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多参数MRI脑-肿瘤界面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脑膜瘤侵犯程度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程星 王治超 +2 位作者 李华宁 王协锋 尤永平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5-186,共12页
目的 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术前多参数MRI的脑-肿瘤界面影像组学脑膜瘤脑侵犯无创性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14年9月至2023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6例脑膜瘤患者,按照4∶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524例)和测试集(132例),训练集... 目的 开发并验证一种基于术前多参数MRI的脑-肿瘤界面影像组学脑膜瘤脑侵犯无创性预测模型。方法 纳入2014年9月至2023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56例脑膜瘤患者,按照4∶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524例)和测试集(132例),训练集用于预测模型的构建和优化,测试集用于模型泛化能力的评估。术前均行MRI检查(包括横断面T_(1)WI、增强T_(1)WI和T_(2)WI),图像经预处理和分割后确定脑膜瘤感兴趣区,构建厚度为0.80、1.00和1.20 cm的脑-肿瘤界面。从3个序列感兴趣区中提取影像组学特征,经单一值筛除、稳定性筛选组内相关系数[ICC(2,k)> 0.90]后,采用五折交叉验证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算法筛选特征,采用轻量梯度提升机、Logistic回归、多层感知器、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和极端梯度提升算法(XGBoost)共6种机器学习算法构建脑侵犯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评估模型预测效能,Delong检验比较不同模型的曲线下面积,决策曲线分析评估不同模型在不同阈值概率下的临床净收益。结果 共656例脑膜瘤患者中152例(23.17%)存在脑侵犯,训练集有123例(23.47%)、测试集有29例(21.97%)。通过训练集五折交叉验证和测试集评估,比较18个模型-厚度组合(6种机器学习算法×3种脑-肿瘤界面厚度)的预测效能,1.00 cm脑-肿瘤界面的XGBoost模型表现优异,其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为0.913(95%CI:0.886~0.937,P=0.000),准确度为0.86、灵敏度为0.77、特异度为0.88;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0.821~0.961,P=0.000),准确度为0.90、灵敏度为0.72、特异度为0.95;Delong检验显示,该模型曲线下面积大于其他所有模型(均P <0.0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该模型在训练集(决策曲线分析正净收益面积0.087)和测试集(决策曲线分析正净收益面积0.094)中均表现出最佳的临床净收益。结论 基于1.00 cm脑-肿瘤界面的XGBoost模型展现出优异的预测效能,为脑膜瘤脑侵犯的术前评估提供一种准确、可靠的无创性预测方法,对术前制定个性化手术方案、评估手术风险和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瘤 肿瘤浸润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非MeSH词) 机器学习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治疗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5
2
作者 范烨 壮麟 +6 位作者 鲁皓 李国强 张传永 张峰 王学浩 吕凌 钱晓峰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4年第6期348-351,376,共5页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治疗对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病因为肝硬化或符合米兰标准的原发性肝癌;(2)手术方式为改良背驮式肝移植;(3)首次接受肝移植。排除标准:(1)年龄≤16岁;(2)多次肝移植手术;...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FTS)治疗对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病因为肝硬化或符合米兰标准的原发性肝癌;(2)手术方式为改良背驮式肝移植;(3)首次接受肝移植。排除标准:(1)年龄≤16岁;(2)多次肝移植手术;(3)术前或术中行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或射频消融等治疗手段。本前瞻性随机单盲研究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由同一医疗小组行肝移植手术且符合上述标准的52例患者。根据围手术期处理的不同分为FTS组(21例)和传统治疗(NFTS)组(31例)。FTS治疗包括完善的术前教育、术前不行肠道准备、术前不放置鼻胃管、术后不放置引流管、术中预防低体温、微创切口、早期运动并加强营养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情况。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FTS治疗和临床观察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分析FTS治疗对肝移植预后的影响。结果与NFTS组比较,FTS组手术时间和无肝期时间均明显缩短,同时FTS组术中出血量和输血率亦明显减少(均为P〈0.05)。此外,FTS组患者恢复较好,术后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较NFTS组明显缩短(均为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TS治疗是缩短术后ICU住院时间(比值比为0.301,95%可信区间为0.184-0.494,P=0.000)和总住院时间(比值比为0.148,95%可信区间为0.085-0.257,P=0.000)的有利因素。结论 FTS治疗应用于肝移植围手术期患者,可以有效改善其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肝移植 外科引流 住院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淋巴结比率预测淋巴结转移阳性胃癌患者预后研究
3
作者 张嘉男 李沣员 +6 位作者 李清雅 王林俊 张殿彩 王国梁 杨力 徐泽宽 徐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37-643,651,共8页
