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中整合子流行现状及携带的耐药基因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顾兵 童明庆 +2 位作者 赵文君 赵旺胜 张巧娣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5期339-343,共5页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中整合子的流行现状、与耐药的相关性及携带的耐药基因。方法收集106株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药敏情况;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筛查整合子并分类;PCR法扩增整合子可变区;联合RFLP... 目的研究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中整合子的流行现状、与耐药的相关性及携带的耐药基因。方法收集106株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纸片扩散法测定其药敏情况;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筛查整合子并分类;PCR法扩增整合子可变区;联合RFLP和DNA测序技术分析整合子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52.8%(56/106)鲍曼不动杆菌检出整合子,PCR—RFLP结果显示均为Ⅰ类整合子;94.6%(53/56)整合子阳性菌株可变区扩增阳性,扩增片段大小为0.15~2.8kb;共检出7种不同的可变区,含有编码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adA1、aadA2、aadA5、aadB、aacA4)、磺胺类抗菌药(dfrⅫ、dfr17)、β内酰胺类抗生素(bla_(axa-10))和氯霉素(catB-like、catB8)耐药的基因及2个功能不清的开放阅读框(orfF、orfI);发现1例新型基因盒组合形式orfI—aadA1,GenBank基因号为DQ092497。结论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中;整合子与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和多重耐药有关;鲍曼不动杆菌整合子主要携带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合子 耐药 基因盒 鲍曼不动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阴道微生态变化与年龄、妊娠及4种阴道疾病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4
2
作者 马蔡昀 童明庆 +2 位作者 王美莲 梅亚宁 文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22-724,共3页
目的:研究年龄、妊娠及4种阴道疾病对阴道pH和阴道乳酸杆菌分布的影响。方法:检测212例不同年龄段正常女性,150例不同孕期妊娠女性,5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26例滴虫性阴道炎,28例老年性阴道炎女性阴道pH和阴道乳酸杆菌分布... 目的:研究年龄、妊娠及4种阴道疾病对阴道pH和阴道乳酸杆菌分布的影响。方法:检测212例不同年龄段正常女性,150例不同孕期妊娠女性,5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26例滴虫性阴道炎,28例老年性阴道炎女性阴道pH和阴道乳酸杆菌分布。结果:在21 ̄60岁的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阴道平均pH值升高,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下降;妊娠期阴道pH明显降低(P<0.01),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和21 ̄30年龄段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和老年性阴道炎,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阴道乳酸杆菌半定量计数大都集中在+ ̄++范围中,和正常对照组明显不同,其中老年性阴道炎病人阴道pH值最高,细菌性阴道病病人的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最低。结论:阴道乳酸杆菌在阴道中的分布受年龄、妊娠及阴道疾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年龄 妊娠 念珠菌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病 老年性阴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检测血吸虫病短程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仇镇宁 冯振卿 +2 位作者 朱昌亮 李芸茜 管晓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1期4-6,共3页
为证实用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制备的抗体检测试剂盒考核治疗效果的价值,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NP30替代抗原,检测血吸虫病抗体。结果:该试剂盒对急性感染者的检出率为100%,慢性轻度感染... 为证实用日本血吸虫单克隆抗独特型抗体NP30制备的抗体检测试剂盒考核治疗效果的价值,采用双“抗原”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NP30替代抗原,检测血吸虫病抗体。结果:该试剂盒对急性感染者的检出率为100%,慢性轻度感染者的检出率为61%,特异性为100%。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的Youden指数(r)分别为1.0和0.61,慢性感染者与经典抗体检测法SEA/ELISA(0.60)的r无差别。用此试剂盒检测血吸虫病治疗后1a的血清,阴转率达100%,明显优于经典抗体检测法(43.6%)。结论:NP30检测的抗血吸虫抗体属短程抗体,该试剂盒具有与循环抗原检测相同的考核疗效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吸虫病 抗独特型 抗体 短程抗体 ELISA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折患者凝血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4
