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对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及相关因素的影响——7种手术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李占结 刘波 +5 位作者 李松琴 蒋恩 鲍吉庆 张卫红 陈文森 张永祥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0-36,共7页
目的了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对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及相关因素的影响,为掌握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感染情况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5月—2018年10月进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病例,从中筛选出7种手术共839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出同时期符合... 目的了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对手术患者医院感染及相关因素的影响,为掌握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感染情况及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院2016年5月—2018年10月进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病例,从中筛选出7种手术共839例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出同时期符合纳入标准的传统方式手术病例作为对照组(891例),进行回顾性病例对照分析。结果泌尿外科手术占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总量的74.26%,普通外科手术占20.50%,心胸外科手术占5.24%。直肠癌根治术病例组医院感染例次率、手术部位感染率、住院日数、抗菌药物使用日数、留置导尿管日数均低于对照组;房间隔缺损修补术病例组住院日数、留置导尿管日数均低于对照组;肾部分切除术病例组留置导尿管日数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住院总费用和手术费用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与传统手术方式比较,达芬奇机器人手术不会额外增加医院感染发病率,部分手术中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达芬奇机器人 医院感染 手术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影响因素及直接经济损失 被引量:34
2
作者 张娆 陈映 +4 位作者 季萍 刘云 张永祥 陈文森 李惠芬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57-461,共5页
目的探讨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损失,为其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以及卫生经济学研究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眼科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性别... 目的探讨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损失,为其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以及卫生经济学研究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8年12月某院眼科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患者作为病例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性别相同、年龄、入院时间相近的术后非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1∶3配比。对患者基础疾病及手术情况等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住院日数及各项住院费用。结果共调查眼科手术24867例,发生感染性眼内炎25例,发病率为0.10%。不同年份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青光眼、眼外伤史、入住日间病房是眼科手术后发生感染性眼内炎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眼外伤史、入住日间病房是眼科手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病例组和对照组的中位住院日数分别为12、3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总住院费用中位数分别为10477.97、8042.60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的床位费、护理费、西药费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糖尿病、眼外伤、入住日间病房为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眼内炎可导致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住院费用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性眼内炎 影响因素 预防措施 经济损失 眼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癌根治术手术部位感染聚集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16
3
作者 李占结 陈文森 +5 位作者 刘成成 张翔 刘根焰 张永祥 刘云 李松琴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824-829,共6页
目的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手术部位感染(SSI)聚集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9年4月27日-6月7日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发生的SSI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干预措施,评价防控效果。结果该院短期内出现4例... 目的对甲状腺癌根治术手术部位感染(SSI)聚集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为医院感染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三甲医院2019年4月27日-6月7日甲状腺癌根治术后发生的SSI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取干预措施,评价防控效果。结果该院短期内出现4例甲状腺癌根治术SSI,其中2例手术部位分泌物培养结果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且药敏谱表型一致。分别对手术组医生、病区护士、工勤人员(均采集鼻腔、额部、手3个部位)进行采样,同时对换药室、治疗室及相关床单元的环境物体表面进行采样,并从手术医生C的鼻腔及手标本中分离出MRSA,且与患者手术部位分泌物中培养出的MRSA药敏谱吻合。采取干预措施,暂停C医生手术资格,并予莫匹罗星去定植,10 d后复查,未培养出MRSA,去定植后1个月内,未发现相关感染病例,证实防控措施有效。结论MRSA未有效脱定植可导致SSI聚集,应鼓励临床科室主动上报感染事件,减少感控风险隐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术部位感染 甲状腺癌根治术 聚集 流行病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发现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7
4
作者 李占结 李松琴 +4 位作者 李琳 杨悦 陈文森 张永祥 刘波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9-73,共5页