目的:将淋巴结比率(lymph node ratio,LNR)与中心淋巴结(central lymph node,CnLN)转移结合,构建优化淋巴结比率(modified lymph node ratio,mLNR),并探究该指标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卡方检验分析对比CnLN有无转移两组胃癌患者... 目的:将淋巴结比率(lymph node ratio,LNR)与中心淋巴结(central lymph node,CnLN)转移结合,构建优化淋巴结比率(modified lymph node ratio,mLNR),并探究该指标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卡方检验分析对比CnLN有无转移两组胃癌患者组间差异,Cox回归分析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因素,构建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以确定LNR高低分类截断值,绘制Kaplan⁃Meier曲线可视化分析胃癌患者生存情况,构建列线图以预测胃癌患者生存预后。结果:胃切除方式(P=0.042)、肿瘤大小(P=0.043)、分化程度(P=0.001)、脉管侵犯(P<0.001)、神经侵犯(P<0.001)、T分期(P=0.001)、N分期(P<0.001)、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P=0.002)及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CA199)(P=0.026)在CnLN有无转移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NR及CnLN均能很好区分胃癌患者生存情况,但LNR的区分效力显著强于CnLN。此外mLNR能够很好地预测胃癌患者生存,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利用CnLN构建的mLNR是影响胃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有望作为胃癌患者预后判别的新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比率 中心淋巴结 列线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直肠癌肝转移62例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相成 王学浩 +2 位作者 杜竞辉 张峰 钱建民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2期162-164,共3页
报道6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外科治疗,着重讨论了手术治疗在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中的地位、手术适应证及时机的掌握。肝转移切除后复发的处理,以及影响其术后长期生存的因素。
关键词 结肠肿瘤 直肠肿瘤 肝转移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循环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 被引量:5
5
作者 刘宁 鲁艾林 +9 位作者 朱风仪 周明卫 程刚 陈云祥 尤永平 赵春生 陆小明 陈海峰 耿晓增 傅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时机,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10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显微外科手术资料,其中183例伴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HuntHess分级为Ⅰ~Ⅱ级82例、Ⅲ级77例、Ⅳ级21例和Ⅴ级3例。结果共199例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1... 目的探讨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手术时机,总结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10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显微外科手术资料,其中183例伴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HuntHess分级为Ⅰ~Ⅱ级82例、Ⅲ级77例、Ⅳ级21例和Ⅴ级3例。结果共199例行动脉瘤瘤颈夹闭术,11例行动脉瘤切除包裹术。Glasgow预后分级恢复良好者97例(46.19%)、轻残80例(38.09%)、重残24例(11.43%)、死亡9例(4.29%)。结论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时机,对不同类型前循环动脉瘤术中的判断及处理措施,是手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显微外科手术 蛛网膜下腔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液氮冷冻消融治疗老年肺恶性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6
作者 黄义勤 周勇 +3 位作者 刘艳虎 李亚东 甄福喜 李庆国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70-1177,共8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液氮冷冻消融治疗老年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2月接受CT引导下经皮液氮冷冻消融治疗的56例老年肺恶性肿瘤患者(根治组49例,姑息组7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液氮冷冻消融治疗老年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1—12月接受CT引导下经皮液氮冷冻消融治疗的56例老年肺恶性肿瘤患者(根治组49例,姑息组7例)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modified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mRECIST)评估术后疗效,记录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Score,ECOG)评分变化。结果:56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气胸发生率28.57%(16/56),经治疗后恢复良好。根治组术后1、3、6个月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00%、91.83%、83.67%,姑息组部分缓解率分别为100.00%、85.71%、57.14%。ECOG评分从术前(3.2±0.6)分降至术后6个月(1.3±0.4)分(P<0.01)。结论:该技术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无法手术的老年患者,根治性消融短期疗效显著,姑息性治疗可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液氮冷冻消融 体层摄影术 CT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态影像学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病变范围评估性能的比较
