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磨玻璃结节CT影像征象鉴别诊断肺浸润性腺癌与微浸润腺癌 被引量:66
1
作者 虞梁 王俊 +4 位作者 李洪 李响 唐健玮 袁梅 陈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 nodule,GGN)的肺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与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vcinoma,MIA)的CT特征差异,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12月GGN... 目的:探讨表现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 nodule,GGN)的肺浸润性腺癌(invasive adenocarcinoma,IAC)与微浸润性腺癌(minimally invasive adenocavcinoma,MIA)的CT特征差异,为两者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8年3-12月GGN手术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术前CT影像特征与病理学结果的相关性。结果:病理证实为IAC或MIA患者148例(157枚结节)。两组间结节直径、结节平均CT值、结节类型、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经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结节直径(OR=16.68,95%CI:3.66~75.89,P=0.02)以及平均CT值(OR=1.01,95%CI:1.01~1.02,P<0.01)是预测侵袭性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病灶直径≥13.5 cm、病灶平均CT值≥-463.5 HU作为鉴别IAC与MIA的分界值,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肺腺癌的CT征象与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结节直径、结节平均CT值、结节类型、分叶征、毛刺征以及胸膜凹陷征对于临床鉴别IAC以及MIA具有重要意义,其中病灶直径以及病灶平均CT值是预测侵袭性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浸润腺癌 浸润性腺癌 磨玻璃样结节 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冠状动脉钙化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静 曾鸣 +3 位作者 张浩 王军 盛燕辉 刘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457-1462,共6页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规律血液透析,且透析龄≥3个月的MHD患者18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实... 目的: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8年3月—2020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规律血液透析,且透析龄≥3个月的MHD患者188例,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指标,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测定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score,CACS),分析冠状动脉钙化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冠状动脉钙化(CACS>100分)的发生率为54.8%(103/188),CACS中位数为143(0,728)分。与CACS<100分组相比,CACS≥400分组患者年龄、透析龄、血清钙、甲状旁腺激素(intact parathyroid hormone,iPTH)、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等指标显著增高(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CACS与年龄(r=0.292,P<0.001)、透析龄(r=0.242,P<0.001)、收缩压(r=0.167,P=0.024)、血钙(r=0.263,P<0.001)、iPTH(r=0.191,P=0.009)及ALP(r=0.171,P=0.019)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显示ALP与CACS显著相关(P=0.01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示ALP预测重度冠状动脉钙化的曲线下面积是0.615(P=0.009),最佳临界值为226.5 U/L。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过多因素校正后ALP≥226.5 U/L组患者重度冠脉钙化风险显著升高(OR=3.05,95%可信区间:1.30~7.18,P=0.011)。结论:血清ALP水平是MH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独立预测因子,ALP有望成为MHD患者心血管钙化的预测指标和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碱性磷酸酶 慢性肾脏病 血液透析 矿物质与骨代谢紊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和应用价值 被引量:8
3
作者 陈文华 王杰 +3 位作者 邢伟 邱建国 俞胜男 孙益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134-1137,F0003,共5页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AVM)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临床怀疑AVM的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后处理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CT后处理技术分别为容积再现技术(VR)、最... 目的:评价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对脑动静脉畸形(AVM)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0例临床怀疑AVM的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后处理图像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图像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CT后处理技术分别为容积再现技术(VR)、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和表面遮盖法(SSD)。结果:70例患者中,17例发现AVM,24例发现脑动脉瘤和3例发现烟雾病,26例CTA和DSA检查阴性。17例AVM患者的16层螺旋CT三维血管图像上均见到典型的畸形血管团,16例发现供血动脉(94%),15例可见引流静脉(88%)。结论:16层螺旋CTA对于AVM检出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它在AVM的筛选、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方面可以替代常规DSA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CT血管造影术 16层螺旋CT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MR半自动软件软骨体积定量测量的可重复性及准确性 被引量:6
