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陶媛 季辰菲 吉宁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37-744,共8页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尽管其耐受性通常优于化疗,但可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循证医学证据不多,且诊治经验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广泛应用于肿瘤治疗,尽管其耐受性通常优于化疗,但可引起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related pneumonitis,CIP)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循证医学证据不多,且诊治经验有限。文章结合国内外指南、专家共识和研究,对CIP尤其是激素难治性CIP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 免疫相关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指脉氧监测在病毒性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氧疗中的指导价值
2
作者 王诗绮 陈幼花 +4 位作者 徐小俊 宋玮 李莉 赵新云 孙培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3-184,共12页
目的:分析持续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_(2))即指脉氧监测对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氧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共纳入病毒性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101例,持续指脉氧监测组56例,常规指脉氧监测组45例。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动脉... 目的:分析持续脉搏血氧饱和度(pulse oxygen saturation,SpO_(2))即指脉氧监测对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氧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共纳入病毒性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101例,持续指脉氧监测组56例,常规指脉氧监测组45例。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动脉血气次数、氧疗过程,以及两组治疗第(7±1)天的氧合指数和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6和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的差异。根据入院48 h内是否发生氧疗升级事件,将持续指脉氧监测组分成升级组和未升级组并分析两亚组监测数据。分析SpO_(2)及脉率相关参数与炎症和免疫因子的相关性。并分析升级为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氧疗后48 h内再发生氧疗升级事件的SpO_(2)监测数据。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SpO_(2)监测参数对诊断早期氧疗升级事件的价值。结果:(1)持续指脉氧监测组的动脉血气次数、氧疗启动升级日和到达最高参数日少于常规指脉氧监测组(P<0.05)。与常规指脉氧监测组相比,持续指脉氧监测组入院第(7±1)天的PaO_(2)/FiO_(2)更高,IL-6和CRP的水平更低(P均<0.05)。(2)持续指脉氧监测组监测参数中最低SpO_(2)(SpO_(2L)),平均SpO_(2)(m SpO_(2)),每日SpO_(2)低于86%、88%、90%、92%、94%的时间百分比(T_(86)、T_(88)、T_(90)、T_(92)、T_(94)),24 h内SpO_(2)的标准偏差在升级组和无升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IL-6、CRP和免疫球蛋白G与SpO_(2)参数相关。(3)持续指脉氧监测组BiPAP日有突发的SpO_(2)失饱和,并伴有脉率上升的现象,这类低氧事件发现与脱机有关,且SpO_(2)失饱和的下降面积(descending area,DA)在升级组和未升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A诊断BiPAP呼吸支持下早期氧疗升级事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2(P<0.05),提示DA可作为预测氧疗升级事件的指标。结论:持续指脉氧监测参数T92可早期识别进行性加重的低氧事件风险,有助于及时调整氧疗方案。BiPAP日脱机下的SpO_(2)失饱和的DA可作为预测氧疗升级事件的指标。持续指脉氧监测有助于指导肺炎伴低氧血症患者氧疗方案的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低氧血症 脉搏血氧仪 氧疗 指脉氧饱和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肺量计构建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过度充气预测模型
3
作者 王诗绮 陈幼花 +1 位作者 徐小俊 孙培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543,559,共10页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症状、运动能力与肺过度充气的关系,建立基于肺量计测定参数预测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招募COPD患者和肺功能正常的对照组进行6 min步...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症状、运动能力与肺过度充气的关系,建立基于肺量计测定参数预测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的列线图模型。方法:招募COPD患者和肺功能正常的对照组进行6 min步行试验(6-minute walk test,6MWT),再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防治倡议》指南将COPD组分为过度充气组(39例)和非过度充气组(62例)。分析3组临床资料、6MWT和肺功能等资料。使用Boruta法联合LASSO回归筛选变量,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OPD过度充气的相关因素,建立预测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果。