7
作者 瞿颖 黄越 +2 位作者 李明卉 孙畅 王水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98-809,共12页
目的:比较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超声(ultrasonography,US)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3种常规影像学检查在评估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或DCIS伴微浸润(DCIS with microinvasion,DCIS... 目的:比较乳腺X线摄影(mammography,MG)、超声(ultrasonography,US)和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3种常规影像学检查在评估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或DCIS伴微浸润(DCIS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病灶大小方面的效能,探讨其辅助临床管理保乳患者的潜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证实的DCIS/DCIS-MI患者的病例资料,将3种影像学检查评估的病灶大小与“金标准”病理学大小比较,采用McNemar检验和Bland-Altman法对不同成像方式进行准确性、一致性的评价。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明确影响评估准确性的临床病理特征,并进行亚组分析。最后,探索分析导致影像学检查结果为假阴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共入选263例DCIS/DCIS-MI患者。测量均值偏差方面,MRI多高估(+3.5 mm)病灶,而MG(-2.5 mm)和US(-1.4 mm)低估。一致性分析提示MRI与病理结果相关性最强(r=0.853),95%一致性界限(95%limits of agreement,95%LOA)范围最窄(-1.73~2.44 cm),优于MG(r=0.561)及US(r=0.614)。McNemar准确性分析提示MRI准确性高于US和MG(P <0.05),而二者联合使用后准确性与MRI相当(P=0.92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确诊时年龄>60岁(OR=0.322)、肿瘤直径16~40 mm(OR=3.019)和≥41 mm(OR=6.146)显著影响MG评估准确性(P <0.05)。肿瘤直径16~40 mm(OR=2.270)和≥41 mm(OR=4.237)及导管扩张征(OR=1.728)显著增加US评估误差风险(P <0.05)。中重度乳腺背景实质强化(OR=2.139)和非肿块样强化灶(OR=2.655)显著增加MRI评估误差风险(P <0.05)。亚组分析提示,肿瘤直径≤15 mm,3种影像学检查评估效能相近;直径16~40 mm,宜选择超声;直径≥41 mm,宜选择MRI。此外,HER2表达状态(OR=0.100)及Ki67表达水平(OR=0.297)是影响MG检出病灶的独立预测因子(P <0.05)。结论:术前MRI检查有助于指导DCIS/DCIS-MI患者实现精准保乳,尤其病灶直径≥41 mm时。在基层医院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可推行超声联合乳腺X线检查。对于HER2和Ki67低表达的患者,术前乳腺X线评估时应注意假阴性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导管原位癌 肿瘤大小 乳腺X线摄影 超声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外科治疗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晓伟 吴延虎 +4 位作者 陈亦江 张石江 秦建伟 陈广明 陈亮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6-728,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congenital bicuspid aortic valve,CBAV)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CBAV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结果:83例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61例,术中诊断22例。... 目的:探讨先天性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congenital bicuspid aortic valve,CBAV)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CBAV患者83例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结果:83例患者术前超声心动图明确诊断61例,术中诊断2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65例,行双瓣置换术(主动脉瓣+二尖瓣)18例。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10例,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7例,动脉导管未闭缝扎术5例,升主动脉成形术2例,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术后早期死亡5例,病死率6.0%。死于低心排综合症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顽固性心律失常1例。结论:CBAV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瓣的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二维超声心动图是常用的诊断技术,主动脉瓣置换术是常规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 二叶式主动脉瓣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特征分析 被引量:41
9
