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ayo医院康复医学科的医疗及管理
1
作者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2-103,共2页
关键词 Moy医院 美国 康复医学科 学科建设 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 被引量:55
2
作者 张丽霞 孟殿怀 +2 位作者 沈光宇 邵伟波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79-1181,共3页
目的:观察偏瘫早期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及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对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70例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90例),康复加针灸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康复组患者除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外增加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 目的:观察偏瘫早期患者接受康复训练及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对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270例脑卒中后偏瘫早期患者,分为康复治疗组(90例),康复加针灸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90例),康复组患者除进行常规内科治疗外增加系统规范的康复治疗;康复加针灸治疗组接受康复训练并增加针灸治疗,对照组只接受常规内科治疗。采用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FMA)积分法及FCA综合功能评定法分别于入组时及入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进行肢体运动功能评定。结果:入组1个月、3个月、6个月后康复组及康复加针灸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康复组与康复加针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康复组及康复加针灸组于入组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几次评定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于入组后1个月、3个月时下肢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及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几次评定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入组后6个月Brunnstrom分期、FMA积分与入组后3个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FCA综合功能评定的行走功能评分与入组后3个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康复训练及康复训练加针灸治疗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提高均有较好的疗效,两者治疗效果无明显优劣;偏瘫患者的自然康复过程大概3个月,故康复训练宜及早介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康复训练 针灸 下肢运动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老年人住院康复医疗支付政策与启示 被引量:20
3
作者 孙燕 励建安 张晓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747-749,共3页
美国政府实施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Medicare)至今已有近50年历史。住院康复医疗作为其保障的重要内容,其支付制度经历了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支付制度的研究和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技术和方法属世界领先。我国正处医疗保... 美国政府实施老年人医疗保险制度(Medicare)至今已有近50年历史。住院康复医疗作为其保障的重要内容,其支付制度经历了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支付制度的研究和实践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技术和方法属世界领先。我国正处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新时期,美国医疗保险体系建立和发展过程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政府 康复医疗 老年人 住院 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医疗保险体系 支付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期康复干预对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陈旗 卞荣 +4 位作者 王彤 单春雷 王蓓蓓 巩尊科 吴传军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903-905,共3页
目的:探讨6个月内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发病3周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进行一般临床治疗,康复组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在入组前、发病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用改良Barthel... 目的:探讨6个月内康复干预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日常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80例发病3周内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康复组,对照组进行一般临床治疗,康复组早期介入康复训练,在入组前、发病1个月、3个月、6个月分别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活动能力。结果:在发病1个月时,康复组的修饰、用厕、穿衣三项能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发病3个月时,除上述能力进一步存在组间差异外,转移、行走、上下楼三项能力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发病6个月时,除大便控制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外,其余各项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康复的早期干预有利于大多数患者的ADL项目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 日常活动能力 康复干预 偏瘫患者 对照组 大便 脑卒中偏瘫 显著性 差异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训练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脊髓内再生微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18
5
