(2/52),再出血率低于其他治疗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即时止血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orrest分级为Ⅰa~Ⅱb的出血病变应该进行内镜治疗。内镜下止血治疗疗效肯定,起效迅速,是非静脉曲张性消化道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根据不同的消化道出血原因选择不同的止血方法可提高内镜止血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静脉曲张 消化道出血 内镜检查 止血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病变超声内镜检查67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小勇 黄霞玥 赵志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13-116,共4页
目的 报告和评价超声内镜 (EU S)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 EUS检查上消化道病灶 6 7例 ,在EUS检查前均经胃镜检查并发现食管、胃内或十二指肠内有隆起性病灶或其他病灶 ,部分患者并进行了 X线钡剂检查 ,但诊断未能确定。... 目的 报告和评价超声内镜 (EU S)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 EUS检查上消化道病灶 6 7例 ,在EUS检查前均经胃镜检查并发现食管、胃内或十二指肠内有隆起性病灶或其他病灶 ,部分患者并进行了 X线钡剂检查 ,但诊断未能确定。结果  EU S检查的 6 7例患者中发现食管平滑肌瘤 5例 ,食管静脉瘤 1例 ,胃平滑肌瘤 6例 ,胃平滑肌肉瘤 2例 ,胃脂肪瘤 2例 ,胃淋巴瘤 1例 ,胃息肉 3例 ,胃溃疡 1例 ,胃癌 1例 ,胃外压迫 1 8例 ,胰尾占位 1例 ,慢性胰腺炎 2例 ,未见明显异常者 2 4例。部分病例经剖腹探查或内镜病理检查等证实。经 EUS检查明确诊断的为 6 4例 (95 .1 % ) ,而经内镜检查明确诊断的为 37例 (5 5 .0 % ) ,证明 EU S对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优于内镜。结论  EU S对上消化道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以利用此项技术诊断部分有疑问的上消化道病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上消化道病变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江苏省40家医院护理工作时间分配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40
6
作者 吴金凤 洪惠萍 +1 位作者 霍孝蓉 成翠琴 《中国护理管理》 2011年第1期82-84,共3页
目的:调查全省40家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量,以期了解当前该省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时间的分配状况。方法:确定需要观测的直接和间接护理项目,通过横断面调查记录临床护士每班直接和间接护理时间及总护理时间,将被调查人员护理工作时间... 目的:调查全省40家医院临床护理人员工作量,以期了解当前该省临床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时间的分配状况。方法:确定需要观测的直接和间接护理项目,通过横断面调查记录临床护士每班直接和间接护理时间及总护理时间,将被调查人员护理工作时间按项目累计汇总,并计算占总工作时间的百分比,测定占用护理时间前10位的护理项目;计算周一至周日每日每人平均总护理时间,平均直接护理时间、平均间接护理时间所占总平均护理时间的比例。结果:占总时间比例较大的前3个护理项目是:护理记录、更换液体与处理医嘱。结论:通过对护理工时的测量,为卫生行政部门、各级医疗机构对护理人员进行合理调配等提供客观数据支持及参考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护理时间 间接护理时间 护理工作量 表格式护理记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科 专科护生临床护理实习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林征 李秀珍 《护理学杂志(综合版)》 2001年第10期622-624,共3页
为探讨护理本、专科护生实习方面的特点 ,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带教计划 ,对 92名临床护理实习的本、专科护生进行了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教学 ,采用问卷调查与考核的方法随机调查护生对实习基地认识、带教工作、业务能力、专业思想的情况 ,... 为探讨护理本、专科护生实习方面的特点 ,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带教计划 ,对 92名临床护理实习的本、专科护生进行了整体护理模式的临床教学 ,采用问卷调查与考核的方法随机调查护生对实习基地认识、带教工作、业务能力、专业思想的情况 ,随机调查了 6 4例病人对护生工作能力的评价。结果本、专科护生在实习时有不同特点。提出应因势利导 ,加以正确引导 ,将两者优势结合起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 护理 临床实习 护理教育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cagA、vacA基因的幽门螺杆菌在南京地区部分胃肠疾病患者中的感染状况
8
作者 张红杰 赵志泉 +2 位作者 徐顺福 张小勇 孙宏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03-305,共3页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初步观察南京地区部分胃肠疾病患者中具有cagA、vacA基因幽门螺杆菌(HP)菌株感染状况。结果显示,具有cagA、vacA基因的HP菌株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感染率为75%、慢性胃炎为4...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初步观察南京地区部分胃肠疾病患者中具有cagA、vacA基因幽门螺杆菌(HP)菌株感染状况。结果显示,具有cagA、vacA基因的HP菌株在消化性溃疡患者中的感染率为75%、慢性胃炎为40.9%、胃癌为50%,表明在南京地区消化性溃疡患者cagA+、vacA+的HP菌株感染高于慢性胃炎者(χ2=9.43,P<0.01),提示具有cagA、vacA的HP菌株可能更具有致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GA基因 VACA基因 幽门螺杆菌 胃肠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赛克和阿莫西林二联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9
