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案例式教学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0
1
作者 凌芸 顾兵 +4 位作者 杨瑞霞 蒋理 王芳 黄珮珺 潘世扬 《西北医学教育》 2012年第1期165-168,共4页
目前,案例式教学已逐步应用于医学教育。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近年来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进行了案例式教学的应用探讨。本文对比了案例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我系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应用案例式教学的... 目前,案例式教学已逐步应用于医学教育。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检验系近年来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进行了案例式教学的应用探讨。本文对比了案例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优缺点,并介绍了我系在临床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中应用案例式教学的具体方法、应用体会,以及案例式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案例式教学 临床免疫学检验 实验教学 医学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学检验学实验考试改革的体会 被引量:6
2
作者 王芳 潘世扬 +3 位作者 黄珮珺 顾兵 孙瑞红 黄蕾 《西北医学教育》 2011年第3期546-548,共3页
考试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要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实现知识考试向能力和素质考试的转变。经过3年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我系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规范化的医学检验学实验考试体系。该体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 考试改革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要以能力和素质为导向,实现知识考试向能力和素质考试的转变。经过3年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实践,我系逐步形成了一套科学的、规范化的医学检验学实验考试体系。该体系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实现教学自主化、高效化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检验学 实验教学 考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痤疮致病菌的分离及其药敏结果 被引量:15
3
作者 童明庆 施瑞华 +2 位作者 戴传箴 梅亚宁 赵旺胜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291-293,共3页
对173例寻常痤疮患者的痤疮内容物进行了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培养、分离和鉴定,并对所分离的致病菌用试管肉汤稀释法进行了MIC的测定。共检出致病菌217株,其中痤疮丙酸杆菌71株(占32.72%),颗粒丙酸杆菌39株(17... 对173例寻常痤疮患者的痤疮内容物进行了需氧菌和厌氧菌的培养、分离和鉴定,并对所分离的致病菌用试管肉汤稀释法进行了MIC的测定。共检出致病菌217株,其中痤疮丙酸杆菌71株(占32.72%),颗粒丙酸杆菌39株(17.97%),其余为葡萄球菌(107株,占49.31%)。药敏试验表明,全部分离株对美满霉素均较敏感(MICs<4.0mg/L),大部分离株对克林霉素敏感(MIC50<0.5mg/L);对于甲硝唑和替硝唑,这些致病菌均耐药(MICs>32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常痤疮 药敏试验 丙酸杆菌 葡萄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育加稀释法可解除冷凝集素对血常规检测的干扰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丽霞 张杰 +2 位作者 陆琳 叶琴 潘世扬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17-318,共2页
目的解决冷凝集素对血常规检测的干扰。方法分别在室温(25℃)、37℃温育15 min(温育法)和37℃温育15 min后1∶2稀释(温育加稀释法)3种不同条件下,用Sysmex-2100血液分析仪检测健康人对照组及冷凝集素阳性组的EDTA-K2抗凝全血标本的血常... 目的解决冷凝集素对血常规检测的干扰。方法分别在室温(25℃)、37℃温育15 min(温育法)和37℃温育15 min后1∶2稀释(温育加稀释法)3种不同条件下,用Sysmex-2100血液分析仪检测健康人对照组及冷凝集素阳性组的EDTA-K2抗凝全血标本的血常规。结果对照组温育法的血常规检测结果与温育加稀释法无明显差异,而冷凝集素阳性组温育加稀释法检测结果优于温育法。结论温育加稀释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冷凝集素对血常规检测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集 温育 稀释 血常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双瓶血培养在临床应用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赵旺胜 王珏 +5 位作者 文怡 刘根焰 顾兵 王芳 陈友华 梅亚宁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双侧双瓶血培养在临床应用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对2010年4月~2011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送检的693份血液标本进行培养,对双侧双瓶、单侧双瓶和单侧单瓶血培养的真阳性率和污染率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 目的探讨双侧双瓶血培养在临床应用的必要性。方法采用全自动血培养仪对2010年4月~2011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送检的693份血液标本进行培养,对双侧双瓶、单侧双瓶和单侧单瓶血培养的真阳性率和污染率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8份双侧双瓶标本中,有44份培养出细菌,其中37份为有意义阳性标本,真阳性率为12.0%(37/308),污染率为2.3%(7/308);320份单侧双瓶标本中,阳性标本31份,有意义的阳性标本23份,真阳性率为7.2%(23/320),污染率为2.5%(8/320);65份单侧单瓶标本中,有7份细菌生长,其中4份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生长,真阳性率为4.6%(3/65),污染率为6.2%(4/65)。双侧双瓶血培养真阳性率明显高于单侧双瓶(χ2=4.051,P<0.05)及单侧单瓶,但与后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3种培养方法污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侧双瓶血培养可提高血培养阳性率,且并不增加污染率。推广双侧双瓶血培养在临床应用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培养 双侧双瓶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现状及耐药性监测 被引量:16