结果:与非过度充气组相比,COPD伴过度充气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6-minute walk distance,6MWD)更短,6MWD占预计值百分比(6MWD%pred)更小,平均值为(86.74±12.54)%,并伴随更明显的步行脉氧下降和更重的运动后腿部疲劳症状;且过度充气组中改良医学委员会呼吸困难指数(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ea score,mMRC)≥2和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10的患者比例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肺活量(vital capacity,VC)(β=-2.636,OR=0.072,95%CI:0.022~0.232)、最大呼气中期流量占预计值百分比(maximal mid-expiratory flow of predicted,MMEF%pred)(β=-0.147,OR=0.863,95%CI:0.790~0.944)是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的独立预测因素。过度充气组VC和MMEF%pred的平均值分别为(2.51±0.60)L和(23.05±6.48)%。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ie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97(95%CI:0.836~0.957,P<0.01),校准曲线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23。结论:基于肺量计参数VC与MMEF%pred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COPD患者发生过度充气;当COPD患者肺量计检测结果显示存在通气功能障碍,其参数VC和MMEF%pred下降预示其合并过度充气的风险增大。这类患者往往运动耐力下降,症状多,提示需要临床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过度充气 6 min步行试验 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研究进展
4
作者 张流超 王依纯(综述) 丁宁(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0-314,共5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患病率高居第三的重大呼吸慢病,当前药物治疗及辅助疗法只能部分延缓疾病进展,而COPD患者的呼吸体验及临床症状尚未得到有效干预。吸入一氧化氮(iNO)作为经典疗法,已在临床运用多年,现发现可缓解COPD带来...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患病率高居第三的重大呼吸慢病,当前药物治疗及辅助疗法只能部分延缓疾病进展,而COPD患者的呼吸体验及临床症状尚未得到有效干预。吸入一氧化氮(iNO)作为经典疗法,已在临床运用多年,现发现可缓解COPD带来的血管功能障碍及运动不耐受、调节肺部炎症,有望成为缓解COPD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治疗手段。文章主要就一氧化氮系统异常介导COPD发生机制以及i NO治疗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中环路增益的测量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
5
作者 丁宁 张希龙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066-2070,共5页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发病由解剖学因素与非解剖学因素共同参与,以往认为OSA与上气道解剖学相关的阻塞关系最为密切,近年来,非解剖学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重视。OSA治疗效果的非解剖学因素包括咽部临界压、低觉醒阈值、高环...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发病由解剖学因素与非解剖学因素共同参与,以往认为OSA与上气道解剖学相关的阻塞关系最为密切,近年来,非解剖学因素的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重视。OSA治疗效果的非解剖学因素包括咽部临界压、低觉醒阈值、高环路增益(LG)和上气道扩张肌功能异常4个方面,即著名的PALM理论。通过监测分析PALM各项因素在发病中的权重有利于指导个体化治疗。LG即PALM中的“L”,是一种测量呼吸控制系统负反馈回路的增益或灵敏度的方法,旨在计算增加一定的呼吸驱动力能带来多大通气量。高LG可诱发低碳酸血症和抑制上气道呼吸驱动力,从而加重OSA的严重程度。本文详细介绍了OSA中LG的测量方法及其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呼吸暂停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环路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合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魏艳秋 季辰菲 +5 位作者 孙伟 陶媛 彭思琪 吴超杰 黄茂 吉宁飞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947-953,共7页
目的:总结分析肺癌合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 pneumonitis,CIP)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 目的:总结分析肺癌合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 pneumonitis,CIP)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治疗后发生CIP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基线特征、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分析描述,对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纳入75例患者,男71例,女4例,年龄(66.7±7.6)岁。发病时间为接受ICI治疗后4~1 054 d。60.0%的患者基线存在肺气肿,36.0%存在肺间质异常(interstitial lung abnormalities,ILA)/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影像学表现为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型、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AIP)/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型和其他类型的CIP患者分别有36例(48.0%)、28例(37.3%)、6例(8.0%)和5例(6.7%)。基线是否存在ILA/ILD和CIP是否表现为AIP/ARDS型的患者生存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P <0.05)。结论:接受ICI治疗前存在ILA/ILD,以及CIP影像学表现为AIP/ARDS型的肺癌合并CIP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 肺癌 影像学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噬与哮喘中气道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7
