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评介入学组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社关系的新篇章
1
作者 李麟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801-802,共2页
介入放射学组与《介入放射学杂志》达成友好合作关系,经协商《介入放射学杂志》正式成为介入学组唯一的机关杂志。这一关系新篇章必将为推动我国介入事业进一步发展、促进《介入放射学杂志》快步走向国际,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介入放射工作... 介入放射学组与《介入放射学杂志》达成友好合作关系,经协商《介入放射学杂志》正式成为介入学组唯一的机关杂志。这一关系新篇章必将为推动我国介入事业进一步发展、促进《介入放射学杂志》快步走向国际,让世界了解中国的介入放射工作在疾病诊治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杂志 介入放射学组 新篇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江苏省介入放射学发展状况调研看我国介入放射学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6
2
作者 仲斌演 顾建平 +2 位作者 施海彬 滕皋军 倪才方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9-431,共3页
介入放射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继内外科治疗后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本课题基于2019年、2017年、2007年三次江苏省介入放射学发展现状调查结果,简要报道了近十年江苏省介入放射学学科人员配置、科室规模... 介入放射学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我国后得到了快速发展,已成为继内外科治疗后的第三大临床治疗手段。本课题基于2019年、2017年、2007年三次江苏省介入放射学发展现状调查结果,简要报道了近十年江苏省介入放射学学科人员配置、科室规模及介入手术量的发展变化趋势,客观分析目前我国介入放射学发展现状,并从学科平台建设、介入手术的标准化及规范化、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等方面,探讨目前介入放射学在我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放射学 中国 发展 挑战 机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质量结构模型构建介入护理质量指标体系 被引量:5
3
作者 黄郑丽 王晓燕 +2 位作者 薛幼华 王雪梅 徐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85-789,共5页
目的 构建介入护理质量指标体系。方法 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专家会议、总结归纳临床问题,初步形成了介入护理质量指标的初稿,包括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和55项三级指标。在中国13个省市25家三甲医院遴选了2... 目的 构建介入护理质量指标体系。方法 以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基础,通过文献分析、专家会议、总结归纳临床问题,初步形成了介入护理质量指标的初稿,包括3项一级指标、12项二级指标和55项三级指标。在中国13个省市25家三甲医院遴选了27名介入护理及护理管理专家,运用德尔菲法进行2轮专家函询,确立了介入护理质量指标体系。结果 最终形成了包含3项一级指标,7项二级指标,29项三级指标的介入护理质量指标体系。2轮函询中专家的积极系数均为100%,权威系数为0.95,专家函询各指标的变异系数分别为第1轮0~0.25;第2轮0~0.21。第1轮函询专家意见的肯德尔和谐系数一、二、三级指标分别为0.672、0.271、0.341;第2轮为0.462、0.475、0.33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构建的介入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可靠性和科学性均较高,可为介入护理安全质量控制评价与监测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护理 护理质量 质量指标 德尔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早期识别
4
作者 杨成双 刘圣 +4 位作者 梁堃 曹月洲 赵林波 施海彬 贾振宇 《介入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23,共6页
目的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建立简单的临床预测模型,以期术前更方便地识别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介入治... 目的根据患者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建立简单的临床预测模型,以期术前更方便地识别后循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导致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9月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血管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急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acute large vessel occlusion,ICAS-LVO)所致大血管闭塞(ICAS-LVO组)和非ICAS所致大血管闭塞(非ICAS-LVO组),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病史、影像学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ICAS-LVO临床预测模型并根据相关参数绘制Nomogram图。结果共计110例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血管内治疗患者纳入最终分析。其中51例患者(49.6%)血管闭塞原因是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与非ICAS-LVO组相比,ICAS-LVO组患者更年轻,伴心房颤动更少,血浆D-二聚体水平更低,最终筛选出3个因素可用于构建ICAS-LVO术前诊断预测模型,包括心房颤动、闭塞部位和侧支循环情况,该模型具有可接受的校准(Hosmer-Lemeshow检验,P=0.562)和良好的识别力(AUC=0.956,95%CI:0.906~0.986)。结论由无心房颤动、闭塞部位为椎动脉V4段及基底动脉近、中段和侧支循环良好3个预测因素构建的ICAS-LVO临床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准确性,有助于神经介入医师早期识别ICAS-LVO并制定血管再通治疗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后循环 动脉粥样硬化 大血管闭塞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25
5
作者 徐川 施海彬 +3 位作者 刘圣 杨正强 周卫忠 李麟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752-755,共4页