6
作者 王书侠 张家明 +2 位作者 吴凯 葛高霞 梅国勇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286-1288,共3页
目的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的支原体主要为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文章探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其伴随感染情况,并对其药敏进行分析,为有效控制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09例患者宫颈分泌物标本,每位采集3份宫颈拭子。其中1份进... 目的引起女性生殖道感染的支原体主要为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文章探讨女性生殖道支原体感染及其伴随感染情况,并对其药敏进行分析,为有效控制支原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609例患者宫颈分泌物标本,每位采集3份宫颈拭子。其中1份进行支原体的培养及药敏试验,另1份做细菌培养及鉴定,第3份用胶体金法检测衣原体;另取白带直接涂片革兰氏染色后进行真菌、滴虫、淋病奈瑟菌和线索细胞等的镜检,以检测其伴随感染情况。结果 609例培养标本,检出支原体219例,感染率为36%,感染类型以解脲支原体为主,敏感性较高的药物主要为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四环素;支原体感染者的伴随感染率较高。结论各年龄段女性对支原体普遍易感,尤以孕龄期女性为主,应加强支原体检测与耐药性分析,并尽可能检查其伴随感染情况以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原体 生殖道 耐药性 伴随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苍白杆菌引起泌尿系感染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王书侠 张家明 +2 位作者 施建丰 梅国勇 葛高霞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93-894,共2页
人苍白杆菌( Ochrobactrium anthropi, O. anthropi)属苍白杆菌属,是非发酵型革兰阴性需氧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为一种条件致病菌。2010年8月,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检验科从1例胃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中段尿中分离培养出入苍白杆... 人苍白杆菌( Ochrobactrium anthropi, O. anthropi)属苍白杆菌属,是非发酵型革兰阴性需氧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为一种条件致病菌。2010年8月,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检验科从1例胃癌伴肝转移患者的中段尿中分离培养出入苍白杆菌,对大多数头孢菌素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耐药,临床比较少见,由该菌引起的泌尿系感染也很罕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苍白杆菌 感染 泌尿系 多重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人非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被引量:17
8
作者 徐婷 潘世扬 +10 位作者 王芳 张丽霞 黄珮珺 徐建 孙瑞红 黄蕾 夏文颖 陆雅春 耿雁 彭蘡 秦雪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6-218,共3页
目的制备抗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单克隆抗体(McAb),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以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常规细胞融合,间接细胞ELISA法筛选阳性细胞克隆;多种细胞间接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其... 目的制备抗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单克隆抗体(McAb),并对其生物学特性及特异性进行鉴定。方法以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常规细胞融合,间接细胞ELISA法筛选阳性细胞克隆;多种细胞间接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鉴定其特异性;western blot分析其特异性结合抗原的相对分子量;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单抗的组织特异性。结果得到1株高效价的、稳定分泌IgG1抗人NSCLC单抗的细胞株(NJ488-1),纯化后效价为2×106;间接细胞ELISA及间接免疫荧光法证实NJ488-1能特异地识别肺癌细胞系,其识别抗原定位于SPC-A1细胞胞浆区;western blot显示NJ488-1特异性结合的抗原相对分子量(Mr)为70 000左右;免疫组化结果表明NJ488-1与NSCLC组织有强阳性反应。结论成功地制备并鉴定了抗人NSCLC单抗NJ488-1,为肺癌的进一步研究及NJ488-1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单克隆抗体 BALB/C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血浆循环DNA定量检测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赵文君 潘世扬 +6 位作者 马建锋 张炳峰 王芳 徐建 谢而付 黄蕾 夏文颖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1-203,共3页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浆循环DNA的含量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44例食管癌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用磁珠法提取DNA、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DNA含量,并用放免法检测血清CEA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浆DN...