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4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妊娠期糖尿病合并血小板减少女性不良妊娠结局的影响因素研究
1
作者 徐丽琴 许叶涛 张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443-1454,共12页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的特征及妊娠结局,探索影响主要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系统筛选2015年1月—2024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分析产妇基线、既往史、产前实验... 目的: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的特征及妊娠结局,探索影响主要不良妊娠结局的因素。方法:系统筛选2015年1月—2024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分娩的妊娠期糖尿病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分析产妇基线、既往史、产前实验室指标等特征以及母婴妊娠结局。对于主要不良妊娠结局,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经筛选,共有233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占所有产妇的3.8‰。产妇平均年龄为31.95岁。其中,51.5%的产妇有流产史,30.5%同时合并其他疾病。在妊娠结局方面,剖宫产132例(56.7%),胎膜早破38例(16.3%),产后出血30例(12.9%),早产26例(11.2%)。新生儿结局方面,巨大儿24例(10.3%),低出生体重儿13例(5.6%),新生儿窘迫12例(5.2%),高胆红素血症17例(7.3%),共43例(18.5%)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症(OR=4.71,P=0.014)、空腹血糖(OR=2.48,P=0.044)是影响妊娠期糖尿病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产前D-二聚体(OR=1.25,P=0.005)及血小板水平(OR=0.98,P=0.012)与产后出血风险显著相关。此外,较高的孕晚期体重指数(OR=1.22,P=0.039)及空腹血糖(OR=1.93,P=0.047)是巨大儿风险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合并血小板减少产妇产后出血、早产、巨大儿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风险较高。对于此类孕产妇,应积极采取综合措施控制血糖,纠正血小板减少,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以改善母婴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糖尿病 血小板减少 妊娠结局 产后出血 早产 巨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麻醉下有或无气腹腹腔镜手术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韩传宝 周钦海 +3 位作者 钱燕宁 刘华 韩素萍 陈祖萍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74-575,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手术 硬膜外麻醉 呼吸系统 循环参数 无气腹 CO2气腹 腹腔内注入 腹腔镜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阴道微生态变化与年龄、妊娠及4种阴道疾病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24
3
作者 马蔡昀 童明庆 +2 位作者 王美莲 梅亚宁 文怡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22-724,共3页
目的:研究年龄、妊娠及4种阴道疾病对阴道pH和阴道乳酸杆菌分布的影响。方法:检测212例不同年龄段正常女性,150例不同孕期妊娠女性,5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26例滴虫性阴道炎,28例老年性阴道炎女性阴道pH和阴道乳酸杆菌分布... 目的:研究年龄、妊娠及4种阴道疾病对阴道pH和阴道乳酸杆菌分布的影响。方法:检测212例不同年龄段正常女性,150例不同孕期妊娠女性,50例念珠菌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26例滴虫性阴道炎,28例老年性阴道炎女性阴道pH和阴道乳酸杆菌分布。结果:在21 ̄60岁的年龄段,随着年龄的增长,阴道平均pH值升高,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下降;妊娠期阴道pH明显降低(P<0.01),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和21 ̄30年龄段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和老年性阴道炎,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阴道乳酸杆菌半定量计数大都集中在+ ̄++范围中,和正常对照组明显不同,其中老年性阴道炎病人阴道pH值最高,细菌性阴道病病人的阴道乳酸杆菌检出率最低。结论:阴道乳酸杆菌在阴道中的分布受年龄、妊娠及阴道疾病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道微生态 年龄 妊娠 念珠菌性阴道炎 滴虫性阴道炎 细菌性阴道病 老年性阴道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262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9
4