4
作者 马聪 张礼荣 +2 位作者 尉传社 王冬青 王德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0-763,共4页
目的评估在3.0TMR上使用半自动软件OsiriX测量膝关节软骨体积的可重复性及准确性。方法在3.0TMR上使用MR轴位水激发3D-FLASH序列对30名健康受试者的右膝关节进行重复扫描。全部图像由3名观察者分别使用开放源软件OsiriX进行软骨的半自... 目的评估在3.0TMR上使用半自动软件OsiriX测量膝关节软骨体积的可重复性及准确性。方法在3.0TMR上使用MR轴位水激发3D-FLASH序列对30名健康受试者的右膝关节进行重复扫描。全部图像由3名观察者分别使用开放源软件OsiriX进行软骨的半自动分割及随机工作站进行人工分割,计算软骨体积,比较两种方法测量软骨体积所需时间、可重复性及测量结果。结果①OsiriX软件分割比人工分割节省50%以上时间;②OsiriX软件分割及人工分割的观察者间可重复性误差分别为4.88%和9.82%,高年资观察者内部可重复性误差分别为0.77%和1.29%,个体内部可重复性误差范围分别为0.14%~1.11%和0.52%~1.61%。前者各项可重复性误差均低于后者(P<0.05);③OsiriX软件分割的系统误差为(-3.80±3.93)%,随机配对误差为(4.68±2.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2,P=0.36)。结论与人工分割相比,OsiriX半自动分割测量软骨体积具有省时、观察者间及观察者内可重复性高、有相对固定标准等明显优势,可用于临床及多中心大样本量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膝关节 软骨 体积 OSIRI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CE-MRI直方图分析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5
作者 韩秋月 武江芬 +3 位作者 鲁珊珊 宋佳成 曹鹏 洪汛宁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12,共6页
目的:探索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结合以整个肿瘤体积为基础的直方图(Histogram)分析方法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过DCE-MRI检查的胶质瘤患者,其中包括8例低级别胶质瘤(LGG)和23例高级别胶质瘤(HGG)。... 目的:探索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结合以整个肿瘤体积为基础的直方图(Histogram)分析方法在脑胶质瘤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经过DCE-MRI检查的胶质瘤患者,其中包括8例低级别胶质瘤(LGG)和23例高级别胶质瘤(HGG)。应用血流动力学模型计算出各个病例的渗透参数,包括容积转运常数(K^(trans))、回流速率常数(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比(Ve)和血浆容积(Vp);选取肿瘤实质区作为感兴趣区(ROI),并计算出各渗透参数的直方图参数,包括平均值、标准差、峰度、偏度及第90百分位数。不同级别胶质瘤的K^(trans)、Kep、Ve和Vp直方图参数值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ROC分析直方图各参数值鉴别HGG和LGG的诊断效能,应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数据测量的可重复性。结果:K^(trans)值的平均值、标准差、峰度、偏度及第90百分位数在鉴别LGG与HGG中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以上各值在鉴别高、低级别胶质瘤中均有较好的诊断效能,其中K^(trans)值的偏度诊断准确性最高。各组ICC值显示出较好的可重复性。结论:DCE-MRI成像结合全肿瘤直方图分析方法在胶质瘤的分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方图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胶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MR灌注加权成像评价后循环远端缺血的血液动力学 被引量:5
6
作者 张永刚 刘希胜 +3 位作者 王敏 许新堂 张秋妹 苗重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2945-2948,共4页
目的:探讨利用MR灌注加权成像(PWI)评价后循环远端缺血的血液动力学。方法:回顾32例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作为病例组,分析PW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资料,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血管狭窄,侧支血管,脑血流量(r CBF)、脑血容量... 目的:探讨利用MR灌注加权成像(PWI)评价后循环远端缺血的血液动力学。方法:回顾32例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患者作为病例组,分析PWI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资料,并与3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观察血管狭窄,侧支血管,脑血流量(r CBF)、脑血容量(r CBV)、平均通过时间(r MTT)指标。结果:病例组:至少有1支椎基底动脉狭窄>70%,椎动脉重度狭窄17例;基底动脉重度狭窄20例;小脑上动脉重度狭窄8例;大脑后动脉狭窄17例;后交通动脉开放22例;软脑膜动脉的显示11例;微小动脉团显示12例。病例组ROI/额叶白质比值相对于对照组r CBF、r CBV值均下降,MTT值延长,两组参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WI结合MRA能够有效地评价后循环远端缺血区域脑组织血流灌注以及侧支循环血流代偿情况,有效的评估缺血区血液动力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注加权成像 MRA 缺血 椎基底动脉 MT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TMRI上FLASH与MEDIC序列定量测量猪膝关节软骨体积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张礼荣 王德杭 +4 位作者 尉传社 俞同福 单秀红 陈文华 孙维斌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36-440,共5页