作者 施瑞华 吕秀珍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1期77-77,共1页
洛赛克和阿莫西林二联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施瑞华吕秀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南京210029)关键词洛赛克;阿莫西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1983年Waren和Marshal首先从胃窦部粘膜中分离出幽... 洛赛克和阿莫西林二联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施瑞华吕秀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南京210029)关键词洛赛克;阿莫西林;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1983年Waren和Marshal首先从胃窦部粘膜中分离出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赛克 阿莫西林 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与外科手术治疗表浅食管癌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魏舒纯 刘怡茜 +2 位作者 党旖旎 李璇 张伟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313-1318,共6页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表浅食管癌的疗效并比较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表浅食管癌的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月1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目的:探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传统外科手术治疗表浅食管癌的疗效并比较其有效性及安全性,为表浅食管癌的治疗提供借鉴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月1月—2018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表浅食管癌患者共920例,其中ESD组和外科手术组各460例,收集、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密切随访。结果:ESD组平均手术时间[(74.05±1.84)min]、住院天数[(8.13±0.20)d]和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9.6%)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组[(240.90±6.88)min、(18.96±0.42)d、2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有较高的完全及治愈性切除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D组中满足ESD手术绝对或相对适应证的患者较外科手术组具有更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05),其中符合绝对适应证的ESD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淋巴结转移及非治愈性切除是诱发表浅食管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ESD治疗表浅食管癌的临床效果与传统外科手术相当,术后并发症更少,生存率更高,可以作为满足ESD适应证的表浅食管癌的首选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浅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外科手术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世界急诊外科学会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治共识》摘译 被引量:23
11
作者 秦会园 孔子昊(译) 杨桂元(审校)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185-2190,共6页
1介绍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胰腺的一种炎症疾病,其中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占比20%~30%,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院内病死率约为15%。胰腺和胰周坏死的感染,与器官衰竭是SAP的主要特征。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坏死性 诊断 诊疗准则(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辅助式小肠镜在诊断Meckel憩室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琼 唐娜娜 +2 位作者 焦春花 张红杰 马晶晶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27-1231,共5页