作者 孙丽洲 王美莲 +1 位作者 刘玲珍 张国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13-614,637,共3页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防治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正常单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262例,随机分为米索组(85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米索400μg舌下含服;米索加缩宫素组(90例)于胎儿娩出后含服米索400μg及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防治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正常单胎足月妊娠阴道分娩者262例,随机分为米索组(85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米索400μg舌下含服;米索加缩宫素组(90例)于胎儿娩出后含服米索400μg及肌肉注射和静脉滴注缩宫素各10 IU;缩宫素组(87例)于胎儿娩出后立即肌肉注射缩宫素10 IU,静脉滴注缩宫素10 IU。观察各组产后2 h内出血量(ml)、产后出血发生率(%)、第3产程时间(min)及血压(mmHg)的变化。结果:平均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及第3产程时间米索组为(221±55)ml、2/85例(2.35%)、(6.2±3.0)min;米索加缩宫素组为(214±49)ml、2/90例(2.22%)、(5.8±3.3)min;缩宫素组为(278±56)ml、13/87例(14.94%)、(8.7±4.0)min。米索组与缩宫素组比较,2h内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第3产程时间3项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1、P<0.05),米索组与米索加缩宫素组比较,上述3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米索组、米索加缩宫素组及缩宫素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4±14)、(121±18)、(123±13)mmHg(1 mmHg=0.133kpa);(70±11)、(68±9)、(68±13)mmHg,3组之间每2组相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含服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缩宫素,能有效减少产后出血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出血 米索前列醇 缩宫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娩镇痛初产妇第二产程运用腹压的时机分析 被引量:17
5
作者 姚维银 范荣 黄欢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3期45-48,共4页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初产妇第二产程运用腹压的最佳时机。方法将172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6例。对照组宫口全开后即使用腹压,观察组胎先露下降至3cm时使用腹压。比较两组第二产程时间、使用腹压时间、会阴裂... 目的探讨分娩镇痛初产妇第二产程运用腹压的最佳时机。方法将172例经阴道分娩初产妇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6例。对照组宫口全开后即使用腹压,观察组胎先露下降至3cm时使用腹压。比较两组第二产程时间、使用腹压时间、会阴裂伤程度、侧切率、产后疲倦度及分娩结局。结果观察组腹压使用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第二产程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会阴裂伤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侧切率、产后疲倦评分、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对分娩镇痛初产妇当胎先露下降至3cm时使用腹压,可有效缩短腹压使用时间,同时改善产妇分娩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产妇 分娩镇痛 第二产程 腹压 会阴裂伤 产后疲倦 分娩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免疫法测定尿液生殖激素在正常和体外受精周期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杨乃明 陈海燕 +2 位作者 刘嘉茵 邱清 王心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 :建立一种用尿酶免疫方法监测尿生殖激素促卵泡素 (FSH β)、雌酮结合物 (E1C)、孕二醇 3 葡糖苷酸 (PdG)在正常月经周期和人工受精 (IVF)周期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 11例正常生育年龄妇女用尿酶免疫法测定月经周期中尿FSH β、E1... 目的 :建立一种用尿酶免疫方法监测尿生殖激素促卵泡素 (FSH β)、雌酮结合物 (E1C)、孕二醇 3 葡糖苷酸 (PdG)在正常月经周期和人工受精 (IVF)周期中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 11例正常生育年龄妇女用尿酶免疫法测定月经周期中尿FSH β、E1C、PdG水平 ,10例同时抽血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FSH、雌二醇 (E2 )、孕激素 (P)水平。用尿酶免疫法测定 18例IVF周期治疗的患者尿FSH β、E1C、PdG水平的变化。结果 :10例正常生育年龄妇女 2 8天月经周期中血FSH、E2 、P与尿FSH β、E1C、PdG周期变化的一致性非常好 ,19个正常月经周期中尿生殖激素水平变化曲线也说明该点。 18例IVF周期由于持续大量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对垂体的降调节作用 ,在排卵期无FSH和LH峰。结论 :酶免疫法测定尿生殖激素在IVF周期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卵泡素 雌酮结合物 孕二醇-3-葡萄苷酸 体外受精 酶免疫测定 尿液 生殖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A-ELISA检测抗弓形虫抗体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陈子庆 王海琦 +2 位作者 杜青 丁小健 毕志刚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1期71-73,共3页