目的:在3.0TMRI上比较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FLASH)与多回波数据联合成像(MEDIC),对猪膝关节软骨体积定量测量的可重复性及准确性。方法:使用水激发FLASH与水激发MEDIC序列扫描20个猪膝关节,扫描完成立即解剖剥离软骨获得体积,最后比较由... 目的:在3.0TMRI上比较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FLASH)与多回波数据联合成像(MEDIC),对猪膝关节软骨体积定量测量的可重复性及准确性。方法:使用水激发FLASH与水激发MEDIC序列扫描20个猪膝关节,扫描完成立即解剖剥离软骨获得体积,最后比较由图像测量出的体积和解剖出的体积,评估图像测量的准确性。结果:FLASH中膝关节各部的体积测量的可重复性误差由2.5%~3.2%,MEDIC的可重复性误差由1.6%~3.0%。MEDIC及FLASH图像测量的体积与形态学测量的体积有很高的相关性,r=0.90~0.98。在FLASH和MEDIC序列软骨体积测量值与形态学测量值之间的随机配对误差分别是4.3%~6.8%和2.9%~6.6%,系统性误差分别是-0.6%~1.2%和-1.1%~2.8%。结论:在3.0TMRI上MEDIC图像体积测量可重复性与准确性较高,可用于关节软骨的定量测量;同时一个矢状位MEDIC可提供膝关节软骨各部较全面的体积测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RI 软骨 体积 可重复性 FLAS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根部解剖的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晓飞 孔祥清 +3 位作者 唐立钧 盛燕辉 周蕾 杨荣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89-1594,共6页
目的: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发展,了解主动脉根部的解剖对于主动脉瓣瓣膜支架的选择和减少并发症是非常必要的。方法:34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及39例正常对照行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及经胸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 目的: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发展,了解主动脉根部的解剖对于主动脉瓣瓣膜支架的选择和减少并发症是非常必要的。方法:34例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及39例正常对照行双源CT(Dual Source CT,DSCT)及经胸心脏超声(transthoracic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DSCT在斜冠状面及矢状面分别测量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主动脉根部各径线,瓣环直径和左室流出道直径。超声测量主动脉根部及左室流出道直径,并且和DSCT测量值对比。结果:主动脉瓣狭窄组左冠状动脉(left coronaryostia,LCO)高度、右冠状动脉(right coronary ostia,RCO)高度、冠状窦(sinus of Valsalva,SV)直径、左右冠状窦高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动脉瓣狭窄组瓣环(aortic annulus,AA)直径、主动脉窦和升主动脉连接处(Sino-Tubular Junction,STJ)直径、升主动脉(ascending aorta,AO)直径、左室流出道(left ventricular outer tract,LVOT)直径、主动脉瓣和二尖瓣之间纤维结构(continuity fibrous,CF)距离,室间隔(interventricular septum,IVS)厚度明显比对照组大(P<0.05)。主动脉瓣狭窄组及对照组收缩末期AA、SV、STJ、AO直径、IVS厚度明显比舒张末期大(P<0.05),收缩末期LVOT直径明显比舒张末期小(P<0.05)。主动脉瓣狭窄组及对照组AA及LVOT直径冠状面测量值均大于矢状面测量值。主动脉根部直径(AA、SV、STJ、AO)TTE测量值与DSCT测量值相比,相关性好(相关系数分别为r=0.84,r=0.87,r=0.82,r=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主动脉根部扩张、左室流出道变长扩张、室间隔变厚及冠状动脉变异较大,由于TTE的诊断作用有限,因此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患者术前进行DSCT检查对于瓣膜支架的选择及减少并发症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瓣狭窄 CT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 主动脉根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囊肿的CT诊断 被引量:9
9
作者 王小宁 朱晓梅 徐怡 《放射学实践》 2008年第6期664-666,共3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肿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肾上腺囊肿的CT表现。结果:本组16例中7例为假性囊肿,1例为非特异性囊肿,2例为表皮样囊肿,6例内皮性囊肿,CT诊断符合率为81.3%(13/16)。结论:CT在肾上腺囊肿的定位... 目的:探讨肾上腺囊肿的CT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16例肾上腺囊肿的CT表现。结果:本组16例中7例为假性囊肿,1例为非特异性囊肿,2例为表皮样囊肿,6例内皮性囊肿,CT诊断符合率为81.3%(13/16)。结论:CT在肾上腺囊肿的定位和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上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箅机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夏裕平 张文洪 +1 位作者 李东 俞同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037-1039,共3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头颈部检查阳性病例。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Sensation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并行1mm薄层重建,造影剂量按1.5ml/kg,注射速率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16~18s。在...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头颈部检查阳性病例。检查采用德国西门子Sensation16层螺旋CT进行扫描,并行1mm薄层重建,造影剂量按1.5ml/kg,注射速率为3ml/s,扫描延迟时间16~18s。在后处理工作站上进行图像重建,重建方法为MIP、VR等,对血管显示情况进行评价。结果:52例阳性病例中,一侧颈内动脉狭窄6例,双侧颈内动脉狭窄3例,一侧椎动脉狭窄4例,双侧椎动脉狭窄2例,颈内动脉畸形3例,海绵窦瘘2例,脑内动脉瘤23例,动静脉畸形(AVM)9例。52例CTA对于病变的大小、形态、范围均能清晰显示。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及病变与周围的三维空间关系的定位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层螺旋CT 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诊断膝关节骨挫伤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1
