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旭锋 黄培培 张劲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18-521,共4页
目的: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该院EICU医院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分... 目的: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6月该院EICU医院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敏感试验,对致病菌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EICU医院感染病原菌多为耐药菌,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G-)为主占65.33%、革兰阳性球菌(G+)第二占18.29%、真菌第三占16.38%;革兰阴性杆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主要以葡萄球菌属为主;真菌以白假丝酵母、光滑假丝酵母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产超广谱耐β-内酰胺酶(ESBLs)菌检出率分别为58.06%和30.0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出率为71.87%。结论:加强对EICU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监测,同时依据细菌病原学及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选择抗菌药物,以减少新的耐药株的出现,降低医院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脑发作联盟对建立高级卒中中心的建议 被引量:5
2
作者 唐金荣 曾彦英 +3 位作者 万琪 张劲松 侯熙德 鲁翔 《中国卒中杂志》 2007年第11期925-937,共13页
为使卒中和脑血管疾病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系统的医疗,脑发作联盟(brainattackcoalition,BAC)成员完善了建立高级卒中中心的建议。这些建议是BAC成员通过全面搜索Medline和pubMed1966年至2004年12月间发表的文献基础上而产生的,搜索范围... 为使卒中和脑血管疾病患者能够得到全面、系统的医疗,脑发作联盟(brainattackcoalition,BAC)成员完善了建立高级卒中中心的建议。这些建议是BAC成员通过全面搜索Medline和pubMed1966年至2004年12月间发表的文献基础上而产生的,搜索范围包括临床试验分析、医疗指南、科学指南以及其他相关临床和研究报告的文献。这些文献提及的诊断和治疗的模式应用循证医学方法进行检查和分级;同时对研究脑血管疾病的学科带头人进行问卷调查以取得这方面的证据。结果发现研究中的很多关键领域都得到了循证医学的支持,这些关键领域对于建立高级卒中中心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能够对各类脑血管疾病的危重患者提供相应的个体化救治。这些关键领域包括:(1)多学科的专家,包括神经外科和血管外科的专家;(2)先进的神经系统检查,比如MRI和多种脑血管造影;(3)外科以及血管内治疗技术,包括颅内动脉瘤手术和栓塞、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和动脉内溶栓治疗;(4)其他基础设施以及程序要素,比如重症监护病房、卒中登记。将上述这些元素进行有效的整合,在以医院为基础的框架内协调,可以提高高级卒中中心治疗卒中和多种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疾病 脑出血 健康医疗系统 患者医疗 大学医学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11
3
作者 吕金如 胡德亮 +4 位作者 张刚 梅勇 黄培培 陈旭锋 张劲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75-1477,共3页
目的 :了解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心衰的认识及防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特点、性别组成、病因分布、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以及出院转归情况,并重点... 目的 :了解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对心衰的认识及防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调查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衰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年龄特点、性别组成、病因分布、辅助检查结果、治疗方案以及出院转归情况,并重点分析心衰诊断性检查和"金三角"治疗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共纳入患者305例,男女比例接近2∶1,男性的吸烟率明显高于女性。住院心衰患者最常见的病因为冠心病和心肌病,最常见的诱因为肺部感染,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为主,随着心功能的恶化,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明显升高,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显著降低。心衰药物治疗以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为主,非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和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住院心衰患者病死率为6.2%,主要为泵衰竭。结论:本院心衰住院患者最常见的病因为冠心病和心肌病,其NT-proBNP和LVEF水平与心功能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心衰诊疗方案的制定符合指南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心功能不全 NT-PROBNP LVEF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4
作者 康健 黄培培 +2 位作者 梅勇 孙凯 张劲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13-1714,共2页