我们用弓形虫NT株虫体抗原包被聚苯乙烯酶标板,建立了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A-ELISA)检测抗弓形虫抗体的方法.经与弓形虫可溶性抗原包被结果对照,P>0.05两法无显著性差异.在方法学比较研究中,与间接血凝试验及免疫酶染... 我们用弓形虫NT株虫体抗原包被聚苯乙烯酶标板,建立了葡萄球菌A蛋白-酶联免疫吸附试验(SPA-ELISA)检测抗弓形虫抗体的方法.经与弓形虫可溶性抗原包被结果对照,P>0.05两法无显著性差异.在方法学比较研究中,与间接血凝试验及免疫酶染色试验检测符合率分别为76.6%及92.5%.SPA-ELISA法检出率显著高于间接血凝法.SPA-ELISA为目前公认的一种较好的检测方法.敏感性高,假阴性率低,可以对人和动物血清进行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弓形虫 抗体 SPA-ELISA 弓形体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赵林波 韩素萍 +2 位作者 付士龙 王玮 冯耀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688-690,共3页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经盆腔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已成为妇科恶性肿瘤的综合疗法之一,可明显缩小宫颈癌肿瘤病灶,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和亚临床播散率。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5年11月对17例...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经盆腔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已成为妇科恶性肿瘤的综合疗法之一,可明显缩小宫颈癌肿瘤病灶,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和亚临床播散率。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5年11月对17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前介入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介入治疗 疗效 子宫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式无气腹与气腹腹腔镜手术对妇科病人应激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4
9
作者 韩传宝 周钦海 +3 位作者 刘华 韩素萍 于力 钱燕宁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2期157-160,共4页
目的比较妇科无气腹悬吊式腹腔镜和气腹腹腔镜手术对病人应激反应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06年2月择期行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切除术38例,按患者意愿分成2组,每组19例。Ⅰ组于全麻下行CO2气腹腹腔镜手术... 目的比较妇科无气腹悬吊式腹腔镜和气腹腹腔镜手术对病人应激反应影响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2005年7月~2006年2月择期行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切除术38例,按患者意愿分成2组,每组19例。Ⅰ组于全麻下行CO2气腹腹腔镜手术;Ⅱ组于全麻下行悬吊式腹腔镜手术。监测2组患者麻醉前(T1)、气腹或悬吊建立后30min(T2)、气腹或悬吊撤除后10 min(T3)和术后次日晨8时(T4)4个时点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TNF-α和IL-6水平。结果麻醉前2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TNF-α和IL-6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气腹或悬吊后上述各指标水平均升高(P<0.05)。其中胰岛素水平逐渐升高,至T4时最高。Ⅰ组的血糖、皮质醇、TNF-α和IL-6水平至T3时最高,Ⅱ组至T4时最高。组间比较,在T2时点,Ⅰ组的皮质醇和TNF-α水平高于Ⅱ组(P<0.05),在T3时点,Ⅰ组的血糖、皮质醇、TNF-α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Ⅱ组(P<0.01)。结论无气腹悬吊式腹腔镜技术免除了CO2气腹对机体的影响,降低了术中应激反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腹腔镜手术 CO2气腹 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弓形虫宫内感染动物实验与临床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海琦 邵亚男 +1 位作者 张健宁 冯振卿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7年第5期433-438,共6页
应用放射核素125I-弓形虫感染孕14天小白鼠,动态观察125I-弓形虫分布。结果证实,125I-弓形虫侵入孕鼠血液寄生于白细胞内,分布至脏器组织细胞胞浆内,少数在核内。孕鼠的单位重量组织的放射量由高到底顺序为肺、肝... 应用放射核素125I-弓形虫感染孕14天小白鼠,动态观察125I-弓形虫分布。结果证实,125I-弓形虫侵入孕鼠血液寄生于白细胞内,分布至脏器组织细胞胞浆内,少数在核内。孕鼠的单位重量组织的放射量由高到底顺序为肺、肝、脾、肾、心及脑,而胎鼠为头、肝、肺。胎鼠头/躯干放射量为1.32∶5.95。感染率胎盘为85.8%,胎鼠为76.8%(P<0.01)。临床跟踪52例弓形虫感染孕妇,垂直传染胎儿24例(46.15%),致不良妊娠结局13例。提示临床对弓形虫感染孕妇应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碘125 宫内感染 畸胎 弓形体感染 动物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子痫前期母婴不良结局的风险因素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琳 孙丽洲 +1 位作者 刘娟 陆元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51-1153,共3页