目的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接受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89例,选择性别、年龄、术前梗... 目的探讨影响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接受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肝门部胆管癌致梗阻性黄疸患者89例,选择性别、年龄、术前梗阻时间、梗阻类型、术前感染、引流方式、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值,接受引流治疗次数及术后是否针对肿瘤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梗阻类型(P=0.043)、肝功能Child-Pugh评分(P=0.036)、血清肌酐值(P=0.032)、接受引流治疗次数(P=0.007)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P=0.015)5个因素是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梗阻部位位于肝总管以上(P=0.037)、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0分(P=0.003)、仅接受1次引流治疗(P=0.036)及术后未行抗肿瘤治疗(P=0.021)是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对肝门部胆管癌所致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时,梗阻部位、肝功能Child-Pugh评分、接受引流治疗次数及术后是否针对肿瘤治疗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对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肝门部梗阻 黄疸 介入引流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242例介入引流治疗的预后分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徐川 施海彬 +5 位作者 刘圣 杨正强 夏金国 周春高 周卫忠 李麟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3-136,共4页
目的探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接受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42例,选择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术前梗阻... 目的探讨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与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介入放射科接受经皮介入引流治疗的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242例,选择性别、年龄、肿瘤类型、术前梗阻时间、术前感染、引流方式、肝功能Child-Pugh评分,血清总胆红素、白蛋白、肌酐、术后胆红素下降程度以及术后是否针对肿瘤治疗作为研究参数,评估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感染(P=0.005)、肝功能Child-Pugh评分(P=0.003)、血清肌酐(P=0.044)、血清胆红素下降程度(P=0.000)及术后是否行抗肿瘤治疗(P=0.014)5个因素是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感染(P=0.041)、肝功能Child-Pugh评分≥10分(P=0.019)及术后未行抗肿瘤治疗(P=0.039)是影响该类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结论在对低位恶性梗阻性黄疸介入引流治疗时,术前感染、肝功能Child-Pugh评分及术后是否针对肿瘤治疗可能是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对评估该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梗阻 黄疸 介入引流 生存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颈癌术前介入治疗的近期疗效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赵林波 韩素萍 +2 位作者 付士龙 王玮 冯耀良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11期688-690,共3页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经盆腔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已成为妇科恶性肿瘤的综合疗法之一,可明显缩小宫颈癌肿瘤病灶,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和亚临床播散率。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5年11月对17例...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均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经盆腔动脉介入化疗栓塞术已成为妇科恶性肿瘤的综合疗法之一,可明显缩小宫颈癌肿瘤病灶,降低淋巴结转移率和亚临床播散率。我院自2003年8月至2005年11月对17例宫颈癌患者进行术前介入治疗,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介入治疗 疗效 子宫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多型支架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 被引量:7
8
作者 夏金国 施海彬 +4 位作者 杨正强 刘圣 周春高 赵林波 李麟荪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69-372,共4页
目的应用多种类型支架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探讨扩大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09年12月,1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介入性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CTA和DSA结果 ,个体化选择合适... 目的应用多种类型支架行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介入治疗,探讨扩大介入治疗适应证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2009年12月,1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介入性腔内修复术治疗的临床资料。根据CTA和DSA结果 ,个体化选择合适覆膜支架,透视下将覆膜支架经股动脉导入封闭夹层破口。术后CTA随访观察内漏、支架移位、假腔变化等。结果 18例中2例放置分体式主动脉覆膜支架、1例放置分支型覆膜支架、2例放置预留孔型主动脉覆膜支架,13例放置普通主动脉覆膜支架。1例封堵左锁骨下动脉、2例不全封堵左锁骨下动脉均未出现左上肢和椎基底动脉缺血症状;1例因解剖变异右锁骨下动脉起自主动脉弓而行旁路手术。术后发生8例(44.4%)即刻I型内漏,其中1例腔内修复术后持续I型内漏再次放置支架后进展为StandfordA型主动脉夹层瘤而行升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术,其余CTA随访内漏逐渐消失;所有患者均无支架移位、断裂、塌陷以及术后截瘫及脑血管意外发生。结论采取不同方法延长近端锚定区的距离、应用分体式主动脉支架可扩大介入治疗Stand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适应证,且近期疗效好,中、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 腔内修复 适应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生物标志物对卒中后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