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血浆循环DNA的含量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44例食管癌患者及100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用磁珠法提取DNA、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DNA含量,并用放免法检测血清CEA水平。结果食管癌患者血浆DNA含量(中位数:54.0ng/ml,四分位数区间:38.0—68.1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中位数:18.5ng/ml.四分位区间:15.5~24.9.g/ml),P〈0.001。Ⅱa期、Ⅱb期和Ⅲ~Ⅳ期患者血浆DNA含量分别37.0(27.2—46.2)ng/ml、53.0(41.4。63.7)ng/ml和66.3(55.9~81.8)ng/ml。Ⅲ~Ⅳ期明显高于Ⅱa~Ⅱb期(P=0.003)。Ⅱa和Ⅱb期组的血浆DNA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高、中分化组和低分化组的血浆DNA含量分别为32.3(24.2~55.1)ng/ml、52.9(42.5—69.6)ng/ml和65.0(57.7~88.6)ng/ml,低分化组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P:0.010)。以32.3ng/mL作为临界值,血浆DNA诊断敏感性为91.2%,特异性为90.O%,ROC曲线下面积为0.959(95%Cl0.915~1.000),优于血清CEA。结论检测血浆DNA对食管癌的筛查、早期诊断、判断肿瘤侵袭与转移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DNA 食管癌 双重PCR CE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VCS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丽霞 张杰 +3 位作者 周芸 陆琳 张茹 潘世扬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31-631,共1页
VCS参数可以反映计数细胞的形态特征,近年来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上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涂片可以看到形态异常淋巴细胞,特别是当疾病累及外周血时,会出现"淋巴瘤"细胞。本研究通过对恶性淋巴瘤患... VCS参数可以反映计数细胞的形态特征,近年来在临床疾病的诊断以及预后判断上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关注。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涂片可以看到形态异常淋巴细胞,特别是当疾病累及外周血时,会出现"淋巴瘤"细胞。本研究通过对恶性淋巴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VCS参数的研究,探讨VCS参数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淋巴瘤 淋巴细胞 VCS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现大肠埃希菌喹诺酮耐药株gyrA基因新亚型和aac(6′)-Ⅰb-Cr、mdfA基因 被引量:6
11
作者 文怡 糜祖煌 +3 位作者 刘根焰 顾兵 陈友华 赵旺胜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3-54,共2页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E.coli)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喹诺酮类DNA旋转酶基因、多药外排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0月本院临床标本分离的E.coli 60株,用K-B法检测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 目的了解大肠埃希菌(E.coli)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喹诺酮类DNA旋转酶基因、多药外排基因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的存在情况。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8年10月本院临床标本分离的E.coli 60株,用K-B法检测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及测序技术分析6种喹诺酮类基因(gyrA、qnrA、qnrB、qnrS、qepA、mdfA)和1种AMEs基因aac(6′)-Ⅰb。结果 60株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为78.4%(47/60);55株菌存在gyrA基因突变,其中3株菌gyrA与美国NCB I中已登录的gyrA基因序列不同,为新亚型;mdfA基因均阳性;对9株aac(6′)-Ⅰb基因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证实5株携带aac(6′)-Ⅰb-Cr双功能酶基因。结论 gyrA基因突变是E.coli对喹诺酮类药物最主要的耐药机制,耐喹诺酮类药物的E.coli株中发现aac(6′)-Ⅰb-Cr基因和gyrA新亚型,E.coli检出mdfA基因为中国大陆地区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喹诺酮 DNA旋转酶 氨基糖苷类修饰酶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DNA定量用于重症肝炎患者肝细胞损伤评估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进步 潘世扬 +7 位作者 周镇先 王芳 徐建 陈丹 黄珮珺 蒋理 顾兵 夏文颖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定量重症肝炎患者血浆DNA的水平,与ALT比较,评估鉴别重症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重症肝炎患者外周血标本6ml,以急性肝炎(20例)、慢性乙肝(90例)、肝硬化(45例)和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用磁珠法提取血浆DNA,双重实... 目的定量重症肝炎患者血浆DNA的水平,与ALT比较,评估鉴别重症肝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0例重症肝炎患者外周血标本6ml,以急性肝炎(20例)、慢性乙肝(90例)、肝硬化(45例)和健康体检者(100例)作为对照。