目的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查找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方案。方法新内镜中心验收中采用人工和全自动机清洗方法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终末漂洗用纯水及清洗消毒后内镜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不合格原... 目的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查找存在的问题并给予解决方案。方法新内镜中心验收中采用人工和全自动机清洗方法模拟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对终末漂洗用纯水及清洗消毒后内镜进行微生物学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分析不合格原因并针对性进行改进。结果纯水供给管道消毒前后内镜终末漂洗用纯水检测合格率分别0、10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200(186,213)、1. 5(0,6) CFU/100 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酶液浓度调整前后人工清洗消毒内镜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0. 00%、91. 67%。全自动内镜清洗消毒机(AER)自身消毒前后,自动清洗消毒机空载运行后水标本检测合格率分别为30%、100%,染菌量中位数(四分位数)分别为97. 5(8,175)、4(1. 75,6. 00) CFU/100 m 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对管腔疑似有生物膜形成的内镜用2 000 mg/L过氧乙酸消毒后,合格率达100%。结论新内镜中心纯水供给管道未消毒、内镜清洗环节中酶液浓度错误、AER未进行自身消毒、内镜管腔生物膜形成是此次新内镜中心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针对性改进后,问题得到解决。为保障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医疗机构应积极重视新内镜中心启用前的验收工作,消除造成内镜消毒不合格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内镜中心 验收 纯水管道 酶洗 自动清洗消毒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5年微生物培养中无菌标本送检情况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儒 刘波 +1 位作者 张卫红 张永祥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32-334,共3页
目的: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15年微生物培养中无菌标本送检情况,研究无菌标本送检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对2013—2015年出院患者微生物培养中无菌标本培养阳性率情况、送检构成比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出院患者中感染... 目的: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2015年微生物培养中无菌标本送检情况,研究无菌标本送检对抗菌药物使用的影响。方法:对2013—2015年出院患者微生物培养中无菌标本培养阳性率情况、送检构成比情况进行描述;分析出院患者中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天数的差异性。结果:连续3年无菌标本送检分别为16 859、17 946和19 911份,呈逐年升高趋势,但感染患者人均送检量未见升高趋势;胆汁培养阳性率最高,脑脊液阳性率最低;无菌标本中血培养送检量最大,构成比在50%左右,高于其他无菌标本;2014年和2015年抗菌药物使用平均天数较2013年略有增加。结论:应提高无菌标本的送检意识,充分利用无菌标本培养结果,优化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培养 无菌标本 抗菌药物使用天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钙素原指导抗菌药物使用的现状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彩云 王震 +2 位作者 张苏明 张卫红 刘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17-1019,共3页
目的:了解临床患者降钙素原(PCT)检测情况,研究PCT检测在指导抗菌药物使用中的临床现状。方法:以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出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科室分布、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前PCT送检率;将研究对象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分... 目的:了解临床患者降钙素原(PCT)检测情况,研究PCT检测在指导抗菌药物使用中的临床现状。方法:以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出院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科室分布、抗菌药物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前PCT送检率;将研究对象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分为PCT检测组和非PCT检测组,比较两组之间抗菌药物使用的差异性。结果:2014年出院患者中治疗性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4.59%,抗菌药物使用前PCT送检率9.33%;PCT送检科室主要集中在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和内科;3 652例送检PCT患者中20.35%首次检测数值>0.5 ng/m L;出院患者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者,PCT检测组与非PCT检测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限有统计学差异,但PCT检测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限更长。结论:目前临床医生对PCT检测的含义可能仍缺乏充分认识,PCT检测尚未发挥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积极指导价值,应针对该现状加强对临床医生相关知识和指南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PCT 抗菌药物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滤膜法与涂抹法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及成本比较 被引量:15
7
作者 黄茜莎 刘波 +6 位作者 张翔 杨悦 张卫红 张永祥 陈文森 王培红 李占结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71-576,共6页
目的对比分析滤膜法与涂抹法检测内镜清洗消毒的效果及成本。方法随机抽取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2018年1-12月清洗消毒后内镜,同一内镜分别采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合格率、病原菌检出率、菌落计数及... 目的对比分析滤膜法与涂抹法检测内镜清洗消毒的效果及成本。方法随机抽取某大型三甲综合医院2018年1-12月清洗消毒后内镜,同一内镜分别采用滤膜法和涂抹法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比较两种方法检测的合格率、病原菌检出率、菌落计数及成本消耗。并利用问卷星与微信平台调查部分医院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检测方法现状。结果共检测软式内镜207支。滤膜法与涂抹法的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8.26%、9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内镜清洗消毒后病原菌检出率、检出菌落数滤膜法均高于涂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7支内镜滤膜法较涂抹法每年增加经济成本1 498.48元,平均每支增加7.24元/次。使用滤膜法较涂抹法平均每支内镜多耗时62 s。共调查26所医院的内镜清洗消毒后检测方法使用情况,仅有2所医院使用滤膜法。对于使用滤膜法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医院最关注的问题为增加的经济成本。结论检测内镜清洗消毒效果时,滤膜法可以更有效的培养出内镜洗脱液中的细菌,客观的反映内镜清洗消毒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检测方法 滤膜法 经济成本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波 张苏明 +2 位作者 李松琴 许平 张卫红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621-1625,共5页
目的:综合评价国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国内外数据库检索中国发表的VAP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入选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 目的:综合评价国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通过国内外数据库检索中国发表的VAP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用Meta分析的方法对入选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计算OR值及95%CI。结果:总共14篇相关文献入选本研究,累计病例691例,对照病例1 145例;在分析的9个危险因素中有5个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VAP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OR值分别为: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OR=6.60,95%CI:3.01~14.50)、气管切开(OR=4.25,95%CI:2.32~7.76)、鼻胃管留置(OR=3.09,95%CI:1.85~5.16)、胃肠内营养(OR=3.44,95%CI:1.22~9.68)、糖皮质激素应用(OR=3.28,95%CI:1.68~6.38)。结论:应针对国内VAP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从而降低VAP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