9
作者 夏姚冬琴 焦锦程 +3 位作者 曹月洲 刘圣 郦明芳 陈明龙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44-853,共10页
目的:探讨心脏生物标志物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长期死亡风险预... 目的:探讨心脏生物标志物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和高敏肌钙蛋白T(high-sensitivity cardiac troponin T,hs-cTnT)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长期死亡风险预测中的价值,并构建和验证相关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入选2022年1—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取栓治疗AIS患者,随访2年。通过Cox回归和LASSO回归筛选全因死亡相关因素,构建3种预测模型,分别为基础模型、模型1(基础模型+NT-proBNP)和模型2(基础模型+hs-cTnT),并比较不同模型的预测能力。结果:最终纳入230例患者,按3∶2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n=146)和测试集(n=84)。随访期间共发生83例全因死亡事件,死亡率为37.2%。多因素Cox回归显示,NTproBNP每升高1 000 pg/mL,2年全因死亡风险增加27%(HR=1.27,95%CI:1.15~1.40,P <0.001);而ln(hs-cTnT)升高与死亡风险无显著关联(HR=1.11,95%CI:0.89~1.38,P=0.372)。通过Cox回归和LASSO回归最终筛选出以下与全因死亡风险相关的变量:既往房颤、术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基线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以及随机血糖,并基于此构建基础模型。基础模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16和0.778。模型1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66和0.799,提高了对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模型2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的AUC分别为0.811和0.788,对全因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提升不明显。结论:NT-proBNP是AIS患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可提高基于传统临床指标模型的死亡风险预测能力,辅助AIS患者的个体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卒中 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 高敏肌钙蛋白T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联合索拉菲尼对比单纯介入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0
10
作者 吴金道 韩国勇 +4 位作者 陆森 邵文雨 杨正强 刘圣 黄新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739-1742,共4页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TNM分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给予TACE术+索拉菲尼治疗,对照组57例,行TACE术治疗。观察两组患...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索拉菲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5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为TNM分期)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8例,给予TACE术+索拉菲尼治疗,对照组57例,行TACE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后2个月治疗组的疾病控制率为74.1%,对照组为64.9%,两组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282)。治疗组的中位生存期为13.2个月,对照组的中位生存期为9.6个月,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62.5%和32.1%,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皮肤黏膜反应及肝功能异常等。其中治疗组口腔黏膜炎及手足皮肤反应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01,P<0.001)。结论:TACE联合索拉菲尼可提高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1年生存率,且不良反应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栓塞化疗 索拉菲尼 肝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与介入治疗 二、肝动脉狭窄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麟荪 施海彬 赵林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0期687-691,共5页
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HAS)可直接导致移植肝功能丧失与胆管并发症。及早发现并明确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多普勒超声可作为首选的筛查方式,血管造影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肝动脉狭窄后球囊扩张术仍是有效的方法,如有条件采用冠脉支架对HAS... 移植术后肝动脉狭窄(HAS)可直接导致移植肝功能丧失与胆管并发症。及早发现并明确诊断对预后至关重要,多普勒超声可作为首选的筛查方式,血管造影可以进一步明确诊断。肝动脉狭窄后球囊扩张术仍是有效的方法,如有条件采用冠脉支架对HAS更为合适,尤其是肝动脉扭曲者。但对治疗无效的HAS外科血管再通或再次移植仍是挽救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并发症 介入治疗 肝动脉 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肝动脉介入诊疗模拟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被引量:5
12