作者 秦鹏 冯玲 马元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39,共5页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气道重塑作为哮喘的关键特征之一,在哮喘早期即可发生。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ASMC)是哮喘气道重塑的关键靶细胞,其表型从正常收缩型向增殖/合成型转化是气道...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气道重塑作为哮喘的关键特征之一,在哮喘早期即可发生。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ASMC)是哮喘气道重塑的关键靶细胞,其表型从正常收缩型向增殖/合成型转化是气道重塑的重要特征之一。ASMC具有可塑性,其表型可受多种因素调节。自噬作为真核细胞生物的一种防御性保守生物过程,近年来被证实可通过调节ASMC的表型参与气道重塑。本文针对哮喘中自噬对ASMC表型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研究有所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自噬 气道重塑 气道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肉瘤样癌免疫治疗新进展
8
作者 杨澜 吉宁飞 黄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02-1009,共8页
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罕见类型,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异质性,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预后极差。免疫治疗作为肺癌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式进展,为驱动基因阴性的PSC患者提供治疗新方向,有望改善患... 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PSC)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罕见类型,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异质性,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预后极差。免疫治疗作为肺癌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式进展,为驱动基因阴性的PSC患者提供治疗新方向,有望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基于此,文章对国内外有关PSC免疫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肉瘤样癌 免疫治疗 上皮-间充质转化 外泌体 PD-L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的哮喘亚型鉴定及预测模型构建研究
9
作者 马晴晴 顾圣玮 +2 位作者 王红玉 姚欣 曾晓宁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02-811,共10页
目的:研究哮喘中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mitochondrial autophagy-related gene,MRG)表达情况、构建疾病预测模型,根据MRG特征对哮喘进行分型并挖掘可能的潜在靶标与治疗药物。方法: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获得哮喘气道上皮转录组学数据,筛... 目的:研究哮喘中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mitochondrial autophagy-related gene,MRG)表达情况、构建疾病预测模型,根据MRG特征对哮喘进行分型并挖掘可能的潜在靶标与治疗药物。方法: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获得哮喘气道上皮转录组学数据,筛选出差异表达MRG,并在哮喘小鼠气道上皮及白介素(interleukin,IL)-13刺激的小鼠原代气道上皮细胞模型中行免疫组化验证;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哮喘预测模型,根据MRG表达谱分型,基因本体论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生物学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差异;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筛选可能的靶向药物。结果:哮喘患者MRG整体表达较健康受试者显著升高,差异最显著基因为线粒体外膜转位酶5(translocase of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5,TOMM5),其在哮喘患者、哮喘小鼠气道上皮细胞及IL-13刺激的小鼠原代上皮细胞模型中表达均上调;22个MRG中筛选出7个疾病最相关特征基因(TOMM5、FUN14结构域蛋白1、线粒体外膜转位酶22、自噬接头受体蛋白1、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线粒体融合蛋白2及核糖体蛋白S27a),并以此构建哮喘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显示预测性能良好;共识聚类分析将哮喘分为2个亚型,两型在基因表达及通路富集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分型靶向小分子药物的预测结果分别为XMD8-92和Verrucarin-A。结论:上述7个MRG可作为哮喘预测的有效分子标志物,研究结果有望为患者疾病分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哮喘 线粒体自噬 预测模型 亚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质性肺疾病合并肺癌的机制及治疗进展
10
作者 陈玲 张群 +2 位作者 何梦钰 解卫平 孔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3-428,共6页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肺癌发生率高,合并ILD的肺癌患者生存期短、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ILD及肺癌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及相似的发病机制。肺癌治疗常可引起ILD及ILD急性加重。一些靶向两者相似发病机制的药物... 间质性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肺癌发生率高,合并ILD的肺癌患者生存期短、病死率高、治疗难度大。ILD及肺癌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及相似的发病机制。肺癌治疗常可引起ILD及ILD急性加重。一些靶向两者相似发病机制的药物在肺癌合并ILD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疗效。本文就ILD合并肺癌的发病机制、治疗风险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性肺疾病 肺癌 发病机制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V曲线下降支夹角在COPD患者诊治中的综合评估价值