目的 :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52例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26例)和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照组(26例),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 目的 :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52例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26例)和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照组(26例),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的差异。结果: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细菌学清除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照组(均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方案可作为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新有效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氧化应激状态的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康健 冯亚敏 +1 位作者 唐莹 祝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49-351,共3页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以及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治疗对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亚甲炎患者为亚甲炎组,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以及反... 目的:探讨亚急性甲状腺炎(亚甲炎)患者氧化应激状态以及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药治疗对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亚甲炎患者为亚甲炎组,62例正常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以及反映机体抗氧化能力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的不同;并比较亚甲炎组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消炎药治疗前后MDA、SOD和TAOC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健康对照组相比较,亚甲炎患者MDA显著增高(P<0.01)、SOD及TAOC显著降低(P均<0.05)。亚甲炎患者在接受糖皮质激素及非甾体消炎药治疗后MDA均显著降低(P<0.01,P<0.05);与非甾体消炎药治疗相比,糖皮质激素治疗患者MDA下降更明显(P<0.01)。此外,亚甲炎患者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TAOC及SOD均显著增高(P<0.05)。结论:亚甲炎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显著增高,并存在着抗氧化能力下降;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显著改善亚甲炎患者的氧化应激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甲状腺炎 氧化应激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栓塞的危险因素、症状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9
6
作者 陈旭锋 吕金如 +2 位作者 李琳 周浩 黄培培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33-1635,共3页
目的:分析肺栓塞危险因素、症状与危险分层关系,希望能通过肺栓塞某些症状快速评估病情。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肺栓塞危险因素、症状和危险分层的关系。结果... 目的:分析肺栓塞危险因素、症状与危险分层关系,希望能通过肺栓塞某些症状快速评估病情。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肺栓塞危险因素、症状和危险分层的关系。结果:各种原因的制动及卧床与危险分层间呈负相关关系,呼吸困难和发绀与危险分层间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卧床与制动能降低肺栓塞的危险分层。而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及发绀时,其肺栓塞的危险分层可能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危险分层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百草枯中毒23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黄培培 陈旭锋 +1 位作者 张芹 张劲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208-1210,共3页
百草枯(Parquat,PQ,又名对草快,克芜踪,泊拉夸特,克灭踪)为有机杂环类接触性除草剂,因其良好的除草效果而被广泛使用。急性百草枯中毒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农药中毒。因其中毒致死量小,且常累及肺、肾、肝等全身多个器官,如不及... 百草枯(Parquat,PQ,又名对草快,克芜踪,泊拉夸特,克灭踪)为有机杂环类接触性除草剂,因其良好的除草效果而被广泛使用。急性百草枯中毒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农药中毒。因其中毒致死量小,且常累及肺、肾、肝等全身多个器官,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可达85%-95%^[1]。为探讨百草枯中毒的诊断治疗经验,现将本院2003年2月~2007年11月共收治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23例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中毒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急性肺血栓栓塞及溶栓后TXA_2、PGI_2及ET-1水平的变化与血流动力学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劲松 黄培培 +1 位作者 陈旭锋 吴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5-379,共5页
目的:探讨兔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时血清炎症因子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和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等部位内皮素1(ET-1)变化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尿激酶(UK)溶栓的影响。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肺栓塞(acu... 目的:探讨兔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时血清炎症因子血栓素A2(TXA2)、前列环素(PGI2)和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等部位内皮素1(ET-1)变化和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及尿激酶(UK)溶栓的影响。方法:24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PTE)模型组、尿激酶(UK)治疗组,每组8只。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动物模型。常规于造模前、造模后1、2、4、8h放免法测定血清TXA2、PGI2,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指标,最后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各部位ET-1的表达水平。