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急诊CT的创伤性颈髓损伤危险因素研究
1
作者 周正 方熙 +4 位作者 康健 李华 陈旭锋 周浩 李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46-352,359,共8页
目的:基于急诊CT检查评估多发伤患者中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合并创伤性颈髓损伤(traumatic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TCSCI)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 目的:基于急诊CT检查评估多发伤患者中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合并创伤性颈髓损伤(traumatic cervical spinal cord injury,TCSCI)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接诊时不排除TCSCI的218例多发创伤患者资料,根据入院后颈椎MRI结果,确定是否存在TCSCI,分为TCSCI和非TCSCI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预测模型并进行内部验证。结果:69例(31.7%)患者合并TCSCI,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较高的头部简明损伤评分(head abbreviated injury scale,hAIS)(OR=1.552,95%CI:1.101~2.188)、下颈椎损伤分类(sub-axial injury classification,SLIC)评分(OR=1.235,95%CI:1.006~1.517)和截瘫症状(OR=3.810,95%CI:1.115~13.020)是TCSCI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ROC曲线下面积为0.900(95%CI:0.859~0.941),通过Hosmer-Lemeshow检验评价模型效果,提示预测模型区分度和校准度均较好。结论:hAIS、SLIC评分和截瘫症状是多发创伤患者合并TCSCI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不排除TCSCI的多发创伤患者,进行急诊CT检查并评估h AIS、SLIC评分、截瘫症状可能有效筛选出高危TCSCI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颈髓损伤 急诊CT 头部简明损伤评分 下颈椎损伤分类 截瘫症状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忠满 朱轶 +2 位作者 陈旭锋 王连生 武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82-388,共7页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早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 目的:探讨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ystemic immune inflammation index,SII)对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患者早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3年9月—2024年9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NSTEMI患者临床资料,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探讨入院SII与入院1周内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峰值之间的相关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基于Logistic回归的限制性立方样条(restricted cubic spline,RCS)分析探讨SII与NSTEMI患者早期AHF发生风险间的具体关系。结果:共纳入202例NSTEMI患者,其中104例(51.5%)患者在入院1周内发生AHF。AHF组患者SII水平明显高于无AHF组患者[1 390.55(939.45,2 459.93)vs.667.15(431.58,1 140.25),P <0.001]。ROC曲线下面积达0.745(95%CI:0.677~0.812,P <0.001)。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入院SII与入院1周内NT-proBNP峰值之间存在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0.317(P <0.001)。RCS曲线显示,NSTEMI患者早期发生AHF的风险与SII呈线性正相关。结论:SII对NSTEMI患者早期发生AHF具有预测价值,NSTEMI患者早期发生AHF的风险随SII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免疫炎症指数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急性心力衰竭 限制性立方样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肺栓塞患者并发呼吸心跳骤停行体外膜肺氧合治疗一例的急救与护理 被引量:1
3
作者 康丹丹 高雲 +3 位作者 李妍 王维惟 黄夕华 周晶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37,共4页
总结1例青少年肺栓塞患者并发呼吸心跳骤停行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冷冻技术及持续血液净化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的护理经验。主要措施是快速启动救治... 总结1例青少年肺栓塞患者并发呼吸心跳骤停行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ECMO)联合纤维支气管镜冷冻技术及持续血液净化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CRRT)的护理经验。主要措施是快速启动救治预案,提高救治效率;尽早实施目标体温管理,促进神经功能预后;运用纤维支气管镜下冷冻技术清除血凝块,加强气道管理;保护性肺通气策略联合一氧化氮吸入(inhaled nitric oxide, iNO)治疗改善肺通气;循环稳定后将静脉-动脉体外膜肺氧合(vein-artery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A-ECMO)转流为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ein-vein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VV-ECMO),以纠正顽固性低氧血症;联合CRRT治疗进行精准容量管理;落实个体化的抗凝策略和分阶段血液回输技术;加强心理支持。