11
作者 李萍 王诗绮 +4 位作者 倪艾珺 陈幼花 丁文秋 宋玮 孙培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69-1376,共8页
目的:研究流量-容积(flow-volume,F-V)曲线下降支夹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临床表型及病情严重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肺... 目的:研究流量-容积(flow-volume,F-V)曲线下降支夹角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临床表型及病情严重度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肺功能检查的患者共101例,其中,存在F-V曲线下降支夹角的稳定期COPD患者(夹角组)33例,与夹角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 as a percentage of predicted value,FEV1%pred)匹配的无下降支夹角的稳定期COPD患者(无夹角组)38例,既往无心肺疾病,且肺功能检测正常的受试者(对照组)30例。收集并比较各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症状评分[COPD自我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dyspnoea scale,mMRC)]、肺功能参数和运动后指脉氧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V曲线下降支夹角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F-V曲线下降支夹角对COPD随访1年内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结果:夹角组肺功能受损程度严重,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the first second,FEV1)和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分别为0.91±0.24、2.11±0.63;夹角组CAT评分、mMRC评分、ΔSpO_(2)高于无夹角组及对照组,步行运动后SpO_(2)L低于无夹角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角组CAT评分≥12分、m MRC评分≥2分、ΔSpO_(2)≥13%是F-V曲线下降支更易出现夹角的主要相关因素;F-V曲线下降支夹角预测重度稳定期COPD急性加重的曲线下面积为0.777,当角度<129.1°时其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均为最佳,分别为72.73%、67.35%。结论:F-V曲线呈现下降支夹角的COPD患者其肺功能常严重受损,且更易发生活动后低氧血症和急性加重。因此,COPD肺功能报告中应关注F-V曲线下降支是否存在夹角,以便尽早识别COPD高危人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最大呼气流量-容积曲线 夹角 肺功能检查 氧饱和度下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OSA患者低氧事件诱发的血压变异性与血管内皮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2
作者 沈佳妮 苏梅 +3 位作者 孙博 张文辉 丁宁 徐靖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1-516,共6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夜间低氧事件诱发的血压变异性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4月分别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等3家不同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的131例...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夜间低氧事件诱发的血压变异性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3年4月分别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等3家不同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的131例中重度O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行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时同步行连续无创血压监测,计算低氧事件诱发的血压变异性;以低氧事件发生时的收缩压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作为血压波动的幅度(ΔBP);以睡眠状态下每小时ΔBP≥10 mmHg的次数/氧减指数(oxygen desaturation index,ODI)反映低氧事件诱发血压波动百分比。使用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反映血管内皮功能,并根据FMD值分为内皮功能正常组(70例)及内皮功能障碍组(61例)。分析比较两组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探讨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疾病严重程度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内皮功能障碍组的夜间收缩压峰值及舒张压峰值、ΔBP、血压波动百分比及内皮素-1均显著高于内皮功能正常组[(152.0±7.2)mmHg vs.(148.1±8.8)mmHg;(89.8±5.7)mmHg vs.(87.5±6.6)mmHg;(15.3±2.9)mmHg vs.(13.3±2.7)mmHg;(63.5±14.3)%vs.(44.8±10.7)%;(50.7±7.0)ng/L vs.(47.8±8.5)ng/L,P均<0.05]。在校正年龄等基线资料后,回归方程显示夜间收缩压峰值,血压波动百分比及血压波动幅度均与FMD显著相关(P均<0.05)。结论:对于中重度OSA患者,夜间低氧事件诱发的血压变异性增高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血压变异性 内皮功能 横断面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拉鲁肽对二氧化硅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机制