结果:①放免法测定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无显著差异。模型组1h升高,4h达高峰,其后开始降低,1、2、4h点与对照组比较都有统计学意义(P<0.01)。UK组1h升高,2h达高峰,4h后开始下降,UK组高峰值较模型组低,1、2、4h UK组与模型组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术前和8h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血流动力学监测结果:对照组各时间点肺动脉平均压(PAMP)、中心静脉压(CVP)都无明显变化,模型组及UK组PAMP、CVP栓塞后立即升高,2h升至最高,后有所下降,1、2、4、8h模型组和UK组两组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UK组与模型组1、2h有统计学差异(P<0.01),4、8h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免疫组化检测显示:模型组ET-1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UK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细胞因子TXA2、PGI2、ET-1参与了APTE早期肺血管阻力增加,APTE早期溶栓可明显降低TXA2、PGI2、ET-1以及减轻肺血管阻力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血栓栓塞 ET-1 TXA2 PGI2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必净对急性肺动脉栓塞有保护作用 被引量:3
9
作者 陈旭锋 黄培培 +2 位作者 吴昊 陈彦 张劲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95-701,共7页
目的:探讨兔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时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等部位内皮素1(ET-1)、血清炎症因子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动脉血气的表达状况及尿激酶(UK)溶栓或血必净抗炎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3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兔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时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等部位内皮素1(ET-1)、血清炎症因子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动脉血气的表达状况及尿激酶(UK)溶栓或血必净抗炎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30只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PTE模型组、UK组、血必净组、和UK+血必净组,每组6只。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动物模型。常规取造模前、造模后1、2、4、8h行动脉血气分析、放免法测定TXA2和PGI2、最后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肺血管内皮、支气管和肺泡上皮等部位ET-1的表达水平。结果:①血气分析:模型组栓塞后血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下降,血必净组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异。UK及UK+血必净组后PO2指标较模型组提前好转;②放免法测定结果:TXA2、PGI2栓塞组1h升高,2h达高峰,4h后开始降低,1、2、4h与对照组比较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必净组、UK组及血必净+UK组均1h升高,2h达高峰,2h后开始下降,且各治疗组高峰值均较栓塞组低。各组术前无显著性差异;1、2、4h各治疗组与模型组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各治疗组组间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其中以血必净+UK组浓度下降最快,UK组次之,血必净组较慢。8h各组无显著性差异;③病理检查显示:PTE组兔肺组织病理损伤明显,血必净、UK组肺组织损伤较PTE组减轻,UK+血必净组肺组织损伤最轻;④免疫组化检测显示:PTE组和血必净组ET-1蛋白表达的相对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UK组和UK+血必净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PTE后溶栓结合抗炎治疗可明显改善动脉血气,降低TXA2、PGI2炎症因子和ET-1介导的急性肺损伤,提示血必净能减轻APTE时的肺损伤,同时对患者开展溶栓治疗时,也要重视必要的抗炎治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血必净 ET-1 TXA2 PG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芎嗪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氯化钴诱导缺氧后纤溶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吴昊 孙昊 +6 位作者 王军 黄培培 程洁 陈旭峰 陈彦 肖杭 张劲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641-645,共5页
目的: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缺氧细胞模型,探讨川芎嗪在缺氧条件下对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川芎嗪(TMP)干预组,利用氯化钴(1.6mmol/L)模拟Eahy926细胞缺氧环境,建立缺氧模型,TMP干预组... 目的:建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缺氧细胞模型,探讨川芎嗪在缺氧条件下对血管内皮细胞纤溶功能的影响。方法:细胞分为对照组、缺氧组和川芎嗪(TMP)干预组,利用氯化钴(1.6mmol/L)模拟Eahy926细胞缺氧环境,建立缺氧模型,TMP干预组分别用0.08和0.16g/L的TMP干预。Hoechst法、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RT-PCR观察各组细胞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 ortype-1,PAI-1)mRNA表达,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PA、u-PA、PAI-1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及TMP干预组均出现细胞活力下降(P<0.01),但与缺氧组相比,TMP干预组细胞活力上升(P<0.01),且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上升明显(P<0.01);RT-PCR和ELISA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缺氧组t-PAmRNA表达量降低(P<0.01),细胞培养上清液t-PA含量减少(P<0.01);与缺氧组比,高低浓度TMP处理组t-PAmRNA表达量及细胞培养上清液t-PA含量均增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而高浓度较低浓度TMP干预组t-PAmRNA表达量升高(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t-PA含量增加(P<0.01)。结论:川芎嗪能够浓度依赖性减轻Eahy926细胞的缺氧损伤,并通过调节其t-PAmRNA表达及上清液t-PA的分泌,影响内皮细胞的纤溶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株(Eahy926) 氯化钴 缺氧 纤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慢性胃炎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比较 被引量:9