作者 曹莉明 王杰 +4 位作者 李依明 施海彬 赵林波 刘圣 周卫忠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869-872,共4页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介入诊疗模拟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试者在模拟系统用RH肝管完成经肝动脉插管初试后记录时间,通过模拟系统练习30次后,进行终试并记录时间,将初试及终试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测试结束后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共有4... 目的评价经肝动脉介入诊疗模拟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测试者在模拟系统用RH肝管完成经肝动脉插管初试后记录时间,通过模拟系统练习30次后,进行终试并记录时间,将初试及终试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测试结束后填写调查问卷。结果共有43位测试者参加实验,全部完成初试、插管练习和终试,均未出现错误操作,总合格率为100%。初试和终试总用时分别为(384.70±200.4)s和(214.93±115.4)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练习后肝动脉插管操作所用时间较练习前显著缩短。分析调查问卷表明,测试者普遍认为通过经肝动脉介入诊疗教学模拟系统训练可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结论经肝动脉介入诊疗教学模拟系统对提高初学者操作水平及熟练程度有一定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动脉插管 教学模型 血管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原发性肝癌变异性及寄生性供血动脉的认识及介入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贾中芝 施海彬 +3 位作者 王杰 杨正强 叶伟 冯耀良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1045-1047,共3页
目的:研究并探讨原发性肝癌(HCC)变异性、寄生性供血动脉的特点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00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HCC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结果:存在肿瘤的变异性供血动脉68例(11.33%);存在寄生... 目的:研究并探讨原发性肝癌(HCC)变异性、寄生性供血动脉的特点及介入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600例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HCC患者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资料。结果:存在肿瘤的变异性供血动脉68例(11.33%);存在寄生性供血动脉48例(8%)。结论:HCC主要供血动脉来自肝动脉的规则性供血,但尚有19.30%的患者存在变异性、寄生性供血动脉。积极通过变异性、寄生性供血动脉行TACE治疗,对进一步提高TACE的疗效,并改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肝癌 变异性动脉 寄生性动脉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头颈部出血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斌 刘圣 +5 位作者 祖庆泉 赵林波 刘兴龙 周春高 夏金国 施海彬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06-609,共4页
目的:分析难治性头颈部出血的造影特征并评价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年1月—2015年3月,48例难治性头颈部出血患者在本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良恶性病因、造影的阳性和阴性结果等指标,分类评... 目的:分析难治性头颈部出血的造影特征并评价介入栓塞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2009年1月—2015年3月,48例难治性头颈部出血患者在本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良恶性病因、造影的阳性和阴性结果等指标,分类评价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头颈部出血的有效性及并发症情况。结果:48例患者中恶性病变15例,良性病变33例;造影阳性36例,造影阴性12例,恶性病变与良性病变造影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P=0.106)。12例造影阴性患者中特发性鼻出血占8例,其余病因者4例,特发性鼻出血造影阴性率高于其余病因(P=0.001)。46例患者成功止血,1例术后出现视野缺损并发症,5例复发,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病变组或造影阳性组与阴性组之间出血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339和P=0.785)。结论:介入栓塞治疗难治性头颈部出血安全有效;特发性鼻出血患者造影阴性率高,进行双侧蝶腭动脉经验性栓塞同样有较好的止血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 出血 造影 栓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与介入治疗 三、肝移植术后动脉窃血综合征 被引量:4
15
作者 李麟荪 施海彬 赵林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2008年第11期764-768,共5页
动脉窃血综合征(ASS)是肝移植术后相对少见的并发症,以脾动脉、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窃血导致移植肝灌注不足为特征,可导致胆道狭窄甚至移植物失功能等并发症。加强对ASS的认识,获得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移植肝脏功能的保护相当重要。... 动脉窃血综合征(ASS)是肝移植术后相对少见的并发症,以脾动脉、胃左动脉、胃十二指肠动脉窃血导致移植肝灌注不足为特征,可导致胆道狭窄甚至移植物失功能等并发症。加强对ASS的认识,获得早期诊断和治疗对移植肝脏功能的保护相当重要。术后常规动态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检查可筛选可疑病例,血管造影是诊断ASS的金标准。介入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微创、高效、并发症少,而脾动脉中段弹簧圈栓塞是最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并发症 介入治疗 肝动脉 动脉窃血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介入教学模拟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7
16
作者 李依明 王杰 +1 位作者 施海彬 金锡军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3-727,共5页