作者 陆琳 徐以南 +2 位作者 刘健 钱敏 李勇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227-1229,共3页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凝血指标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凝固法检测34例骨折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FIB)、凝血酶时间测定(TT);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 目的:探讨骨折患者凝血指标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凝固法检测34例骨折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FIB)、凝血酶时间测定(TT);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发色底物法检测抗凝血酶-Ⅲ(AT-Ⅲ)、蛋白C(PC)、纤溶酶原(PLG)。结果:骨折患者组除TT以外各项指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骨折患者凝血系统改变,纤溶亢进,自身抗凝能力增强,血液处于低凝状态,临床上应考虑在术前增加抗凝指标(AT-Ⅲ、PC)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凝血 抗凝 纤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均红细胞体积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临床意义的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马金霞 张建富 +3 位作者 李嘉陵 李兰亚 杨莉 费海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5-136,共2页
目的 :建立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 ,对难治性贫血 (RA)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进行早期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运用 Hemacell Plus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检测 2 3例 RA组和 2 2例 CAA组以及 4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常规 (... 目的 :建立一种有效实用的方法 ,对难治性贫血 (RA)和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CAA)进行早期鉴别诊断。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 ,运用 Hemacell Plus全自动血细胞计数分析仪检测 2 3例 RA组和 2 2例 CAA组以及 40例正常对照组的血常规 (血RT) 18项 ,并对其中的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RDW)两项指标进行均数比较及配对 t检验。结果 :RA组MCV为 (113.80± 7.16 ) f L、RDW为 (2 3.15± 6 .41) % ,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89.0 9± 2 .13) f L,P<0 .0 0 1、(12 .6 9± 1.34 ) % ,P<0 .0 0 1];而 CAA组的 MCV为 (93.17± 6 .2 3) f L ,RDW(x± s)为 (17.97± 2 .13) % ,虽高于正常人 ,但前者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而后者差异有显著性 (P<0 .0 0 1)。结论 :MCV和 RDW的检测简便、快捷、准确 ,可作为 RA和 CAA的早期鉴别诊断的定量指标 ,并为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贫血 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 平均红细胞体积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免疫方法制备抗血清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童明庆 赵旺胜 +3 位作者 蒋理 文怡 杨鹏云 钟兰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42-343,共2页
目的 比较不同免疫方法制备抗血清的效果以选取最佳免疫程序。方法 以菊糖 C3 复合物和重组葡激酶分别作为颗粒性和可溶性抗原 ,采用多种途径对 2 0只家兔进行免疫 ,并采用琼脂免疫扩散法测定抗血清的滴度。结果 多点肌肉、淋巴结... 目的 比较不同免疫方法制备抗血清的效果以选取最佳免疫程序。方法 以菊糖 C3 复合物和重组葡激酶分别作为颗粒性和可溶性抗原 ,采用多种途径对 2 0只家兔进行免疫 ,并采用琼脂免疫扩散法测定抗血清的滴度。结果 多点肌肉、淋巴结和皮内注射所获抗血清的平均几何滴度分别为 1∶2 2 .6、1∶11.3和 1∶8。结论 多点肌肉注射是一个好的免疫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葡激酶 免疫方案 补体C3 抗血清 制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葡激酶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童明庆 戴传箴 +1 位作者 蒋理 赵旺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2期94-97,103,共5页
目的 研究重组葡激酶 (r- SAK)静脉给药后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9例健康成人每人给药 1 0 mg(先静脉推注 1 mg,2 m in内推完 ,余下 9mg30 min内推完 ) ,采血时间为开始给药后的 1、1 0、2 0、30、35、40、5 0、6 0、70、90... 目的 研究重组葡激酶 (r- SAK)静脉给药后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方法  9例健康成人每人给药 1 0 mg(先静脉推注 1 mg,2 m in内推完 ,余下 9mg30 min内推完 ) ,采血时间为开始给药后的 1、1 0、2 0、30、35、40、5 0、6 0、70、90、1 2 0、2 1 0和 2 70 min。以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药浓度。结果 中心室分布容积为 (4.45± 1 .6 2 ) L,药 -时曲线下面积(AUC0~ 2 70 )为 (89935± 1 32 2 8) min· ng/m l,药物总清除率为 (6 .30± 1 .0 5 ) L /h,T1 /2α(分布相半衰期 )为 (1 3.30± 2 .0 6 )min,T1 /2β(消除相半衰期 )为 (6 7.94± 2 1 .39) min。结论  r- SAK在健康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类型符合二室模型。建议临床给药方式为 1 0 mg r- SAK 30 min内静脉输注 ,必要时在第 1次给药结束后 30~ 6 0 min可再给 1 0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激酶 药代动力学 r-SAK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复发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CRP的变化 被引量:10
8