13
作者 杨雨欣 刘晨阳 +4 位作者 金琳羚 周宏 何梦钰 孔辉 解卫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3-1361,共9页
目的:初步探讨利拉鲁肽(liraglutide,Li)对二氧化硅(SiO_(2))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巨噬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Control组、SiO_(2)组、SiO_(2)+Li(10 nmol/L)组、SiO_(2)+Li(100 nmol/L)组及SiO_(2)+Li(1000 nmol/L)组... 目的:初步探讨利拉鲁肽(liraglutide,Li)对二氧化硅(SiO_(2))诱导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巨噬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Control组、SiO_(2)组、SiO_(2)+Li(10 nmol/L)组、SiO_(2)+Li(100 nmol/L)组及SiO_(2)+Li(1000 nmol/L)组。CCK-8法检测巨噬细胞活性;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白细胞介素(interlukin,IL)-1β、IL-10、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分泌水平;Western blot测定NOD样受体蛋白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半胱天冬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1,Caspase-1)p20、精氨酸酶(arginase,Arg)-1表达;JC-1荧光探针染色测量各组巨噬细胞线粒体膜电位;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SiO_(2)组NLRP3、Caspase-1 p20、Arg-1蛋白水平显著升高,IL-1β、IL-10、TGF-β1分泌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与SiO_(2)组比较,SiO_(2)+Li(10 nmol/L)组、SiO_(2)+Li(100 nmol/L)组及SiO_(2)+Li(1000 nmol/L)组NLRP3、Caspase-1 p20、Arg-1蛋白水平降低,IL-1β、IL-10、TGF-β1分泌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SiO_(2)组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较Control组下降;与SiO_(2)组比较,SiO_(2)+Li(10 nmol/L)组、SiO_(2)+Li(100 nmol/L)组及SiO_(2)+Li(1000 nmol/L)组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上升。SiO_(2)组ROS相对荧光强度较Control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O_(2)组比较,SiO_(2)+Li(10 nmol/L)组、SiO_(2)+Li(100 nmol/L)组及SiO_(2)+Li(1000 nmol/L)组ROS相对荧光强度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可通过改善SiO_(2)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减轻ROS氧化应激,阻止NLRP3炎症小体活化,抑制SiO_(2)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拉鲁肽 二氧化硅 巨噬细胞 NLR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舒巴坦联合策略在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治疗中的应用
14
作者 彭良飞(综述) 钱倩 孙文逵(审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216-1220,共5页
鲍曼不动杆菌(AB)是医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之一。舒巴坦是经典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AB具有独特的抗菌活性。AB对舒巴坦耐药率较高,联合治疗成为首选。舒巴坦与多黏菌素、替加环素以及一些传统抗菌药物联合是治疗AB感染的常见选择。一些... 鲍曼不动杆菌(AB)是医院内感染主要病原菌之一。舒巴坦是经典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AB具有独特的抗菌活性。AB对舒巴坦耐药率较高,联合治疗成为首选。舒巴坦与多黏菌素、替加环素以及一些传统抗菌药物联合是治疗AB感染的常见选择。一些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舒巴坦组成复方制剂被设计用于治疗AB感染。此外,优化舒巴坦的剂量和输注方式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深入了解和评价含舒巴坦不同联合方案的疗效,可以指导和优化AB感染的临床治疗策略。文章就近年来舒巴坦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多重耐药 舒巴坦 抗菌药物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IRADS联合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预测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25
15
作者 林蔚 丁宁 朱思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388-1391,共4页
目的:探讨中国(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hinese 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C-TIRADS)联合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结节123枚,根据超声图像按照C-TIRADS、美国放射... 目的:探讨中国(超声)甲状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Chinese thyroid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C-TIRADS)联合弹性成像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结节123枚,根据超声图像按照C-TIRADS、美国放射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TI-RADS、Kwak TI-RADS的3种不同TI-RADS分类标准进行分级,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进行预测分析,比较联合弹性成像前后各组组内及组间诊断效能的差异。结果:甲状腺结节C-TIRADS分类级别与结节恶性率呈显著正相关(P<0.01);独立预测时,C-TIRADS曲线下面积为0.88,在3种方式中最高,但三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弹性成像后,C-TIRADS的AUC最高,特异度显著提高(P<0.05),灵敏度高于ACR TI-RADS及Kwak TI-RADS组(P<0.05),诊断效能较前显著增加。结论:C-TIRADS分类标准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评估具备很好的预测价值,联合弹性成像能显著提高结节良恶性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IRADS ACR TI-RADS Kwak TI-RADS 弹性成像 甲状腺结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度联合紫杉醇对NSCLC患者金属蛋白酶及肿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3