目的:探讨气囊辅助式小肠镜及其他不同检查方法对小肠Meckel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小肠Meckel憩室的8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病理结... 目的:探讨气囊辅助式小肠镜及其他不同检查方法对小肠Meckel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小肠Meckel憩室的8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病理结果等资料,总结归纳临床特征,比较气囊辅助式小肠镜与其他检查方法对小肠Meckel憩室的诊断价值。结果:87例小肠Meckel憩室患者中,55例合并消化道出血、肠梗阻、憩室炎、肠穿孔等并发症。与无并发症患者相比,伴并发症患者中位年龄较小(P=0.003),憩室直径更长[(5.2±2.6)cm vs.(3.3±1.4)cm,P=0.001],开口更宽[(2.4±1.1)cm vs.(1.6±0.7)cm,P=0.002],手术率也更高(89.1%vs.56.3%,P <0.001)。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气囊辅助式小肠镜94.4%,核素显像(异位胃黏膜显像)58.3%,胶囊内镜30.0%,小肠CT 9.4%,腹部CT 8.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0。结论:年轻患者、憩室直径长、开口宽的小肠Meckel憩室更易合并憩室炎、穿孔、出血、梗阻等并发症。气囊辅助式小肠镜对Meckel憩室的术前诊断价值最高,应作为疑诊小肠Meckel憩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ECKEL憩室 气囊辅助式小肠镜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牙线牵引与IT刀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角病变的临床对比研究
13
作者 王晨 殷双双 +4 位作者 王建坤 何可心 王敏 范志宁 刘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40-1145,共6页
目的:研究牙线牵引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与末端绝缘(insulated-tip,IT)刀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进行黏膜下剥离治疗胃角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2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6例早期胃角黏膜... 目的:研究牙线牵引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与末端绝缘(insulated-tip,IT)刀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进行黏膜下剥离治疗胃角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23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46例早期胃角黏膜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牙线牵引组(n=73)与IT刀组(n=73),对两组手术时间、病灶剥离时间、肌层损伤、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牙线牵引组肌层损伤及止血夹的使用数量相比IT刀组显著减少(P<0.05)。牙线牵引组的病灶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切缘阳性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出血、穿孔)与IT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牙线牵引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进行黏膜下剥离能够有效减少肌层损伤(OR=0.37,95%CI:0.18~0.74,P=0.006)。结论:对于胃角早癌及癌前病变,采用牙线牵引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能够有效减少肌层损伤,确保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角早癌 癌前病变 牙线牵引 IT刀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红花苷-Ⅰ抗抑郁药效的物质基础研究
14
作者 阿楠 肖繁 +1 位作者 宋亚恒 于泓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09-1418,共10页
目的:研究西红花苷-Ⅰ发挥快速抗抑郁药效的体内物质基础,为阐释西红花苷-Ⅰ的PK-PD不相关机理、探索西红花苷-Ⅰ抗抑郁分子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CUMS)、慢性社交挫败应激模型(CSDS)小鼠,通过考察糖水偏好、社... 目的:研究西红花苷-Ⅰ发挥快速抗抑郁药效的体内物质基础,为阐释西红花苷-Ⅰ的PK-PD不相关机理、探索西红花苷-Ⅰ抗抑郁分子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CUMS)、慢性社交挫败应激模型(CSDS)小鼠,通过考察糖水偏好、社交系数、悬尾不动时间、游泳不动时间等抑郁样行为评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元的抗抑郁药效;采用LPS诱导的炎症模型,考察西红花苷-Ⅰ对主要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采用基于HPLCqTOF/MS、LC/MS-MS测定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和靶向递质组测定方法,研究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元对血液循环系统和肠内容物中小分子、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结果:西红花苷-Ⅰ及其苷元具有快速、高效抗抑郁作用,显著改善了CSDS小鼠社交系数、游泳不动时间和尾悬不动时间三项行为学指标。西红花苷-Ⅰ对LPS诱导的炎症无明显抑制作用;三种典型的抗炎药物成分芍药苷、水飞蓟宾、异甘草酸镁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增加,但不能改善CSDS模型小鼠社交回避及绝望样行为。CUMS、CSDS小鼠血浆与肠内容物中小分子代谢出现明显异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元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血浆和肠内容物代谢表型趋向正常。其中血浆和肠内容物中多种内源性小分子、嘌呤代谢相关化合物、5-羟色胺(5-HT)、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以及γ-氨基丁酸(γ-GABA)等神经递质出现异常变化,西红花苷元对上述内源性分子、嘌呤代谢相关化合物、神经递质等具有调节作用。结论:西红花苷元具有与西红花苷-Ⅰ相似的快速抗抑郁作用,西红花苷-Ⅰ抗抑郁作用与其体内主要代谢物西红花苷元有关,西红花苷元抗抑郁药效与其调节抑郁模型小鼠循环系统、肠道中内源性小分子、神经递质有关,与炎症因子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西红花苷-Ⅰ 西红花苷元 慢性社交挫败压力应激模型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肠肽类激素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间的关系 被引量:28