作者 倪芳 刘连科 +1 位作者 曾慧敏 蒋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43-1146,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肿瘤复发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清中的CRP值。34例肿瘤复发患者为试验组,22例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83.25%的肿瘤复发患者CRP升高。辅助化疗患者化疗... 目的:初步探讨肿瘤复发患者化疗前后血清中CRP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散射免疫比浊法定量测定患者血清中的CRP值。34例肿瘤复发患者为试验组,22例术后辅助化疗患者设为对照组。结果:83.25%的肿瘤复发患者CRP升高。辅助化疗患者化疗前后的CRP改变不明显;肿瘤复发组化疗有效者的CRP较化疗前明显下降,而化疗无效者较化疗前CRP升高。肿瘤复发组化疗无效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个月。结论:化疗疗效与患者血清CRP变化呈负相关,化疗后CRP升高提示预后不良,CRP可作为肿瘤复发患者的诊断、化疗疗效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P 恶性肿瘤 复发 化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06份血细菌培养结果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张锦英 梅亚宁 赵旺胜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404-405,共2页
关键词 血培养 病原菌 血细菌培养 菌血症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Ⅱ类整合子与志贺菌耐药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吴志奇 顾兵 +4 位作者 童明庆 王加 金浩 梅亚宁 蒋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25-229,共5页
目的:研究志贺菌中Ⅱ类整合子的流行现状、与耐药的相关性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方法:K-B法测定26株志贺菌的药敏情况;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筛查整合子并分类;长片段PCR扩增Ⅱ类整合子可变区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65.4%(17/26例... 目的:研究志贺菌中Ⅱ类整合子的流行现状、与耐药的相关性及其携带的耐药基因。方法:K-B法测定26株志贺菌的药敏情况;PCR-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筛查整合子并分类;长片段PCR扩增Ⅱ类整合子可变区并进行序列测定。结果:65.4%(17/26例)的志贺菌中检出整合子,PCR-RFLP结果显示均含有Ⅱ类整合子,其中有12例还同时含有Ⅰ类整合子;17例Ⅱ类整合子保守区阳性的标本,有16例可变区扩增亦阳性,大小约为2200bp,对其测序结果显示含有编码对磺胺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dfrA1、对链丝菌素耐药的基因sat1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基因aadA1。结论:在国内率先报道了Ⅱ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志贺菌中。Ⅱ类整合子与志贺菌的耐药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类整合子 志贺菌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黄疸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值增高的临床与实验观察 被引量:8
11
作者 马金霞 童明庆 王美莲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3期246-247,共2页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胆红素 RDW 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曲松-舒巴坦复方制剂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持续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韦龙静 童明庆 +4 位作者 李庆平 刘根焰 顾兵 梅亚宁 文怡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33-436,共4页
目的测定头孢曲松-舒巴坦复方制剂(2∶1)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MIC和持续效应。后者包括抗生素后效应(PAE)、内酰胺酶抑制剂后效应(PLIE)和亚抑菌浓度后效应(PASME)。方法以肉汤试管稀释法测定MIC。将大肠埃希菌与一定冲击浓度的头孢曲... 目的测定头孢曲松-舒巴坦复方制剂(2∶1)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MIC和持续效应。后者包括抗生素后效应(PAE)、内酰胺酶抑制剂后效应(PLIE)和亚抑菌浓度后效应(PASME)。方法以肉汤试管稀释法测定MIC。将大肠埃希菌与一定冲击浓度的头孢曲松-舒巴坦作用2h后,在不同药物浓度条件下继续培养,用倾皿培养法进行菌落计数(CFU/mL),以log(CFU/mL)对培养时间(h)绘制生长曲线,计算PAE、PLIE和PASME。结果①头孢曲松和头孢曲松-舒巴坦对大肠埃希菌的MIC分别为8/4mg/L和大于256mg/L。②头孢曲松和头孢曲松-舒巴坦对大肠埃希菌的PAE为负值或很短。③舒巴坦对大肠埃希菌的PLIE在低冲击浓度(2MIC、4MIC)时为负值或很短,当浓度增加至10MIC时,其PLIE>6.5h。结论时间依赖的头孢曲松-舒巴坦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PLIE存在明显的浓度依赖效应,为了提高头孢曲松-舒巴坦的临床疗效,其给药方法的设计除了要延长T>MIC外,适当提高给药的峰浓度或许亦有利于疗效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孢曲松 舒巴坦 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大肠埃希菌 抗生素后效应 β内酰胺抑制剂后效应 亚抑菌浓度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囊损伤致兔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春坚 黄峻 +3 位作者 杨国平 徐以南 陆琳 冯振卿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77-280,F003,共5页
目的 :观察兔股动脉缩窄与压力变化的关系 ,探讨用球囊损伤的方法建立兔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方法 :新西兰兔 10只 ,用细尼龙线逐渐缩窄兔右股动脉至完全闭塞 ,记录缩窄程度与股动脉压力的变化。继之经右股动脉置入 2 .5mm×2 0 .0m... 目的 :观察兔股动脉缩窄与压力变化的关系 ,探讨用球囊损伤的方法建立兔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方法 :新西兰兔 10只 ,用细尼龙线逐渐缩窄兔右股动脉至完全闭塞 ,记录缩窄程度与股动脉压力的变化。继之经右股动脉置入 2 .5mm×2 0 .0mm球囊剥脱血管内皮 ,抽出球囊后监测股动脉压力变化。球囊损伤前后取血检测血小板计数。对部分动物在血栓形成前后行股动脉造影。最后取受损节段血管作病理检查。结果 :①兔右侧股动脉缩窄 90 %时 ,其收缩压、脉压显著下降 ;进一步缩窄达 10 0 %时 ,脉压降为 0 ,同时舒张压、平均压也显著下降。②右侧股动脉收缩压、脉压在球囊损伤后 5min即显著下降 ;至损伤后 90min ,脉压降至 0 ,同时舒张压、平均压亦显著下降。③动脉造影及病理组织检查均证实球囊损伤后股动脉血栓形成 ,管腔完全闭塞。④球囊损伤后 2h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结论 :球囊损伤可制成稳定、可靠的兔股动脉血栓形成模型 ,这在进行各种溶栓剂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时具有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模型 球囊损伤 股动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动杆菌属5年耐药性监测结果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居峰 王骏 +1 位作者 顾兵 夏文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74-1176,共3页