用磁珠法提取血浆DNA,双重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血浆DNA。结果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浆DNA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104.2ng/mlvs.23.4ng/ml,P=0.0000)。血浆DNA水平在重症肝炎患者和急性肝炎、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之间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8、0.0000和0.0000)。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ALT水平(中位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107.5U/Lvs.24.1U/L,P=0.0000)。重症肝炎患者的血清ALT水平与急性肝炎之间有显著差异(P=0.0024),但与慢性乙肝和肝硬化之间没有差异(P=0.0600和1.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在鉴别重症肝炎和肝硬化以及慢性乙肝时,血浆DNA的鉴别能力显著优于血清ALT(AUC,0.95vs.0.51,P=0.0000;0.86vs.0.34,P=0.0000)。结论用双重荧光定量PCR检测血浆DNA水平,可以作为一个用于准确鉴别重症肝炎有价值的生物学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DNA 重症肝炎 ALT 肝细胞 实时荧光定量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误诊1例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宏 周芸 +2 位作者 叶琴 王加 陆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75-275,共1页
患者,男,86岁,2010年7月于我院血液科就诊。主诉外院多次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计数于(3~15)×109/L间波动,且多次针对治疗均无效,故临床初步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血液病病史。体格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未见明显... 患者,男,86岁,2010年7月于我院血液科就诊。主诉外院多次血常规检查示血小板计数于(3~15)×109/L间波动,且多次针对治疗均无效,故临床初步诊断为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血液病病史。体格检查:全身皮肤黏膜未见明显出血点或瘀斑,各项基本体征正常。外院骨髓检查报告示: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巨核细胞系分布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假性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直方图 EDTA依赖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位肝移植手术病人凝血及抗凝血指标的动态观察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芸 徐以南 刘健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60-60,共1页
关键词 原位肝移植 凝血功能 抗凝血酶-Ⅲ D-二聚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ymph-X和Lymph-Y在筛查IM、ALL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王宏 戎国栋 +3 位作者 陈丹 陆琳 周芸 潘世扬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634-635,共2页
目的探讨Lymph-X和Lymph-Y在筛查IM、AL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 500例健康体检者,110例IM、ALL、CLL及其他原因致外周血淋巴细胞升高患者。用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统计Lymph-X和Lymph-Y参数并分析。结果健康体检... 目的探讨Lymph-X和Lymph-Y在筛查IM、AL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1 500例健康体检者,110例IM、ALL、CLL及其他原因致外周血淋巴细胞升高患者。用Sysmex XE-2100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常规,统计Lymph-X和Lymph-Y参数并分析。结果健康体检者Lymph-X和Lymph-Y值与患者年龄、性别及淋巴细胞计数无相关性,参考区间分别为765.3~809.8、624.4~731.4。IM组的Lymph-X和Lymph-Y值分别为871.6±49.3和810.1±153.7,ALL组分别为885.8±70.4和884.9±244.4,明显高于对照组、CLL组以及淋巴细胞升高的其他疾病组(P<0.05)。当Lymph-X为839,Lymph-Y为755时,诊断IM的敏感性为94.4%,特异性为75.0%;当Lymph-X为836,Lymph-Y为792时,诊断ALL的敏感性为93.4%,特异性为75.2%。结论参数Lymph-X和Lymph-Y可用于IM、ALL的筛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mph-X Lymph-Y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型H1N1流感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佳 柳敏 +1 位作者 顾兵 潘世扬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4-215,共2页
流感病毒可导致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传染性疾病。1918年"西班牙"流感导致至少5千万人死亡[1]。此后又暴发了3次世界性的大流行。2009年3月,首先在墨西哥发现一种新的流感病毒(即2009甲型H1N1)流行,
关键词 甲型流感病毒 H1N1 实验室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蒜素对MRSA和白念珠菌后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顾兵 倪芳 +7 位作者 朱倩 梅亚宁 赵旺胜 文怡 刘根焰 王虹 童明庆 潘世扬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9,共3页