16
作者 祁永健 曾雪华 +1 位作者 来菊菊 查王健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19期1487-1491,共5页
目的:探究恩度联合紫杉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金属蛋白酶及肿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以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进行化疗,恩... 目的:探究恩度联合紫杉醇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肿瘤标志物、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金属蛋白酶及肿瘤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方法:以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方案进行化疗,恩度联合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之上静脉滴注恩度。21 d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治疗2个周期。采集治疗前后所有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CA50)。采用ELISA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高迁移率族蛋白AT-hook 2(HMGA 2)与高迁移率族蛋白B 1(HMGB 1)。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CA50、CEA、VEGF、NSE、MMP-2、MMP-9、HMGB 1、HMGA 2无显著差异(P>0.05)。经过2个疗程的化疗后,恩度联合组和对照组CA50、CEA、VEGF、NSE、MMP-2、MMP-9、HMGB 1、HMGA 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恩度联合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恩度联合紫杉醇可增强NSCLC患者的化疗效果,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及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度 紫杉醇 NSCLC 金属蛋白酶 增殖及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癌患者自我同情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月 刘扣英 +4 位作者 孟爱凤 张柳柳 苗桂玲 朱姝芹 汤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自我同情水平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肺癌患者239名,采用自悯量表(SC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压力知觉量表(PS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SCS总分为(93.6±...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自我同情水平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肺癌患者239名,采用自悯量表(SC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压力知觉量表(PS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SCS总分为(93.6±13.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S总分与PSS总分负向关联(β=-0.62),而与年龄、SSRS总分和MCMQ面对得分正向关联(β=0.13、0.14、0.11)。结论:压力感越高者越易有低水平的自我同情;年龄越大、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采取面对这一积极应对方式者越易有高水平的自我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压力知觉 自我同情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肺运动试验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评估中的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陈雪松 宫素岗 +3 位作者 袁萍 王岚 刘锦铭 解卫平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22-527,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及COPD无PH患者在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中气体交换及运动耐量的差异,探... 目的:通过比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患者及COPD无PH患者在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中气体交换及运动耐量的差异,探索CPET在COPD相关性PH无创评估中的作用。方法:94例稳定期COPD患者根据右心导管平均肺动脉压分为COPDnonPH组、COPD-PH组、COPD-严重PH组,分别进行常规肺功能及CPET检查。结果:相较于COPD-nonPH,在发生PH后一氧化碳弥散量明显下降[(46.5±21.8)%vs.(64.6±34.0)%,P<0.05]。COPD-PH组峰值功率、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峰值公斤摄氧量、峰值氧脉搏及摄氧效率斜率均低于COPD-nonPH组,且随PH严重程度进一步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PH组通气效率最低点高于COPD-nonPH组,且随PH严重程度明显升高(49.0±24.6 vs.38.6±11.4 vs.35.6±9.6,P<0.05)。峰值心率、呼吸交换率、摄氧效率平台、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在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OPD-nonPH患者,COPD-PH患者气体交换和运动耐量显著下降,且随PH严重程度进一步加重,CPET可以作为COPD相关性PH病情严重程度无创评估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动脉高压 心肺运动试验 无创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芹菜素逆转白介素6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凋亡延迟 被引量:6