目的:了解不动杆菌属(包括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等)的分离率,监测并分析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方法:采用API鉴定系统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2~2006年不... 目的:了解不动杆菌属(包括鲍曼不动杆菌、醋酸钙不动杆菌等)的分离率,监测并分析其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方法:采用API鉴定系统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2~2006年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逐年上升,由2002年的3.3%上升至2006年的6.8%;不动杆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耐药率增幅较大的是:阿米卡星21.9%~59.6%、哌拉西林/他唑巴坦25.4%~54.6%、头孢他啶41.5%~69.1%。结论:不动杆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应加强监测;同时对于不动杆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他啶等药物耐药率的快速增长应引起重视,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动杆菌属 抗菌药物 耐药性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cA基因检测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金浩 顾兵 +3 位作者 赵旺胜 梅亚宁 文怡 张巧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06-908,共3页
目的:调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耐药现状,分析其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8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耐药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ecA基因... 目的:调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耐药现状,分析其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8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耐药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ecA基因,并将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头孢西丁纸片法阳性64株,检出率为74.4%;mecA基因阳性58株,阳性率为67.4%;其中有1株头孢西丁纸片法阴性而mecA基因阳性,7株头孢西丁纸片法阳性而mecA基因阴性。结论:本地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状况严重;头孢西丁纸片法与PCR检测mecA基因一致率90.7%;PCR检测mecA基因可快速准确判定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MECA基因 PCR 头孢西丁 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43例ICU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6
作者 居峰 顾兵 盛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67-271,共5页
目的:了解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ICU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PI鉴定系统鉴定细菌及真菌;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Rosco纸片法测定真菌药物敏感性;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 目的:了解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7年ICU病原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PI鉴定系统鉴定细菌及真菌;纸片扩散法测定细菌药物敏感性,Rosco纸片法测定真菌药物敏感性;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年该院总标本数为4431份,ICU标本数为343份,阳性率为7.7%,病原菌以G-为主,占70.7%,其中非发酵菌占46.9%,肠杆菌科细菌占23.8%。非发酵菌以铜绿假单胞菌(37.3%)和不动杆菌(7.6%)多见,肠杆菌科细菌以克雷伯菌(10.5%)、大肠埃希菌(6.1%)为多;G+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为主。从耐药性分析来看,葡萄球菌属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但对其他多种抗菌药物耐药;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和阿米卡星较敏感;非发酵菌中,铜绿假单胞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耐药,而不动杆菌则对美洛培南、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较敏感。