目的: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发生母婴不良结局的风险因素,为预防及减少母婴不良结局提供重要临床依据。方法:2012—2016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重度子痫前期住院患者500例入选为研究对象。发生母婴不良结局者为试验组,... 目的: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发生母婴不良结局的风险因素,为预防及减少母婴不良结局提供重要临床依据。方法:2012—2016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重度子痫前期住院患者500例入选为研究对象。发生母婴不良结局者为试验组,共280例;未发生母婴不良结局者为对照组,共220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母婴不良结局的风险因素。结果:重度子痫前期发生母婴不良结局的风险因素包括:妊娠≥35岁、发病孕周<34周和发病孕周34~37周、初次妊娠、多胎(P<0.05)。结论:高龄、发病早、初孕妇、多胎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发生母婴不良结局的风险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子痫前期 母婴不良结局 风险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产前影像学检查在胎儿发育异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媛媛 赵青茹 +1 位作者 孙丽洲 王小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46-248,共3页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中联合运用超声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胎儿发育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7月的超声发现发育异常的胎儿MRI图像,并将超声结果与MRI图像、检出孕周进行对比,比较超声和MRI对胎儿不同系统生... 目的:探讨产前诊断中联合运用超声和核磁共振成像(MRI)对胎儿发育异常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7月的超声发现发育异常的胎儿MRI图像,并将超声结果与MRI图像、检出孕周进行对比,比较超声和MRI对胎儿不同系统生长发育评价的差异。追踪引产或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结果:①在本组被检查的146例胎儿中,通过超声和MRI检查出148种胎儿发育异常,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泌尿系统异常、消化系统异常、骨关节异常、心脏异常、呼吸系统异常和面部畸形等;②146例孕妇娩出包括死胎、畸形儿、正常儿共146例,其中的126例出生后检查正常,9例引产经尸检证实异常,11例出生后检查异常。联合运用超声和MRI相对于单独运用超声对胎儿发育异常的诊断与随访结果更符合;③各孕周的胎儿发育异常检出率不相同;④胎儿发育异常可能与羊水、脐带、胎盘异常相关。结论:联合运用超声和MRI比单独运用超声,对于胎儿发育异常的确诊和明确其病因更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 MRI 胎儿发育异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激素补充治疗方案对绝经后妇女更年期症状、血脂及骨代谢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美莲 王淑玉 +1 位作者 刘嘉茵 张克勤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3-66,共4页
【目的】观察单用醋酸甲孕酮 (MPA)和结合型雌激素 (CE)加MPA对绝经后妇女的作用。【方法】将 88例自然绝经后健康妇女随机分两组 ,A组 48例 ,每日MPA 10mg ;B组 40例 ,每日口服CE 0 6 2 5mg加MPA 2mg ,服药期均为 6个月 ,用药前后分... 【目的】观察单用醋酸甲孕酮 (MPA)和结合型雌激素 (CE)加MPA对绝经后妇女的作用。【方法】将 88例自然绝经后健康妇女随机分两组 ,A组 48例 ,每日MPA 10mg ;B组 40例 ,每日口服CE 0 6 2 5mg加MPA 2mg ,服药期均为 6个月 ,用药前后分别对更年期症状、血脂及载脂蛋白、腰椎2~ 4 骨矿质面密度 (BMSD)、成骨指标血骨钙素 (BGP)及破骨指标尿吡啶酚 /肌酐 (Pyr/Cr)进行评价。【结果】①用药后两组更年期症状评分均降低 (P <0 0 1) ;②两组BMD均稍有上升 ;③A组血BGP水平升高 (P <0 0 5 ) ,尿Pyr/Cr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B组血BGP无明显变化 (P >0 0 5 ) ,尿Pyr/Cr明显下降 (P<0 0 5 ) ;④A组血脂、载脂蛋白浓度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B组TG、HDL C及ApoA上升 (P <0 0 5 ) ,TC、LDL C下降 (P<0 0 5 ) ,ApoB(P >0 0 5 )。【结论】①MPA和CE加MPA均能有效缓解更年期症状 ;②MPA、CE加MPA均能轻度增加BMSD ;③CE加MPA抑制骨吸收 ,MPA促进骨形成 ;④MPA对血脂代谢无明显影响 ,CE加MPA可以改善血脂构成 ,使其有利于心血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更年期综合征 骨质疏松 绝经后 治疗 骨代谢 雌激素 孕激素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腹腔镜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 被引量:6
14
作者 冒韵东 刘嘉茵 +2 位作者 杨乃明 郑漪霖 王淑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3-25,共3页