目的测定大蒜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白念珠菌(C.al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抗菌药后效应(PAE)和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方法取临床分离的MRSA和C.alb各1株,以肉汤稀释法测定大蒜素MIC;以菌落计数法测定菌落形成单... 目的测定大蒜素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白念珠菌(C.al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抗菌药后效应(PAE)和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PASME)。方法取临床分离的MRSA和C.alb各1株,以肉汤稀释法测定大蒜素MIC;以菌落计数法测定菌落形成单位(CFU),根据CFU做生长曲线,计算PAE和PASME。结果大蒜素对MRSA的MIC为2.0mg/L,对C.alb的MIC为0.5 mg/L;大蒜素对MRSA的PAE为2.15h,对C.alb的PAE为3.22 h;0.3、0.2、0.1MIC的大蒜素对MRSA的PASME分别为0.07、0.11和0.02 h,对C.alb的PASME分别为1.36、1.61和0.17h。结论大蒜素对本次临床分离的MRSA和C.alb的PAE和PASME均为正值,提示其可能有较好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素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白念珠菌 抗菌药后效应 抗菌后亚抑菌浓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DNA定量检测在晚期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夏文颖 丁清清 +8 位作者 潘世扬 束永前 徐婷 陆雅春 耿雁 陈丹 黄珮珺 黄蕾 徐建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通过监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血浆DNA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疗效预测以及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集35名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静脉血,用磁珠法提取血浆循环DNA和内参照质粒DNA,双重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DNA定量检测,以100名体... 目的通过监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血浆DNA水平的变化,探讨其在疗效预测以及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采集35名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静脉血,用磁珠法提取血浆循环DNA和内参照质粒DNA,双重荧光定量PCR技术进行DNA定量检测,以100名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结果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血浆DNA平均含量为66.4(33.1-105.0)ng/ml,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血浆DNA平均含量22.4(16.2-30.0)ng/ml(P〈0.01)。一线药物化疗后,部分缓解组肺癌患者血浆DNA值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与病情稳定组、病情进展组患者血浆DNA值有显著差异(P均〈0.05),而与健康对照组已无差异。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后血浆DNA〈50 ng/ml的患者生存率高于血浆DNA≥50 ng/ml的患者(P〈0.01)。结论血浆DNA的变化可敏感地反映晚期肺癌患者化疗疗效,在肿瘤个体化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癌 化疗 个体化治疗 血浆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定量检测血浆RASSF1A甲基化在晚期肺癌患者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陆雅春 潘世扬 +11 位作者 王芳 夏文颖 谢而付 孙瑞红 高丽 陈丹 张丽霞 黄珮珺 徐婷 耿雁 彭蘡 秦雪君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98-300,共3页
目的定量检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血浆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SF1A)甲基化水平,探讨其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4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静脉血共135份,用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水平,... 目的定量检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血浆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RASSF1A)甲基化水平,探讨其在个体化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集24例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静脉血共135份,用荧光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RASSF1A基因的甲基化水平,观察化疗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 13例部分缓解组(partial remission,PR)患者化疗后甲基化定量水平明显升高(P<0.05),而11例未缓解组(stable disease,SD或progressive disease,PD)的患者化疗前后甲基化水平无明显变化;生存时间≥12个月的13例患者化疗后甲基化定量水平也明显升高(P<0.01),而生存时间<12个月的11例患者化疗前后甲基化水平无明显变化。生存曲线分析显示,化疗后有甲基化水平升高改变的患者总体生存时间更长(P<0.01)。结论晚期肺癌患者化疗前后血浆RASSF1A甲基化定量水平的检测,对评估化疗的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价值,对个体化化疗的药物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肺癌 甲基化 个体化治疗 RAS相关区域家族1A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临床细菌耐药性检测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7
20
作者 邵海枫 赵旺胜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24-326,共3页
关键词 细菌 耐药性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