11
作者 孙国庆 孙昊 +1 位作者 徐晓军 张琦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550-1553,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性慢性胃炎(CG)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内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352例老年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进行相关性对照研究。结果:内镜下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NAG)225例,萎缩性胃炎(CAG)127例。与病理诊... 目的:探讨老年性慢性胃炎(CG)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内镜诊断为慢性胃炎的352例老年患者的内镜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之间进行相关性对照研究。结果:内镜下诊断为非萎缩性胃炎(NAG)225例,萎缩性胃炎(CAG)127例。与病理诊断比较,非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98.67%,萎缩性胃炎诊断符合率为66.93%。多项内镜表现同时存在对病理诊断的相关性(85.50%)显著提高。结论:非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可信度较高,萎缩性胃炎的内镜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较低,缺乏足够的相关性,但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且多项内镜表现同时存在时诊断正确率明显提高。目前内镜下的诊断尚不能替代黏膜组织学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胃炎 内镜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兔肺动脉栓塞时心肌标志物和心肌损伤的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培培 陈旭锋 +1 位作者 吴昊 张劲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1-795,855,共6页
目的:制备高危、低危兔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模型,探讨高危、低危肺栓塞兔的血流动力学、心肌标志物和心肌损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肺血栓栓塞低危组、高危组3组,每组8只。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 目的:制备高危、低危兔急性肺血栓栓塞症(APTE)模型,探讨高危、低危肺栓塞兔的血流动力学、心肌标志物和心肌损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24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肺血栓栓塞低危组、高危组3组,每组8只。采用自体血栓回输法建立动物模型。常规取造模前、造模后1、2、4、8h行动脉血气分析、肌钙蛋白I(cTnI)及N端前脑钠肽(NT-proBNP)的测定和血流动力学监测,12h时处死家兔,取肺组织和右室心肌行病理切片。结果:①血流动力学:高危组栓塞即刻有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及右室收缩压(RSVP)升高,4h后MAP和RSVP值开始恢复,高危组栓塞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ELISA监测结果:高危组2h后NT-proBNP开始升高,4h后cTnI开始升高,8h时各值继续升高,且4、8h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病理检查显示:高危栓塞组兔肺组织和右室心肌病理损伤明显,可见炎性细胞的浸润,同时可见心肌细胞的空泡样变性坏死。结论:急性肺栓塞cTnI、NT-proBNP的变化及血流动力学改变与右室心肌的受累程度有关,临床上可通过监测cTnI、NT-proBNP来对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同时在治疗时,应加强对高危肺栓塞患者心肌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栓塞 肌钙蛋白I N端前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森锰锌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劲松 栾春业 +5 位作者 王强 徐艳 张晶 环飞 程洁 肖杭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49-353,共5页
目的探讨代森锰锌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PC-12细胞加入代森锰锌0,1,10,30,60和120μmol.L-1,培养24h后,应用WST-8法检测PC-12细胞增殖;PC-12细胞中加入代森锰锌0,1,30和120μmol.L-1,培养24h后,... 目的探讨代森锰锌对PC-12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PC-12细胞加入代森锰锌0,1,10,30,60和120μmol.L-1,培养24h后,应用WST-8法检测PC-12细胞增殖;PC-12细胞中加入代森锰锌0,1,30和120μmol.L-1,培养24h后,流式细胞术FITC-AnnexinⅤ/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率;Hoechst33258染色及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Western印迹法检测Bcl-2和Bax的表达以及ERK蛋白磷酸化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随着代森锰锌浓度增加,代森锰锌组晚期凋亡率升高,呈浓度依赖关系,IC50为49.95μmol.L-1。代森锰锌120μmol.L-1组细胞晚期凋亡率为(90±4)%(P<0.05);Hoechst33258染色可见细胞核膨大、染色质边集浓染等凋亡特征;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cl-2逐渐降低,Bax和p-ERK1/2表达增高(P<0.05),代森锰锌120μmol.L-1组p-ERK1/2积分吸光度分别为128.0±2.5和178.4±4.0。