目的 评估电视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 5 9例行电视腹腔镜下粘连分离术 ;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内凝烧灼或单极电凝烧灼 ;囊肿剥除 ,部分剥除 ,切除术或开窗术 ;附件切除术。对不孕症者还... 目的 评估电视腹腔镜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的效果。方法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 5 9例行电视腹腔镜下粘连分离术 ;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内凝烧灼或单极电凝烧灼 ;囊肿剥除 ,部分剥除 ,切除术或开窗术 ;附件切除术。对不孕症者还行输卵管伞端粘连分离 ,扩张或造口术 ,经阴道用稀释美蓝行输卵管通液术。结果 术后随访 2 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2~ 2 7个月 ) ,15例原有痛经 ,12例痛经消失或明显缓解 ,3例改善不明显。7例行囊肿剥除术者无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复发。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者中 ,17例中 7例妊娠。术后随访 2 0例不孕症 ,10例妊娠。本组无严重并发症 ,仅发生 2例术后肩痛 ,1例子宫内膜异位症致不孕症患者术后 1周性生活而致急性盆腔炎。 2例中转开腹。结论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及不孕症等的疗效显著 ,具有其他治疗无法替代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子宫内膜异位 不育症 电视腹腔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高危因素 被引量:8
15
作者 徐琳 孙丽洲 +1 位作者 刘娟 陆元庆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01-1603,共3页
目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会造成围产期严重母儿并发症,近期有研究发现ICP与子痫前期相关,本研究旨在验证ICP是否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100例ICP孕... 目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会造成围产期严重母儿并发症,近期有研究发现ICP与子痫前期相关,本研究旨在验证ICP是否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100例ICP孕妇作为试验组,100例普通孕妇为对照组,随访至分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P组子痫前期发病率明显升高(12%vs.3%,P <0.05)。重度ICP患者子痫前期发病率明显高于轻度ICP患者(33.33%vs. 5.26%,P <0.05)。结论:ICP,特别是重度ICP是子痫前期发病的一个高危因素。提示临床医生对于ICP患者,特别是重度ICP,在治疗ICP过程中应常规监测血压及尿蛋白,以尽早发现及治疗子痫前期,改善母儿预后,降低围产期母儿发病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子痫前期 总胆汁酸 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奇霉素抗弓形虫感染的体外实验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王海琦 陆方贤 张建宁 《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94-96,共3页
目的 为探索孕期弓形虫感染治疗效果好的药物。方法 本实验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MTT(四甲基偶氮唑盐 )比色法 ,观察阿齐霉素抗弓形虫侵袭的猴肾细胞的活力及功能状态及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猴肾细胞内弓形虫的形态、体积并超... 目的 为探索孕期弓形虫感染治疗效果好的药物。方法 本实验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 ,MTT(四甲基偶氮唑盐 )比色法 ,观察阿齐霉素抗弓形虫侵袭的猴肾细胞的活力及功能状态及通过透射电镜、扫描电镜观察猴肾细胞内弓形虫的形态、体积并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猴肾细胞的增殖在不同浓度的阿齐霉素加药组比未加药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经透射电镜观察发现 :虫体在药物作用下有的发生破裂、崩解 ,细胞内留下空泡 ,有的呈团块 ,没有明显的细胞器可见。扫描电镜观察显示猴肾细胞内的虫体与未加药组相比明显皱缩。结论 阿齐霉素具有很好的抗弓形虫效应 ,而对猴肾细胞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奇霉素 弓形虫 体外实验 弓形虫病 MTT比色法 扫描电镜 透射电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胎盘植入部位切除及修补术的疗效探讨 被引量:8
17
作者 姜子燕 吴佳娴 +4 位作者 卢红梅 杨正强 黄诗韵 左青 葛志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487-1489,共3页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胎盘植入部位切除及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12月南京某院收治的12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手术方式及处理流程。结果:12例术中出血600~4 000 m L,术中平均失血...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胎盘植入部位切除及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9—12月南京某院收治的12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手术方式及处理流程。结果:12例术中出血600~4 000 m L,术中平均失血(2 325.00±1 453.81)m L。输注红细胞悬液0~15 U,平均(7.38±5.13)U。输注血浆0~1 000 m L,平均(518.75±304.65)m L。产后24 h出血量670~4 230 m L,平均出血量(2 413.75±1 460.50)m L。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无穿刺部位血肿形成。术后1周下肢动脉B超未见明显异常,术后1周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3.71~5 382.00 m U/m L,平均(797.68±1 532.07)m U/m L。