15
作者 张红杰 林琳 +3 位作者 赵志泉 阎验 林征 王美峰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7-529,共3页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浆和乙状结肠黏膜组织中胃肠肽类激素的含量变化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IBS患者(40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组织中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 目的:研究肠易激综合征(IBS)患者血浆和乙状结肠黏膜组织中胃肠肽类激素的含量变化与肠易激综合征发病间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检测IBS患者(40例)和正常对照组(15例)血浆及乙状结肠黏膜组织中胆囊收缩素(CCK)、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P物质(SP)、酪神经肽(NPY)5种胃肠激素的含量。结果: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S患者血浆中CCK含量明显升高(P<0.05),NPY含量减低(P<0.05),SS、VIP和SP含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BS患者肠黏膜组织中VIP和SP含量均升高(P<0.01),NPY减低(P<0.05)而SS和CCK含量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BS患者血浆或乙状结肠黏膜中CCK、VIP、SP、NPY的变化在IBS的发病中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胃肠肽类激素 胃肠运动 血浆 黏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的建立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50
16
作者 许海尘 林琳 +1 位作者 张红杰 赵志泉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4年第6期502-504,M018,共4页
目的 :建立实验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 方法 :实验组小鼠皮下注射吗啡建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 ,记录小鼠粪便重量 ,利用炭沫推进试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结肠传输功能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比较两组小鼠结肠组织中Cajal细胞数量。 结果 ... 目的 :建立实验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 方法 :实验组小鼠皮下注射吗啡建立慢传输型便秘模型 ,记录小鼠粪便重量 ,利用炭沫推进试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结肠传输功能 ;利用免疫组化技术比较两组小鼠结肠组织中Cajal细胞数量。 结果 :实验组小鼠粪便重量减轻 (P <0 .0 1) ,结肠推进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 (P <0 .0 1) ,Ca jal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 (P <0 .0 1)。 结论 :吗啡皮下注射诱导小鼠结肠慢传输型便秘模型符合疾病的基本特点 ,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内源性阿片肽增多和 (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传输型便秘 动物模型 CAJAL间质细胞 吗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熊果酸通过STAT3通路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 被引量:25
17
作者 唐丹 李剑萍 +5 位作者 郑锡凤 何晓璞 徐伟 邵耘 薛绮萍 孙为豪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9-184,共6页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或不表达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transcription 3,STAT3)通路在熊果酸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 目的研究熊果酸对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表达或不表达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探讨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transcription 3,STAT3)通路在熊果酸调控胃癌细胞增殖和凋亡中的作用。方法 SGC-7901和MGC-803细胞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常规培养24 h后加熊果酸(10、20、40、80μmol.L-1),分别培养24、36和48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印迹法检测STAT3、磷酸化STAT3(p-STAT3)、COX-2、半胱天冬酶-3酶原(pro-caspase-3)的表达。