经过25 d积极救治和精细化护理,患者病情平稳,转康复医院继续治疗。出院1个月随访,患者神志清楚,可清晰言语,四肢肌力逐步恢复。该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成熟的ECMO团队配合十分重要,可缩短抢救各环节的反应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而个体化治疗措施的应用及高质量的护理是促进该患者康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肺栓塞 体外膜肺氧合 急救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卫生智慧管理平台的构建与效果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茹 张翔 +4 位作者 肖敏 鲁杰 张翔 李春雨 赵鹏程 《中国护理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6-111,共6页
目的:构建人工智能物联网手卫生智慧管理平台,助推手卫生执行行为,提高监测精准度,提升管理效能。方法:融合人工智能视觉分析技术和精准定位技术,自建数据集训练专用目标检测模型,设计触碰检测逻辑,与物联网联合构建手卫生智慧管理平台... 目的:构建人工智能物联网手卫生智慧管理平台,助推手卫生执行行为,提高监测精准度,提升管理效能。方法:融合人工智能视觉分析技术和精准定位技术,自建数据集训练专用目标检测模型,设计触碰检测逻辑,与物联网联合构建手卫生智慧管理平台,实现实时动态提醒工作人员执行手卫生的预警机制。通过大数据监测分析手卫生依从率与直接观察法得出的结果对比,结合院内感染相关指标分析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手卫生智慧管理平台监测出的手卫生依从率与直接观察法具有一致性(P<0.05);智慧管理平台应用后,手卫生依从率明显提升,同期医院感染发生率和重点监测的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明显降低,手消毒液消耗量增加(P<0.05)。结论:人工智能物联网手卫生智慧管理平台,能够更全面、真实、准确地记录工作人员手卫生的执行情况,提高手卫生执行率,且能一定程度上改善院内感染相关指标,让管理更加精细化、智能化,为医院管理者制定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物联网 手卫生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皮素D蛋白N端结构域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和长期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晓慧 陈旭锋 +5 位作者 季荔 汪璇 茆丽娜 王瑶 姜丽丽 蒋雷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57-1462,共6页
目的探讨消皮素D蛋白N端结构域(Gasdermin D-N,GSDMD-N)对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和长期预后的预判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收治的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例,根据... 目的探讨消皮素D蛋白N端结构域(Gasdermin D-N,GSDMD-N)对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和长期预后的预判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23年1~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收治的大血管闭塞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5例,根据入院时及入院后5 d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1组34例和预后不良1组31例。又根据90 d时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2组47例和预后不良2组18例。收集基线资料特征,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短期和长期预后的潜在风险因素。分别于患者入院时、入院24 h检测GSDMD-N。构建ROC曲线,分析GSDMD-N对不良预后的预测能力。结果预后良好1组与预后不良1组年龄、男性、灌注缺损体积、发病到就诊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GSDMD-N、S100蛋白β亚型(S100β)、突触融合蛋白17(syntaxin 17,STX17)、出血并发症、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心房颤动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的GSDMD-N变化为短期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OR=1.054,95%CI:1.023~1.093,P=0.001;OR=1.072,95%CI:1.032~1.124,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24 h的GSDMD-N变化对短期预后不良有较好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14(95%CI:0.698~0.905)。预后良好2组与预后不良2组年龄、男性、灌注缺损体积、发病到就诊时间、入院时NIHSS评分、GSDMD-N、S100β、STX17、出血并发症、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心房颤动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的GSDMD-N变化为长期预后不良的重要影响因素(OR=1.001,95%CI:1.023~1.069,P=0.046;OR=1.063,95%CI:1.017~1.125,P=0.015)。ROC曲线分析显示,24 h的GSDMD-N变化对长期预后不良有较好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881(95%CI:0.767~0.961)。结论24 h的GSDMD-N变化可预测大血管闭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和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焦孔素 预后 预测 数据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