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品牌基因理论的健康促进医院建设路径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波龙 练璐 +1 位作者 张海波 赵俊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7-191,共5页
本文以品牌基因理论为框架,分析了健康促进医院的品牌基因结构与作用,探讨了其特征和建设路径。健康促进医院品牌基因由服务品牌基因、文化品牌基因、环境品牌基因和管理机制品牌基因组成,并通过健康教育、健康文化、激励机制、健康服... 本文以品牌基因理论为框架,分析了健康促进医院的品牌基因结构与作用,探讨了其特征和建设路径。健康促进医院品牌基因由服务品牌基因、文化品牌基因、环境品牌基因和管理机制品牌基因组成,并通过健康教育、健康文化、激励机制、健康服务、健康环境和组织管理等要素构建品牌形象。健康促进医院建设具有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核心特征,医院性质、规模、区位等决定其个性特征。基于品牌基因理论从明确品牌定位和核心价值、打造品牌特征、创新品牌服务模式和优化品牌传播体验4个方面提出建设路径,旨在为健康促进医院的建设提供理论参考,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品牌基因 健康促进医院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与医药产业发展的关联性——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雒敏 黄亚新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42-747,共6页
目的研究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和医药产业发展的动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采用1995—2017年的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和医药产业销售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 目的研究我国居民医疗保健消费和医药产业发展的动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采用1995—2017年的人均医疗消费支出和医药产业销售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等方法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与医药产业发展之间存在双向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医药产业的发展前期对居民的医疗保健支出有负向影响,但后期变为正向影响;反过来医疗保健消费短期内对医药产业发展有负向影响,但长期有明显而波动的正向影响。结论为促进消费升级和医药产业发展,需要建立医疗保健消费需求供给耦合机制,激发居民医疗保健消费潜力,提高医药产业核心竞争力,改善医疗保健消费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保健消费 医药产业 向量自回归模型 脉冲响应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模式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9
3
作者 董霞 王长青 +1 位作者 丁强 黄亚新 《中国医院》 2020年第12期3-5,共3页
支援医院作为“组团式”援疆的大后方、大本营、大基地,积极探索创新支援工作方法,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大力推进受援医院跨越式发展。笔者以支援方视角,介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支援新疆克州人民医院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取得的... 支援医院作为“组团式”援疆的大后方、大本营、大基地,积极探索创新支援工作方法,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和保障,大力推进受援医院跨越式发展。笔者以支援方视角,介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支援新疆克州人民医院的做法和成功经验、取得的成效、面临的困难以及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由此提出建议,以期对其他牵头医院、支援医院开展支援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人才 “组团式”援疆 受援医院 支援医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被引量:28
4
作者 练璐 陈家应 +2 位作者 王萱萱 李亚慧 朱亚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4期4246-4253,共8页
背景 随着“强基层”措施的推进,中国基层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数量已得到较大增长,但基层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与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仍有差距。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城乡间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的现状,探讨提升中国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 背景 随着“强基层”措施的推进,中国基层医疗卫生专业人员数量已得到较大增长,但基层医生的医疗服务能力与居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仍有差距。目的 了解我国不同地区、城乡间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的现状,探讨提升中国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的策略。方法 于2020年8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与典型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东、中、西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8 537名医生开展线上问卷调查,使用课题组既往开发的基层医生卫生服务能力指标体系,选取其中医疗服务部分的指标为依据设计调查问卷,从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危急重症应急处置,医疗服务协同及中医药服务4个方面评价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的具备情况、满足工作需要情况。比较不同地区、机构层级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具备情况和满足工作需要情况的差异。结果 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8 469份,问卷的有效回收率为99.2%。有6 954名(82.1%)、4 283名(50.6%)、4 800名(56.7%)、4 464名(52.7%)基层医生具备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危急重症应急处置,医疗服务协同以及中医药服务能力。在医疗服务能力具备率方面,地区分布上,中部地区基层医生各项医疗服务能力具备率均高于东、西部地区(P<0.017);在机构层级上,除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以外,农村地区基层医生各项医疗服务能力具备率均高于城市地区(P<0.05),村卫生室基层医生危急重症应急处置能力、中医药服务能力具备率高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P<0.005)。在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工作需要率方面,基层医生常见病、多发病诊治能力,医疗服务协同能力,危急重症应急处置服务能力,中医药服务能力的满足工作需要率分别为97.2%(4 233/4 357)、96.2%(4 269/4 436)、95.2%(3 227/3 388)、92.3%(3 954/4 284);东部地区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工作需要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P<0.05),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于村卫生室(P<0.005)。结论 目前中国基层医生团队中高素质人才缺乏,基层医生危急重症应急处置,医疗服务协同以及中医药服务能力仍有待加强,中部地区、农村地区和村卫生室基层医生医疗服务能力具备率整体较高,但满足工作需要率较低,需要针对各地区医疗能力的短板,从完善政策和培训方式等方面因地制宜地对各地基层医生给予更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生 初级保健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医疗服务能力 分层分析 东中西部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