作者 雷晓婷 刘兴波 +3 位作者 王红星 徐冬晨 王彤 丁新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9-434,共6页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以及脊髓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诱导轴突分化因子Slit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规律,研究康复训练对损伤后脊髓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10个实...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的影响,以及脊髓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诱导轴突分化因子Slit2、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规律,研究康复训练对损伤后脊髓微环境的影响。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10个实验组和4个对照组,每组5只。以改良Allen’s撞击法制作脊髓损伤模型。从损伤后7天起,实验组分别进行1~4周活动平板训练,对照组不训练。训练结束时(即损伤后14、21、28、35天)分别进行运动功能评估,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结合图像平均光密度分析观察大鼠脊髓内BDNF、Slit2以及GFAP的表达。结果:各不同训练时程后,大鼠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改善(P<0.05);训练后,大鼠脊髓内BDNF以及Slit2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有明显增加(P<0.05),GFAP的表达高峰延迟。结论:康复训练可能通过上调脊髓内BDNF和Slit2的表达水平,延迟星型胶质细胞的增生,使脊髓内神经元再生微环境朝有利方向变化来促进神经通路重建,改善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训练 脊髓损伤 神经再生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SLIT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2
6
作者 戴玲 陈旗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27-829,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36例脑血管意外后的偏瘫患者被随机分成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治疗组)与一般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7例,对照组19例,两组均接受每日1次、每周5...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并观察其疗效。方法:36例脑血管意外后的偏瘫患者被随机分成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组(治疗组)与一般康复治疗组(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7例,对照组19例,两组均接受每日1次、每周5次的治疗10-40次。采用Fugl-Meyer评价法的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积分及Barthel指数作为评定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Fugl-Meyer上肢主动运动功能积分和Barthel指数积分经治疗后都有明显提高(P<0.001),但治疗组的改善情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或<0.01)。结论:本文所介绍的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在偏瘫上肢康复训练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改善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及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尤其是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应用 促进技术 上肢 神经肌肉 偏瘫 康复训练 对照组 动功 评价法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康复医学的继续教育 被引量:7
7
作者 王彤 励建安 周士枋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康复医学 继续教育 培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等医学专业学校康复治疗专业设置标准的构想
8
作者 梁少杰 励建安 +1 位作者 扬玉楠 苏成柏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07-108,共2页
何为培养康复治疗士的最佳途径 ,是目前我国康复事业发展所面临的一大问题 ,广东省在此方面做出了探索。
关键词 中等医学专业学校 康复治疗 专业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日负荷对新西兰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8
9
作者 王骏 励建安 +3 位作者 金挺剑 陈子庆 顾劲扬 王元会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65-168,共4页
要目的:观察心肌缺血日负荷对新西兰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8只,体重2.0—2.5kg。根据日缺血次数随机分为2次/日组、4次/日组、6次/日组、假手术组以及正常组。将气囊梗阻器安装在冠状动脉左室支,... 要目的:观察心肌缺血日负荷对新西兰兔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新西兰兔38只,体重2.0—2.5kg。根据日缺血次数随机分为2次/日组、4次/日组、6次/日组、假手术组以及正常组。将气囊梗阻器安装在冠状动脉左室支,制作间断性心肌缺血模型。缺血负荷为2min/h,缺血刺激4周。取缺血区心肌观察形态学变化;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VEGF蛋白在缺血区心肌的表达水平;取兔术前和缺血刺激前、后24h血清检测肌钙蛋白(cTnI)。结果:气囊充气可以有效、迅速地诱发心肌缺血;与假手术组和正常组相比,缺血刺激2次/日组、4次/日组、6次/日组缺血心肌VEGF表达升高(P<0.05),各缺血刺激组间的VEGF表达无差异;各组左室支支配区未见心肌坏死和血栓形成;兔缺血刺激后24h血清肌钙蛋白无明显升高。结论:持续4周的间断性心肌缺血对心肌无损伤,可以显著提高缺血区心肌VEGF表达增加,不同刺激频率对其表达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西兰兔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BLOTTING VEGF表达 Western 心肌缺血模型 VEGF蛋白 血清肌钙蛋白 形态学变化 性心肌缺血 缺血区 冠状动脉 缺血负荷 血清检测 气囊充气 缺血心肌 血栓形成 心肌坏死 刺激频率 正常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反馈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侯红 王彤 +1 位作者 李奇 蔡可书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40-1143,共4页
目的:探讨综合功能康复评估及运动反馈训练系统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偏瘫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常规训练组20例,运动反馈训练组38例。2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即刻和训练6周后进行对比。观察评定指标:①前... 目的:探讨综合功能康复评估及运动反馈训练系统对于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偏瘫患者58例,随机分为2组,其中常规训练组20例,运动反馈训练组38例。2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训练后即刻和训练6周后进行对比。观察评定指标:①前臂旋转活动度;②腕背伸活动度等。结果:①前臂旋转活动度:患者的平均前臂活动度由治疗前的141.33°±19.31°(旋前+旋后),训练后即刻提高到161.00°±17.09°,训练6周后增加到175.83°±12.83°,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腕背伸活动度:训练前患者的平均活动度0.71°±20.36°,训练后即刻增加到27.43°±25.07°,训练6周后增加到43.29°±19.21°,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③运动反馈训练组和常规训练组在训练前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训练6周后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集康复训练与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康复评估及运动反馈训练系统,让患者在不同类型的游戏作业中接受功能训练,吸引患者的主动参与,提高患者的注意力,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运动反馈训练 游戏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后胰岛素抵抗与有氧训练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王尊 陆晓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7-469,共3页