作者 宋桂芳 王德杭 陈家祥 《放射学实践》 2007年第5期506-508,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挫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骨挫伤患者MRI资料,观察其骨挫伤以及合并邻近韧带半月板损伤的影像表现。结果36例患者骨挫伤87处,合并骨折20例共23处,合并韧带损伤3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32例。结论MRI是诊... 目的探讨膝关节骨挫伤MRI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骨挫伤患者MRI资料,观察其骨挫伤以及合并邻近韧带半月板损伤的影像表现。结果36例患者骨挫伤87处,合并骨折20例共23处,合并韧带损伤3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32例。结论MRI是诊断膝关节骨挫伤及其邻近结构损伤的有效影像学检查手段,同时骨挫伤MRI诊断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挫伤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辨率压缩感知TOF-MRA技术对豆纹动脉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鹏飞 鲁珊珊 +2 位作者 李青 胡永志 吴飞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291-1294,1332,共5页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time-of-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OF-MRA)技术对脑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LSA)的显示价值,并比较不同加速因子对成像的影响...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时间飞跃法磁共振血管造影(time-of-flight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TOF-MRA)技术对脑豆纹动脉(lenticulostriate arteries,LSA)的显示价值,并比较不同加速因子对成像的影响。方法:选取23位健康志愿者,每位受试者采集4种不同加速因子系数(2、3、5、7)的CS TOF-MRA图像,分别记为CS2、CS3、CS5、CS7。定性评估4组图像的LSA显示质量,定量分析各组图像的LSA总数、最长LSA长度及血管边缘锐利度。采用Friedman检验及随机区组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基于CS2、CS3、CS5、CS7的图像采集时间分别为6 min 3 s、4 min 8 s、2 min 35 s、2 min 3 s。LSA显示质量评分,CS2、CS3明显优于CS5、CS7(P<0.05)。LSA显示数目,CS2均明显优于其他3组(P<0.05),而CS3和CS5之间、CS5和CS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SA显示长度,CS2[(3.47±0.29)cm]>CS3[(3.22±0.29)cm]>CS5[(3.00±0.33)cm]>CS7[(2.69±0.32)cm],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边缘锐利度,CS2优于其他加速因子,CS3优于CS5、CS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S5、CS7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两倍加速因子的高分辨率CS TOF-MRA在临床合理的扫描时间内,可以提供较好的LSA图像,该技术为临床采用3.0 T磁共振检查及研究LSA相关性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脑血管造影术 豆纹动脉 压缩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冠脉成像中患者因素与对比剂示踪扫描次数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姜加学 王德杭 唐立钧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53-655,共3页
目的:寻找双源CT冠脉成像(DSCT-CCTA)中患者因素对对比剂示踪扫描次数的影响。方法:搜集2009年行双源CT冠脉检查691例患者资料,采用多因素线性关系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心率(HR)及有无心律失常(Arr)、高血压(Hyp)、糖尿... 目的:寻找双源CT冠脉成像(DSCT-CCTA)中患者因素对对比剂示踪扫描次数的影响。方法:搜集2009年行双源CT冠脉检查691例患者资料,采用多因素线性关系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心率(HR)及有无心律失常(Arr)、高血压(Hyp)、糖尿病(DM)、心瓣膜病(VHD)、冠脉支架植入(CSI)等因素与对比剂示踪扫描次数的关系。结果:对比剂示踪扫描次数与性别、HR呈负相关,与年龄及患有心律失常、心瓣膜病呈正相关,与患者是否患有高血压、DM、冠脉支架植入等因素关系不密切。结论:老年、男性、心率慢、心律失常或有心瓣膜病的患者DSCT-CCTA检查时适当延迟对比剂示踪扫描的起始时间,减少对比剂示踪扫描次数,从而减少冠脉CT检查中的X线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月板损伤及撕裂的MRI与关节镜或手术对照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宋桂芳 王德杭 陈家祥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10期908-911,共4页