19
作者 韩露 陈子 +7 位作者 柏芳芳 王楠 王曦 李涛 胡蓉 黄茂 张前德 周林福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9-402,408,共5页
目的:观察芹菜素对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akin-6,IL-6)刺激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取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分离纯化Neu,随机分为对照组、芹菜素组、IL-6组、IL-6+芹菜素组及加... 目的:观察芹菜素对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nterleakin-6,IL-6)刺激的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Neu)凋亡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取健康志愿者外周静脉血,分离纯化Neu,随机分为对照组、芹菜素组、IL-6组、IL-6+芹菜素组及加入广谱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抑制剂的Q-VD-Oph+IL-6+芹菜素组、z-VAD-fmk+IL-6+芹菜素组。流式细胞术观察Neu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Neu活化的caspase-3(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芹菜素促进Neu凋亡(P<0.05),IL-6抑制Neu凋亡(P<0.05);两者共孵育时,芹菜素可以部分逆转IL-6诱导的Neu凋亡延迟(P<0.05);与IL-6组比较,芹菜素与IL-6共孵育组cleaved caspase-3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0.05),而且芹菜素对caspase-3的活化作用和对IL-6诱导的Neu凋亡延迟的逆转作用可以被caspase抑制剂消除(P<0.05)。结论:芹菜素可能通过caspase途径逆转IL-6诱导的Neu凋亡延迟,为今后治疗Neu炎症性气道疾病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芹菜素 中性粒细胞 凋亡 白细胞介素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guzinediol调控心肌细胞线粒体动力学和自噬改善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功能的机制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子勤 李文文 +7 位作者 吴敬珍 童静 张晨妍 祝伟杰 刘博文 王浩 李育 齐栩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68-779,共12页
目的:观察川芎嗪衍生物2,5-二羟甲基-3,6-二甲基吡嗪(liguzinediol,Lig)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致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改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给予不同剂量Lig(5、10、20 mg/kg... 目的:观察川芎嗪衍生物2,5-二羟甲基-3,6-二甲基吡嗪(liguzinediol,Lig)对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致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改善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给予不同剂量Lig(5、10、20 mg/kg)及阳性药地高辛(0.0332 mg/kg)治疗12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试剂盒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脑钠肽(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s,BNP)、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含量;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电镜检测线粒体形态;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复制氧糖剥夺(oxygen glucose deprivation,OGD)H9C2细胞模型。使用Lig干预细胞,并将自噬激动剂和抑制剂与Lig结合使用。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转染LC3B腺病毒检测自噬水平;荧光标记检测线粒体膜电位、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和细胞凋亡。结果:Lig各个剂量均能显著升高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左室短轴缩短率(fractional shortening,FS),减小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dimension in systole,LVIDs)。Lig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模型大鼠血清BNP、LDH,并增加大鼠心脏中ATP水平。Lig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及线粒体形态,调节心肌梗死大鼠心脏中线粒体动力学相关蛋白表达并促进自噬。在体外,Lig减少OGD模型H9C2细胞的ROS含量,促进线粒体自噬和融合,保护线粒体膜电位,减少H9C2细胞凋亡。自噬激动剂与Lig的合用部分增加了Lig对OGD模型H9C2细胞的保护作用,自噬抑制剂则可改变Lig对OGD模型H9C2细胞线粒体的调节作用及对凋亡的抑制作用。结论:Lig可促进线粒体自噬和融合,维持线粒体形态和功能完整,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芎嗪衍生物 心肌梗死 心功能 线粒体 线粒体动力学 自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