目的建立血管介入教学模拟系统,评价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不同管径的玻璃管制成与人体相仿的血管模型。将不锈钢管切割、焊接成操作床支架及类C臂结构,与平板组装成操作床模块。固定摄像头,并与脚闸、计算机等组装成影像模... 目的建立血管介入教学模拟系统,评价其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不同管径的玻璃管制成与人体相仿的血管模型。将不锈钢管切割、焊接成操作床支架及类C臂结构,与平板组装成操作床模块。固定摄像头,并与脚闸、计算机等组装成影像模块。将以上三大模块整合成血管介入模拟系统。利用该系统模拟临床血管介入基本操作。结果血管模型为等比例正常人体动脉血管。操作床模块可使血管模型向二维方向移动。影像模块可采集多种像素及不同格式的图片和多尺寸的动态影像,并具有与DSA的图像冻结功能完全相同的LIH功能,且能捕捉动态导管操作过程的任意瞬间的立体平面投影图像。利用该系统可模拟肝动脉插管术、颈动脉插管术及子宫动脉导管成襻术等血管介入的基本操作。结论该模拟系统可模拟多种血管介入的基本操作,并能阐述血管介入操作过程非直视与直视间的投影成像关系,对临床血管介入操作的教学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介入 动脉插管 教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例肾病综合征合并肾静脉血栓的介入性溶栓治疗 被引量:2
17
作者 刘佳 冯耀良 +1 位作者 王笑云 赵奕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81-483,共3页
目的:探讨经皮选择性肾动脉内注射肾上腺素的肾静脉造影法对肾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效果及留置肾动脉、肾静脉导管,区域性溶栓对肾病综合征(NS)合并肾静脉血栓的治疗作用。方法:20例经肾静脉造影确诊有肾静脉血栓形成的NS患者在激素及免... 目的:探讨经皮选择性肾动脉内注射肾上腺素的肾静脉造影法对肾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效果及留置肾动脉、肾静脉导管,区域性溶栓对肾病综合征(NS)合并肾静脉血栓的治疗作用。方法:20例经肾静脉造影确诊有肾静脉血栓形成的NS患者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治疗基础上,用介入性经皮穿刺插管技术,将导管插入到肾动脉及肾静脉,固定后给尿激酶冲击继而予微泵以维持量持续7~14天区域灌注溶栓治疗。结果:20例区域溶栓患者,溶栓后7~14天水肿及腹水消退、尿量增加、尿蛋白减少、肾功能改善。随访并继续常规方法治疗3~9个月,15例完全缓解,5例部分缓解,无明显出血副反应。结论:注射肾上腺素的选择性血管造影方法对肾静脉血栓诊断率高,肾动脉、静脉留置管区域灌注尿激酶方法溶栓效果好,可提高NS治疗缓解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肾静脉血栓 导管溶栓治疗 肾静脉造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与介入治疗 五、腔静脉、肝静脉梗阻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麟荪 施海彬 赵林波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4-166,共3页
肝移植术后肝静脉、腔静脉梗阻的发生率很低,术后急性发生常与手术技术因素有关,较晚发生常因为吻合口内膜增生与纤维组织瘢痕生成所致。一般临床表现包括移植肝失功能、肝淤血、腹水、腹痛等。腔内球囊扩张术与支架植入安全、有效,可... 肝移植术后肝静脉、腔静脉梗阻的发生率很低,术后急性发生常与手术技术因素有关,较晚发生常因为吻合口内膜增生与纤维组织瘢痕生成所致。一般临床表现包括移植肝失功能、肝淤血、腹水、腹痛等。腔内球囊扩张术与支架植入安全、有效,可以获得长期的血管开通。球囊成形术技术成功率高,但容易再狭窄,对于成人或肝静脉具有成人腔径的儿童患者,支架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并发症 介入治疗 肝静脉 下腔静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ACE联合阿帕替尼及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巨块型肝细胞癌
19
作者 季杰 朱迪 +4 位作者 谢玉官 王福安 吕朋华 周卫忠 闫乐乐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310-314,共5页
目的观察TACE联合阿帕替尼及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巨块型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78例巨块型HCC,其中22例接受TACE联合阿帕替尼及卡瑞利珠单抗治疗(TACE+AC组)、56例接受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TACE+A组),通过倾向性匹配... 目的观察TACE联合阿帕替尼及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巨块型肝细胞癌(HCC)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纳入78例巨块型HCC,其中22例接受TACE联合阿帕替尼及卡瑞利珠单抗治疗(TACE+AC组)、56例接受TACE联合阿帕替尼治疗(TACE+A组),通过倾向性匹配以1∶2比例在TACE+A组中确定44例与TACE+AC组相匹配,以之为TACE+A'组;记录各组总生存期(OS)、无进展生存期(PFS)及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TACE+AC组中位OS为17.8(95%CI:17.5~18.1个月、中位PFS为8.8(95%CI:5.4~12.3)个月,TACE+A'组分别为9.8(95%CI:7.6~12.1)个月及5.5(95%CI:2.7~8.3)个月;TACE+AC组总体OS率及总体PFS率均高于TACE+A'组(P均<0.05)。TACE+AC组甲状腺功能异常、免疫性肺炎及反应性毛细血管增生症的发生率高于TACE+A'组(P均<0.05)。各组均无不良反应相关性死亡。结论相比TACE联合阿帕替尼,进一步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巨块型HCC可带来更多生存获益且不良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肿瘤负荷 化学栓塞 治疗性 抗肿瘤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移植术后并发症与介入治疗 六、胆道并发症的介入治疗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麟荪 杨正强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44-247,共4页
肝移植(LT)已成为终末期肝脏疾病和部分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疗法。胆道并发症(BC)是LT后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采用引流、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多种介入手段,处理BC已经获得广泛认同,但是引起LT后BC发生的因素很多,了解BC的发病机制、... 肝移植(LT)已成为终末期肝脏疾病和部分肝脏恶性肿瘤的有效疗法。胆道并发症(BC)是LT后常见的并发症及死亡原因,采用引流、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多种介入手段,处理BC已经获得广泛认同,但是引起LT后BC发生的因素很多,了解BC的发病机制、病理、分类和诊断有助于合理制订治疗策略,提高LT并发症的处理水平和临床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并发症 胆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