脑卒中患者不仅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限制其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在这类患者中,复发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血管事件的风险很大,从而严重影响了脑卒中的远期预后。这与脑卒中患者中血压升高,血脂及血糖代谢紊乱,高血... 脑卒中患者不仅会遗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限制其活动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并且在这类患者中,复发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血管事件的风险很大,从而严重影响了脑卒中的远期预后。这与脑卒中患者中血压升高,血脂及血糖代谢紊乱,高血凝状态等危险因素的普遍存在有密切关系。其中,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血糖水平升高与患者的复发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的发生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脑卒中后 有氧训练 复发性脑卒中 脑卒中患者 生活自理能力 血糖代谢紊乱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暂缺血阈强度运动对冠脉侧支循环生成的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陆晓 吴涛 +4 位作者 黄澎 邱峰 孟祥博 高晶 励建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967-971,I0001,共6页
目的:在小型猪可控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上,观察适宜短暂缺血阈强度运动对缺血区冠脉侧支循环生成的作用。方法:钝缘支装上水囊缩窄器。4周后,冠脉造影证实可控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建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单纯缺血组(PI)、运动组... 目的:在小型猪可控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上,观察适宜短暂缺血阈强度运动对缺血区冠脉侧支循环生成的作用。方法:钝缘支装上水囊缩窄器。4周后,冠脉造影证实可控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建立。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O)、单纯缺血组(PI)、运动组(ET)。PI组通过缩窄器注水加压产生心肌缺血2次/天,每次2min;ET组除以上静息状态心肌缺血外,还需每天平板训练30min,其中包括2次每次2min的缺血阈强度运动。PI及ET组每周训练5d,共8周。SO组不作任何干预。微球测定训练前后缺血区相对心肌血流量(RMBF);免疫组化Ⅷ染色测定毛细血管密度(CD);电镜及光镜检查心肌细胞损伤情况。结果:ET组CD显著高于PI组(P<0.01)及SO组(P<0.01);PI组CD亦显著高于SO组(P<0.01)。RMBF的结果类似于CD。光镜及电镜检查无明显异常。结论:在小型猪可控性心肌缺血动物模型上,适宜短暂缺血阈强度运动可以安全有效地促进冠脉侧支循环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支生成 运动 缺血 冠状动脉 心脏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损伤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杜晓冰 丁亚萍 +2 位作者 丁慧 周莉 刘萍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2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100例住院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化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其中...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对100例住院治疗的脊髓损伤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化量表、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其中一般资料纳入等量主要照顾者进行调查。结果脊髓损伤患者的自我感受负担得分31.95±10.25,生活质量得分69.06±13.82,抑郁得分10.02±6.44。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家庭月收入、并发症情况、生活质量及照顾者角色是脊髓损伤患者自我感受负担的影响因素(调整R^2=0.346,均P<0.05)。结论脊髓损伤患者自我感受负担处于中等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医护人员在关注患者疾病康复的同时,应重视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尽量予以调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自我感受负担 生活质量 抑郁 调查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因子的变化及其意义 被引量:9
14
作者 凡进 任永信 +3 位作者 蔡卫华 张宁 殷国勇 励建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2-147,共6页
目的:观察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因子(Bcl-xL/Bcl-2 associated deathpromoter,BAD)的变化情况,探讨BAD变化的意义。方法:4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B组,20只)和c-Jun氨基末端激... 目的:观察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时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因子(Bcl-xL/Bcl-2 associated deathpromoter,BAD)的变化情况,探讨BAD变化的意义。方法:45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B组,20只)和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抑制组(C组,20只)。手术前2h,A组及B组动物L4硬膜外注射25%二甲基亚砜(DMSO),C组动物注射溶于25%DMSO的JNK抑制剂SP600125。A组动物麻醉后仅腹腔切开,B组及C组采用腹主动脉阻断法(夹闭腹主动脉30min后松开,再灌注至0.5h、2h、8h、24h)建立脊髓缺血再灌注模型。取L4节段以下脊髓组织,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JNK(p-JNK)、JNK、磷酸化BAD(p-BAD)、BAD及细胞色素C的表达,免疫共沉淀检测p-BAD、14-3-3、BAD、Bcl-xL及Bcl-2的表达。结果:电镜检查A组及C组再灌注0.5h未见脊髓神经细胞凋亡,B组再灌注0.5h及C组再灌注2h、8h时偶见脊髓神经细胞凋亡,B组再灌注2h、8h、24h及C组再灌注24h时可见部分脊髓神经细胞凋亡,C组神经细胞凋亡率与同时间点B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各组JNK、BAD、14-3-3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JNK、p-BAD、细胞色素C、Bcl-xL和Bcl-2的表达在A组、B组再灌注0.5h和C组再灌注0.5h、2h、8h无明显差异。B组再灌注2h、8h、24h p-JNK、细胞色素C、Bcl-xL、Bcl-2的表达较A组明显增加(P<0.05),且表达强度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P<0.05);C组再灌注24h较A组增加(P<0.05),C组再灌注2h、8h、24h表达量与同时间点B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B组再灌注2h、8h、24h时p-BAD较A组明显减少(P<0.05),且表达强度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减弱(P<0.05);C组再灌注24h较A组减少(P<0.05),C组再灌注2h、8h、24h表达量与同时间点B组比较明显增加(P<0.05)。结论:兔脊髓缺血再灌注时,BAD被激活,诱发了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JNK抑制剂可抑制BAD的活性,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脊髓神经细胞的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脊髓 Bcl-xL/Bcl-2相关死亡启动因子 C-JUN氨基末端激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根型颈椎病26例肘屈伸肌的等速肌力评价 被引量:8
