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迷路内积血致感音神经性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谭长强
龚帆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6-120,T0001,共6页
目的观察迷路内积血病变特征,为其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因学理论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豚鼠自体抗凝微量血液行鼓阶内注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测试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耳蜗微音电位、颞骨MRI扫描、耳蜗火棉胶切片光镜观察、内...
目的观察迷路内积血病变特征,为其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因学理论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豚鼠自体抗凝微量血液行鼓阶内注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测试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耳蜗微音电位、颞骨MRI扫描、耳蜗火棉胶切片光镜观察、内耳超薄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鼓阶内灌注不同量血液的2个实验组术后不同时间均出现感音神经性聋,以术后第7天较为严重;听力损失特点表现为低频(0.5kHz)最为显著,中频(2kHz)次之,高频(8kHz)较轻;术后1个月时听功能无明显好转。两实验组间听力损伤程度和类型于术后各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MRI T1加权可显示迷路内积血的高信号,且迷路内的积血在术后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由最初的积血(术后第1天)演变成积血与纤维网状样结构共存(术后第7天),到最后(术后30天)仅存纤维网状样结构。透射电镜显示部分动物的外毛细胞内线粒体呈水肿或空泡样变,胞浆稀疏,纤毛倒伏。结论迷路内积血可引起豚鼠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以低频区更为严重。不同积血量引起的听力损失程度和类型无显著差异。MRI可良好显示内耳积血不同病程阶段在迷路内的分布与变化。迷路内积血最终可被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路
积血
感音神经性聋
磁共振成像(MR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耳道后壁重建式乳突切除术和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
5
2
作者
谭长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57-262,共6页
目的初步探讨在部分乳突腔狭小而需行乳突切除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主要为胆脂瘤型和骨疡型及两者兼有的混合型)患者,外耳道后壁重建式乳突切除术在既需彻底清除病灶、又应尽可能多地保留或改善听觉功能方面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
目的初步探讨在部分乳突腔狭小而需行乳突切除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主要为胆脂瘤型和骨疡型及两者兼有的混合型)患者,外耳道后壁重建式乳突切除术在既需彻底清除病灶、又应尽可能多地保留或改善听觉功能方面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对临床7例因中颅窝底低位和乙状窦壁前位而造成乳突腔狭小的胆脂瘤型和/或骨疡型中耳乳突炎患者,在行乳突切除术中采用外耳道后壁切除和重建技术,最终保持完整的鼓室和外耳道壁,再行I期或II期鼓室成形术重建鼓室传音结构,手术前后检查听觉功能,与同期进行的1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而行经典的完壁式乳突切除术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外耳道后壁重建技术可有效地解决乳突腔狭小患者行完壁式乳突切除术中病灶清除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易致胆脂脂瘤等病变组织残留或复发等问题。本次观察的全部19例患者在行II期鼓室成形术或鼓室探查术中均未发现胆脂瘤复发,术后平均气导听阈较术前明显降低,传导性聋的改善程度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生明显的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外耳道后壁重建技术的完壁式乳突切除术可基本达到与经典的完壁式乳突切除术等同的听觉功能保留与提高效果,故对于有相关适应证患者,应作为常规选择手术方式。I期或II期鼓室成形术对于提高中耳传音功能(即听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耳道
后壁重建
鼓室成形术
乳突切除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听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迷路内积血致感音神经性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
3
1
作者
谭长强
龚帆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
暨
耳鼻咽喉科学研究室
出处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116-120,T0001,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编号30471876)
文摘
目的观察迷路内积血病变特征,为其导致感音神经性聋的病因学理论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豚鼠自体抗凝微量血液行鼓阶内注射,分别于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测试听神经复合动作电位、耳蜗微音电位、颞骨MRI扫描、耳蜗火棉胶切片光镜观察、内耳超薄切片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鼓阶内灌注不同量血液的2个实验组术后不同时间均出现感音神经性聋,以术后第7天较为严重;听力损失特点表现为低频(0.5kHz)最为显著,中频(2kHz)次之,高频(8kHz)较轻;术后1个月时听功能无明显好转。两实验组间听力损伤程度和类型于术后各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MRI T1加权可显示迷路内积血的高信号,且迷路内的积血在术后不同时间段有不同的形态学特征:由最初的积血(术后第1天)演变成积血与纤维网状样结构共存(术后第7天),到最后(术后30天)仅存纤维网状样结构。透射电镜显示部分动物的外毛细胞内线粒体呈水肿或空泡样变,胞浆稀疏,纤毛倒伏。结论迷路内积血可引起豚鼠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以低频区更为严重。不同积血量引起的听力损失程度和类型无显著差异。MRI可良好显示内耳积血不同病程阶段在迷路内的分布与变化。迷路内积血最终可被吸收。
关键词
迷路
积血
感音神经性聋
磁共振成像(MRI)
Keywords
Labyrinth
Hematocele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分类号
R764.431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耳道后壁重建式乳突切除术和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
5
2
作者
谭长强
机构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江苏省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科及耳鼻咽喉科学研究室
江苏
出处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4期257-262,共6页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K-2003058)
文摘
目的初步探讨在部分乳突腔狭小而需行乳突切除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主要为胆脂瘤型和骨疡型及两者兼有的混合型)患者,外耳道后壁重建式乳突切除术在既需彻底清除病灶、又应尽可能多地保留或改善听觉功能方面的临床价值和意义。方法对临床7例因中颅窝底低位和乙状窦壁前位而造成乳突腔狭小的胆脂瘤型和/或骨疡型中耳乳突炎患者,在行乳突切除术中采用外耳道后壁切除和重建技术,最终保持完整的鼓室和外耳道壁,再行I期或II期鼓室成形术重建鼓室传音结构,手术前后检查听觉功能,与同期进行的12例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而行经典的完壁式乳突切除术患者进行对照。结果外耳道后壁重建技术可有效地解决乳突腔狭小患者行完壁式乳突切除术中病灶清除困难、并发症发生率高、易致胆脂脂瘤等病变组织残留或复发等问题。本次观察的全部19例患者在行II期鼓室成形术或鼓室探查术中均未发现胆脂瘤复发,术后平均气导听阈较术前明显降低,传导性聋的改善程度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未发生明显的手术并发症。结论采用外耳道后壁重建技术的完壁式乳突切除术可基本达到与经典的完壁式乳突切除术等同的听觉功能保留与提高效果,故对于有相关适应证患者,应作为常规选择手术方式。I期或II期鼓室成形术对于提高中耳传音功能(即听力?
关键词
外耳道
后壁重建
鼓室成形术
乳突切除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
听觉功能
Keywords
Mastoidectomy
Reconstructing posterior bone-wall of auricular meatus
Tympanoplasty, Chronic suppurative otitis medium
分类号
R764.21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R764.9 [医药卫生—耳鼻咽喉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迷路内积血致感音神经性聋的实验研究
谭长强
龚帆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外耳道后壁重建式乳突切除术和鼓室成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
谭长强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200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