结论代森锰锌能够诱导PC-12细胞凋亡,ERK信号通路可能在此过程中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分泌干扰物 代森锰锌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硫辛酸通过降低氧化应激改善2型糖尿病低血糖脑病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康健 冯亚敏 +2 位作者 萧丽军 唐莹 祝群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534-1537,共4页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低血糖脑病氧化应激、内皮素-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低血糖脑病患者随机分为α-硫辛酸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α-硫辛酸对2型糖尿病低血糖脑病氧化应激、内皮素-1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低血糖脑病患者随机分为α-硫辛酸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标志物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内皮素-1(endothelin-1,ET-1)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分的不同。结果:α-硫辛酸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MDA、ET-1以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分均显著降低(分别为P<0.01、P<0.05、P<0.01),SOD显著增高(P<0.01)。对照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MDA与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分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P<0.01)。α-硫辛酸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MDA、ET-1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分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P<0.05、P<0.01),SOD显著增高(P<0.05)。结论:α-硫辛酸可改善氧化应激及内皮功能,有助于2型糖尿病低血糖脑病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低血糖脑病 氧化应激 Α-硫辛酸 内皮素-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仙地液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ICAM-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康健 单兆伟 +1 位作者 杜青 陈子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74-1076,F0003,共4页
目的: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的ICAM-1,观察中药灌肠对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的作用机制及环节。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自由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fatesodium,DSS)水溶液诱导UC模型,以仙地液... 目的: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的ICAM-1,观察中药灌肠对I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中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能的作用机制及环节。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个实验组,自由饮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fatesodium,DSS)水溶液诱导UC模型,以仙地液灌肠干预后,用WesternBlotting免疫印迹增强化学发光的方法,以Actin为内参照半定量检测大鼠结肠黏膜及组织中ICAM-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经中药灌肠干预后的大鼠与模型组相比结肠黏膜及组织中的ICAM-1含量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中药灌肠可能通过下调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组织中的ICAM-1表达实现其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细胞黏附分子 WESTERN BLOTTING 中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对急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4
16
作者 梅勇 陈旭锋 吕金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81-1483,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脑损伤患者的双侧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相关性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40例... 目的 :探讨急性脑损伤患者的双侧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与格拉斯哥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的相关性及其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40例急诊ICU急性脑损伤致昏迷的患者。根据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24例)和死亡组(16例)。所有患者入ICU后48 h内行持续24 h双侧BIS监测,取双侧BIS平均值,记录患者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GCS评分,并检测当日NSE值。比较两组BIS值、APACHEⅡ评分、GCS评分、NSE值,并分析BIS值与GCS评分、NSE值的相关性。结果:死亡组患者的BIS平均值及GCS评分明显低于存活组[BIS平均值:29.7±16.5 vs.49.8±8.3,P<0.05;GCS评分(分):4.1±1.1 vs.6.4±1.4,P<0.05]。死亡组患者的NSE值(ng/m L)高于存活组(74.5±18.4 vs.23.5±12.4,P<0.05)。双侧BIS平均值与GCS评分呈正相关(r=0.626,P<0.05),与NSE值呈负相关(r=-0.870,P<0.05)。结论:双侧BIS监测是评估急性脑损伤患者预后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侧脑电双频指数 脑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危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凯 袁超 +2 位作者 陈旭锋 李琳 张劲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78-1480,共3页