15
作者 陈旗 王彤 +2 位作者 马国忠 单春雷 周士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3-155,共3页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肘关节屈伸肌力变化 ,为患者制定康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 Cybex- Norm型等速测试仪对 2 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双侧肘部肌力测试。结果 :在慢、中、快速 (6 0°/ s、90°/ s、180&... 目的 :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肘关节屈伸肌力变化 ,为患者制定康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 Cybex- Norm型等速测试仪对 2 6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进行双侧肘部肌力测试。结果 :在慢、中、快速 (6 0°/ s、90°/ s、180°/ s) 3种测试速度下 ,患侧肘关节屈伸峰力矩、总功量、平均功率均有下降 ,双侧比较差异显著 (P<0 .0 5 ) ,耐力比及患侧肘屈伸比值双侧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结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会引起肘部屈伸肌力下降。建议治疗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肘屈伸肌 等速肌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风后偏瘫患者非瘫痪侧手功能状况的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戴玲 陈旗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03-303,共1页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非瘫痪侧 手功能状况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踝足矫形器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2
17
作者 孟殿怀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92-194,共3页
矫形器是以减轻身体运动功能障碍为目的的一种体外装置,其中应用于踝关节的矫形器称为踝足矫形器(anklefoot orthosis,AFO),也称小腿矫形器。常见的AFO有全接触塑料AFO、带踝关节铰链的塑料AFO、金属条AFO、免荷AFO和软性AFO五种。
关键词 踝足矫形器 改良 运动功能障碍 体外装置 踝关节 全接触 塑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运动试验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尊 范宏娟 +2 位作者 陆晓 张丽霞 王彤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利用踏车运动对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进行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从而为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进行运动试验和有氧训练运动强度的控制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36例脑卒中后早期(52.0±24.3d)偏瘫患者接受改良下肢踏车心电运动... 目的:探讨利用踏车运动对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进行运动试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从而为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进行运动试验和有氧训练运动强度的控制提供可行性依据。方法:36例脑卒中后早期(52.0±24.3d)偏瘫患者接受改良下肢踏车心电运动试验,其中10例接受手摇车心电运动试验,起始功率为0W,每3min功率增加2.5W。踏车速度维持在50—70转/min。结果:①36例患者中30例患者(83.3%)顺利完成运动试验;27例患者因疲劳不能坚持作为运动试验终止指标,3例患者因血压过高而终止试验;所有测试患者未出现心肌缺血症状及心电图表现。②30例完成试验的患者其试验终止心率平均为:(127.9±17.0)次/min,与年龄预计最大心率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是年龄预计最大心率的79.8%。而与年龄预计亚极量心率接近,是年龄预计亚极量心率的94.0%;30例患者的平均运动时间为10.6min。③运动时间与下肢功能Fugl-Meyer评分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呈负相关(P=0.005)。④患者休息6min时所测血压与试验前安静时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测试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心电图表现的3例患者在休息6min时心电图均恢复正常。⑤10例进行两种不同运动试验方案的患者在踏车运动中终止心率高于单臂手摇车运动中终止心率(P<0.05)。患者在踏车运动中终止心率及运动时间均高于单臂手摇车运动中终止心率(P<0.05)和运动时间(P=0.01)。结论:踏车运动试验可以作为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获得有氧训练强度指标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偏瘫 踏车运动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肢圆周运动中综合力向量与等速肌力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彤 陆晓 +4 位作者 陈旗 王国新 王翔 范亚蓓 苏建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60-661,T0002,共3页
目的:分析正常人采用“XOS”仪进行上肢圆周运动产生的综合力向量指标与等速肌力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和意义,探讨该仪器在肌力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健康自愿者,年龄21±1岁,接受“XOS”仪的综合力向量测定,同时测定肢体主要... 目的:分析正常人采用“XOS”仪进行上肢圆周运动产生的综合力向量指标与等速肌力检测指标之间的关系和意义,探讨该仪器在肌力检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30例健康自愿者,年龄21±1岁,接受“XOS”仪的综合力向量测定,同时测定肢体主要肌群的等速肌力和躯干肌力,比较这些肌群不同角速度峰力矩与各区综合力向量值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一区综合力向量值与屈伸膝肌、屈肘肌峰力矩,三区综合力向量值与屈肘肌峰力矩和腰背肌支撑时间,四区与屈膝肌峰力矩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0.7。结论:上肢圆周运动中综合力向量值与肢体主要肌群等速峰力矩和躯干肌力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相关,综合力向量值变化可以作为反映相应肌群肌力变化的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肢 圆周运动 综合力向量 等速肌力 峰力矩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肌缺血动物模型制备方法 被引量:6
20
作者 吴涛 励建安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0-182,共3页
关键词 心肌缺血性疾病 动物模型 制备方法 心血管疾病 动物实验模型 重大疾病 机制研究 疾病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