作者 朱姝芹 许勤 童孜蓉 《护理学杂志》 2012年第8期8-10,共3页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现状,分析其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前瞻性观察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置管和拔管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患者119例,置管337例次,... 目的了解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非计划性拔管的现状,分析其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前瞻性观察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置管和拔管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患者119例,置管337例次,总置管时间1 872.5d,非计划性拔管18例次,16例次为胃管、尿管等低危导管;13例次为自行拔管,其中10例次为有约束自行拔管。结论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发生非计划性拔管的可能性高,约束并不能避免其发生,应从多方面控制,加强细节管理和重点患者的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外科 重症监护室 非计划性拔管 临床特征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链脂肪酸的代谢及其在肠道外科中的应用 被引量:27
10
作者 许勤 吴文溪 《肠外与肠内营养》 CAS 1999年第4期218-223,共6页
短链脂肪酸(SCFA)是碳链为1~6 的有机脂肪酸,由饮食中不消化淀粉、纤维多糖等在结肠腔内经厌氧菌酵解生成,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等,是结肠腔内重要的有机酸阴离子,通过离子与非离子形式由肠上皮细胞吸收,同时促进水... 短链脂肪酸(SCFA)是碳链为1~6 的有机脂肪酸,由饮食中不消化淀粉、纤维多糖等在结肠腔内经厌氧菌酵解生成,主要包括乙酸、丙酸、丁酸等,是结肠腔内重要的有机酸阴离子,通过离子与非离子形式由肠上皮细胞吸收,同时促进水电解质吸收。作为结肠粘膜首选的能源底物,SCFA增进钠吸收,促进结肠上皮细胞增殖与粘膜生长,提供代谢能源,增加肠血流,刺激胃肠激素生成,是结肠粘膜重要的营养素。在肠道外科的实验和临床研究中,通过灌肠法、回肠末端置管灌注、提供可酵解底物及静脉输入等途径补充SCFA,可增加肠吻合口强度,促进肠吻合,缓解和治疗旷置性结肠炎、短肠综合征、TPN所致肠失用、溃疡性结肠炎以及结直肠切除术后的储袋炎等,可望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链脂肪酸 肠道外科 代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凝切割术在腹部外科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钱建民 陈国玉 +8 位作者 李国强 孔连宝 张浩 王学浩 杜竞辉 武正炎 吴巍 章庆国 汪国雄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71-372,383,共3页
目的 通过随机化对照研究 ,初步评价热凝切割术在腹部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 90例 ,随机分为 3组。A组为热凝切割组 ;B组为高频电刀切割组 ;C组为普通手术刀切割组。从切皮至进腹为止 ,采用止血效果、肌肉颤动... 目的 通过随机化对照研究 ,初步评价热凝切割术在腹部外科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上腹部手术患者 90例 ,随机分为 3组。A组为热凝切割组 ;B组为高频电刀切割组 ;C组为普通手术刀切割组。从切皮至进腹为止 ,采用止血效果、肌肉颤动、组织炭化、术中焦糊气味及烟雾、刀片粘结组织、切口愈合、脂肪液化等指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A组在止血和切口愈合时间与 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P>0 .0 5 ) ,在肌肉颤动、组织炭化、组织焦化烟雾、皮下脂肪液化等项指标则显著优于 B组 (P<0 .0 1) ,其手术创缘较 B组和 C组整齐。结论 热凝切割术能够明显提高进腹手术质量 ,减少手术创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凝切割术 腹部外科手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附6例报告) 被引量:2
12
作者 曹胜武 刘宁 +3 位作者 赵春生 朱凤仪 周明卫 骆慧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22-1324,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2008年间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病例共6例,通过分析每个病例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 目的:探讨颅内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2008年间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病例共6例,通过分析每个病例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了总结。结果:6例均行手术治疗,全切5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均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术后有5例经随访1年显示,术后3个月影像学复发4例,1例未复发,死亡1例,6个月死亡2例,余全部复发;1年死亡4例,1例未死亡。结论: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特征,但特异性不大,最终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手术作为首选治疗可一定程度延长患者存活时间,该病预后极差,即便行手术治疗生存期一般不超过1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幕上 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动脉体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附五例报告) 被引量:2
13
作者 查小明 武正炎 +1 位作者 陈国玉 刘金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25-226,共2页
总结颈动脉体瘤5例,其中4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无1例死亡。诊治体会:①颈动脉三角区搏动性肿块,垂直方向固定,水平方向可移动,应考虑本病可能;②颈动脉造影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③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④术前颈动脉压迫是... 总结颈动脉体瘤5例,其中4例行颈动脉体瘤切除术,无1例死亡。诊治体会:①颈动脉三角区搏动性肿块,垂直方向固定,水平方向可移动,应考虑本病可能;②颈动脉造影在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③一旦确诊应早期手术;④术前颈动脉压迫是减少脑部并发症的关键;⑤颈动脉是否切除可根据术中肿瘤的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动脉体瘤 诊断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MC1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14