结论:该院ICU感染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率较高,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CU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6株革兰阴性杆菌ESBLs和AmpC酶的检测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志奇 朱红芹 童明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9-80,共2页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已发现越来越多的革兰阴性杆菌对B-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细菌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和1-型β-内酰胺酶(AmpC酶)是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的耐药性已成为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已发现越来越多的革兰阴性杆菌对B-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细菌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和1-型β-内酰胺酶(AmpC酶)是革兰阴性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机制之一。其中AmpC酶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不敏感,使高产AmpC酶的菌株引起的感染更加难治。此外,出现AmpC酶由原来局限于染色体编码向质粒转移的趋势,大大提高了AmpC酶的横向传播能力[1]。为调查革兰阴性杆菌的产酶情况,我们对136株革兰阴性杆菌进行ESBLs和AmpC酶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酰胺酶 革兰阴性杆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抗生素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肝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黄珮珺 李芸茜 +2 位作者 戎国栋 马蔡昀 潘世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19-721,724,F0004,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对102速殖子感染小鼠肝脏的影响,探讨黄芪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102速殖子感染小鼠模型,设黄芪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小鼠定期分批处死,取血清和肝脏。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后第4、8天小鼠肝脏的... 目的:研究黄芪对102速殖子感染小鼠肝脏的影响,探讨黄芪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102速殖子感染小鼠模型,设黄芪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小鼠定期分批处死,取血清和肝脏。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感染后第4、8天小鼠肝脏的虫荷。用赖氏法测定感染后第4、5、6、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水平。取感染后第2、4、6、8天肝脏做冷冻切片,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进行iNOS酶组化染色。结果:感染后第4天和第8天肝脏虫荷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感染后黄芪组和对照组血清ALT水平持续上升,黄芪组感染后第4天为87.20U(卡门单位),显著高于对照组(34.44U,P<0.05);感染后第8天为172.50U,显著低于对照组(225.69U,P<0.05)。对照组iNOS表达局限于小叶中央,汇管区浅染。结论:黄芪对急性弓形虫感染小鼠的肝脏功能存在双向调节的作用,可能与其诱导iNOS的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弓形虫感染 黄芪 肝脏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osco纸片扩散法在酵母菌体外药敏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9
作者 梅亚宁 陈友华 曾慧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03-405,共3页
目的:Rosco纸片扩散法在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评价。方法:应用Rosco纸片扩散法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宏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110株不同酵母样真菌菌株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的药敏情况,并以... 目的:Rosco纸片扩散法在酵母样真菌药敏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评价。方法:应用Rosco纸片扩散法和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M27-A宏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临床分离的110株不同酵母样真菌菌株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的药敏情况,并以3株酵母菌株作质量控制。结果:两种方法完全符合率是92.6%,未出现一种方法测得的敏感或耐药菌株,在用另一种方法检测中为耐药或敏感的严重错误。结论:Rosco纸片扩散法可以代替NCCLSM-27A宏量肉汤稀释法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菌属 药敏试验 抗真菌药物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STR位点检测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高慧双 苏恩本 +6 位作者 陈子庆 居晓斌 丁小建 周惠英 陈奇 周容 夏新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22-526,共5页
目的:探索短串连重复序列(STR)多位点检测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的可行性。方法:改进QIAamp离心柱型DNA提取方法提取10例孕中期孕妇血浆中总游离DNA,进行D3S1358、D13S317、CSF1PO、D12S391、D6S477、VWA6个STR位点扩增,并以孕妇与胎儿... 目的:探索短串连重复序列(STR)多位点检测孕妇血浆中胎儿游离DNA的可行性。方法:改进QIAamp离心柱型DNA提取方法提取10例孕中期孕妇血浆中总游离DNA,进行D3S1358、D13S317、CSF1PO、D12S391、D6S477、VWA6个STR位点扩增,并以孕妇与胎儿羊水细胞基因组DNA为对照,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胎儿游离DNA提取效果及检测效率。结果:10例孕中期孕妇血浆样本共检测位点60个,检出有结果位点44个,除去母体与胎儿DNA基因型完全一致的14个位点,剩余的30个位点中,18个位点成功检出胎儿DNA基因型,检出率30%。检出率最高的位点是D13S317和D12S391。结论:STR多位点的扩增可以检测得出胎儿特异性DNA序列,有望应用于无创伤性产前遗传性疾病的诊断和法医学亲子鉴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游离DNA STR 产前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