新生儿出生体重1 500~3 600g,平均(2 556.25±660.86)g,50%新生儿因低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原因转儿科治疗。出生后1个月随访新生儿发育无明显异常。结论:剖宫产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胎盘植入部位切除及修补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可施行的综合治疗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凶险型前置胎盘 胎盘植入 腹主动脉球囊 子宫修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绝经妇女骨丢失率及骨吸收指标的变化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淑玉 王美莲 +3 位作者 刘嘉茵 张克勤 申志祥 包丽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1-143,共3页
目的:了解南京市区妇女骨丢失率及骨吸收指标与绝经时间的关系,为早期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测定576例妇女骨吸收指标尿吡啶酚(Pyr)浓度,其中233例同时测量腰椎2~4、左髋部股骨颈骨密度。按中青年、围绝经... 目的:了解南京市区妇女骨丢失率及骨吸收指标与绝经时间的关系,为早期防治骨质疏松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测定576例妇女骨吸收指标尿吡啶酚(Pyr)浓度,其中233例同时测量腰椎2~4、左髋部股骨颈骨密度。按中青年、围绝经期、绝经早期、绝经晚期分4组。结果:①腰椎2~4、股骨颈骨密度年下降率:围绝经期与绝经前相似为0.6%、0.5%;绝经早期为2.3%、0.9%;绝经晚期为1.0%、1.6%。②围绝经期、绝经早期及绝经晚期与中青年尿Pyr/Cr(肌酐)比较均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后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各组骨质疏松伴发率分别为0、2.2%、22.8%、67.6%。③围绝经期及其后妇女中,骨量正常、骨量减少及骨质疏松3组间尿Pyr/Cr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①围绝经期及其后妇女骨吸收指标处于稳定的高水平。②围绝经期骨丢失率与绝经前相当;绝经早期妇女以松质骨为主的腰椎骨量丢失最快,以后下降处于稳定状态;随年龄增长,股骨颈骨量年丢失率逐渐增加。③骨密度与骨吸收指标之间无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绝经妇女 骨密度 吡啶酚 骨丢失率 骨吸收指标 骨质疏松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旋转胎头在产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9
作者 孙丽洲 张国英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7-48,51,共3页
目的:探讨手法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在产程中的应用价值,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观察组89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在宫口扩张6cm以上采用手法旋转胎头,并设同期72例相同头位异常的产妇为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 目的:探讨手法旋转胎头纠正持续性枕横位和持续性枕后位在产程中的应用价值,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观察组89例持续性枕横位和枕后位的产妇在宫口扩张6cm以上采用手法旋转胎头,并设同期72例相同头位异常的产妇为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89例产妇经手法旋转胎头转为枕前位成功率为84.2%(75/89),均经阴道分娩,剖宫产率13.5%(12/89);对照组72例,剖宫产率为65.2%(47/72)。两组剖宫产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适时手法旋转胎头,可明显降低剖宫产率,减少母婴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枕横位 持续性枕后位 手法旋转胎头 剖宫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妊娠期和产褥期凝血四项功能特征及其意义的序贯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潘义 孙丽洲 +1 位作者 林其德 林建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1-174,共4页
目的:序贯研究正常孕妇妊娠期、产褥期凝血四项参数的生理性功能特征。方法:随机对160例正常妊娠妇女序贯地在孕10~14周、20~24周、30~34周、分娩后3天以及50例非妊娠期妇女检测凝血四项参数。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SNK检... 目的:序贯研究正常孕妇妊娠期、产褥期凝血四项参数的生理性功能特征。方法:随机对160例正常妊娠妇女序贯地在孕10~14周、20~24周、30~34周、分娩后3天以及50例非妊娠期妇女检测凝血四项参数。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SNK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①与非妊娠期妇女相比,围生期PT、APTT和TT缩短,Fbg增加,差异有显著性。②APTT在妊娠中、晚期和产褥期较早期显著缩短,但中晚期和产褥期三期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T在整个围生期由长至短依次为产褥期、妊娠晚期、早期和中期,各期之间差异显著。TT在妊娠早、中和晚期无显著差异,但产褥期较妊娠期显著延长。Fbg在整个围生期逐渐增加,到产褥期达高峰,且各期之间差异显著。结论:随着妊娠进展,正常孕妇凝血功能会发生改变,通过监测凝血四项水平有助于防治相关病理妊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妊娠 凝血四项(PT APTT TT Fb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