作者 丁峰 喻夏飞 +4 位作者 朱妍慧 杨君哲 吴娴 刘晓安 邹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5-252,共8页
目的:探讨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1A(structural maintenance of chromosome 1A,SMC1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S... 目的:探讨染色体结构维持蛋白1A(structural maintenance of chromosome 1A,SMC1A)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对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利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分析SMC1A m RNA在乳腺癌及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其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3年1—12月间48例乳腺癌患者手术切除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SMC1A的表达,并评估其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通过下调乳腺癌细胞系MCF-7中SMC1A表达,检测其凋亡相关蛋白的变化。结果:对TCGA相关转录组测序数据分析提示,SMC1A m 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并与乳腺癌的预后紧密相关。临床样本验证也表明,SMC1A的表达水平在乳腺癌组织中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并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化程度相关。siRNA介导的SMC1A下调在MCF-7细胞中显著提升了Cleaved-caspase-3、Cleaved-caspase-9及Bax的表达,降低了Bcl2的表达。结论:SMC1A在乳腺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乳腺癌的进展及病理分化有关。初步机制研究表明,SMC1A的表达调控可能对促进乳腺癌细胞凋亡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SMC1A 细胞凋亡 癌症基因组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26例外科治疗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陆辉 武正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04-405,共2页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原发性甲旁亢 )的诊断、术前定位、手术原则及手术后低血钙的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 1962~ 1995年 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甲旁亢 2 6例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以骨骼、泌尿系病变为主要症状 ,生... 目的 探讨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 (原发性甲旁亢 )的诊断、术前定位、手术原则及手术后低血钙的处理。方法 回顾分析 1962~ 1995年 12月间经手术治疗的原发性甲旁亢 2 6例资料。结果 本组病例中以骨骼、泌尿系病变为主要症状 ,生化检查中血钙、碱性磷酸酶、血甲状旁腺激素 (PTH)高于正常值。术前 B超定位准确率较高。2 4例为单发甲状旁腺腺瘤 ,1例为甲状旁腺增生 ,1例颈部探查未发现病变腺体。 2 5例术后出现低血钙症状。结论  B超检查具有重要价值。术中若快速病检证实为甲状旁腺腺瘤 ,同侧另 1枚腺体正常者 ,则仅切除腺瘤即可。术后适量补钙可减轻低血钙症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旁腺 功能亢进 甲状旁腺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脂肪变性作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新预后因素
16
作者 顾天昊 李沣员 徐皓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3-381,388,共10页
目的:探讨基线身体成分参数(包括肌脂肪变性、肌肉减少症和恶病质指数等)在预测术后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 目的:探讨基线身体成分参数(包括肌脂肪变性、肌肉减少症和恶病质指数等)在预测术后接受伊马替尼治疗的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共纳入2014年1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GIST切除术且病理确诊为中高风险的82例患者。通过CT影像量化第3腰椎层面的骨骼肌指数、皮下和内脏脂肪指数以及低衰减肌肉面积等指标,判断患者是否患有肌脂肪变性或肌肉减少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各指标与DFS的关系,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DCA)评估预测模型的效能。结果:8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72个月,其中22例(26.83%)患者在随访期间出现复发。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肌脂肪变性(P=0.010)、高危险度(P=0.011)和C-KIT外显子13突变(P=0.002)是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建立的列线图在3年和5年DF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8和0.746,表明其预测效能较好。此外,DCA结果表明该列线图在临床决策中具有良好的效用。结论:肌脂肪变性、危险度分级和C-KIT外显子突变类型是GIST患者DFS的重要预测因素。肌脂肪变性相比肌肉减少症在预测GIST患者预后方面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可作为GIST患者的新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脂肪变性 恶病质指数 肌肉减少症 无病生存时间 胃肠道间质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患者具身情绪关怀策略之我见