目的评价不同观察者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诊断一致性及撕裂形态学MRI诊断分级的准确性。方法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回顾性对82例82个疑有半月板损伤的MRI图像,所得两次诊断结果进行Kappa统计量分析。本研究中用关节镜或手术结果作... 目的评价不同观察者对膝关节半月板损伤MRI诊断一致性及撕裂形态学MRI诊断分级的准确性。方法由两位有经验的影像科医生回顾性对82例82个疑有半月板损伤的MRI图像,所得两次诊断结果进行Kappa统计量分析。本研究中用关节镜或手术结果作为诊断参考标准,确诊撕裂的内侧半月板有29例,外侧半月板有40例,分别分析内外侧半月板经参考标准确诊的撕裂的两次诊断的诊断价值。结果对内侧半月板Kappa值为0.71,对外侧半月板Kappa值为0.65,两次诊断均有好的诊断一致性。对内侧半月板可修复撕裂两次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5%、38%、79%;100%、38%、83%。对外侧半月板可修复撕裂两次诊断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65%、75%;93%、77%、93%。结论MRI两次诊断对内外侧半月板诊断一致性良好,对内外侧半月板可修复撕裂准确性、灵敏度较高,对外侧半月板可修复撕裂特异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半月板 胫骨 撕裂伤 关节镜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扩散敏感系数颈髓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15
作者 管红梅 王德杭 田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55-25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扩散敏感系数颈髓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应用价值和各向异性程度。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28例,分为2组,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颈髓扩散张量成像检查,扩散敏感系... 目的:探讨不同扩散敏感系数颈髓白质纤维束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的应用价值和各向异性程度。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28例,分为2组,使用单次激发自旋回波平面回波(SE-EPI)序列颈髓扩散张量成像检查,扩散敏感系数(b值)分别为400 s/mm2和700 s/mm2,测量颈髓各节段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采用SPSS11.5软件对获取的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b=400 s/mm2时,颈髓矢状位成像测量的平均FA值为0.659 0±0.072 7,横轴位成像测量的平均FA值为0.771 1±0.058 4;采用b=700 s/mm2时,颈髓矢状位成像测量的平均FA值为0.658 3±0.073 7,横轴位成像测量的平均FA值为0.778 2±0.065 1。不同b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组横轴位颈髓平均FA值大于矢状位颈髓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值=400 s/mm2颈髓DTI图像和FA图优于b值=700 s/mm2。FA值可定量分析颈髓各节段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程度。白质纤维束成像三维显示颈髓白质纤维束的分布及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白质纤维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泪管阻塞支架植入术的护理
16
作者 陈惠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2期116-116,共1页
关键词 鼻泪管阻塞支架植入术 护理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叶切除术与肺段切除术治疗直径≤2cm浸润性肺腺癌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汤井双 黄晶晶 +3 位作者 李志华 袁梅 陈亮 王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87-392,共6页
目的:比较肺叶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治疗直径≤2 cm的浸润性肺腺癌的临床治疗结果,探索影响浸润性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行手术治疗且直径≤2 cm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策略... 目的:比较肺叶切除术和肺段切除术治疗直径≤2 cm的浸润性肺腺癌的临床治疗结果,探索影响浸润性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2月行手术治疗且直径≤2 cm的浸润性肺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策略分为肺叶切除术组(肺叶组)和肺段切除术组(肺段组)。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种手术方式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浸润性肺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肺叶组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9.3%与96.2%,肺段组3年、5年总生存率均为98.8%(P=0.159);肺叶组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2.9%、89.0%,肺段组3年、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为94.1%(P=0.071)。Cox回归分析提示年龄、淋巴结阳性是术后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直径≤2 cm的浸润性肺腺癌行肺段切除术与肺叶切除术具有相同的安全性与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叶切除术 肺段切除术 肺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磨玻璃结节型肺腺癌脏层胸膜侵犯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8
作者 符程皓 蒋以恒 +2 位作者 葛佳云 袁梅 王俊 《中国肺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36-244,共9页