结果熊果酸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抑制SGC-7901和MGC-803细胞增殖;Hoechst染色显示熊果酸作用两种胃癌细胞后发生了典型的细胞凋亡形态学改变,10、20、40、80μmol.L-1熊果酸作用SGC-7901和MGC-803细胞24 h后的凋亡率分别为:(4.7±0.4)%和(3.3±0.2)%、(6.4±0.5)%和(4.6±0.3)%、(9.9±1.8)%和(6.8±0.5)%、(14.5±1.7)%和(10.3±1.6)%;熊果酸剂量依赖性抑制SGC-7901和MGC-803细胞中STAT3磷酸化,下调SGC-7901细胞COX-2和MGC-803细胞procaspase-3表达。结论熊果酸可能通过阻断STAT3通路下调COX-2或pro-caspase-3表达而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诱导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果酸 胃癌 环氧合酶-2 半胱天冬酶-3酶原 增殖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心理韧性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18
作者 李莎 林征 +3 位作者 卞秋桂 王美峰 林琳 张红杰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78-479,共2页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症疾病,病程漫长,迁延不愈,可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IBD是一种心身疾病,患者负面情绪发病率高,且可使患者病情加重或复发。
关键词 炎性肠疾病 心理韧性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周丽荣 林征 +2 位作者 林琳 王美峰 朱芬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0-113,共4页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F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的研究,比较不同类型FC患者病理生理机制上的异同。方法:根据结肠转运时间(CTT)和传输指数(TI)对FC患者进行分型,分为传输时间正常型(NTC)、慢传输型(STC)、出口梗阻型(OOC... 目的:通过对不同类型功能性便秘(F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的研究,比较不同类型FC患者病理生理机制上的异同。方法:根据结肠转运时间(CTT)和传输指数(TI)对FC患者进行分型,分为传输时间正常型(NTC)、慢传输型(STC)、出口梗阻型(OOC)和混合型(MC);用肛门直肠测压的方法测定不同类型FC患者的肛门直肠动力及感觉功能,同时选择健康人作对照组。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FC患者肛管静息压降低,排便感觉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均增高(P<0.01);各型FC患者肛管静息压均降低(P<0.01);NTC组和OOC组排便感觉阈值和最大耐受容量增高(P<0.01);STC组引起直肠肛门抑制反射的最低容量(MRV)降低,初始感觉阈值降低、排便感觉阈值增高(P<0.05);各组间肛管静息压、缩榨压、排便感觉阈值比较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肛门直肠动力和感觉功能异常,是FC患者发病的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机制。NTC患者和OOC患者在动力和感觉功能上表现出一定的共性,推断其病理生理机制可能存在一定的联系。STC患者的发病是多因素造成的动力紊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便秘 肛门直肠测压 动力功能 感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糖和胰岛素对糖尿病小鼠胃窦Cajal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汤玉蓉 林琳 +2 位作者 徐丽明 张红杰 李学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93-696,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糖及胰岛素不足对正常及糖尿病(DM)小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ICC)数量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DM模型;分组:正常对照组(A组)、正常+高糖组(B组,予葡萄糖腹腔注射)、DM未干预组(C组)、DM+胰岛素组(D组... 目的:探讨高血糖及胰岛素不足对正常及糖尿病(DM)小鼠胃窦Cajal间质细胞(ICC)数量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建立DM模型;分组:正常对照组(A组)、正常+高糖组(B组,予葡萄糖腹腔注射)、DM未干预组(C组)、DM+胰岛素组(D组,予长效胰岛素);监测血糖;饲养6周后ELISA测血清胰岛素,流式细胞法检测胃窦ICC数量,透射电镜观察ICC超微结构。结果:DM小鼠建模并干预6周后,与A组相比,B组血糖呈一过性增高,C组明显增高(P<0.05),D组无明显差异(P>0.05)。血清内源性胰岛素:B组与A组无显著差异;C、D组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较A组低(P<0.05)。ICC数量:B组及DM各组均较A组减少(P<0.05),C组与D组无差异(P>0.05)。ICC超微结构:与A组比较,各实验组均可见:ICC细胞器溶解减少、线粒体空泡样变、细胞间隙增宽,尤以B、C组改变最突出。结论:DM小鼠胃窦ICC数量减少、伴有超微结构的改变;一过性及持续性高血糖主要使ICC超微结构严重破坏、数量也有减少;内源性胰岛素不足可能使ICC数量减少;但与ICC超微结构无明显相关,补充外源性胰岛素不能预防或阻止ICC数量改变,但可能通过降低高血糖而预防ICC细胞结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糖 胰岛素 糖尿病 胃窦 CAJAL间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