17
作者 孙文博 甄福喜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74-77,共4页
心身疾病和慢性病群体是患者具身情绪研究的重点人群。患者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疾病治疗依从性、预后及康复。其主要表征为情绪震荡、信任裂痕、逆向反馈。其他患者人群负性情绪的高发生率、发生时段和年龄性别等特征问题不... 心身疾病和慢性病群体是患者具身情绪研究的重点人群。患者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疾病治疗依从性、预后及康复。其主要表征为情绪震荡、信任裂痕、逆向反馈。其他患者人群负性情绪的高发生率、发生时段和年龄性别等特征问题不容忽视。患者具身情绪关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八重构想”在临床实践中面临诸多困难:医疗资源有限性、医务人员缺乏患者情绪管理和关怀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患者具身情绪多维制约因素包括医患沟通能力、医学技术和服务质量、医疗费用与负担、情绪关怀与支持,其机制是医患身体主体间性的交互与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患者具身情绪 医学身体哲学 医学人文关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铬细胞瘤脑转移伴颅骨侵犯病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18
作者 袁光耀 徐雷 +1 位作者 张刘超 刘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8-592,共5页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以分泌儿茶酚胺为主的神经性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能与过多的儿茶酚胺分泌有关,表现为高血压、头痛、心悸、高代谢、高血糖、多汗等。嗜铬细胞瘤鞍旁转移伴颅骨侵犯罕见,易与鞍区常... 嗜铬细胞瘤是一种以分泌儿茶酚胺为主的神经性内分泌肿瘤,起源于神经外胚层嗜铬组织。临床症状和体征可能与过多的儿茶酚胺分泌有关,表现为高血压、头痛、心悸、高代谢、高血糖、多汗等。嗜铬细胞瘤鞍旁转移伴颅骨侵犯罕见,易与鞍区常见肿瘤相混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23年2月接诊1例罕见的嗜铬细胞瘤脑转移伴颅骨侵犯的患者,将该病例结合既往记录的17例嗜铬细胞瘤脑转移病例进行分析,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伴有脑和颅骨转移的恶性嗜铬细胞瘤,包括发病机制、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和治疗。现将该患者诊疗经过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铬细胞瘤 脑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胆总管囊性扩张外科治疗26例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崔怀信 钱祝银 苗毅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59-260,共2页
报告26例肝外胆管囊肿,其中Ⅰ型22例,Ⅱ型2例,Ⅲ型2例。重点讨论其病因及治疗方法,结论是囊肿切除加肝总管空肠 Roux-en-Y 吻合术是Ⅰ、Ⅱ型胆总管囊肿病人治疗的最佳选择。
关键词 胆总管囊性扩张 远期效果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衰弱与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相关性研究
20
作者 蒋小曼 徐欣怡 +4 位作者 丁玲玉 郭银宁 缪雪怡 陈丽 许勤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2134-2141,2148,共9页
背景衰弱与代谢综合征(MetS)均是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两者在发生风险、身体成分以及代谢机制等多个层面均具有潜在重要联系,可共同影响老年胃癌患者预后。明确区分两者特征并阐明内在联系有助于制定精准、针对性的术前管理措施。目的比较... 背景衰弱与代谢综合征(MetS)均是常见的老年综合征,两者在发生风险、身体成分以及代谢机制等多个层面均具有潜在重要联系,可共同影响老年胃癌患者预后。明确区分两者特征并阐明内在联系有助于制定精准、针对性的术前管理措施。目的比较老年胃癌患者术前衰弱与MetS在一般资料、血液检测及身体成分等临床指标的特征,并分析两者间相关性。方法连续性纳入2021年8月—2022年8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胃外病区因诊断为胃部恶性肿瘤入院的60~80周岁老年患者286例。根据衰弱及MetS发生情况分为:衰弱组45例,MetS组58例,衰弱+MetS组12例,正常组171例。比较4组患者临床指标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胃癌患者MetS及其诊断指标与术前衰弱的相关性。结果4组年龄、合并症、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2002)评分>3分所占比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身高、体质量、腰围、BMI、脂肪含量、脂肪质量指数、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骨骼肌含量、骨骼肌质量指数、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肌肉率、脂肪肌肉比、肌脂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15,95%CI=1.046~1.190)、吸烟史(OR=2.156,95%CI=1.134~4.096)、NRS2002评分>3分(OR=2.359,95%CI=1.159~4.802)、C反应蛋白(OR=1.038,95%CI=1.003~1.073)、中心性肥胖(OR=0.405,95%CI=0.183~0.896)是老年胃癌患者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衰弱组呈现高龄、炎症水平升高、营养风险增加等特征,并且伴随脂肪和肌肉成分整体下降的消瘦状态;MetS组以合并症增加、炎症水平升高、白蛋白升高、糖脂代谢指标异常以及脂肪和肌肉成分整体增加为特征;衰弱合并MetS组以合并症增加、空腹血糖及HDL-C异常为特征,并且脂肪相关成分升高,肌肉成分无明显变化。在本研究人群中,衰弱与MetS无显著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衰弱 代谢综合征 老年人 临床特征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