背景与目的目前国内肺癌仍是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腺癌是其最常见的亚型,影像学中表现为混合性磨玻璃结节(mixed ground glass nodule,m GGN)的肺癌逐渐增多。脏层胸膜侵犯(visceral pleural invasion,VPI)是影响m GGN型肺... 背景与目的目前国内肺癌仍是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恶性肿瘤,肺腺癌是其最常见的亚型,影像学中表现为混合性磨玻璃结节(mixed ground glass nodule,m GGN)的肺癌逐渐增多。脏层胸膜侵犯(visceral pleural invasion,VPI)是影响m GGN型肺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索分析m GGN型肺腺癌发生VPI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月-2019年11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接受根治性手术的128例m GGN型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影像、病理和生物学特征,其中男性40例、女性88例,年龄30岁-81(60.3±9.3)岁。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m GGN型肺腺癌发生VPI的各项危险因素。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m GGN型肺腺癌患者中57例被诊断有VPI发生。性别、实性成分最大径、实性成分比例(consolidation tumor ratio,CTR)、毛刺征、肺部疾病史、高血压家族史、肿瘤-胸膜空间位置分型(relation of lesion to pleura,RLP)、支气管与结节走行关系在VPI(+)组和VPI(-)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RLP(OR=3.529,95%CI:1.430-8.713,P=0.006)和支气管与结节走行关系(OR=3.993,95%CI:1.517-10.51,P=0.005)是VP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临床诊治应综合上述参数评估m GGN型肺腺癌发生VPI的可能性。RLP和支气管与结节走行关系异常作为VPI的独立危险因素,对判断m GGN型肺腺癌发生VPI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性磨玻璃结节 肺肿瘤 胸膜侵犯 计算机断层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6排CT管电压及重建方式对小内径冠状动脉支架模型显示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蕾 徐怡 +3 位作者 祝因苏 王玲玲 唐立钧 施海彬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5-400,共6页
目的探讨256排CT管电压及重建方式对体外小内径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256排CT在高清扫描模式下使用不同管电压(70、80、100、120 k Vp)多次扫描2枚小内径体外冠状动脉支架模型(内径分别为2.5 mm和3 mm)。所得图像分别使... 目的探讨256排CT管电压及重建方式对体外小内径冠状动脉支架显示的影响。材料与方法 256排CT在高清扫描模式下使用不同管电压(70、80、100、120 k Vp)多次扫描2枚小内径体外冠状动脉支架模型(内径分别为2.5 mm和3 mm)。所得图像分别使用高清标准(HD standard)及高清细节(HD detail)重建方式进行重建,对图像质量进行双盲主观评价以及包括支架内CT值、图像噪声、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的客观评价,比较各组差异性。结果 2.5 mm及3 mm内径冠状动脉支架均在80 k Vp条件下获得最高主观评分。随着管电压的升高,支架内CT值、SNR及CNR值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5 mm内径支架HD detail及HD standard两种重建方式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mm内径支架HD detail重建方式主观评分显著高于HD standar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56排CT高清扫描模式下,80 k Vp联合HD detail重建方式最利于小内径体外冠状动脉支架的显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支架 冠状血管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算法 质量控制 体外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nascin-X蛋白及CD34在动脉粥样斑块形成过程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周明 黄君文 +2 位作者 陈婷 宋佳成 马占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检测肌腱糖蛋-X(Tenascin-X,TNX)与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在ApoE基因敲除小鼠(apolipoprotein E gene knock out mice,ApoE^(-/-)mice)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及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高脂饲养ApoE-/-小鼠建立动... 目的:检测肌腱糖蛋-X(Tenascin-X,TNX)与血管内皮细胞标志物CD34在ApoE基因敲除小鼠(apolipoprotein E gene knock out mice,ApoE^(-/-)mice)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的动态表达及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高脂饲养ApoE-/-小鼠建立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为实验组,普通饲料喂养的C57BL/6小鼠为对照组。分别于喂养第8、12、20、28、36周时测量血脂水平,采集主动脉血管标本,油红O染色和HE染色观察主动脉的病理学改变并进行计量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实验组低密度脂蛋白(low-density lipoprotein,LDL)、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在各期中均高于对照组(P <0.05)。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实验组斑块面积及斑块面积/管腔面积比值不断增加(斑块面积:F=31.473,P <0.001;斑块面积/管腔面积:F=178.422,P <0.001)。斑块内TNX与CD34的表达量随着饲养时间的增加而增多,两者均在36周时表达最多,并且TNX与CD34阳性微血管均在纤维帽及脂质核心周围高表达且呈正相关(r=0.87,P <0.001)。而对照组中未见明显斑块形成。结论:Tenascin-X和CD34的表达量随着斑块进展而增多,且两者在斑块中的表达区域相似。TNX可能与斑块稳定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 APOE基因敲除小鼠 TENASCIN-X 血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