目的 :探讨中危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效果。方法 :将76例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抗凝组,溶栓组(TG组)用阿替普酶(rt PA)100 mg溶栓,后序贯标准抗凝治疗;抗凝组(AG组)行常规标准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48 h后肌钙蛋白T、脑钠肽(NT-proBNP)、动脉血... 目的 :探讨中危肺血栓栓塞症溶栓效果。方法 :将76例患者分为溶栓组和抗凝组,溶栓组(TG组)用阿替普酶(rt PA)100 mg溶栓,后序贯标准抗凝治疗;抗凝组(AG组)行常规标准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48 h后肌钙蛋白T、脑钠肽(NT-proBNP)、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变化以及呼吸频率、住院病死率、出血情况。结果:中危肺血栓栓塞症溶栓组与抗凝组均无死亡病例;溶栓组患者NT-proBNP、动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较抗凝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组肌钙蛋白T改善较抗凝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栓组发生4例出血病例,较抗凝组显著增加(P<0.05)。结论:中危肺血栓栓塞症患者溶栓治疗效果与单纯抗凝相比无显著优势,患者出血风险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血栓栓塞症 危险分层 溶栓 抗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缺糖氧后氧化-抗氧化状态的变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劲松 邵斌霞 +4 位作者 何斌 蒋雷 程洁 高蓉 肖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95-1098,共4页
目的:观察皮层神经元缺糖氧复氧后氧化-抗氧化分子的变化,并探讨其对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缺糖氧复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缺糖氧复氧不同时间组(3、6、12及24h组),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一... 目的:观察皮层神经元缺糖氧复氧后氧化-抗氧化分子的变化,并探讨其对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缺糖氧复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缺糖氧复氧不同时间组(3、6、12及24h组),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观察神经元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变化;Hochest33258核染色观察皮层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糖氧复氧后神经元LDH释放量及NO含量明显增多、GPx活性持续下降(P<0.05);于缺糖氧复氧3h及6h时,NOS活性增高、GSH含量减少(P<0.05),而于24h时二者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神经元于缺糖氧复氧3h时出现凋亡,且随复氧时间的延长,凋亡持续增多(P<0.05)。结论:随着缺糖氧复氧时间的持续,氧化及抗氧化平衡的破坏,可能是致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糖氧 一氧化氮 谷胱甘肽 皮层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苯丙胺对大鼠小胶质细胞的损伤及炎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19
作者 程洁 蒋雷 +2 位作者 环飞 黄雨蒙 王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31-1135,1181,共6页
目的:观察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对原代小胶质细胞的损伤及炎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SD胎鼠小胶质细胞,利用MTT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分别检测Meth引起小胶质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 目的:观察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对原代小胶质细胞的损伤及炎性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SD胎鼠小胶质细胞,利用MTT和原位末端转移酶标记技术(TUNEL)分别检测Meth引起小胶质细胞活力和凋亡的变化。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eal-time PCR)观察Meth对小胶质细胞炎性相关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ELISA及试剂盒法检测Meth作用后小胶质细胞白介素(interleukin,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 NOS)的分泌改变。结果:MTT实验显示,Meth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力,呈浓度依赖性,浓度为200μmol/L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UNEL实验结果显示200μmol/L Meth可引起细胞凋亡,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显示Meth作用于小胶质细胞24 h可降低IL-24、一氧化氮合酶3(nitric oxide synthase 3,NOS3)表达水平,上调Peli3、Sigma受体1(Sigma receptor 1,Sig1-R)、IL-1β、IL-6、Toll样受体4(Toll like receptor 4,TLR4)的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蛋白水平亦发现,Meth可促进IL-6和TNF-α的分泌。结论:Meth可降低小胶质细胞活力,诱导小胶质细胞凋亡,并引起IL-1β、IL-1R、IL-6、TLR4等炎性因子mRNA表达变化,促进IL-6和TNF-α的分泌,进而可能损伤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神经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苯丙胺 小胶质细胞 炎性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急性胰腺炎6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魏桃英 屠苏 张劲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81-182,共2页
急性胰腺炎(AP)为临床急危重症,起病凶险,并发症和死亡率高.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老年AP的发病上升,探讨老年AP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老年人 AP 急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